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管理制度15篇(精选)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诊所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诊所管理制度1
1、按照本地区编制部门核编标准,每年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总量、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用制管理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聘人员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任职资格及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及护士岗位再注册管理情况。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聘人员获取工资报酬、津贴和享有国家规定福利待遇的.执行情况。
6、每年第一季度核查上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考核结果落实人员岗位调整及解聘、辞聘情况。
诊所管理制度2
1、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科研及培训信息。
2、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4、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6、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
诊所管理制度3
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管理,积极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监督、管理全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
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院长田爱钊组长,成员有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临床科室负责人、主任护士长等组成,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抗菌药物管理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部门:为医务和药学部门。
三、医院定期组织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
四、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我院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由药库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二)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35种之内,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我院抗菌药物品种控制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不重复采购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药品。其中,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控制在5个品规之内,注射剂型控制在8个品规之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控制在3个品规之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控制在4个品规之内,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控制在5个品规之内,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及品规目录附后。
(三)医疗机构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需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库提出同意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药库采购供应。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发现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均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本机构药物采购供应目录。
(四)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又未列入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说明申请购入药品名、规格、剂型、数量和使用理由。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库一次性购入使用。购用数量仅限于临床用量,不得有库存。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申请临时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和数量,一年内5次以上申请临时采购的品种,工作组应当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
(五)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的有关精神与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分级管理规定等实施细则。
(六)我院应当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应至少包括:
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国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制度,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七)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不超过30%,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三十分钟至两小时内给药,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使用情况按科、按个人进行统计评价。
五、监督管理机制: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药库信息科定期提供的临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单品种全院汇总数、分科室与医师汇总数、抗菌药物药占比等相关信息,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点评小组每月提供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分析、考评做相应干预措施。
2、要求医务科组织手术科室对本科室Ⅰ类切口手术和部分Ⅰ类切口手术,具体目录参见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xx]38号文件),制定抗菌药物用药协定,经审核后签订用药协议。
3、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对我院抗菌药物及处方医师做出监管决定。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4、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5、医务科、药库定期向临床发布抗菌药物信息,定期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通报点评结果。
本规定从20xx年8月1日起执行
诊所管理制度4
1、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法律诊所实行“日坐诊、周巡诊、月会诊”制度。“日坐诊”即每日均有法律顾问等坐班问诊,为群众解难释疑;“周巡诊”即每周由法律服务队伍,到有困难的群众家中,送法上门;“月会诊”即对重大、疑难法律问题,由法律诊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解决问题。
2、实行工作日志制度。法律诊所、法律顾问将联系村的基本情况,提供服务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结果都详细记载到登记表上。做到一次一记、一事一记、一村一卷,办理具体法律事务做到一事一档。
3、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法律诊所、法律顾问一旦获悉并参与调处服务村遇到如集体诉讼、集体、农村重大突发事件,或者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大事项等复杂疑难情况的,要及时报告镇党委、政府。
4、实行工作交流制度。法律诊所定期研究、探讨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法律顾问之间经常总结、交流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5、实行履职报告制度。法律诊所及法律顾问在每年度的12月底中旬,要将当年履行职责情况总结上报乡镇及司法局,作为年度工作考评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
6、实行回访检查制度。乡镇将联合司法局要定期听取或征求顾问
单位对法律顾问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认真履职的法律服务人员及时予以表扬,对履职不认真、工作不落实或敷衍应付的法律服务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对于顾问单位不满意的法律服务人员要给予更换。
诊所管理制度5
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的物质。病人就地平卧,吸氧,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穴。
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小儿0。02~0。025mg/kg),必要时
10~15min后重复注射。
地塞`米松10~20mg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液
20~40ml内静注。
扩充血溶量:5%G·S 1000ml静滴。
血管活性药:多巴胺40~80mg加入5% G·S 500ml静滴。
可与间羟胺联合应用。必要时给予去甲肾上
腺素1~4mg加入5%G·S静滴。
抗组织胺药物:肌注异丙嗪25~50mg,扑尔敏10mg。
10%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注。
观察24小时,以防过敏性休克再次发生。
诊所管理制度6
随着诊所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医保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更是越来越严格。对于诊所而言,建立一个良好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是必须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诊所医保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哪些内容?
1、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是诊所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设定详细的管理预算,同时制定执行进度和考核办法。
2、会计核算:按照会计法规定的要求,建立规范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估价系统,并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编制和填报等。
3、税务管理: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各项税费,同时要对税务风险及时进行评价和预测。
4、审计管理:定期对诊所的财务状况及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及透明度。
5、成本控制:严格控制诊所各项支出,确保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
6、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
二、诊所医保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1、合规经营:建立合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违规操作和税务问题,保证诊所的经营合规性。
2、提升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可以帮助诊所提升管理水平,保证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有效控制成本:通过制定详细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4、优化服务质量:医保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可以提高收费和报销流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得到患者的认可。
5、规避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护诊所的资产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受到内外部风险的影响。
三、如何建立诊所医保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的医保财务管理制度框架:首先要明确制度框架,包括主要内容和各项具体执行细则。
2、加强内部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机构和分工,明确职责分工。同时组织开展成本核算、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等管理工作。
3、培训、考核医护人员: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努力提升医护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
4、借鉴成功经验:学习和借鉴其他诊所的管理制度和成功经验,吸取优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5、与外界沟通交流:与其他机构、业界专家进行沟通交流,获取行业最新信息,不断改进管理制度。
四、总体指导思想
诊所医保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主要目的是确保医保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会出现问题,有序高效地进行。建立医保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保障医疗安全的需要。因此,在建立与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要全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坚持贯彻“分类管理、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规范经营作为原则,使制度尽量适合诊所的实际情况,以期达到合理化、合规化、合法化的水准。
诊所管理制度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个体诊所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用药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辖区内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
第三条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辖区内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储存、调配、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人员与培训
第五条个体诊所的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应熟悉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掌握药品基本知识。
第六条个体诊所从事药品管理、处方审核、调配的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由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及通过劳动部门技能鉴定、符合规定的药学人员担任。
第七条个体诊所负责人应负责涉药人员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八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三章进货与验收
第九条个体诊所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禁止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对首营企业应审核其合法资格,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
第十条购进药品应逐批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必须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购进进口药品还应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应至少保留两年备查。
购进医疗器械还应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并建立购进验收记录。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注册证号、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供货单位等。供货凭证和验收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第十一条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购进使用。发现假劣药品或质量可疑药品,必须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使用或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第十二条个体诊所应配备与经批准的诊疗、服务范围相一致的药品,制订基本用药目录。常用药品和急救药品的范围和品种按照省卫生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省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常用及急救药品目录》执行。
第十三条个体诊所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配制制剂。
第十四条对特殊管理药品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储存与保管
第十五条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应与诊疗活动相适应。储存场所四周应平整光洁,屋顶、墙壁应无脱落物,不渗漏。并采取防潮、防冻、防虫、防鼠及通风、避光等措施。
第十六条个体诊所必须配备与使用药品相适应的药柜、药架、底垫、冷藏柜、温湿度计等设施。药品按不同储存要求分别在常温、阴凉及冷藏条件下储存,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并每日做好温湿度记录。
第十七条个体诊所储存药品的药柜、冷藏柜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
第十八条药品储存放置必须分类定位,做到药品和非药品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第十九条个体诊所应定期对储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养护,并予以记录。对近效期药品、医疗器械(指有效期6个月内)应加强管理,防止药品、医疗器械过期失效。
第二十条个体诊所的药品储存场所应与生活、办公、诊疗场所明确分隔,不得临街设置药柜。
第五章药品使用与调配
第二十一条个体诊所应当凭本诊所医师处方使用药品,不得无处方调配药品。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的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改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处方调剂和药品拆零所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卫生,发药时应在药袋、投药瓶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个体诊所必须经常观察本单位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必须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第六章制度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个体诊所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做好相关记录。
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应包括:
(一)药品和医疗器械购进、验收管理制度;
(二)药品储存、保管和养护管理制度;
(三)处方调配和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四)不合格药品管理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五)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六)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七)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八)从药人员业务学习制度;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销毁处理制度;
相关记录应包括:
(一)药品购进验收记录;
(二)药品养护记录;
(三)药品存放场所的温湿度记录;
(四)不合格药品处理记录;
(五)废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销毁记录;
(六)从药人员业务学习记录。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个体诊所必须按本规范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如违反本规定,予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如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本规范中个体诊所是指个人设置的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
第二十七条本规范所指的首营企业是指购进药品时与本诊所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或药品批发企业。
第二十八条本规范自年6月1日起施行。
诊所管理制度8
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妇女保健相关信息收集与管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管理与指导、妇女多发病防治与管理、避孕节育咨询与指导等妇女保健工作。
2、掌握辖区内人口、已婚妇女、育龄妇女、孕产妇、人口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等基本情况,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3、负责辖区内妇女常见疾病的筛查工作,对筛查情况进行登记,对筛查出的高危妇女进行随访治疗或转诊。
4、开展预防常见妇科肿瘤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5、负责为辖区内妇女提供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
诊所管理制度9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及执行情况。
2、每年第三季度审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年度预购置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品目、数量和经费额度。
3、每年审查固定资产“三帐一卡”制度落实、设备使用登记、日常保养和维修记录。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租、出借固定资产的'数量、用途,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5、统筹协调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
6、监督审核因技术问题确需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和已超过使用年限而无法使用的资产。
诊所管理制度10
1、设立门诊咨询台,负责门诊导医、咨询、预约、便民服务等工作。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为病人服务。
2、负责协调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接听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工作。
3、发放健康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播放健康教育的有关录象、光盘、录音。
4、为病人提供饮用水、出借轮椅、收费查询等服务。
5、保持环境整洁、维护就诊秩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
诊所管理制度11
诊所医疗机构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诊所财务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收入、支出的科学管理,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并确保诊所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同时依法依规地申报税务,维护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和形象,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为了规范诊所的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下几点应予以关注:
一、会计核算制度
诊所应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合理组织财务会计工作,建立起符合诊所内部管理要求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各项业务的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从而为其他财务处理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收款管理制度
不同的业务往来的收付款管理区别也不一样,但是社保收费、门诊费收费、预付卡收费、医保补差额收费,这些情况下的'收款方式和管理制度大部分相同。因此,良好的收款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保障诊所经营效益至关重要。诊所应当建立科学系统的收费标准,做到合理定价、杜绝乱收费和腐败问题,确保收费合理、监管有序和规范管理。
三、支出管理制度
支出管理是诊所财务管理中的重点之一,包括日常开销支出,设备采购支出,人力资源支出等。为了避免资金使用上出现混乱,应当对诊所支出进行勤奋严格的管理,制定支出管理制度,搭建完善的支出审批管理体系,在不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衡量支出的必要性、重要性、紧急性等因素,实现经济合理使用现有的财务资金。
四、税务管理制度
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不仅影响诊所经济发展,还容易被税务机关查处。因此,对于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应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首先诊所应当建立、健全和实施有效的税务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合理的纳税政策,依靠正规的行政手续向国家缴纳所应付的税金,使得诊所的税务行为更加透明、规范和规范。
总之,对于诊所医疗机构来说,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保障诊所的经营效益、规范经营及良好口碑的关键所在。诊所应当着重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科学、规范和正常的诊所经营和发展。
诊所管理制度12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管理制度制订及执行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药品目录、按规定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情况。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出入库、核销、盘存等工作流程的'规范性。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的包装、贮存、保管和药品有效期内使用情况。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登记、报告、处理、封存情况,定期公示监测结果。
6、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毒、麻、的管理、使用,处方医生的资质、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知晓情况。
诊所管理制度13
1、药剂人员应凭医师处方,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
2、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3、调剂处方时应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审核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告知医师进行更改。发现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和超剂量使用医师未双签字时,有权拒绝调剂。
5、配方时应遵守调配技术常规、称量、计数要准确。禁止取药时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6、瓶签模糊或药品标志不清楚的药品暂不发放,查询清楚后方可调配。
7、处方调剂后,需经严格核对并由调配者及核对者双签字后方可发药。
8、发出的药品,必须将服用方法详细写在瓶签或药袋上。凡乳剂、混悬剂必须注明“服前摇匀,或“用前摇匀”,外用药注明“不可内服”等字样,并向病人讲明用法及注意事项。
诊所管理制度14
1、建立健全房屋建筑设施的使用、维修和新建、扩建、改建等基础档案。
2、严格操作流程,保证供水、供电、供气、供氧、电梯等设施的使用、维修和安全管理。
3、严格医疗救护、办公用车的使用登记,做好车辆的保养和年检,保证车辆状态良好和安全行驶。
4、加强防火、防盗、防爆、防中毒等防范措施,确保重点部门的安全,杜绝灾害事故和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
5、办好食堂,保证病人的.营养餐、治疗餐和职工的膳食。工作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6、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工作,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
诊所管理制度15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签字或印章在机构留样后,方可开具处方。
2、处方标准、格式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要求执行。
3、医师开具处方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医师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5、开具品和一类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处方权;使用专用处方;药师应取得相应调剂资格。
6、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7、处方应按照类别和期限妥善保存。保存期满后,经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诊所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诊所管理制度06-03
诊所管理制度04-24
诊所医疗废物管理制度06-20
诊所管理制度14篇02-15
个体诊所药品管理制度04-03
诊所管理制度(精选22篇)08-13
诊所医保的管理制度(精选13篇)04-01
中医诊所卫生管理制度(精选9篇)02-03
诊所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精选3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