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的管理制度

时间:2025-01-09 14:43:38 制度 我要投稿

(热)工具的管理制度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具的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工具的管理制度

工具的管理制度1

  一.卫生工具使用现状:

  1.卫生工具无固定存放地点。

  2.卫生工具在使用后随意乱放和私藏卫生工具。

  3.卫生工具无人保养,损坏后无人维修浪费严重。

  4.卫生工具没有入库出库记录,对使用情况了解不清。

  5.对废弃的卫生工具没有固定的存放点。

  6.配发给使用者的卫生工具没有标准和要求。

  二.原因分析

  1.(卫生工具无固定存放地点)原因分析:车间内虽然存在几个拖布柜作为固定存放地点,但数量有限,且大部分柜子被个人或单个工序锁定,无法共享使用。此外,柜子的位置也并不理想。

  2.(卫生工具在使用后随意乱放和私藏卫生工具)原因分析:第一条已经提及;许多柜子被个人或单个工序上了锁并占为己有。这里指的卫生工具柜大部分是拖布柜,还有一些人会私藏卫生工具。实际上,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今天这个拖布是你的,明天可能就被其他人使用了,特别是在检修时,几乎每个人都需要使用拖布和抹布。由于工具数量有限且有些工具可能损坏,大家都希望使用好的工具,所以不得不私藏一些相对较好的工具以备自己使用。

  3.(卫生工具无人保养,损坏后无人维修浪费严重)保养就是为了增加使用寿命,卫生工具的保养这里先不说之后在重点说明。工具损坏后无人维修,以前也有维修的规定是让使用者把损坏的工具拿到修理间去修理,但是基本没人去,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不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拿去修理呢?修完后明天就不知道谁拿去用了,如果损坏了在找一个或向班里在要一个不就行了。这话听起来确实很不负责,但这就是人性就是事实,举个实例你看市里的那些随意乱放的共享电动车就明白了。

  4.卫生用品的小库房缺乏专人管理,没有建立出入库记录的制度,导致对其使用情况了解不清。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该库房,因此其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5.卫生工作中的卫生工具往往被忽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虽然卫生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同类型的卫生工作需要相应的卫生工具,例如清理电机的散热片通常较为困难。对于卫生工具的标准,例如使用前需要检查拖布和扫把是否加固,抹布不能有破损,使用后需要拧干拖布等。

  一人一柜。

  1.每人一个小工具柜,不需要太大长有一个拖布多一点,宽有一个拖布宽就可以。

  2.要有标示·名字·工具名称和数量

  3.车间要定期检查工具柜的使用情况·卫生·工具是否达到使用标准。

  4.对于卫生工具的使用寿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拖把的更换周期可以设定为一个季度,抹布的更换周期可以设定为半年,扫把的更换周期可以设定为一个季度。当然,对于某些工序而言,如果消耗较大,我们可以灵活调整更换周期。

  5.在工具使用寿命未到时有损坏的车间安排专人进行维修,维修不了的方可换新的。

  优点:使用者有了自己的工具柜就不会在私藏工具了,车间的卫生工具的损耗会大幅降低减少浪费。

  缺点:占用空间大,需要一定的资金。

  一段一柜.

  1.一段为单位,一个段用一个工具柜。

  2.由段长负责工具柜的管理并承担管理责任。

  3.要有标示·负责人·工具名称和数量

  4.为了区分每段的工具不被拿错和便于管理,在工具上涂上不同的颜色,以颜色区分各段。

  5.工具损坏由段长去找车间安排的专人进行维修,维修不了的方可换新的

  6.我们应该对卫生工具的使用寿命制定严格的`标准。比如,拖布使用一个季度后需要更换新的,抹布使用半年后需要领取新的,扫把使用一个季度后需要更换新的。当然,对于一些消耗较大的工序,我们可以灵活调整使用寿命。

  7.对每段的工具柜的工具要有数量和标准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段长和班长协商定制。

  8.对于机动工,长白班人员可各单独一柜,由班长或制定人员管理。

  优点:在段长的统一管理下,车间的卫生工具的损耗将会显著减少,从而减少了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锻炼了段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车间的各项事务。由于有了段长的有效管理,车间再也不会为卫生工具的事情而烦恼了,并且私藏工具的现象也大幅减少了。

  缺点:需要有责任心和任劳任怨的段长。现有的工具柜不够,需要购置新柜。

  多工序一柜

  1.在这个工序清理卫生的人员用一个工具柜,也可相邻的几个工序清理卫生人员用一个工具柜。

  2.要有标示·轮值卫生负责人·工具名称和数量

  3.工具柜的卫生可由使用人轮流负责,要有值日表。

  4.对每段的工具柜的工具要有数量和标准要求

  5.对于卫生工具的使用寿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以确保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对于拖布,每个季度领取一次新的;对于抹布,每半年领取一次新的;对于扫把,每个季度领取一次新的。当然,对于一些消耗较大的工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使用寿命。

  6.卫生工具尽可能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工具自己用自己的,如有损坏自行维修。

  7.对于机动工,长白班人员可各单独一柜,由班长或制定人员管理。

  优点:车间的卫生工具的损耗会大幅降低减少浪费。可利用现有的工具柜进行分配。

  缺点:没有主要负责人,工具容易错拿,偷拿。

  统一存放

  1.可将西门斗或车间其他地方改为存放点统一放置拖布柜,也可设置多个存放点。

  2.只能放置拖布,如存放其他工具基本上就丢没了。

  3.要求拖布只能存放在车间规定的存放点。

  4.在存放点设置损坏拖布存放点,损坏的拖布必须放在此,由车间指定人员进行维修。

工具的管理制度2

  为进一步搞好我站安全工具器的使用管理工作,防止因安全工具器使用不合理或管理不善,造成不必要的.事故,结合我站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使用管理规定。

  1.安全用具室内所有工具器严格实行定置管理,编号对应存放,严禁乱堆乱放;

  2.严禁安全工器具超期使用,定期对安全工器具进行试验,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记录,对于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应及时进行更换;

  3.运行值班人员每值交接班时应作好交接检查登记,发现损坏及时反映,以便更换或消缺;

  4.试验值长应按照《安规》规定,定期对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等进行试验工作,试验合格后注明“试验合格”的标签;

  5.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定进行,确保试验方法正确、试验结论正确、严禁出现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被试物及试验设备损坏;

  6.安监专责应随时检查和统计工具器的使用情况。

  7.电站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对安全工器具进行不定期检查,一经发现相关责任人未履行职责,按电站考核实施细则进行考核。

工具的管理制度3

  工具材料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生产效率:通过规范管理,确保工具材料的及时供应,减少因材料短缺导致的停工待料现象。

  2.控制成本:通过合理采购和使用,减少浪费,降低物料成本。

  3.确保质量:优质的工具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良好的管理制度能确保材料的`质量。

  4.安全生产:规范操作,预防因工具破损或材料不当使用引发的安全事故。

  5.提高员工满意度:公平的领用制度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工具的管理制度4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效率:有序的.工具管理能减少寻找工具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保障安全:规范使用和保养工具,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3.节约成本:有效防止工具遗失和过度损耗,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4.维护质量:良好的工具状态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返工。

工具的管理制度5

  本《工具维修管理制度办法》旨在规范公司内部工具设备的维修管理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延误和经济损失。主要内容包括工具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报修、维修审批、维修执行、维修记录及设备复检等环节。

  内容概述:

  1. 工具设备的日常保养程序和周期性检查。

  2. 故障识别和报告的程序与标准。

  3. 维修需求的.审批流程和权限分配。

  4. 维修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和管理。

  5. 维修工作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控制。

  6. 维修记录的管理和存档规定。

  7. 设备修复后的测试和复检程序。

工具的管理制度6

  工程部工具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工具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并保障员工的安全。

  内容概述:

  1. 工具分类与编码:建立清晰的工具分类体系,为每个工具赋予唯一的编码,便于识别和管理。

  2. 工具领用与归还:规定工具的领用流程,明确责任人,确保工具在使用后及时归还。

  3. 工具保养与维修:设定定期保养和故障维修机制,延长工具使用寿命。

  4. 工具安全使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不当使用导致的.事故。

  5. 工具丢失与赔偿:设定丢失或损坏工具的责任追究和赔偿标准。

  6. 工具采购与报废:规定工具的采购流程和报废条件,保证工具的质量和更新。

工具的管理制度7

  工具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工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确保工具的有效利用和资产保值。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具分类与编码

  2. 工具购置与审批

  3. 工具领用与归还

  4. 工具保养与维修

  5. 工具报废与替换

  6. 工具丢失与赔偿

  7. 工具安全与使用培训

  内容概述:

  1. 工具分类与编码:建立全面的工具分类体系,为每个工具分配唯一的编码,便于识别和追踪。

  2. 工具购置与审批:规定购买新工具的流程,包括需求提出、预算审批、采购执行等环节。

  3. 工具领用与归还:明确工具的领用程序,包括申请、审批、登记等,并规定使用完毕后的归还时间及方式。

  4. 工具保养与维修:设定定期保养计划,规定损坏工具的报修流程,确保工具的良好运行状态。

  5. 工具报废与替换:设立工具报废标准,明确替换程序,防止资源浪费。

  6. 工具丢失与赔偿:制定工具丢失的报告机制,以及相应的'赔偿规定,增强员工责任感。

  7. 工具安全与使用培训:提供工具使用的安全指南,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工具的管理制度8

  第一章总则

  1、目的:为规范公司各类工具的保管、领用、以旧换新、移交、报废程序,以避免工具的浪费、超标领用及调任无交接等现象,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我公司员工所使用的办公家具、操作工具、办公用具、资讯工具的.领用、退库、交接、报废等事项的管理。

  第二章工具发放标准及使用期限

  1、办公家具、办公用具发放标准,办公用具最低使用期限由行政部制定与调整;

  2、资讯工具由总经办负责制定与调整发放标准;

  3、操作工具的领用标准与最低使用期限由技术部统一制定与调整;

  第三章工具卡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1、工具卡(附表1)中设不同登记页:办公家具、办公用具、操作工具、资讯工具。领用各类工具时在相应登记页上登记。

  2、工具卡由各部门内勤保管,领用人领用工具时,到内勤处取卡,与领料单一起送行政仓库或业务仓库领用。仓库发料人员应在相应登记页填写领用工具的名称、型号、数量并让领用人签字后返还内勤处。

  3、工具的保管应该责任到人。部门应专设一卡,登记公用工具,并确定工具保管责任人。各责任人负责此工具的日常保管、正常损坏后换领等工作,并对工具的限期内损坏、遗失等负责。

  4、行政及业务仓库应专设工具帐目,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工具领用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和部门之间核对。

  5、劳保用品的登记纳入“工具卡”,其它管理参照“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第四章工具的领用、更换及退还

  1、工具领用条件:

  a、操作工具首次领用,必须是在领用标准范围内;换领必须以旧换新。

  b、办公用具首次领用,必须报计划申请;换领必须以旧换新。

  c、资讯工具首次领用,必须有部门报告并经总经办批准,资讯据之调整标准。

  d、办公家具由行政统一配置,如需增加,必须具报告经部门经理与行政部批准。

  2、工具领用程序:

  a、工具为首次领用时,领用部门填写“领料单”,注明用途和保管责任人,交部门负责人签准后,由工具保管人到部门内勤处取“工具卡”,一并交仓库人员领料。仓库人员填写工具卡并由领用人签名后交内勤。

  b、以旧换新领料时,使用部门应填写“领料单”,取“工具卡”及原旧工具到仓库换领。仓库人员在其工具卡上注销旧工具并签名确认,同时登记新工具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方可发料。

工具的管理制度9

  公用工具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公用工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工具的有效利用,防止资源浪费,保障生产安全,并提高工作效率。

  内容概述:

  1. 工具的采购与验收:明确工具的采购流程,规定验收标准,保证新购工具的质量。

  2. 工具的分配与登记:设立详细的工具分配制度,对每个工具进行编号登记,便于追踪管理。

  3. 工具的.使用规定:制定工具的使用规范,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4. 工具的保养与维修:规定定期保养和故障维修的程序,确保工具的良好状态。

  5. 工具的借用与归还:设定工具借用流程,明确归还期限,防止工具丢失。

  6. 工具的报废与更新:建立工具报废标准,规定更新替换的条件和程序。

  7. 工具的储存与管理:规定工具的存储环境和方式,确保其安全存放。

工具的管理制度10

  1.0目的

  防止清洁工具丢失,并确保清洁工具领用有序。

  2.0适用范围

  清洁工具的管理。

  3.0内容

  3.1发放给各岗位、人员的工具必须责任到人。

  3.2对各岗位的清洁工具实行统一编号。

  3.3公用清洁工具应放置于工具房,摆放整齐;发给个人的`清洁工具各自保管。

  3.4如因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或因保管不妥而造成丢失清洁工具的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3.5清洁工具受自然损坏或因使用时间过长,而不能继续使用的,可以旧换新。

  3.6清洁工具每次使用完毕后,必须清洗干净;发现工具有脏,不整齐现象,清洁员有清洁,摆放整齐的义务。

  3.7严禁某岗位或某一个人私自收藏公用清洁工具。

工具的管理制度11

  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生产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通过规范工具的使用、维护、存储和报废流程,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内容概述:

  1. 工具选择与购置:明确手持电动工具的技术参数、性能要求,规定采购流程和验收标准。

  2. 使用规范:详细列出工具的正确操作步骤,强调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规定作业环境的要求。

  3. 维护保养:设定定期检查和保养周期,明确保养内容和责任人。

  4. 存储管理:规定工具的存放位置、方式,防止损坏和丢失。

  5. 故障处理:设定故障报告和维修流程,确保及时修复。

  6. 培训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升员工的工具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7. 记录与审核:建立工具使用、保养和维修记录,定期进行审计检查。

工具的管理制度12

  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保障:避免因不当使用或维护不良导致的工伤事故,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2.提升效率:规范化的操作和维护,能保持工具的良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3.资源优化:有效管理工具,减少损坏和遗失,降低工具更换和维修成本。

  4.法规合规:符合国家和行业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工具的管理制度13

  电动工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保障:规范的使用和维护能降低意外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效率提升:良好的工具状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延误。

  3.资源节约:有效的库存管理和工具更新策略能避免过度购买和浪费。

  4.财务控制:合理的购置、维护和报废计划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投资回报。

工具的管理制度14

  1.设置目的

  手持电动工具是手直接接触带电设备进行操作生产的小型设备,极易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为防止手持电动工具造成伤亡事故,保护操作者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凡属下列小型设备均为手持电动工具:

  电钻(含冲击电钻);

  电动螺丝刀和冲击扳手;

  电动砂轮机(含角向磨光机、直向砂轮机、模具电磨、湿式磨光机、电磨、抛光机和盘式砂光机);

  砂光机(含平板砂光机、圆板砂光机、带式砂光机);

  圆锯;

  电锤(含电镐);

  不易燃液体电喷枪、

  电剪刀(含双刃电剪刀、电冲剪);

  攻丝机、往复锯(含曲线锯、刀锯);

  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

  电链锯;

  电刨;

  电动修枝剪和电动草剪;

  电木铣和修边机;

  电动石材切割机(含大理石切割机)。

  3.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4.职责

  4.1本制度由设备动力或工具装备部门负责管理

  4.2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5.内容与要求

  5.1工具的日常检查内容:

  5.1.1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5.1.2保护接地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5.1.3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5.1.4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5.1.5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陷、破裂;

  5.1.6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5.1.7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5.1.8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5.2管理

  5.2.1工具应有专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5.2.2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5.2.3在湿热和温度常有变化的区域应缩短检查周期;

  5.2.4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检查;

  5.2.5绝缘电阻应不小于ⅰ类2;ⅱ类7;ⅲ类1

  5.3保管

  5.3.1各类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由单位工具室统一保管,个人不得长期保存各类电动工具。

  5.3.2单位工具室必须严格执行借用制度,严格借用手续,借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天。

  5.3.3电动工具借出和收回时,工具室应严格检查插头、导线等有无破损、变形、失灵和松动,不得带病借出。

  5.3.4各类手持电动工具除日常检查外,每季5日前由工具室进行定期检查,每年初5日前由本单位电工进行检测绝缘电阻,按检查表填好记录,由工具室保存,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5.3.5.各单位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设立台帐,以便安全人员随时检查或抽查。

  5.3.6各单位经常使用的电烙铁,可不保存工具室,但必须专人负责。小组统一按此制度进行定期检查。

  6.考核

  6.1.按照《安全奖惩》制度规定处罚。

  6.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将追究其责任。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归口管理;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负责起草;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负责解释。

工具的管理制度15

  一、模夹具仓库管理规定

  1、模夹具入库:

  1.1入库前应由生产车间做好模具、夹具的防腐处理及编号、标识状态等。

  1.2购买新模具、夹具必须经质量检验验收,并出具合格报告由主管签字后方能入库。

  1.3对进库模具核对规格型号、件数进行验收入库并对每件产品注明尺寸精度、入库日期。

  1.4对返修的模具、夹具要记录返修人员、检验人员、产品尺寸型号及入库时间等详细记录备查,与新模具分别存放。

  1.5对返修的`模具、夹具或因产品更改换下的合格模具原则上不再做入库处理。库房行使保管职能。生产车间根据先旧后新的原则领用。

  2、模夹具出库:

  2.1新模具、夹具仓库凭生产部门主管签字的领料单发货。

  2.2返修模具、夹具仓库凭生产部门主管签字的领条发货,只作运行记录,不作领料入帐。

  2.3未经生产部门主管签字的领料单,仓库不发货。

  二、工具仓库管理规定:

  1、入库:

  1.1买新工具必须出具发票,由库房根据品种、数量、单价验收,出具入库单并入帐。

  1.2重复借用工具由使用部门领用后,不再作入库处理。仓库行使保管职能。

  2、工具保管发放制度:

  2.1凡属个人使用的工具,一律按工种、使用期限,凭部门主管签字发放。

  2.2建立职工个人工具领用卡,领用、退库、注销一律凭证办理手续。职工调离,应按工具卡数量退回全部工具,方可结帐离开。

  2.3因工具本身质量不良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工具损坏,由部门主管签字,可重新领用。

  2.4气焊工、电焊工所使用的割枪、焊枪、电焊钳、氧气管、乙炔管、压力表等实行交旧领新。

  2.5因个人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工具损坏、遗失,应按工具折旧比例赔偿后,可重新领用。

  三、低值易耗品仓库管理规定:

  1、低值易耗品由使用部门照计划,报公司批准后,由采购人员购买。库房按照所需品种、规格、数量、单价入库上帐。

  2、仓库凭部门主管签发的领料单发货。

  3、低值易耗品采取需用数量足额采购,一次性领用。仓库原则上按零库存处理。

《(热)工具的管理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工具的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工具的管理制度01-09

安全工具管理制度01-26

公司工具管理制度03-21

维修工具管理制度04-28

工具管理制度11篇04-07

工具管理制度(11篇)02-15

工具材料管理制度(精选10篇)08-11

维修部工具管理制度03-10

工具使用管理制度(精选20篇)11-16

在线咨询

(热)工具的管理制度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具的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工具的管理制度

工具的管理制度1

  一.卫生工具使用现状:

  1.卫生工具无固定存放地点。

  2.卫生工具在使用后随意乱放和私藏卫生工具。

  3.卫生工具无人保养,损坏后无人维修浪费严重。

  4.卫生工具没有入库出库记录,对使用情况了解不清。

  5.对废弃的卫生工具没有固定的存放点。

  6.配发给使用者的卫生工具没有标准和要求。

  二.原因分析

  1.(卫生工具无固定存放地点)原因分析:车间内虽然存在几个拖布柜作为固定存放地点,但数量有限,且大部分柜子被个人或单个工序锁定,无法共享使用。此外,柜子的位置也并不理想。

  2.(卫生工具在使用后随意乱放和私藏卫生工具)原因分析:第一条已经提及;许多柜子被个人或单个工序上了锁并占为己有。这里指的卫生工具柜大部分是拖布柜,还有一些人会私藏卫生工具。实际上,这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今天这个拖布是你的,明天可能就被其他人使用了,特别是在检修时,几乎每个人都需要使用拖布和抹布。由于工具数量有限且有些工具可能损坏,大家都希望使用好的工具,所以不得不私藏一些相对较好的工具以备自己使用。

  3.(卫生工具无人保养,损坏后无人维修浪费严重)保养就是为了增加使用寿命,卫生工具的保养这里先不说之后在重点说明。工具损坏后无人维修,以前也有维修的规定是让使用者把损坏的工具拿到修理间去修理,但是基本没人去,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不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拿去修理呢?修完后明天就不知道谁拿去用了,如果损坏了在找一个或向班里在要一个不就行了。这话听起来确实很不负责,但这就是人性就是事实,举个实例你看市里的那些随意乱放的共享电动车就明白了。

  4.卫生用品的小库房缺乏专人管理,没有建立出入库记录的制度,导致对其使用情况了解不清。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出入该库房,因此其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5.卫生工作中的卫生工具往往被忽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虽然卫生工作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同类型的卫生工作需要相应的卫生工具,例如清理电机的散热片通常较为困难。对于卫生工具的标准,例如使用前需要检查拖布和扫把是否加固,抹布不能有破损,使用后需要拧干拖布等。

  一人一柜。

  1.每人一个小工具柜,不需要太大长有一个拖布多一点,宽有一个拖布宽就可以。

  2.要有标示·名字·工具名称和数量

  3.车间要定期检查工具柜的使用情况·卫生·工具是否达到使用标准。

  4.对于卫生工具的使用寿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例如,拖把的更换周期可以设定为一个季度,抹布的更换周期可以设定为半年,扫把的更换周期可以设定为一个季度。当然,对于某些工序而言,如果消耗较大,我们可以灵活调整更换周期。

  5.在工具使用寿命未到时有损坏的车间安排专人进行维修,维修不了的方可换新的。

  优点:使用者有了自己的工具柜就不会在私藏工具了,车间的卫生工具的损耗会大幅降低减少浪费。

  缺点:占用空间大,需要一定的资金。

  一段一柜.

  1.一段为单位,一个段用一个工具柜。

  2.由段长负责工具柜的管理并承担管理责任。

  3.要有标示·负责人·工具名称和数量

  4.为了区分每段的工具不被拿错和便于管理,在工具上涂上不同的颜色,以颜色区分各段。

  5.工具损坏由段长去找车间安排的专人进行维修,维修不了的方可换新的

  6.我们应该对卫生工具的使用寿命制定严格的`标准。比如,拖布使用一个季度后需要更换新的,抹布使用半年后需要领取新的,扫把使用一个季度后需要更换新的。当然,对于一些消耗较大的工序,我们可以灵活调整使用寿命。

  7.对每段的工具柜的工具要有数量和标准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段长和班长协商定制。

  8.对于机动工,长白班人员可各单独一柜,由班长或制定人员管理。

  优点:在段长的统一管理下,车间的卫生工具的损耗将会显著减少,从而减少了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锻炼了段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车间的各项事务。由于有了段长的有效管理,车间再也不会为卫生工具的事情而烦恼了,并且私藏工具的现象也大幅减少了。

  缺点:需要有责任心和任劳任怨的段长。现有的工具柜不够,需要购置新柜。

  多工序一柜

  1.在这个工序清理卫生的人员用一个工具柜,也可相邻的几个工序清理卫生人员用一个工具柜。

  2.要有标示·轮值卫生负责人·工具名称和数量

  3.工具柜的卫生可由使用人轮流负责,要有值日表。

  4.对每段的工具柜的工具要有数量和标准要求

  5.对于卫生工具的使用寿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以确保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对于拖布,每个季度领取一次新的;对于抹布,每半年领取一次新的;对于扫把,每个季度领取一次新的。当然,对于一些消耗较大的工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使用寿命。

  6.卫生工具尽可能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工具自己用自己的,如有损坏自行维修。

  7.对于机动工,长白班人员可各单独一柜,由班长或制定人员管理。

  优点:车间的卫生工具的损耗会大幅降低减少浪费。可利用现有的工具柜进行分配。

  缺点:没有主要负责人,工具容易错拿,偷拿。

  统一存放

  1.可将西门斗或车间其他地方改为存放点统一放置拖布柜,也可设置多个存放点。

  2.只能放置拖布,如存放其他工具基本上就丢没了。

  3.要求拖布只能存放在车间规定的存放点。

  4.在存放点设置损坏拖布存放点,损坏的拖布必须放在此,由车间指定人员进行维修。

工具的管理制度2

  为进一步搞好我站安全工具器的使用管理工作,防止因安全工具器使用不合理或管理不善,造成不必要的.事故,结合我站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使用管理规定。

  1.安全用具室内所有工具器严格实行定置管理,编号对应存放,严禁乱堆乱放;

  2.严禁安全工器具超期使用,定期对安全工器具进行试验,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记录,对于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应及时进行更换;

  3.运行值班人员每值交接班时应作好交接检查登记,发现损坏及时反映,以便更换或消缺;

  4.试验值长应按照《安规》规定,定期对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等进行试验工作,试验合格后注明“试验合格”的标签;

  5.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定进行,确保试验方法正确、试验结论正确、严禁出现因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被试物及试验设备损坏;

  6.安监专责应随时检查和统计工具器的使用情况。

  7.电站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对安全工器具进行不定期检查,一经发现相关责任人未履行职责,按电站考核实施细则进行考核。

工具的管理制度3

  工具材料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生产效率:通过规范管理,确保工具材料的及时供应,减少因材料短缺导致的停工待料现象。

  2.控制成本:通过合理采购和使用,减少浪费,降低物料成本。

  3.确保质量:优质的工具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良好的管理制度能确保材料的`质量。

  4.安全生产:规范操作,预防因工具破损或材料不当使用引发的安全事故。

  5.提高员工满意度:公平的领用制度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工具的管理制度4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效率:有序的.工具管理能减少寻找工具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保障安全:规范使用和保养工具,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3.节约成本:有效防止工具遗失和过度损耗,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4.维护质量:良好的工具状态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返工。

工具的管理制度5

  本《工具维修管理制度办法》旨在规范公司内部工具设备的维修管理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延误和经济损失。主要内容包括工具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报修、维修审批、维修执行、维修记录及设备复检等环节。

  内容概述:

  1. 工具设备的日常保养程序和周期性检查。

  2. 故障识别和报告的程序与标准。

  3. 维修需求的.审批流程和权限分配。

  4. 维修服务提供商的选择和管理。

  5. 维修工作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控制。

  6. 维修记录的管理和存档规定。

  7. 设备修复后的测试和复检程序。

工具的管理制度6

  工程部工具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工具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并保障员工的安全。

  内容概述:

  1. 工具分类与编码:建立清晰的工具分类体系,为每个工具赋予唯一的编码,便于识别和管理。

  2. 工具领用与归还:规定工具的领用流程,明确责任人,确保工具在使用后及时归还。

  3. 工具保养与维修:设定定期保养和故障维修机制,延长工具使用寿命。

  4. 工具安全使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因不当使用导致的.事故。

  5. 工具丢失与赔偿:设定丢失或损坏工具的责任追究和赔偿标准。

  6. 工具采购与报废:规定工具的采购流程和报废条件,保证工具的质量和更新。

工具的管理制度7

  工具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工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确保工具的有效利用和资产保值。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具分类与编码

  2. 工具购置与审批

  3. 工具领用与归还

  4. 工具保养与维修

  5. 工具报废与替换

  6. 工具丢失与赔偿

  7. 工具安全与使用培训

  内容概述:

  1. 工具分类与编码:建立全面的工具分类体系,为每个工具分配唯一的编码,便于识别和追踪。

  2. 工具购置与审批:规定购买新工具的流程,包括需求提出、预算审批、采购执行等环节。

  3. 工具领用与归还:明确工具的领用程序,包括申请、审批、登记等,并规定使用完毕后的归还时间及方式。

  4. 工具保养与维修:设定定期保养计划,规定损坏工具的报修流程,确保工具的良好运行状态。

  5. 工具报废与替换:设立工具报废标准,明确替换程序,防止资源浪费。

  6. 工具丢失与赔偿:制定工具丢失的报告机制,以及相应的'赔偿规定,增强员工责任感。

  7. 工具安全与使用培训:提供工具使用的安全指南,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工具的管理制度8

  第一章总则

  1、目的:为规范公司各类工具的保管、领用、以旧换新、移交、报废程序,以避免工具的浪费、超标领用及调任无交接等现象,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我公司员工所使用的办公家具、操作工具、办公用具、资讯工具的.领用、退库、交接、报废等事项的管理。

  第二章工具发放标准及使用期限

  1、办公家具、办公用具发放标准,办公用具最低使用期限由行政部制定与调整;

  2、资讯工具由总经办负责制定与调整发放标准;

  3、操作工具的领用标准与最低使用期限由技术部统一制定与调整;

  第三章工具卡的使用及管理制度

  1、工具卡(附表1)中设不同登记页:办公家具、办公用具、操作工具、资讯工具。领用各类工具时在相应登记页上登记。

  2、工具卡由各部门内勤保管,领用人领用工具时,到内勤处取卡,与领料单一起送行政仓库或业务仓库领用。仓库发料人员应在相应登记页填写领用工具的名称、型号、数量并让领用人签字后返还内勤处。

  3、工具的保管应该责任到人。部门应专设一卡,登记公用工具,并确定工具保管责任人。各责任人负责此工具的日常保管、正常损坏后换领等工作,并对工具的限期内损坏、遗失等负责。

  4、行政及业务仓库应专设工具帐目,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工具领用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和部门之间核对。

  5、劳保用品的登记纳入“工具卡”,其它管理参照“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第四章工具的领用、更换及退还

  1、工具领用条件:

  a、操作工具首次领用,必须是在领用标准范围内;换领必须以旧换新。

  b、办公用具首次领用,必须报计划申请;换领必须以旧换新。

  c、资讯工具首次领用,必须有部门报告并经总经办批准,资讯据之调整标准。

  d、办公家具由行政统一配置,如需增加,必须具报告经部门经理与行政部批准。

  2、工具领用程序:

  a、工具为首次领用时,领用部门填写“领料单”,注明用途和保管责任人,交部门负责人签准后,由工具保管人到部门内勤处取“工具卡”,一并交仓库人员领料。仓库人员填写工具卡并由领用人签名后交内勤。

  b、以旧换新领料时,使用部门应填写“领料单”,取“工具卡”及原旧工具到仓库换领。仓库人员在其工具卡上注销旧工具并签名确认,同时登记新工具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方可发料。

工具的管理制度9

  公用工具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公用工具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工具的有效利用,防止资源浪费,保障生产安全,并提高工作效率。

  内容概述:

  1. 工具的采购与验收:明确工具的采购流程,规定验收标准,保证新购工具的质量。

  2. 工具的分配与登记:设立详细的工具分配制度,对每个工具进行编号登记,便于追踪管理。

  3. 工具的.使用规定:制定工具的使用规范,包括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4. 工具的保养与维修:规定定期保养和故障维修的程序,确保工具的良好状态。

  5. 工具的借用与归还:设定工具借用流程,明确归还期限,防止工具丢失。

  6. 工具的报废与更新:建立工具报废标准,规定更新替换的条件和程序。

  7. 工具的储存与管理:规定工具的存储环境和方式,确保其安全存放。

工具的管理制度10

  1.0目的

  防止清洁工具丢失,并确保清洁工具领用有序。

  2.0适用范围

  清洁工具的管理。

  3.0内容

  3.1发放给各岗位、人员的工具必须责任到人。

  3.2对各岗位的清洁工具实行统一编号。

  3.3公用清洁工具应放置于工具房,摆放整齐;发给个人的`清洁工具各自保管。

  3.4如因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或因保管不妥而造成丢失清洁工具的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3.5清洁工具受自然损坏或因使用时间过长,而不能继续使用的,可以旧换新。

  3.6清洁工具每次使用完毕后,必须清洗干净;发现工具有脏,不整齐现象,清洁员有清洁,摆放整齐的义务。

  3.7严禁某岗位或某一个人私自收藏公用清洁工具。

工具的管理制度11

  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公司生产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通过规范工具的使用、维护、存储和报废流程,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内容概述:

  1. 工具选择与购置:明确手持电动工具的技术参数、性能要求,规定采购流程和验收标准。

  2. 使用规范:详细列出工具的正确操作步骤,强调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规定作业环境的要求。

  3. 维护保养:设定定期检查和保养周期,明确保养内容和责任人。

  4. 存储管理:规定工具的存放位置、方式,防止损坏和丢失。

  5. 故障处理:设定故障报告和维修流程,确保及时修复。

  6. 培训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升员工的工具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7. 记录与审核:建立工具使用、保养和维修记录,定期进行审计检查。

工具的管理制度12

  手持电动工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保障:避免因不当使用或维护不良导致的工伤事故,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2.提升效率:规范化的操作和维护,能保持工具的良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3.资源优化:有效管理工具,减少损坏和遗失,降低工具更换和维修成本。

  4.法规合规:符合国家和行业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工具的管理制度13

  电动工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保障:规范的使用和维护能降低意外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效率提升:良好的工具状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延误。

  3.资源节约:有效的库存管理和工具更新策略能避免过度购买和浪费。

  4.财务控制:合理的购置、维护和报废计划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投资回报。

工具的管理制度14

  1.设置目的

  手持电动工具是手直接接触带电设备进行操作生产的小型设备,极易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为防止手持电动工具造成伤亡事故,保护操作者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凡属下列小型设备均为手持电动工具:

  电钻(含冲击电钻);

  电动螺丝刀和冲击扳手;

  电动砂轮机(含角向磨光机、直向砂轮机、模具电磨、湿式磨光机、电磨、抛光机和盘式砂光机);

  砂光机(含平板砂光机、圆板砂光机、带式砂光机);

  圆锯;

  电锤(含电镐);

  不易燃液体电喷枪、

  电剪刀(含双刃电剪刀、电冲剪);

  攻丝机、往复锯(含曲线锯、刀锯);

  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

  电链锯;

  电刨;

  电动修枝剪和电动草剪;

  电木铣和修边机;

  电动石材切割机(含大理石切割机)。

  3.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4.职责

  4.1本制度由设备动力或工具装备部门负责管理

  4.2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5.内容与要求

  5.1工具的日常检查内容:

  5.1.1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5.1.2保护接地连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5.1.3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5.1.4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5.1.5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陷、破裂;

  5.1.6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5.1.7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5.1.8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5.2管理

  5.2.1工具应有专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5.2.2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5.2.3在湿热和温度常有变化的区域应缩短检查周期;

  5.2.4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检查;

  5.2.5绝缘电阻应不小于ⅰ类2;ⅱ类7;ⅲ类1

  5.3保管

  5.3.1各类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由单位工具室统一保管,个人不得长期保存各类电动工具。

  5.3.2单位工具室必须严格执行借用制度,严格借用手续,借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天。

  5.3.3电动工具借出和收回时,工具室应严格检查插头、导线等有无破损、变形、失灵和松动,不得带病借出。

  5.3.4各类手持电动工具除日常检查外,每季5日前由工具室进行定期检查,每年初5日前由本单位电工进行检测绝缘电阻,按检查表填好记录,由工具室保存,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5.3.5.各单位手持电动工具必须设立台帐,以便安全人员随时检查或抽查。

  5.3.6各单位经常使用的电烙铁,可不保存工具室,但必须专人负责。小组统一按此制度进行定期检查。

  6.考核

  6.1.按照《安全奖惩》制度规定处罚。

  6.2.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将追究其责任。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提出;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归口管理;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负责起草;

  本制度由设备动力部负责解释。

工具的管理制度15

  一、模夹具仓库管理规定

  1、模夹具入库:

  1.1入库前应由生产车间做好模具、夹具的防腐处理及编号、标识状态等。

  1.2购买新模具、夹具必须经质量检验验收,并出具合格报告由主管签字后方能入库。

  1.3对进库模具核对规格型号、件数进行验收入库并对每件产品注明尺寸精度、入库日期。

  1.4对返修的模具、夹具要记录返修人员、检验人员、产品尺寸型号及入库时间等详细记录备查,与新模具分别存放。

  1.5对返修的`模具、夹具或因产品更改换下的合格模具原则上不再做入库处理。库房行使保管职能。生产车间根据先旧后新的原则领用。

  2、模夹具出库:

  2.1新模具、夹具仓库凭生产部门主管签字的领料单发货。

  2.2返修模具、夹具仓库凭生产部门主管签字的领条发货,只作运行记录,不作领料入帐。

  2.3未经生产部门主管签字的领料单,仓库不发货。

  二、工具仓库管理规定:

  1、入库:

  1.1买新工具必须出具发票,由库房根据品种、数量、单价验收,出具入库单并入帐。

  1.2重复借用工具由使用部门领用后,不再作入库处理。仓库行使保管职能。

  2、工具保管发放制度:

  2.1凡属个人使用的工具,一律按工种、使用期限,凭部门主管签字发放。

  2.2建立职工个人工具领用卡,领用、退库、注销一律凭证办理手续。职工调离,应按工具卡数量退回全部工具,方可结帐离开。

  2.3因工具本身质量不良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工具损坏,由部门主管签字,可重新领用。

  2.4气焊工、电焊工所使用的割枪、焊枪、电焊钳、氧气管、乙炔管、压力表等实行交旧领新。

  2.5因个人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工具损坏、遗失,应按工具折旧比例赔偿后,可重新领用。

  三、低值易耗品仓库管理规定:

  1、低值易耗品由使用部门照计划,报公司批准后,由采购人员购买。库房按照所需品种、规格、数量、单价入库上帐。

  2、仓库凭部门主管签发的领料单发货。

  3、低值易耗品采取需用数量足额采购,一次性领用。仓库原则上按零库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