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管理制度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医疗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1
一、医疗缺陷的定义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过失的行为。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医疗缺陷是指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的总称,多发生在检诊、用药、手术、抢救、医院感染、病历书写等环节上。
二、医疗缺陷的内容
重点突出医疗核心制度、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诊疗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记录当事人轻度缺陷1次。
(一)医疗核心制度:
1、三级查房制度:
(1)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无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查房记录;
(2)疑难、危重抢救病例无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记录;
(3)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无实质内容或无上级医师审阅签名。
2、首诊负责制:
(1)首诊医师拒绝诊治患者或推诿患者或未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
(2)如属他科疾病,首诊医师未安排患者转诊,或收治非本专业患者;
(3)对病情涉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生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的科室。
3、会诊制度:
(1)“急会诊”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未到达;
(2)“普通会诊”在接到通知后48小时内未到达;
(3)会诊医师不具备规定的资格;
(4)申请外院会诊未经科主任审签并经医务科批准;
(5)未按规定在病历记录会诊意见及会诊意见执行情况。
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死亡病例未讨论;
(2)未按规定时间开展死亡病例讨论;
(3)死亡病例病历中无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或死亡病例讨论内容不规范;
(4)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缺记录者签名、主持人审阅和签名。
5、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未及时开展讨论;
(2)疑难病例病历中缺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3)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缺记录者签名、主持人审阅和签名。
6、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
(1)未坚守工作岗位,出现脱岗;
(2)值班期间未按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3)值班医师“一岗双责”或紧急情况无备班医生;
(4)备班医生未按规定到岗;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2
为提高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输血科(血库)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
其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有关临床用血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
(2)制定医院临床用血的规范和制度,逐步实现输血全过程质量管理;
(3)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培训和教育,指导临床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
(4)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协调处理医院临床用血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医院设立输血科(血库),在医院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临床用血管理的具体业务。
其主要职责:
(1)血液收发和交叉配血职能;
(2)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
(3)配合职能部门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保障临床用血规范;
(5)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三、医院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不得私自组织血源、采集血液及单采血浆。
四、医院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促进医院规范、合理、节约用血,杜绝血液浪费和滥用,依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控制2u及2u以下的输血,杜绝输'安慰血'、'营养血';医院应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比例应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
五、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规范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按要求填写完整,标明输血适应证,上级医师核准签字,交输血科(血库)备血;具体详见《临床输血申请及会诊制度》。
六、临床用血前,经治医师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输血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对符合输血指征的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对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七、用血科室应积极开展自体输血工作,经治医师动员具备实施自体输血适应证的患者施行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动员亲友互助献血。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应做好血液采集和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对供自体输血用的血液及成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暂时不用的,必须妥善保存,其上应注明'仅用于自身输血',并标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及病历号、采集日期、使用日期等;手术室内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野自身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开展自体输血应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自体输血治疗同意书》;医院将上述工作情况作为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八、医院制定输血科(血库)发展规划,加强对输血科(血库)内部质量的管理;建立健全输血科(血库)各项规章制度和检测项目标准操作程序,并确保制度及操作规程的落实。
九、医院建立血液冷链管理制度,实施血液贮存、运输管理程序,建立血液运输温度芯片监控系统,保证血液温度从采供血机构发出至医疗机构整个运输过程处于全程监控中,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血液冷链设备的温度监控系统。
十、临床用血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可携带住院病历或能够确认核对患者身份的单据)及专用血液运输箱领取;取血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供血者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的外观以及配血试验结果等各项内容,核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血;发血时,各种不同血液制品应分别放置,输血科(血库)不得为未按规定审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十一、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由两名医护人员床旁核对无误签字后,方可进行输血;输血护理记录应包括每袋血液输注开始、结束的时间、输血15分钟及输注过程中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记录,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十二、临床输血完毕后,应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在2—6℃冰箱内至少保存24小时。
十三、医院建立临床急救用血制度,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统一调度,确保临床的急救用血。
(1)急救用血,按医院规定的绿色通道执行,事后按规定补办各项用血手续;
(2)输血科(血库)应积极支持和配合,确保血液供应,要有24小时为临床提供血液的`应急能力;
(3)与供血机构保持动态联系,掌握血液的储备情况,以便统一调度;
(4)在紧急情况下,重点保证临床急救用血,严格控制平诊、择期手术的临床用血;
(5)积极开展和应用临床输血新技术与自体输血,保障急救用血。
十四、医院建立门诊输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操作流程。对门诊输血患者,医院必须为患者建立门诊输血留观病历,并由医院病案档案室保存。
十五、医院建立临床用血管理考核制度,每月由医务科负责组织对临床科室用血情况的考核,并纳入病历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对没有遵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或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过失,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医院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六、医院做好输血医学文书的存档保管工作,输血科(血库)对输血申请单、输血反应回报单以及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资料需保存十年;其他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资料随病历保存。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3
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一套全面的规则和流程,旨在确保中医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它涵盖了从患者接待、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设备维护、药品管理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诊疗规范:制定详细的中医诊疗流程,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
2、 医疗人员资质:规定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人员的资格认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与继续教育。
3、药品管理:设立严格的中药采购、储存、调配和使用标准,保证药材质量。
4、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诊疗误差。
5、患者权益保护: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
6、质量监控:实施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外部评审,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7、数据管理:规范医疗记录的保存和使用,确保数据安全,支持科研和教学活动。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4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高效,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升医疗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服务标准制定
2、质量监控与评估
3、故障与投诉处理
4、员工培训与发展
5、持续改进机制
内容概述:
1、医疗服务标准制定:明确各科室诊疗流程、操作规范及服务质量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2、 质量监控与评估: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对诊疗结果、患者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评估。
3、故障与投诉处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医疗事故、患者投诉,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4、员工培训与发展:为医务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医疗技能和服务意识。
5、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回顾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优化,推动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5
1. 公共卫生安全:医疗废物可能携带病原体,有效管理能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社区健康。
2. 环境保护: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维护生态环境。
3. 法律合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的法律责任。
4. 医院运营:规范的废物管理流程能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6
附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服务的高效、安全与优质,通过系统性的规范和监督,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团队的'工作效能,同时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公众信任度。
内容概述:
1、诊疗规程:明确各类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流程及应急预案,确保医生遵循最佳实践进行诊疗。
2、 医疗设备管理:定期维护检查医疗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
3、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医疗法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4、患者安全:建立患者识别、用药安全、感染控制等机制,防止医疗错误。
5、服务质量监控:通过患者反馈、内部评估等方式,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
6、数据与信息管理:确保医疗数据的安全、准确和及时,为决策提供支持。
7、预防与应急处理:制定应对医疗纠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提高应变能力。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7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作调剂处理:
(一)因工作变更不再使用的设备,技术指标下降,但未达到报废标准尚能降级使用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同种仪器设备。
(二)调剂设备中可供家用者,应严格审批和把关。
(三)所有调剂设备,包括无偿调拨和有偿调拨的医疗设备,均要经卫生行政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处理。
(四)严禁把国家有关部门明文规定不准生产、淘汰、不许扩散和转让的医疗设备或待报废的设备作为闲置设备调剂。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8
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制度。
1、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重要性认识,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2、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按回收流程执行。
3、医疗垃圾应存放于黄色防渗、防锐器穿透的盛装容器内。
4、暂存地要有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渗、防鼠、防蚊、防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防止小孩接触等安全措施。
5、运输时要做到容器完整,防止流失、泄漏和扩散,防止医疗垃圾直接接触身体。
6、每天运送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暂存时间不得超过3天。
8、禁止医疗垃圾转让、买卖、邮寄。
二、医疗废物收集、储存、移交工作制度
1、医用废弃物由临床各科室产生,临床科室按废弃物分类分别存放在所规定的所有医用废弃物标志的塑料袋内,按标准处理后存放。
2、医用废弃物收集时间为每日按时由各科固定的职工收集,并移交至医院固定收集点,收集点工作人员按分类,存放在贴有标志的存放点内存放。
3、收集人按双人交接做好签字移交。
4、收集点工作人员,按时与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做好医用废物的及时外送移交工作并做好数量登记等工作。
5、每月底将月度报表交医院感染管理科保存,以备检查。
6、收集点工作人员做好地面、送货车等工具的消毒常规工作,按上级规定消毒药物及浓度进行消毒。
7、存放点贴有明显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准入内。
8、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手套及帽子。
9、医用废弃物不得私自出售和转卖,如违反规定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2)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以及处置 过程中预防医疗废物刺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3)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4)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2、为有关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受到健康损害。
3、在工作中发现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报告。
四、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暂存处有醒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3、有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4、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医疗废物应分别存放在容具内,不得混装,存放设施工具上应有明确的标示。
5、暂存处封闭设施完善,无鼠、蚊蝇、蟑螂。工作人员随时关好大门,防止无关人员进出。
6、对各科室交来的医疗废物应进行分类称量并登记。交接双方签字。
7、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及时对暂存点、存放设施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登记。
8、定期检查暂存处医疗废物存放容具,对破损的应及时更换。
9、医疗废物集中上交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时,要严格交接手续,在转送登记本签字,并对登记本保存三年备查。
10、暂存处工作人员要作好自我防护措施,防止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一旦发生,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11、严防医疗废物流失、泄漏,一旦发生,应按照应急方案进行处理。
五、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制度
1、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医护员工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和自身防护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所产生的危害,进一步保障人类健康。
2、培训对象:
1.医疗废物管理的专(兼)职人员;
2.全院各科室医、护、药、技、工勤等全体人员;
3.新上岗职工、进修医生及护士、实习医生及护士等。
3、主要培训内容:
1.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国家相关法规及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3.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职责与责任;
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5.医疗废物内部运收工作程序;
6.医疗废物转交手续及登记制度;
7.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自身防护措施;
8.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税、扩散时报告处理制度及意外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4、培训方式:
1、下发有关国家法规及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和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实施办法和相关制度,供全院医护员工自学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学习。
2.分期、分批、分层次、分别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与考核。
3.结合实际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程序逻辑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演示。
六、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逐级上报制度
1、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 48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2)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
(3)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2、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4、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七、医疗废物分类目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9
一、 在医院感染科指导下,有专人负责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各科室医疗废物有专人处理,污物处理人员(卫生员)应接受一定的专业知识培训。不得让病人或家属自 行处理各种污物。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实施由院感科、总务科、护理部,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二、 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要严格分开,不能混放;医疗废物用专用包装袋(黄色、防渗漏)盛装,扎紧袋口,双层封闭处理,并粘贴明显的警示标识。
三、 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做好医疗废物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禁止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四、 各科室不得直接向垃圾道内倾倒污物,保证污物入袋(治疗室、手术室、病房、诊疗室、换药室、化验室、输血库、病理科、供应室等),送至指定地点,由环保、城管部门统一收集、集中焚烧。
五、 患者的.生活垃圾每天由卫生员清理,集中盛放于专用污袋(黑色)送垃圾站集中处理。
六、 有机废弃物收集容器,必须密封有盖,防渗漏、防蝇、防鼠,便于搬运及消毒。
七、 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各科室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后,由供应室按数回收、毁形后按要求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绝不可自行处理和随意扔掉,防止造成社会污染。
八、 传染病人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用20xxmg/L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后,用双层黄色污袋双扎口,密闭运送医院指定地点,由医院统一收集,送焚烧。
九、 一次性使用的帽子、口罩、尿布、检查垫、尸体单及纱布等,各科室使用后应装 入专用污袋,由卫生员回收后,送医院指定地点焚烧处理。
十、 一次性使用的试管、培养皿、采血针等,各实验室、生化科、细菌科、输血科、检验科等使用后,用20xxmg/L含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用双层专用污袋,送医院指定地点,统一毁形、焚烧处理。
十一、 不可燃废弃物如玻璃、搪瓷制品经严密消毒后,指派专人集中,由医院统一毁形处理。
十二、 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脓性分泌物、血、痰等,有较强传染性的引流物用 专门容器,用20xxmg/L含氯消毒剂或石灰(干粉)搅拌,浸泡2小时后倒入厕所。
十三、 手术切除的人体残肢或脏器、病理标本、动物实验标本及其它各种需处理的 可燃性医疗污物均应用双层黄色污袋密闭运送医院指定地点,焚烧处理。
十四、 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绝对禁止造成放射性污染。
十五、 凡违反规定,造成医院废弃物扩散、污染环境或由医院废弃物处理不当,造 成医院内交叉感染或流入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形成不良后果者,追究责任人和所在科室领导的责任。采取一票否决制,直接与科室质控挂钩。
十六、 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科室收集→保洁员运送→垃圾暂存处专人管理:负责交 接、登记、签收。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10
为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增强科室主任及全院职工预防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事故,保障医院、患者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院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本着“风险共担、保障有力”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疗风险基金的.筹集:从各科室月奖金中按规定比例提取。提取比例参照最近3年我院各类别医疗纠纷赔付情况,内科系统4. 5%、外科系统5. 5%,医技科室1%,医院对各科室提取的金额进行1∶1配套。
二、医疗风险基金的管理:成立医疗风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对基金的筹集、使用进行管理。财务科统一建立以科室为单位的医疗风险基金明细账,确保专款专用。年度内科室结算节余基金款,转入下年度科室继续使用或由医疗风险基金管理小组统筹调剂。
三、医疗风险基金的使用:主要用于医疗事故争议以及医疗纠纷的赔付补偿,无论是经协商、调解、诉讼处理解决的,凡涉及民事赔偿款额,均由医疗风险基金和责任人共同承担。责任人的具体赔付比例,根据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判定责任人的责任程度确定,但承担赔偿额全年最高不超过2万元;科室直接负责人承担总赔偿额的2-10%,具体比例由专家委员会讨论认定。
责任人及其科室对其处理意见如有异议,应在接到赔付通知起三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医务部申请复议一次,将从我院参加市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随机抽取专家若干名进行复议。
四、医疗风险基金的返还:
(一)、对于当年度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赔偿的,将返还该科室医疗风险基金账户金额的70%,其中10%指定奖励科室负责人,同时可适当降低下年度医疗风险基金系数。
(二)、对于当年度医疗风险基金账户赔付结算有节余的科室,当年度不予返还,流动下年度继续使用。
(三)、对于当年赔付额累计超过科室医疗风险基金账户金额的透支部分,视情况区分,分别由医院医疗风险基金承担或在科室下年度医疗风险基金中扣除,但下年度风险基金系数适当提高:
1、如下年度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赔偿的,则透支部分不在该年度中扣除,由医院风险基金承担,但该年度的风险基金返还比例为50%;
2、如下年度仍有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赔偿的,则透支部分纳入该年度中一并扣除,扣除仍有透支的则继续参照上述相关条款执行。
五、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六、本管理办法由医务部、经管科共同负责解释,如因指标测算出现偏差等特殊情况,由医疗风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临时讨论修改。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11
一、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二、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保存登记资料;
三、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四、医疗废弃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弃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
五、建立医疗废弃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弃物;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医疗废弃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医疗废弃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六、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弃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弃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七、污水、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畜的排泄物,应当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八、严禁一次性医疗用品回笼使用,严禁非法回收一次性医疗用品;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12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
1. 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通过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
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确保患者获得高效、满意的'医疗服务。
3. 提高医院竞争力的手段,良好的医疗质量是吸引和留住患者的基石。
4. 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标准。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13
附三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服务流程,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它通过明确职责、设定标准、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性。
内容概述:
1、服务标准:明确各科室、岗位的服务质量和时间要求,如接诊速度、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等。
2、 医疗规程:制定各类疾病的诊疗指南,规定诊疗步骤和注意事项,防止误诊或漏诊。
3、患者安全:设立患者安全制度,包括患者识别、药物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降低医疗风险。
4、医疗设备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员工培训:定期进行医疗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培训,保持医疗队伍的专业素质。
6、患者反馈:建立有效的患者投诉和建议机制,及时了解和改善服务质量。
7、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医疗数据,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14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运营的核心环节,它涵盖了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旨在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持续改进医疗效果。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质量标准设定:明确各项医疗服务的.质量标准,如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
2. 质量监控与评估:定期进行质量检查,收集数据,对服务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3. 风险管理:识别和预防可能影响医疗质量的风险因素。
4. 教育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5.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6. 患者反馈机制:鼓励患者参与质量评价,倾听患者意见。
7. 质量改进计划: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质量改进策略。
内容概述: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应当覆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临床诊疗:确保诊疗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和专业规范,降低误诊和漏诊风险。
2. 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舒适度。
3. 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和合理用药,防止药物错误。
4. 医疗设备:定期维护和校准医疗设备,确保其性能稳定。
5. 信息管理:保护患者信息安全,确保电子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环境卫生:保持医疗环境清洁,防止院内感染。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15
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乎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能够:
1. 提升患者信任度: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增加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口碑。
2. 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
3. 提高效率:优化流程,减少浪费,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4. 符合法规要求: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法律风险。
【医院医疗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医疗仪器管理制度01-31
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0-15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06-20
医院科室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0-07
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10-23
附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06-19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1篇12-15
中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制度01-31
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