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

时间:2022-10-19 08:58:51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精选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辛勤工作,存在着缺陷,将成绩与不足汇集成一份自查报告吧。那么一份详细的自查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精选5篇)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1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现场察看了区体育场、体育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村综合体育场等设施,听取了区体育局关于全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把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活动权益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各项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公共体育的供给能力。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要求,确定了全区“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实行统筹规划,持续建设,分步实施。现已建成占地35000㎡、12000座位的体育场、26000㎡的全民健身广场和24000㎡的体育公园;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等体育设施;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完成城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目标。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二、工作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公共体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建设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清单,强化督查指导,落实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保障机制。其中,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建设膜结构全民健身中心及标准游泳馆,投资建设方负责运营。

  2、加大资金投入,公共体育活动设施逐步健全。多方筹措资金,20XX年以来从体彩公益金和上级专项资金中专门支出资金#余万元,其中为全区各镇“三个一”工程项目配置体育设施#万元,直接补助各镇建设达#万元。20XX年花费#余万元为农村体育场地购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为村建成综合健身活动场;20XX年投资#万元为美丽乡村点添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提升农村体育工程。

  3、实施健身计划,公共体育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3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场地28个,室外体育设施场地806个;体育场地面积60841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4平米,超过国家标准24%。按体育场地种类划分,体育场4个,田径场4个,小运动场32个,民营游泳馆3个,足球场地37个,篮球场地217个,排球场地36个,乒乓球场地231个,羽毛球场地23个,健身房14个,健身步道3个,全民健身路径222个。

  三、存在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多渠道的投资运营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全区对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在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氛围仍需努力。

  2、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数量不足和规模较小。目前,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已基本完成 “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但总体而言,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水平不高、规模较小、数量不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游泳馆尚未建成使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器材存在老旧破损,部分村居缺少必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3、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管理还不到位。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经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有人管理、有钱使用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只满足于自给,不能共享共建,做到对外开放,致使部分体育设施闲置,造成体育活动设施资源趋向浪费。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的投入,对已列入规划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要拟定资金安排计划,列入财政预算,以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公共体育设施。

  2、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加强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心协力推进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为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3、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经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体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清除安全隐患。要加强指导,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参与率,推动群众的体育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要加强社会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共享。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2

  一、基本情况

  海西州体育中心,位于柴达木东路8号,南邻格尔木东路,北邻巴音河路与奥运广场相连,东西相邻可鲁克湖路,占地面积为70483㎡,建设面积45418㎡,绿化面积10666㎡。体育中心内场东西看台可容纳观众20000余人。海西州体育中心于2004年竣工后由我中心负责管理使用,有田径场地、足球场地各一个,面积13400㎡;塑胶篮球场、羽毛球场各一个,面积2124㎡。室内场馆有健身馆一个216㎡;,高原训练基地点一个面积216㎡;乒乓球馆一个,面积216㎡;训练馆一个,面积216㎡。所有场馆全部免费对外向公众开放,没有改变体育功能,没有进行商业性娱乐性经营的活动。全心全意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服务。

  海西州业余体校成立于1973年3月,现有编制8个。内设机构:校委会(校党支部)、田径教研室1个、重竞技教研室1个。目前教职工人数11人,具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管理岗位1人,本科以上学历9人。州业余体校重点布局开设的项目有:田径、摔跤、柔道、射击四项,设非重点项目有:乒乓球、篮球、足球、跆拳道四项,年平均运动员训练人数为100人左右。在这基础上全校教职工兼高原训练基地专职人员。20XX年9月我中心根据机构改造要求,现更名为海西州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中心(海西州业余体校)。

  为进一步发挥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根据体育总局等八个部门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免费开放体育场馆,提升体育场馆的功能和使用效率,提高大型体育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向社会提供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公共体育服务。

  二、开放情况

  我中心全年开放时间365天,每周开放时间84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等,每天平均开放时间12小时,全年免费开放;因维修、保养、安全、训练、赛事、天气等原因,不能向社会开放或需调整开放时间,均提前向社会公告。我中心每年免费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每年平均14次、开展体育健身技能等培训每年平均2400人次、进行国民体质测试每年平均1500人次,每年接待人数一直在增加,20XX年全年接待42500人、月接待3540人、日接待118人,海西体育中心全面免费开放,无经济收益,场馆维修、维护费用从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入开放资金中列支。

  三、业务范围

  海西州体育中心负责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推广普及本地区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民族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单项体育协会的指导培训工作,承办和协办地区群众体育竞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计划争光纲要》、《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工作。

  (一)群众体育全民健身锻炼、比赛和培训:随着州体育中心条件设施的改善,开展项目丰富多彩,晨练和晚练重点项目有:徒步、跑步、太极拳、民间武术、藏族锅庄舞、蒙古族安代舞、佳木斯健身操、中老年健身操、第八套、第九套广播体操、扇子舞、踢健子、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摔跤、柔道、射击、跆拳道等。平均免费指导人数2000人以上,夏季高峰期参加全民健身锻炼人群络绎不绝,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全民的健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从健身的内容看,越来越丰富多彩,从健身的形式上看,档次得到了较大提升,健身人群处于逐年上升趋势。

  (二)竞技体育竞赛活动:随着全国各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为不断提高我中心各训练项目水平和运动成绩,我中心积极开展冬季各项训练工作。在训练中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根据我中心队员的实际情况,以有效解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运动负荷,以专项练习内容和手段为主,使专项素质得到高水平的发展,技术训练结合个人特点,适当调整训练负荷,加强对运动员训练和恢复过程的监督,正确处理训练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队员的训练兴趣。

  从20XX年海西州“民族团结杯”男子篮球赛,第一次民族赛事举办以来,我中心还相继承办或协办了各项民族体育赛事,其中包括:20XX年海西州“民族团结杯”青少年足球赛、20XX年海西州“民族团结杯”成年男子足球赛、海西州“民族团结杯”信鸽竞翔比赛等各项体育赛事,各项赛事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也促进了我州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四、场馆运营

  (一)功能定位。根据我州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立足场馆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服务性和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创收增效性,我们的功能定位是:“以发展体育本体产业为主,稳固开展全民健身业,大力引进和开发体育竞赛、体育技能培训,兼容文艺演出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馆”。也就是说用于全民健身和文体活动的主场地和配套设施设备全部自营、自行管理,以确保体育馆“以体为主”的经营原则。馆内闲置房间和非主要区域用于对外出租和开设体彩中心,这不仅提高创收效益,更体现了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社会效益。

  (二)对外开放。海西州体育中心从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始终把最大范围地服务全民健身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作为根本目的,州体育中心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人口日益增多,健身锻炼的内容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通过各项体育赛事的举办在全州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扩大了我州的知名度和宣传力度。

  五、场馆管理

  (一)队伍建设。多年来,坚持培训和自学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职工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秉承“爱岗、敬业、奉献、诚信”的精神,在高强度承接活动和工作任务中,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全体教职工敬业奉献,凡承接的各类活动,均在不影响健身用场前提下安排布场、撤场。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建章立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和员工学习培训以及奖励激励机制。合理、规范的制度和严格、高效的管理,使得体育中心各项工作运行顺畅,运行期间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海西州体育中心以它独特的创新设计和建筑外观成为德令哈市体育基础设施的一大亮点,目前是全省、州、县一流室外体育设施场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体育中心场馆的管理,做好体育中心各场馆的维护、保养和环境卫生及安保工作,使海西体育中心更好的为国家、省州、市级的各项体育赛事和广大群众服务。

  六、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国民体质监测任务重、缺乏经验、缺乏全社会宣传力度和支持,人们对此项工作特别缺乏认识、工作起来难度大,但是承担这项任务的全体人民秉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我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省体育局下达的国民体质监测任务。20XX年测试人数达2960人,培训全格检测人员5人,办宣传栏5次。在实施体质监测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工作精益求精,每天忙完了测试还要一起统计一天所测的数据,保证计算机数据与问卷数据能准确无误,正是全体工作人员发扬团结协作和忘我工作的精神,使我州高质量圆满地完成了测试阶段的工作。

  七、20XX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情况

  20XX年,全口径收入合计130万元,支出合计99万元。

  我中心严格执行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随着体育中心条件设施的改善,群众性的健身活动明显增加,健身形式进一步丰富,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八、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体重中心基础设施年久,中心水电暖问题依然突出。

  2.中心足球场,田径跑道已经超过使用年限。

  资金使用周期较短,产生的社会效应不能及时反映,财政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效果。通过体育中心运营管理、群众性体育赛事、全民体质监测等工作全面开展,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将会进一步带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提高我州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群众健身意识逐步增强,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提升体育场馆的功能和使用效率,提高大型体育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向社会提供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公共体育服务目标。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3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共有24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展览馆1个、电影公司1个、影剧院2个,已经评估定级的区级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影剧院1个,街道(乡镇)文化站等10个。中央驻市企业均有各自独立的文化体育设施,如职工活动室、文体中心、图书室等。其中有部分企业的文化设施,经政府注入资金后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

  我市2004年体育场地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共有体育场地970处(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606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64个。体育系统场地19个,占2%;教育系统场地318个,占32.8%;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等中央石油石化企业及其他单位,有体育场地633个,占65.2%。20XX年至20XX年,我市重点对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特别是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或新建,增加了一些体育场地及场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市的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克拉玛依区,场地规模和投资总额占全市的72%左右,4个区的体育场地建设相对不平衡。

  二、我市近年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为摸清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状况,近年来,文化、体育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文化、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规划等相关部门着眼于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市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目标、整体布局、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在近期建设规划中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便民、利民和实用的原则和先进性、创新性的要求。计划、财政等部门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考虑文体设施的公益性,同时也考虑政府投资的效益,针对不同片区,明确不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对老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适度改造,逐步改善,做到了每个社区都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坚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市民意愿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设施和项目为重点,实施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20XX年,投资120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资900万元,克拉玛依区投资100万元,市局工会补助200万元),完成了克拉玛依区田径运动场改造,城区居民健身环境明显改善。投资1.5亿元(其中市财政投资7000万元用于主体工程建设),实施了独山子区2.1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项目建设(跨年工程)。独山子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已列入我市重大项目前期计划,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内含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科技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待前期工作完成后即将动工建设。投资1.3亿元(其中市财政补助5000万元进行主体建设),实施了白碱滩区文化大厦项目建设(跨年工程),该项目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科技馆、会展中心、多厅影剧院、青少年宫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20XX年,市政府争取国债资金82万元,配套22万元,实施了乌尔禾乡文化站和金龙镇文化站建设。乌尔禾乡文化站已于20XX年当年竣工落成。金龙镇文化站建设方案目前已经克拉玛依区政府评审通过,计划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从2003年至20XX年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对第一中学运动场、风雨操场、篮球场,第二中学运动场,市高级中学室内田径馆、篮球馆,第七中学运动场,第十中学篮球场,第十三中学风雨操场,阳光实验中学风雨操场、运动场进行了改造或新建。2007年,已列入市政府计划并正在实施建设的校园体育场所有第三中学风雨操场、第七中学风雨操场、第八中学风雨操场及运动场、第九中学风雨操场及运动场、第十三中学运动场,投入总额为8700万元。各区也十分重视校园体育设施建设,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了校园体育设施条件。到20XX年底,克拉玛依区已投入1亿多元用于修建和维修改造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等十五所小学的运动场、风雨操场。独山子区在投资新建学校的同时,加快改造已建学校运动场。白碱滩区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其他开支,修建和改造小学运动场及风雨操场。目前,全市36所区属学校运动场地和体育教学设施健全,篮球场、田径运动场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和学校召开运动会的需要。

  (三)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目前,在全市体育场所总资产中,国有占99.5%,非公有只占0.5%;非经营性体育场地占资产总数的99%,只有11个体育场地属经营性质。在日常管理中,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一是坚持以公益性为主,依法开展各项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和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区分不同服务区域和对象,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及经营管理办法,保证了文化体育设施合理、有效使用。目前,全市各个文化体育场所制度健全,管理有序。三是通过试点,认真研究逐步开放学校、企业单位内部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可行性。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已开展了校内体育设施课余时间对社会开放的试点工作,全市有多所中、小学的运动场、馆对社会开放,提高了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来,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展很快,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从人民群众实际使用的需求来看,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匮乏。虽然我市文化体育设施的总数量和人均占有面积已具有相当规模,但绝大多数文化体育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主要分布在学校和各企业单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要。

  二是高品位的文化体育设施不足。随着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品位、上档次、有规模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市现有的文化体育设施已无法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是新、老城区和各区之间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以体育场地为例,克拉玛依区有534块体育场地,占全市总场地数的55.05%;独山子区有171块体育场地,占全市总场地数的17.63%;白碱滩区有242块体育场地,占全市总场地数的24.95%;乌尔禾区有体育场地23块,占全市总场地数的2.37%。

  四是文化体育设施总体开放程度不高。目前,市、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但大部分企业内部文化体育设施不对外开放,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是部分现有文化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如有些设施被擅自改变功能,因设施老化被闲置等。

  四、今后的重点工作

  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市政府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列入了《克拉玛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和文化、体育专项规划,按照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我们将坚持有利于各区文化体育事业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逐年加大对各区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积极争取驻市中央石油石化企业投资基础设施系统配套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心城(指克拉玛依区)新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独山子文化中心,白碱滩文化大厦,乌尔禾文化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将会相继开工建设、投入使用。现有设施中,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将在中心城新区文化馆、图书馆建成后,移交克拉玛依区政府进行管理。青少年宫将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适时改造。同时,进一步加快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通过区级社区文化中心和社区(镇)文化站设施的不断完善,实现全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全面覆盖。进一步改进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依托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有共享。

  依照总体规划,我市中心城新区体育中心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可容纳6000人的体育馆、20000人的体育场以及独山子体育中心将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白碱滩体育馆目前也在项目建议论证阶段,乌尔禾民族体育设施已纳入前期工作计划。到“十一五”末,我市体育设施将更加完善,除乌尔禾区外的其他区,公共体育设施将具备3场2馆1房,即:1个塑胶标准田径场、1个草坪足球场、1个灯光篮球场、1个游泳馆、1个体育馆、一个训练房(室)。乌尔禾区将建设少数民族体育综合运动场、简易标准田径场各1个。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馆设施面积达7.25平方米。

  近期,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顺利实施。为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20XX年,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和重点工程领导小组。今年,市政府投资计划安排科技博物展览馆、体育馆及新区二期系统配套工程共5000万元。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加快推进中心城新区文体中心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又专门成立了克拉玛依文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根据需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设了文化、体育、系统配套三个专业协调组,并通过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对各单体项目进行建设管理。目前,文体中心总体规划方案已经确定,优化设计正在抓紧进行。科技博物展览馆、体育馆建筑设计方案招标工作已经启动。场地平整、构筑物拆迁处置方案准备就绪,系统配套方案设计已经完成。

  二是加强全市现有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和管理,在建设一批高档次、上规模的文体场馆的同时,逐步加大居民住宅区公共文化体育场地设施的维修、改扩建力度,对已修建好的将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同时,在全市有条件的学校扩大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试点范围,对试点工作中发现的安全、管理、收费及停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有关管理规定,切实规范日常管理。各学校校内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将优先向学校所在社区内的居民和有组织的群众活动开放,使学校文化体育场地和设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鼓励支持社会各界、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央驻市企业加大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力度,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

  四是结合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农牧民业余文化体育需求。

  切实加强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关系我市各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和谐克拉玛依的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多渠道地筹集资金,使我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推进我市公共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4

  按照《关于督促做好社会事业重建设施后续运营管理和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了解文化体育等重建设施后续运营管理工作和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层基础作为20XX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重点。按通知要求,我局庚即对体育等重建设施后续运营管理工作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建设情况。

  目前,我局承担的灾后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

  1、体育馆加固维修项目:加固维修2681座看台的.体育馆,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按标准增配相关设备、设施。该项目20XX年1月25日动工建设,已于20XX年8月27日竣工并交付使用,工程总投资425万元(含设施、设备采购)。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以来,目前该馆运行良好,水费大约每年开支0.6万元,电费每年开支2.5万元,保洁2个,每年共开支8.0万元,总共需开支约11.1万元。该工程目前还属于质保期内,尚未产生维修费用,且已全部免费开放,下一步继续加强管理。

  2、体育场维修加固灾后重建项目:加固维修8000座看台的体育场,重建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人造草皮足球场、塑胶篮球场、塑胶门球场、塑胶羽毛球场等体育场地及附属用房设施,改造体育场排水、排烟系统,按标准增配相关设备设施等,加固维修面积33000平方米。该项目20XX年4月16日动工建设,已于20XX年12月9日竣工交付使用,工程总投资700万元(含设施、设备采购)。该工程目前还属于质保期内,尚未产生维修费用。且已全部免费开放,下一步继续加强管理。

  3、XX县鸽子花文体中心灾后重建项目:该项目由6个部门(县体育局、县文新广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的9个项目(体育综合训练楼、广播电视中心、数字电影院、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畜牧兽医、能源基层服务站、大相岭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整合打捆建设,修建框剪结构综合业务用房1幢及相关附属设施。该业务用房共11层,其中地上10层,地下1层,总高度39.6米,建筑面积约17527.06平方米,总占地12.9亩,建筑面积约17527.06m2万平方米,20XX年7月20日开工建设,20XX年12月20日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总投资9215万元(含设施、设备采购)。工程竣工验收后已移交给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目前该中心运行良好,水费大约每年开支3.0万元,电费每年开支9.6万元,保安3个,每年共开支11.16万元,物业管理(含保洁)正在招投标阶段,初步估计96万元左右。总共需开支约120余万元。该工程目前还属于质保期内,尚未产生维修费用。该工程目前还属于质保期内,尚未产生维修费用。且已全部免费开放,下一步继续加强管理。

  4、近年来我县以体育场、杨柳河广场、若水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为重点,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体育广场建设,注重加强乡镇、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点)建设工程。县城体育场占地面积50亩,有一块国际标准的400米田径场(面积约24171.3m2),东看台(建筑面积约4285.7m2)。东、西看台能容纳1万观众。目前全县已建成健身点21个,乡镇、村体育设施建设还未全部纳入体育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我县现有各类体育场地90个左右,其中标准体育场地35个,非标准体育场地65个,体育场地面积为85445平方米,人均0.50平方米左右。全县90%的体育场地集中在学校、机关、企业等,因此,学校体育的优势相当明显。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局、体校只有人头经费,尚无开展体育活动经费,体育总会、各体育协会更无体育活动经费,建议把体育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达到财政年收入的1%-1.5%体育活动经费,有了经费保障就能加强体育协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体育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各乡镇应建立体育指导站,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体育事业经费。

  2、场地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快,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看,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低于全省的人均数,我县目前公共体育设施人均0.50平方米,与上级体育部门要求达到人均1.2平方米差距甚远,县属公共体育设施少且不配套,90%的体育场地集中在各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率低,社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滞后,公共体育设施满足不了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县属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不了县少体校的体育训练条件。

  三、对策和措施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方针、政策,把体育设施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实事的大事来抓,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坚持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原则,积极拓宽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途径和办法。县属公共体育设施要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载体,提高设施利用率,积极借鉴先进市县经验,探索体育场馆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不断满足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要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加强体育总会、行业体协、老年体协、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体育指导站等基层组织,注重乡镇、村(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建设,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等骨干队伍培训工作,培养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夯实群众体育工作基础,为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5

  根据《关于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重点督查的通知》(马政督[20XX]41号)要求,我局对“扩大体育消费、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扩大体育消费

  1.组织调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XX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我局立即组织学习,开展调研,并会同市发改委准备出台我市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目前贯彻落实文件初稿已经形成,正在征求意见中。

  2.加强服务意识,加大对体育企业扶持力度。结合市政府开展的服务企业活动,开展服务体育企业活动,为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争取项目资金,为他们的产品进行推介,优先购买等。20XX和20XX年为和县三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争取扶持资金80万元,并为其生产的三段式羽毛球成功申报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20XX年,我们还指导了含山县昊博体育器材公司规范化建设,为该公司的加快发展提供动力。

  3.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消费。我们以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为目标,通过市场化运作,近几年先后承办了乒超联赛、中泰武术对抗赛、中美篮球争霸赛、中欧乒乓球明星对抗赛、中韩跆拳道对抗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四届南京都市圈龙舟赛、四届长三角城市山地自行车赛,今年2月份又承办了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5月份举办了第四届马鞍山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暨第14届南京都市圈体育舞蹈(马鞍山)分站赛等,充分满足了市民对观看高水平赛事的需求,带动了相关体育消费,更是推动了体育赛事中介机构的发展。

  4.搭建融合平台,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共同发展。我局积极利用全市文化、体育和旅游资源,推动共同发展。近年来,我局陆续举办的健身气功、扭秧歌、太极扇、武术等展示活动及广场健身舞各类比赛都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消费。我们还着力打造以和县香泉湖、当涂甑山生态园、博望横山风景区、濮塘体育休闲产业园为中心的体育休闲旅游基地,其中当涂甑山生态园被评为20XX年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相继在这些景点风景区举办了长三角山地自行车赛、南京都市圈龙舟赛等大型赛事,市旅游局和体育局更是在当涂李白风景区成功举办了第八届马鞍山李白国际户外旅游节暨铁人三项赛,该项比赛更是在20XX年并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不仅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推动了全市相关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市场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5.满足群众体育需求,组织体育系统大型体育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向社会开放。为提高体育系统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满足群众健身需求,20XX年,根据国家和省里安排,我们对全市的大型体育场馆进行调研摸排,对符合要求的申报了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资金扶持项目,市体育馆、和县体育场、含山县体育馆共获得扶持资金168万元。全市的大型体育场馆都实行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广大市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条件,带动了相关消费。

  6.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带动体育消费。20XX年我局拿出33.5万元,并对工作突出和优秀的体育运动协会给予表彰和相应的经费奖励。20XX年将出台《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实施办法》,将部分体育活动以向社会组织购买形式开展,带动社会组组发展,带动体育消费。

  (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1.20XX年底我们将市体育馆改建为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0XX年对市体育馆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三片篮球场和一片笼式足球场,并对游泳馆进行了升级改造。

  2.20XX年共建设20套全民健身路径、2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66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维护、维修农体健身工程67个。

  3.20XX年共安排建设全民健身苑3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4个、晨晚练点42个、乡镇全民建设广场3个,目前各健身设施选点已经基本结束。

  二、意见和建议

  1.加大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建议利用濮塘、江心州、香泉、昭关、鸡笼山、横山、大青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把健身、休闲、观光与体育赛事活动等结合起来,开展定向运动、越野赛车、赛龙舟、登山、攀岩、探险、铁人三项等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培育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体育旅游。同时,可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体育影视、体育文化创意等新的业态。

  2.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重点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和中介培训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要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鼓励和扶持健身俱乐部、户外运动等各类经营服务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健身服务业,促进健身服务业的发展。支持鼓励企业、职业俱乐部和广告传媒公司等社会力量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体育赛事。继续做好现有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工作,创新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除市场化运作的体育比赛外,全民健身项目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以现有的广告传媒、职业俱乐部为基础,鼓励和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建立体育经纪人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体育经纪人在赛事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3.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全民健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设施的建设,能够带来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经济的发展。要加大体育健身投资力度,市县要安排专项的建设资金,扩大覆盖面,建设一批群众急需的设施,要组织资金、人员对老旧的设施进行分批维护或更换。可以考虑对全市的大小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城市空置场所等区域根据面积大小建设一批专业运动设施。规划建设居民小区时,都要按居住规模规划建设体育设施。全面推进开放公共体育设施,满足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公共体育设施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公共体育设施检查的工作总结09-05

公共卫生的自查报告08-11

公共机构节能自查报告11-09

公共卫生自查报告11-21

公共卫生自查报告09-11

公共机构节能自查报告09-30

体育设施管理制度04-14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自查报告12-07

公共机构节能情况自查报告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