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时间:2022-03-29 18:09:12 制度 我要投稿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1

  1、目的

  杜绝重、特大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行。一旦发生设备事故,认真分析、严肃处理、及时抢修,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2、事故的定义

  影响瑞土公司矿山所辖车间正常生产的一切设备故障均称为设备事故。

  3、事故分级

  (1)设备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2)一般设备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3)重大设备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4)特大设备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设备事故。

  4、事故处理

  (1)事故汇报制度。凡发生设备事故或故障,应立即自下而上逐级报告,任何人不得隐瞒、拖延不报。

  ①发生设备故障(含小事故)由岗位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向值班主任汇报,由当班值班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迅速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②发生一般设备事故,当班班长在接到岗位人员汇报后应立即组织抢修,在第一时间逐级向上级领导汇报。

  ③发生特大设备事故,当班放长在接到岗位人员汇报后,应迅速采取有关应急措施并严格保护现场,在第一时间报告矿长、技术科长。矿长及单位负责人及时向公司主管副总、矿长汇报,经公司有关部门领导或矿长同意后,方能组织现场抢修。

  (2)事故抢修。凡发生设备事故或故障,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积极迅速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故拖延或违抗抢修指令。

  (3)事故分析。凡是发生设备事故,当班值班主任都必须认真作好记录,并在早调会上通报事故情况,要求发生事故的单位在12小时内将事故及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技术科,技术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做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备案。

  (4)事故处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对事故的情节作虚假陈述、开脱事故责任者,要从重处罚。根据事故的级别、性质、情节、影响生产的时间和责任者的态度可以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扣款赔偿损失,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挽救事故或对避免事故发生有贡献者,应给予表扬和奖励。

  (5)事故上报。发生重大、特大事故后,设备事故处理修复后48小时内向公司提交“设备事故分析报告”。

  5、设备事故考核

  (1)设备小事故:按影响生产的时间进行考核责任单位,并按20%的直接经济损失处罚到责任单位。

  (2)一般设备事故:按15%的直接经济损失处罚到责任单位,并在全矿内通报。

  (3)重大设备事故:按10%的直接经济损失处罚到责任单位,并将事故分析报告送交公司相关部门,在全矿内通报。

  (4)特大设备事故: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听从公司处理。

  (5)一切设备事故,当班班长都必须认真组织抢修,因组织不力造成停产时间过长,当班班长则需按延长检修时间承担相应损失。

  (6)设备事故责任范围的划分原则

  ①不可抗拒引起的事故,视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处理。

  ②因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损失由操作者所在责任单位承担。

  ③因点、巡检不认真造成的事故,损失费用由点、巡检单位承担。

  ④因备件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损失费用由作备件供货单位和备件验收员承担。

  ⑤因设备检修、维护不当造成的事故,损失费用由检修、维护单位承担。

  ⑥由多个单位共同造成的设备事故,损失费用按责任大小进行承担。

  6、相关记录

  设备事故报告。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2

  第一条 目的

  规范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维修、改造、巡检、转移、报废、标识、备品备件、设备事故、特种设备管理等全过程,使设备在寿命周期内保持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产品品质和生产工艺的规定要求,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范围

  适用于关键生产设备,一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设施的管理。

  第三条 定义

  采购部门:根据流程制度为XX的商务合约部或XX公司有限公司采购部。

  设备:用于生产的工艺设备、动力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控制系统、机修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等。

  第四条职责

  (一)制造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具体制度文件的编制、修订、评审和提请发布;负责所主导制度的解释;组织对所主导制度文件的培训及宣传,确保文件得到全面、有效执行;监督和指导工作开展。

  (二)XX及工厂:组织对所主导制度文件的培训及宣传,确保文件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定期自查,提交制度改进建议。

  工厂设备管理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合法合规:制度内容、要求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全面性原则:本原则适用公司内所有的设备。

  设备管理工作流程

  职责与权限和人员管理

  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工厂: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及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工作。

  设备安环室

  负责建立《设备清单》(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档案》(详见第五十六条),完善设备档案。

  负责制定《设备保养计划》(详见第五十六条)并按保养计划进行保养。

  负责制定《设备保养操作规范》(详见第五十六条),并对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的安全操作、日常保养培训,对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操作、保养维修培训。

  负责主导设备的选型、采购申请、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维修、改造、报废等工作及委外维修及报废。

  设备使用部门

  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设备操作员进行设备安全操作、日常保养培训。

  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保养,清洁,故障报修等工作。

  负责协助设备安环室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

  采购部门:负责设备及备品备件的采购,协助设备安环室对购置的设备及备品备件的售后维修进行联络协调等工作。

  总经理/副总经理:负责设备采购,设备验收,设备委外维修,设备改造,设备转移,设备报废等工作的批准。

  人员管理

  工厂按标准配置维修工和设备操作员,原则上不外包,由设备工程师管理;

  搅拌站、布料机、堆垛机等重要设备设置操作员,经过培训考试上岗;

  设备工程师建立标准,每天班前、班中、班后组织设备操作员和维修工开展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

  设备工程师组织开展维修工和操作员技能培训,每人每月培训时间不低于4小时,每周培训不少于1次。

  设备选型和采购申请

  设备需求部门根据产品生产需要对需求设备提出申请,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请部门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估,设备安环室工程师填写设备《采购申请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并附上评估报告,经副总经理、总经理批准后,进行立项流程,再由采购部门根据需求按相关采购流程执行采购工作。

  对于专项设备附加技术要求的,由设备安环室工程师依据批准后的《采购申请单》(详见第五十六条),组织相关部门编写设备采购技术要求或协议,采购部门负责编写设备采购招标或采购合同文件,完成设备采购工作。

  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

  设备到货准备

  采购部门负责跟踪设备发运情况,至少提前一周将设备发运到公司或项目的日程安排并通知设备需求部门、设备安环室工程师做好设备到公司或项目前的接收准备工作,包括设备装卸、设备定位、设备水电气管线及辅助设施的施工。

  设备开箱检查

  设备的开箱检查需要设备厂家人员到场,由设备厂家人员、设备安环室、设备使用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共同开箱检查验收。

  开箱检验内容如下:

  检验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是否正确。

  检查包装外观是否完好,有无破损。

  按照装箱单清点设备的附件、工具、备件以及使用说明书,维修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

  开箱后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整,有无破损,锈蚀等异常。

  检查设备出厂合格证,铭牌是否齐全。

  设备附带的说明书、配件等都必须存放到工程统一保管。

  清点、登记

  设备安环室工程师按照设备装箱单进行清点、登记,填写《设备开箱检验单》(详见第五十六条),经设备安环室、设备使用部门、仓库共同签字确认,仓库根据《设备开箱检验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对设备办理入库手续,设备使用部门开具设备领用单,设备安环室工程师对相关附件和随机资料进行保存,相关附件和随机资料需登记在《设备开箱检验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并存入该设备“设备档案”。

  设备安装、调试

  设备安环室工程师负责组织设备生产厂家人员、设备使用部门及其他相关人员,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要求对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包括设备水、电、气管线及辅助设施的施工。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设备安环室和设备生产厂家人员对设备进行设备精度,性能检测,填写《设备精度检测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并存入该设备“设备档案”。

  设备精度,性能检测完成后由设备生产厂家人员对设备使用部门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安全操作、维护保养和维修等技术培训。

  设备试生产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设备使用部门进行试生产。试生产过程中,由设备使用部门管理人员指导、培训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工艺质量部负责对加工产品品质进行确认。

  设备验收

  设备安装、调试完成,试生产结束,经工艺质量验证产品品质合格后,设备进入验收阶段。设备验收按照设备采购合同规定执行,由采购部门根据设备采购合同规定的设备验收日期期限要求通知设备安环室对设备进行验收工作,设备安环室负责组织设备验收工作,并就《设备验收单》(详见第五十六条)中的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签字确认。

  设备验收合格后,将《设备验收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存入该设备“设备档案”,并将设备纳入《设备清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完成验收工作。

  设备验收不合格,由设备安环室通知采购部门按照设备采购合同约定执行或处理。

  采购部门负责和设备厂家、供应商沟通协调设备保修期的售后服务,设备在保修期内发生故障,设备安环室可以直接通知设备生产厂家处理,如沟通不畅则设备安环室通知采购部门和设备厂家、供应商按设备采购合同协商处理。

  设备使用

  设备使用

  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按《设备安全操作指导书》(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日常保养培训。

  设备使用部门在设备现场张贴受控纸质的《设备安全操作指导书》(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以便员工及时查看和做好设备日常保养记录。

  设备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

  设备保养和维修

  生产设备分类和设备维护保养分类

  根据用途分为三种,分别为A类、B类、C类。

  A类生产设备定义为关键生产设备,如生产线、起重设备、搅拌站、钢筋设备等。

  B类生产设备定义为一般直接生产设备,如运输设备等。

  C类生产设备定义为间接辅助生产的设备设施,如:生产工装等。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分类,生产设备保养分为三级保养,分别是:日常保养(每日、每周保养);一级保养:月保养;二级保养:年度保养。

  A类生产设备保养进行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B、C类生产设备保养进行日常保养、一级保养。

  设备保养

  设备安环室工程师在每年12月20日前制定年度《设备保养计划》(详见第五十六条),经部门负责人,经副总经理、总经理签字批准后安排执行。

  设备安环室工程师根据《设备保养计划》(详见第五十六条)安排或设备技术员执行设备一级保养月保养项及二级保养。

  当生产设备有增加或报废时,需及时更新《设备清单》(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档案》(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保养计划》(详见第五十六条)等信息。

  生产设备日常保养由设备操作员在每个班次开始时执行,并依据各设备的《设备保养操作规范》(详见第五十六条)日常保养要求进行点检,将点检结果记录于《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当点检有异常时,由设备操作员填写《设备维修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并按以下第十六条设备维修的要求进行处理。

  生产设备月保养由设备工程师或设备技术员按划分的责任区在每月下旬执行,并依据各设备的《设备保养操作规范》(详见第五十六条)月保养项要求进行保养,将保养结果记录于《设备月常保养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当维护保养发现设备有异常时设备工程师或设备技术员应立即维修处理。

  生产设备年度保养由设备工程师或设备技术员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详见第五十六条)的要求执行,并按各设备《设备保养操作规范》(详见第五十六条)进行维护保养,将维护保养结果记录于《设备年度保养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精度检测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当维护保养发现有异常时设备工程师或设备技术员应立即维修处理。

  生产设备的月保养和年度保养记录及日常维修更换的零部件需登记入《设备档案》(详见第五十六条),并随时更新。

  设备维修

  设备发生故障时,由设备使用部门填写《设备维修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并通知设备安环室设备工程师维修。

  设备发生故障报修时分为二个等级,每个等级报修时需要相应的部门负责人签字。

  一级设备故障,定义为普通设备故障,表现为故障轻微,没有明显的配件损坏,对设备性能和加工精度和效果影响较小的故障,需要设备使用部门主管以上人员签字确认。

  二级设备故障,定义为严重设备故障,表现为配件严重损坏,加工精度和效果异常,严重影响设备性能和精度的设备故障,需要设备使用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签字确认。

  设备安环室设备工程师收到《设备维修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后,负责安排设备维修工程师或其它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人员在维修期间需在生产设备显眼处悬挂“维修保养”标示牌。

  设备内部无法维修需要委外维修时,由设备安环室开具《设备维修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经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下单给设备厂家、设备供应商委外维修。

  委外维修完成后由维修厂商提供“售后维修记录”,要求填写清楚设备异常原因、更换配件以及改善措施等,经设备维修负责人验收并签名确认,如设备外发出厂委外维修,还需办理入库。

  设备维修完成后,由设备维修人员在《设备维修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写明设备异常原因、更换配件、维修措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和建议等,然后交给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维修工作完成。

  设备维修完成后需更新《设备档案》(详见第五十六条)。

  设备责任区制度

  设备维修保养执行设备责任区制度,设备安环室负责人按设备数量,种类和设备维修人员技能和数量,对设备进行责任区划分。

  设备维修人员需每个班次对所负责的责任区进行巡视,发现有设备异常现象应立即维修处理,发现设备其它异常故障或报警应立即通知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报修并报告设备安环室负责人安排维修。

  设备维修人员按划分的责任区对生产设备进行月保养,按《设备保养操作规范》(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的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月保养。

  设备维修人员需监督指导生产操作人员做好所负责责任区的设备日常保养工作。

  设备月保养在每月下旬完成,并在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月保养项填写记录并签名确认。

  设备月保养最迟在每月28日之前完成。

  设备巡检管理规定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的事故隐患,提前预知设备性能的改变,从而减少设备突发故障的几率,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减轻维修工作量,,降低维修费用,顺利完成全年生产经营指标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巡检人员:由设备经理组织,副总经理、机电班班长、机修工、电工共同组成巡检小组。

  巡检周期及时间:巡检周期为2次/月,时间为下午13:30-15:30之间。

  巡检内容

  (一)设备各部分连接紧固情况:地脚螺栓及连接螺丝是否松动,设备是否稳固;

  (二)设备润滑情况:设备是否缺油,目测油质情况;

  (三)设备的密封性:检查机泵、管路、阀门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油压表指示是否有变化;

  (四)设备的温度、气味:检查设备的温度是否正常,气味是否有异常情况;

  (五)设备的声音:听设备运转声音是否异常;

  (六)设备的震动:检查设备的震动是否有异常现象;

  (七)设备的腐蚀情况:检查设备是否被腐蚀,腐蚀程度如何;

  (八)检查设备管网仪表参数是否正常;

  (九)设备卫生:检查设备卫生是否整洁。

  巡检方法

  (一)用“听、摸、看、闻、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二)巡检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应做到耐心细致,全面周到,不漏掉任何一项内容;

  (三)设备技术人员、维修工巡检到某一岗位时,应同该岗位设备操作人员沟通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巡检处理

  (一)巡检人员应随身携带适量的工具,遇到简单又方便处理的故障应立即处理;

  (二)不方便处理的,在巡检结束后组织材料和人员力量处理;

  (三)处理故障时需要停机,将会影响局部或全局生产的,由生产管理部决定处理与否与处理时间;

  (四)巡检是如发现机器缺油等保养不良现象,有权利和义务要求操作人员立即改正错误,及时加油保养;

  (五)对巡检发现的问题,无论是否处理过都要详细做好巡检记录;

  (六)巡检要与考核挂钩,对不及时巡检,不填巡检记录者,要按规定扣减当月效益工资。对巡检中发现重大隐患,并及时排除,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着,要给予奖励。

  设备转移、报废

  设备转移、报废

  各单位根据需要在厂内或兄弟厂之间互相调拨、转移设备时,需求单位需填写《设备转移申请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如有闲置或可调用的设备,经部门经理审核,设备安环室负责人批准后(工厂间转移还需总(副)经理批准)方可进行设备的调拨、转移。设备调拨、转移由设备转出单位完成设备的转移前准备,放行,物流事宜。设备调拨、转移完成后由转出方填写《设备转移单》(详见第五十六条),经转入方签字确认后,将扫描件交于设备安环室、财务部门,变更《设备清单》(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档案》(详见第五十六条)、《资产登记》(详见第五十六条)等信息。

  生产设备无法维修或维修费用超过生产设备使用价值时,由设备安环室提出报废申请并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详见第五十六条),经部门经理审核,针对设备价值五千元以下的报废申请由(副)总经理以上批准,设备价值五千元以上的报废申请需由董事长批准,批准后移交仓库作废品处理。

  设备安环室负责更新设备调拨、转移、报废后的《设备清单》(详见第五十六条)及《设备档案》(详见第五十六条)等信息。

  设备标识和档案管理

  设备标识

  设备安环室设备工程师负责对设备进行编号,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按《设备清单》(详见第五十六条)编号进行设备编号张贴工作。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设备保养操作规范》(详见第五十六条),《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详见第五十六条)的张贴工作。

  设备根据需要安装运行状态标识卡,分别为正常生产、故障停机、维修保养、停机待料、生产调机、品质异常等。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其它相关人员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分别调整设备状态标识卡。

  设备维修人员在设备维修保养时需另外在设备醒目显眼位置悬挂“维修保养”标识牌。

  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设备图纸、合格证、开箱验收单、安装记录、交付验收单、作业指导书、操作考试记录、点检记录、保养记录、维修记录、质量保证书、附属设备及主要配件明细表、设备事故记录、备品备件加工图等。

  设备工程师负责设备档案管理,分类建档,做好档案清单和资料借用登记。

  设备基础资料包括:与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相关制度、办法;设备操作规程与技术规范;设备台帐;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档案要放在干燥处,有目录和卡片,便于查阅和管理。

  设备图册保管要避光,以免时间过长而受损。

  设备技术资料要进行密级分类,做好保密工作,以防丢失,成套设备资料要齐全。

  设备技术资料借阅有登记,借阅者必须是本企业技术人员,其它人员必须由主管经理批准。

  对国外设备资料要翻译成中文,国内替代品的规格要做好记录。

  对新添加的设备资料要及时归档。

  定期对设备技术资料进行归档。

  不断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管理设备基础资料,逐步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

  备品备件管理

  设备备品备件主要指关键设备在使用、维护保养和维修等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或用于防止预防性损坏的耗材、零件、组件或配件等。

  设备安环室依据关键设备运行情况及维护保养计划的需要,编制《设备备品备件库存清单》(详见第五十六条),确定备件安全储量。

  设备备品备件储量不足时应由设备安环室填写《采购申请单》(详见第五十六条),经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门按照采购招标流程执行。

  设备备品备件到达后,由仓库通知设备安环室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备品备件不办理入库手续,并立即通知采购部门按照采购合同处理。验收合格的备品备件由仓库办理入库手续,设备安环室办理领料手续。

  备件管理的基础工作

  易损件目录:做好统计工作。

  备件图纸:规范全面。

  备件目录:每个备件都标明所属设备名称及规格、备件名称及规格、图号、单位、数量、材质、重量、计划价格,还包括消耗定额、储备定额、订货渠道。

  备件计划

  年度备件计划:由物资设备部负责编制,每年的9月着手编制,10月初完成。包括下年度计划消耗定额,年度储备定额、大修所需的备件备品、材料计划、自制备件计划等。

  编制的依据:备件的年消耗量、储备量、本年及下年度大修计划、下年度技改计划等。

  月备件计划由生产安全部25日前提报,物资设备部组织订货。

  备件要分轻重缓急安排采购。

  备件仓库

  外订货由物资设备部设备主管、库管员共同验收,严格履行验收签字手续。

  一旦入库后发现质量问题由备件库管员负责。

  库内备件要帐、物、卡相符。

  做好防锈处理、防止零件变形应采取的措施。对标准件及时提出计划,杜决超储和发空后未发现的现象发生。

  其它按库管员制度执行。

  设备事故管理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目的

  使企业及时掌握和分析设备事故发生的情况、原因、处理情况,减少或消除事故,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和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和完好率,为完成生产任务创造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解决设备安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工艺运行条件是否合理。

  检查维护、润滑、配件材质、检修周期安排是否得当。

  熟悉操作技术、检修技术、管理业务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水平。

  考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生产指挥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督促设备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生产组织人员认真对待设备事故,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处理。

  对于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和间接责任者,通过处理,以达到既教育本人又教育大家的作用,促使大家提高责任心,提高学习业务、技术的自觉性。

  设备事故的范围

  机械设备事故。

  动力设备事故。

  工业建筑物事故。

  运输设备事故。

  其他设备事故。

  设备事故分类

  设备事故按停车事故的长短,影响产量的多少,损失大小,性质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设备事故和一般设备事故。

  重大设备事故是指生产工艺流程中三班连续生产的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主机停机8小时以上者;锅炉压力容器的爆炸事故;高速设备飞车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固定资产因事故报废的;其他设备事故损失在5000元以上的。

  其他设备事故列为一般设备事故。

  事故的调查处理

  发生事故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立即通知停止设备运行、并立即向有关部门领导上报,采取应急预案。

  技术人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力量判断分析事故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及解决办法。

  普通事故只需提出处置方法并组织抢修即可。

  重大设备事故发生时,要求技术员立即到场,并向当班的领导汇报,同时通知生产安全部主管领导,重大问题由主管领导和生产安全部处置。

  发生恶性事故时,要保护好现场。

  设备事故当事人要如实反映事故的详细情况,不得掩盖事故真相,任何部门不得隐瞒事故不报,否则严肃处理。

  设备事故发生后,设备的使用部门要对事故的处理过程、损失估算、原因分析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并做好记录,维修值班记录也要记录清楚。

  发生设备事故后,生产安全部应及时调查和上报,不得迟报、虚报,不得伪造、篡改原始记录。

  坚持设备事故的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分不清不放过。

  没有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放过。

  责任人没受教育不放过。

  重大设备事故由生产安全部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违规、违章操作;

  巡检不到位;

  修理计划不周;

  未实行检修计划;

  修理质量不良;

  备件质量不良;

  设计与安装质量不良;

  技术提供不及时;

  外来影响;

  其他。

  特种设备管理

  职责

  设备安环部负责特种设备的基本维护管理及报废的管理。

  设备安环部负责联系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综合管理部负责联系特种设备的年度检测,负责安全阀的校验与维修。

  设备安环部负责全公司内压力表校验。

  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和复审培训工作。

  各部门负责安排员工参加相应的取证和复审培训。

  各部门对本部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负责。

  各部门对本部门特种设备依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负责。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的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

  相关定义说明

  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公司现有的特种设备有:起重机、叉车、压力容器、锅炉。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指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公司现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起重机操作人员、压力容器工、叉车司机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设备特征

  使用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装、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并要求对方提供安全性能参数和可靠的质量保证及有关证明,如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监检证明和设计图纸;

  各使用部门应对新购进特种设备进行到货检验,并签收相关资料,设备部电气工程师负责特种设备进行安装后的验收和年检工作;

  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或者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将特种设备投入运行;

  设备部电气工程师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测,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防范措施;

  设备部电气工程师应建立《特种设备台账》(详见第五十六条),完善运行及检查记录并由专人填写;

  对在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向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特种设备的过户、停用管理

  特种设备过户使用应当由原使用单位到原注册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手续后,由过户后的使用单位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特种设备跨地区使用的,使用单位在使用前应当到使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备案。对达到使用检验周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提前向使用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特种设备因故暂停使用半年以上,使用单位应当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启用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的报废管理

  在用特种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废:

  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规定的寿命期限要求的;

  经检验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又无维修价值的;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报废的特种设备进行破坏性处理,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有关注销手续,对未进行破坏性处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现场监督其进行破坏性处理。

  叉车的日常使用管理规定。

  压力容器使用安全

  氩气、二氧化碳瓶、氮气瓶等应分类存放,并配备齐全防震圈、瓶帽,而且存放区要有明显标识,空瓶与满瓶不得混放;

  气瓶使用时要固定好、防止曝晒、远离明火,两瓶之间的距离要满足安全距离;氩气、二氧化碳瓶、氮气瓶用完后及时返

  回供应商,以旧换新。

  压力容器一定要轻装轻卸,防止撞击,搬运可用橡胶轮胎的搬运车,以防止剧烈震动。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做好现场调查,查清事故原因。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建档。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要按规定定期复审,确保证件有效。如复审体检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要及时通知本部门和人事部。由本部门和人事部负责安排换岗。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时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特种设备资料的归档保存

  设备部应建立完整、准确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并长期由设备部保存,技术档案内包括:《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详见第五十六条) ;设备及其部件的出厂随即文件;安装、大修、改造的记录及其验收资料;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和常规检查记录;验收检验报告与定期检验报告等。

  工作环境管理

  工作环境管理

  控制混凝土生产的微机操作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封闭、防尘、防潮,保持适宜的温度,适应微机工作要求。

  扬尘控制应采用防尘的“八字方针”:水、湿、密、封、管、保、查、改综合治理措施,降低作业粉尘浓度,达到环保排放标准,防止粉尘对人体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随时清理生产废渣、废料,对施工废料、排泄物、垃圾应集中堆放,并在指定地点倾倒,保证生产场地的整洁,道路顺畅。

  对产生噪音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噪音分贝,或者采用密闭、消音措施,从声源上根治噪音。

  生产过程和维修过程中,使用的油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做到防火、防爆、安全、无污染。储存油类的容器要确保清洁、无泄露,严禁跑、冒、滴、漏。

  试验室应按规定环境要求,放置原材料样品、试验设备,保证试验室环境符合试验要求。

  车辆维修场地要干净无油污,用过的废油、废棉纱应放在桶内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泼洒、丢弃,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确保车辆的装置牢固可靠,车辆运输过程中无洒漏、无外溢。

  制度执行检查

  检查内容

  (一)制度是否符合标准:制度的制定是否满足工厂设备管理需求;

  (二)现状是否符合制度: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按照制度的相关条款执行;

  (三)效果是否符合制度:执行的结果是否满足制定制度的目的。

  检查方式及结果

  (一)根据工作需要,制造部可联合相关中心和工厂共同开展检查工作;

  (二)检查结束后,工厂编制检查报告,并向制造部汇报检查结果并提出改善制度建议。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3

  1、目的

  为了提高设备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少事后维修的故障时间,降低故障率,为预防性维修保养提供可靠信息,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针对生产和辅助设施发生的突发故障引起的事后修理的情况。

  3、定义

  3.1设备故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设备系统或者零部件丧失或降低其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现象。

  3.2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时间与计划生产时间的比率。

  4、职责

  4.1设备部作为设备故障处理的责任部门,主要负责设备维修的验收和确认。并负责设备故障的维修,记录汇报,统计分析等工作。

  4.2生产车间负责设备故障的确定,简单故障处理、通知设备维修人员维修的责任。

  5、职业资格与培训

  从事设备维修人员应具备设备维修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过设备维修人员培训的操作工人可以在职责范围内从事简单的维护和维修工作。

  6、故障维修管理

  6.1为了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便于对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对故障分成ABC三级管理。

  所属工段

  设备种类

  A类故障

  B类故障

  C类故障

  A

  来料

  制绒

  刻蚀

  清洗机

  造成生产中断(停机)达120分钟以上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30分钟以上,12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3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B

  扩散

  镀膜

  造成生产中断(停机)达480分钟以上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60分钟以上,48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6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C

  印刷

  分选

  造成生产中断(停机)达120分钟以上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30分钟以上,9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3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D

  背钝化

  激光

  造成生产中断(停机)达120分钟以上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30分钟以上,9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影响生产30分钟以下的故障停机;

  6.2设备的故障报告与修理流程。

  设备发生故障后,应按以上流程进行处理,各级人员对处理时间进行预判并结合实际修理时间决定是否往上一级汇报处理。

  6.3每周的设备科部门级会议由设备科长牵头,各车间设备主任参与,对本周设备故障进行评议,评议的主要内容为检修方法是否得当,检修时间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彻底解决、怎样预防相关故障的发生等;同时通报本周设备故障率情况。

  6.4每月的设备科月度会议上,各车间设备主任负责对所负责设备经常发生的典型故障和重大故障进行书面分析总结,对频繁发生的故障应进行重点分析改进,记录改进跟踪结果。此表由设备科存入设备档案。

  6.5对于一般的设备故障,每日由各车间收集统计设备故障率,在每日生产报表中进行通报,设备主任应密切关注所负责设备的故障率情况,逐步减少设备的故障时间。

  6.6设备主任对设备故障情况的分析,应作为设备计划维护或计划检修以及设备改进的依据。对于经常性的设备故障应在设备维护计划中进行计划性维护检修,或提出改进改善计划并由设备主任编写故障处理指导书,防止此类故障的频繁发生。

  6.7重大设备事故处理

  6.7.1重大设备事故的处理,按照上述设备故障通报的要求进行及时通报。事故处理完毕设备科长协同车间主任,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分析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在全公司通报和培训,教育所有员工。要求用书面形式提出事故分析报告。该报告经总经理、分管领导审核后按照规定进行上报。特大设备事故按照国务院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4

  一、目 的

  设备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发生事故将导致生产活动破坏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为加强设备事故、故障管理,防止事故、故障重复发生,特制定本制度及考核办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装备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烧结厂所属各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工作。

  三、定义

  1、重大设备事故: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24小时以上,或直接损失费用在10万元以上。

  2、一般设备事故: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4小时以上24小时以下,或直接损失费用在3万元以上

  3、设备故障:生产设备系统停机4小时以内,直接损失费用不足一万的设备事故。

  四、管理职能:

  1、厂部负责重大设备事故处理的组织和协调,对一般事故处理进行协调和指导。

  2、设备科负责故障、事故处理的协调,岗位人员参与故障和事故的处理。

  3、生产科负责故障、事故处理的协调,岗位人员参与故障和事故的处理。

  4、生产车间对影响生产的故障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

  5、设备科对一般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并协助生产科进行故障责任划分,对违章操作引起的非直接影响生产的设备故障进行考核。

  6、厂部对重大设备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和考核,并对有争议的故障和一般事故处理进行复查。

  7、责任划分部门负责各类分析会的召开,按“三不放过原则”对事故、故障进行处理。

  五、管理内容及要求

  一)对设备事故、故障实行全面管理

  1、设备事故、故障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不论大小、轻重都必须纳入管理范畴。

  2、设备事故、故障必须执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包括:组织

  设备事故故障的抢修;主持事故故障分析会;制定和监督执行其防范措施;提出事故故障的处理意见;事故故障的统计分析和上报。二)设备事故、故障的调查和处理

  1、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后,要迅速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当班人员应立即电话上报归口调度室,一般设备事故以上应向主管主任及时汇报,并通知有关人员参与抢修。

  2、参加抢修的单位和个人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互相推委,如有由于抢修不力,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责任者,视同事故责任者一并追究处理。对于预防事故或抢修有贡献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3、设备事故、故障处理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者未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后,各当事人或工段、维修站应积极配合调查,不得隐瞒事实真相,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事故故障分析会,防止事故故障重复出现。

  4、对重复性的事故故障以及通过检修无法消除隐患的设备,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5、设备出现事故、故障,除对维修车间考核外,还要对操作者、生产车间管理者进行连带责任考核。

  三)设备事故、故障上报

  1、设备出现故障或事故,岗位操作人员及时通知本单位调度和维修值班

  人员,汇报故障现象,可能的原因,当班调度接到岗位人员的故障汇报后,及时通知区域维修人员前往排除故障;如属在线设备出现故障或事故,现场调度要做好协调工作,并根据故障处理的时间,及时通知维修车间或车间设备人员,必要时通知设备科,当班调度对故障处理应有记录;区域维修人员接到调度通知,了解故障原因、部位,带好相应的工具、配件,及时赶到现场,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如感觉故障难度大或人手不够,应及时通知增加人员,故障处理完后,操作工和维修工要及时向当班调度汇报。

  2、设备事故、故障除一事一报外,还要做出综合统计分析,对设备事故、故障的原因做如下分类:

  1)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事故故障。

  2)维护不周:对设备检查维护不够造成的事故故障。

  3)备件质量:备件质量低劣或准备不充分造成的事故故障。

  4)设备失修:检修质量、润滑不良造成的事故故障。

  5)检修质量:由于检修质量不良,检修后运行不久就发生的事故故障。

  6)其它:由于外界发生事故而引起生产所造成的事故故障。

  四)设备事故、故障的防范

  1、各单位应切实有效地做好设备事故、故障的防范工作,不断加强防范管理力度,有计划对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

  2、认真执行设备点检制,及时有效地做好设备计划检修。

  3、做好设备的备件贮备工作。

  4、对关键设备开展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工作。

  5、维修工有对操作工进行技术指导的责任。

  6、各工段、设备跟班和维修车间对重点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

  7、生产部门和维修车间密切协调,专群结合,做好预防。

  六、设备事故、故障考核办法

  1、重大设备事故,由公司会议讨论决定。

  2、一般设备事故考核维修跟班、工段人均30元,责任工程师、工段长200~500元,其它责任人按有关考核执行。

  3、责任性设备故障,考核维修跟班、工段100—500元,责任工程师、生产工段长100元,主要责任者100元。

  4、影响生产的设备故障,生产部门和维修部门各承担25%的责任扣款,同时主要责任单位承担50%追加扣款:生产线上超过1小时的故障扣主要责任主任50元,副职80%扣款;超过2小时故障,扣主要责任主任100元,责任工程师50元;超过3小时故障,扣主要责任主任200元,副职80%扣款,责任工程师100元,设备主管100元。

  5、出现故障后,当班人员应立即将情况向生产调度汇报,根据故障大小,及时组织处理,每违反一次扣50元。

  6、设备出现故障后,操作工也应参与抢修,否则每次扣操作工50元。

  7、各维修站、个人都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推卸,每发生一次扣维修站长100元。

  8、因备件质量差,准备不及时造成的事故、故障,每次考核备件员50—200元,设备主管50—100元。

  9、在事故故障调查中,当事人、工段、维修站应积极配合,如不配合、隐瞒事实真相、不参加事故故障分析会,考核责任人50元。

  10、离线设备、备用机组设备事故、故障如果是责任性故障也要按生产设备同等考核。

  11、环保设备因责任性原因停机造成后果按主体设备同等考核。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企业设备故障管理的程序08-08

拓展训练的设备-拓展训练设备如何预防故障11-15

低压采集设备安装工程设备故障排除研究09-04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08-22

小议林业机电设备故障论文07-12

网络设备故障的分类及诊断09-04

音响设备电气类故障检查方法10-25

机电设备故障与维修管制论文07-13

船舶机电设备故障诊断论文07-02

机电设备电气线路故障解析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