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防泄漏管理制度(通用11篇)
现如今,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防泄漏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防泄漏管理制度 1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公司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车间各生产工序以及业务部门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的安全管理。三、管理职责
1.安环部是公司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安全管理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监督生产车间各工序和部门的执行情况。
2.生产车间是公司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管理工作重要部门。应严格落实公司管理制度要求,以闪焙工序为重点做好防火防爆管理,以浸出净化工序为重点做好防毒管理,以浸出投料和产品包装环节为重点做好防尘管理,在日常生产中杜绝跑、冒、滴、漏发生。
3.生产车间各工序以及其他各部门负责本工序、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各项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泄漏的安全管理。四、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
1.公司各部门区域为本部门、工序防火责任区域,部门经理、工序班长为防火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公司《消防管理制度》要求做好区域内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
2.公司厂区按照危险性程度划分为禁火区和防火区,设定动火作业等级,生产工序以及维修班应严格按照《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分级分类进行动火操作。
3.生产车间日常清理检修作业,进入存在易燃气体的有限空间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检测、吹扫、通风等准备措施。
4.公司危化品库房以及车间临时堆放危化品的地点,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5.闪焙工序煅烧区域是公司防火防爆安全管理重点部位。该区域内天然气使用位置应设置安装检测报警器,其报警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LEL)的25%以下,并通过控制系统与排风换气设备联动。
6.闪焙煅烧系统、高低压配电室、天然气调压设施等区域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闪焙工序照明用灯应安装防爆灯具。
7.公司外来学习、参观、业务办理等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设置的禁火区,却因需要进入时应经公司领导批准,安全管理人员陪同方可。
8.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安全管理重点区域严禁放置易燃物品。车间检修严禁使用易燃油类擦洗设备等。应随时将使用过的油棉纱等易燃材料,安全存放,定期清除。
9.岗位操作工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压力容器的操作、使用,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生产车间加强压力容器及附属设施的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规定时限组织对压力容器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测检验。
10.安环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的有关要求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包括消防栓、水枪、水带、灭火器等)。
11.各部门、工序配置的消防器材要设置在明显、取用方便又较安全的地方,统一编号、经常检查,做到“三定”(定点、定型号和用量、定专人维护管理),不准挪用。
12.生产车间及工序定期组织岗位人员开展安全消防培训,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消防管理。公司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专题防火防爆知识培训。
三、防尘、防毒的安全管理
1.公司防尘防毒安全管理主要工作是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定期监测和体检。
2.公司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工作重点是做好浸出净化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护,做好原料上料和闪焙包装环节的粉尘影响安全防护。
3.公司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按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含防尘、防毒设施)“三同时”制度。
4.生技部以及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危害性大的作业岗位和工艺环节,要开展研究,进行攻关。实施必要的升级改造,降低岗位职业健康危害。
5.对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及产生的作业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生产过程中,对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等,要回收处理合格后排放。
6.对存在粉尘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境整洁。生产区域内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饮食、饮水。对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场所,应加强通风置换。
7.公司安环部负责联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存在粉尘和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检测结果在所在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中公示。
8.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收尘器、净化塔、报警装置等安全设施,应定期检修,生产时应同步保持正常运行,未经同意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9.新职工入职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在岗时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全员健康监护档案。
10.对从事粉尘,有毒、有害影响较大的作业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岗位、短期脱离、缩短工时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应妥善安排岗位。
11.对存在有腐蚀性的物料或有能使皮肤吸收有毒有害因素的生产区域,除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应设置洗眼、喷淋或清水池等冲洗设施。
六、防泄漏的安全管理
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根据不同泄漏源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
2.公司防泄漏安全管理重点是防止硫酸、天然气以及工艺液体泄漏。其中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介质泄漏,硫酸和工艺液体属于有毒有害介质泄漏。
3.生产车间及库房要加强生产装置和储存场所的防泄漏管理,避免发生事故,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健康。
4.生产车间加强硫酸使用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硫酸的储存、转移、加入使用管理。定期仪器检查管道壁厚,人员频繁经过或操作的管线应加装套管防护。
5.生产工序做罐操作,严格按照安全要求控制液体体积,加热速度,搅拌强度等工艺条件,防止液体冒罐伤人、污染环境或者造成浪费。
6.定期检修生产设备、工艺管线,阀门、储备罐等,保持良好的状态,对出现的故障、泄露风险及时消除,输送不同介质的管线严禁串联,为保证生产便利需要串联时除开阀门隔断外必须在阀门一侧加装堵板防护。
7.公司采购各类辅料,对有泄漏可能的物质进行运输和进厂装卸时必须格外注意,将泄漏的潜在可能性降到最小,发生泄漏事故时要及时报告。
8.可能发生泄漏的区域必须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危化品仓库、储存罐区以及硫酸、天然气管线必须按照安全检查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定期检查。
9.泄漏应急处置使用的各应急池应保持清空状态,不得随意占用;备用的应急设备保持可随时启用;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和防护用品数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10.定期开展培训教育,工序员工必须清楚泄漏处理的安全防护、预防措施及控制处理的应急储存位置。泄漏按照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的程序处理。
11.任何员工发现储存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可请求外部援助。
12.工艺液体泄漏时,应先关闭排放系统各级阀门,阻止物料的泄漏。泄漏得到控制后即可通过清理,转移,使用吸收剂,桶装等措施恢复泄漏现场。
13.发生泄漏应急处理时,抢险人员应穿戴正确的防护用品,及时停止泄漏,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处置。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未尽事宜由安环部提出修订意见,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按文件修订程序公布实施,解释、修订、废止权归公司。
防泄漏管理制度 2
1、目的:
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本公司防泄漏管理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工艺管道、设备的泄漏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为泄漏安全管理单位。
3.2各分厂负责本分厂工艺管道、设备泄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4、内容
4.1泄漏的定义、分级及主要危害。
4.1.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4.1.2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油品、易燃易爆粉体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4.1.3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油品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4.1.3.1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轻微泄露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4.1.3.2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4.1.3.3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4.1.3.4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不可控泄漏会因泄漏介质或周边环境不同导致重大火灾、爆炸、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严重时,还会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造成严重威胁;不可控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严重污染。
4.1.4气体危险化学品泄漏分为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三级。
4.1.4.1一般泄漏:指管线、设备上有气体泄漏,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能够检测出,但尚未达到超标的情况。一般泄漏短时间不会造成中毒、窒息或者爆炸等事故,但若不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导致泄漏增大,并引发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气体介质进入低压侧介质中,并轻微污染低压侧介质。
4.1.4.2严重泄漏:指管线、设备上有气体泄漏,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检测,达到超标的情况。严重泄漏根据泄漏气体的性质不同,有可能造成人员中毒、窒息及空间闪爆事故。严重内漏一般会导致高压侧气体介质大量进入低压侧介质中,并污染低压介质,或者导致气体从冷却介质中突然析出,引起爆炸、人员中毒或窒息。
4.1.4.3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致使气态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不可控泄漏根据泄漏气体的性质不同可造成剧烈闪爆、严重火灾、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等恶 性事件,可能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形成严重威胁,导致群死群伤或大面积人员中毒情况。
防泄漏管理制度 3
为对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的安全有效管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火与防爆
(一)生产储存设备
1、根据生产、使用化学物品的火灾和防爆危险性等级分类要求,厂房库房布置、建筑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及有关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以及有关的专业防火技术规范的要求。
2、在工艺装置上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充分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3、在有可燃气体(蒸汽)可能泄漏扩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其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20%以下,如与安全连锁配合,其联锁动作应是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50%以下。
4、应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设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以便在放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放空管最低处应装设灭火管接头。
5、输送易燃物料时,应根据管径和介质的电阻率,控制适当的流速,尽可能避免产生静电。设备、管道等防静电措施,应按国家防静电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6、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的生产设备或贮存设备,应装有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口应朝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
7、各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罐区等工业下水出口处,除按规定做水封井外,尚应在上述区域与水封井间设置切断阀,防止大量易燃、易爆物料突发性进入下水系统。
8、用于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阀及放空管,必须将其导出管置于室外,并高于建筑物2米以上。
9、建筑物、装置等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安设防雷保护措施,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不准设置移动照明灯具,敷设的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或难燃塑料管保护,防爆场所必须用防爆电器。
(二)动火、用火管理
1、生产厂区均为禁火区。禁止用电炉、煤气炉取暖、热饭等。
2、禁火区内使用电、气焊(割)、喷灯及在生产装置易燃、易爆区域使用电钻、砂轮、切割机等,产生火焰、火花及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为动火作业,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
3、动火、用火的管理严格按“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动火作业安全规范”要求实施.
4、动火尚应执行下列有关规定:
(1)凡可能与易燃、可燃物相同的设备、管道等部位的动火,均应加堵盲板与系统彻底隔离、切断,必要时应拆掉一段联接管道。
(2)有易燃、可燃物的设备、管线、容器等,必须经清除沉积物,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如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要办“受限空间作业证。”
(3)动火部位应备有适用的.消防器材或灭火措施。
(4)五级以上大风,停止室外动火作业。
(三)其他有关规定
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采取先进的防火、防爆和救灾技术,实行目标管理。
2、公司必须设立有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车间、班组等基层单位相应设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
3、安全部门应根据公司的特点、生产检修情况和季节变化,拟定消防工作计划,实行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进行经常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并结合事故预案进行演练,定期不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4、对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及其相关的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5、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的有关要求配备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包括消防栓、水枪、水带、消防水桶、干粉灭火器等)。
6、消防器材要设置在明显、取用方便又较安全的地方,统一编号、要经常检查,做到“三定 ”(定点、定型号和用量、定专人维护管理),不准挪作他用。
7、设立禁火区域,杜绝火种漫游;禁火区为公司生产区、车间、成品库、原料库、储罐区、配电房等;
8、进入禁火区的一切人员绝对禁止吸烟、携带烟具、火柴、打火机等引火物。严禁利用电器、砂轮等其他方法取火。禁止在禁火区内打手机。
9、外来人员如学习、参观、提货、送货及民工进入禁火区前,必须由接待人员向其说明如:公司禁止携带烟火的规定,安全员有权对其进行检查;
10、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区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库。凡必须进入上述区域的机动车辆,应配装阻火器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11、严禁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机动车辆、设备、地面和衣服等。
12、应随时将使用过的油棉纱、油纸等易自燃的擦洗材料,放入有盖的铁质专用容器内,并存放在安全地点,定期清除。
13、办公室和更衣箱(室)内不准存放酒精等易燃、可燃液体。
14、严禁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内搭设建筑、构筑物或堆放各类物资。
15、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撞击易产生火花的工具,禁止穿着能产生静电火花的化纤织物工作服和带铁钉的鞋,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内或附近进行试分装、打包等可能引起火灾的任何不安全操作,对遗留或弥散的危险物品或粉尘要及时清扫和处理。
16、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要有专用仓库、货场或其他专用储存设施,并根据化学性质或不同的灭火方法等,分类、分项、分库储存,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严禁混存和超期超量储存。
17、根据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际情况,认真采取易燃易爆监测、报警、防潮、通风、防雷、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措施,高温天气时,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运输或使用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8、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有xx生产储存和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上岗前的安全消防培训,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消防管理。
二、防尘、防毒管理
1、要认真做好作业场所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2、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露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并定期进行监测和体检。
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防毒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挖潜、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危害。
4、凡治理技术条件不成熟的危害性大的作业岗位,要列科研计划,进行攻关。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指标、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要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仍达不到标准者,停业整顿。
5、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6、在生产过程中,对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废油等,要采取回收综合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合格不得随意排放。
7、对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生产车间内禁食、禁水,饭前洗手、洗脸,更换工作服,工作服单独存放,不得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域。
8、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尘、防毒设施,未经生产供应部同意或未报请总经理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露扩散。
9、新职工入厂后,应进行健康检查,要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症和过敏患者的工作。
10、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职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11、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人员,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应及时调离。
12、对有腐蚀性的物料或有能使皮肤吸收毒物的车间(岗位),除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还应设有洗眼、喷淋或清水池等冲洗设施。
防泄漏管理制度 4
一、目的
为严格生产现场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安全管理,控制因泄漏导致的潜在风险,提高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泄漏管理程序,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工艺管道、设备的泄漏管理
三、职责
1.安环部为泄漏安全管理部门。
2.各分厂、部门负责本分管范围内的工艺管道、设备泄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内容
1.泄漏的定义、表现形式、分级及主要危害。
1.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1.2.1泄漏的表现形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泄漏主要包括易挥发物料的逸散性泄漏和各种物料的源设备泄漏两种形式。逸散性泄漏主要是易挥发物料从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人孔、压力管道焊接处等密闭系统密封处发生非预期或隐蔽泄漏。源设备泄漏主要是物料非计划、不受控制地以泼溅、渗漏、溢出等形式从储罐、管道、容器、槽车及其他用于转移物料的设备进入周围空间,产生无组织形式排放(设备失效泄漏是源设备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
1.2.2泄漏表现形式与结果。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1.3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1.3.1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轻微泄漏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爆炸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1.3.2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1.3.3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1.3.4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不可控泄漏会因泄漏介质或周边环境不同导致重大火灾、爆炸、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严重时,还会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造成严重威胁。不可控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严重污染。
1.4惰性气体泄漏分级参照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标准。
1.5真空管道泄漏一般指空气进入真空设备管道内部,属于气体泄漏的一种。根据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分为一般泄漏和严重泄漏两种情况:
1.5.1一般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管道内真空度达不到操作要求,但进入设备内的空气对生产安全不构成威胁或设备内含氧量低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时(含),认定为一般泄漏。
1.5.2严重泄漏是指真空泄漏导致设备内的含氧量高于可构成爆炸环境最小含氧量的20%时,认定为严重泄漏。
2.管理要求
2.1管理意义。
2.1.1加强泄漏管理是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设备管道种类和数量多,工艺波动、违规操作、使用不当、设备失效、缺乏正确维护等情况均可造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1.2加强泄漏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泄漏是引起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要树立“泄漏就是事故”的理念,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泄漏,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2泄漏管理的主要内容。
2.2.1泄漏管理主要包括泄漏检测与维修和源设备泄漏管理两个方面。要通过预防性、周期性的泄漏检测发现早期泄漏并及时处理,避免泄漏发展为事故。
2.2.2泄漏检测与维修管理工作包括:配备监测仪器、培训监测人员、建立泄漏检测目录、编制泄漏检测与维修计划、验证维修效果等。
2.2.3源设备泄漏管理工作包括:泄漏根原因的调查和处理、泄漏事件的评定和上报、泄漏率统计、泄漏绩效考核等。泄漏检测维修工作要实行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所有的泄漏事件都要参照事故调查要求严格管理。
2.2.4建立定期检测、报告制度。对于装置中存在泄漏风险的部位,尤其是受冲刷或腐蚀容易减薄的物料管线,要根据泄漏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周期性测厚和泄漏检测计划,并定期将检测记录的统计结果上报给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安全管理部门,所有记录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
2.2.5建立处理、消除管理制度。企业发现泄漏要立即处理、处置、及时登记、尽快消除,不能立即处置的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设备泄漏台账,限期整改。加强对有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文件以及采用的检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等泄漏管理文件的管理。
2.2.6本公司装置设备、材料采购上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质量合格。
2.2.7开工前生产部应组织编制详细的开工方案,对升温、升压等操作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装置在开工和正常生产过程中运行平稳,避免大幅度的温度和压力变化造成的泄漏。
2.2.8生产岗位应对生产区、罐区对一般泄漏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防止泄漏扩大。
2.2.9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2.2.10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不会暴漏于化学品危害中或发生任何可能的伤害的原则进行处理。
2.2.11员工必须清楚处置处理化学品泄漏应配带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
2.2.12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确保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2.2.13可能发生泄漏或释放的区域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仓库、重大危险源罐区、配料罐、聚合釜、dac生产装置区、水合装置区、卸料装置等区域必须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泄漏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和存放高危险物品的区域,必须进行特护的监测检查。
2.2.14在对有泄漏可能的物质进行运输和装卸时必须格外注意,将泄漏的潜在可能降到最小,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并在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2.2.15所有设备及工艺的操作程序中必须有适当的规定来预防泄漏或将其减至最少,操作中必须提供总体的要求及细节说明,如操作顺序、设备或管道减压、管线断开、设备净化、停电补救等。
2.2.16各分厂应定期对储罐、管道、排气口、加料口、设备等定期进行检查,装卸原料时不应发生泄漏现象,如有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
2.2.17在大量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区域和存在罐、釜、塔满溢可能性的区域,必须准备有泄漏控制器材来防止化学品进入下水道或溢出。
2.3泄漏检测
2.3.1泄漏检测范围。泄漏的检测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检测和发生泄漏的专业检查检测。公司各岗位当班员工负责本岗位分管范围内的储罐、设备、管道、阀门、机泵及整个生产过程物料储存、输送、使用的泄漏日常检查检测管理。泄漏的专业定性定量检测一般泄漏由由公司化验室负责,严重泄漏由公司安环部外协专业机构完成。
2.3.2泄漏检测周期。日常检查检测一般一小时一次,发现异常时及时增加检查频率。专业检测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2.3.3泄漏检测程序。检查检测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然后按照逐台逐段进行检查,若发现滴漏、气体外泄,按泄漏的级别及程序进行汇报和处理。每次的检查检测结果要填写有关的记录,记录要求清楚、准确、完整,并在泄漏现场做出标记。
2.3.4泄漏检测方法。日常检查检测主要用眼睛观察、耳朵听声和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
空气中油蒸汽的检测所取气、液样要符合规定,取样化验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最少为两人同行,否则不得参与检测取样工作,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若现场检测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应立即撤离。
2.3.5重大泄漏现场实时监测由公司化验室负责应急环境污染物监测或委托县环保局监测站监测。
2.3.5.1根据泄漏的扩散速度和当时气候、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2.3.5.2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环境污染变化趋势,预测事件的发展情况,为公司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2.4泄漏的报告。
2.4.1泄漏报告程序。首先发现泄漏人根据泄漏情况及时汇报给当班班长,班长检查落实泄漏级别后,微小泄漏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生产部,安排维修人员及时检修。漏点较大但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危害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生产部,安排维修人员及时检修。如果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当班调度、生产部和安环部,由生产部或安环部负责人汇报给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由分管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应由应急指挥部联络组向县消防、环保、安监、公安、医疗、当地政府等单位报告。
2.4.2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2.5泄漏的处理
2.5.1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一般、微小泄漏的处理,由当班调度安排维修及时维修处理。
2.5.2重大泄漏的处理。
2.5.2.1现场保护。由公司岗位班长和值班人员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队保卫科的人员到达现场后,由保卫人员负责现场的保护工作。
2.5.2.2化学品泄漏的`控制
2.5.2.2.1发生泄漏启动报警
(1)发生化学品泄漏要及时报警用以通知应急中心和消防队员。穿戴正确的防护用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止泄漏。停止周围所有工作并确保无点火源。按应急中心指令正确关闭泄漏所在区域生产线。将所有员工撤离至上风向的集合地点。用路障、警戒线或其他隔离物质将泄漏区域隔离,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其中。
(2.)所有全厂紧急响应决定必须由应急领导小组结合化学品工艺、物料的危害、泄漏原因及天气情况等综合因素,判断并做出决定。
2.5.2.2.2人员安全
(1)任何化学品泄漏事件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是人员的安全。
(2)情况紧急时需要控制和阻断所有通道,以免不知情的人员进入。
2.5.2.2.3控制
(1)必须尽力减小泄漏的危害和影响,直到泄漏完全被控制。如果泄漏会产生蒸汽且物料是水溶性的(如氨气),水雾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蒸汽的浓度。如果泄漏物是液体,应首先关闭排放系统各级阀门,阻止物料的泄漏。泄漏得到控制后,即可通过清理,真空吸收,挖掘,使用吸收剂,桶装等措施恢复泄漏现场。
(2)对于挥发性的液体,可通过使用泡沫灭火器将泄漏成功控制。吸抽的软管可穿过覆盖在泄漏物表面的凝胶状泡沫收集泄漏物。
(3)对于大量粉尘的泄漏,水雾或水帘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总之对于任何形式的泄漏,任何能够正确保护人员,终止泄漏的措施均应被采纳。及时的沟通,清晰理解各自的职责以及正确的响应措施都是安全有效响应的关键。
2.5.2.3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2.5.2.3.1丙烯腈罐区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操作人员发现an泄漏时,但一时不能控制局面,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立即切断贮罐有关联通阀门和电源。
(2)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及时查明am泄漏部位及原因,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3)抢险队来到事故现场后,迅速佩戴必备的防护器材和用具,在岗位操作人员的配合下,实施抢险抢修。
(4)当班调度员应做好停车工作。
(5)本岗位及与本岗位较近的岗位除少数人员处理事故外,其余人员应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6)抢救人员到现场后,实施现场中毒人员和受害人员救护。
(7)化验人员到现场对危险源的危害检测,并作出定性定量结论。
(8)针对an泄漏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的危害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9)应急救援组应在人员撤离后清点人数,并及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
(10)救援组立即将泄漏的an放入事故池中,并加水稀释,再添加naoh、磺酸,生成无毒聚合物,再入污水站处理。
2.5.2.3.2白油罐泄漏事故处理措施
(1)当白油罐(或白油输送管道)泄漏(或大量白油泄漏),但一时不能控制事故局面时,应立即停车,切断有关阀门和电源。
(2)立即用大量的水稀释并向公司救援指挥部报告,迅速通知当班调度员及维修工到现场查明事故原因,及时由现场指挥人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3)抢险队立即到现场,实施抢救、抢修。
(4)距离白油罐较远岗位可按操作规程停车。采取卸压、切断电源等,避免连锁事故的发生。
(5)当白油罐或白油管道发生严重爆裂,无法实施堵漏作业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稀释,并排到到事故池内,加偏铝酸钠进行消解。
(6)在实施自救的同时,公司救援指挥部应马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请求社会支援。调动消防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抢救。
(7)医疗救护人员到现场后,立即救护中毒和受害人员。
(8)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和白油泄漏情况,判断其可能扩散的方向和速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通知(或上报)上级领导部门,并通知有可能被白油泄漏污染的居民进行疏散和转移。
(9)事故处理后应对现场进行洗消。
(10)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写出事故报告,将事故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
2.5.2.3.3丙烯酰胺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1)当闪蒸器、提浓塔或am贮槽外漏会造成人员中毒,应立即报告公司作停车处理。
(2)调度员通知锅炉停止向干燥机送蒸汽,疏散人员到空气新鲜处。
(3)当人员发现中毒时,应立即通知抢险队现场抢救,将中毒(轻微)送到空气新鲜处呼吸新鲜空气,并吃解毒药品,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4)抢修队到现场后,应穿戴防护用品,立即进行抢修。
(5)将泄漏的am溶液收集到固定的容器内,加入cuso4进行消解处理,形成无毒的自聚物。
2.5.2.3.4盐酸、烧碱、丙烯酸贮罐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受害人员。
(2)当危害物触及人身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在清洗同时,将沾有酸、碱的衣服迅速脱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
(3)如危害物溅入眼内,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眼、脸然后送医院救治。
(4)如烧伤过重或范围过大时,要将受害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5)盐酸、液碱、丙烯酸泄漏,可集中收容入事故池,分别碱、酸进行中和处理。处理后的事故液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2.5.2.3.5蒸汽管道泄漏的处理措施
(1)发现管道蒸汽泄漏的人员,要立即向当班班长、段长、分厂厂长及调度汇报。
(2)分厂及班组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查找泄漏点,确定泄漏影响范围,关闭相关阀门,必要时关停总阀。
(3)泄漏处周围要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蒸汽伤人。同时要密切监视损坏部位的发展趋势,做好事故预想。
(4)分厂及维修相关人员要尽快决定抢修方案,并上报公司
(5)根据抢修方案,动力分厂组织抢修力量,准备抢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装设照明,搭设脚手架,办理工作许可证后,对泄漏点进行抢修。
(6)处理人员应做好防烫准备,按要求穿戴防烫服、防烫面具和防烫手套,同时有人进行安全监护。
(7)泄漏点冷却下来后,应组织人员查明泄漏原因,焊接管道,更换发生损坏的阀门或垫片。
2.5.2.3.6天然气泄漏的处理措施
2.5.2.3.6.1天然气泄漏的特点: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具有易燃、可燃气体的双重性,比空气轻。如发生泄漏能迅速四处扩散,引起人身中毒、燃烧和爆炸。
2.5.2.3.6.2天然气的性质和泄漏规律:扩散的气体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燃烧和爆炸。一旦发生爆炸,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在处理泄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防爆重于排险的思想。由于现场人员走动,铁器摩擦等因素易产生火花,势必造成扩散的天然气燃烧爆炸,不仅排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且周围的建筑物将遭到毁坏。
2.5.2.3.6.3天然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1)在处理天然气泄漏,排除险情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先防爆,后排险”的指导思想,坚持“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处理原则,灵活运用关阀断气,堵塞漏点,善后测试的处理措施。
(2)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严禁车辆通行和禁止一切火源,如禁止开关泄漏区电源。
(3)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排险人员到达现场后,主要任务是关掉阀门,切掉气源,如果是阀门损坏,可用麻袋片缠住漏气处,或用大卡箍堵漏,更换阀门。若是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积极抢救人员,让窒息人员立即脱离现场,到户外新鲜空气流通处休息。有条件时应吸氧或接受高压氧舱治疗,出现呼吸停止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呼吸恢复后,立即转运至附近医院救治。
(4)及时防止燃烧爆炸,迅速排除险情。现场人员应把主要力量放在各种火源的控制方面,为迅速堵漏创造条件。对天然气已经扩散的地方,电器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要随意开或关。对接近扩散区的地方,要切断电源。
(5)用开花水枪对泄漏处进行稀释、降温。
(6)对进入天然气泄漏区的排险人员,严禁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严禁使用金属工具,以免碰撞发生火花或火星。
2.5.2.3.7泄漏着火处置措施
(1)小火用干粉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2)大火用喷水或喷水雾。
(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把盛有可燃液体或气体的容器运离火灾现场。
(4)贮罐灭火时启用泡沫灭火系统灭火,并要与火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或者使用遥控水枪或消防水枪。
(5)使用大量水冷却盛有危险品的容器,直到火完全熄灭。
(6)如果容器的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容器变色,应迅速撤离。
(7)切记远离被大火吞没的贮罐。
2.5.2.3.8进入泄漏现场应注意的防护措施
(1)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2)易燃易爆区禁带火种
(3)确定波及区人员撤离方向及有关措施
(4)应急处理要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2.5.2.3.9泄漏源的控制措施
(1)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
(2)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堵漏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2.5.2.3.10泄漏处理过程中的公众安全与急救
(1)立即将泄漏区周围至少隔离50米。
(2)撤离非指派人员。
(3)停留在上风向。
(4)不要进入地势低洼地区。
(5)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用大量清水冲洗物料污染处。
(6)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7)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8)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应进行吸氧。
(9)脱去并隔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10)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11)应让医务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2.6泄漏的消除
2.6.1泄漏物的消除处理
(1)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引流到安全地点,防止外流
(2)稀释和覆盖
(3)收容(集)大量泄漏可用隔膜泵将泄漏物料收集到容器或储槽内,泄漏量小时,可用木屑、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并收集到密闭容器中
(4)废弃,将收集的废弃物按国家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法规处置,用消防水洗消含有少量物料的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2.6.2泄漏应急救援的终止
2.6.2.1应急终止和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续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必要。
(5)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共免受危害。
2.6.2.2应急终止程序
(1)现场救援由指挥部确定终止时机,或由车间提出,经现场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2.6.2.3终止后的工作
(1)由事件单位查找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
(2)泄漏突发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2.6.3泄漏的后期处置
2.6.3.1现场监测和恢复
(1)应急救援过程中和结束后,由专业应急救援组和事故部门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环保和职业卫生监测机构对事故现场的安全、环境污染和岗位有毒有害因子进行监测、评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2)应急救援结束后,对于被事故损坏的设备、设施、装备需要委托专业部门进行监测评估,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恢复生产。恢复方案由事故部门提出,由公司生产部组织实施,消除事故及其救援过程中留下的隐患,防止事故“死灰复燃”。
2.6.3.2善后及赔偿
善后处理由公司善后处理组负责接待、安抚伤亡人员家属,依法进行善后处理赔偿。公司财务、公司办、安环部等部门负责办理事故损失认定、核准和赔偿事宜。
五、系统识别泄漏风险,规范工艺操作行为
1、全面开展泄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组织相关人员对可能存在的泄漏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结合岗位实际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分析,对风险分析结果、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出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结合设备类型、物料危险性、泄漏量对泄漏部位进行分级管理,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当工艺系统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分析变更可能导致的泄漏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定期对易发生逸散性泄漏的部位(如管道、设备、机泵等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排查出发生泄漏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实施泄漏检测及维修全过程管理,对维修后的密封进行验证,达到减少或消除泄漏的目的。
3、各分厂、岗位根据所使用的物料危险性和泄漏量,对可能发生严重泄漏的设备,要采取第一时间能切断泄漏源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性措施。实施源设备泄漏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泄漏检查,努力降低各类泄漏事件发生率。
4、规范工艺操作行为,降低泄漏几率。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工艺参数大的波动。装置开车过程中,对高温设备要严格按升温曲线要求控制温升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热紧。对低温设备要严格按降温曲线要求控制降温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冷紧。要加强开停车和设备检修过程中泄漏检测监控工作。
5、加强泄漏管理培训。各分厂、部门要开展涵盖全员的泄漏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泄漏管理意识,掌握泄漏辨识和预防处置方法。
六、全面加强泄漏应急处置能力
1、建立和完善生产装置、物料储罐泄漏报警系统。公司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和《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等标准要求,在生产装置、储运、公用工程和其他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泄漏的场所安装有相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重点场所安装有视频监控设备。各分厂、部门要加强管理
2、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报警及处理情况做好记录,并定期对所发生的各种报警和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3、建立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有效控制泄漏后果。对泄漏物料要妥善处置。对于高风险、不能及时消除的泄漏,要果断停车处置。处置过程中要做好检测、防火防爆、隔离、警戒、疏散等相关工作。
七、强化考核
1、加强泄漏管理内部审核。要建立泄漏台账、现场检测或检查记录等泄漏管理文件。
2、加强对泄漏管理的检查考核。加强对泄漏管理过程、结果的检查考核,确保泄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对各部门和岗位的泄漏管理状况进行绩效考核。
八、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防泄漏管理制度 5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泄漏,防止人员中毒、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适用范围
公司涉及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车间及相关管理部门。
3、职责
3.1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所在生产车间是仪器日常使用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管理仪器及被监测系统(控制点)的正常运行,保管和看护好安全设施。对日常泄漏点及时检查,对报警后泄漏点处理负责,对轴流风机保养、维护、备用更换负责。
3.2生产技术部是组织协调并监督处理的责任单位。接到报告后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到现场检查处理,监督检查并负责具体落实。
3.3生产技术部及电仪车间是仪器技术业务管理的责任单位。对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负责,对仪器、线路及附属设备防爆有监管检查责任。定期和不定期校验,建立校验检查档案,确保仪器可靠准确,每周对仪器巡检不少于一次,并在仪器室填写巡检记录,负责定期对岗位人员、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4安全环保部是仪器使用和被检测点(系统)的检查监管责任单位。每天检查一次,并对仪器是否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检,被检测点是否处于可控状态行使监管权和考核权。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仪暂时停止运行,拆除维修必须报安环部审批后方可进行。
3.5相关岗位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懂得固定式探测器和便携式报警器的性能、会操作使用,并及时记录、反馈和处理各种报警事件。
4、内容
4.1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设置要求
(1)在线的报警器完好率应达到100%。
(2)报警器设置的地点、数量、方式,执行《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4.2选择报警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功能、结构、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法定要求。
(2)取得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颁发的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3)取得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部门发放的防爆合格证,并达到安装现场所要求的防爆等级。
(4)受其它气体的干扰小,受温度、湿度影响小。
(5)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4.3报警器安装现场所应注意事项
(1)被测气体的密度不同,室内探头的安装位置也应不同。被测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时,探头应安装在距屋顶30cm外,方向向下。反之,探头应安装在距地面30cm处,方向向上。
(2)露天探头的安装可根据被测气体的密度而选择安装高度L乇鹱⒁獾模一点式探头应安装在下风侧。
(3)周围环境(雨水、清扫水)及有毒有害、可燃气体对检测元件的影响。
(4)报警器的周围不能有对仪表工作有影响的强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
(5)报警器声、光报警控制系统,应安装在工作人员易看到和易听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6)报警回路的连接电缆要加保护套管,在探头的接线处最好加金属软管,并注意要与工厂的防爆等级一致。
(7)便于维修和校验。
4.4将检测报警器纳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管理。
4.5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检验与校准
(1)报警器的定期检定,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2)报警器定期校准周期为每季度进行一次,技术监督部门检定的季度除外。
(3)报警器定期检定、校准用标准气体、校验仪器应符合计量检定规程要求。
①原则上,要采用经计量认证与被检测气体相匹配的标准样气。相同的被测介质所选的标准样气不同,报警点也不同。
②校验前,探头的周围环境应无干扰气体。如果有,要先拆下防雨罩,充入一定量的洁净空气后,再连续通入样气,以保证校验的准确性。
4.6可燃气体报警器使用和维护方法
可燃气体报警器的种类和型号较多,但是基本电路原理是相同的。因此其使用和维护的方法也较相似。
(1)检测元件与补偿元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3-5年。在使用条件合理和维护得当的条件下,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2)对于有试验按钮的报警器,每周应按动一次试验按钮,检查报警系统是否正常。每2个月应检查标定一次报警器的零点和量程。
(3)检测器为隔爆型防爆设备,不得在超出规定的范围使用。检测器不得在含硫的场合使用。检测器应尽量在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条件下使用,否则,有可能烧坏元件。
(4)热线型半导体式检测器不得在缺氧的条件下使用。不要用大量的有毒有害、可燃气直冲探头。
4.7仪器所在生产车间要建立可燃气体报警仪运行记录台帐,当班岗位操作工按要求巡检,填写相关数据,制定并落实防泄漏措施,做到谁维修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监督巡查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
4.8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检测浓度接近低限报警值或达到报警值时,所在车间要查明原因,确保无泄漏。显示为0时,也要使用手持检漏仪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当炼焦车间焦炉地下室可燃气体报警仪低报时(数据显示25),岗位工要及时报告当班作业长,并立即查找(使用手持式检漏仪)泄漏点,迅速处理好并做好记录。如不能及时处理好时,而数据显示25—50时,及时报告车间领导或值班领导,车间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检查直到消除漏点为止。如还不能及时处理,数值显示50以上时,连锁风机启动,炼焦车间要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并做好记录。车间领导及当日值班领导等有关人员到现场组织抢修(风机启动、浓度下降到50以下也必须按该程序处理)。如数据显示还在持续上升时,立即上报分管领导,启动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程序,炼焦车间组织人员拉正交换旋塞、关闭加减旋塞、关闭煤气总阀并通入蒸汽,打开放散,组织人员检查泄漏点(使用手持式检漏仪)并进行处理,堵漏时要佩戴好防毒面具。处理时按煤气系统检修处理有关安全规定执行,处理完成后,由安环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2)当化产车间综合罐区、冷鼓工段、粗苯工段报警仪低报时(数据显示25,岗位工要及时报告车间领导或值班领导并做好记录,查找(使用手持式检漏仪)泄漏点并进行处理,堵漏时要佩戴好防毒面具。当可燃气体报警仪高报(数据显示50)时,立即报告生产技术部,由其协调立即处理,如继续上升时立即报告分管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处理。
4.9便携式报警仪,必须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和按要求定期进行校准。
4.10在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使用和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事故或损失的部门和个人,视其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防泄漏管理制度 6
1、即将事故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各级政府和各政府职能部门。
2、抢险员迅速到达泄漏现场,正确分析判断事故发的位置,最快的办法切断事故管段上下的截断阀,并对事故管段的余进泄压放空,必要时可以采取炬放空式。
3、事故现场抢险员同时配合、协调救护员和消防官兵做好事故地点的抢救受伤员、指导疏散群众、维护正常秩序的作,并不间断对泄漏区域进定点和不定点的天然浓度检测,及时掌握泄漏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设置安全警戒范围,禁关员进。
4、在危险区域还要通知电或附近企业即断电,消除可能产的'其他源,并不准敲打属、使通讯或能产花的具,禁绝切烟。
防泄漏管理制度 7
1、应急处理组:在赶往现场前,应先关闭移动电话、传呼机、对讲机等通讯具,到达泄露地点后,切记不能按门铃,同时通知供部门、消防部门要求协助。
2、厨师主管:发现燃灶、开关和管道漏,应即关上总开关,停使燃。并即打开门窗,使空流通,驱散燃并通知燃公司进检查。
3、堂管理员:收到燃泄漏报告后,严禁种进,严禁开、关电灯,拉、合电闸,严禁敲击属器具和抽烟点,以免将事故进步扩,否则将引起爆炸和燃烧。
4、堂主管:当夜晚发燃泄漏时,在赶往现场检查时应电筒检查,鞋底不能带有属,以免与泥地磨擦产花,引起燃爆炸。
5、堂管理员:当发现燃管道有泄漏,若裂缝较时及时采取临时措施胶布或皂、肥皂将漏处封堵,并及时关闭输阀门,即请燃公司进检查、维修。
6、现场员:若发燃失时,应先关闭燃开关,即湿布进扑盖,并迅速通知领导。如势较法控制时,应迅速通知消防部门,报警时应报清事故单位、地点、何种灾害、员伤亡、报警姓名、联系电话等情况。
7、现场员:汇报情况或协助调查时,应讲清楚燃泄露的原因、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防泄漏管理制度 8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的泄漏管理,预防和控制泄漏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油品、气体等易泄漏物质的储存、使用、运输、装卸等环节的泄漏预防与控制管理。
三、管理职责
(一)安全管理部门
1.负责制定和完善防泄漏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2.组织开展泄漏风险评估,确定重点防控区域和设备。
3.定期对员工进行防泄漏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的组织协调。
(二)生产部门
1.负责本部门生产过程中的防泄漏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操作规范的执行等。
2.及时发现并报告泄漏隐患和事故,在事故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初期处置。
(三)设备管理部门
1.负责对各类储存容器、输送管道、阀门、泵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2.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泄漏历史等信息。
(四)仓库管理部门
1.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油品等物资的储存管理规定,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防止因储存不当导致泄漏。
2.对入库和出库物资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包装破损的物资进入仓库或流向生产环节。
四、泄漏预防措施
(一)设备设施选型与安装
1.在采购设备设施时,应选择质量可靠、密封性能好、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的产品。
2.设备设施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安装说明书进行,确保安装质量,防止因安装不当造成泄漏隐患。
(二)设备设施维护保养
1.建立设备设施日常巡检制度,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和内容,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密封部位、连接部位、阀门、管道等是否有泄漏迹象。
2.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更换密封件、润滑设备、紧固连接部位等,确保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对长期停用或备用的设备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排空内部介质、充入惰性气体等,防止因设备设施闲置导致泄漏。
(三)操作规范与培训
1.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各类设备设施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对员工进行防泄漏知识培训,包括泄漏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专门的防泄漏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物料储存与运输
1.危险化学品、油品等物料的储存应按照其理化性质和储存要求,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和储存方式,储存场所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泄漏、通风等条件。
2.物料的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应清晰准确,储存过程中应避免物料受到撞击、挤压、高温等因素影响,防止包装破损导致泄漏。
3.物料的运输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运输单位和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固定物料、防止碰撞、防止泄漏等,确保物料安全运输。
五、泄漏监测与预警
1.在重点防控区域和设备设施上安装泄漏监测装置,如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气体报警器、液位报警器等,实时监测物料的'泄漏情况。
2.建立泄漏预警机制,当泄漏监测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应及时通知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六、泄漏应急处置
1.制定详细的泄漏应急预案,明确泄漏事故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处置程序、应急救援物资等内容。
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泄漏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当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初期处置,如关闭相关阀门、停止设备运行、使用堵漏工具进行堵漏等,防止泄漏事故扩大。同时,应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4.应急救援人员应在接到报警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救援工作。在救援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5.泄漏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安全。同时,应对泄漏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
1.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防泄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情况、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泄漏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部门和个人,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3.建立防泄漏工作考核机制,将防泄漏工作纳入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在防泄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职导致泄漏事故发生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防泄漏管理制度 9
一、总则
1.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料、能源等介质的有效控制,防止泄漏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损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在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等环节中涉及的液体、气体、粉尘等各类介质的防泄漏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
1.泄漏:指工艺介质从设备、管道、容器等系统中意外溢出或逸出的现象。
2.重大泄漏事故:指因泄漏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严重、财产损失巨大或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
(一)领导小组
公司成立防泄漏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各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设备动力部、物资供应部、各生产车间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公司的防泄漏工作,制定总体目标和策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二)安全环保部
1.作为防泄漏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防泄漏管理制度、标准和规范。
2.组织开展泄漏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泄漏隐患台账,跟踪督促整改情况。
3.负责对各部门防泄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4.组织开展防泄漏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生产技术部
1.负责在生产工艺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充分考虑防泄漏因素,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降低泄漏风险。
2.组织制定和完善生产操作规程,规范员工操作行为,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泄漏。
3.参与泄漏事故的调查分析,从生产工艺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设备动力部
1.负责各类设备、管道、容器等设施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确保设备设施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防泄漏要求。
2.建立设备设施档案,制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测检验和更新改造,确保设备设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负责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组织开展泄漏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修复泄漏点。
(五)物资供应部
1.负责按照防泄漏要求采购合格的设备、材料、密封件等物资,确保物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建立物资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管理,保证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各生产车间
1.负责本车间内的防泄漏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各项防泄漏措施,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巡检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隐患。
2.组织员工开展防泄漏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3.发生泄漏事故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置,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四、泄漏预防与控制
(一)设计与选型
1.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充分考虑防泄漏要求,选择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设施,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布局,从源头上降低泄漏风险。
2.设备、管道、容器等设施的选型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够适应所处理介质的特性和工作条件。
(二)安装与调试
1.设备、管道、容器等设施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安装规范进行,确保安装质量,保证连接部位牢固、密封可靠。
2.在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调试和验收工作,对设备设施的运行性能、密封性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维护与保养
1.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标准,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检查密封件、紧固连接部位、更换易损件等。
2.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日常巡检,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和内容,定时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密封情况、有无泄漏迹象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四)操作与管理
1.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明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管理,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有序,严禁在设备设施周围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因碰撞、挤压等外力因素导致泄漏。
(五)检测与监测
1.采用先进的泄漏检测技术和设备,如气体检测仪、液体泄漏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泄漏检测,及时发现泄漏隐患。
2.建立泄漏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关键设备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泄漏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
五、泄漏应急处置
(一)应急预案制定
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泄漏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处置程序、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等内容,确保在泄漏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公司应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三)应急演练
1.公司每年应组织至少一次综合性的泄漏应急演练,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部门的应急演练。
2.应急演练应包括泄漏事故的报告、响应、处置、救援、恢复等环节,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事故报告与处理
1.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车间负责人报告,车间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向安全环保部和公司领导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现场处置。
2.安全环保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和处理。
3.泄漏事故处理完毕后,应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培训与教育
1.安全环保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泄漏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泄漏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2.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专门的防泄漏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各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通过宣传栏、安全会议、班组活动等形式,宣传防泄漏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
1.安全环保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防泄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情况、操作规范执行情况、泄漏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演练开展情况等。
2.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部门,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3.建立防泄漏工作考核机制,将防泄漏工作纳入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在防泄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失职导致泄漏事故发生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罚。
八、附则
1.本制度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防泄漏管理制度 10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对各类泄漏风险的管控,预防和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健康、企业财产安全及环境不受污染,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气体、液体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泄漏的物料、设备、工艺系统等的管理与监控。
三、职责分工
(一)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1.负责制定和完善防泄漏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2.组织开展防泄漏相关的培训、演练与宣传教育活动。
3.对企业内的泄漏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重点防控区域和环节。
4.参与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二)设备管理部门
1.负责各类设备(包括储罐、管道、阀门、泵等)的选型、安装、维护与检修,确保设备的完整性与密封性符合防泄漏要求。
2.建立设备防泄漏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检验、维修改造等信息。
3.定期对设备进行防泄漏检查与测试,如压力测试、密封性能检测等。
(三)生产部门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泄漏事故。
2.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物料输送、储存、使用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发现泄漏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3.负责本部门所属区域内的泄漏应急处置工作,在事故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员工进行抢险救援。
(四)仓储部门
1.对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易泄漏物料的储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储存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2.定期检查储存容器的完整性和密封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3.负责仓库区域内泄漏事故的初期处置,如围堵、收集泄漏物料等。
(五)员工个人
1.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工具。
2.接受防泄漏相关培训,掌握泄漏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在工作中发现泄漏隐患或事故,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并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适当的行动。
四、泄漏预防措施
(一)设备设施管理
1.所有涉及危险物料的设备设施在设计、选型时应充分考虑防泄漏要求,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和高质量的密封材料。
2.新设备安装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安装过程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安装完成后进行压力测试、气密测试等验收工作,确保无泄漏隐患。
3.建立设备设施定期巡检制度,对设备的连接部位、密封件、阀门、管道等进行重点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磨损、老化、松动等问题。
4.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更换密封件、润滑机械部件、清理管道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物料管理
1.对危险化学品及其他易泄漏物料的储存、运输、使用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物料储存应根据其性质分类存放,避免不同性质物料相互接触引发化学反应导致泄漏。储存容器应完好无损,并配备必要的防泄漏附件,如液位计、安全阀、紧急切断阀等。
3.物料输送应采用合适的输送方式和设备,如管道输送时应确保管道的耐压性、密封性,泵的选型应符合输送物料的特性和流量要求。在输送过程中,应设置流量、压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控物料输送情况。
4.严格控制物料的使用量和使用条件,避免超量使用、超温超压等情况导致泄漏。
(三)工艺管理
1.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因素对工艺稳定性的影响,从而降低泄漏风险。
2.制定详细的工艺操作规程,明确各工艺环节的操作参数、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确保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定期对生产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针对可能导致泄漏的工艺缺陷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如优化工艺流程、增加防护装置等。
(四)人员培训与管理
1.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防泄漏专项培训,包括泄漏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等内容。老员工应定期进行复训,不断强化防泄漏意识和技能。
2.对涉及危险物料操作的员工应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杜绝违规操作行为,如严禁在危险区域内吸烟、动火、使用非防爆工具等。
五、泄漏监测与预警
1.根据企业的泄漏风险情况,安装合适的泄漏监测设备,如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气体探测器、液位监测仪、压力传感器等,对重点区域、设备和物料进行实时监测。
2.建立泄漏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系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预警值时,系统应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制定泄漏预警响应程序,明确在接到预警信号后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步骤。相关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确认和处理,如采取紧急停车、切断物料来源、启动通风系统等措施,防止泄漏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六、泄漏应急处置
1.制定详细的泄漏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组织指挥架构、救援队伍组成、应急物资配备等内容。
2.定期组织泄漏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报警响应、人员疏散、泄漏源控制、泄漏物料处理、现场清理等环节,通过演练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设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堵漏工具、防护装备、吸附材料、中和剂、收集容器等,并定期对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4.当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泄漏源,防止泄漏物料扩散。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堵漏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使用吸附材料对泄漏物料进行吸附收集等。同时,应根据泄漏物料的性质和泄漏规模,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防护措施,如疏散周边人员、设置警戒区域、开启通风系统等,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七、事故调查与处理
1.发生泄漏事故后,企业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经过和损失进行调查分析。事故调查组应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并邀请外部专家参与。
2.事故调查应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查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事故责任人员。
3.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行政处分、经济处罚、刑事责任追究等。同时,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对泄漏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应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调查过程、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处理结果、整改措施等,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
八、附则
1.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
防泄漏管理制度 11
一、总则
1.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泄漏事故,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调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二、管理目标
1.最大限度地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频率,降低泄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
2.建立健全防泄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防泄漏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企业的泄漏风险防控能力。
三、泄漏风险识别与评估
1.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泄漏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包括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物料储存与输送、操作行为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泄漏隐患。
2.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如风险矩阵法、故障树分析法等,对识别出的.泄漏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监控计划。
四、设备与设施防泄漏管理
(一)设计与选型
1.在新设备设施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防泄漏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设备,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密封性能和可靠性的产品。
2.对于涉及高危物料的设备,应采用双重密封或多重密封结构,并配备泄漏检测装置。
(二)安装与验收
1.设备设施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安装规范进行,确保安装质量。安装过程中,应加强对密封部位、连接部件等关键部位的检查,保证其安装正确、牢固。
2.设备设施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测试,包括压力试验、气密试验、泄漏检测等,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日常维护与保养
1.建立设备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责任人。定期对设备的密封件、阀门、管道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确保其正常运行。
2.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做好记录,包括维护保养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以便追溯和分析。
(四)报废与拆除
1.对于达到使用寿命或存在严重泄漏隐患且无法修复的设备设施,应及时予以报废。报废设备设施的拆除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或人员进行,并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采取有效的防泄漏措施,确保拆除过程安全。
2.在拆除过程中,应对拆除下来的设备设施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残留物料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五、物料防泄漏管理
1.对企业内的所有物料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物料的危险特性、储存要求和泄漏风险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规范。
2.物料储存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泄漏等条件,储存容器应符合相关标准,且有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对储存容器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和密封性。
3.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运输工具和包装方式,严格遵守运输操作规程,防止因碰撞、颠簸等原因导致泄漏。
4.在物料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控制好物料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泄漏。
六、人员管理
1.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防泄漏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泄漏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相关法律法规等。
2.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防泄漏专项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老员工应定期进行复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3.对从事涉及危险物料操作的员工,应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条件和专业技能符合要求。
七、监测与预警
1.建立完善的泄漏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设备和物料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手段包括人工巡检、仪器检测等,监测频率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
2.当监测系统发现泄漏迹象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应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查和处理。
八、应急管理
1.制定详细的泄漏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响应程序等内容。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演练形式包括桌面演练、实战演练等,通过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3.应急救援队伍应配备齐全的应急物资装备,如堵漏工具、防护用品、消防器材、泄漏收集容器等,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九、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1.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
2.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组织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原因、经过、损失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
3.对事故责任人员应按照企业内部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向全体员工通报,以起到警示作用。
十、附则
1.本制度如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
2.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3.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防泄漏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燃气泄漏的应急预案11-12
煤气泄漏应急预案07-06
燃气泄漏的应急预案03-07
食堂燃气泄漏应急预案11-10
氮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02-10
燃气泄漏应急预案范文06-21
化学药剂泄漏的应急预案10-10
装载机的泄漏防治07-09
防灭火管理制度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