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确保项目实施的合规性、有效性和效率。它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和程序,预防和控制潜在的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此外,这种制度也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增强项目管理的透明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内容概述: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立项与审批:明确项目启动的`条件和流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预算编制、风险评估和高层审批等环节。
2.人力资源管理:规定项目团队的组建、职责分配、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内容,确保团队高效运作。
3.资源调配与采购:规范设备、材料的采购和使用,防止浪费和腐败,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4.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制定项目计划,设立监控机制,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同时确保工程质量。
5.风险管理:识别潜在风险,建立应对策略,降低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6.信息沟通与报告: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定期汇报项目进展,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
7.内部审计与评估:定期对项目进行内部审计,评估项目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2
过程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的核心部分,它旨在确保业务流程的高效、稳定和质量保证。这一制度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各个阶段,涉及生产、质量、人力资源、供应链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流程定义:明确每个业务流程的步骤、责任人和预期结果,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操作指南。
2.监控与评估:定期检查流程执行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瓶颈和改进点。
3.变更管理:当流程需要调整或优化时,设立规范化的变更流程,避免随意改动带来的混乱。
4.培训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循流程。
5.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标准和检验机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6.沟通协调:确保部门间信息流通,解决跨部门协作问题。
7.持续改进:通过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不断优化流程。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3
投资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规范企业投资行为,确保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决策机制:明确投资决策流程,从项目筛选、评估到最终决策的步骤。
2.风险管理:识别和量化投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3.资金控制:对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进行规划和监控,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4.进度管理:设定项目进度目标,跟踪并调整实施进度。
5.绩效评价:建立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绩效审查。
6.法规遵从:确保投资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内容概述:
1.投资策略: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优先级,指导投资决策。
2.项目评估: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评估项目可行性。
3.合同管理:规范投资合同的签订、执行和变更过程。
4.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防止投资风险。
5.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提供投资活动的详细信息。
6.后期运营:关注投资项目的运营情况,适时调整投资策略。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4
1、主题及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现场影响质量特性的诸项因素,以得到稳定的制造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2、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2.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立质控点:
2.1.1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a级〉特性的工序。
2.1.2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的工序或工序的关键部位。
2.1.3经常出现不良品或质量长期不稳定状态工序。
2.1.4用户比较集中反映不良环节。
2.2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由技术科根据质控点设置原则确定。车间不得擅自取消或更改质控点。车间增减质控点必须向技术科申报,按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2.3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见工序质量控制程序图〉。
3、工序原量控制对各部门要求及考查办法
3.1对技术科的要求
3.1.1按建立质控点的原则确定质控点,编制下达《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同时,组织质检科、供应部、生产车间等部门进行工序分析。根据《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制订《工序质量分析表》、《作业指导书》、《工装周期检验卡》等,并根据车间生产过程中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调整质控点,完善质保文件。
3.1.2进行工序能力分析,把影响工序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和相关管理标准编入《工序质量分析表》。
3.1.3根据车间质控点反馈表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现场具体指导,每月对质控点质量保证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3.1.4对质控点长期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
3.1.5考查由技术科抽查。
3.1.6认真参加工序分析活动,制订检验规程,编制“检验指导书”
3.1.7检验员要熟悉本耳职只范围内的工序质量控制点及某控制方法,严格按检验指导书规定进行检验,协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影响质量特性的不稳定因素,并协助解决。
3.1.8技术科应督促检验员按检验指导书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做好检验记录并及时向技术科反馈信息,
3.1.9考核自查,技术科抽查,纳入质量考核。
3.1.10对不稳因素加强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2对生产科的要求
3.2.1质控点计量器具抽、送检率达100%,合格率达98%以上,当抽查低于这一指标时,及时调整检定周期。
3.2.2加强对质控点计量器具的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非正常使用计量器具情况,并督促纠正。
3.2.3督促车间做好三级保养、设备三检和预防性维修。保证质控点的设备完好率达100%。
3.2.4考查由生产科抽查。
3.3对车间的要求
3.3.1车间要积极配合各职能科室不断完善工序质量保证文件,并由车间技术主任负责车间质控点管理工作,负责日常检查、督促、指导操作者。严格执行《工艺守则》、《作业指导书》等有关质量保证文件并做好记录,填好反馈表。
3.3.2车间设一名质控点负责人,负责做好质控点的'检查验证和进行提高工序能力的分析。根据质量保证文件的要求,对质控点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归档。每月将检查分析情况汇总上报技术科。
3.3.3操作者必须严格按工艺守则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正确使用图表,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准确记录有关数据,不得弄虚作假。因故中断应在图表上说明停歇日期、原因等以便备查。
3.3.4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正常。如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采取措施解决。车间如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将信息反馈技术科,
3.3.5考查由车间自查,技术科抽查。
4、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撤消
由于工序质量提高,已经能按工艺文件正常操作和管理,或由于质量要求改变,不需要特别控制的质控点可撤消,但必须由车间填写'质控点撤消审核表'报技术科,经技术科验审后在'审核表'上签字,办理撤消手续。车间不得自行取消或更改。
5、质控点的标志和记录的管理
5.1质控点的标志牌
5.1.1技术科负责制作、发放、更改和撤消标志牌。
5.1.2各质控点所在班班长负责妥善保管标志牌。
5.2质控点的记录
5.2.1质控点活动记录各相关部门应认真填写,并报技术科。
5.2.2技到这科负责记录的收集、汇总、考核和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5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通过设定关键控制点,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它涵盖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预设的标准和规范。
内容概述:
1.原材料检验: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2.生产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多个控制点,监控每道工序的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
3.设备维护与校准: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保养和校准,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质量意识和技能训练,提升员工的质量控制能力。
5.质量检验:在产品完成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达标。
6.反馈与改进:收集质量数据,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6
1. 引言
本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2. 质量控制团队
2.1 质量控制团队的组成:
- 质量总监:负责整体的质量管理和监督质量控制流程。 - 品质经理: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计划,并协调各部门的质量控制工作。
- 生产部门代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并报告质量问题给品质经理。
- 销售部门代表:负责收集客户反馈意见,并与品质经理协商改进方案。
2.2 质量控制团队的职责:
- 确保各部门遵循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 - 监督并评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
- 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更新和维护质量文档和记录。
3. 质量控制流程
我公司的质量控制流程如下:
- 产品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阶段,质量团队会参与评估产品的可行性和质量要求,并提出建议。
- 原材料采购:质量团队会与采购部门合作,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进行充分的检验。
-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部门代表会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抽样检验,并确保每个工序符合质量要求。
- 产品检验:在产品生产完成后,品质经理会组织对产品进行全面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 收集客户反馈:销售部门代表会收集客户反馈意见,并及时反馈给质量团队。
- 质量改进措施:品质经理会根据质量问题和客户反馈意见,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实施改进措施。
4. 记录和文档管理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准确的记录和文档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 所有质量相关的记录和文档均要求详细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存档。
- 所有记录和文档应备有版本控制和备份。 - 所有部门应按需共享相关的质量记录和文档。
- 定期对记录和文档进行审查和更新,并保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5. 培训和意识提升
为确保我公司的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质量控制要求,我们将进行以下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
- 新员工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培训,包括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的'介绍。
-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
- 奖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和改进质量控制工作。
6. 风险管理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我们将重视风险管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 风险识别和评估: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风险监控和反馈:设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掌握风险状态,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为应对突发情况提供指导和支持。
7. 总结
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制度是我公司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的重要依据。我们将始终坚持执行这一制度,并不断改进,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7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旨在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商业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风险识别与评估
2.风险策略制定
3.风险监控与报告
4.应急响应计划
5.风险文化培育
内容概述:
1.法律法规遵从性:确保企业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防止法律风险。
2.财务风险管理:监控财务状况,预防财务危机。
3.市场风险控制:分析市场变化,降低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4.操作风险防范: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和系统故障。
5.供应链风险管理:确保供应链稳定,减少供应中断的风险。
6.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员工绩效,防止人才流失。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8
关键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合规性。它涵盖了企业的各个层面,从财务到生产,从人力资源到市场营销,确保每一项关键业务活动都在严格的控制之下。
内容概述:
1.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
2.内部控制设计:建立和实施一套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3.职责分配: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职责,确保权责分明。
4.监控与审计:定期检查和评估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
5.流程文档化:记录关键业务流程,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6.培训与沟通:提升员工对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力。
7.持续改进:根据业务变化和反馈进行制度的更新和完善。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9
岗位职责
1.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经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按时总结汇报。
2.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体制策划,制定医院医疗质量方针和医疗质量目标,组织制定医疗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并保持现时有效性。
3.负责组织对医院相关领域开展的新工作审查和检测结果的验证评估工作。
4.深入科室,了解科室标准化医疗工作情况,保证各项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5.开展医疗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员工医疗质量管理意识,提高职工医疗质量管理技能。
6.经常性地检查督促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加强预防性的管理,并控制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7.参与医院的重大事故、医疗差错的调查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完善意见。
8.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0
控制室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操作流程、人员职责、安全规定、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控制室的高效、安全运行。
内容概述:
1.操作规程:明确控制室各项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应急处理程序,防止误操作。
2.人员管理:规定人员资质、培训、轮岗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3.安全规定:制定防火、防爆、防电击等安全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设备维护:设定定期检查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5.信息记录与报告:规定数据记录、分析和异常报告流程,以便于问题追踪和改进。
6.环境控制:设定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标准,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7.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如电力中断、系统故障等。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1
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组织运营的高效、有序和合规。它涵盖了企业内部的.各个层面,包括决策制定、流程管理、风险控制、资源分配、员工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决策制定:明确决策层级,规定重大事项的决策流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流程管理:设定业务流程,规定审批权限,保证业务的顺畅运行。
3.风险控制:识别潜在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应对策略,防止企业遭受损失。
4.资源分配: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员工行为规范:设定员工行为准则,强化职业道德,维护企业文化和形象。
6.监督与审计:设立内部审计机制,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7.信息管理:规范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保障信息安全。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2
本进度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时间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提升组织效率。制度将涵盖计划制定、执行监控、调整优化及责任分配等方面。
内容概述:
1.项目计划编制: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解、时间估计与资源分配。
2.进度跟踪与监控:定期检查项目进度,识别偏差并记录。
3.偏差分析与纠正措施:对进度偏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并实施调整策略。
4.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团队与相关方的.沟通畅通,及时解决问题。
5.责任与权限分配:明确各角色在进度控制中的职责和权限。
6.报告与审查:定期提交进度报告,进行项目评审。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3
本成本控制管理制度表旨在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各项要素,通过精细化、系统化的管控措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运营的可持续性。
内容概述:
1.成本预测与预算:制定科学的`成本预测模型,实施严格的成本预算管理,为决策提供依据。
2.成本核算与分析:精确记录各项成本,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识别成本节约潜力。
3.成本控制流程:设定成本控制节点,明确责任部门和个人,实施过程监控。
4.成本优化策略:通过技术创新、采购管理、生产效率提升等手段,持续降低成本。
5.成本考核与激励:建立成本绩效评价体系,将成本控制与员工激励相结合。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4
控制程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运营的高效性和合规性,它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程序定义与审批:明确各个业务流程的控制点,设定操作规程,并通过审批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2.执行与监控:执行控制程序并持续监控,以确保其按预期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审计与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查找潜在风险。
4.变更管理:当业务环境变化或发现程序缺陷时,制定变更流程,确保变更的顺利实施。
5.培训与沟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控制程序,同时保持良好的沟通以促进理解。
内容概述:
控制程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业务流程图:详细描述各业务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个人,确定关键控制点。
2.操作手册: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包括步骤、标准和期望结果。
3.监控指标:设定量化指标,用于评估程序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4.审计计划:规划审计频率、范围和方法,确保全面覆盖控制程序。
5.变更控制表格:记录变更请求,评估影响,批准并跟踪变更实施。
6.员工培训材料:设计培训课程和资料,确保员工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
7.问题与改进记录:收集和分析问题,记录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5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在其生命周期中安全可靠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和安全,保证医疗活动准确有效,根据卫生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委员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医疗设备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维修质量管理、计量质量管理、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管理以及基于上述过程中的改进活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三条设备科成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团队,成员由设备科具有相应资质
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团队名单:
组长:xx副组长:xx
成员:xxx
第四条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团队职责:
(1)在主管院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2)按照质量控制目标负责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
(3)督导相关部门完成年度、季度、月指控目标计划。
(4)督导相关部门修改、完善、补充质控检查标准。
(5)定期检查如下内容: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采购执行率;
档案管理达标率;验收差错率;调拨差错率;帐物相符率;配送差错率及劳动纪律。
(6)检查质控汇总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7)参加质控指导工作,定期听取汇报。
第五条根据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的要求,分别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医疗设备采购质量管理以及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安全管理。
三、工作细则
第六条设备科对医疗设备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对采购计划及采购流程进行监督,对购入的医疗设备进行验证,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测及功能评估。
第七条对在用医疗设备与计量器具库存等进行管理,定期盘存,检查有无失效和淘汰产品,并进行处理;对医疗设备的入库、出库及报废进行管理。
第八条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对相关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对维护工程师进行基本原理和维护技术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对于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涉及设备器械的操作、技术和质量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属于不良事件的应按规定主动及时上报。
第九条设备维修及预防性维护中出现的故障及故障隐患应进行记录分析,并追查故障原因,彻底检查问题根源,经维修的设备,应进行性能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查。
第十条设备科制定年度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对在用医疗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包括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必要时需要进行校正和修复;对急救类的`设备要重点巡视,保证急救设备完好,建立计量监管体系,根据计量法规相关规定对医用计量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并保存记录。
第十一条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建立临床应用风险评估体系,根据《医疗设备综合风险评估表》将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对重点设备实施重点监控,根据风险评估等级进行安全监测,分析数据并总结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内容持续改进。
第十二条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进行监测、报告、管理。
第十三条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所有活动,均须以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存档,以便于在必要时进行追溯。
第十四条定期通报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并定期将结果上报院领导。
四、管理目标
第十五条医疗设备管理总体质量目标如下:
(1)严格采购制度、采购流程的执行率≥99%;
(2)档案管理、资质管理达标率≥95%;
(3)物品验收差错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
(4)医疗设备调拨差错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
(5)库房医疗设备账物相符率100%;
(6)大型医疗设备的开机保证率93%以上。
(7)中小型医疗设备完好率达96%以上。
(8)医疗设备强检完成率100%。
(9)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完成率100%。
(10)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相关继续教育和培训不低于2次。
(11)医疗设备安全(不良)事件数目10例/年。
(12)医学工程人员岗位考核完成率100%。
(13)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考核完成率98%;
(14)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100%。
(15)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和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使用登记完成率≥95%、一级保养完成率≥95%。(每日1次)
(16)50万元以内普通设备一级保养每周1次。
(17)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考核合格。
五、设备维修后的质控
六、质量检测设备的使用、保管和维护
使用质量检测设备及配套设备的人员,仅限于本实验室内熟悉该装置性能并能熟练操作的人员;质量检测设备应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开启、运行和关闭仪器;质量检测设备及配套设备应安置在固定位置上,不得随意移动,与之有关的质量检测设备一律不外借,更不能擅自改作它用。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2-26
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2-11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精选22篇)07-2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制度06-01
质量控制口号02-11
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质量控制实习报告03-08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0篇02-26
全面质量控制制度10-11
质量控制主管职责11-18
质量控制实习报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