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查报告

时间:2022-11-02 13:21:02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质量检查报告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检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检查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丰台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配合丰台区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护理部开展了护理质量安全专项整顿自查梳理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一)依据《护理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执行标准WS/T431—20xx)、《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xx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北京市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要求。20xx年医院对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以及护理系统应急管理预案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内容涵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环节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医院重点部门管理以及护理系统应急预案等80余项内容。同时还修订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等100余项。

  (二)规范使用护理管理手册。为了加强对科室级对护理质量督导,落实规范管理。制定下发护理管理手册,并制定书写记录标准,进行严格考核管理。

  通过多年的实践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责任落实和管理目标实现能力显著增强。

  二、规范建立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一)建立了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强调护理人员按能级和职称进行分层培训,同时根据人员职称和能级制定严格的分层培训计划。每个层级均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考核重点;培训时以提升护理人员应急应对能力、临床带教能力以及出入院、转科等关键环节流程执行能力为重点,不断强化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将案例分析、现场演练以及授课讲座等内容贯穿于实际考核中,考量的是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

  (二)多途径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宣贯,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院内组织对《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每年2—3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护理应急预案等相关内容培训、演练及考核每季度1次,使护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熟知风险应对流程。

  (三)建立了院内“护理技能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并已完成了17人次的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培训和临床实践,提升了护理技能师的急诊急救技能和危重症救护技术,也为促进院内护理人才培养和培养专科师资力量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质量督查、跟踪、应对及管理。

  (一)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制度。医院制定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严禁瞒报、漏报现象发生。同时按照卫计委要求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实时上报和网络直报工作,护理部有专人负责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统计汇总和网络直报工作。

  (二)规范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建立了由“皮肤问题管理小组”负责的分区管理责任制,落实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的现场跟踪、监督指导工作,同时负责核查所报案例的护理记录的准确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分析整改的及时性等工作;院内定期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每季度一次,选择院内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讨论整改措施,以实现相互学习、经验分享、警钟长鸣的作用。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纳入医院缺陷考核内容,对于上报不及时、发生事件改进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科室进行考核;同时组织院级相关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护理质量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保证患者就医安全必须从细节管理入手,从每个服务环节做起。多年来护理部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认真履行委员会职能,通过完善落实护理质量监察制度,规范人员职业行为,建全护理安全警示制度等,把控环节质量、落实和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形成了各级护士、科室、护理部逐级负责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质量管理标准、考核机制运行正常,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1、加强关键制度及流程的落实情况督导。护理关键制度包括入院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巡视制度、告知制度、护理计划执行制度和健康教育制度等,护理部将关键制度落实检查列入月控考核重点,每月进行不定期检查3—4次,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实现100%复合,一级护理病人每月抽查30—50人次,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2、在输血、输液、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等环节质量检查中,加强对医嘱执行、查对制度、腕标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环节质量的督导,加强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监管,最大限度的保证制度和流程的执行。

  3、加强重点病历的终末质量监管,实现100%复核。对患者年龄≥60岁、ADL≤40分、住院时间≥7天、出院时一级护理病重的病历、输血病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病历实现100%复核。

  4、加强护理交接班环节质量督导。护理部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3—4科次,每年组织护理交接班观摩考评3—4次,通过督导交接班全过程,不断加强护理过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在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的同时,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5、定期组织护理夜查房每周2次。加强对非正常工作时间段护理工作质量的督导,保证夜间护理质量。

  (二)规范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保证高危药品用药安全。

  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管理要求,针对高危药品科室要有专人管理和定期清点制度,护理部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质量考核红线项目,每月检查3—4次,以保证用药安全。

  (三)努力构建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提升专业管理能力。

  1、加强对输液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成立院内“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静疗小组活动发挥监管作用。结合静脉输液实践指南标准,定期组织小组及院内培训,培训重点是静脉输液实践指南、静脉治疗药物配伍方法、静脉输液用具的正确选择、静脉输血规范标准等;通过小组成员定期对临床静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开展静脉治疗问题调查和循证护理学研究,帮助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院内用药动态,在院内局域网建立了安全用药荟萃提示栏目,将临床用药的护理注意事项、常用药品配伍禁忌以及易发静脉炎的药品等进行提示,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2、加强对皮肤问题、复杂、难治伤口的处理及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成立了“皮肤问题管理小组”,对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统一管理,并在全院实施质量监控;定期组织相关院内培训,每年2—3次,并依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糖尿病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南等,规范了院内皮肤问题护理管理程序;通过小组成员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管,对院内压疮、失禁、伤口等复杂的护理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和专业指导,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能力。

  3、成立院内气道护理管理小组。为进一步制定规范化的气道管理技术、氧疗护理技术提供保证。

  五、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队伍结构还需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2、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滞后。医院对护理人员动态、护理工作量报告、护理排班、护理质控以及护士长管理工作落实等方面难以实时监控。

  3、在日常质控管理过程中还有制度落实不严格,细节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质量检查报告】相关文章:

车间质量检查述职报告12-13

车间质量检查的述职报告01-15

质量检查自查报告10-24

车间质量检查个人述职报告11-25

车间质量检查的述职报告范文10-31

质量检查口号04-29

物业服务质量检查的工作报告01-12

【热门】车间质量检查个人述职报告12-29

质量检查制度范本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