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培训管理制度

时间:2022-10-14 17:06:47 制度 我要投稿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通用5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车间培训管理制度(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通用5篇)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1

  一、目的

  为提高车间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分公司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自觉性,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根据《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煤制油分公司员工培训管理规定》《员工培训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新入车间员工教育

  (一)新入气化车间员工,(包括车间引进临时用工)均须经过车间级、班组级二级安全教育,二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1.气化车间教育(第二级),由气化车间安全第一负责人负责监督,由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组织培训,教育内容包括:气化车间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性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事故教训、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经考试合格,方可分配到班组,培训时间一月一次,每节课不少于2学时。

  2.班组级教育(第三级),由班组长负责,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臵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经考试合格,方准到岗位学习,培训时间每月2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

  (二)气化车间内调动及脱岗半年以上的员工,必须对其再进行第二级或第三级安全教育,然后进行岗位培训,考试合格,成绩记入“安全作业证”内,方准上岗作业。

  (三)外包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由引进单位负责全面组织和实施。培训与实习人员的安全教育由气化车间负责组织和实施。

  三、日常教育

  1.气化车间第一安全负责人要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遵章守纪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定期研究解决安全教育中的问题。

  2.利用各种形式定期开展对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活动。

  3.各班组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二次(即安全活动日),一次不少于1学时。

  4.在大修或重点项目检修,以及重大危险性作业(含重点施工项目)时,安全负责人应督促专职安全员指导各检修(施工)单位进行检修(施工)前的安全教育。

  5.员工违章及重大事故责任者和工伤人员复工,应由气化车间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内容记入“安全作业证”内。

  四、特种教育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安监局《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安监局《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限期进行复审,复审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特种作业。

  3.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投产前要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作业 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独立作业。

  4.发生重大事故和恶性未遂事故后,气化车间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五、安全考核

  1.车间领导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由分公司组织进行。

  2.其它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由车间负责组织进行。

  3.员工的安全技术考核,由车间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班长具体执行。

  4.车间每季度对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给予100-300 元的罚款。考核较好的,给予50-200元奖励。

  六、安全作业管理

  1.安全作业证是员工独立作业证的资格凭证,其发放范围限于车间直接从事独立作业的所有人员。

  2.安全作业证发放对象是经过岗位教育培训,有一定的生产理论知识,具备安全操作技能,并经过考试合格,能独立从事某项生产的`员工。

  3.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除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外,还必须取得本企业的安全作业证。

  4.安全作业证由陕西未来能源有限公司安全环保科核发。

  5.安全作业证是职工上岗作业的凭证,凡是独立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6.安全作业证应记载安全教育的考核成绩以及安全工作奖惩情况。

  7.持证者必须每季度至少接受一次安全考核,成绩记入安全作业证内,考试不合格者,允许补考,凡补考不合格者,应收回其安全作业证,取消作业资格。

  七、管理规定

  1.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编制年度安全教育计划,突出教育重点和教育内容,计划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适应车间安全生产的特点和需要。

  2.严格进行登记、培训、考核、发证、资料存档等工作。

  3.根据企业实际,制定教育培训大纲、培训教材,配备专职和兼职培训师资,确保教育时间和教育质量。

  4.进行监督检查,查处未经培训上岗操作和特定作业 人员无证操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2

  第一章 总则

  1.1 目的

  为配合公司的发展目标,提升人力绩效,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与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发扬本公司的企业精神,特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1.2 适用范围

  公司各层级员工以及各职能部门开展的各类培训及相关活动均适用于本制度,员工参加或组织相关培训的情况,将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范畴,作为个人薪资及岗位(含职级)调整的依据之一。

  第二章 培训机构和职责

  2.1 公司的培训工作实行计划财务部归口管理,各部门配合实施的原则。

  2.2 计划财务部为公司的培训主管机构,计划财务部应该依据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公司的全年工作安排制定出公司总体的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并考核。

  2.3 公司的各部门为公司的培训分管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向计划财务部提交本部门的培训需求计划,并积极配合计划财务部开展培训工作。各部门内部应定期主旨交流会,相互研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4 计划财务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4.1 公司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制度的制定与修订;

  2.4.2 公司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2.4.3 对各部门培训计划实施督导、检查和考核;

  2.4.4 培训教材、教具的购置、保管;

  2.4.5 培训所需仪器设备的申购,保管;

  2.4.6 培训教材的组织编写及相关教学资料的制作分发;

  2.4.7 对培训师的选聘,确定及协助教学;

  2.4.8 外派培训相关事项的管理及外派参训员工的管理;

  2.4.9 年度、月度培训报告的撰写、呈报,培训报表,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与归档。

  2.4.10 参训员工的出勤管理。

  2.5 各部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2.5.1 本部门培训需求计划的制订;

  2.5.2 积极配合计划财务部实施培训工作;

  2.5.3 本部门年度、月度培训工作总结与培训资料的汇总、整理及归档;

  2.5.4 本部门员工的上岗、在岗培训及其考核;

  2.5.5 本部门参训员工的组织与管理;

  2.5.6 培训工作报告的撰写与呈报。

  第三章 培训需求与实施管理

  2.1 培训需求的确定

  2.1.1 公司整体培训需求的确定

  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经较为充分的培训需求调研后,拟定公司年度培训需求分析报告,或将相关内容在年度工作计划中予以体现,报公司审核确认。

  2.1.2 部门培训需求的确定

  各职能部门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根据本部门现状和未来1年内的工作及岗位需求,提出本部门的培训需求。另对于阶段性或临时性培训需求,应及时向计划财务部反馈或上报主管部门负责人。

  2.2 拟定培训方案或计划

  2.2.1 年度培训计划的拟定

  每年1月30日前,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整体经营战略,并结合各职能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拟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计划中应包括全年拟计划实施的培训项目、培训形式、预计开展时间、培训经费等相关细则。

  2.2.2 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的拟定

  计划财务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当期各部门工作实际情况,拟定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应体现出本季度拟开展的培训项目、参训对象、项目责任人、开展时间、费用预算、培训目的等相关内容。

  2.2.3 月度培训计划的实施

  计划财务部不单独拟定公司月度培训培训计划,但在计划财务部经理的月度工作计划中,应对本月开展和实施的培训项目进行阐述,并在工作中对相关细节予以落实。

  2.3 培训方案或计划的审批

  2.3.1 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

  计划财务部拟定的年度培训计划,须报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会议审议通过,公司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执行。期间如实际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对计划内容进行调整,则在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中予以体现。

  2.3.2 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的审批

  计划财务部拟定的季度培训计划实施方案,须报上级主管领导和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如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内容或项目进行调整,须经上级主管领导同意;如涉及费用超过2000元的调整,须报公司总经理同意后方可执行。

  2.4 培训方案的实施

  2.4.1 计划财务部负责的.培训的实施

  对于按季度培训计划开展、以计划财务部为实施主体的各类培训,由计划财务部培训主管填写《培训项目审批表》(附件1),计划财务部经理和行政人事总监审核确认,其中培训费用在2000元以上,或参训人员为部门经理及以上层级人员,须报总经理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2.4.2 其他部门负责的培训的实施

  对于公司各部门自行组织业务学习或相关培训活动,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如涉及其他部门人员(含兼职讲师),则须报公司计划财务部审核备案;

  对于各部门因工作需要,派本部门人员外出参加相关商业培训,或邀请外部专家到公司开展相关商业培训,须到计划财务部领取《培训项目审批表》,按表格要求填写后提交至计划财务部,按2.4.1规定的程序办理。

  2.5 培训时间的安排及管理

  由公司组织安排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安排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并兼顾培训对日常工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对于有公司驻外人员参加的集中式培训,尽可能与公司有关会议相结合,以节省时间和费用。另如因综合因素,需利用非工作时间开展的培训,对于参训人员,则不计为加班。

  第四章 培训方式与内容

  3.1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方式分为内训(内部培训和外聘培训)和外训(外派培训)两种。

  3.2 参加外训员工必须在本公司工作满一年(含)以上。

  3.3 外派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以后,必须及时将培训期间的学习笔记和培训资料上交到计划财务部进行归档,作为培训素材供公司内训时使用。否则对外训员工予以记过处分,并且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3.4 依据公司员工的不同级别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分类如下:

  3.4.1 部门经理和主管级人员的培训:

  3.4.1.1 公司的重大改革;

  3.4.1.2 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3.4.1.3 综合技能的提高培训;

  3.4.1.4 参加计划财务部组织的有关专业方面的培训、讲座等。

  3.4.2 普通员工的.培训:

  普通员工的培训主要包括企业理念教育、管理制度、岗位技能、业务知识、作业规范、新技术培训等内容。

  3.5 新聘员工培训包括企业培训和岗前培训:

  3.5.1 企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历史、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

  3.5.2 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描述、工作程序、工作表单、工作技术规范等。

  4 培训的实施

  4.1 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前,计划财务部应对公司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4.1.1 公司的经营方针与策略,人力发展规划,可运用资源等;

  4.1.2 各部门日常工作业务培训需求;

  4.1.3 重点岗位所需人才培养需求;

  4.2 公司各部门应与每年12月1日前一周制订出本部门下一年度的培训需求计划,经本部门最高负责人审核后,报送计划财务部。

  4.3 各部门提交的培训需求计划应详细、具体,主要包括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师、参训员工和培训需求等项目。

  4.4 计划财务部应仔细审核各部门的培训需求计划,结合公司的培训需求调查报告,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上报总经理审批。

  4.5 计划财务部将批准的年度培训计划分解为月度培训计划,上报总经理批准后,下达给各部门实施。

  4.6 负责培训的培训师分为外聘培训师和内部培训师两种。培训师由计划财务部根据培训计划统一选聘和确定。

  4.7 内部培训师的聘用:对于内部培训师,采用各部门提供候选人,由计划财务部统一审查、考核的方式。经计划财务部考核合格的培训师,由计划财务部发放聘书,聘为公司内部培训师。

  4.8 内部培训师由公司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培训补助的标准和核发由计划财务部负责,具体补助标准为10元/课时。

  4.9 计划财务部负责员工培训出勤管理。培训期间的出勤作为参训员工的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4.10 培训出勤管理要求如下:

  4.10.1 自收到培训通知当日起,所有参训员工均应合理安排工作及私人事务,确保准时出勤。

  4.10.2 培训期间所有员工上课均应维护本公司员工形象标准,并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4.10.3 员工培训时,须在培训记录表上签到。学员迟到/早退视同上班迟到/早退。培训记录表由计划财务部存档备查。

  4.10.4 员工如因特别公务或其它紧急事宜确实不能参加培训的,须填写《参训员工请假单》,经部门经理审批后,于开课前一天交计划财务部备查。因特殊情况不能于一天前请假者,必须及时向计划财务部申明原因,并补办培训请假手续。员工于同一课程内因事临时离开,即应办理请假手续,并补修该课程。若缺勤课时累计超过该课程总课时数1/3者,需重新补修全部课程。

  4.10.5 员工参训期间,未向计划财务部请假或请假未经批准而未参加培训,其培训缺勤课时以旷课论处。

  4.11 参训员工的课堂纪律:

  4.11.1 参训员工上课时须将手机等通讯器材关闭或设置为振动状态,也可交给督课人员代为接听、记录。

  4.11.2 专业培训若涉及实际操作,员工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执行。违者后果自负,且视情节予以处罚。

  第五章 培训考核

  5.1 培训的考核一般就下列几种情况进行:

  5.1.1 培训前就培训内容进行课前考核,以了解参训员工的实际知识水平。

  5.1.2 培训过程当中进行考核,以了解参训员工的掌握情况,利于培训的调整。

  5.1.3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全部内容考核,以了解培训效果。

  5.2 培训考核应根据具体的培训主题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5.2.1 现场操作;

  5.2.2 书面答卷;

  5.2.3 书面测试等。

  5.3 培训考核由培训师设置考题,计划财务部组织、督导、协调,参训部门具体实施,计划财务部派人监考。

  5.4 考场纪律:

  5.4.1 员工参加考试时须提前做好应试准备,不得携带允许应试工具以外的其它物品。

  5.4.2 员工考试中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考试作弊者或为作弊行为提供方便者,本次考试成绩无效,并予以“记过”处罚。

  5.4.3 如有特殊情况需临时离开教室和考场时,经监考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对不听劝阻者,将予以“警告”处罚。

  5.4.4 因请假、出差等未参考者,应及时到计划财务部申请补考。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试者,取消补考资格并予以“记过”处罚。

  5.4.5 考场内严禁吸烟、喧哗,违者予以“警告”处罚。

  5.5 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其绩效考核之中,并作为其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六章 培训档案管理

  6.1 培训档案的管理:

  6.1.1 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由计划财务部负责。管理职责如下:

  6.1.1.1 定期搜集、统计、汇整和归档培训资料;

  6.1.1.2 定期对培训档案进行检查,防霉烂、防虫蛀、防盗、防火、防水、防遗失,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6.1.1.3 做好培训档案的保密工作。

  6.1.2 培训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6.1.2.1 培训计划、方案、工作总结报告、培训合同、评估资料、各种表单等;

  6.1.2.2 参训员工的考核资料、培训记录卡等。

  第七章 附则

  7.1 本制度由计划财务部制订并负责解释,。

  7.2 本制度经总经理批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7.3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类似制度终止执行。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3

  1 目的

  通过培训制度的管理,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的提高,成为车间的高效团队。

  2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员工各项培训的要求和目的。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全体员工

  3 定义

  3.1 培训师:车间主管、工程师、班长为员工培训的培训师。

  3.2 上岗培训:新分配进车间的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关键岗位及特殊岗位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3.3 转岗培训:有两种情况,分别如下:

  3.3.1 如员工因考核不能胜任原岗位工作要求,在转岗之前必须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在新的岗位重新上岗。

  3.3.2 需要调到新的岗位,也必须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4 职责

  4.1生产经理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

  4.2车间主管负责对不按要求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的员工进行考核。

  4.3 各位员工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及学习。

  5 工作程序

  5.1新员工进入车间流程如下:

  XX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6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离线、在线)

  7 培训管理

  7.1培训内容中的1、2、3 、4项为课堂培训,培训地点在车间办公区或培训室。

  7.2培训内容中的第5、6项为现场培训,在车间生产线上进行。

  7.3员工在培训期间,必须填写培训签到表。

  7.4新员工在操作技能培训期间不得独立从事特殊工序、关键工序的作业。

  7.5培训周期为两类:

  7.5.1新分配进车间的.员工培训周期为七天。

  7.5.2为提高培训效率,电池基础知识及5S可每半月集中新员工培训一次 7.5.3本车间转岗操作工培训周期为5天。

  8 考核

  8.1员工在经过2次转岗培训后(包括不胜任原岗位而待岗培训的),仍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退回公司人力资源部。

  8.2所有还没正式上岗的员工由车间主管考核。

  8.3无故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期间不遵守相关制度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处理。

  8.4培训结束后,主管依据培训内容对培训员工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填写考核记录表,员工方可上岗。

  9相关表式

  《员工培训记录表》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4

  1、目的:

  为了规范本车间培训管理工作,使车间员工培训工作长期稳定统一和规范的进行,完善员工培训管理考核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x车间所有新员工、在职员工的培训。

  3、职责:

  车间培训管理由车间统一管理,各岗位负责实施。

  4、原则

  4.1为了提高车间员工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每位员工均应履行接受培训的义务和享有参加培训的权利,任何人员不能故意规避。

  4.2培训工作实行“二级培训、分级负责、分级组织、统一管理”一级培训为车间级培训,二级培训为岗位级培训。车间设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4.3培训工作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的开展实施,所有培训工作必须落至实处、见到成效。

  5、培训职责

  5.1车间级(—级)培训职责

  5.1.1车间级培训人员有:车间主任、副主任(培训专员)、设备员、工艺员、质量员、安全员、生活专员等,

  5.1.2主要职责(培训专员)

  5.1.2.1负责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和组织实施车间级年度培训计划。

  5.1.2.2负责培训结果的考核及培训的效果评估。

  5.1.2.3负责车间级培训资料及记录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5.2岗位级(二级)培训职责

  5.2.1岗位级培训人员有:工段长、技术员(培训专员)、组长、班长等

  5.2.2主要职责(培训专员)

  5.2.2.1负责确定岗位培训需求,制度和组织实施岗位级年度培训计划

  5.2.2.2负责培训结果的考核及培训的`效果评估。

  5.2.2.3负责岗位级培训资料及记录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5.3培训的组织,包括:培训通知的发布,培训场地的布置,培训设备、用品的准备,培训签到,培训过程的控制,培训效果的评估等。

  5.4培训资料的管理,包括:培训教材的收集、整理、保存,培训记录的整理、归档、保存,培训档案的转移等。

  6、培训计划

  6.1培训需求的确定

  6.1.1各岗位及车间培训专员应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及上月(或上年度)培训评估情况,广泛听取员工意见,本着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整体素质,杜绝异常事故,保证安全正常生产的目的,确定培训需求。

  6.2培训计划制定

  培训计划由岗位、车间在每年度的12月上旬根据培训需求合理制定出下年度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对象、培训讲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内容,完成《培训计划表》,上交车间及质量部。

  6.3培训计划的审批

  6.3.1一级年度培训计划由车间负责人审核后,经质量管理部门经理批准执行。

  6.3.2二级年度培训计划由岗位工段长审核后,经车间负责人批准执行。

  6.4培训计划的变更

  6.4.1当年度培训计划变更(如培训取消、推迟或培训内容发生根本性变化等情况)时,则应提出变更申请,注明变更原因和内容。

  6.4.2如发生新的培训需求,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后以追加计划的形式实施。

  7、培训的实施和控制

  7.1培训内容

  7.1.1入职培训:

  7.1.1.1新员工或换车间员工进入车间后,车间需组织完成车间级培训,并完成《新员工岗前培训记录及反馈表》,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车间组织结构及基本情况介绍,安全培训,车间生产工艺、车间员工行为准则,车间宿舍管理制度等内容。

  7.1.1.2完成车间级培训后,人员安排至岗位,由岗位培训专员组织开展岗位级培训,并完成《新员工岗前培训记录及反馈表》,培训内容包括:岗位组织结构及基本情况介绍,岗位考核及管理制度,岗位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岗位设备布置及设备特性、使用、维护规程等其他应知应会内容。

  7.1.2再培训:在岗员工的再培训也叫继续培训,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培训。

  7.1.2.1定期再培训是指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GMP管理相关知识、岗位SOP、行业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EHS相关知识及技能等。定期培训车间级不得少于1次/月,岗位级第一年不得少于2次/月,以后岗位级不得少于1次/月。

  7.1.2.2不定期培训是指无法列入年度培训计划,时间不确定的,特殊原因或临时产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法律法规、新SOP或修订后的SOP,新增或修订的管理制度,临时通知,工艺或设备的变更,生产出现较多的或明显的偏差、失误,异常事故分析及处理等。

  7.1.2.3上岗证的核发:新员工及转岗员工完成一、二级培训及考核后,由车间提出考评意见,报质量管理部批准并核发上岗证。上岗证每年12月公司会进行一次年检。

  7.2培训教材

  7.2.1培训专员负责选择培训讲师并确定教材,培训讲师必须在车间明确的培训人范围之列。

  7.2.2培训教材由培训讲师准备,由培训专员审核批准后实施,培训教材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针对性,详细准确并与生产实际相符,力求丰富、易理解记忆(可识性)。

  7.2.3培训教材还应包括考核试卷,试卷内容必须为培训核心知识点,不能超越培训内容,所有试卷都必须有明确试题答案,但必须保密,严禁考前泄题。

  7.2.3.4所有培训教材都必须有电子档案,通过电子档案上交车间审核修改后,再打印成纸质件存档。

  7.3培训实施

  7.3.1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前一周确定培训方案,并交予相关负责人审核备案后,开始通知,通知内容应包括:培训主题、授课讲师、授课方式、课时、参培人员、培训时间、地点等。

  7.3.2因请假无法参加相关培训者,可假后自学相关培训内容,并补充培训考核。

  7.3.3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方式应力求丰富,如集中授课(文字、图片、视频)、小组讨论(案例)、现场演示(操作)、演练(消防、逃生)、观摩学习(专业机构培训)等。

  7.3.4集中授课参培人员应按时到达培训现场并签到,不得代签,参培者必须带好记录笔和记录本,培训过程中应遵守现场纪律,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关笔记。

  7.3.5每次培训完后,由培训专员向参培者发放《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参培者应认真如实填写并及时上交。

  7.3.6培训结束后,由相关培训讲师填写《培训效果评估表》,培训专员整理相关培训档案。

  8、培训考核

  8.1培训考核主要是检验参培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是否达到相应设计目的,考核方式可多样性: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仅限于部分应知应会内容)、现场操作、盘问、讨论、心得等。

  8.2关键(涉及生产工艺、质量、EHS、操作技能、管理等)培训均应在培训后两周内组织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归档。

  8.3如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考核多数人员均未达到培训目的,可组织再次培训及考核,如少数人员未通过培训考核,需进行再培训或组织自学后再次考核。对于两次补考仍未通过者,岗位需上报车间延长其试用期及降级任用。

  8.4培训考核凡为闭卷考试者,均应由授课人及培训专员参与监考,其他监考人员临时安排,考试地点最好安排在车间会议室或公司会议室,需车间协助者提前向车间申请。

  8.5试卷评卷及整理由培训专员负责。

  9、培训奖惩方法

  9.1车间将不定期对各级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估,每月底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总及考核,考核情况将纳入车间奖金分配参考依据。

  9.2岗位应将个人参培情况及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纳入调薪、奖金、评优、升职及其它福利发放参考依据。

  10、培训档案管理

  10.1个人培训记录档案用合同夹(插入文件保护膜)存放,员工目录放在首页,培训教材、《培训签到与考核记录》、《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培训效果评估表》、空白试卷等依次存放,个人培训档案每人占两页,第一页放《培训与考核汇总表》,第二页放历次培训后的考试试卷。文件夹外侧中缝标明部门、岗位、负责人。

  10.2各岗位培训档案由岗位自行管理,车间每月检查,不得丢失及损坏,每两年交行政人事部归档,其保存年限为7年。

  10.3培训档案号由车间统一编制,车间级培训档案号为:车间编号(xxx)—年份(如2012)—月份(如01)—第几次(如01,02……以年份为界),岗位级培训档案号为:车间编号(xxx)—岗位编号—年份(如2012)—月份(如01)—第几次(如01,02……以年份为界):岗位编号为:提取脱色(01)、裂解脱脂(02)、结晶萃取(03)、过滤洗涤(04)、干燥包装(05)、溶媒回收(06)、母液回收(07)、机修(08)、化验(09)、电器(10)、仪表(11)。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强化职工教育培训考核,提升职工教育培训质量,为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根据《xxxx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职工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培训考核,系指培训考核组织机构对所属单位培训工作及其流程考评,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非独指培训机构对学员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的考核评估(包括考试或考察)。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集团公司成立职工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培训工作的集团公司领导担任,副组长由集团公司协管领导担任。下常设机构考核评估办,设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安全监管部、生产技术部、审计部、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财务部部长及人力资源部分管培训的副部长任副主任,人力资源部培训处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各下属单位按照集团公司组织机构模式成立相应考核机构,负责所属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管理工作。

  第三章考核原则

  第六条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培均要进行考核,通过检查、评比、考试、实际操作、问考、抽考、测评、论文、答辩、体会、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全面保证培训效果。

  第七条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考核积极推进所属单位培训工作开展,提高培训效果,达到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八条规范管理的原则。通过考核,使培训工作、培训流程和培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四章考核方式

  第九条考核分半年度考核、年终总评两种形式。

  对教师的考核,细化教师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完善对教师的考评内容。同时把各级领导干部、班子成员、机关业务骨干授课情况(培训内容、时间、次数)纳入考核;

  对学员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坚持由教师和培训管理员双点名的考勤方式,对学员的出勤率进行严格考核。对学员学习成绩的考核,要通过对学员平时学习情况统计、基础理论考试(工作现场抽查、提问)、基本技能实操考核,按照各占10%、30%、60%进行综合计算,进行有效评价真实反映学员学习效果。

  第十条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办依据考核内容逐项考评打分。

  第十一条考核方式:

  (一)查阅各单位相关文件、会议记录、培训制度、培训记录、培训计划、考试题库、统计报表、培训档案等原始资料。

  (二)实行抽签问答、抽签笔试、实地考察等考核方式。

  第五章考核时间

  第十二条本季度考核在下月10日前完成,半年考核在7月15日前完成,本年度考核在下一年度元月20日前完成。

  第六章考核内容

  第十三条所属单位(非培训机构)考核内容:

  在培训考核上,一级考核一级,即公司对下属单位考核、各单位对区队(车间)考核。考核周期性原则上公司对子各单位3-6个月考核一次;各单位对下属单位1-3个月考核一次、单位对区队(车间)1个月考核一次。把对培训单位、培训教师、参培学员的考核相互捆绑,使所有考核都要有检查、有评比、有对标、有奖惩。

  (一)培训工作执行力到位情况

  1.全面履行培训职责情况;

  2.培训计划申报(含年度计划);

  3.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开展情况;

  4.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5.上级或集团公司安排的各类调训的送培完成情况;

  6.培训服务协议签订及落实情况;

  7.脱产培训人员待遇落实情况;

  8.校企联合培养生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二)内部培训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1.内部培训管理制度制定情况;

  2.内部培训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检查领导授课制度、调度会汇报制度、培训例会制度和培训信息报送制度等制度执行情况。

  (三)年度培训计划实施情况

  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老员工复训,离岗、转岗人员上岗前培训情况;

  2.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情况;

  3.管理人员培训情况;

  4.其他人员培训情况。

  (四)培训经费管理情况

  1.职工教育培训费提取情况;

  2.按规定程序审批培训费用情况;

  3.按规定使用、报销支付培训费用情况;

  (五)培训档案管理情况

  1.培训实施记录整理情况;

  2.受训人员个人档案建立情况;

  3.培训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建立及完成情况。

  (六)培训资源投入情况

  1.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培训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

  3.时间(规定培训课时的执行情况);

  4.培训信息的完善情况。

  (七)培训效果评估

  1.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建设情况;

  2.培训效果评估方案及工具的使用情况;

  3.培训效果评估组织实施情况。

  (八)培训执行率

  1.培训次数;

  2.培训课时;

  3.培训内容;

  4.培训方式;

  5.未参加培训人员人次与应参加培训人次的比率。

  第十四条培训机构考核内容:

  培训机构包括培训中心及各职业技能鉴定站。

  (一)培训大纲、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培训大纲、培训计划修改完善的相关情况

  1.年度培训大纲的起草与报批;

  2.年度培训教学计划的起草与报批;

  3.完善年度培训大纲、培训教学计划情况。

  (二)课程内容设置、教材选定、教案编写情况

  1.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2.教材选定情况;

  3.教师教案编写情况。

  (三)培训学习记录(课程名称、授课时间、地点、内容,授课人、授课对象、参培人数、到课率、考勤登记、培训考试考核)

  1.培训学习记录的质量;

  2.及时性。

  (四)员工培训学习档案管理

  1.培训实施记录整理;

  2.受训人员个人档案建立;

  3.培训统计台账登账与统计报表的填报情况。

  (五)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实际培训项目完成情况与计划培训项目的比率

  1.实际培训项目完成个数与计划培训项目完成个数的比率;

  2.实际培训项目与计划培训项目的比率(实际完成是原计划项目范围之内,两者的比率);

  (六)培训班到课率。每期培训班内每个培训课时实到人数总和与应到人数总和的比率

  (七)培训效果

  受训人通过培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采用对各单位已培训人员进行随机抽考的办法,以抽考结果为依据,确定培训效果。

  1.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制度建设情况。

  2.培训效果评估方案与工具使用情况;

  3.培训效果评估组织实施情况;

  4.学员对培训机构组织培训教学的满意度;

  5.学员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根据培训结业考试(核)、考察分数将成绩分为不合格(60分以下)、基本合格(60—79分)、良好(80—89分)、优秀(90分以上)四个层次;

  6.学员掌握操作技能的情况。能运用自如,举一反三为“优秀”;基本上能够运用为“合格”,不能运用为“不合格”。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抽查理论掌握情况,由安全监管部、生产技术部等负责实际技能抽查考核。

  (八)培训资源投入情况

  1.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培训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

  3.时间(规定培训课时的执行情况);

  4.培训信息的完善情况。

  第七章考核评分标准

  第十五条所属单位培训考核评分标准(见附件表一)

  第八章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季度、半年培训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按照相关要求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年终培训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财务部参与,组成考核小组,按照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分专业进行各项考核工作,然后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汇总。

  第九章考核结果运用

  第十八条按照考核分数高低,考核结果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用人导向。

  把单位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和单位领导的考核使用结合起来。对单位培训工作抓得好、成效显著的单位,主要领导作重点培养使用;对搞形式主义、马马虎虎,工作进展慢的单位,干部要调整或淘汰。

  (二)与奖惩相结合。

  按照《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对考核排名在前五名的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予以奖励,对排名在倒数三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三)与年度评优、单位班子成员培训深造和出国学习考察相结合。

  1.集团公司年度评先评优时,对考核排名在前五名的单位优先考虑。

  2.集团公司在选送高、中层管理骨干参加省党校、省国资组织的调训时,对考核排名在前五名的.单位班子成员优先考虑。

  第十章 培训效果评估原则

  第十九条多维度、多层次、多方法原则。对培训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应根据培训班类型,确定评估层次,选择评估方法,以保证评估结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第二十条客观公正原则。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和培训组织者进行效果调查和统计应客观公正,不得主观影响评估结果。

  第二十一条科学规范原则。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和培训组织者确定评估层次和评估方法要保持规范化和一致性,不得任意减少评估层次和增删评估调查项目。

  第十一章培训班分类及培训效果评估层次划分

  第二十二条培训班按照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可分为观念类培训、知识类培训、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和管理技能类培训等四类。如果培训内容跨多个类别,则根据培训主要目标确定类别。

  培训班分类标准如下:

  (一)观念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发展战略等内容,属于“情感领域”的培训。旨在引导学员在价值判断、内在思维和精神面貌等方面树立积极的态度,规范和强化员工对职业和企业的认同和承诺,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士气。

  (二)知识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企业规章制度、产品知识、业务技术知识等完成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属于“认知领域的培训”。旨在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

  (三)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等通用技术业务技能以及网络运行维护、营销技巧等专业技能,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培训”。旨在使学员熟悉和掌握与技术业务岗位胜任能力密切相关的技能、流程、工具和方法。

  (四)管理技能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员工激励等管理技能,亦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培训”。

  旨在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熟练掌握管理工具和办法。

  第二十三条培训效果评估根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以及效果评估目的可采用反应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行为层评估或结果层评估等不同的评估层次。

  反应层评估:主要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包括学员对培训班策划、课程设计、培训师授课水平、培训组织者管理水平以及培训设备设施是否满足培训要求等方面的评价。

  学习层评估:衡量学员通过培训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把握和熟练程度。

  行为层评估:评估培训对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掌握学员从培训项目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行为改进的程度。

  结果层评估:判断培训对个人和组织绩效改善的贡献率。

  此类评估在引入绩效改进的过程监控和对照组试验时,可取得比较准确的评估结果。重点指标有:工作效率、盈利水平以及服务满意度的变动等。

  第十二章评估流程

  第二十四条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指导下,根据培训的内容、目标以及培训时间等因素确定培训班类型,并据此确定评估层次与评估方法。

  第二十五条培训实施后,培训组织者根据确定的培训层次和评估方法,按照规定时间调查和收集培训效果评估数据。培训师、学员以及学员的直线经理和下级应积极配合培训效果评估工作。

  第二十六条培训组织者应及时对收集到的评估信息与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应在培训效果调查和收集工作结束后两周内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第二十七条培训组织者在完成撰写评估报告一周内将评估报告提交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并反馈至相关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监督相关人员的改进情况。

  第二十八条培训评估完成后,培训组织者将培训效果评估的有关资料移交培训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三章评估层次与评估方法的确定

  第二十九条培训组织者在培训效果评估管理人员指导下,根据培训班类型,确定相应的评估层次:观念类培训进行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估;知识类培训进行反应层、学习层和结果层评估;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进行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管理技能类培训进行反应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评估。

  第三十条培训组织者依据评估层次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反应层评估应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学习层评估应采用自我报告、笔试或现场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行为层评估应采用直线经理评价、下级评价或自我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结果层评估可采用衡量绩效变化的方式进行评估。

  第三十一条培训组织者确定评估层次与方法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所有培训均应进行反应层评估,即对学员和培训师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观念类和知识类培训:培训时间为5个工作日以上的脱产培训和参训人员达到50人以上不脱产培训,必须进行学习层评估。所有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均应进行学习层评估。

  培训班如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为重点培训,均需进行行为层评估。

  (一)培训成本投入较大:培训班人均培训费用2万元以上;(二)培训学员层次较高:集团公司高管以上人员;(三)对集团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培训内容主要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以及集团发展战略等。其他培训由培训组织者根据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效果评估基本原则,确定评估层次与评估方法。

  第十四章培训评估实施

  第一节反应层评估

  第三十二条培训班结束时,培训组织者应分别对学员和培训师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第三十三条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满意度调查要求,组织学员填写《学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并在满意度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

  第三十四条培训组织者根据《培训师满意度调查要求(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组织培训师填写《培训师满意度调查问卷(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并在满意度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培训师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培训效果反应层评估)》(附件)。

  第二节学习层评估

  第三十五条观念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采用学员自我报告的方式。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自我报告要求(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问卷(观念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并在学员报告提交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评估报告(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

  第三十六条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应采用学员自我报告或笔试的方法。如采用自我报告评估方法,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自我报告要求(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问卷(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并在学员报告提交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评估报告(观念类与知识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如采用笔试评估方法,培训组织者根据《笔试要求(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笔试和进行结果分析,并在笔试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笔试评估报告(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

  第三十七条技术业务技能类学习层评估应采用笔试或现场测试。如采用笔试评估方法,培训组织者应根据《笔试要求(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笔试和进行结果分析,并在笔试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笔试评估报告(知识类、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如采用现场(模拟)测试方法,培训组织者应根据《现场(模拟)测试要求(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组织现场(模拟)测试,并进行结果分析。现场测试应在培训结束后一周内进行,培训组织者应在现场(模拟)测试后两周内完成撰写《现场(模拟)测试评估报告(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学习层评估)》(附件)。

  第三节行为层评估

  第三十八条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应采用学员自我报告和直线经理评价的方式。培训组织者应结合实际情况,

  在培训结束后一至三个月内实施。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自我报告要求(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填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问卷(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要求(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直线经理填写《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调查问卷(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

  培训组织者在自我报告提交和直线经理评价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分别完成撰写《学员自我报告调查评估报告(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和《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调查评估报告(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

  第三十九条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应采用学员直线经理评价和学员下级评价的方式。培训组织者需结合实际情况,在培训结束后三到六个月内实施。培训组织者根据《学员直线经理评价与学员下级评价要求(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组织学员直线经理和学员下级分别填写《学员直线经理评价调查问卷(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和《学员下级评价调查问卷(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并在调查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撰写《学员直线经理评价与学员下级评价调查评估报告(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附件)。

  第四十条重点培训中,观念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参照管理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方法,知识类培训行为层评估参照技术业务技能类培训行为层评估方法。

  第四节结果层评估

  第四十一条结果层评估可采用成本收益分析、个人业绩档案分析等方式进行。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结果层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第十五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车间培训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车间兼职培训师管理制度01-27

生产车间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精选10篇)11-17

车间培训总结09-05

车间管理制度06-20

车间管理制度06-11

车间培训总结范文08-11

车间员工培训内容08-07

关于车间管理制度05-26

[实用]车间管理制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