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管理制度

时间:2022-06-09 16:23:25 制度 我要投稿

手术室管理制度范本(精选5篇)

  在现在社会,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手术室管理制度范本(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手术室管理制度范本(精选5篇)

  手术室管理制度1

  1、严格划分洁净区、清洁区、非洁净区或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手术室拖鞋与私人鞋、外出鞋分别存放。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不得佩戴饰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专用衣、裤、鞋帽,贴身内衣不得外露。进入半限制区需戴好口罩。手术室衣、裤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和鞋。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清洁的衣、裤、戴好圆帽。

  2、坚持一间一台制,清洁切口与非清洁切口手术分开进行。在手术间不足的情况下,应先做清洁切口手术,再做非清洁切口手术;先做急症手术再做择期手术。

  3、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各种无菌物品,实施标准预防。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配置外科手消毒设施,每月定期进行手卫生质量检测。

  5、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密度和流量。有严格的参观制度,见习、参观人员必须护士长同意,3人以上需报请医务科批准。一般参观人数控制在2人/台以下,参观者必须在指定范围内走动,非当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手术室。

  6、传染病活动期人员不得在手术室工作,咽拭子培养阳性及皮肤化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

  7、感染手术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术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遇有特殊菌种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手术时,应尽量缩小污染范围,术后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8、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清洁卫生制度。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各手术间物体表面及地面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用消毒液擦拭,术后及时进行手术间清洁消毒。手术室的工作区域每日清洁、消毒一次,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并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灭菌后的物品等。清净手术间按规定要求更换过滤网装置。实施连台手术时,手术完毕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区域要及时清洁、消毒;洁净手术室须达到要求的洁净度后方可连台手术。

  9、手术用物按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患者手术用过的物品则按消毒---清洁---灭菌程序处理。

  10、所有灭菌物品必须每日检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确保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11、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检查、统计与分析,查找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逐项落实。各项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完整、真实、连续、准确,便于追溯,资料保存≥3年,均有记录可查。

  手术室管理制度2

  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进更衣室前先换拖鞋,然后更衣、戴口罩、帽子。

  2、严格划分三个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限制区(无菌区)。

  3、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清洁无灰尘,无血迹,私人物品及书报一律不准带入手术间,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打包。

  4、认真执行消毒规范,按规定规格打包,下排气压力灭菌最大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各种敷料包、器械包均放灭菌指示卡,包外贴3M胶带,进行化学监测(胶带长度按要求)。敷料包不超过5Kg;金属包不超过7Kg。

  5、灭菌包应储存在无菌物品柜内,有效期为1周,过期应重新消毒,布类敷料包皮无残缺破损及缝补,不潮湿。

  6、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及灭菌日期。无菌包打开后虽未使用,视为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7、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麻醉物品应当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8、严格执行器械洗消流程,手术器具及物品应先祛污染,酶洗、冲洗、再消毒灭菌,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开,确保器械的.洁净度,以保证清洗效果和灭菌质量;对腔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做好记录。

  9、手术间每日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为45分钟,每日2次,每周紫外线灯管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每月对紫外线灯管监测一次;每月做空培一次,洁净手术室空气培养按级别分为百级13点、千级9点、万级7点、十万级5点式,暴露时间为30分钟。

  10、每日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并能熟练掌握配制方法。

  11、手术室手术间严格卫生、消毒制度。每日手术前和手术后进行湿式擦拭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每周1次彻底卫生清扫,使用的扫帚、拖把严格按区分开。

  12、手术室设立隔离手术间,专用于急诊、传染病和感染病人手术;传染病人或隔离病人的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急诊”、“某种感染”或“某种化验结果异常”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按洗消流程执行,再进行高压灭菌。

  13、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袋外粘贴标识,集中回收处置。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l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14、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剂1OOOmg/L~2OOOmg/L浸泡30min~45min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OOOmg/L~10000mg/L浸泡至少60min后,再按照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处理。

  15、接送病人的平车每周消毒或专人专用套;室内车、室外车分别使用;隔离病人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6、术后污敷料定点放置,按规定处理。手术废弃物置于黄色塑料袋,封闭运送指定地点。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17、根据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的污染及感染情况合理安排手术间;对连台手术应做好连台之间的消毒工作,保证消毒时间和消毒效果。

  18、严格执行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毒锅灭菌包内外进行化学指示物监测,每周做生物监测,有记录。

  19、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20、洁净手术间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手术结束后30分钟关闭,回风口格栅应当使用竖向栅条,每天擦拭清洁一次,对新风入口过滤网,1周左右清扫一次,检查网眼是否堵塞。

  手术室管理制度3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严格区分洁净及污染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擦拭高度为2-2.5m;工作区域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

  四、术前30min打开空调机组,提高空气的洁净度,保证手术质量。

  接台手术前应自净30min。急诊手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时先开放空调机组然后再做其他术前准备。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有菌和无菌手术分室进行,如不能分室进行原则上先阴性后阳性、先无菌后有菌。

  五、接台手术处理: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按要求再次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等,两台手术之间,做好空气净化消毒、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六、手术器械及物品:一用一灭菌,原则上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方法。对于不能耐高温首选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在使用前严格检查日期、签名、化学指示卡并判断灭菌效果,以保证手术物品灭菌质量。

  七、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八、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九、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十、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十一、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新灭菌。

  十二、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并做好录

  手术室管理制度4

  一、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功能分区应当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办公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四、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

  洗手刷/海绵、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术室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六、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七、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面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八、手术部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九、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十、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活动,手术结束后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十一、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十二、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不得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视为污染。

  十三、严格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十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十五、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十六、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十七、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括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十八、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

  十九、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二十、病人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

  二十一、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正确的器械清洗、保养以及灭菌的方法进行。

  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备用刀、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进行压力蒸汽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

  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进入洁净手术部清洁区、无菌区内的人员应当更换手术部专用的产尘少的工作服。

  二、洁净手术部各区域的缓冲区,应当设有明显标识,各区域的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不可同时打开出、入门。

  三、医务人员应当在气流的上风侧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有对空气产生污染的操作选择在回风口侧进行。

  四、洁净手术室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噪声为40~50分贝;手术室照明的平均照度为500LX左右;洁净手术室在手术中保持正压状态,洁净区与相邻洁净区的静压差应符合标准(Ⅰ、Ⅱ级8Pa;Ⅲ、Ⅳ级5Pa;洁净区对非洁净区10Pa)。

  五、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

  六、洁净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连续运行,直到清洁、消毒工作完成。

  Ⅰ~Ⅱ级用房的运转时间为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20分钟,Ⅲ~Ⅳ级用房的运转时间为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30分钟。

  七、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就定期检查,保持清洁。

  洁净手术部新风机组粗效网每2天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1~2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

  八、消毒气体、麻醉废气的控制排放,应单独系统排放或与送风系统连锁的装置,不可回风进入循环。

  九、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有时更换。

  十、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十一、负压手术室每次手术结束后应当进行负压持续运转15分钟后再进行清洁擦拭,达到自净要求方可进行下一个手术。

  过滤致病气溶胶的排风过滤器应当每半年更换一次。

  十二、热交换器机组散热器应当每周进行高压自来水喷射冲洗,并保持清洁干燥。

  十三、对空调器内部加湿器和表冷器下的水盘和水塔,应当每周进行清洗去除污垢,并保持干燥清洁。

  十四、对挡水板应当每周进行清洗,保持干燥。

  十五、对凝结水的排水点应当每天检查,并每周进行清洁。

  十六、Ⅰ~Ⅲ级洁净手术室和Ⅰ~Ⅱ级其他洁净用房应当实行空气洁净系统送、回风的动态控制;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其他洁净用房可能通过末端为高效或者亚高效过滤器的局部空气净化设备实行动态控制,并设置工程专职人员负责手术进行中的计算机动态监控;非洁净区可以利用局部净化设备进行循环自净。

  十七、设专门维护人员,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与维护;并制定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

  十八、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当保持密闭,不泄露。

  十九、负压手术室和产生致病性气溶胶的房间应当设置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并且排风口安装高效过滤器。

  二十、排放有致病气溶胶的风口应采用密闭装置。

  二十一、洁净手术部投入运行前,应当经有资质的工程质检部门进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并作为手术部基础材料存档。

  二十二、洁净手术部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细菌浓度和空气的气压差。检测方法和标准符合相关规定。

  二十三、每天可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十四、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十五、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部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二十六、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进行一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在内的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二十七、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消毒供应室的各类人员必须经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相对独立,邻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便于收、送;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通风采风良好。

  三、医院应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

  四、医疗机构应根据其规模、任务、消毒供应种类及工作量,合理配备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

  五、内部布局合理,分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分去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划分明确,标志清楚,区域间设有实际屏障和物品通道,严格管理,实行由污到洁的工作流程,不昨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六、天花板、墙壁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和消毒;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电源插座应采用嵌墙式防水安全型。包装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每天对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2次,空气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9cm平皿)标准。

  七、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物品,定点放置。

  对各类无菌包应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包括包装规范及包外标注等,发放前必须认真检查,过期重新灭菌。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八、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灭菌。

  特殊感染性疾病(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污染的器械应单独包装,明显标记,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朊毒体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WS310.2-2009《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有关要求处置。

  九、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工作流程。

  十、器械、物品的清洗,应根据其不同材质和性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污染状况进行分类,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

  耐热、耐湿的器械与物品宜采用机构清洗方法;精密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再采用机构清洗方法。

  十一、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的器械、物品,必须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器械功能检查,符合要求后再包装灭菌。

  灭菌包必须包装严密、正确,捆扎松紧适宜,包外标注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操作人员代号、灭菌锅号、锅次等,使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

  十二、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性质等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灭菌物品的装载、卸载、存放与发放正确、适合,严格遵守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确保供应物品的质量。

  十三、消毒供应中心应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建立清洗、消毒设备和操作的过程记录,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

  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应不少于3年。对消毒剂的浓度、使用中的消毒液、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清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十四、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洗涤用水、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含硬质容器、特殊包装材料)监测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一次性珍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十五、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遵章守制。

  手术室管理制度5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和医治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对其疗效和预后影响重大。然而,手术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对护理工作质量也提出较高的要求,保证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手术室护理的重点。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必须执行的环节,2014年本院加强护理查对制度的落实,并取得显著的进步,本文对20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对减少护理纠纷的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段本院200例手术室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分组,2013年1~12月入组的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15±2.14)岁;2014年1月~12月入组的1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30±2.15)岁。初步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介绍,减轻患者的陌生感;手术治疗前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准备手术器械和仪器;治疗中加强患者各项指征的监测[1],并做好术后饮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加强手术室查对制度的应用,具体措施为:术前的“三查八对”、术中的观察与核对以及术后的器械检查核对。

  1.3满意度评价

  按照满意度评估量表中的内容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数共100分。评分≥90分为很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发生4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4.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外科治疗的一种主要措施,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医疗技术水平逐渐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新型、高端诊疗器械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手术术式也不短取得进步,手术适应症逐渐广泛化,使得手术治疗在医疗体系中的位置不断提高,但是,医患纠纷、护患纠纷也随之增加。2014年间,本院加强在手术室查对制度的应用,取得明显的效果,本研究将2014年间的护理满意度98.0%较2013年段护理满意度89.0%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段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2013年段(P<0.05),且中仅发生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发生4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4.0%(P<0.05),上述数据证实手术室查对制度对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意义,其具体措施表现为:

  ①术前“三查八对”:手术治疗前对患者的住院号、姓名、床号、药品名称、浓度、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进行核对,并询问患者过敏史,同时核对手术器械,并确定器械灭菌合格,手术器械齐全;

  ②术中观察与核对: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做好输血、输血的观察,输血检查中应做好与血库工作人员之间的查对,以免发生血型错误情况。输液检查中,应注意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③术后器械检查核对: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详细进行手术器械的检查,未发现错误立即告知手术医师关闭切口,以免术中在患者体内留下异物,影响手术疗效。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治疗中加强手术查对制度的应用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助于医疗技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手术室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手术室管理制度06-21

手术室职责及管理制度03-31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05-10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05-02

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07-31

手术室管理制度范本(精选9篇)03-03

隔离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精选11篇)03-22

(完整版)手术室管理制度08-24

手术室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精选13篇)07-06

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通用10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