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制度

时间:2022-10-08 05:18:41 制度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制度15篇

  现如今,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制度15篇

教学反思制度1

  成功之处:

  (一)教师的成功之处:

  1.教材的有效整合。将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形式建立知识网络,使学生一目了然。

  2.课堂注重学法指导。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通过一段材料的呈现,让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整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以大量学生熟悉的材料和身边的事例贯穿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

  4.教学方法运用恰当,也符合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学生如何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做。我通过讲解、对比、归纳、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及时处理课堂生成问题。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5.对学生的评价到位。每一个问题提出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记忆得更深刻。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单一,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这样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6.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本节课的'内容多且难,我在课堂上,语言干净流畅,娓娓道来,将枯燥的理论生活化,每个环节过渡自然。

  (二)学生的成功之处:

  对课本知识的归纳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作为初三学生,初次接触经济方面的知识,能在教学难点上有所突破,主要依靠归纳能力。老师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看出初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深度,表现出了作为初三学生应有的学科素养。

  不足之处:

  整节课把知识点讲得很细,但老师讲课激情不足。这也是我一直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学反思制度2

  一、教学反思制度的建立:

  开展校本教研,自我反思是基础,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发展的一种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反思是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教学反思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自觉性,二是超越性,三是个性化,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及类型:

  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进程中进行理性分析,并不断获取来自各方面反馈信念进行研究的方法。

  比较法:就是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研究自我,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按进程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预测与分析能力,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并呈现给学生,上课中应重视那些内容;二是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出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三是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比如有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教学反思按内容,可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教学理论的反思,教师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教学艺术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水平,减少缺憾。

  四、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①教学效能感②职业意识③自我设计能力。

  二是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具体包括:①教学设计方面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③学习动机促进方面④言语和非言语的沟涌方面⑤学生评价方面⑥教学后反思方面。

  五、教学反思的保障: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坚持教案常备常新。努力做到教案设计有创新,既备知识,又备能力,更备方法,突出体现三维教学目标,使教案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作品。

  坚持记写教后记、教后感。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育技能、技巧,教学行为、增强知识,为教研课题的确立研究提供有力的原创资料和问题,积累实用的素材和依据。

  坚持教学观摩活动、加强听课,虚心听取别人课堂教学中的长处,善于触境思考,批判反思,改进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坚持撰写教学日志。即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可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以写促思,以写促教,长期累积,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

  反思贯穿于教师整个教学生涯当中,反思不仅是教学研究的需要,更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要树立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通过教学反思,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发现困惑,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不断完善一个个陌生的自我,使教师人生不断走向辉煌,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学反思制度3

  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构建一支反思型教师队伍,特别制定以下方案:

  措施:

  1、每节课教案的最后部分要设有专门的反思栏,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信息反馈与本节课课前的准备(主指教案),预期效果进行对照反思。以便增强课前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

  2、教师每月至少对自己一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各教研组每月举办一次反思交流。

  3、教师每学期末须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目标要求)进行客观反思,并上交教务处。

  4、教育学生的个案反思:主要针对平时对某个别学生的.教育(观察、分析、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每两月一篇,由年级组长统一上交。

  5、教务处每月将对教师的反思进行评比、反馈、交流。

  6、教学反思录汇编:将从教师的反思稿中精选,整理成册。

  7、以上各类反思作为教师晋级、评职、评优、评先的条件。

  要求:教学反思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教学反思制度4

  一、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备有一本教学反思专用笔记本,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每月至少写1个文本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

  三、撰写教学反思录的程序一般是:

  1、收集、整理本周的教学问题;

  2、选取一个教学流程;

  3、选择一个精彩片断;

  4、确定反思的内容(经验或问题);

  5、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撰写。

  四、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

  1、教学后记: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篇幅可长可短,它又可分为几种,如:

  (1)片断旁注式;(2)困惑征解式;(3)结论感悟式

  2、反思文本:它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性反思,篇幅与一篇文章同。

  (4)案例点评式;(5)经验总结式;(6)失误反思式;(7)阶段回顾式

  3、教学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五、教研处在学期末,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录,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

教学反思制度5

  第一、学生学案设计过于粗糙,问题还是过大,针对性不够。

  第二、“背景”部分:上课时这一环节这么处理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上完课与听课老师的交流后,我总结如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习惯的养成,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部分并非教学重点,但用时近12分钟,导致后面时间较为紧张;补充概括了必修二经济背景,可能对部分学生造成混乱;这部分涉及到了温故知新,联系了上一节课内容,因此有老师将我这块学法的指导当作了导入内容,认为导入过于太长了,说明在处理这块内容时环节之间没有衔接好,处理模糊。这部分教学是本堂课的最大不足之处。

  第三、“内容”部分:充分利用材料、图、表,分析透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分解也有综合,梳理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各体制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网络体系;由于课前的自学显示,基本内容学生已经可以找到,因此讲述时罗列了三大制度,然后再一一分析,这种做法导致三个制度没有自然过渡,听课老师反应衔接不够;信息量大,时间安排上较仓促,这与上一部分内容没有处理好有很大关系。

  第四、“影响”部分:这部分处理本组老师意见较一致,认为这样处理恰当、可取。既让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又在课堂利用短暂记忆获取了一些有效信息,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教学反思制度6

  《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次公开课所讲是第二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讲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作用,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本课以复习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围绕教学目标,引用丰富的课外素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引发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归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课堂驾驭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引领作用,积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生认识身边的`经济形式,努力实现教材生活化的要求,较好地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师生互动配合好,课堂氛围融洽,学习目标和效果明显,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

  当然,这次课堂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学生评价的个性化等细节方面需要提升,设计问题、逻辑思维引导引导上还有不足,需要加强。

  在课程准备中感谢张会芳、曹秀萍、张晶、张雪丽、马力琴老师鼎力支持,组内多次听课、评课,使我在教学环节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心理素质,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不断成长!

教学反思制度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教学反思2020年7月,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给高一(6)班的学生上了一节xx市基础教育教研优质课,课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第五课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针对性的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进行学习,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资源选取了战“疫”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一些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本节课充满了时代气息,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从教学过程来看,思路清晰,条理简洁、结合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通过看视频、自由辩论、唱红歌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增强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后,总体感觉良好,重点难点突出,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本框是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本框包括三目,第一目:共商国是,同舟共济,第二目:执政参政,特色鲜明,第三目: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它们分别从三个角度来讲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其中,重难点是理解并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容、地位、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虽然本框知识点不多,但是所讲知识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设计六个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通过播放视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让学生感悟我国的政党制度,在情景中走进课堂。

  二、师生共学,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自主预习,师生共同分析成思危先生的“大合唱”言论,从而归纳出我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具体内容;通过视频《小Q连环话》得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三、合作探究,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归纳,自由辩论,学以致用,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专门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即《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和《自由辩论中西方不同的政党制度》,尤其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各个方面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第二个探究活动得出我国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党性质决定的。

  四、自信之歌、在第二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我国政党制度具有西方政党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升华情感。五、小结与检测,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梳理、探究规律,归纳提升。

  六、作业与寄语,通过布置作业来巩固新知,寄语学生,坚定制度自信。

  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我们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学,表格比较,自由辩论、看视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这样一来,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保障了学生的高度参与和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深刻理解。最后教师的归纳总结,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堂课都丰富多彩。此外,我还借助课堂中的自由辩论和齐唱红歌、教师寄语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树立制度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拥护者和传播者。课程最后,我设计了不一样的作业方式,让学生搜集中外这次疫情中的相关材料来看待中国制度优势,策划主题班会。这些都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解和认同,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总的来说,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诸多探究的开放生成之后的回归引导中,操控得不够精致,部分教学语言不够精准;教师启的太多,留给学生的空间不足,没有充分相信学生,学生们的积极性没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会在以后课堂上多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多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大胆发言的学习习惯,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反思制度8

  佘家三中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还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极为重要。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此,学校制定此项教师反思制度: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也可记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可长可短。要写清反思时间,学校定时进行检查。期末学校将组织一次教学反思的案例评选,并将优秀的案例结集成册。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底,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交到级部负责人,以级部为单位组织交流。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有条件的老师要把反思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上,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

  7、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会教师“学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20xx-09-11

教学反思制度9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工农中心学校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下班前,由教务处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自己保存。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评判。

  7、教师要用审视的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

  善和提高。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教学反思制度10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1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探索。这个定义基本上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然而,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只是从教学反思者个体的角度来探讨反思性教学,说到底,这种反思性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反思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所谓“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只是教师的一种个别性学习。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能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别学习不断反思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是很少的。许多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或停留在老师的口头上、笔头上,或停留在观念层面,难以付诸行动。在实际探索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反思性教学必须制度化,而制度落实的根本保证在于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动力。在此,将我们在探索构建反思性教学制度中的一些认识与体会表述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的基础是建立幼儿园组织性学习机制

  在幼儿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中引入组织性学习机制的建设,目的是突破单个教师殚精竭虑、孤军作战进行反思与探索的状态,在不同的反思主体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合作与信息反馈的平台,为深入进行教学反思营造一个经常性的开放的空间,使教师个别的、零散的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平台转变成为一种组织性学习。在组织性学习中,所有人都参与并有所提高,其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创造性的组织,而不仅仅是成就了少数几个学者型教师。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两种组织性学习机制:

  (一)构建合作的行动组织

  组织“自我超越”团队训练,在教职工中开展团队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科研合作组织。只有建立了科研合作组织,才能将教师个别的不稳定行为转变为教师集体的组织行为。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为此,我们建立了青年骨干教师与科研能力强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开展“拜师结对”式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青年教师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全园统一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等。通过科研合作的组织建立彼此合作行动的机制,从而使人的合作行动经常化、制度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互动,在交往与互动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思考与工作不断互动的良好循环。这样就能在互动中相互促进反思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做到工作与学习不分离,也就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除了外请专家讲课,组织讨论会、征求意见会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设立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组织。如由业务园长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学问题分析讨论会、课题研讨会、经验总结会等。这些信息交流能及时组织教师零星的教学反思经验并予以总结推广,随时发现并放大教师思想的火花,推动教师之间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小组讨论式的研习性学习,以及各类“工作论坛”和现场汇报评价等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在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反思并深化获得的经验,并促进教师进一步将新经验投入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园长之友《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探索》。这样一来,教师们确实感到“工作就是成长、沟通就是学习”,教师群体也由“单纯授课型”转向了“创造研究型”。

  二、构建反思性教学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促使教师群体的反思活动经常化

  (一) 构建园本科研制度,鼓励教师在科研中反思、在反思中科研

  科研工作是创建办园特色的基本保障。开展科研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科研课题,然后确定科研目标及计划。幼儿园在制定好科研目标后,为了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好科研管理,构建一个多层次科研管理网络,层层抓,层层落实。我园的科研管理网络如下:幼儿园科研中心组(由正副园长、各年级组长、研究工作中部分教师代表组成)、各年级组、承担研究任务的教师。开学初,四个年龄段组长将总课题目标具体化,分析出适宜的并能结合研究者个性特点的子课题,老师们经常上网并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资源收集有关信息、相互切磋有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科研课题实施为背景,教师进行反思及开展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也就有了现实的具体的内容。没有科研的反思性教学往往就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零散的教学思考。所以,没有带着课题的教师是难以真正做到反思性教学的。

  (二) 构建合理的教学反思制度,将教师零散的、内隐的、偶发性的反思活动书面化、外显化、经常化

  我们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中,从而让教师有机会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反思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考察自己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如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得到了落实、自己在教学方面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还有哪些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师要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将反思的结果写在专门的反思记录上,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例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反思制度的构建必须与前科研课题组织、信息沟通机制、行动合作组织等结的建构合起来,不能在多数教师缺乏相应基本技巧和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强制执行。因为这样只能导致制度执行走向形式主义,阻碍老师的正常工作。

  (三) 构建教学问题公示制度

  为了让教师进一步挖掘现有教学资源和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时提出来,并促进其彼此间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围绕具体科研课题及日常教学活动的展开,我们建立了教学问题公示制度。我们认为,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相互讨论的过程更是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学问题公示制度不但能促进教师个别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教师的组织性学习。

  同时,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们还举办了“教学反思千字文”竞赛,激励教师总结并表达自己的反思成果,让大家分享。幼儿园规定,教师要结合教材、教法和学法尤其是自己科研课题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召开的分组问题公示会上每人至少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一些具有见解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如有一些小组成员难以把握的问题,可以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法,提到全园性的科研骨干课题讲课会上去分析探讨,幼儿园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或每月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专门组织科研骨干教师一起讨论分析这些问题;若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园通过报告、讲座及对话磋商的形式帮助解决。

  三、反思性教学制度落实的根本保证在于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动力

  在制度建构时,怎样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反思动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能予以考虑的举措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园老师面对孩子的行为,面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展观察,也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内容,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是很表面、很直观的,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在这种情况下要老师去做观察反思,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此时如果制定量化措施给老师施加科研压力,可能会给老师增加许多难以承受的重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断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技巧。在构建科研制度时,针对这种情况应建立组织性学习机制及在职校本培训机制,主要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参与科研,而不宜给予太多压力。如,开展一些传帮带活动,或与专家合作做课题,鼓励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探讨等。总之,重在引导教师参与。

  (二)不断深化幼儿园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内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幼儿园不是科研机构,不以科研为中心,但不奖励科研也难以调动教师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张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采取额外奖励的办法,即不纳入教师基本工作任务考核的范围内,但是在科研经费及论文奖励方面加大力度。当然,在基本工作量的奖励与科研的奖励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否则会事与愿违。

教学反思制度11

  今天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节,我就不在按照第一节的全讲,而是抓住课标的基本要求,注重两点,

  对于第一目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的统一,我没有做重点讲解。

  1.回顾了上节课讲到分封制崩溃时,所讲的问题,理了一个发展线索,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分封和宗法制逐渐崩溃,出现诸侯争霸,到战国时期各国为取得争霸兼并战争的胜利,纷纷变革,发展经济,提高实力,在众多国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使得秦国称霸六国,最终在bc230——bc221年,秦国先后灭了六国实现了统一。

  2.让学生思考秦国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我总结有四点,第一,长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第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有统一的实力;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第四,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教学反思制度12

  在学校今年举行的第21界教学艺术节活动中,我出了一节《造福人民经济制度》的公开课,在出课之前,我做了认真的准备,但在试讲的时候,我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还没有平时上的好,学生很有意见,我也很苦恼。为什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会有如此糟糕的效果?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难,课堂的容量又很大,教法处理的不当,教学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先是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提纲的内容,自己完成不了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由于我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问题又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使本来就难理解的问题又加大了难度,而不是把难题化简了,主要是没有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接受能力,效果适得其反。如填写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的表格,学生就不会做,即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对一些身边的事情不了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的不多。后来我就采取了其他教师的建议,把这个表格删除,简化导学提纲的内容,设计的问题简单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效果很好,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吸取的教训。

  但在这节课中,应该值得肯定的是,我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宝钢、华西村、珲春市的东市场、全家福超市和附近的小商店,让学生区分它们各属于哪种经济成分,结合我国今年十一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视频,即对学生进行了时事教育又使学生认识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一节课的内容多,难度又大,而且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又和以往的不同,我及时的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规律,使学生发现了对我国的多种经济成分的论述是从含义、地位到作用的顺序进行论述的,学生发现了这一规律以后,我又及时进行鼓励,即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对知识的归类,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如教学中我把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以表格和填空的形式列在了一起表格填完以后学生马上就知道了它们是经济成分的地位,又得出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二、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由于课前没有时间试课件,结果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播放的视频歌曲《越来越好》的声音太小,我在进行调试的时候又没有调好的情况下,又没有对歌曲的大意进行一下说明,使本节课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好,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的能力很差。

  三、 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缺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对学生回答问题点评的语言不到位,吝啬鼓励的话语,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加以改正的。

教学反思制度13

  按教研组的活动安排,9月18日,我与俏群老师利用学校社会开放周活动举行了一场“同课异构”校级公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为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作为国情国策知识的教育,主要让学生在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部分教材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识记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掌握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识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了解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后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更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自觉为国家的发展发奋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学生的思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出示情景材料“新中国的伟大经济成就”复习巩固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取得经济成就的原因,从而引出导入新课,再辅以“导学提纲”设疑启思,,引导学生自学,引发讨论,组织开展学生自学活动,紧接着由教师提问、点拨、归纳,介绍我国现存的经济形式有哪些?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地位、作用、举例说明。最后再归纳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形成这一制度的我原因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围绕教学目标,引用丰富的课外素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归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驾驭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架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活现象,努力实现德育生活化的要求,较好的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师生互动配合好,课堂氛围融洽,教学目标和效果明显,得到我校听课教师大多师的一致认可。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本人认真正视,并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努力改正的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1、讨论环节的问题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不够深刻,讨论环节设置的必要性问题值得商榷。

  2、对学生回答后的点评还不够到位。

  3、素材引用应注意关注有效性。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获益匪浅,我从上课、评课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明确自身在教材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和授课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强化理论学习,积极钻研教材、课标和考试说明,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主动多听课,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最后感谢本教研组老师的不吝赐教!

教学反思制度14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推进音乐学科“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xx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xx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区域“反思制度”可以有计划地就某一主题进行,也可以在某项常规活动后进行,范围可以从音乐教学延伸到音乐学科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学反思”“课程反思”“课题”“计划、总结反思”“评选活动反思”“常规检查反思”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践—反馈—反思—调控”的“反思制度”和习惯,这样才能有始有终,体现音乐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也是打造区域特色研修文化的一种体现。

教学反思制度15

  在本节课前置学习中,学生预习充分,课外知识涉取丰富,特别是对秦始皇其人的了解较为详细,所以在整堂课中,小组展示积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学习效果明显。

  教学中关于“假如我是秦始皇”的设计,非常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可以回忆自在学中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描述自己一旦像秦始皇一样将如何统治国家。学生即过了把“皇帝瘾”,又培养了学习历史这门课的兴趣。

  教材中秦始皇统一六国本来属背景知识,但由于学生之前知识储备有限,故问题较多。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关于他的建立学生应了然于心。借助历史地图册和我的讲述,清晰地再现了秦统一六国的画面。可是。当把这些知识学完的时候就下课了,教材中的'另一重点知识郡县制度就无法完成。所以,感觉教学时间不够。

  作为课改初试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下大力气,精心备课,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制度】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制度06-03

教学反思制度4篇06-03

幼儿园的教学反思制度09-30

教学安全制度08-05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02-03

初中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教学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8-12

民事再审制度之反思及完善06-07

语文的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