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时间:2024-08-13 08:00:22 制度 我要投稿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总[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总[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与《消毒管理办法》。

  2、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邻近临床科室,便于收、送。

  3、内部布局合理,分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应符合《规范》相关要求。

  4、有物品回收、清洗、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5、工作人员进工作间必须更换工作衣和鞋子,进无菌间发放物品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口罩、面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衣(围裙)及防护鞋等。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根据其工作岗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6、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灭菌效果的监测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7、消毒供应室按规范要求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器械检查与保养、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等工作。

  8、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

  9、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灭菌原则进行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双层封闭包装并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室单独回收,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0、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1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专人监管,在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时应检查检验合格证,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做好入库检查、记录,定时进行物品的盘点、记录,做到收、发一致。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

  12、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定期对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进行监测。

  13、室内保持整洁卫生,定时通风换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

  1、院感办应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生物检测率>50%。科室监控医生认真如实记录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登记表以及相关消毒情况。

  3、诊断明确的`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院感办,同时在出院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4、感控科应每月月进行归类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相关部门。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6、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院感办报告,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进行上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程序。

  2.每月做好对室内环境、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采样,细菌总数的检测,并做好登记。

  3.分管护士监督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护士长督促检查工勤人员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5.新入院者、第一次透析者、外院转入者必查HCV,HBV.梅毒,艾滋病毒。

  6.根据HCV,HBV阳性制度分机分区透析。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

  一、人员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所需器械物品的供应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科室周围环境无污染,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有实际屏障,人、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三、在器械物品处理工作流程中,要有必要的设备与设施,如:回收间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四、非本科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工作区要做好各项防护后再进行操作,离开本区域时要更衣、鞋等,并进行洗手或手部消毒,工作鞋应每日刷洗,晾干备用。

  五、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效果,动脉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前须进行B-D实验并详细记录。

  六、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分区存放,下收下送车辆应“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大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袋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八、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剂、洗涤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检测、监督登记,并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和洗涤、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及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九、临床科室使用后的所有诊疗器械经初步冲洗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对一般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1)手工处理时直接加酶浸泡,如果污物已干,应煮沸消毒(2)机械处理时应用洗涤机煮沸

  处理。

  十、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标准预防,安全处理锐利器具,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3/4满封口,由专人回收后焚烧处理,禁止利器盒重复使用及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及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十一、每月对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及灭菌器械应进行检测并符合标准。

  十二、科内每月的检测资料要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和有关科室反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

  1、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在职教育,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科内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各科室挑选责任心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医师和护师担任医院感染监控员,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对其组织1次业务培训。

  3、医院感染知识的全员培训: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有:

  (1)专家讲课。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学习班。

  (3)试卷问答。

  (4)科室组织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4、新上岗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5、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业培训,如医生参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学习班、护士参加消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参加保洁培训班等。

  6、各种培训班应有培训资料、考勤记录、试卷和成绩单。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七、配奶与沐浴管理

  1.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

  2.应保持沐浴间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

  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5.与早产儿和体重<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

  八、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要求对新生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暴发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

  一、一般制度

  (一)手术室入室制度:

  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衣、帽、裤、鞋,不准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

  2.入室人员进入限制区必须戴圆顶帽、戴口罩。

  3.工作人员每年一次体检,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传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衣、裤、戴帽及穿脚套。

  5.进入手术室的推车轮须经消毒后进入半限制区。

  6.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帽、裤、鞋。

  7.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准备接受急症手术,不得擅离。

  (二)手术室参观制度:

  1.凡本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或外来参观者,必须凭手术参观牌或医务科的介绍信,方可进手术室参观。科主任及手术指导医师除外。

  2.参观者需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3.参观者须更换手术室备有的衣、口罩、帽子及鞋方可进人,外出时更换外

  出鞋,穿外出衣。

  4.参观者只得参观指定的手术,不得任意出人其它手术间。

  5.参观时应遵守无菌原则,距离手术无菌区域33.3 cm以上。

  6.保持室内清洁、安静,不准吸烟。

  7.参观后离开手术间前应将参观用物归原。

  8.凡系直系亲属手术,一律不准参观。

  9.晚夜班谢绝参观。参观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每台进修生2人,实习生1人。主管护师、护士长、巡回护士有权管理。

  10.除本院及进修人员能上台手术外,其余(包括国内专家能上台手术者)人员一律需要医务科批文,方可进人手术室。

  (三)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严格遵守三通道原则,手术间按无菌、非无菌、污染手术分室。

  2.认真洗手,严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每月对手术医生、洗手护

  士手指培养一次,要有据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测比重,每周更换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记录。

  4.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戴上无菌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巡回护士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的门不要随便打开。

  6.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

  8.手术间紫外线要求:功率》30W/m3灯距地面v 2.5m,配有紫外线反光罩,辐射强度〉70uw/cm2时间也可使用调动的循环空气消毒机,按设定的时间和功率进行室间表面物体和空气的消毒。

  9.凡需手术病人术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体,阳性者按传染病隔离技术要求对待。

二、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和标志,避免交叉感染。

  2、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

  3、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学管理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海绵块、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2)墙壁、地面光滑、吴裂隙,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洁和消毒。

  (3)手术间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米。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4)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抹布、拖布应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5)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

  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6)接送手术病人的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4、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清洁、消毒灭菌。吸痰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干燥或无菌保存。

  6、患者手术前应做有关传染病筛查,其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传染病患者或其他需要隔离患者应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设施手术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设施标准预防,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7、手术后废弃物管理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三、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感染手术后必须消毒处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同而分四类方法处理。

  (一)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

  1.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

  3.手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毒。

  (二)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大面积烧伤等)

  1.护士在术前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

  2.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气净化处置。

  (三)烈性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

  此类手术尽量在就地病区作,若送手术室,则须放在简易而小的手术间内进行,以利隔离。

  1.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用布类(用以一次性为佳),含有脓血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2.术前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一个。

  3.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4.凡手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用消毒液擦拭。

  (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术后处理

  1.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

  2.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3.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

  4.手术间按常规消毒处理。

  (五)特殊感染(如:HIV)手术处理

  1.就地手术为原则,对无价值的用物多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集中处理,手术期间门口挂上警示牌,做好隔离措施。

  2.术中纱布、敷料、以及一切可燃烧的物品均集中封霜打包送往焚化处理。

  3.有价值的非一次性物品用后立即用有效氯浸泡1小时,再用流动水初步冲洗器械表面的血污,放置有明确标识的器械收集霜,收到供应室再彻底用有效氯浸泡1小时,清洗、打包、高压灭菌,注意在清洗该类器械的时候必须穿戴防护服以及防护面罩。后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4.凡术中用过的布巾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识后,区别于其他布巾送到洗衣房单独处理。

  5.术后所用的手术室床、无影灯、室间墙壁、物体表面等有效氯擦拭,地面用有效氯拖擦消毒。如无特殊情况,该室间一般无安排接台手术。

  6.室间的空气彻底消毒,开窗通风,做好终末消毒工作,待到有效时间方再使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

  制定目的及意义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各科室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院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二、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原则上由全院人员参加。

  二、随机抽查病历、处方,查有无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力争控制使用率在80以下。

  三、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配伍禁忌。

  四、药剂科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生素的信息。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报告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协助调查,执行控制措施,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二、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二、发现感染病例,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随时报告。

  三、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垃圾应当及时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合理应用抗生素。力争控制在80%以下。

  五、出现输液反应,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六、执行标准化预防,做好双向保护,有被锐器刺伤后要立即处理,并报防保科备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9

  一、布局合理,区域间标识明确,符合功能流程。

  二、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应更衣换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生前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刷手及手消毒制度,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接生前应按要求消毒产妇会阴。接生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分设生理、病理产房、待产室。产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分娩前后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产妇出产房后进行终末消毒。

  四、保持室内清洁,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物表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拖把分区使用,每日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两次。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覆盖并清除。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后悬挂晾干。每周彻底消毒一次。

  五、一般诊疗用品如体温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干燥备用。消毒液定期更换,保证有效浓度。

  六、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采用1000-20xx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洗,干燥备用。

  七、产妇所用物品及器械应严格按照要求处理。一般产妇用后的器械,在处置室冲去血迹后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确诊、疑似感染及急诊产妇用后的器械尚需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一、若发生皮肤、粘膜的职业暴露后,应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上报感控科和预防保健科,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五、医务人员应及时留取暴露者和患者血样进行血源性疾病监测,以便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适的预防用药,并定期追踪。

  六、感染源为特殊病人者,应立即上报,并严格处理。 医疗废物泄漏处理:发生医疗废物的泄漏时,应及时对泄漏物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将含氯消毒液直接倾倒在污染区域,由外围向中心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

  一、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

  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无菌操作。

  三、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每次治疗前后,舱内用诗乐消毒剂喷雾消毒,通风换气。

  五、治疗室每日用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2次。

  六、患者应配备专用衣服、鞋子,每个疗程应更换1次。

  七、氧舱体表隔天清洁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

  八、对危重抢救的`患者,有伤口或气管切开者,入舱前应做彻底的舱内消毒。传染病患者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患者出舱后应严格终末消毒。

  九、地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板两次;更衣室每天消毒1次;厕所每日打扫不少于2次,随时保持清洁无臭味。每周对治疗环境大扫除1次。

  十、每月进行舱内空气培养,空气培养不达标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关控制感染的规章制度,上级的规定文件很多,在制定时必须注意不但要从现实条件和可能性出发,使规章制度切实可行,而且要视具体情况来制定规章制度,以利于执行和检查。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3、医院要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条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4、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6、医院须建立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保洁、消毒或无菌的监控制度和措施,定期检查。

  7、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的预防

  1、健全管理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管理小组)。

  2、健全各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职责。

  3、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对每个消毒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柜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干烤箱进行工艺监测和生物监测,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检修并复查灭菌效果。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6、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进货、使用及用后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管理办法》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7、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1)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l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液每日进行监测(试纸);灭菌剂,如戊二醛每周监测(试纸)。

  8、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透析室、母婴室、新生儿室、骨髓移植室、ICU室、供应室的无菌区及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对其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每月做检测。

  9、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及卫生用品的进货证件、储存、使用情况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用后的处理、消毒效果和环境等进行监督、检查。

  10、合理使用抗菌药物,l临床监测医师、护士每月对本科用药情况进行监测,药剂科、感染管理科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分析并提出建议。

  11、感染管理科监测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1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并做好自身防护。

  (二)控制措施

  1、各科监测医护人员必须执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2、医院发生感染流行或暴发,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3、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

  6、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证实流行或暴发,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制定、组织落实的控制措施及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7、调查报告及时报主管院长,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

  8、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一)目的

  1、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

  2、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意识。

  3、更新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

  (二)培训人员

  1、全院医护人员,重点为全院监测医生、护士。

  2、新毕业大学生、中专生及其他人员的岗前培训。

  (三)培训时间

  1、监测员每年1~2次。

  2、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每年1次。

  3、遇有新知识、新问题随时进行培训。

  (四)培训内容

  1、有关卫生部门的法规、制度。

  2、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及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3、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4、微生物与医院感染。

  5、有关的新业务、新知识。

  6、正确洗手、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7、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8、监测中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9、参加各种学会和疾病控制中心举办的业务培训的内容。

  10、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2

  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条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三条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四条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条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条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七条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八条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和讲座。

  九条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xxx堰卫生院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3

  一、基本要求

  1、门诊相对独立,有明显就诊标志;设专人发放口罩和就诊须知,负责咨询、引导分流患者。

  2、“三区”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有效的隔离屏障,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3、门诊诊室三固定:人员相对固定,诊室内器械固定不能携带出室外,收集污物设施固定。

  二、防护要求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⑴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⑵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⑷ 严格执行手卫生。每次接诊病人后,要更换手套或进行手消毒。

  ⑸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2、二级防护:适用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留观室、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⑴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⑵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⑶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⑷ 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4、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三、消毒技术

  ㈠ 空气消毒:

  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⑴ 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⑵ 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需要时,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㈡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和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当先清洁,再进行消毒。

  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⑴ 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⑵ 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⑶ 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⑷ 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⑸ 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㈢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布袋封扎,可煮沸10分钟消毒或者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93℃清洗10 分钟,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㈣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设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医疗机构,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㈤ 终末消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无人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33氧乙酸7 ml/m(即纯过氧乙酸1g/ m)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

  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㈥ 转运救护车的消毒和人员防护要求。

  1、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

  2、转运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

  3、转运人员接触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4、非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当开窗通风;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车辆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

  5、转运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救护车辆必须返回急救中心(站)消毒后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6、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应当先关闭门窗,再用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封闭1小时。

  四、医疗废物的管理

  在诊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4

  (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由专职医生、护士为主体的医

  院感染监控办公室及三级护理管理体系。

  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

  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

  三级管理:护理部副主任(为医院感染委员会副主任)。职责是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目的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①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物品消毒制度和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的随时、终末消毒制度等的健全和落实。

  ②监测制度:包括对灭菌效果、消毒剂使用效果及手术室、换药室、分娩室、监护室等感染高发科室的.监测。

  ③消毒质控标准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如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手术前手的消毒、空气消毒等都应符合有关标准。

  (3)控制感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阻断传播途径等。如对易感人群要加强管理。

  (4)加强教育,增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

  一、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分设生理、隔离待产室、产房;急诊产房按感染产妇对待。

  三、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及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四、一次性用品与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按有效期长短分别从里到外分柜放置。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五、产前应做HbsAg、抗-HCV、抗-HIV等检测。阳性者及急诊产妇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接生。

  六、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非一次性诊疗器械必须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供应,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七、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八、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

  九、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检测不合格要有追溯记录

  十、医疗废物规范放置,专人收集处理。一般胎盘应归产妇所有,特殊感染的或产妇不要的双包双扎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7-2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8-0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2-20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12-2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实用)06-0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10-1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品)01-13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0篇07-2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01-1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6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