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管理制度

时间:2022-08-24 12:33:12 制度 我要投稿

教研组管理制度(精选16篇)

  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研组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教研组管理制度(精选16篇)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

  一、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要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科研、教务部门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

  2、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水平,以培训增后劲,用教研促发展。

  3、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本学科发展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需要。

  4、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在当地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5、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进一步深化语文“自能学习”、数学“问题自主解决”课题实验,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7、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8、探索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技术,形成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典型案例。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骨干教师献课、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己制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伴的对话。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

  3、专业引领。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一方面聘请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直接解决教师们思想和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2

  为提高校本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执教”和“科研兴校”方针,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的,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素养,把我校教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开拓视野,转变方法,提高能力,确立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价值观。

  2.不断探索切实可行地校本教研工作途径、方式、方法。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4.全力抓好已立项课题的研究,努力使立项课题出成果结题。

  5.开展好新课程的研究活动,学习新思想,实践新理念,建设一支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师队伍。

  6.抓好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工作及资料建档工作。

  7.规范学校语言文字,总结并推动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和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方法措施

  1.为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后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全力抓好教研工作。

  2.制定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3.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公开课、研讨交流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总结、交流、提高活动。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期活动计划,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形式不拘,做好课题的月汇报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提高研究的实效性。鼓励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及电化教育设备),并及时地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和资料的整理工作,以便资料的归档。

  5.着力推进新课程的研究活动。课题组、教研组要做好课程的评价改革工作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工作,同时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

  6.严格考核,有效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3

  教研组是各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也是教学工作基层单位之一,各教研组应以沙三小多年来形成的朴实教风为标准,做好各方面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全组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力度,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挖掘潜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突出特长,加强重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特制定教研组工作制度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教研组设教研组长一人,由教科室和教务处任命并颁发聘书,签订责任书,另外行政领导蹲点各教研组全程参与各组教研活动,行政人员每学期参与教研活动不少于10次,教研组长在教务处领导下具体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教研组长要做到:

  1.每学期开学初,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根据计划搞好教学教研工作。期末认真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

  2.认真组织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时间保证,并有活动记录。

  3.有计划地了解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教师进行必要的工作指导,一学期内对本组教师每人至少听课两节。

  4.经常听取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教科室和教务处反映。

  二、认真开展活动,搞好各科教学工作。

  教学研究是教研组工作的中心,是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根据教研组的教研专题,有针对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有关的教改经验和信息,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认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各种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五年以内青年教师在一学期中至少上一次汇报课,教研组要认真组织组内教师听课及评议。根据学生的基础,课堂教学应有适当的充足的容量,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本学科教学目的任务,制订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期末考试后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

  4.组内教师在业务上要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能者为师,共同探讨的和谐气氛,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年轻教师多听帮带教师的课,互相之间听课不少于10节。

  教研组要注意积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资料,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4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克服教师懒惰情绪,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加强校本研究,不断丰富自我,特制定本制度。

  1、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服从教研组、学校安排的听课、讲课、评课等教研安排。

  2、全体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听课相互学习,每学期听课双人班级教师不少于10节,单人班级教师不少于3节,少听一节扣1分或照绩效考核执行。请各位教师要端正态度,本着相互学习的态度,上什么课听什么课,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3、每学期备课,班主任把班导工作计划写在前,随后是教学进度计划,然后是备课教案,反思,缺计划年底考核扣3分,缺备1课书1个练习扣3分。

  4、每位教师应积极撰写优秀教案,每学期应向学校交一篇优秀教案。缺交扣5分。

  5、作业批改含副科必须做到全批全改,批语认真规范,缺改一课书、一个练习扣2分。缺一科的作业扣30分。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缺一次扣2分。

  6、每位教师应积极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学期向学校交一篇总结或论文。缺交年底绩效考核扣3分。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5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二、组织机构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

  职责:学校教研工作总体思想、目标的引领及教研工作的督导

  副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制定及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

  成员:各教研组组长

  职责:校本教研方案的具体实施及教研过程的记录、总结。

  三、具体规定

  1、学期初,教学校长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计划。

  2、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计划制定出教研组教研计划,计划目标要明确,符合实际。并上交教导处备案。

  3、强化校本教研流程的指导管理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促进本校教师素质提高、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或细则。

  4、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时间由教研组自己确定后上报教导处。

  5、教学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其他中层以上干部要深入到教研组、备课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6、积极开展校级学科竞赛和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教研组每学期要组织学科竞赛。学校每学期要组织教师至少开展一次校内公开课教学,并进行评议,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学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7、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争创佳绩。

  8、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组教师均参加本学科的一切教研活动,做到保时、保质完成各学科教研任务,不流于形式。

  9、各学科教研组长填写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交教导处存档。

  10、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教师参与教研情况及教研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工作中,按教师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

  11、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每人至少上一节学科组教学研讨课,每学期设计三个课件上传至学校公共邮箱。

  12、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每位年青教师都要拜一位骨干教师为导师,实行“师徒制”。师徒彼此间相互听课,彼此交流。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6

  1、每学期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相应学科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研究教材教法、学法。

  2、每学期每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改思路,于学期初制订好教研计划、并实施,期末做好汇报,上交书面总结。

  3、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改试验。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青年教师三年内应过好“五关”验收(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操作关)。

  5、落实教师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15以上。平时互听课,同级相同学科教师应参加,其他教师没课的也可参加。

  6、每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应做好活动记录,期末上交业务学习记录本和听评课记录表。

  7、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论文。

  8、各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听课,做好督导工作,协助教导处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和定期教研活动。

  9、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活动计划组织学科竞赛活动。

  10、各教研组期初制订教研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工作总结。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7

  一、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交流教学方法和教育信息,特开展教研活动。

  二、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三(数学、英语)、周四(语文、常技)。

  三、教研活动时间必须得到保证,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勤或干扰教研活动的进行。

  四、教研活动的内容应广泛,组织研究教材、重点章节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同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育理论、教改经验等,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关键性问题,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五、教研活动必须按时开始,不得提前结束或中途离开,检查时不在而又事先未请假者,一律视为缺勤。

  六、未经学校允许,严禁私自改动教研时间,负责人应认真组织并做好记录。

  七、应切实开展教学研究,不得在教研时间聊天、批作业或辅导学生、吃零食。

  八、业务学习坚持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认真做好记录(每次不少于300字),全校性集中检查业务笔记为每学期1~2次。

  九、教研活动记录和业务笔记,学校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8

  (一)、教学研究组织

  1、教导处为学校教学研究管理机构,各学科任课教师在主任领导下,进行教学、教研工作。

  2、为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集体优势,树立研讨之风,学校成立学科教研组,文理科教研组各设组长一人,负责本教研组的教学教研工作和日常工作。教研组受教导处领导。

  (二)、学科教研组长职责

  学科教研组长负责本组的学科教学和教研工作。

  1、开学一周内,制定出本组学科教学研究计划。学期或学年结束写出学科教学研究总结。

  2、组织本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竞赛活动及艺术活动。

  3、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周不少于2课时),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每周一次)。

  4、负责本学科教学成果的征集和评优。

  5、对学科教学存在突出问题的教师,向教务处提出调整或解聘建议;对优秀的教师和典型的教学经验报请教务处表彰、推广。

  (三)、教研活动

  1、开学一周内,由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主持制定教研计划。教研计划包括指导思想、教研重点、教改课题和各项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等,要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坚持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并作出详细记录。期末教研组长写出教研活动总结;计划、总结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报送教务处。

  2、每周有两节课是学校安排的统一教研活动时间。

  3、每次活动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主题明确,计划周密,有中心发言人,记录详细,总结及时,每位教师都要有专用的教研活动笔记。

  4、教研活动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要求,组长应做好考勤,教师不得随便请假,确保全员参加,严禁无故迟到早退。教务处要经常到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5、全体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记录,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和小结,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6、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

  (四)、听课评课

  1、实行课堂开放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校内人员或上级领导及来宾进入课堂听课。

  2、各教研组或备课组每学期都要认真制定听课计划,听课不能集中于少数人、集中于某段时间,要使每个人都经常听课、被听课。一般每周都要有听课活动。

  3、学校鼓励非教学人员进课堂听课,以了解我校的教学情况,宣传我校的教学实力。

  4、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推门听课是对教学进行针对性调研、指导的重要途径。

  5、实行学校领导听课制度。校长、教务处的领导要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情况,指导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健康发展。校长每周听课不得少于2节,教导处领导每周听课不得少于3节。

  6、实行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要诚心邀请他人听课评课;每学期每人至少举行1次公开课。

  7、听课人员要尊重授课教师的劳动,全面听、认真记。不得迟到、早退,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作任何影响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事情。

  8、学校举行的公开课或观摩课,应由专人负责召集听课教师评课,并认真做好评课纪录,写出评课总结,存入业务档案。

  9、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实事求是,在肯定成绩和优点的同时,指出失误、不足及需商榷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被听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虚心听取各种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10、教导处对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任课教师的听评课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9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教研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教研组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在学校教务处和教研室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科研任务,负责本学校教师培养,组织相关的学科活动,进行相关学科课程建设。

  一、教学常规管理

  1、按时上交计划、总结:教研组长每期开学第二周内交教研组计划,期末考试前一周交总结;本组教师每期第一周内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教学计划,期末考试前一周交总结,阅卷完毕后交成绩分析统计表。

  2、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单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基本固定;每周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时间不限,活动内容可为业务学习、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等,大型活动须上报教研室或校长室,并上周计划。

  3、积极参加教学检查:每月一次的教学检查,由教研组长收集本组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活动记录本、作业登记本、读书笔记本等,初查后交教务处,接受学校统一检查。此项工作参照《教学常规准则及扣发细则》,。

  4、认真组织公开课、竞赛课等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一堂组内研讨课,研讨课的安排统一上周计划。校、市、省乃至全国的教学竞赛课要积极报名参加,教研组应发挥集体智慧,精心备课,力争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5、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每位教师每期必须承担至少一个探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工作,必须做到有计划、有过程记录、并有阶段性总结。

  6、精心命题,流水阅卷,完成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此项工作参照《教学常规准则及扣发细则》。

  7、抓好学科竞赛培训和艺体特长培训班的组建和训练。英语、数学、理化生(含信息)组、艺体组必须组织好竞赛培训,培训以年级为单位,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利用第七、八节活动课和周日进行培训。

  二、教研常规管理

  1、认真组织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教研组长必须督促本组教师承担至少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并推荐优秀者向全校教师介绍经验。

  4、指导、督促教师撰写论文和自制课件,组织教学论文和自制课件的交流与推荐。

  5、配合学校做好本组的各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督促各级骨干教师完成各项任务,为各级骨干教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落实培养青年教师的导师工程制度,搞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三、教学、教研业绩

  1、本学科的毕业会考成绩和学科竞赛成绩应在全市保持领先,在同级同类学校中居前三名。

  2、在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举办的教学竞赛、说课比赛、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等各类业务竞赛和评优活动中,能取得较好成绩。

  3、承担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且研究成果在各级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能够获奖。

  4、学科建设形成特色和优势,并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

  5、力争每年能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

  6、学校将从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常规管理和教学、教研业绩三个方面对教研组进行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评选出先进教研组,由学校提出表彰和奖励。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0

  教研组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加强教学、教科研究、开展教改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1、全体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2、教研组活动时间为语文组周三、数学组周四,具体活动时间语、数为上午第二节课,每周活动一次。其中单周为教研组活动,双周为备课组活动。

  3、各教研组期初必须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和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4、教研组长主持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确定一个主题,要有教师作中心发言,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有气氛、有所得。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好记录。

  5、指导和组织教师开展业务进修,采用以老带新、结对帮学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成为学科骨干教师。

  6、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个教师必须自选一个专题加以研究,争取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7、教研组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8、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有计划、有方案、有实验课题总结(或阶段总结),并认真做好教学、科研等资料的积累工作。

  9、教研组长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得失,以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

  10、学校对好的教研教改经验、总结或论文给予奖励。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1

  为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立足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备课组在教导处、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分文、理两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学期初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认真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拟定学科课外活动。

  3、备课组活动时间定为语文组双周四、数学组双周五,统一为上午第一节课,地点由备课组长选定,全体组员准时参加,不无故迟到,确保活动质量。因故不能参加的须向备课组长请假,但每学期限请假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4、加强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备课组长认真填写每次的备课记录,并严格考勤。备课组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备课组研讨活动,活动中认真思考,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让每次研讨活动都有实效,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5、教导处经常了解各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情况,授课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各学科教学的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备课组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特别是要认真对待一堂好课活动,加强学科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6、备课组长应定期检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教案,主要是查看教案的修改、调整情况及后记的撰写情况,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教导处。坚持每月推门听课2节。

  7、在备课组长带领下,组织好各种考试阅卷统分工作并实事求是地搞好考后分析、总结,写好试卷分析,做好教学的查漏补缺。

  8、备课组长必须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并指导本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备课组成员应及时完成课题组长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9、备课组要详实记载每次研讨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改进工作方法。

  10、学期结束时,要认真分析学期教学及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实事求是地写出工作总结,存入业务档案,作为资料保存。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2

  教研组工作是学校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的一种好形式。教研组的工作是达成学校教研的关键,在组织协调学科教学、教研、教改,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研组长会

  1、学习有关条例、制度,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等;

  2、相互交流教研作中的情况和经验;

  3、督促检查教研组工作按计划开展的情况;

  4、研究后阶段工作。

  二、教研组活动

  学科内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校内自主研究与校外交流、培训学习相结合,要讲求实效。

  1、理论学习、研究,钻研课标和教材;

  (1)为了提高教研组教师的认识水平,切实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学习、钻研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2、课堂教学的研究

  (1)教法研究。主要研究教材的处理方法、教学思路设计、课堂预设内容、课堂生成引领,板书设计、难点突破的方法等。

  (2)学法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介绍学习经验,提示学习规律,预习、复习和考试的方法等。

  (3)教学手段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课题研究

  (1)以应用研究为主。课题研究要与学校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进。

  (2)以微观研究为主。即课题要小,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组织资料,也容易取得效果。

  三、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围绕下列问题进行研究:

  1、学生情况分析(共性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

  2、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3、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难点、关键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要求);

  4、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5、课堂预设与生成中的教师行为;

  6、作业、练习的设计理由。

  集体备课对于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非常有益。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非常有效。

  四、教研组工作的评价、考核

  1、教研工作的评价指标:

  (1)教研任务指标,要求任务明确、目标具体。

  (2)教研课题的选择及教研实施计划,要求具体落实,具有学科特点和针对性。

  (3)每周教研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要求严格考勤,保证时间,研究效益和效率。

  (4)组织教师参与量。要求自觉参与教研,主动实施教改。

  (5)研讨课和实践课的安排、计划和实施。要求有说课、听课、评课记录。

  (6)教师校本培训要围绕学校开展的教学“六个一”活动进行,并及时上交有关材料。

  2、教研活动过程评价。

  (1)集体学习研究的次数,每次学习研究的记录。要求内容详实。

  (2)每次集体学习研究的出勤记录。

  (3)有关的讲座资料等的汇总。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3

  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

  (一)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1、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并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

  2、至少每月召开一次教研会议。

  3、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校本教研、教改课题,负责检查、落实课题的实施情况,做好总结推广工作。

  4、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公开听课、评课、说课、观摩课等活动。

  5、根据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和辅导以及教学成绩,评价本组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各年级学科教师的安排提出建议。

  6、协调落实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7、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指导教师结对子培养措施。

  8、负责本组教师的论文、教案检查、作业检查等教学常规工作。

  (二)备课组长工作职责:

  1、制定备课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

  2、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确定每次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备课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法学潮;研究例题的精选;研究如何贯彻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3、定期开展备课组内的互相听课评课活动。

  二、教研组的考核评比与奖励

  1、考核根据教研组的考核方案评价表,进行打分。

  2、优秀教研组,一等奖(90分以上)奖该组员每人100元,对组长个人100元的奖励,连续几期获一等奖,学校给予组长一次外出考察的机会;二等奖(70—89分)80元;三等奖(60—70分)60元;60分以下和一票否决的为不合格。

  3、对优秀备课组长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一票否决条件

  1、该组有一位教师,在县教育局组织的常规检查,受到点名批评。

  2、学校每月组织的常规检查中,该组如有一位教师连续工作不合格。

  3、多次出现无教案和不批改作业现象。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4

  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

  (一)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并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凸现集体备课活动)

  2、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组织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确定每次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

  3、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校本教研教改课题,负责检查、落实课题的实施情况,做好总结推广工作。

  4、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教研组活动的观摩课。

  5、掌握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和辅导以及教学成绩情况,评价本组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对各年段学科教师的'安排提出建议。

  6、协调落实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7、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指导教师结对子培养措施。

  8、负责本组教师的论文评定、年度教研考核,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

  3、负责设计和安排公开课。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备课组活动观摩。

  4、落实单元过关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工作,负责组织命题、集体评卷、成绩统计上报。

  5、负责平常和考前的练习、资料的筛选精选,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切实合理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

  6、按照新课程理念确定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教改课题,并组织实施。

  7、落实备课组内青年教师结对子培养措施。

  8、落实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提优补差工作。

  二、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常规

  (一)教研活动常规

  1、每二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落实学校布置的工作,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2、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观摩。

  3、青年教师(教龄不满三年)每学期至少开二次公开课,其他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

  4、青年教师(教龄不满三年)每学期至少应听课15节,其他教师每学期至少应听课10节。

  5、科任教师每学年至少应完成一篇教学专业论文,并在教育科研室登记备案。

  6、各教研组要主动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7、教研活动要有浓厚的学术氛围,要注重改革与创新。

  (二)备课活动常规

  1、科任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标准、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学设计,认真写好教案或学案。

  2、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定内容。备课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法学法;研究例题、习题的精选;研究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3、备课组必须做到四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练习、统一考试、评卷及成绩统计。

  4、定期开展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活动。

  5、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个备课组至少有一个研究课题。

  6、备课组要认真落实青年教师结对子培养计划。

  7、备课组要安排好单元过关考试。

  三、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考核评先与奖励

  (一)先进教研组考核评价表(见附件1)

  (二)先进备课组考核评价表(见附件2)

  (三)评价奖励办法

  1、教研组工作评价与奖励,每学年进行一次。

  2、先进教研组评选结果经学校行政会批准后,奖励教研组,

  3、备课组工作评价与奖励,每学年进行一次,按教研组,学校评出先进教研组1名。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5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它的活动内容是组织本学科的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方针、政策;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学习专业科学知识教育理论;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学科教研组的活动时间、地点要得到保障,不要任意更改,每次活动都要有充实的内容。教研组的设置要便于教师教研活动,以学科分别建立。

  教研组主要工作内容:

  一)组织本学科的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统一和提高本学科教师对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的认识,端正教育思想。

  二)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明确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及本组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并指导各年级各课小组和本学科教师制订各课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进度计划及教师的课时计划等。

  三)组织本学科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注,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确立并研究一定的养研课题。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出本学科对各课、讲课、布置_和批改作业、质量考核、课外辅导等主要教学活动的要求。

  四)教研组要认真搞好本学科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包括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公开课要纳入教研组工作计划之中。教研组长要认真开好对公开课的评议、总结会(分管教学的校长、主任参加),总结经验,推广经验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本学科教师要相互听课,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形成研究教学方法,提区高教学水平的风气。

  五)根据本级教师的实际情况,订出教师进修计划。教师进修的主要方式是在职进修。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帮助新教师。

  六)组织与指导和本学科有关的课外活动,充分发现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启迪智慧,培养能力。

  七)组织本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使教学科研更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和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共同探讨和研究教学论文的撰写。

  八)组织和督促教师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负担情况,听取学生对本学科教学的各种意见。检查与督促教师做好辅导差生、关心差生,大面积提高合格率的工作,同时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学科尖子。

  九)组织各备课教师拟好期中、期末试题,把握学科教学的导向并对试题进行认真审核,考后按教务处的统一要求认真做好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十)督促全组同志按时向教务处上报教学计划、成绩统计、质量分析等。定期向校长、教务主任汇报本组工作。一般一学期两次。(期中、期末)

  十一)参加班主任召开的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本学科的学生学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十二)管理并使用好本学科教研组的各种工具书、教具、教参资料。图表,外录机、教学磁带。投影仪等教学上所需的各种资料和设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研组要协助教务处加强与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教科教研组全体同志要尽可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备,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管理制度 篇16

  教研组是小学教学研究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从农村小学教育的实践看,教研组往往比较重视抓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把教研组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学研究上。教研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风”、学校的“校风”、学生的“学风”,直接影响到学校总体教改的进程,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发展前途。因此,加强教研组的管理,搞好教研工作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教研工作主要包括工作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课堂教学评估、教学常规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是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教研活动中重要的理论问题,要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高层次研究即教育科学研究,如实验课题研究、教改教研、科研成果推广等,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加强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

  学校教研工作是由教师、教研目标、教研内容、教研形式、教研方法和教研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是这个系统运行的动力,而教师从事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制于农村小学的教研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是教研组教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1.加强领导。校领导的关注是保证教研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这主要表现在:重视计划的制定,落实和评价,重视自身的积极参与,重视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内外信息顺畅地交互传递,做到责任到人,工作落实到位。

  2.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学校必须为教研提供一定的理论学习资料和教学参考书刊,为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信息提供较好的条件,也应保证一定的教研活动(如下小学调研等)和课题研究经费。

  3.营造科研氛围。教育科研与日常教研是紧密相关的。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的自觉性直接影响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因此要不断宣传开展教育科研的作用和意义,帮助教师从教育的发展历史、自身规律、办学目标、教改需要等方面加深认识和理解,不断强化教学科研的意识和紧迫感,唤起投身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和完善教研工作

  在小学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或学科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依据教学经验,通过教育调查,运用教学理论去寻找、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掌握教育规律,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这是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在教学管理中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的指导。

  1.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要明白研究的主体、内容、方法和期望目标。教研计划既是对这些问题思考结果的外化、物化的标志,又是保证教研活动操作规范化和成果高效化的前提。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要求内容“实”、“小”、“新”,“实”就是从教学实际要求中提出问题;“小”就是从教学整体出发,着手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新”就是从不断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去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2.实施教学研究。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去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3.组织观摩教学。组织观摩教学,发动全组教师研讨本专题实行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弥补不足,促进研究更加深入。这在有些教研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4.总结经验。对实施教学研讨和组织观摩教学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撰写论文或体会文章,把成果进行推广。

  三、重视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增强教研意识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主要是教师,提高他们的教研水平和素质是获得教研成功的前提。教学常规的研究、教研成果的推广要在学校范围内进行,那就需要更多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运用研究成果的能力,而这一切均与教师素质有关。学校可通过教研成果评选、专家指导、师徒带教、组织教研组到兄弟学校考察取经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为了提高教研组工作的效率,进一步调动教研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关心、参与,促进教研组工作的提高,可把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形式可以是:观摩课——把教研所得通过课堂教学直观地显示;讲座——教研组长主讲某次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成功之处;论文报告会及评奖——交流教师及教研组撰写的论文,并进行评比;把教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张榜公布。要把教研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教研组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教研组管理制度07-22

教研组管理制度03-27

有关教研组管理制度09-29

教研组管理制度6篇07-22

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制度11-12

教研组管理制度(通用7篇)08-01

教研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精选5篇)07-27

教研组工作目标管理制度(精选19篇)06-26

教研组制度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