大学生读经典写人生征文
读《人间词话》,品味人生
《人间词话》系清末著名国学大师、美学和文学思想家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经典,是具有文学批评和历史研究价值的著作,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负有盛名。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先生说过最好的作品都这样看,因此用在《人间词话》也是最适合不过了。这本书是我年初在网购得来,直到暑假我才拆封包装阅读,至今拿在手里感到沉甸甸的。早些年有听闻一位老师介绍一二,心中甚喜,才番有了积蓄购买。当然,喜欢一本书的理由,总有一个字眼、一句话、一首诗深深地打动你。亦如你住进一座城,并非喜欢这座城,而是这座城住着你喜欢的一个人。顿觉多么美好啊,同时希望每一本书象一座城,如你喜欢的那个人喜欢着一本书。
原文:古今之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宴同叔)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耆卿)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摘《人间词话》手稿本·贰)意思说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然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层境界……品味经典竟然我挑出上面一段话,必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所谓伊人”。但凡是初中以上水平的学子,都能读懂这一段话,里面讲到了三位宋代词人的三句词。我们都知道,宋词是一代文学,与唐诗堪称媲美,流传现今有大量的佳作美话,以至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仍在不断地发光照耀。说回这三句词,早有耳闻,当时记得授课老师要求诵背,我还费了很大的功夫,说其也是死记硬背,几乎是没有理解词义,更不用说它传达出来的一种情感,或者是表达一种人生思想。岁月所磨砺沉淀下来的东西,定有它的历史背景以及经久不衰的生命精神,当当不能以价值的大小来判断。而亲身去体验成长的过程,必定是有痛苦磨难,甚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时所面对的一切,使你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台阶,新的成长。
那作为今天的.我,再重新翻阅这三句词,将会有怎样的触动,还是以前的初生牛犊,泛泛浏览默记熟背,还是将带给我怎样的人生启发,思想的洗礼,精神、情操的陶冶?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出自晏殊的《鹊踏枝》,在《人间词话》第一页王国维就有提到,与《诗经·蒹葭》一篇,诗人所达到的高深精致境界,旨意最为相近。相思之所谓着,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幽幽的情思,于是可望不可即的爱情,荡漾在文字之间。相比晏殊的《鹊踏枝》多了几许悲壮,整体给主人公不见所思的空寞,但“望尽”却又道出思想感情的转换,从闲庭小院的愁闷转向对广远天涯的阔达。想必诗人一夜未眠,西风肃杀遽起,碧树凋落。独自一人上了高楼,抬眼望去,天涯茫茫,仿佛心中的愁闷放在壮阔的苍茫大地,无限的悲伤连绵不断,无言以对。我们不管诗人的悲伤为何缘由,读来是悲秋的寂寥,可以揣测诗人是写在秋季之时。
王国维先生把它置为第一层境界,自有他的道理。上面我们已经解说了词意,可以通过基础的情感加以求索引申。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有一种政治情怀,他们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名题金榜,寄予了理想抱负。但是朝廷和社会往往给他们当头一棒,在求仕的路途可算是呕心沥血和历经艰险。这里是我的愚人之见,颇离了王老(以下统称)的原意。从现实社会反映,每一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别有“望尽天涯路”的几许愁惘。诗人肯定也想不到,千年后的中国大学生,比比皆是的就业苦闷心情如出一辙。自我调侃,是后生可畏,还是后生可悲?弄得悲喜不得。
从我自身作诗的经历,起初入门凭爱好文学趣味,从未试想有这一方面的能力,皆尔余时摘抄名人诗文,接着甚喜好读,一发不可收拾,自得其乐。每每读一首诗,只懂其一,不懂其二,久而久之字里行间熏陶了我,潜移默化地把一些诗句记在心里,再而动笔模仿有三。这个过程三言两语给我概括了,但中途的茫无头绪,求门无索的疑惑和痛苦,只有亲身体会的才知道。我想说的是,比起王老求学所受的痛苦、彷徨和渴望,我是差之千里,他博学多识,单单是史学、古文字学和美学就包罗万千,典籍浩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比喻和用在王老身上,也是再贴切不过。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一词出自柳永《蝶恋花》的末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世间男欢女爱,只羡鸳鸯不羡仙,爱情千百年来是永远脱离不了的主题,无论《诗经》、唐诗宋词,还是近现代诗歌,都是古今诗人大做笔墨文章。在这里,词人因情牢骚,因爱愁闷。怪就怪那相思苦,恨相思,何时才能方休。眼看着衣带宽松,人渐渐憔悴,既是为了她而这样,心中始终如一的无怨无悔。从这里深得其解,把思念的真挚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荡气回肠。难得是有情人,为伊人哪怕是受尽相思之苦的折磨,乃至相思病死也在所不惜,一个“终”字使得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不悔的痴情才子跃然纸上。
佛说: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是劫是缘。爱情,包括置身其中的男女也说不出究竟缘由,存在着爱与被爱的关系,当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思考其“价值”的问题,这个人值不值得,这个人爱不爱我?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当问题发生眼前了,一旦心中的期待落空,另一方就会感到失落,甚至会怀疑。也存在着单相思的,哪个少女不怀春,情窦初开朦朦的爱,单方面的思念或者爱着一个人,所带来的内心寂寞痛苦是难以抵触,更是无言以对的,特别是在深夜。有时候爱一个人不知道为了证明什么,但我知道和她在一起时我很快乐。
王老用在这里并非以上的用意,是笔者的一番浅显理解。以苦作舟,以勤为径,古今成就大事业、做大学问的人,都离不开对学问的上下求索的执着和坚持。王老视为第二层境界,是把做学问作为终身事业的人,像大师学者专家等,均以用终身的时间精力去消磨。注定将视为心中的“伊人”,此生不离不弃的爱着“她”,忍受着相思、寂寞、悲愤、孤苦的心情,哪怕孤注一生也誓死不悔。同样王老的一生写照也是如此,持着一份孤心寡欲,执著与隐忍,他大师的享誉也绝非夸夸得来。回首现在的社会状况,物欲纵横的环境下,能做到“独善其心”、群处守心的少之又少了。如今的专家学者随处可见,能与王老相较上下的又有几个,谁还在为着心中的“伊人”所执著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老将它作为第三层境界,并非是偶然,我想他在向我们透露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是出自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猛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据历史资料可知,当时辛弃疾不受朝廷的重用,满怀一心的抱负无处施展,心中无比愁怅感慨,所以只能一旁孤芳自赏。但又同时表现出一种思念的情感,寻找伊人千百次,蓦然一回首,若隐若现的在昏暗的地方。当然,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王老用借喻的手法,与他前面引索的两种境界,不谋而合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见解,也是大智慧者的集中体现。通过多次的磨难,多年的摸索之后,渐渐的成长起来,也是做学问大事业者最终的灵犀一点、参透真谛,在佛家里常说的是顿悟,好比释迦牟尼眼前的菩提树,一切的一切顿悟成空,豁然开朗,达致到了最好的成功。由原来的“大悲”转入最后的“大喜”。正因如此,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往昔追寻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得到了大喜悦,最美好的夙愿。
【大学生读经典写人生征文】相关文章: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优秀征文01-18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作文08-18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11篇)01-17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11篇01-17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优秀征文4篇01-18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通用12篇01-17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合集12篇)01-17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精选11篇)01-17
中学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1500字08-07
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汇编12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