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制度

时间:2024-07-04 18:43:07 制度 我要投稿

双减工作制度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双减工作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减工作制度

  双减工作制度1

  为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规范学校作业管理,实现作业“减负增效”的同时“减负不减质”,践行“幸福教育,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达到我校“我们足够精彩”的'办学目标,特制定本作业公示制度。

  一、设立“公示栏”

  各班级黑板左上角设立“作业公示栏”,每个年级备课组统一每天的作业内容以及作业量。每天放学前,由任课教师书面形式发布作业,学科组审核通过后,班主任统筹后在各班班级群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公示作业要求

  “三不得”:不得布置学生大量抄写、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得布置与课堂内容脱节的作业;不得布置难度过大学生无法做出的作业。

  “三杜绝”:杜绝惩罚性作业;杜绝通过手机微信和QQ群等方式布置作业;杜绝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要求家长自行打印作业。

  注重“分层”作业,落地“基础+提升+拓展”的作业设计策略,满足学生作业个性化需求。在校期间以“基础+提升”作业为主;假期进行“项目式学习”实践(劳动)作业。

  三、公示作业用时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且尽量所有书面作业在学校课后服务内完成,对超负担的作业,班主任有责任进行调控。

  四、作业管理评价

  1.严抓作业批改

  聚焦“学情跟踪”,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正确规范,注重作业“个性化评价”;对个别学生典型错误,根据学情精准分析,及时辅导,查缺补漏。

  2.健全作业管理

  落实“三个一”,每学期“一研”,学科组进行作业主题教研,明确各学科作业规范要求与特色;每月作业“一查”,督促教师及时完善;每学期作业“一展”,各项作业评价考核纳入教师绩效。

  3.加强作业研究

  学校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支持教师个人或以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组为单位对学生作业内容设计、完成方式、批改方式、评价反馈方式、作业辅导方式进行专项实践研究,形成典型经验做法,学校予以推广。

  4.强化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倡导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畅通家校联系和家长意见反馈渠道,切实发挥家长在作业管理办法制定、过程性管理等方面的议事和监督作用。

  双减工作制度2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13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五项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xx〕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作业与考试管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过多、学生作业量过多、作业质量不高、作业与考试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莆田第二中学落实“双减”作业与考试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学校育人方式改革,坚持学生为本,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的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学校作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习惯、形成能力,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措施

  (一)严格作业设计

  1.各教研组要将作业设计作为学科校本教研的重点内容,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

  2.各备课组要以实践性、层次性、目的性、创造性为原则,以单元、学期或学年时间为单位,系统化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作业。包括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3.各教研组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作业校本化研究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突破口,以学科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采用骨干引领、集体研讨的方式,探索最符合本学科特点、最能体现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作业。教研室要设置校本研究课题,引导教师对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一体化研究,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作业反馈为依据,改进教学内容设置及课堂教学方式。

  (二)严控作业总量

  1.要适时适量安排课后复习作业或拓展性作业、自主选择性作业、预习性作业,减少学生的无效作业。坚持“三布置五不布置”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简单的重复性作业,不布置强制的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布置手机作业”。

  2.各班主任需掌握本班每日学生作业总量,形成作业清单,定期向年段报备,并协调不同学科课后作业的具体平衡工作。

  3.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三)严把作业难度

  1.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不布置难度水平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

  2.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阶梯性,合理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实施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以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3.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确保作业水平难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创新“研判试做+精讲精练+精选分层”作业形式,推出基于校情和学情的“三单”(预习单、学习单、练习单)作业体系。

  (四)严肃作业批改

  1.加强对作业批改的管理,所有学科布置的书面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教师批改作业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标注批改时间,统一批改符号。鼓励实行等级制方式和使用个性化评语,评语应明确简练,富有激励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2.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五)严谨作业反馈

  1.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采取集体讲评、面批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反馈指导。要帮助学生定期查找、分析作业出错的原因,给学生留足纠错时间和空间。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教育管理和个别化辅导,为他们顺利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六)作业与考试管理

  1.校本作业管理

  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至少完成1次校本作业(用极课系统改卷),电子稿按照统一格式(见附件)上传学习通。

  ⑵语文、英语每两周需提供1份阅读材料供学生使用;数学学科每周可编制2套校本作业;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三周一次活动性纸质(Word)作业。

  ⑶将校本作业管理纳入学校教育常规管理,通过极课系统数据统计、阶段性抽查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价,活动类作业测评主要以学生问卷调查为依据,逐步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考试管理

  除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

  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期只组织期中与期末两场考试,不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以其他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至2次模拟考试,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

  ⑵义务教育阶段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⑶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责任分工

  各年段、各教研组要认真总结前期校本作业设计的做法和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作业与考试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加强统筹管理,确保全面部署、系统推进、整体落实。

  (二)强化经费支持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创造条件,为推进校本作业管理工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要充分认识到校本作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员投入、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上把校本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强化监督落实

  1.将“作业与考试管理”纳入学校教育常规管理,把作业工作情况作为对学科教研组、班级以及学科教师教学常规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年段要加强作业与考试全过程管理,每学期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做到学生作业可跟踪、可监测、可评估,逐步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严禁将教辅作为校本作业的替代品,严禁一科多辅,严禁在规定目录外通过家委会等渠道统一征订教辅并用于教学。各年段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及时组织教师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并调整作业量,做好培优辅差、学困生帮扶工作。

  双减工作制度3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要求,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和20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双减”精神,以及及市教委相关工作要求、《XX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确保“五项管理”相关政策规定落实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和我部实际,制定本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作业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

  二、目标要求

  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通过立德树人,落实五育融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作业育人价值;

  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部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作业设计要以提升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关联真实情境,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促进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组织领导

  学部成立初中部作业工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作业工作小组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主要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内容:

  (1)建立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管理,实行备课组、学科组、学部备案审核制,加强作业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

  (2)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作业设计、实施规范有序、提质增效;

  (3)指导、及时检查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实施情况;

  (4)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交流、总结,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努力使作业设计、实施富有成效。

  (5)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家庭育人氛围,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四、职责分工

  教学副校长、学部主任负责学校的作业统筹管理、专业指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本学科作业的学期规划、研究研讨,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班级各学科作业的协调和反馈,学科教师负责作业的具体设计和实施。

  五、作业设计、布置、批阅与反馈

  (一)作业编写

  1.制定计划

  每学期初,学科组制定学习工作计划中须包含作业设计的规划,学科组和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对校本作业的编排进行专题讨论,确定学期内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

  2.基于单元设计

  各学科、备课组分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备课组长分配好组内教师的备课任务,包括单元作业设计、编写。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明确单元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频次、难度结构、预估时长等。

  合理设计课时作业,选择、加工、组织情境素材,形成多种类型的作业,确定必做作业、选做作业,以及作业的评价反馈方式。

  3.分工合作备课、设计作业

  (1)建议两人一组进行同一课的备课和作业设计,便于提升质量。

  (2)老师须提前一周备出下周的课,进行作业设计,备课组教研时,通过讨论教学和作业设计进行打磨、优化。

  (3)单元作业设计说明从单元作业内容及其目标指向、作业类型、作业频次、类型结构、难度匹配、预估时长等方面表述。

  (4)课时作业设计说明依据单元作业设计,从本课时作业的目标指向、素材来源、主要内容、必做或选做、评价反馈等方面表述。

  4.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要从“教学设计”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设计”。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题目选择讲究“精”,具有典型性,减少学生盲目、重复、无效的劳动,努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

  (2)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偏好和优势特长,精选作业内容,提供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合理确定作业数量。

  a.作业有难度梯度,易、中、难的比例大致为5∶4∶1。但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b.创新作业类型方式。

  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

  为满足学生不同学情,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力求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布置迁移运用作业。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布置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力提倡自主作业,精准减负,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同步作业中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综合实践的设计比例大致为7∶2∶1。

  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减少机械性的抄写作业,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精选内容,采取多样的形式,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复杂的作业设计评价标准,发挥量规、量表的指引性作用。

  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必须先将作业做一遍,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以便完善作业设计。

  5.控制难度,设计好分层和选择性作业

  目前阶段的课时作业包含必做作业和自选作业。必做作业基于班级大多数同学学情水平设计,面向所有同学,基于教师对学生学情和能力的预设,90%以上同学能够在90分钟内完成;选做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这些同学在完成必做作业后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完成。

  (二)作业布置

  1.当天的作业在可以在下课时布置或简要说明,或者学科教师每天通过共同编辑文档。

  2.作业在课活或者晚自习前由各科课代表抄在黑板上。作业内容较长或者其他不便于抄写的,老师可下发作业条或通过电子屏公示。

  3、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三)作业指导

  1.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作业答疑指导。

  2.允许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选择性完成作业,或适当变换作业完成与呈现形式。

  3.提倡备课组内协作分工录制作业中较难题的答疑解惑的微视频,(周末)进行线上答疑;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先消化所学

  课外服务时间,有不能理解的,可以通过老师的学业答疑指导,理解所学内容。

  (2)独立完成

  首先要独立完成作业,能做多少算多少,不会的先空着。

  (3)互助学习

  允许通过翻书、查看笔记、参考研究他人作业、请教别人、查看答案等方式把不会题补做出来,即看懂、听懂补做,同时在题号前打上符号,以提醒自已,及时对标注题进行复习消化。

  (4)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典型错误进行反思和修正,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促进作业目标的达成。必要时,教师可对作业进行二次批改。

  (5)立足整个单元,对课时作业持续跟踪反馈,指导学生加强过程反思,形成较为稳定的思路和方法。

  (四)作业批改与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禁止把作业批改等任务转交给家长或学生。

  2.教师要根据作业内容和学情,通过书写评语、等级评定等多种方式批阅作业,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鼓励个性化批改,杜绝对学生使用讽刺、

  侮辱的言词,禁止对作业结果排名公示。

  3.根据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准确度进行多维度过程性评价,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可在批改中书面表扬、批评或指出存在的问题。

  4.建议教师对学生面批作业,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

  5.引导学生借助作业评价单、典型作业互参等方式,实现多角度学习,并对典型错误进行反思和修正,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促进作业目标的达成。必要时,教师可对作业进行二次批改。

  6.立足整个单元,对课时作业持续跟踪反馈,指导学生加强过程反思,形成较为稳定的思路和方法。

  7.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进行集中讲评指导;对学生的个性问题,可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优秀的作业案例,可通过展示、交流进行表扬激励,同时示范引领其他同学。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鼓励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

  8.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本学科作业质量、作业量、难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五、作业协调与统筹

  1.控制作业量

  (1)原则上每1课时1份作业,每1章(单元)1份综合性作业。

  语文、数学、英语每1课时的书面作业量不超过20分钟,总共不超过60分钟,其他学科课时作业控制在10分钟左右,保证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总时长不超过90分钟。

  (2)周末书面作业时间总量不超过4小时,法定节假日书面作业时间总量由各年级审核,寒暑假书面作业时间总量由学部审核。

  2.为便于各班导师统筹本班日常作业量,各班导师为班级作业协调员,其职责是: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反馈学生呼声;具体协调好本班学生的作业时间、日作业量,避免学生做作业忙闲不均或整体作业量过大、过小的现象。

  3.各年级主任统筹统筹本年级作业量。

  六、作业督导与检查

  (一)作业检查

  1.学部作业领导小组组织各教研组,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全流程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每月对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方面组织检查,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月考评之中

  2.每学期期中、期末由学部作业领导小组开展有关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的学生问卷调查,将其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作业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作业量是否适当;

  b.作业内容是否太难或太易(即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大纲要求);

  c.作业题型是否体现多样性;

  d.作业格式是否规范,基础知识、巩固练习、能力拓展内容比例是否合理;

  e.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

  f.有无布置惩罚性作业;

  h.有否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对作业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按学部学校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将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二)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

  本学期拟每月一次会议,各学科就就作业设计与实施进行交流、总结。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年级、班级和学科每一个月左右组织一次作业展,使作业设计、实施富有成效。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期末评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学科教师的榜样。

  七、作业研究

  学科组、备课组切实发挥作用,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

  学科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时间,结合日常单元教学开展专项研究。增强研究的系统性,将作业研究与备课组常规教研相融合,将学科教学与作业设计相融合,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相融合,对作业的目标设计、内容优化、作业形式、评价反馈等难点开展系列研究,持续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

  教研组:研制学科作业设计(水平划分标准、指标)等模板。组织备课组间交流分享。迭代改进模板,积累作业资源。

  备课组:研制指标、设计作业(含试题、答案、评标)。实施作业批改、反馈。

  各学科组、备课组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定稿后存档。各年级备课组充分利用数据,对上届学生单元学习易错、易混试题统计分析,思考、探讨破解策略,供后续借鉴改进。

【双减工作制度】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双减工作制度(通用10篇)03-10

双减的培训总结05-20

双减政策的心得07-09

双减政策心得04-11

双减工作督导制度05-18

[实用]双减政策的心得07-09

双减工作总结07-27

双减政策家长心得03-03

双减作业设计心得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