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管理制度

时间:2024-11-28 23:04:51 俊豪 制度 我要投稿

检定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检定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检定管理制度(精选10篇)

  检定管理制度 1

  一、总则

  1. 为保障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规范计量检定工作流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规、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在用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涵盖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确保其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满足生产经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的`计量需求。

  二、职责分工

  1. 计量管理部门

  负责统筹规划单位计量检定工作,制定年度、月度检定计划,并监督执行情况。

  建立并维护计量器具管理台账,记录器具基本信息(名称、型号、编号、购置日期等)、检定周期、历次检定结果等详细数据,确保账物相符。

  对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协调强制检定器具送检事宜,同时评估与选定具备资质的外部或内部校准、检定服务资源,保障检定工作专业性与合法性。

  对计量检定人员资质审核、培训组织与业务指导,定期考核工作质量与业务能力,确保人员胜任岗位。

  2.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计量器具日常保管、维护,妥善存放于适宜环境(温湿度、防尘、防震等条件符合要求),确保器具性能稳定、外观完好,发现故障或异常及时上报。

  依据生产经营安排,配合计量管理部门按时送检计量器具,确保工作衔接顺畅,在器具送检期间合理调整工作流程,避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

  安排专人参与计量器具选型、采购前期评估,从使用便利性、测量精度需求、维护成本等角度提供专业意见,确保新购置器具适用性强、易于管理。

  3. 计量检定人员

  严格遵循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操作步骤合规、数据处理准确、记录详实完整,按时出具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对结果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熟练掌握所负责计量器具原理、结构、操作技巧及常见故障诊断排除方法,定期维护保养检定设备(标准器、配套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设备故障及时报修并跟进修复进度。

  三、计量器具分类管理

  1. 根据计量器具用途、测量关键程度、法制管理要求,划分为 A、B、C 三类:

  A 类计量器具:作为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且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如电子天平(贸易结算用)、医用血压计、废气排放监测仪等。此类器具严格按法定周期送检,确保量值溯源至国家基准,保存完整溯源记录与证书报告。

  B 类计量器具:用于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测关键环节,对计量数据准确性有较高要求,如企业内部原材料检验硬度计、生产线上流量传感器等。依据检定规程与实际使用频次、稳定性确定合理检定周期(可为半年、一年等),可采用送外部有资质机构或经考核授权内部实验室检定方式,定期比对核查确保可靠性。

  C 类计量器具:一般用于辅助生产、日常办公、生活福利设施计量,对测量精度要求相对不高且不易变动,像普通家用水表、会议室温湿度计等。进行一次性检定或定期校准维护(周期可延长至两年及以上),以功能性检查、外观检视为主,保障正常使用状态。

  2. 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对计量器具分类复核评估,依据使用环境变化、器具性能波动、工艺改进需求等调整分类及相应管理措施,确保分类科学性与管理有效性。

  四、检定计划与实施

  1. 计划制定

  计量管理部门每年 12 月收集各部门下一年度计量器具使用计划、器具状态信息,结合法规要求检定周期,制定年度计量检定计划初稿,明确器具名称、编号、型号、使用部门、计划检定日期、检定机构等内容。

  组织召开跨部门协调会,征求使用部门意见优化计划,重点关注生产高峰与检定时间冲突协调、新增器具纳入计划安排等事项,确定最终年度计划并下达至各部门,同时报备上级主管部门(如有要求)。

  每月 25 日前依据年度计划、器具实际使用情况微调,制定下月详细月度检定计划,明确每周具体送检、自检安排,确保计划落地执行。

  2. 实施流程

  强检器具在规定检定周期前一个月,计量管理部门填写强检器具送检申请单,与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预约送检时间,按要求包装运输器具,确保途中安全无损,做好交接记录跟踪检定进度,及时取回已检器具、核验证书信息准确性存档。

  非强检 A、B 类器具,依计划安排内部自检或送外部协作机构检定,自检时检定人员提前校准标准器、备好配套设备与记录表单,在符合规程环境条件下规范操作,如实记录原始数据、计算处理得出检定结论,经复核签字出具内部检定证书;送外检器具全程跟踪流转、及时获取并验收证书报告。

  C 类器具定期维护校准,由使用部门日常自查外观、功能,计量管理部门抽检监督,必要时协调集中校准,记录校准情况归档管理。

  五、证书与标志管理

  1. 计量检定证书、校准报告作为计量器具量值溯源凭证,统一由计量管理部门按档案管理规范分类归档,建立电子与纸质档案索引便于查询调阅,保存期限依据法规与单位档案制度执行(不少于器具使用期或相关业务追溯期)。

  2. 经检定合格计量器具,依类别张贴对应彩色合格标志(A 类绿色、B 类蓝色、C 类黄色),注明器具编号、有效期等信息;部分限用或降级使用器具张贴专用标识注明适用范围、限制条件;对不合格器具加贴红色停用标志,隔离存放、防止误用,及时维修复检,维修后重新检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六、监督检查与考核

  1. 计量管理部门每季度组织计量器具抽检,检查内容涵盖器具外观完整性、封印有效性、示值准确性、证书报告规范性、使用维护记录完备性等,形成抽检报告通报全单位,对问题部门限期整改跟踪落实情况。

  2. 构建计量检定工作考核机制,与部门及个人绩效挂钩,考核指标包含计划执行率(按时送检、完成检定比例)、检定结果准确率、器具管理台账准确性、违规操作次数等,对表现优秀给予奖励表彰,违反制度导致严重后果追究责任、依规处罚,保障制度权威性与执行力。

  七、附则

  1. 本管理制度由计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依据法规更新、单位业务变革适时调整完善,确保制度适应性与合规性。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往相关规定与本制度冲突部分,以本制度为准,全体员工务必严格遵照执行,共同维护单位计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检定管理制度 2

  一、总则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内各类仪表测量准确性、可靠性,保障生产运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规范仪表检定工作流程与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生产车间、实验室、质量控制部门及办公区域等所有在用仪表,涵盖温度、压力、流量、物位、分析等各类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实验室精密仪器仪表。

  3. 基本原则

  遵循国家计量法规、行业标准,秉持科学、公正、严谨态度,按计划、分类别、分精度等级实施仪表检定,确保量值溯源准确有效。

  二、职责分工

  1. 计量管理部门

  作为仪表检定管理归口单位,负责制定、修订本制度并监督执行。

  统筹规划公司仪表检定体系建设,建立、维护仪表设备台账,记录仪表基本信息(名称、型号、规格、购置日期、使用部门等)、检定周期、历史检定数据及状态变更情况。

  依据法规、标准及仪表使用频次、工况条件,科学制定年度、月度检定计划,合理安排检定任务,协调内外部检定资源。

  负责对内部检定人员资质审核、培训与考核,确保人员持证上岗;对外部检定机构资质评估、筛选与合作洽谈,保证检定服务质量。

  2.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在用仪表日常维护、保管,确保仪表外观完整、附件齐全、运行正常,按规定正确操作使用,发现异常及时报修并送验。

  配合计量管理部门开展检定工作,依据检定计划提前做好仪表拆卸、送检准备,提供必要协助(如工作场地、辅助人员),及时反馈使用中问题需求。

  3. 检定人员

  严格依国家检定规程、操作规范开展工作,熟练掌握各类仪表检定方法、流程与数据处理技巧,确保检定操作精准、数据真实可靠。

  认真填写检定原始记录,内容涵盖仪表信息、检定环境(温湿度等)、标准器具信息、检定数据、误差计算、判定结论等,记录不得涂改、伪造,检定完成及时出具规范检定证书或报告。

  负责检定标准器具日常维护、定期送检溯源,保证标准器具准确性、有效性,妥善保管检定证书、原始记录等档案资料,定期归档至计量管理部门。

  三、仪表分类与检定周期

  1. 分类依据

  依据仪表用途(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安全防护等)、测量原理(电磁、力学、光学等)、精度等级(高精度、普通精度)及所处计量器具分类管理目录,划分A、B、C三类。

  2. 具体分类与周期设定

  A类仪表: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且列入强检目录,或公司关键生产工艺控制点高精度、高可靠性仪表。如大型蒸汽流量表、可燃气体报警器等,检定周期依据法规标准不超1年,常为半年或按季度安排,确保量值精准稳定。

  B类仪表:用于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控制较重要环节,对测量准确性有较高要求中等精度仪表。像一般压力变送器、实验室pH计等,检定周期1 - 2年,依使用频率、稳定性评估灵活调整,最长不超2年。

  C类仪表:用于辅助生产、设备运行状态指示、对测量精度要求相对低且性能稳定简易仪表。如普通温度计、就地压力表等,检定周期可2 - 3年,定期抽检核验,保证功能性正常。

  四、检定流程

  1. 检定计划编制与下达

  计量管理部门每年12月依据仪表台账、分类及周期,结合生产检修计划,制定下年度检定计划,明确检定时间、仪表名称、型号、使用部门、负责检定人员等,经审批后每月25日前下达月度计划至使用部门与检定人员。

  2. 仪表送检/现场检定准备

  使用部门接到计划通知,提前一周按要求停表、拆卸待检仪表,清理外观污垢、附属物,填送检单(注明仪表编号、异常情况等),送计量室或预约现场检定;计量管理部门调配标准器具、安排人员、准备检定场地与记录表格。

  3. 检定实施

  检定人员依规程开机预热标准器具、核查性能,对送检仪表外观检查(完整性、标识清晰度、机械损伤等),按步骤开展示值误差、重复性、稳定性等项目检定测试,如实记录数据,遇超差仪表依规调整修复、复检,记录维修情况。

  4. 数据处理与判定

  依据记录数据,按规程公式算法计算误差、不确定度,与允许误差比对,判定合格与否,合格仪表填发检定证书(含有效期、测量范围等),不合格填检定结果通知书注明不合格项,超差严重报废处理,证书报告一式两份(使用部门、档案留存各一份)。

  5. 仪表返回与启用

  检定完毕,计量部门通知使用部门取回仪表,使用部门验收外观、证书后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更新现场仪表标识(粘贴合格绿标、注明有效期,不合格红标停用),对报废仪表隔离清理、销账。

  五、标准器具管理

  1. 配备与溯源

  依仪表检定需求,按精度、量程匹配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溯源合格标准器具,建立标准器具台账,详细记录名称、型号、编号、溯源证书有效期等,证书临近有效期提前3个月送上级计量院溯源校准。

  2. 使用维护

  标准器具存放于专用恒温恒湿、防震防尘保险柜,使用前后核查外观、功能,操作严守规程,定期清洁、保养、通电预热维护,发现故障损坏立即停用、报修送检,严禁私自拆解改装。

  六、监督检查与考核

  1. 监督检查机制

  计量管理部门定期巡检(季度至少一次),查仪表使用维护、检定计划执行、证书报告规范、标准器具管理情况,抽检仪表比对核查测量值准确性,及时纠正违规问题,重大问题专项调查整改。

  2. 考核奖惩

  制定考核细则,与部门绩效挂钩,对按时送检、仪表完好率高、积极配合工作部门奖励;对逾期未检、违规操作致仪表损坏、丢失、检定数据造假等行为,依情节扣部门绩效分、追究责任人,造成损失依法索赔。

  七、附则

  1. 本制度由计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适时修订完善以契合法规标准与公司运营变化。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往相关规定与本制度抵触处,以本制度为准。

  检定管理制度 3

  一、目的

  为确保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可靠性,保障供水企业与用户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水表检定工作流程与操作要求,依据国家相关计量法规及行业标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水表检定室开展的各类水表(包括但不限于旋翼式水表、螺翼式水表、智能水表等)的首次检定、周期检定、修理后检定以及监督抽检检定工作。

  三、职责分工

  1. 检定室负责人:全面负责水表检定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制定检定工作计划,监督检定流程执行情况,审核检定记录与证书,保障检定工作合规高效开展;定期对检定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安排,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并与上级管理部门及外部监管机构沟通联络,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监督检查。

  2. 检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操作检定设备,对水表进行外观检查、密封性试验、示值误差测定等项目检定,详实记录检定数据;依据检定结果判定水表是否合格,对不合格水表进行故障分析、标记隔离,配合维修人员开展修理工作;按时完成个人负责的检定任务,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确保操作规范精准。

  3. 设备维护人员:定期巡检检定设备(如水表检定装置、耐压试验台等),按照设备维护手册要求,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校准、部件更换等保养作业;及时处理设备突发故障,详细记录故障现象、维修措施与更换部件信息,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满足水表检定精度需求;协同检定人员做好设备使用前后状态确认工作,保障设备正常运转与安全使用。

  四、水表检定流程

  1. 接收与登记:新采购或待检水表由仓库或相关部门送至检定室,检定人员核对水表规格型号(涵盖口径、类型、生产厂家等关键信息)、数量,与送检清单一致后,在《水表送检接收登记表》上详细记录,赋予每块水表唯一编号标识,以便追溯管理,随即按照不同规格、用途分类存放于待检区,存放环境需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 20℃ ± 5℃,相对湿度 40% - 60%),避免水表部件受潮、受损。

  2. 外观与封印检查:从待检区取出水表,在自然光充足、清洁平整操作台上,检定人员依序检查水表外观,查看表壳有无裂缝、变形,玻璃表盘是否清晰、无划痕、气泡,计数器数字显示完整、无缺划模糊;检查水表各连接部位密封性,观察有无渗漏迹象;核查水表出厂封印是否完好,封印标识与水表标识牌信息对应匹配,如发现外观异常、封印破损,当即拍照记录,按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处理,单独存放并注明原因。

  3. 密封性试验:将外观检查合格水表安装至耐压试验台对应接口,确保连接紧密牢固,开启试压装置,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依据水表类型、公称压力确定,如常用旋翼式水表试验压力 1.6MPa,持续保压时间不少于 2 分钟),期间密切观察水表表壳、连接部位有无渗漏、变形,保压结束降压至常压后,拆解水表,再次检查内部有无水渍侵入,对密封性不合格水表记录故障点,隔离待修。

  4. 示值误差检定:依据水表口径、类型,选择适配的水表检定装置,调试装置流量参数至规程起始流量,将水表正确安装于检定装置测量管路,确保水流平稳、无气泡混入;按照从小到大流量点顺序(如旋翼式水表常选 Q1、Q2、Q3 三个流量点,Q1 为最小流量,Q3 为常用流量),依次稳定运行一段时间(约 1 - 2 分钟),待水表运行状态稳定、计数器读数清晰后,同步读取水表与检定装置显示的水量值,重复测量多次(一般不少于 3 次),计算各流量点示值误差,记录于《水表检定记录表》,误差值符合国家计量规程允许范围判定为合格,超出范围则标记不合格。

  5. 检定结果处理:综合外观、密封性、示值误差检定项目结果,对合格水表粘贴绿色“检定合格”标签,注明检定日期、有效期(依水表类型、使用场景确定,常见民用旋翼式水表有效期 6 年)、检定机构名称与编号;不合格水表粘贴红色“不合格”标签,附上《水表不合格报告》,详细记录不合格项目、数据及判定依据,将不合格水表移至专门存放区,按后续维修、报废流程处置;整理检定记录、报告,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水表使用有效期届满后 2 年,确保计量数据可追溯查询。

  五、设备管理

  1. 设备采购与验收:依据水表检定工作开展需求与精度升级要求,结合预算编制设备采购计划,申购经市场调研、技术评估筛选出的'性能优良、符合最新计量标准的水表检定设备;新设备到货后,组织技术人员、供应商共同开箱验收,对照装箱清单核对设备主机、配件、随机资料完整性,检查设备外观有无损伤,按操作规程进行安装调试,开展精度测试、重复性试验等性能验证,验收合格方可正式入账、投入使用,建立设备档案录入设备信息。

  2. 日常维护与校准:制定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日程表,定期清洁设备表面灰尘、油污,对运转部件添加润滑剂,检查电气线路连接是否稳固、有无老化破损,按季度对设备关键计量部件(如流量传感器、标准量器)进行精度校准,校准操作需采用上级计量标准或经溯源校准的标准器具,记录校准数据、调整参数,校准合格张贴“校准合格”标识注明有效期,确保设备计量性能稳定可靠。

  3. 设备故障报修与报废:设备运行出现故障,使用人员立即停机、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报告设备维护人员,维护人员迅速响应,初步判断故障类型、严重程度,简单故障当场修复,复杂故障联系外部专业维修机构协同处理,详细记录故障现象、维修过程、更换零部件信息;对老旧、损坏严重且维修成本过高、无法恢复精度的设备,经技术评估、上级审批后,办理报废手续,拆除设备资产标签,清理场地,做好设备更新衔接工作。

  六、人员管理

  1. 资质与培训:从事水表检定工作的人员须取得省级及以上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水表计量检定员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定期复核;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新规程、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参加外部研讨交流活动,提升检定人员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培训记录纳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绩效考核、岗位晋升依据。

  2. 工作纪律与考核:严明检定人员工作纪律,要求严格遵循计量法规、检定规程操作,保守检定数据机密,严禁伪造、篡改数据;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从检定任务完成量、质量、工作态度、设备维护等维度定期量化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对违规违纪、工作失误导致严重后果人员依规严肃处理。

  七、监督与改进

  1. 内部监督检查:成立内部监督小组,定期(月度、季度)对水表检定工作开展全流程检查,核查检定流程合规性、数据准确性、设备维护及时性、档案管理完整性,抽检部分水表复查检定质量,对发现问题开具《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期限,跟踪整改落实情况,闭环管理。

  2. 外部监督与反馈处理: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计量监督检查、抽检工作,如实提供资料、开放场地,对监督意见迅速响应、整改落实;设立用户反馈渠道(电话、邮箱、意见箱),收集用户对水表计量准确性、检定服务满意度意见,分析梳理问题根源,针对性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水表检定管理水平。

  检定管理制度 4

  一、总则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活动具备坚实计量基础,依据国家相关计量法规与标准,结合本公司实际运营状况,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及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的计量器具,涵盖量具、仪器仪表、检测设备等各类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检定及报废处理全过程。

  3. 基本原则

  遵循科学管理、量值准确、依法依规、经济合理原则,确保计量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保障公司计量体系有效运行。

  二、管理职责

  1. 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

  作为公司计量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与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统筹规划计量器具配备与更新;组织计量器具送检、内部校准;监管计量器具全生命周期,处理计量纠纷与违规事宜;定期开展计量知识培训与考核,提升员工计量意识与技能。

  2.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计量器具日常规范使用、妥善保管与基础维护;依实际需求提报计量器具采购、校准计划;配合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开展器具送检、校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器具日常管理,及时反馈使用异常状况。

  三、计量器具采购与验收

  1. 采购计划

  使用部门依生产经营需求、计量器具使用频次与精度要求,于每年年末制定下一年度采购计划,详细注明器具名称、型号、量程、精度、数量、预计使用部门等信息,提交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审核,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由采购部门按流程执行采购。

  2. 选型要求

  采购部门优先选取具备相应制造资质、良好市场口碑且在国家依法管理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目录内有认证的供应商产品;所选计量器具性能参数需契合公司实际测量任务精度、量程等要求,附带完整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等资料。

  3. 验收流程

  计量器具到货后,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联合使用部门、采购部门共同验收。验收人员依采购合同、产品技术文件核查器具外观有无破损、配件是否齐全;对器具关键性能指标开展抽检测试,比对标准样品验证测量准确性;验收合格后,登记入库、建立计量器具档案,不合格则由采购部门联系供应商退换货。

  四、计量器具使用与维护

  1. 操作规程

  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针对不同类型计量器具编制专用操作规程,明确器具操作步骤、测量方法、读数规则、注意事项、维护要点等内容,使用部门组织员工培训学习,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严格遵照执行。

  2. 使用要求

  操作人员使用前核查器具外观、归零状态、电量等是否正常,严禁超量程、违规操作;使用中轻拿轻放、正确放置被测物,及时记录测量数据且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使用后清洁器具、断电归位,存放于指定干燥、防震、防磁专用柜架,贵重精密器具按需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3. 维护保养

  使用部门定期清洁、润滑、紧固计量器具零部件,检查线路、电池、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工况;依据使用频次、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校准周期,按时送校或开展内部校准;对故障器具即刻停用、标记,上报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维修,维修后经校准合格方可再投入使用。

  五、计量器具检定校准

  1. 检定校准计划

  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每年初依计量器具台账、上次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及使用状况制定年度检定校准计划,明确器具名称、编号、检定校准机构、时间节点等,分发至使用部门督促落实,确保所有需强检器具按时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其他器具按计划有序校准。

  2. 外部检定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承担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等强检类计量器具检定工作,使用部门按计划提前预约送检,确保器具在有效期内取得合格证书;送检时备齐器具、相关资料,取回后及时更新器具档案、张贴合格标识。

  3. 内部校准

  公司对部分非强检但影响产品质量关键环节计量器具开展内部校准,由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授权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内部校准人员,依国家校准规范、公司自编校准方法,在符合环境要求的实验室,利用经溯源校准的标准器进行比对校准,记录校准数据、出具校准报告。

  六、计量器具档案管理

  1. 档案建立

  对每台计量器具建立独立档案,档案涵盖采购合同、验收报告、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历次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记录等资料,确保资料完整、可追溯。档案以纸质与电子档并行管理,电子档定期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2. 档案更新

  计量器具全生命周期内,随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环节推进,对应管理人员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保证档案实时反映器具最新状态,为器具管理、质量追溯提供详实依据。

  七、计量器具报废处理

  1. 报废判定

  计量器具出现严重损坏无法修复、超使用年限且精度严重失准、技术淘汰无配件可更换等情形,经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会同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评估鉴定后,判定报废。

  2. 报废流程

  使用部门填写报废申请表,详述报废原因、器具信息,提交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审核,报公司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拆除报废器具关键零部件防止外流,剩余部分依公司废旧物资处理流程统一处置;档案管理部门同步更新档案,标记器具报废日期、处置方式等信息。

  八、监督检查与奖惩

  1. 监督检查机制

  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巡查各部门计量器具管理状况,检查内容覆盖器具使用操作合规性、维护保养及时性、检定校准按时性、档案完整性等,对违规使用、管理不善部门与人员下达整改通知、跟踪整改成效。

  2. 奖惩措施

  对严格执行制度、计量工作出色部门与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如绩效加分、奖金激励;对违反制度致计量失准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进度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依规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职等处罚。

  九、附则

  1. 本制度由公司质量与计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如有与计量器具管理抵触旧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检定管理制度 5

  一、总则

  为确保公司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特制定本计量检定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计量器具的管理流程,明确检定周期,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用于生产、检测、科研等领域的计量器具,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秤、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测量仪器等。

  三、职责分工

  1. 质量管理部:负责公司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检定计划、组织实施检定、记录检定结果、监督检定执行情况等。

  2. 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保管及使用,确保计量器具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并及时向质量管理部反馈计量器具异常情况。

  3. 采购部:负责新购计量器具的选型、采购及验收,确保新购计量器具符合公司计量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

  四、计量器具管理

  1. 台账管理:建立计量器具台账,详细记录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计量器具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定周期: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检定周期。对于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的计量器具,应适当缩短检定周期。

  3. 检定实施:质量管理部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检定规程,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检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检定记录:每次检定后,应详细记录检定结果,包括检定日期、检定人员、检定结论、不合格项及整改措施等。检定记录应保存至少五年,以备查阅。

  5. 不合格处理:对于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贴上“禁用”标签。同时,质量管理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五、培训与考核

  1. 培训:质量管理部应定期组织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及检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计量器具的.认识和使用水平,确保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管理。

  2. 考核:将计量器具的管理情况纳入个人及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及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

  1.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管理制度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检定管理制度 6

  一、目的

  本制度目的是确保企业内所有仪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规范的检定流程,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仪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用于生产、质检、贸易等环节的计量用仪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电子秤等。

  三、职责分工

  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仪表检定计划,组织检定工作,监督检定结果,并对检定档案进行管理。

  2. 计量员:负责具体实施仪表的检定工作,记录检定数据,出具检定报告,并对检定合格的仪表进行标识。

  3. 使用部门:负责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仪表的送检工作,确保仪表在检定周期内正常使用。

  四、检定流程

  1. 制定检定计划: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仪表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年度仪表检定计划,并通知各使用部门。

  2. 送检准备:使用部门在接到检定通知后,应提前对仪表进行清洁和初步检查,确保仪表处于良好状态,并按时将仪表送至设备管理部门指定的检定地点。

  3. 实施检定:计量员按照检定规程,使用标准器具对仪表进行检定,记录检定数据,并根据检定结果出具检定报告。

  4. 结果处理:

  检定合格的仪表,由计量员粘贴合格标识,注明有效期,并返回使用部门。

  检定不合格的仪表,由计量员提出维修或更换建议,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由使用部门负责实施。

  5. 档案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完整的.仪表检定档案,包括检定计划、检定报告、维修记录等,以便查阅和追溯。

  五、检定周期

  仪表的检定周期应根据其使用频率、精度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确定,一般为半年至一年一次。对于关键工序和重要控制点的仪表,应适当缩短检定周期。

  六、培训与考核

  1. 培训: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计量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检定技能和业务水平。

  2. 考核:计量员应接受定期的考核,确保其具备胜任检定工作的能力。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在进行仪表检定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检定过程中使用的标准器具应定期送检,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计量员应熟悉仪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避免在检定过程中造成仪表损坏。

  八、附则

  1. 本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检定管理制度 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水表检定工作,确保水表计量的准确性,保障用户权益,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水表检定工作的单位、人员及相关管理活动,包括水表的检定、检定机构的管理、检定人员的培训及管理等方面。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 成立水表检定管理小组,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水表检定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组长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

  第四条 水表检定管理小组职责:

  1. 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水表检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 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水表检定工作的实施。

  3. 负责对检定机构和检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

  4. 负责处理水表检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纠纷。

  第五条 检定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检定室,配备必要的检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实施水表检定工作。

  第六条 检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水表检定工作。

  第三章 检定程序与要求

  第七条 水表检定应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检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 检定前,应对水表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水表无损坏、无锈蚀、无渗漏等现象。

  第九条 检定过程中,应保持检定环境的稳定性,避免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检定结果的影响。

  第十条 检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定,记录检定数据和结果,并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

  第十一条 对于检定不合格的水表,应及时通知使用单位,并建议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四章 检定机构与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 检定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检定档案,记录水表的基本信息、检定结果、检定人员等信息,确保检定工作的可追溯性。

  第十三条 检定机构应定期对检定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 检定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检定水平。同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检定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五章 监督与考核

  第十五条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水表检定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检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吊销检定资质。

  第十七条 对在水表检定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由水表检定管理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检定管理制度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检定(校准)、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条 公司计量管理工作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定期检定、确保准确”的原则,确保计量器具满足生产、科研、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成立公司计量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计量委”),由公司高层领导、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计量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决策。

  第五条 设立计量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作为计量工作的日常执行机构,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和实施计量器具管理计划;

  组织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检定(校准)和报废工作;

  监督计量器具的使用和维护情况;

  开展计量知识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定期向公司计量委汇报计量工作情况。

  第三章 计量器具的采购与验收

  第六条 采购计量器具时,应优先选择有合法生产许可证、通过计量认证的产品,确保采购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七条 新购计量器具到货后,由计量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资料审核,确保计量器具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并附有合格证明和必要的检定(校准)证书。

  第四章 计量器具的使用与维护

  第八条 计量器具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使用者应熟悉其性能、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知识,确保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

  第九条 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清洁、保养,并按照制造商推荐的维护周期进行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条 计量器具使用环境应符合其技术要求,避免振动、潮湿、高温等不良因素影响其准确性。

  第五章 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

  第十一条 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校准),确保其量值准确可靠。对于无国家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可依据行业标准或自行制定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第十二条 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年度计量检定(校准)计划,并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检定(校准)工作可由公司内部具备资质的人员执行,也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

  第十三条 检定(校准)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归档,对不合格或超差的计量器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报废处理。

  第六章 计量器具的报废

  第十四条 计量器具因长期使用、磨损、损坏或技术更新等原因无法修复或不再符合使用要求的,应办理报废手续。

  第十五条 报废计量器具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计量管理部门审核,报请公司批准后执行。报废后的计量器具应妥善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隐患。

  第七章 培训与考核

  第十六条 公司应定期组织计量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计量法律法规、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器具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全员计量意识和能力。

  第十七条 计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检定(校准)等工作进行考核,确保计量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公司计量管理部门所有。

  第十九条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为准。

  检定管理制度 9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行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定修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点检就是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生产厂,对生产操作者、维修工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做了具体规定。

  第四条设备部负责监督检查。

  二、点检制

  第五条点检依据周期和方法不同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四大类,日常、定期点检是由岗位设备操作工完成,专业点检由机电维修工完成,精密点检由厂设备科工程技术人员完成。

  第六条设备点检制的组织机构、维修管理体制、业务分工和职责:

  1.厂设备科职责:

  1)参加制订、修改设备点检标准和有关的技术标准、制订点检周期表。

  2)编制和修订点检计划和点检作业计划。

  3)实施点检作业,对应进行精密点检的设备按点检线路按时认真进行现场点检,并做好记录。并对生产工人的日常点检、维修工人的专业点检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确认岗位点检,维修巡检记录。

  4)搜集点检信息,设备有问题要查明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下达临时维修计划,并督促实施。

  5)编制检修计划,制定维修备品备件、材料计划。

  6)参加设备事故故障分析,提出修复和预防意见。

  7)做好检修记录,验收检修项目。

  8)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9)协同有关人员对现场设备实施简易诊断和专业诊断。

  10)制订计划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深化点检定修的各项工作,组织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

  2.岗位设备操作工日常、定期点检职责:

  1)认真执行设备操作维护规程,操作好、维护好、修理好本岗位设备。

  2)岗位运行设备日常点检的基本内容:检查、修理、调整、清扫、给油、排水等。

  3)在当班时间内,按照日常、定期点检的标准和内容规定,认真逐项进行点检,并做好记录。

  4)当发现设备部位实际状况超过标准值或异常现象时应做好记录,应紧急处理的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通知班组长、车间主任、厂设备科,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对处理情况做好记录。

  5)交接班时,应将当班点检情况交接清楚。认真接受厂设备科专业技术人员对点检问题的确认、检查、考核,认真向工程技术人员反映设备状况。

  3.生产岗位设备操作班长、组长、车间主任日常点检职责:

  1)除认真执行日常、定期点检工作外,要督促检查本班组、本车间各岗位点检的执行情况,及时收集点检信息,编制检修计划(包括检修备件、材料计划),上报厂设备科;联系设备检修及组织检修后的验收;设备有异常或缺陷时,暂时又解决不了,应采取操作措施进行补救,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对本班组、车间人员的`日常、定期点检进行技术指导,及时总结点检和维护设备的情况,填写规定的记录。

  4.机电维修工专业点巡检职责:

  1)按照规定的点检标准、周期和项目,认真做好设备点巡检,并做好记录。

  2)当发现或得知设备有异常现象时,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设法排除。不能处理的,应向上级报告。设备状况及处理经过要认真做好记录。

  3)交接班时应将点巡检情况交接清楚。服从设备科布置的有关点检和重要监视设备的项目。

  4)依照工序服从的原则,按照点检方提出的日常检修、定修计划,临时抢修任务积极进行检修作业。

  5.厂长、设备副厂长职责:

  厂长为点检定修制创造条件并大力推行,设备副厂长具体组织实施。

  第七条各厂对所有设备按照《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实行点检的设备进行登记、造表,考核点检执行率。各岗位的日常点检记录表、点检员业务用表以及汇总各级点检情况的记录表、检修通知单、检修质量验收单和各种计划表由各分厂自定。

  第八条在推行深化设备点检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有关设备技术规程、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三、定修制

  第九条主作业线设备是指该设备的停机对全公司(或本厂)生产计划的完成有影响的设备。普通作业线路设备是指该设备停机后并不影响计划的完成的设备。

  第十条生产线路的检修分为日修、定修、年修。

  1、日修:不需要在主作业线停产的条件下进行的日常计划检修。

  2、定修:在主作业线停产的条件下进行的计划检修。定修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有计划的进行,定修日期(周期)是固定的(在不同时期可做相应调整),每次检修时间一般不超过16小时。

  3、年修:连续几天或十几天进行的定修。有些重要设备虽不在主作业线上,但长时间的检修使主作业线生产受到影响或有很大威胁,这样的检修也应当作年修来安排和管理。

  第十一条日修由各厂根据设备点检情况,编制检修计划自行组织来完成。

  第十二条定修要纳入公司生产计划,由公司设备部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依据设备点检信息和定修要求编制检修计划,由各厂报设备部平衡后下达执行。定修计划编制时日修项目一般不纳入定修计划,定修项目一般不纳入年修计划。

  第十四条每月20日前提出下月检修计划,并上报设备部,同时各厂要作好备件、材料准备。设备部平衡后,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设备的技术状态确定计划检修时间段(一般规定在每月底),提前3天下达检修计划,同时由设备部主持召开计划检修会议。

  第十五条计划检修会议要确定的事项:

  1、检修的时间带(考核值)。

  2、检修的项目、联络方式、联络人。

  3、停电时间、安全联络、挂牌检修等安全事项。

  4、后勤保障项目。

  5、煤气设施检修,煤气区域动火,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责任人。

  第十六条定修的实施:

  1、定修内容确定后,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有的项目检修人员要提前介入,充分做好检修前的准备(包括安全预知活动和检修前的安全确认),

  一般在开始检修前30分钟到达现场,准备检修。

  2、定修期间厂级间协调由安全生产部负责,需要设备部协调的要及时报告,定修由公司调度统一协调。

  3、施工完毕试车验收程序:c、d类设备由生产操作工及班组长、车间主任汇同检修人员进行,厂设备科组织确认;b类设备由分厂设备副厂长组织确认;a类设备由设备部、安全生产部参加试车验收并组织确认。各厂设备科要认真做好记录、总结,对a、b类设备报设备部备案。

  第十七条定修结束后,召开定修总结会,对本次定修在组织、指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相互交流意见,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改进工作。

  第十八条实行定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利用定修安排小型改造项目,利用年修安排较大改造项目,利用大中修安排大的改造项目,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装备水平。

  四、附则

  第十九条本管理制度由设备部负责起草修订,由设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管理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设备检修工程管理制度》、《点检管理制度》、《定修管理制度》同时作废。

  检定管理制度 10

  1.0目的

  为了贯彻中国政府关于计量管理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方面的法律法规,顺利开展xx公司装置现场压力表的检定工作,特制定本文件。

  2.0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xx公司生产装置以及仪表车间关于压力表的管理工作。

  3.0说明

  本文件明确了相关部门在压力表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阐明压力表检验的周期及相关要求。压力表周期检定的任务单将由sap系统创建。

  本文件所涉及的压力表特指无信号远传功能的'就地压力指示仪表,不包括电子压力变送器以及标准精密压力表。适用于测量范围在-0.1~1000mpa用于液体、气体、蒸汽压力,以及真空测量的弹性敏感元件压力表。

  本文件中关于压力表检定周期的界定是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参照本地区同类企业管理经验,并针对赛科实际情况制定或建议的。

  本文件的制定依据中国政府法律及石油化工行业法规制定,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修订完成,同时相应的法规进一步完善更新之后,本文件将随之更改。

  4.0职责

  1.压力容器、锅炉、配管、工业管道等设备上的压力表巡检、拆装,以及短丝、接头、阀件、缓冲管、弯管的更换或堵漏由各生产装置负责;

  2.需要动火焊接的可委托检修单位施工;

  3.需要校验的压力表送仪表维修车间;

  4.压力表备件及安装材料由仓库提供;

  5.各装置负责统计和更新本装置的定期强制检定、首次检定、非强制检定压力表清单;

  6.压力表强制检定工作由仪表维修车间统一协调管理;

  7.压力表检定设施由仪表维修车间负责筹备并管理;

  8.仪表维修车间计量员对口强制检定工作,建立台帐和检修档案,与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指定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保持联系,落实相关的各项事务。

  5.0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计量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5.xx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

  6.石油化工设备检维修规程;

  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8.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0.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

  11.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12.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

  13. jjf1033-20xx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14.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15.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6. jjg52-19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

【检定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制度(精选12篇)10-05

检定员应聘简历07-08

检定员个人简历08-13

检定员个人求职简历10-09

检定人员岗位职责12-06

检验技师考点:抗血清的检定09-09

检验技师/士考点:抗血清的检定06-29

力学计量仪器检定问题探讨09-13

试论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