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时间:2022-11-29 10:20:06 制度 我要投稿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通用13篇)

  在现实社会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工规章制度准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通用13篇)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1

  一、志愿者招募与分工

  1. 社会志愿者 图书馆欢迎广大读者与各社区中有志愿者意向的同道者,来馆参与志愿者工作。社会志愿者可根据自身时间的安排,有弹性地进行馆内服务工作与各项图书馆便民服务。

  2. 学生志愿者 图书馆欢迎学生志愿者进行暑期志愿者服务工作。在暑期的假日中,了解图书馆的工作情况。在实践、体验图书馆工作的过程中,服务读者、奉献社会。

  二、志愿者工作事项

  1. 图书馆需对新志愿者进行工作培训,如:如何操作电脑系统,实现读者的借书、还书录入系统;如何进行图书的排架等工作。

  2.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结成“一对多”组合,志愿者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工作人员及时帮助解答。

  3. 志愿者到馆内参与服务时要做好签到记录工作,图书馆对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存档。 三、志愿者行为规范

  1. 能熟悉图书馆基本工作与工作范围。

  2. 在服务中,不断提高服务技能。

  3. 文明服务,维护志愿者的社会形象。

  4. 以自身的行动实践志愿者精神,把爱心献给读者、社会、需要帮助的人。

  四、志愿者表彰

  1. 社会志愿者

  图书馆为感谢广大志愿者为读者、为社会服务的用心,在年末,图书馆将给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并赠与图书,表示鼓励。

  2. 学生志愿者

  图书馆会结合学校情况,给暑期前来服务社会的志愿者们以相关评比,评出表现最优秀的几位学生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2

  为发扬企业文化,落实“不让做事的人吃亏”的公司理念,贯彻“人性化管人、精细化管事”的管理思路,激励劳动热情,持续提高队员工作积极性,建立文明、互助、和谐的团队氛围,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增产一部作业二队全体员工。本制度所指 “义工”是指在休息时间、本职工作完成之后或在能保证本职工作完成情况下的工作时间,义务为团队、同事、甲方、相关方和当地群众付出劳动的志愿者和非志愿者。

  本制度所指义工分志愿性义工和非志愿性义工。志愿性义工是指:出于自愿而自主为他人提供帮助的队员。非志愿性义工是指由于当事人的工作过失、不当行为或其他违背企业文化和公司理念的言行,被队内强制做义务性劳动的员工。

  非志愿性义工只适用于队员的轻微错误和小过失,施行“以劳代罚”。员工的重大错误和过失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由上级管理者处理。

  义工所从事的工作包含但不仅限于:

  1.员工在已完成本职工作或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本职工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义务帮助同事、甲方、相关方或当地群众完成工作,解决问题;

  2.员工在休息时间帮助团队、他人完成工作,照料、照看伤病同事,打扫不属于自己的卫生区、工作区或工作设施,清洗、清理不属于自己的衣物、床上用品等,组织、主讲队内培训,为他人的学习、工作做指导。

  志愿性义工部分:

  1. 二队鼓励和提倡队员做志愿性义工;

  2. 志愿者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内容应被队内记录,队内不记录时长少于10分钟的义务劳动。

  3. 志愿者每累计进行8小时义务劳动应奖励工分1分;

  4. 志愿者的义工行为应由受益工作团队的负责人上报,如无负责人则受益人上报,涉及外部人员受益的应由队内见证人上报,志愿者也可自行上报;

  5. 应上报志愿性义工行为的受益者团队负责人、受益者或见证人如在事发两日内不上报的,应罚做非志愿性义工1小时;

  6. 队管理团队应每月汇总志愿者详表并上报上级领导;

  7. 志愿性义工工时不可抵消非志愿性义工工时。

  非志愿性义工部分:

  1. 非志愿性义工惩罚决定由二队管理人员作出,管理人员被处罚决定由管理团队作出;

  2. 非志愿性义工姓名、处罚原因、处罚时长、工作内容等应被队内记录;

  3. 适用于非志愿性义工惩罚的行为包含但不仅限于:

  随地吐痰、非吸烟区吸烟、卫生区打扫不合格、打扰他人休息、乱扔垃圾、与他人发生言语冲突、工作中的轻微过失等;

  4. 非志愿性义工每次处罚工时不低于10分钟,不高于2小时;

  5. 非志愿性义工的工作内容由管理者安排,工作效果由管理者监督;

  6. 员工一月内非志愿性义工劳动工时超过8小时,个人工分扣1分。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3

  一、接待咨询

  (一)了解咨询者从何渠道知道义工组织,对义工组织了解有多少。

  (二)了解咨询者为何要作义工,对义务工作的认识程度,作义工的决心和条件。

  (三)了解咨询者从事的职业,有何特长,兴趣爱好,要求什么性质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闲暇时间。

  (五)了解咨询者是否是烟台常住人口,如果是暂住人口,要问清情况。

  (六)了解咨询者参加义工的动机、态度,是否具有义工应具备的素质,语言是否文明。

  二、介绍义工组织及服务项目

  (一)介绍义工组织性质、任务、组织架构。

  (二)介绍义工项目,针对咨询人的特点具体介绍适合其特点的项目。

  (三)介绍规则要求:

  1、必须有爱心、恒心、责任心,并有一定的业余时间。

  2、至少报一个项目,每年参加活动的时间要求不低于48小时。

  三、填表登记

  (一)需要提供本人1寸免冠照片3张,身份证及复印件一张。(注: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士兵证及复印件,外籍人士持护照及复印件,外地人持公安机关发的暂住证)。

  (二)对照本人核实照片、身份证及复印件,与本人未见面、证件不全者不得登记注册。

  (三)登记表要求用签字笔逐项、工整、真实填写,不得漏项。

  (四)居住或单位以及联系方式及地址详细填写,以备联系或邮寄材料。

  (五)将新义工原始登记表插入底册,需机构填写部分由接待人员工整填写,并签字。

  (六)安排培训,新义工只有参加培训并且服务满48小时之后才予注册,给予编号,填服务项目并发给义工证。

  (七)将新义工按规定编入到义工站及项目组,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存档。

  (八)新义工编入项目组后,经项目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正式参与服务。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和规范慈善义务工作者(以下简称义工)的服务工作,全面推进烟台市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义工、义工组织及其活动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本暂行办法所称的义工,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自觉承担为国家、社会、他人服务的责任,经过注册登记,自愿、无偿地以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技能等资源,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参与社会服务和慈善公益活动的人员。

  本暂行办法所称的义工组织是指依法登记注册、专门从事义务工作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以及从事义工服务活动的机关、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团体义工。

  第四条义工服务活动应当坚持自愿参加和服务的原则;坚持不为任何物质报酬、无偿服务的原则;坚持登记注册、依法服务的原则;坚持严格程序、严格纪律、诚信服务的原则和厉行节俭、非营利性的原则。

  第五条义工服务范围包括安老抚幼、助残济困、助医助学、保护环境、社区服务、公益服务、紧急救援以及其他社会公益性活动。

  第六条烟台市慈善总会义务工作者分会(以下简称市义工分会)负责组织、协调全市义工工作,各县市区义工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义工中心)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义工工作站的工作,各街道办事处的义工站负责组织辖区内各具体项目的落实。

  义工服务接受主管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及其他组织应当鼓励和参与义工服务,宣传义工精神,维护义工及义工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义工

  第八条义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义工分会章程;

  (二)热心参与慈善事业;

  (三)自愿从事义务服务;

  (四)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和工作能力;

  (五)年从事义务服务达48小时以上。

  第九条义工的登记

  (一)自愿从事义务服务的人员持申请书、身份证和职业证明及复印件向市或县级义工组织提出申请;

  (二)市或县级义工组织工作人员对申请登记的义工进行面谈咨询;

  (三)对符合义工条件的个人或团体,填写《烟台市慈善义务工作者(团体)登记表》,并建立档案。

  第十条义工的注册

  (一)对登记义工由市级或县级义工组织进行义工基础培训;

  (二)登记义工培训合格后,发给《烟台市慈善义工服务记录册》,按区域或所属单位编入义工服务组织,一年内服务时间累计达到48小时以上者,由市或县级义工组织给予正式注册;

  (三)注册的义工,确定服务项目,赋予义工编号,并发给《义工证》和《烟台市慈善义工标志卡》。

  第十一条义工享有下列权利:

  (一)对义工组织的合法性有知情权;

  (二)有选择与个人知识、技能和兴趣相符的服务项目的权利;

  (三)有获得服务指导和培训机会的权利;

  (四)有了解参与义工服务的价值及成效的权利;

  (五)有提供服务时获得安全保障和享受意外伤害保险的权利;

  (六)有对义工组织提出建议、批评与监督的权利;

  (七)有自愿加入或者退出义工组织的权利;

  (八)有困难时优先得到义工服务的权利。

  第十二条义工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义工分会的章程;

  (二)不得向服务对象收取报酬或者借钱、借物和谋取其他利益;

  (三)在服务期间不得接受服务对象的捐赠;

  (四)不得以义工组织的名义组织或参与违反义工服务原则的活动;

  (五)对服务对象的隐私、背景及资料予以保密。

  第十三条注册义工退出自由,退出时应向所在义工组织提交书面申请,并交回义工证和

  义工标志卡;注册义工无正当理由1年内累计服务不足48小时或不参加义工组织活动的,视为自动退出;注册义工如有严重违反法律或义工章程的行为,经市或县级义工组织批准,予以除名。

  第三章义工组织

  第十四条市慈善总会设立烟台市慈善总会义务工作者分会,是市慈善总会的分支机构。义工分会在县市区设立义工服务管理中心,在街道办事处设立义工工作站。

  第十五条市义工分会的职责如下:

  (一)负责建立、健全义工服务的规章、制度;

  (二)负责建立、健全义工和义工服务工作的档案;

  (三)负责义工的招募、培训、指导、管理、监督和表彰;

  (四)负责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

  (五)负责义工服务工作的宣传与交流;

  (六)负责为义工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第十六条义工组织开展义务服务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义工分会章程的规定,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

  第十七条义工组织可以自行或者联合招募义工。招募时,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公告义务服务工作计划。

  义工组织应当依照义工服务计划开展义务服务。义务工作计划应当包括义工招募、培训、使用、考核及服务项目等事项。第十八条团体义工以集体形式开展义工服务的,应当在活动前报义工分会批准,活动后将义工服务情况报义工分会备案。第十九条义工组织的工作经费包括政府扶持、社会捐赠和资助及其他合法收入,必须专款专用。义工组织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捐赠、资助者及义工的监督。经费的筹集、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义工服务

  第二十条义工应在义工组织的安排下开展各项义工服务工作。

  第二十一条需要义工服务的个人或者单位,可以向义工组织提出服务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要求义工服务的书面申请;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或者单位证明;

  (三)申请服务的项目说明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义工在从事义务服务期间应当佩戴统一印制的《烟台市慈善义工标志卡》。 第二十三条义工主要承担以各种方式募集善款工作;实施安老、抚幼、助残、济困等社会救助服务;参与改善社会生活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性活动;参与重大灾难、事故的救援服务等。

  第二十四条每名注册义工持有统一印制的《烟台市慈善义工服务记录册》,每次服务工作结束时,填写服务记录,由服务对象签字确认,经所属义工组织认定。

  第二十五条烟台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为注册义工逐一建立《义务工作者终身档案》,义工从注册到服务、到绩效评估、晋升星级、奖励嘉许等全部载入档案并终身保留。

  第二十六条依据义工服务时间和服务业绩进行“星级”义工评选,义务服务时间累计达100小时以上的、200小时以上的、500小时以上的、1200小时以上的、3000小时以上的,分别由烟台市慈善总会授予一星级义工、二星级义工、三星级义工、四星级义工、五星级义工称号,颁发“星级义工证书”,佩戴“星级义工标志卡”。

  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社会反响良好或者累计服务时间较长的星级义工,可获义工杰出贡献银星奖;服务年限长,社会影响大,成绩显著,贡献很大的星级义工,可获义工终身成

  就金星奖,由烟台市慈善总会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

  第二十七条义工的奖励及“星级”义工的评选,由各义工组织负责推荐,义工分会审核,市慈善总会批准。

  第二十八条每年6月份举行义工工作总结及晋星、表彰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由义工分会按每年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第二十九条当社会部门或单位和注册义工需要时,义工分会为其提供情况证明。当义工年暮、患病和有困难时,可以优先享受相应的义工服务。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义工根据义工组织的安排,在开展服务期间,造成服务对象或者第三方损害的,有关的义工组织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但义工组织与服务对象另有约定的除外。

  义工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有权向有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的义工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三十一条服务对象在接受义工服务过程中对义工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义工组织应当支持受损害的义工向有关的服务对象追偿损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三十二条冒用义工组织的名义、标志和有关资料进行违法活动的,义工组织有权要求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义工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徇私舞弊、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义工组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违反工作纪律,给义工组织声誉、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义工组织应予批评、警告直至劝退、开除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暂行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六条经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同意派往外地从事义工服务的,参照执行本暂行办法的规定。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5

  一、坚守工作岗位及守则,不得随意滥用服务机构给予的工作权利或利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做非法、欺骗或谋求私利的活动。

  二、义工须遵守承诺,按承诺的时间和要求准时工作。若因故不能按时服务,应提前请假,以便负责人安排其他人代替。三、严守保密原则,未经服务对象同意,不得随意泄漏服务对象的背景及资料;不得替服务对象签署任何文件。

  四、未经服务机构同意,不可随意私自提供任何有关医疗和药物的建议,或对服务对象的病况妄加评论;未经机构允许,义工不可私自向服务对象作宗教传道的工作,也不可随意携非义工身份伙伴进入义工特许场合或进行服务。

  五、义工须小心留意服务对象的自杀倾向和使用利器的意图,一切可能会用作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物件,不可带给服务对象,如有怀疑应告知对方亲属或有关负责人员处理。

  六、严禁义工与服务对象或家属做金钱或物质的交易。

  七、不得以义工或义工组织的名义组织、参与违反义工服务原则的活动。

  八、义工若要求暂停服务或终止服务,须于一个月前通知有关负责人员。

  九、义工如遇紧急情况,须尽快通知义工组织负责人或拨打110报警电话。

  十、义工如违反上述纪律,义工组织可以批评、警告、劝退直至开除出义工组织。 义工组织网络图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6

  一、指导思想

  1、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合理运用家长中的人力资源参与学校管理,丰富学校教育元素,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2、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善学校,建立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

  3、鼓励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主动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回馈社会,协助学校充实人力资源,扩大教育效果。

  二、义工对象

  在校学生中富有责任感、具有高度服务热忱及奉献精神的家长。

  三、义工条件

  1、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关心孩子成长,热心学校工作的我校在校学生家长。

  2、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3、有一定的服务时间。

  四、义工服务内容

  1、参与协助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如:听一节课、找一名学生谈心、访问一位家长、排查学校一处隐患、给学校提一条建议等)。

  2、参与协助校园安全管理(如每周三校本课程班放学高峰期间帮助学校维持秩序,确保学生安全离校)。

  3、参与和协助学校管理及综合实践活动(如图书管理、活动摄像、提供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联系讲解工作等)

  4、参与学校校本课程教学工作(如教瑜伽、办讲座)

  五、义工服务时间

  1、家长根据自身特长及工作时间安排,可以有选择的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

  2、每学期,家长至少服务一次。

  六、义工的标志:

  1、授予精致聘书。

  2、配有统一的三道街小学“家长义工帽”和胸牌。

  七、家长义工制的组织管理

  1、由学校德育处负责家长义工的日常事务及培训。

  2、每次活动家长义工要做好活动记录,德育处要及时在学校博客上上传家长义工工作动态。

  3、召开隆重的家长义工成立启动仪式,向全校师生介绍家长义工,使师生了解承担义工的家长是学校管理的一份子,应自觉地配合家长义工的工作。

  4、每学期评选优秀义工,颁发证书,并总结义工工作。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7

  为了加强青年志愿协会的管理,完善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建设、使青年志愿者协会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为了规范志愿者活动,增强青年志愿者协会内部干部的纪律、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使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特制定《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管理制度》,望大家务必遵守:

  一、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清醒的正治头脑和强烈的责任心和正义感;

  (二)要有健康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无不良嗜好;

  (三)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有坚定的工作信念和灵活的办事头脑;

  (四)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一定书面表达能力,要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

  (五)要有团结、互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常规纪律及工作要求

  (一)坚持分工合作原理,个人不离集体,集体不离个人,立足本职,明确目标,服从管理,听从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围绕“公益事业弱势群体”开展工作;

  (三)会长每次在开会例会完毕后,立即把会员考勤表交往“院组织部”;

  (四)每次参加志愿服务后,由志愿活动组织者(队长),清点人数,并交青协“会长处”,由“会长”予以认定并注册。再交到“院组织部”否则无效;

  (五)认真听取广大同学的意见和要求,对工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会长,团委及相关人员反应;

  (六)实施“讲文明、树新风”的活动,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投身参与本协会,团委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多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七)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在开会(例会)时,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者必须提前30分钟,干事应以书面形式或电话向部长请假。经准假后方离开(各部长类同)。

  (八)如确因时间冲突或情况特殊。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缓解,决不能影响本协会的工作开展,若时间紧急,须迟到或须请假者也须向会长说明情况;

  (九)确工作目标,不能盲目在开展工作,必须按月制拟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十)禁止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拈轻怕重,禁止因工作不满原因而闹情绪,更不允许干事与干事,与同事之间发生口角和争执,有意见或不满,应当立即向会长提出;

  (十一)凡无故缺席或不请假缺席者,记失误一次,一次缺席(失误),作书面检讨,达二次以上会长点名批评,予以口头警告,并取消本年度的“评优”“评先”“提拔”等资格,连续三次不到者[视为自动离职,累积缺度达四次者,令其自动离职或撤消其职务;

  (十二)凡不认真.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和推辞责任者,记失误一次。

  (十三)凡迟到或请假,应及时向会长或其它干事了解工作安排及其内容;

  (十四)会议记录、活动次数、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请假条,平时表现等一切书面材料作为个人的存档资料;

  (十五)各干部(干事)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合作与其他各部门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十六)本制度未尽事宜,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健全;

  (十七)本制度作为每位干部(干事)的工作成绩,德育量化等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提拔”的主要依据,同时加入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内容;

  三、开会(例会)要求

  (一)要随时留意通知栏上的通知,按照要求准时参加

  (二)每次开会必须提前5——10分钟赶到会场,以便清查人数。凡超过规定的时间才到者,一律作迟到处理。

  (三)每次开会须带好纸和笔(专用的会议记录本),对每次开会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会长将不定期对每位干事的会议记录进行检查。

  (四)开会时,必须严格遵守会场纪律,禁止在会场随意走动和说话,禁止带任何小吃进入会场。

  四、机构设置:

  1、理事长一名,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各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到两名(视情况而定)。

  2、协会下设:理事会,文秘部,外联部,文宣部,服务部,信息部。各部门配合的同时实行自主管理。(分工不分家)

  五、部门职责:

  (一)理事会:

  1、表决通过协会重大决策。

  2、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

  3、确定本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及各机构负责人;

  4、定期对会员进行考察;

  5、提出下届理事会的候选人;

  6、建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7、理事会监督会费的使用;

  8、负责协会日常事务;

  (二)文秘部:

  1、负责起草文件及工作计划的安排。

  2、传达会议通知;

  3、负责各类档案.文件.资料的归类保存和管理;

  4、做好会议和各项活动的记录;

  5、向理事会提交详细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总结及简报;

  6、管理会费;

  (三)外联部:

  1、筹措协会经费.:

  2、加强社区服务公关,扩展志愿服务的范围和空间,不断开辟新的战场:

  3、协调各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安排

  4、巩固和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四)文宣部

  1、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

  2、收集各种有关协会的信息和材料。

  3、负责与各大报纸,媒体的`联系工作。

  4、负责协会各项通知的起草,书写,张贴工作。

  (五)服务部:

  1、负责协会服务活动的执行。

  2、组织和协助各部门开展工作

  (六)信息部:

  1、负责打理校青协网站

  2、文件的电子处理,以及影音的记录。

  六、干部职责:

  1、理事长:

  向学生处团委汇报工作,召开理事会,传达上级工作精神,监督协会各项活动。

  2、会长:

  全面负责协会各项工作,负责与外校进行的礼仪、交流性质的外联活动,负责行动计划的制订、实施。

  3、副会长:

  协助会长安排协会具体工作,并监督工作的完成。

  4、常务理事:

  讨论通过协会的重大决定,监督成员工作,在特殊情况下推选出代理理事长,临时负责工作。

  5、部长:

  具体安排本部各项工作,定时向理事会汇报工作,总结经验,每学期开始,交学期工作计划。

  七、内部管理:

  为加强协会的内部管理,使协会宗旨落实到实处,顺利的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会员的能动性、积极性,特制定以下规则:

  1、协会实行责任制,理事长对团委和协会负责,会长对协会和理事长负责,常务理事对理事长负责,副会长对会长负责,部长对副会长负责,其他部内成员对部长负责。

  2、各部领导经推荐,参加竞选评选而出;

  3、协会干部要求:

  (1)有一定组织能力。

  (2)认真负责。

  (3)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4、对表现突出者,协会给予表彰奖励;

  5、会员要以协会利益为重,服从安排;

  6、凡协会组织活动无故缺席、迟到和早退累计三次者,取消会员资格;

  7、活动中表现不积极和擅离岗位者,给予警告;产生恶劣影响者,取消会员资格;

  8、个人不得以协会名义搞社会活动;

  9、根据活动表现和工作能力对人员进行适当调整和撤换;

  10、于违反国家法规和校纪、校规者,取消其会员资格;

  八、奖励制度

  奖励:

  (一)协会每学期按协会成员的综合考评成绩评选出“优秀青年志愿者”;

  (二)参选人由协会各部、各基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提名;

  (三)参选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提供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全体的60%;

  2、学期期末无不及格科目;

  3、在提供志愿服务时表现突出、任劳任怨;

  4、无学校及协会处分者;

  5、综合考评成绩不低于85分;

  (四)提名人将参选人的资料以书面形式上交到会员管理中心,经协会理事会协商一致。核实无误后,评选“优秀青年志愿者”经公示,报共青团房地产学院委员会批准,颁发荣誉证书。

  处罚:分为口头警告、警告、降级、劝退、除名。

  (一)口头警告:参与各种工作、会议、活动两次缺席;工作、活动时擅离岗位、怠工;不服从统一安排,私自行动。

  (二)警告:对工作分配到的任务草率敷衍、弄虚作假,工作严重失误、导致不良后果、两次口头警告;

  (三)降级:无故旷会或早退以及旷值班的次数达到两次以上的自动降为流动志愿者;

  (四)劝退:假借协会名义谋取私利、私自向服务对象索取酬金,各类工作会议、活动五次无故迟到、三次无故缺席、受到(院)系通报以上处分。

  (五)除名:严重违反学校及协会规定,屡教不改,影响严重,予以除名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8

  本条例根据章xx义工团程相关精神制定,义工团任何人必须遵守该条例,该条例的修改权在常务义工会员大会。

  第一条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的xx义工团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结合xx义工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会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民间非赢利组织会计制度》。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一)监督资金的正常开支,对定向捐助严格按捐赠方用途使用善款,维护资金安全,对非限制性捐款做好资金流向统计,并可根据捐赠方需求,报资金使用情况明细表。

  (二)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工作。

  (三)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提供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监督捐赠资产的使用。

  (五)定期编制财务收支明细表并进行财务公开,接受捐赠方及会员的监督。

  第二章接受捐赠公示制度

  (一)捐赠款项由财务部负责统一管理,接受全体会员监督。

  (二)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三)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四)建立财务档案管理,以接受社会及相关部门审查。

  (五)对于捐赠的现金和物品都要按照捐赠者的单位及组织名称或个人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所捐现金或支票金额多少、所捐物品种类与数量多少等内容详细列明并随时登记造册。

  (六)在接到捐赠款项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七)对所接受捐赠的现金和物品的用途、去向和使用的金额与数量等情况也要及时公布。

  (八)捐赠人或xx义工团会员对所捐赠的现金和物品有疑问的,可随时来财务部查询。

  第三章收入的管理

  (一)本会的经费来源:政府、企业及个人向xx义工团的定向赞助

  (二)xx义工团可接受社会或个人赞助资金,捐助资金由捐赠人存入义工团专用银行帐户,捐赠人可指定资金的专项用途,义工联将严格按专项用途定向分配资金。

  (三)做好对捐款的接受、登记、存放、入账工作,保存所有财务的资料和档案。

  第四章经费支出及报销制度的管理

  (一)本会经费必须用于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二)各工作部门、义工在需要申请活动开支经费时,由理事提前一周向秘书处申报活动开支预算。财务预算须报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同意后方可。

  (三)通过审批的经费由财务主管、理事成员监督使用,相关工作部门、活动负责人对活动经费的使用进行具体安排。

  (四)财务部负责对每笔开支的用途、受助对象及开支明细进行登记,并根据有效票据入帐。报销时,需持有效票据并有2名以上义工经手,费用报销由所在部门部长、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签字审批,经财务主管(财务部)审核后报理事会审批方可报销。每次活动所发生费用在500元以内的报副理事长签字审批;金额在500元以上的理事长签字审批;金额在800元以上需召开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

  (五)报销项目主要有:

  1、用于必要的办公费用、旗帜、服装费、等等。

  2、用于活动开展产生的费用开支,包括宣传费、场地费、车费用等。

  第五章资产监督制度

  (一)本会收到的资产捐助,必须由后勤财务部建资产台帐,对资产进行管理,并在台帐中详细记录资产捐助来源、资产名称、数量、资产去向。各工作部门收到的捐赠实物都需交负责资产管理的义工统一管理。捐助方指定了资产捐助对象的,财务部严格按捐助方的要求及时送到捐助对象手中。财务部对资产将定期进行核对,必须做到帐实相符,资产情况明细帐也定期公布。

  (二)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财务公开

  (一)对捐赠款项、实物来源进行公开(捐赠人要求保密的除外),并根据捐赠人的要求将款项或实物用于指定用途和救助对象。捐赠人有权知道款项的具体开支,并可向捐赠人提供开支的相关明细及有效单据。

  (二)在网站专设财务公开版块,每次活动及时上报开支明细,让捐赠人和每个义工在这里都能查到义工团的每一分钱的开支去向。

  (三)每季度编制财务收支报表,定期进行公示。

  第七章财务监督

  (一)本会所有收支帐目会在每月例会时由参加会议的理事审核。

  (二)接受本会所有会员、捐赠人及爱护支持我们工作的广大市民的监督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9

  第一条、任何志愿者不得借本团队名义发起、组织、参与非团队批准的活动。

  第二条、不得在团队拉拢队友,参与传销、宗教、证券等任何形式的组织。

  第三条、不得散布、传播非法言论、不道德思想等误导队友,诽谤政府、团队等。

  第四条、不得借团队名义谋得私利,非法集资或进行社会募捐。

  第五条、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对长期不参加活动人员根据团队考核制度予以清退。

  第六条、服从团队安排,对不理解、不支持的事宜通过正规途径反映问题,不应因个人思想而影响他人,情节严重者予以清退。

  第七条、不得私自组织选举、拉帮结派等,遵守团队组织架构。

  第八条、作为志愿者不得沾染毒品、参与赌博、组织淫秽、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团队予以清退。

  第九条、不得挪用、专用捐助物资、善款等,已经发现予以清退。

  第十条、不得借用本团队名义或以队员为主要成员的QQ群,不听劝告者,或给团队造成不利影响者予以清退。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10

  1、志愿者加入本团队条件:

  (1)本人自愿要求加入;

  (2)不图任何物质报酬;

  (3)能积极参加服务于社会的公益事业;

  (4)积极的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

  2、志愿服务策划制度:

  (1)按照志愿服务项目,有计划地开展服务活动。由团队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召集相关人员进行活动策划,制定出详细的活动方案,再组织实施。

  (2)策划活动应全面考虑到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活动性质,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数、交通方式、队员可能发生的费用等。

  3、志愿服务活动召集制度:

  (1)团队决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后,应遵循尽快的原则通知到要求参加人员。通知时应讲清楚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及要求等事项,确认被通知人明白无误,通知时做好通知记录。

  (2)每次活动都必须明确一名活动召集人,活动召集人由团队承担。因特殊情况队长无法到位或锻炼队员等原因,由队长指定活动召集人。

  (3)能够参加活动的队员在接到QQ群呼叫或电话通知后,必须尽快确定能否参加活动,并予回复。

  (4)对于人数有限制的活动,由召集人根据要求选择参加活动的队员,选择的原因如下:

  ①机会均衡:尽量选择本年度内参加活动次数较少的队员;

  ②让资深队员带新队员,共同努力,提高活动质量。

  4、志愿服务活动签到考核制度:

  (1)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必须按时到达活动地点,精神饱满积极地参加活动。

  (2)到达活动地点后,本人亲自签到,并统一听从队长号令。如对活动安排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时,可以及时向活动现场负责人提出来,但在活动现场负责人未做出新的安排之前不得擅作主张。

  5、志愿服务活动制度:

  (1)本团队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分工有序开展,做到各司其责,确保安全。

  (2)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必须服从指挥,文明用语,热情大方,树立志愿者良好形象。

  (3)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要做到清理现场抛弃物,保持环境卫生。

  6、志愿服务活动总结制度:

  (1)活动结束后,活动负责人在活动现场召开活动总结会,讨论分析活动中的经验不足,充分听取并记录每个与会队员提出改进的意见,以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2)活动总结可由撰稿人直接在志愿服务团队的QQ群上发布。

  (3)活动总结必须包含一下几个要素:时间地点、参加人数、现场负责人、活动内容、活动结果(会议通过的决议)、其它事项。

  7、队员劝退标准:

  (1)因个人行为对志愿者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

  (2)在志愿者组织内部搞不团结、制造不和谐的;

  (3)有其它对志愿者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规范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和和谐社区建设,健全和完善社区保障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区志愿服务是指在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的倡导和扶持下,从社区成员多种需求出发,组建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各种无偿公益服务,协助解决社区问题,倡导社区居民互助,共同推动社区建设的公益服务活动。

  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是社区志愿者组织。

  第三条 社区志愿者是在本社区志愿者组织登记并获得其同意,自愿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员。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由社区志愿者服务领导小组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组成。

  第五条 志愿者组织机构的职责:在上级党组织和共青团的领导下,招募、培训、管理志愿者,确立服务项目,落实服务活动,为社会公益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提供服务。

  第三章 志愿者的注册与管理、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 志愿者的管理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志愿者组织长期接纳志愿者的报名申请。

  第七条 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凡18周岁以上的个人,志愿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并具有相应的服务技能,履行入会登记手续,均可到本社区申请。

  第八条 注册志愿者的申请程序:凭本人有效证件到本社区填写注册登记表,社区按照志愿者的基本条件对申请人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档案。

  第九条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享有以下权利:

  (一)志愿者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种志愿者培训活动。培训分为:志愿者基本知识培训、服务技能培训;

  (二)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请求社区给予帮助、解决;

  (三)志愿者享有监督、建议、批评、出入组织自由的权利。

  第十条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志愿服务;

  (二)完成志愿者组织安排的服务工作等;

  (三)维护志愿者的声誉和形象,保证服务质量。

  第四章 服务范围和重点对象

  第十一条 社区志愿服务范围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帮困、社区治安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的服务工作等公益事业。这些服务以志愿者及其组织的行为能力为限。

  第十二条 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是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具有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社会成员。志愿者组织根据服务对象的申请或者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是自愿、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第五章 保障与奖励

  第十三条 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团支部书记分管志愿者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 各级党、团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发挥主体作用。

  第十五条 社区党员志愿者组织、妇女志愿者组织、社区老年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科协等统一纳入社区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接受社区统一的协调管理。

  第十六条 建立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和绩效评价制度。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数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表彰志愿者的重要依据。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依据教育部《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各类别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第三条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在本校工作、学习的学生可申请成为学生志愿者。我校学生志愿者作为我校“幸运星”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员,接受协会的管理。

  第四条学生志愿服务要遵循自愿、公益原则。志愿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公共秩序和赛会保障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志愿服务等。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第二章工作机构

  第五条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第六条学校团委负责指导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

  第三章组织实施

  第七条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方式包括学校组织开展、学生自行开展两类。我校志愿服务以学校组织开展为主,同时鼓励学生自行开展。

  第八条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岗服务的方式展开,并切实做好相关指导、培训和风险防控工作。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学生志愿服务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第九条学校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予以全面支持,并将志愿服务纳入操行评定考核。

  第十条学生志愿服务程序

  (一)志愿服务负责人向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提交志愿服务计划等材料;

  (二)协会进行登记备案,包括进行风险评估、提供物质保障、技能培训等;

  (三)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协会按照规定程序对学生志愿服务进行认定记录。

  第十一条学校团委老师担任协会秘书长,指导协会开展工作,保障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

  第十二条组织大型校外志愿服务,学校、学生志愿者、服务对象应签订服务协议书,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权利、义务。

  第十三条开展志愿服务前,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必要时为学生购买或者要求服务对象购买相关保险。

  第四章认定记录

  第十四条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志愿服务登记证)。

  (一)学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由负责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证明,由青年志愿者协会予以认定记录。

  (二)学生自行开展的志愿服务,由学生本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证明,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审核予以认定记录。

  (三)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制订志愿服务档案记录办法,完善记录程序,严格过程监督,确保学生志愿服务档案记录清晰,准确无误。

  第十五条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记载学生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信息、培训信息、表彰奖励信息等内容。

  (一)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服务技能、联系方式等。

  (二)志愿服务信息包括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日期、地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与次数、活动负责人等。

  (三)培训信息包括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有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内容、组织者、日期、地点、学时等。

  (四)学生志愿者因志愿服务表现突出、获得表彰奖励的,予以记录。

  第十六条实行学生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学校根据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认定其为一至五星志愿者。自入学以来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40、60、80、100、120小时的,分别认定为一至五星志愿者。学校每年举行志愿服务工作总结及晋星、表彰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学生在志愿服务认定记录中弄虚作假的,予以批评教育,给予相应处理,并予通报。工作人员在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中弄虚作假的,由学校予以严肃处理,并予通报。

  第五章教育培训

  第十八条学校定期进行开展各学段志愿服务培训,系统开展志愿理念、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基本要求和知识技能、志愿者权利和义务、志愿服务安全知识等基础教育。

  第十九条学校根据志愿服务活动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临时性培训。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 篇1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首都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动首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京发[2009]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志愿者,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注册志愿者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在全市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

  志愿者组织是指市和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及各类专业性志愿者协会等依法成立、专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第三条 鼓励、引导志愿者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注册,成为注册志愿者,以便参与志愿服务,享受专业培训、服务认证、权益保护、表彰激励等服务。

  第二章 招募与注册

  第四条 志愿者组织可采取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相结合、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面向个人招募与面向集体招募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机制、稳定通畅的招募渠道。

  (一)志愿者组织可根据志愿服务项目和岗位需求情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广播、信息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有关志愿者需求数量、岗位要求和报名方式等招募信息,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二)志愿者组织可深入社区、农村和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吸引和动员热心公益的广大市民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就近、就便加入志愿者队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第五条 建立全市志愿者注册制度。申请成为注册志愿者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

  (三)具备参加志愿服务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品行端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 “志愿北京”为全市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网络平台。各注册机构应建立健全注册志愿者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注册和管理,促进注册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充分发挥各系统、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现有的注册管理系统的作用,建立对接机制,与全市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实现有效对接。

  第七条 市志愿者联合会及其委托的志愿者组织为志愿者注册机构(以下简称“注册机构”)。

  (一)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可依托“志愿北京”网站或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市志愿者联合会提出开展注册工作的申请,接受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注册委托。

  (二)市志愿者联合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委托开展注册工作的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名单。

  第八条 志愿者注册程序如下:

  (一)凡符合志愿者注册条件并志愿从事志愿服务的个人,可通过网络、电话或直接到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等方式向注册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市志愿者注册登记表》,提供个人的基本信息及可参加的志愿服务的类别、方式、时间等必要信息。申请人身份证号是注册的必要认证信息。

  (二)注册机构对申请人进行审核。

  (三)审核合格后,注册机构为申请人统一编号,发放北京市志愿者卡,并将申请人的有关信息录入志愿者数据库。

  第九条 志愿者卡由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统一制作,委托注册机构负责向注册志愿者发放。

  第十条 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统一确定志愿者卡号编制规则,志愿者卡号与志愿者身份证号相匹配,在注册系统中将志愿者身份证号作为后台信息予以管理和保密,志愿者卡上不出现个人身份证号。志愿者卡号一人一号,终生使用。在志愿者死亡、失踪、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不履行志愿者义务等情况下,应由原注册机构注销其志愿者卡号,被注销的志愿者卡号不再重新使用。

  第十一条 志愿者卡集身份标识、注册登录、激励表彰等功能于一体,是志愿者的身份卡、信息卡、计时卡、荣誉卡。

  (一)身份凭证。志愿者卡是志愿者身份的标识,志愿者可凭志愿者卡参加志愿服务、培训、公益实践等活动。

  (二)信息管理。志愿者凭志愿者卡号及密码可登录“志愿北京”网站,进入个人管理模块,查询、修改个人信息。

  (三)服务计时。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由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对志愿者服务时间进行计时,经相关志愿者组织认定后记录进志愿者卡;社区志愿服务等经常性志愿服务,由社区居委会或服务对象及志愿服务组织者对服务时间提供证明,经相关志愿者组织认定后记录进志愿者卡。服务时间为实际服务时间(不含往返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计量。

  (四)荣誉激励。志愿者卡号具有唯一性,可由志愿者永久保留,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也是对持卡志愿者的一种激励。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第十二条 志愿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二)获得志愿服务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三)获得志愿服务所需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

  (四)获得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教育和培训。

  (五)请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六)有困难时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七)对志愿者组织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八)要求志愿者组织出具参加志愿服务的证明。

  (九)申请注销注册志愿者身份。

  (十)其他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十三条 志愿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

  (二)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注册相关信息,如有信息变更及时联系修改。

  (三)履行志愿服务承诺或者协议约定的义务,完成志愿服务。

  (四)自觉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和声誉。

  (五)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六)退出志愿服务活动时,履行合理告知的义务。

  (七)保守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获悉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其他依法受保护的信息。

  (八)不得向接受志愿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索取、变相索取报酬。

  (九)不得以志愿者身份从事任何以营利为目的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十)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四章 管理与服务

  第十四条 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者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市、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给予积极配合并进行业务指导;依托市、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十五条 加强日常管理,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保障与支持。

  (一)鼓励志愿者使用全市统一的标识,提倡各类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佩戴以全市统一标识为主体图案的标志。

  (二)注册机构可定期或在重大活动时组织新注册志愿者进行宣誓。志愿者誓词:“我是北京志愿者,为使我们的国家和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环境更安全,我要团结身边的人,投身其间。面对需求,我要行动。我承诺,我将竭尽所能,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困难人群,真诚关怀有需要的人士,为他们带来温暖。”

  (三)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主要由注册机构或授权的有关单位、机构、组织负责,对于普通志愿者,可通过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和临时性培训等方式,进行权利义务、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基础性培训;对于骨干志愿者可通过集中轮训、参观学习、经验交流、考察观摩等方式进行专业服务技能、项目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提高性重点培训,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应坚持自愿和力所能及的原则,要通过与志愿者组织或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书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权利、义务、责任。

  (五)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后,由服务对象或组织者提供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证明,志愿者组织予以认定并记录,作为对志愿者评价认证和激励表彰的主要依据。

  (六)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互助服务、返还服务等制度,把提供志愿服务与优先享受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在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可优先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

  (七)对拒不履行义务或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未遵照相关规定而对服务对象、志愿者组织或其他志愿者造成损害的,视情节轻重,可对其进行警告、取消注册志愿者身份。

  (八)志愿者组织应落实和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对志愿者造成损害,志愿者组织应当支持受损害的志愿者要求有关服务对象赔偿损失,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九)志愿者组织在招募志愿者时,应当公布与志愿服务项目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明确告知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中,由志愿者组织或接受服务的组织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经常性志愿服务中,有条件的志愿者组织可根据需要,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十)志愿者可在志愿者组织的指导下参加管理工作。志愿者组织应当发挥志愿者的能动性,探索志愿者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需求对接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实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和群众接受志愿服务的便利化。

  (一)政府或政府授权的志愿者组织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志愿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和评估。在调查评估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关注民生领域的日常需求,关注弱势群体。按照“服务对象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提出志愿服务需求计划,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吸引志愿者广泛参与。

  依托“志愿北京”网站,建立全市统一的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发布和服务对接平台。

  (二)鼓励志愿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组成项目小组,根据需求计划自主认领服务项目,在各类志愿者组织的统筹安排和合理调配下,为服务对象提供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认领项目确定后,各项目小组要在志愿者组织的指导下,设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服务项目的总体目标、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和评估监督等要求,并按照项目方案分步组织具体实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志愿者组织要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巩固传统项目,拓展创新项目,做好项目的方案策划、服务承接、资金筹集、公关宣传、督导评估、总结完善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打造优质服务品牌,逐步开发一批符合实际、社会所需、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志愿服务项目库。

  (五)志愿者组织可依托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社会公益机构,通过签订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志愿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志愿者经常性、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

  第五章 表彰与激励

  第十七条 建立全市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注册机构根据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认定其为北京市一至五星志愿者。星级志愿者佩戴相应标志,同时在“志愿北京”网站进行标注和宣传。

  (一)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200小时、500小时的,可分别认定为“北京市一星志愿者”、“北京市二星志愿者”、“北京市三星志愿者”。由负责安排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组织或志愿者个人提出申请,由对其进行注册的志愿者组织进行认定,认定结果定期报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备案。

  (二)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800小时的,可认定为“北京市四星志愿者”。由负责安排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组织或志愿者个人提出申请,由具有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团体会员资格的注册机构认定,认定结果定期报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备案。

  (三)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0小时的,可认定为“北京市五星志愿者”。由负责安排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组织或志愿者个人提出申请,由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认定。

  第十八条 建立全市志愿者奖章授予制度。根据志愿者注册以后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与绩效,授予不同级别的志愿服务奖章。奖章获得者佩戴相应标志,同时在“志愿北京”网站进行标注和宣传。

  (一)志愿者自获得“北京市五星志愿者”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2000小时,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应急志愿服务中作出一定贡献的,或在经常性志愿服务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可参加志愿服务铜质奖章评选。志愿服务铜质奖章评选工作由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结果报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备案。

  (二)志愿者自获得铜质奖章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00小时,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应急志愿服务中作出较大贡献的,或在经常性志愿服务中取得较大成绩的,可参加志愿服务银质奖章评选。志愿服务银质奖章评选工作由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组织。

  (三)志愿者自获得银质奖章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5000小时,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应急志愿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或在经常性志愿服务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可参加志愿服务金质奖章评选。志愿服务金质奖章评选工作由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

  (四)连续专门从事志愿服务超过1年的,可视情况直接授予上述级别奖章。

  (五)奖章授予可视实际情况定期举行。

  第十九条 逐步完善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志愿者表彰激励机制。

  (一)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会同市、区县志愿者联合会(协会)等有关部门,将定期具体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集体与个人等评选表彰。

  (二)引导和鼓励各级各类志愿者组织开展相关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的项目及结果应按相关程序报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备案。

  第二十条 在重大活动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服务中,志愿者组织或接受服务的组织应当对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误餐等费用给予适当的补贴;经常性志愿服务,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给予上述补贴。

  鼓励有条件的志愿者组织通过组织疗养休养、免费体检等方式对优秀志愿者进行慰问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文化宣传设施,广泛宣传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其典型事迹,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志愿者队伍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工作、学习、生活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及外国人申请注册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负责具体解释。

【义工规章制度准则】相关文章:

新准则与旧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04-24

简历准则08-30

义工活动总结11-24

义工活动总结08-11

义工活动总结01-10

义工活动总结11-10

义工活动总结06-28

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10-16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