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供应室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供应室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供应室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1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可以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
3、化学因素
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
还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
4、锐利器械伤害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5、环境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的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的污染。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供应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回收的过程中,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以及体内各种引流液的'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并且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2、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供应室人员必须维护自身健康,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
3、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
在操作中应戴手套,注意避免损伤,动作轻巧,避免碰撞,对金属器械应先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以免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用碘酒、乙醇等消毒,必要时包扎。如被HIV、HBV等污染利器刺伤,应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严重刺伤,立即到外科处理。
4、环境因素的防护
安装排气扇,在制作敷料、棉球等,应戴口罩。
5、化学消毒剂的防护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配置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了对身体的危害。定期通风,工作时应开排气扇,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放酸位置需固定,切忌与其他溶液混放,容器表面要有明确标志。
供应室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2
1、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规程。
2、回收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洗涤、包装、灭菌;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器材和物品,先消毒、再清洗、灭菌;如有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先灭菌再作为常规物品进入洗涤程序。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5、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用清洁剂、流动水认真洗手,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
6、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凉干.
【供应室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相关文章:
消毒供应室制度08-27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08-07
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11-04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通用01-12
消毒隔离制度08-10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3篇11-19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3篇)11-19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5篇08-29
新版消毒隔离制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