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旱抗旱工作总结范文(通用9篇)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颇丰,来为这一年的工作写一份工作总结吧。那么一般工作总结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防旱抗旱工作总结范文(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1
xx镇位于XX市西北部山区,是XX市有名的“旱包子” 下辖39个行政村,总人口6.9万,实有耕地面积45445亩(其中水田面积38045亩,旱地面积7400亩)。
一、旱情基本情况
去冬今春,余店镇境内降水量低于同期水平,总降水量不到30毫米,农田出现大面积干旱,农业遭受极大损失。据初步统计,全镇水稻有水可抽、有水可插面积仅10930亩,无水可抽、无水可插面积有27115亩,棉花、花生等7400亩旱作物普遍受旱,如无水,则全部绝收。全镇4615口塘堰,4000口塘堰现在干涸无水,615口塘堰只剩下半堰水,大部分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主要有九岭山、段河、徐店、豹子岭、英姿寨、新湾、杨岭、九里、芦河、金盘、银珠等村。
二、抗旱设施的现实状况
1、xx泵站和西干渠两大水系
余店抗旱保丰收主要依赖于徐店泵站和西干渠两大水系,其中,徐店泵站装机380千瓦机组2座,可使14个村受益,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万亩;西干渠全长40公里,可使12个村受益,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000亩。目前,徐店泵站已不能正常运转,两大水系配套渠道初步统计共塌方16处达2万土石方,溃口10处共120米。
2、镇内中小型机电泵站
xx镇现有75千瓦机电泵站2座(青龙袁关泵站和宋家岭黑沟泵站)、55千瓦机电泵站6座(兴隆泵站、姜岭泵站、双楼岗上湾泵站、卢畈沟湾泵站、古城泵站、金盘陡坡泵站、)、55千瓦以下机电泵站23座。目前,全镇大小机电泵站共31座,除古城2处泵站、双河泵站、墩子2处泵站、界河泵站尚能正常运转外,其它25座尚需维修。
3、镇内水库堰塘
(1)、共有小(一)型水库3座(甘家湾水库、王家冲水库、深冲水库)、小(二)型水库9座(大凉水沟水库、杏子树湾水库、小东湾水库、红卫水库、回龙寺水库、腊水堰水库、豪堰水库、刘家岗水库、小李关水库);水库存水普遍偏少。
(2)、全镇共有塘堰4715口,4000口塘堰现在干涸无水,615口塘堰只剩下半堰水。
三、抗旱工作开展情况
1、紧急部署,及时安排抗旱工作
旱情出现后,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抗旱工作,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迅速调整工作部署和重点,针对部分干群对抗旱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于5月17日及时召开了抗旱工作动员大会,全力发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旱救灾,千方百计减少灾害损失。
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抗旱责任
迅速成立了抗旱工作指挥部,落实了5个抗旱工作专班,全体干部必须坚守工作岗位,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干部群众极积投入到抗旱工作中,规定取消星期天,旱情尚未解除前,一律不得放假休息。要求由镇纪委牵头,对干部纪律和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进行督查,定期通报,落实奖惩措施。
3、采取的具体措施
⑴、搞好渠道清淤工作。
全镇共投入机械12台、投工5600个,清理疏通渠道48公里,5月23日可接水使用。
⑵、启动徐店泵站
徐站泵站因机器老化,没有配套设备,不能正常运转,镇政府已联系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抢修,大概在5月25日可出水。可灌溉面积1.2万亩。
⑶、积极维修机电泵站。
镇政府派出专班对全镇所有机电泵站进行摸排,积极组织资金对能抢修的尽量抢修,不能抢修的想方设法调水。
⑷、组织改种。据初步统计,全镇从两个灌区调水后,仍有3200多亩水田不能插上秧,镇政府组织他们及时进行结构调整,改种豆类、高梁等旱作物,目前已改种1000余亩。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2
去冬今春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罕见的旱灾。持续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为贯彻好“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目标,龙朋镇党委、政府、人大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各条战线县镇人大代表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各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抗旱救灾工作队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一、查摸底,反馈信息
为全面准确掌握全镇受旱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龙朋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县、镇人大代表,并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系统地开展旱情调查和跟踪,实行日报告制,由下派到各村的工作组及时汇报每天调查跟踪情况,帮助镇党委、政府随时了解旱情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制定相应抗旱救灾措施。
二、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为动员全民参与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各人大代表积极奔走于各村各寨,发放宣传材料、粘贴宣传标语,充分广播、黑板报、召开群众会议的形式宣传政策,讲清旱情,分析形势,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旱自救工作。同时,各代表还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展开抗灾自救工作,全镇上下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旱救灾的工作格局。
三、慨解囊,率先为抗旱救灾捐款
抗旱救灾,光靠镇党委、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为此,三家、甸中等村委会自发组织,向村民筹集抗旱资金,各人大代表也慷慨解囊,率先为抗旱救灾捐款捐物。截止目前,全镇共自筹抗旱救灾资金16万元。
四、等不靠,积极投身到抗旱工作中
各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抗旱工作队伍,与村组干部、村民一道,调查旱情,研究对策。组织群众利用牛出、农用车等工具,为旱情严重的地区送水,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五、度警觉,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在搞好抗旱救灾工作的同时,各级人大代表还肩负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的重担。他们与群众战斗在抗旱救灾第一线,协调安全用电、用水等问题,搞好防火、防盗工作,做好治安事故的防范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处理各种不稳定因素,安抚群众情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3
一、灾害基本情况
㈠气象灾害
1、干旱灾害。今年月份,我县降雨明显偏少,气温偏高。月日到月日,全县大部分地区近30天高温无雨,总降雨量只有历史同期平均值的7%,为10年来同期最少,致使全县12个乡镇186个村、20.2万人不同程度受旱,影响农业生产和工业企业正常运行。全县农作物的受旱面积达27.93万亩,其中重旱19.95万亩,损失粮食产量9515吨,损失油料产量588吨,损失烟叶产量18460担,损失柑桔产量15918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同时,因干旱缺水全县有614万千瓦水电装机不能正常发电,比去年同期减少发电量40%以上,因缺电致全县水泥厂、金属硅厂等重点企业不能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4300万元以上。这次旱灾损失较严重的6个乡镇。
2、暴风雨灾害。月上旬,全县多次出现强降雨,先后发生了暴风雨灾害,特别是月日至日的持续强降雨最为严重,这次暴风雨导致全县农作物受灾15.37万亩,绝收面积1.73万亩,冲毁耕地1815亩,因灾倒塌民房37户、78间,其中倒光28户、62间,同时造成九畹溪旅游公司、板桥河水库施工现场的部分临时设施被洪水冲垮,镇太平河流域颜家台段、镇村、村的部分河堤被冲毁。全县公路出现大小坍塌512处,完全中断交通的6处,其中水田坝乡对外交通全部中断。这次突发性暴雨还诱发了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镇和尚岩出现岩崩险情,镇河朱家坡发生滑坡险情。据统计,因暴风雨灾害,全县12个乡镇的14.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其中水田坝、、受灾最为严重。
㈡地质灾害
今年月,乡镇上报各类地质灾害(含险情)10处,总规模达600万方,涉及屈原、水田坝6个乡镇、10个村、330户、1362人、851间房屋,紧急转移134户、402人,县政府决定实施搬迁安置105户、316人。
上述地质灾害中,按乡镇划分,屈原镇1处,水田坝乡1处,镇2处,镇3处,乡2处,镇1处。
按时段划分,其中月份发生2处,月份发生1处,月份发生2处,月份发生3处,8月份发生2处。
按类别划分,滑坡险情8起,涉及8个村的219户、1016人、584间房屋;危岩体2处,涉及2个村的111户、346人、267间房屋。
今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险情有:镇湾、沱滑坡险情,镇和尚岩岩崩险情。湾滑坡体位于镇擂鼓台村,滑坡体前缘高程140米,后缘高程370米,分布面积约31.9万平方米,总体积约223万方,共危及75户、529人、230间房屋(含湾小学师生298人),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教育厅厅长等领导到现场指导救灾,决定对受威胁最严重的22户、62人和湾小学实施搬迁重建。沱滑坡体位于镇楚王井村,滑坡体前缘高程位于135米以下,后缘高程560米,纵长约1200米,横宽250-460米,滑坡体总方量约1200万立方米,该滑坡体曾于年月和年月发生大范围变形,今年月日,滑坡体后缘局部地段出现新的变形。险情发生后,县救灾办组织县国土资源局、移民局、房管局到现场踏勘,并请省市地质专家到现场对滑坡体进行科学论证,目前已将受严重威胁的14户、32人全部实行紧急撤离,加大对滑坡体的专业监测。和尚岩岩崩位于镇赵家山村,属20xx年省地勘院调查的全镇15处重大隐患点之一,该危岩体年月曾出现险情,当时已将危害严重的一孤岩人工剥除,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自今年月日以来,受长期干旱和持续强降雨影响,危岩体变形加剧,该危岩体后缘形成长约60米,宽5--53厘米的裂缝,裂缝将危岩体所在的山脊切割成三面临空的鹰嘴岩状,危岩体与母岩有脱离迹象,共危及97户、298人、225间房屋和两家企业,险情发生后,省市县领导和地质专家到现场踏勘,决定将险区内的76户、231人先期实施搬迁安置。
二、主要工作措施
㈠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领导责任制落实
全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调整充实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县救灾办、防汛办、防雹办“三办”值班合并,统一办公,负责主汛期间全县灾情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检查督办等。从月日起,县救灾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办公室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专人负责值班、专班负责现场救灾,同时,加强了信息传递工作,与县委办、县政府办保持联系,加强了服务协调工作和检查督办工作,确保了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
县人武部、公安局、气象局、移民局、民政局、水务局、交通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等相关单位分别成立了防汛抗旱救灾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县人武部、公安局、卫生局还分别成立了防汛救灾应急分队。
各乡镇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防汛抗旱救灾机构,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了岗位职责,并以文件的形式上报给县救灾办。水库、电站、旅游风景区以及各厂矿企业也分别组建了防汛救灾机构,落实了责任人,明确了责任,制定了防汛预案。
在县防汛抗旱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县救灾办具体负责,把全县各级、各单位的防汛救灾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全县群测群防重点险区险段责任人及联系电话、省市县33处重点灾害点防灾预案、中小型水库渡汛方案汇总,并编印成工作手册,便于查阅,方便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㈡规范和完善了救灾预案,基础工作扎实
一是对每处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都建立了灾害基本情况登记卡,填写了灾情的基本情况、救灾措施等,通过一张登记卡就可以反映灾害的基本情况。
二是每处地质灾害都有国土部门的应急调查报告和具体的处置意见,并督促有关乡镇和单位把救灾处置意见落到实处。
三是所发生的灾害险情都有统计表,涉及的总方量、人口、房屋、灾民紧急转移、搬迁安置人数都如实填报,便于汇总掌握全县的基本情况。
四是按国土部门统一规范的模式和要求,对全县33处省市县地质灾害点重新编制了科学的防灾救灾预案,做到了基本情况清楚,撤离路线明确,救灾方案可行,操作性大大提高。
㈢加强了防汛抗旱工作,做到防汛和抗旱统筹兼顾
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从早着手,提前准备,早部署早落实,并做到防汛和抗旱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全县所有水库、堰塘、电站的防汛岗位职责,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二是自5月中旬以来,组织技术人员分别到各乡镇对全县的水库、堰塘和电站进行了经常性安全防汛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渡汛。
三是编制了水库、堰塘和电站的防汛调度方案,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完善了防汛抗旱预案和重点水利设施反恐怖预案。
四是始终按照“防大汛、抗大灾,防大旱、救大灾”的基本要求,防汛和抗旱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编制了秭归县抗旱预案,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该留的坚决留,该弃的坚决弃,科学管理,节水抗旱。
㈣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县863处地质灾害点的预警监测网络,明确了群测群防责任,向灾区群众发放了防灾避灾工作明白卡。
二是月日至月日,全县组织4个工作专班,对全县12个乡镇群测群防点、专业监测点、县级以上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和二期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及近期出现明显变形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了灾害点的稳定状况、防灾预案、监测人员和监测实施情况,确保监测措施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月日,全县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救灾工作督办会,各乡镇负责群测群防的工作人员和分管防汛救灾工作的领导参加,会议传达了中央、省、市有关防汛抢险工作的重要精神,就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防汛抗旱工作等基本知识进行了集中的培训和指导。副县长郑之彪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年全县重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责任状,并对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是由县救灾办和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根据乡镇合村并组后的实际情况,对全县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点进行核实,整理了地质灾害监测管理及基础资料,进一步规范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五是高度关注每处地质灾害险情,做到有险必查,现场踏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建议,编印地质调查报告。对湾、沱、和尚岩等重点灾害点派专人指导现场监测,确保了准确监测、及时预警。
㈤加强了气象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一是强化气象信息预报服务工作。按照“主动、及时、优质、周到”的要求,发布汛期天气预报和中长期气象趋势预报。今年汛期,共发布常规中长期天气预报1000多份,汛期预报200多份,制作发布专题气象信息31期,重要天气报告26期。同时,加强了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为泗溪、九畹溪旅游公司提供气象安全保障服务。
二是认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今年汛期以来,县气象局把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救灾、服务全县国民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工作早安排,人员早培训,高炮早检修,设施早到位,并落实了人影工作的安全责任制。同时,抓住有利时机,科学组织防雹增雨作业,降低灾害损失,特别是“7.7”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全县持续近一个月的旱情。从4月9日第一次作业到8月13日最后一次作业,全县共开展人影天气作业75站次,发射炮弹3326发、火箭弹7枚。
三是加强空管协调,确保安全作业。为了争取空管部门对我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支持,县救灾办、县气象局先后多次与空管部门协调关系,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为人影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㈥各部门密切配合
每次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都是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救灾办积极协调,加强督办,县人武部、公安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务局、移民局、农业局、卫生局、烟草公司、电力公司等相关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身于抢险救灾工作之中,帮助灾民生产自救,抗灾保丰收。
暴风雨灾害发生后,民政、农业、交通、水务等部门组成四个专班迅速赶到、、归州等受灾严重的乡镇,核实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各乡镇也组建了由乡镇领导带队的救灾工作专班深入各村检查灾情,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抗灾自救。
镇和尚岩发生岩崩险情后,县公安局、武警中队、移民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林业局、气象局等单位都派人到现场参与和服务于救灾工作,确保了灾民在规定时间内紧急转移,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三、主要体会
㈠领导重视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前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农村、库区重点险区险段,查看灾情,慰问灾民。同时,专题研究灾民搬迁安置工作,确保灾民正常生产生活。
㈡责任落实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关键。在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县、乡及县直各单位、重点水库、电站都签订了防汛抗灾工作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级各部门都把防汛救灾工作纳入了主要的议事日程,使防汛救灾工作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㈢检查督办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保证。县救灾办对每处地质灾害的处理结果定期进行跟踪督办,县水务局定期对重点水库、电站的安全渡汛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县民政局对全县灾民搬迁安置进行检查通报等。通过检查督办,确保了各项救灾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了灾民的根本利益。
㈣部门配合是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基础。在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服从大局,积极参与抗灾救灾工作,这是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四、存在主要问题
㈠灾民搬迁安置难度大。今年因地质灾害需搬迁安置灾民126户、383人,其中已经安置的82户、252人,未安置的44户、131人,特别是镇和尚岩岩崩险区和镇湾小学搬迁重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镇和尚岩险区的97户、298人一期安置对象76户、231人中,已安置的仅42户、126人,新房在建的12户、43人,安置没有启动的还有22户、62人。镇湾小学重建工作仅完成场平,地面建筑刚刚启动,预计到明年初才能建成使用。
㈡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我县是地质灾害重度分布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繁重,但全县地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一遇多灾并发,专业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灾区,客观上影响了抢险救灾工作。
㈢救灾资金不足。由于近几年移民与非库区灾民执行的救灾政策有差异,灾民安置资金补助标准实际上大大高于全省民政补助标准,往年是通过项目资金补充,现在无法用此办法筹集资金,仅财政和民政筹集救灾资金,实际操作中救灾资金显得相对缺乏,客观地影响了灾民搬迁安置进度。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4
20xx年汛期,我省先后遭受干旱、洪涝及台风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按照国家防总及流域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防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统一指挥,科学调度,解放军、武警及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确保了大江、大河、各类水库、重要防洪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确保了城镇供水和人畜饮用水安全,保障了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据分析测算,今年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2xx亿元。
一、雨水情及其特点
20xx年5~9月份,全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前期降雨少,后期降雨多;北部降雨多,南部降雨少。5~6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4~6成,其中郎溪、屯溪偏少7成,新安江流域6月份降雨量仅为54毫米,为有资料记录以来最低值,全省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7~9月份全省降雨增多,7月份淮河流域、8月上旬淮北地区和9月上旬大别山区分别遭受历史罕见强暴雨。
受强降雨影响,我省淮河流域、大别山区和滁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新汴河、奎濉河和淠河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淮河和滁河发生了一次较大洪水。全省共有16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中淮河、洪河和滁河部分河段超保证水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四次超警戒水位。淮河、滁河分别有9个和2个行蓄洪区超行蓄洪控制水位。全省9座大型、50多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董铺、黄栗树和沙河集等大型水库均相继泄洪。
汛期雨水情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1、入梅偏晚,梅雨量不明显。我省南部6月25日入梅,比常年偏晚9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晚6天。由于梅雨期没有形成明显的降雨带,我省南部梅雨期降雨量不明显。
2、降雨集中,强度大。7月4~10日,淮河流域暴雨中心蒙城县坛城站626毫米,涡阳、蒙城及蒙城县坛城站7天累计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8月1~2日,沿淮淮北地区暴雨中心蒙城县顺河集站24小时降雨258毫米,为建站以来第一位,超过100年一遇;奎濉河、新汴河8月1日面平均降雨量149毫米,居有资料记录以来第二位,其中夹沟、时村等站日降雨量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位,点暴雨量重现期超50年一遇。9月2~3日,响洪甸站24小时降雨量达558毫米,是我省有记录以来点暴雨量第二位、大别山区第一位;响洪甸水库面平均降雨量24小时329毫米,两天面平均降雨量417毫米,均创记录;最大24小时降雨岳西毛尖山站544毫米、霍山佛子岭380毫米、含山东山278毫米,均超过100年一遇。
3、降雨突发性强,时空分布不均。正常年份我省主要降雨发生在6月到7月。而20xx年汛期大部分地区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雨水充沛,尤其是5~6月降雨均偏少,7~9月份降雨明显偏多。三次主要降雨均是突发性致灾性暴雨,7月上旬沿淮淮北地区特别是蒙城、涡阳等县(区)的强降雨形成旱涝急转、北涝南旱的严峻形势。另外,正常年份江淮地区在9月份后汛期,发生日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特大暴雨可能性极小,而9月初13号台风形成的暴雨及洪水,在其量级和发生时间上为历史同期少见。
4、台风活动频繁,破坏性大。今年影响我省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有4个,分别是第5号台风“海棠”、第9号台风“麦莎”、第13号台风“泰利”和第15号台风“卡努”。尤其是第13号台风“泰利”形成的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致使淮河、淠河和滁河发生大洪水,大别山区五大水库水位迅猛上涨。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性灾害,破坏性极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5、洪水水位高,流量大。7月份受上游降雨影响,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出现最高水位29.14米,超过保证水位0.14米,为建国以来第九位。受13号台风暴雨影响,大别山区水库在超前预泄和紧急泄洪的情况下,佛、梅、响、磨四大水库日涨幅分别达6.22米、4.29米、3.34米、5.93米,其中佛、磨两库最大1小时分别上涨0.95米、1.46米。佛、磨、梅、响水库最高超汛限水位分别为9.38米、17.45米、4.64米、5.43米,最高水位和最大入库流量均居历史同期第一位。淠河横排头站最高水位55.82米,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分别居历史第二和第三位。滁河襄河口站最高水位13.66米,超保证水位0.16米
二、工情及灾情
(一)工情
长江、淮河干支流堤防共发生各类险情323处,其中长江干堤7处(均为崩岸),淮河干流堤防及蒙洼圈堤19处,其余险情均发生在洪河、西淝河、颍河、淠河、滁河等支流堤防及部分行洪区堤防。所有险情中,较大险情3处,即阜南县老观乡下河段蒙洼圈堤管涌险情、淮南市石姚湾行洪堤管涌险情和天长市高邮湖大堤部分堤段迎水坡严重毁损。全省共溃破圩口86个,淹没面积36.5万亩,受灾人口40.5万人。其中万亩以上圩口7个,面积22.3万亩,受灾人口26.9万。溃破圩口主要涉及六安、安庆、巢湖、蚌埠、淮南、滁州等六市,分布在淠河、汲河、清溪河、皖河、淮河等沿岸。六安市共溃破圩口65个,约占全省溃破圩口总面积的88%。
(二)灾情
洪涝灾害。今年台风及洪涝灾害致使全省81个县(市、区)的917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973万人,受灾面积2608万亩、绝收面积670.4万亩,倒塌房屋17.2万间,因灾死亡86人(其中山区滑坡、泥石流灾害死亡54人),直接经济损失143.6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8.53亿元。其中三次洪涝灾情最为严重。一是7月淮河洪水灾情。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安等市的36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824.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55万亩、绝收293万亩,倒塌房屋2.9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约29.5亿元。二是8月淮北地区涝情。短历时强降雨造成淮北中北部的濉河、新汴河、浍河、沱河等支流水位迅猛上涨,沿淮淮北洼地涝水难以外排,发生了严重的涝灾。三是13号台风“泰利”灾情。六安、安庆、巢湖等7市27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达677万人,因灾死亡81人,倒塌房屋8.7万间,损坏房屋17.7万间;农作物受灾698万亩、绝收182万亩,基础设施水毁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2.1亿元,金寨、岳西、含山、霍山、裕安、潜山等6个县(区)受灾最重。
干旱灾害。今年3—7月上旬,我省降雨偏少,特别是5—6月,旱情急剧发展。全省17个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滁州、宣城、黄山等地旱灾最为严重。据统计,全省年累计受旱面积达2330万亩,其中成灾493.5万亩,一度有148万亩水田缺水、95万亩旱地缺墒难以适时栽插播种,9.3万人、9.5万头大牲畜发生饮用水困难。
三、防汛抗旱主要措施
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考验了政府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能力,各项防灾抗灾措施有力、有效,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各类责任制落实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先后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抗洪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防指先后七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全面部署安排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洪排涝和防御台风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号召受灾地区积极迎战淮河洪水和台风灾害。省委书记郭金龙两次坐镇省防指,指挥淮河抗洪和防御台风工作,省长王金山多次亲临省防指部署防汛抗灾工作。郭金龙、王金山、王明方、任海深、赵树丛等省领导身先士卒,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汛前,明确省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防汛分工,省防指落实重要防洪工程和行蓄洪区防汛行政、技术责任人,调整省防指机构及其组成人员,修订印发省防指成员单位职责。各地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为重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以防为主,突出重点,防汛抗旱工作准备充分
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抗灾工作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为迎战水旱灾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防指2月份就发出《关于开展20xx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汛前准备工作,并先后派出30多个技术检查组,对各地落实防汛措施、重要工程度汛准备、违章设障清除等进行检查、抽查,督促限期解决度汛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抓住汛前有利时机,及时消除工程度汛隐患,长江、淮河干支流上50多处主要险工险段,在主汛期前得到有效处理或落实度汛;主要堤防上在建的78座开口工程,6月底前均具备正常防洪条件。制定了《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了《茨淮新河控制运用办法》、淮河行蓄洪区运用,调整了王家坝站防汛特征水位;编制全省抗旱预案和淠史杭等大型灌区供水方案。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沿江市县补充防汛物资。按照《安徽省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查险规定》,各地落实了417万人的民工防汛抢险队伍。各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广泛动员,合理调度,全力抢排涝水
7至8月发生的三次强降雨过程,致使沿淮淮北和沿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初的强降雨,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的严峻局面。省政府、省防指见事早、行动快,要求受灾地区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应对洪涝灾害。省防指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开启淮河、涡河、颍河、怀洪新河、茨淮新河、新汴河、奎濉河等河道上节制闸提前大流量预泄,降低河道水位,为加快内水外排创造条件。为抗御淮河流域第一场洪涝灾害,在淮河上游洪水到来前,蚌埠闸提前预泄洪水16亿立方米。随着上游洪水下泄,河道水位上涨,涵闸无自排条件后,省防指果断要求各类泵站开足马力排水,并同有关部门及时下拨排涝经费和排涝用电指标,支持各地排涝抗灾。受灾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清沟沥水,拆除堵坝,架机排水。各类涵闸及泵站累计排涝水量46亿立方米,其中自排涝水量约占75%,大大减少了排涝成本。由于排水及时,为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活生产和补种晚秋作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工程调度,提前下泄涡河、颍河、洪河污水,洪水到来后,加大泄量,加快污水下泄,避免了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对淮干水质造成大的影响。
(四)加强会商,优化调度,实现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省防指办与气象、水文部门密切联系,加强会商,滚动预报天气情况和洪水演进过程,为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7月12日18时淮干王家坝站达到保证水位并继续上涨,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省防指通过异地会商,在分析水情、工情及未来几天流域上游无大的降雨的情况下,慎重作出不运用蒙洼等6个行蓄洪区的决定,避免31.5万亩农田受淹。
在淮河第三次洪水尚未消退的情况下,13号台风“泰利”带来历史罕见暴雨,引发大别山区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大别山区水库及淮河、长江部分支流水位暴涨,淮河第四次洪水接踵而至,防汛抗洪形势极为严峻。省防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慎重决策,作出了以保障水库安全为重点、加强水库调度、启用分洪河道分洪、兼顾淠河和史河防守、加强滁河及巢湖流域防汛指导、实现防洪工程抗灾减灾效益最大化的防洪调度原则。在第13号台风影响程度尚不确定的情况下,省防指超前调度佛、磨、梅、响四大水库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牢牢把握防洪主动权。同时充分利用大别山四大水库联网调度系统,实时监测水库库区降雨、水位变化,综合分析各类防洪因素,联合运行,增强水库调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9月2日至5日,调度大别山水库从泄洪、控制泄洪到再泄洪,有效地应对了突发性特大暴雨灾害。据测算,五大水库共拦蓄洪量达11.34亿立方米,削减洪峰60%—89%,不仅确保水库自身安全,也最大限度地减轻淠河、史河防洪压力,避免了干支流洪水叠加。为进一步缓解淮干防洪压力,省防指在调度水库错峰、蚌埠闸敞泄的基础上,于9月4日凌晨,关闭阜阳闸,启用茨淮新河分洪。为控制滁河水位迅猛上涨,省防指要求所有沿滁控制闸和驷马山分洪道全力泄洪,打开襄河口船闸辅助泄洪,加快滁河洪水下泄速度,减轻滁河防洪压力。淮河干流邱家湖、姜家湖、唐垛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荆山湖、洛河洼9个行洪区,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2个蓄洪区超过规定行洪水位,在适度承担风险决策思路的指导下,均未启用,避免了40多万亩农田受淹。据初步统计,今年防洪除涝减灾直接经济效益为141亿元。
(五)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省防指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防汛抗洪的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内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预测淮河蒙洼等行蓄洪区超规定运用水位的情况下,为确保万无一失,及时转移区内低洼区临时居住群众;在抗御沿淮淮北地区涝灾期间,及时转移被水围困的群众和排出684个村庄内积水;大别山区四大水库在泄洪前,省防指要求四大水库下游有关县(区)、乡(镇)做好沿河洼地人员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第9、13、15号台风来临前,省政府、省防指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各地采取紧急措施,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低洼地、危旧房、高空作业等危险区域的人员。省防办在电视台、电台播发《防台风十二招》,告之群众防御台风灾害知识;利用媒体宣传山区防御地质灾害要决,并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山区乡镇、村、村民组及群众手中,提高群众自救意识,主动防灾、避灾。各地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7.5万人,同时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特别是在防御13号台风暴雨灾害中,没有出现群死群伤现象,在人员转移和抗洪抢险过程中没有死人。
(六)万众一心,全面防御,奋力抗洪抢险救灾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省政府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Ⅱ级响应,省防指先后启动防汛应急预案Ⅱ、Ⅲ级响应,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全面落实各项抗灾救灾措施。7月4~10日,受上游来水和区间降雨共同影响,淮干水位迅猛上涨,预计第一次洪峰将于12日夜到达我省,王家坝站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蚌埠以上河段将全线超警戒水位。同时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等市受涝面积已达960万亩。防洪排涝形势十分严峻。7月12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命令。9月1~4日,受第13号台风“泰利”影响,淮河干流全境超警戒水位,润河集以下河段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位,邱家湖等9个行洪区超行洪水位,滁河、淠河、巢湖、皖河全线超警水位,滁河襄河口闸超过保证水位。9月3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命令。应急预案的适时启动,及时强化了防汛抗洪及救灾各项措施。
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紧急动员干部2.5万名,抗洪救灾群众100多万人,日夜巡堤查险,及时处置险情。各级投入编织袋、麻袋、草袋687万条、木材6696立方米、块石4.3万立方米、土工布及防浪布14.7万平方米,运送抢险土方156万立方米。国家、省级下拨抗洪抢险经费7150万元,省防指调拨编织袋、麻袋、草袋71万条、土工布及防浪布3.7万平方米、砂石料5530吨、橡皮船20艘、救生衣4000件等抢险物资,支持各地抗洪抢险救灾。省防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全力做好工作。民政部门发放帐篷、食品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卫生部门及时启动治病防病预案,派出数百支医疗防疫小分队,发放药品,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门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保障社会稳定;省直工委、省民政厅紧急部署开展抗洪救灾捐助活动。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保障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抗洪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灾区人心稳定。
(七)广辟水源,优化配置,全力保障各类供水安全
今年入汛后至7月上旬,我省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高温,降雨普遍偏少,蓄水严重不足,相继发生严重的干旱。旱情发生之初,省政府相继召开抗旱工作专题会议和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动员部署抗旱工作,并下达省长预备费、特大抗旱经费1689万元,农业抗灾用电指标2.17亿千瓦时,支持各地抗旱。省防指适时分析雨水情、旱情发展态势,对各地抗旱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重旱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省防办抓住淮河上游来水时机,将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8.4米左右,为沿淮地区引水创造条件。淠史杭灌区适时调引水15.8亿立方米,保证了近900万亩水稻栽插、灌溉用水。上桥、驷马山适时开机提水,提引淮河、长江水2.8亿立方米,保证灌区内310万亩农田适时栽秧和灌溉用水。巢湖市相继打开裕溪闸、凤凰颈排灌站引水闸,引长江水5亿立方米。沿淮、沿江河道湖泊共自流引水达14亿立方米。通过闸站调控和抢引过境水,有效地增加了抗旱水源。全省最高发动435万人,开动近5500处泵站、动用74万台套机动设备投入抗旱,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7亿元、用电2.6亿度、用油2.5万吨,各类水利工程累计提供夏种用水85亿立方米,累计浇灌面积达2500万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292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27亿元。
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
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确保明年度汛安全,在淮河、滁河洪水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省防指、省水利厅提前谋划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立了“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先急后缓、人水和谐;强化领导,明确责任;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指导原则。省水利厅成立专门班子,具体负责堵口排水和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确定相关部门联系定点县(区),分类、分片指导。要求各地水毁修复工作由各县人民政府负责,受灾严重的市、县、乡人民政府成立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的`组织发动、制订、技术审查、资金筹集及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抓好堵口复堤、影响明年度汛的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工程修复三类重点项目,确保今年年底完成80%,明年汛前全面完成。各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多方筹措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水毁修复工作。省补助水毁修复资金2570万元。截至12月16日,三类重点水毁工程已修复完成1801处,占的56%;完成土石方840万立方米,占计划的55%。
五、经验与启示
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省防指的科学调度,得益于全省广大军民的奋力拼搏,尤其是成功防御第13号台风“泰利”和抗御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带给我们的主要经验与启示是:
(一)基层组织抓措施落实是防灾抗灾的关键。在防御台风“泰利”特大暴雨灾害中,大别山区金寨县响齐办事处集中干部70余人,采取“分片包组、查户盯人、先人后物”等措施,克服道路不通、通信中断等困难,逐家逐户紧急转移群众2030人,全办事处无一人在洪灾中死亡。乡、村基层组织是落实各项部署的最终主体,只有做到快速反应、组织有力,迅速将各项具体防御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才能有效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发挥防指整体效能是取得抗灾成效的保证。今年我省多灾并发、灾情持续时间长,防汛抗旱形势严峻。防汛、民政、国土等部门相继启动本部门专业应急预案,省防指所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了整体应急管理效能,保证了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防汛抗旱抗灾工作涉及面广,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各成员单位必须在防指的统一指挥下,按既定的工作部署,主动配合,高效完成本部门的任务,才能发挥应急管理的整体效能。
(三)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科学调度的重要技术支撑。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信息采集系统、异地会商系统、重要水文和雨量站点遥测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省防指能及时掌握各类信息,与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王家坝现场和各市防指适时远程会商,开展模拟调度,科学选比调度方案,使防洪调度决策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必须加快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调度决策体系。针对今年防御台风暴雨工作的实际,吸取9月3日上午大别山库区有线、无线通信全部中断的教训,借鉴沿海省份防台风经验,加强台风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逐步建成山区、库区雨水情站点自动测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山区防洪工程通信手段。
(四)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是变水患为水利的根本出路。今年的洪涝灾害特别是台风“泰利”暴雨所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再次说明了洪水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必须把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落实到水利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人、水、地之间的关系,注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依法坚决制止湖泊围垦、毁林开荒、切坡建房等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尽快对淠河、史河、皖水、潜水等淮河、长江重要一级支流进行治理,逐步提高沿河县城和重要集镇防洪能力,加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的治理力度,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5
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安排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狠抓工作落实,克服松懈和麻痹思想,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开展防汛工作,切实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设。现将2018年度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强化组织责任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调整制定《名山区XX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的通知》下发至各村。设立防汛抗旱办公室,由党委书记刘维洪任指挥长,副指挥长由党委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各村驻村干部组成。
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承担防汛抗旱组织实施具体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共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2、防汛预案及时修改制订。按照“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的要求,从工程运用,调度指挥,物质储备,队伍组建,通讯联络,抢险救护,群众转移等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确保灾害发生后临危不乱,指挥有方,抢险有序。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周边群众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临灾反映速度和避险自救能力。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健全协助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认真清查现有库存物资,加强应急救援物质储备,切实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二、开展隐患排查、监测预警
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时刻紧绷防灾工作这跟弦”,把防灾措施抓实、抓细、抓具体,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小海子水库,地质灾害点重点部位巡查监测,保持24小时值班。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积水路段交通管制管理,对辖区内三个水库,16处山坪塘进行隐患排查,切实预防和消除险情,每日检测、巡查。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努力掌握防汛抗旱主动权。
三、避险转移,应急响应
细化转移路线,告知警示方式和转移路线以及避险地点,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有序疏散,转移和撤离受威胁群众。组织应急演练,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四、应急值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1、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应急值守工作,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监测预警责任人到岗到位。确保手机畅通,做好日常监测巡查记录。
2、营造宣传氛围,加强会议宣传。镇上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专题会13次,镇村社各种会议36次,安装宣传牌、标语28幅。避险应急演练12次,取得成效。
3、小海子水库下游涉及人户,到户张贴小海子水库安全避险明白卡、小海子水库应急疏散转移路线图。镇政府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准备,针对小海子水库的特殊性,组织民兵抢险队应急演练,确保小海子水库的汛期安全。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6
20XX年入秋以来至今,我村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较强降水少的天气,旱情十分严重。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抗旱减灾会议精神,那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实行24小时抗旱值班制,全力投入,积极抗旱。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受旱原因
得戛村委会位于营上镇东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所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有户数1820户,6690人,大牲畜890头。耕地总面积3013亩,其中:水田400亩,旱地2613亩。人均占有耕地0.45亩;平均海拔1820米,年平均气温14.3℃,日照时数约1770小时,年降雨量1404毫米,无霜区可达265天。干旱指数在0.98至0.68之间,年蒸发量1100mm。由于长达5个月的持续干旱,造成土壤墒情差,使越冬作物普遍生长缓慢,与历年相比,返青推迟7—10天。从总体情况看,小麦、油菜100%受旱,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其中小麦严重受旱达到70%以上,干枯死苗面积0.137万亩,占总面积的3%。油菜严重受旱达到90%以上,干枯死苗面积0.1万亩,占总面积的33.3%。
二、所做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清情况。由分管副乡长带领相关人员,深入村组一线了解旱情,立足抗大旱、救大灾的工作思路,首先保证农村人畜饮用水,全面掌握旱情,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搞好水库水的调度使用,合理调节蓄水。
(二)加强科学抗旱指导,广泛发动群众抗旱自救。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镇党委派出农机农技站和水管站技术人员深入旱区,对每名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落实抗旱责任制,驻点指导群众科学抗旱、生产自救,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蒸发,节约水源,利用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抗旱知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抗旱积极性。
(三)在确保水库、坝塘安全的前提下,分别制定旱期蓄水保水措施,最大限度的利用水库蓄水支援农村抗旱保苗,减轻干旱损失。
(四)针对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村社,采取修缮人畜饮水设施。目前共修缮8个村民小组的自来水管。
(五)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基本烟田项目建设沟渠1900米,水池15口,管网7件。同时对小型水库的蓄水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人畜饮水、烤烟生产、稻田移栽三不误。
(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落实好抗旱措施:
一是找水抗旱,广找水源;
二是抽水泼苗抗旱,早晚泼水湿地润苗;
三是及早谋划绝收田地的补救措施。力争通过改种、抗旱、保苗等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七)及时向上级汇报、反映我村抗旱的相关情况,争取上级对我乡的支持。目前,初步投入抗旱经费5余万元。
三、下步工作
一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继续加大水利设施的修缮力度。
二是旱情解除,干部群众思想不放松,按照镇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帮助群众解决减产不减收的具体问题。
三是在搞好水利设施修缮的同时,调整不足,制定解决得戛村水利不配套,沟渠老化,水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的长远计划。
四是继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注意天气预报,确保信息畅通,确保抗旱防汛两不误。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7
今年,我县遭受特大旱灾,我处四个农业村1085亩水稻,有95%以上因缺水减产,干涸而死无收达50%,玉米1347亩,有70%减产,迟玉米全部干涸而死无收,红苕1277亩,蔬菜476.6亩,花生240亩,大豆540亩,干涸而死无收面积已达50%以上,塘库堰19口,干涸开裂达12口,旱情之严重,历史罕见。
我处继7月25日上午召开抗旱救灾工作紧急动员会,传达贯彻市委崔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县、镇抗旱救灾会议精神后,安排布署了我处抗旱救灾工作,并立即成立了四个工作组,组织干部分赴四个农业村与广大农户一起战斗在抗旱第一线,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前农村旱情。
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角和农户家中,通过“问、察、访、听”全面了解村情、旱情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寻找新的水源,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二、及时制定措施,积极组织开展生产生活自救。
1、王爷庙、佛南村克服重重困难,集体筹资4万余元,组织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5万元,用于解决人畜饮水。
王爷庙投资4600元新购抽水泵解决1—9社集中供水,投资5300元,整修了水塔,投资12880元更换水管,解决了1、2、9社86户318人无饮水问题,投资2040元,整修了1口旧水井,解决了12社8户29人安全饮水问题,并动员12、13、14社群众自筹资金2.28万元,打深水井19口,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佛南社区投资1.2万余元,群众自筹0.2万元,安装水管2500余米,解决了南井沟4社112人饮水困难。
2、全力以赴保证提灌站、灌溉渠系等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畅通。 南井沟长岭岗抽水站及王爷庙观音桥抽水站因长时期抽水,超负荷工作,均多次出现设备故障,村干部均及时组织抢修,维修费用已达0.6万余元。白莲山组织投入20余劳动力及时清掏人民渠内垮塌石块40余方。
3、千方百计抓增收,努力降低群众的损失。
各工作组结合本村实际,组织和发动群众采取了多种措施抓增收,合理调节用水,确保水稻用水。白莲山工作组昼夜抗战组织干部群众百余人上渠放水守水。全处共组织微型泵300余台,提灌站4个全力以赴抽水引水10余方,浇灌农田700余亩。积极动员组织群众作好秋菜、秋玉米等晚秋作物备耕备种和补栽。佛南村已补种秋玉米20亩,秋豇豆8亩,秋黄瓜0.5亩,王爷庙、凉帽山已补种蔬菜40余亩。积极帮助群众规划家畜小家禽补栏,同时动员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工和劳务输出,力争在天旱之年群众不减收。
4、凉帽山社区投资21.8万元,大兴塘库堰等水利设施夏修工程。
凉帽山社区工作组结合社区实情,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正确引导群众,动员、号召群众对生产生活水利设施进行规划和整改。目前,群众集资6.53万元(12社集资3.37万元,14社集资3.16万元),整治扩建两口堰塘,总投资21.8万元,整治后可新增蓄水量1.7万方,两口堰塘整治工程正在抓紧进行,社区正在规划动员另外两口堰塘的整治工作。
三、坚持抗旱和防汛安全工作两手抓。
各工作组干部都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汛的意识,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两不误。及时排查和监测易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宣传森林防火、危房、用电安全等事项,规划整治塘库堰等大坝安全隐患,王爷庙组织群众投资投劳整治了14社800米排洪沟。
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
白莲山工作组利用早晚时间,多次走访座谈群众,到村、社开夜会,对七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第一期工程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和通报,并积极规划动员群众路面工程集资方案。
五、市县部门和企业及党员干部积极捐资捐物,帮助群众抗旱自救。
自旱情发生以来,我处四个农业村共收到抗旱资金、物资总价值达4万余元,其中争取了中央抗旱资金5000元,镇拔抗旱慰问金4800元,县劳保局职工给王爷庙捐1190元,给白莲山1000元,管国茂局长给白莲山送1000元、矿泉水4件、药1箱,市国税局给佛南社区捐1.4万元(到位4000元),给王爷庙捐3000元,还送了矿泉水3件,火腿5件慰问王爷庙干部群众,县就业局给王爷庙捐2000元,洪达家鑫公司在得知佛南社区群众饮水困难时,给佛南社区捐送价值5000元的三相动力潜水泵。县总工会给凉帽山社区捐1000元,县安监局1000元,县爱卫办1000元,县档案局1000元(未到位),县药监局给凉帽山已送去价值1000元的防暑药。佛南工作组干部黄同海同志在走访群众时,给南井沟五社曾哑巴捐20元,这些捐赠使我处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坚定了抗旱救灾的信心和决心。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8
正当我县各级党员干部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我们有幸迎来了省防汛抗旱工作检查组一行带着对盐津人民的关心和厚爱,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县四套班子及全县37万各族人民对检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基本县情
盐津,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古为僰人居住地。1917年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2091.5平方公里,辖9乡3镇。20xx年末,总人口37.29万人。县城座落于关河两岸狭窄的斜坡峭壁地带,海拔464米,总人口近3万人,分为老县城和黄葛槽新区两个片区。老城区占地39公顷,新区面积41公顷。昆水公路、内昆铁路从南至北穿城而过,尤其是内昆铁路在老县城有1802米隧道,被喻为全国唯一通"地铁"的县城,而今正沿昆水公路在新老城区之间构建独具特色的"十里长街"。
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徒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226.2毫米,日照957.6小时,无霜期328天。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其中常流不断78条,水能蕴藏量65万千瓦。
到20xx年初,全县共建成蓄、引、提、防、人畜饮水等各式水利工程5782件。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座,坝塘xx6口中,池窖3281口,引水渠道xx34条,机电排灌388台,人饮水管道270件,河道治理13条19.4KM。恢复各类水毁工程330件,其中水窖53件,人饮管道7件,各式渠道及旱浇池270件。可供水量5255万M3,灌溉面积10.47万亩,水利化程度27.1%。
二、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由于我县受地形静止锋的影响,促成了境内日照少,阴雨多,湿度大,单点暴雨突出,区域性降雨明显等特点。山溪洪水陡涨暴落,滑坡、泥石流等时有发生,防不胜防。县城及普洱等5个乡(镇)坐落于横江岸边,直接遭受横江洪水威胁。特殊地形和气候,造成县境内水低地高,旱灾年年发生,春旱比较突出,伏旱次之。据有关史料记载,建国以来,县内共发生洪灾34次,较严重的xx次,大雹灾8次,风灾13次;较严重的干旱xx次。频繁的洪旱灾害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盐津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汛情旱情形势
1、旱情方面
根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今年入春以来,降雨普遍偏少,气温异常偏高。从1月下旬到2月下旬40天的时间里,降水量持续偏少30到60%,到4月1到20日又呈现高温少雨天气,4月上旬降水量偏少14%、4月中旬降水量偏少85%,开始出现春旱苗头。从5月1日开始到5月20日,由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性影响,我县再度出现高温少雨天气,5月上中旬,盐津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1.3到1.7℃,与此同时降水稀少,从5月5日到5月20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降水量仅有12.9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较,降水量偏少78%,是我县自1959年以来的次少年。而5月上、中旬由于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地表水分蒸发增大,5月1日到5月20日累计蒸发量达70.2毫米,因此旱情十分严重,有持续发展趋势。工程蓄水比往年同期减少了20%。据统计,全县小春作物受灾面积达6.4万亩,成灾4.5万亩;大春作物未栽插3.6万亩,成灾2.4万亩;农村人畜饮水有7万余人、7.5万余头牲畜缺水;城镇供水异常紧张,盐井镇、普洱镇等7个乡(镇)无法正常供水。
2、汛情方面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由于过去几年和今年前期降水偏少,可能会导致今年6月以后降水会较常年偏多,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刚进入汛期,在4月25日和5月4日降的两次大到暴雨中,我县境内就遭受了洪水的袭击,横江水势陡涨,洪峰流量达1700m3/s。这两次降水雨量集中,时间较往年提前,加之是夜间降水,沿江沿河居民财产和在建工程设施、设备遭受洪水袭击,所幸无人员伤亡。据初步统计,这两次洪水造成农作物受灾2.2万亩,民房损坏4户7间,境内的白水江三个梯级电站直接经济损失达450万元,横江撒鱼沱电站损失达200万元。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去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20xx年防汛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布署,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建立健全相应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积极、主动、务实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好抗旱、防汛救灾的各项工作,确保我县的防汛抗旱工作长足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指挥机构,层层落实防汛抗旱职责,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由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县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部由县人武部、水利、气象、财政、民政、供销、物资、电力、交通等职能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在县水利局。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各自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层层落实干部责任追究制、岗位人员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管理人员责任制等各项防汛责任制。
二是以内部明电形式下发了《关于做好旱情统计及抗旱救灾工作情况上报的通知》和《盐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24小时值班,发生灾情立即上报,确保信息畅通;
三是进一步制定完善了《盐津县县城防洪预案》和《盐津县抗旱预案》,建立健全了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人员责任制、管理人员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两个转变"的防汛抗旱新思路;
四是抓好蓄水,科学调度,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把有限的蓄水用在刀刃上。到目前为止,共调度库塘蓄水560万立方米进行抗旱;
五是深入实地,积极开辟水源、挖掘潜力,寻求有效的抗旱途径,增强抗旱能力。今年以来,我县共派出机关干部500余人次到各自的扶贫挂钩村社帮助旱区想办法、出点子,寻求抗旱路子,确保旱区春耕生产不误农时,适时栽插;
六是抓紧做好冬春水利工程扫尾工作,发挥其正常功能,缓解旱情。到目前为止共修复水毁坝塘6口,水窖285口,管引8件,引水渠道5条、8.2公里,投入劳动力1.5万个,投入抗旱资金75万元;
七是大力推广使用FA旱地龙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共推广使用FA旱地龙抗旱剂1.2吨;
八是充分利用农用机具投入抗旱。今年以来,共使用抽水机354台套,送水车35辆,送水1000余次,耗油12.5吨,耗电2.96万度;
九是利用《盐津县城洪水预测预报方法》对上游水情、雨情和洪水到达盐津时的流量、水位进行提前预测,给防汛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十是作好汛前、汛中、汛后安全检查。今年县防汛办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对县城及乡(镇)集镇进行重点洪障检查,督促清除,确保行洪安全;对蓄水工程、在建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做到防洪、蓄水两不误,安全、生产两手抓。
采取以上有效措施,使重点旱片的1.8万亩农作物得到及时的保苗栽插,解决了集镇和农村1.2万人、560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成功预测预报了今年两次洪水对县城低洼处的袭击,使洪灾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通过生态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人工措施,为今年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灾群众思想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维护了社会安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防洪抗旱手段单一,防洪抗旱资金严重不足,防汛抗旱所需物资储备明显不足。
二是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亟待完善。多年来,县和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应急机制,为夺取历次抗洪抢险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去年和今年防汛抗旱实际情况看,部分地方仍然对发生的汛情、旱情反映迟钝,信息上报不及时、统计数据不准确、情况反映不规范。
三是防汛工程设施脆弱。目前,我县沿河城镇的防洪标较低,县城和沿河乡镇没有任何防洪设施。此外,全县还有不少病险水库存在隐患,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
四是抗旱基础工作仍然薄弱。部分乡(镇)旱情信息采集、传递、分析及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没有必要的旱情监测手段,难以为科学抗旱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制定相应的抗旱预案,抗旱工作仍处于应急被动状态。
五是部分乡(镇)对城镇和生态抗旱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地方对做好城镇和生态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在现有体制下,城镇抗旱是城镇供水部门或自来水公司的事,与我们无关,不积极主动承担相关的工作。另外,一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非常淡薄,往往置生态系统于不顾,掠夺性开发水资源,无理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林地垦荒、陡坡耕作,使水源枯竭;违规建筑、弃碴弃土乱堆乱放等致使抗旱能力减弱,河床抬高,影响行洪安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呈加重趋势。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抗旱方面
一是要提高认识,逐步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面对我县十分严酷的自然条件,我们一定会把抗旱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以防为主、防抗并举,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有效抗旱模式,制定较为完善的抗旱减灾工作方案,建立快速、准确的旱情监测体系,以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抗旱应变能力。
二是要以节水为中心,千方百计扩大水利浇灌面积。我县的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二半山以上地方水资源紧缺是我县抗旱生产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只有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在抗旱设施建设上做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才能满足抗旱春播和作物生长用水需求。
三是要坚持水利、农业、科技抗旱措施相结合,着力提高抗旱工作质量和效益。抗旱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必须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才能更好地实现抗旱效益。我们将在抓好灌区设施的维修改造、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不断增强抗旱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耐旱低耗水作物种植比例,综合运用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料、生物微肥和抗旱剂等农业、生物、化学措施,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农业,保证粮食安全。
四是要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群众抗旱工作水平。农民群众是抗旱生产的主体,从我县来看,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的抗旱措施和抗旱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在旱情发生时,往往有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容易贻误抗旱时机。为此,我们将充分发挥只能部门专业抗旱服务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园、示范基地、开展抗旱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工作,提高和促进全县抗旱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和消除旱灾损失。
(二)防洪方面
一是要努力做好县城防洪,完善县城洪水预测预报系统。盐津防汛重点在县城。县城位于盐井镇,横江穿城而过。县城人口约3万人,城区面积4.5KM2。上游流域面积13283KM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3370m3/s,20年一遇洪峰流量6370m3/s,目前横江盐津县城段安全行洪量仅2850m3/s,可见县城的防洪标准相当低,常年洪水都将淹没老街、坪街、新建街的低洼处,造成洪水灾害,因此,县城的防洪形势令人担忧。
二是要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防御工作难度大。必须强化山洪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测监视工作,实施群防群治。
三是要对重点水库、险要河段等工程,尤其是病险水库要实施重点盯防,确保汛期度汛安全。
各位领导,盐津县防汛抗旱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在省、市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37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9
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防汛抗旱工作立足“四早”即“早动手、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入手,层层抓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为我县防汛抗旱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天气异常,降雨分布时空不均,降雨时段主要在6月,由于前期4、5月份降雨偏少,未造成洪灾。自进入7月份以来,持续的高温晴热少雨,由于气温偏高,降雨偏少,蒸发量偏高,导致我县8个乡镇不同程度形成旱灾,水利工程蓄水总量仅为133万立方米,与多年同期比较减少43%,河道断流15条,水库干涸1座,干旱造成我县大面积农作物受灾,据统计,全县共造成农作物(包括茶园、果园及套种的农作物等)受灾11.4万亩、其中轻旱3.63万亩,重旱5.58万亩,干枯2.23万亩。人畜饮水方面,造成73个村5.326万人1.7753万头大牲畜饮水临时困难。因旱造成我县粮食减产0.09万吨,造成我县直接经济总损失达0.734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旱灾
面对严重旱情,我县在8月9日抗旱应急响应从Ⅲ级(黄色)提升为Ⅱ级(橙色)应急响应,在9月17日抗旱应急响应Ⅱ级(橙色)提升Ⅰ级(红色)应急响应,并切实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到全县稳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来抓紧抓实,超前谋划,及早安排,广泛发动,全力抗旱,确保了抗旱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是成立抗旱救灾联合指挥部和抗旱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长是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何成,副指挥长是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张运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文曈昽,县消防大队队长徐刚,县武警中队大队长徐刚,县武警中队队长吴xx,成员是相关单位负责人。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州抗旱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县长办公会议精神。自旱情发生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州、县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相关要求,及时于8月1日召集8个乡镇水利站长召开抗旱救灾工作部署会议,明确要求:一是从即日起取消周末休息时间,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救灾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工作;二是由县防办行文、财务室配合及时将抗旱油电补助17.3万元拨付8个乡镇;三是由水利局安饮办从凯里等地及时采购抗旱机具127台(柴油机20台、汽油机22台、潜水泵85台)、引水管材(11.7万米)等一批70.4万元抗旱物资,发放到8个乡镇进行抗旱。
三是积极争取和安排资金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多方筹集抗旱救灾资金647.3万元,其中上级安排100万元,地县级预算安排181.3万元(其中县民政局投入19万、各单位帮扶折合28.2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66万元(主要是用于群众自己抗旱的投入),合计647.3万元。其资金使用情况为:购买抗旱机具19.2808万元,南省抗旱动力线路架设4万元,购水管发放各村用去51.12万元,灌溉泵站维修用去1.5万元,下拨各乡镇油电补助17.3万元,其它主要用于购买抗旱物资和补助抽水、运水、用油等,用于施洞供水工程水泵机组、水处理设备采购和安装预付款2万元。抗旱水泥780吨发放相关村寨维修塘库、渠道进行抗旱,折合资金21.84万元,其资金使用已经远远超出县、州级的拨付。
四是全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针对农村缺水面大、缺水人数多的实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农村人畜饮水的供应。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寨,组织群众挑水、背水、拉水,开展抗旱自救。全县共投入抗旱人数9.15万人(次),抗旱资金647.3万元,机动抗旱设备710台(套),其中有127台(套)为8月1日紧急从凯里购买,架设引水管道5.64万米,抗旱浇灌面积9.545万亩,临时解决了4.598万人,1.532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五是全力抓好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建设。积极筹集资金67万元用于打深井1口,修复了龙井、老屯大坝、革色、望虎屯、平阳、平敏、烂塘3#、4#共8座提灌站,架设了南省抗旱线路、偏寨、石家寨抗旱线路,新建了烂塘白弯提灌站,改迁建了麦少冲水库启闭卷扬机房,完成了施洞供水应急工程,并于8月21日投入使用解决了施洞镇8000多人的饮水,目前,该工程已投入使用,正常供水。同时,积极与101地质队地质勘察公司联系,切实对革一乡、台盘乡开展地下水开采勘探工作,共计划在田坝村等挖深井15眼。完成挖深井后可新增应急供水工程15处,每天可增供水能力近400立方米。
(二)洪灾
1、洪涝灾害情况
今年的洪灾主要发生是6月份,由于前期春旱,所以未造成洪涝灾害。
2、加强领导,组织有力,协调到位,及时抗灾救灾,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每次灾害发生后,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防洪成员单位十分重视并认真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积极投入抗灾救灾第一线,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1)、认真部署,抓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
未雨绸缪,确保今年安全度汛。为认真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确保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办把防洪抢险救灾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层层落实防洪安全责任制、行政首长和业主负责制,汛前与8个乡镇,6座水库、3座电站管理人签订了防洪安全责任书和水库安全责任书,同时,对各防汛责任人进行公告。二是认真组织成员单位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前后开展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2处。三是修订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督促各乡镇做好山洪灾害预案,及在建工程中型水库台雄水库、岩寨电站的度汛计划预案。四是及时调整充实县、乡(镇)防汛抗旱组织领导机构。
(2)、精心组织,全力抓好防汛救灾工作。
我办结合县情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上级主管部门指示精神认真安排部署,一是在2月份就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开展汛前防汛安全检查的通知》,4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4月中旬又下发了《关于强化水库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及时做好了防汛抗旱工作安排部署,以确保安全度汛;二是加强防汛24小时值班制度,县、乡两级落实安排防汛值班人员,确保上下信息随时畅通,及时处置洪、旱灾情。三是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对在建、重点项目、矿山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由职能部门发出书面通知并送达到业主手中,要求进行停工整改,不消除隐患决不开工。五是认真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和生产自救。组织受灾群众充分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三)其他
1、加强抗旱排涝服务队建设,汛后上级部门下拨200万购置抗旱机具,为来年的抗旱工作作准备;
2、做好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前期工作,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方案已经通过审查,为明年实施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加强对基层防汛工作督促指导,机构健全,责任落实。我办在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认真贯彻上级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精神,在抗旱上加强蓄水,科学调配现有水源,充分发挥“五小”水利工程抗旱作用;在防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将防洪救灾工作列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州领导对防洪抗旱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及时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帮助群众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二是落实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责任到人,对防汛工作做到了“早动手、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三是县、乡两级在汛前调整充实防洪抗旱领导组织机构,组织抢险队伍;四是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长同8个乡镇行政首长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五是制定抗旱与防洪工作预案及相关工作预案。
〈二〉加强汛前及汛中安全检查,汛前组织安全检查到各乡(镇)的重点河道、水库、沟渠进行汛前安全检查,并将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制定应对措施。
〈三〉督促相关单位编制了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中型水库两份,小(一)型1份,小(二)型两份,为水库蓄水汛期安全运行提高了保障。
〈四〉加快贯城河的河道清淤除障,修复水毁工程,确保了今年河道行洪安全。
存在问题:
〈一〉防汛抗旱经费不足。主要是经费不足制约着防汛抗旱应急支出。
(二)城镇防洪形势十分严峻,现有的防洪堤,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防洪的要求,对下一步的防洪安全留下隐患。
(三)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在加重,由于暴雨,造成泥石流,山体崩塌及滑坡现象时有发生,预防难度加大。
(四)预测调度的水平有待提高。①暴雨预报技术不高;②水雨情监测范围有限,因我县就只有1个水文站,无法及时掌握所有河流的洪水情况;③洪水调度手段落后,目前只有小一型三座水库安装自动测报系统,其它水库都还未安装,给水库准确、迅速的调度带来困难。
(五)防汛队伍建设滞后,应急水平有待提高。我县由于经费困难,防汛队伍都是临时组建,没实战经验,各乡镇防汛办事机构力量薄弱。
(六)抗旱排涝服务队的机具收回困难,影响下一步的抗旱工作。
四、20xx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工作,争取按省防办的部署按时完成;
(二)抓好水库山塘蓄水,为明年的春播用水和抗旱防旱打下基础。
(三)今冬明春,完成水毁工程修复计划。计划完成小(二)型水库杨家沟水库的水毁修复工程。
(四)组织安全检查。今年的防汛工作结束也是明年防汛工作的开始,我县将对全县重点水库、重点工程、河道、渠道、滑坡易发区域进行大排查、大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整改,及时排除存在安全隐患,并制定应急措施,以确保来年防汛工作安全。特别是针对冬春时节水库高水位运行安全开展大检查,以确保水库在高水位时期的蓄水安全。
(五)加大对防汛物资的储备,以确保2012年全县的防汛安全。
(六)对现有的城乡防洪预案,及水库预案进行修编。
(七)加快完成明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质按量实施好各项水利工程、水毁工程修复,确保雨季来临之前竣工。
(八)明年汛前广泛进行《防洪法》、《防洪条例》、《抗旱条例》等水法规的宣传活动,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水法规的透明度。总之,我办认真总结今年的工作经验、发扬成绩、找出不足、超前谋划,本着对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防汛抗旱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汛抗旱工作,认真贯彻学习领会上级指示和防洪抗旱工作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常备不懈,积极主动,为我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服务。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结束也是明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始。我办将树立起超前的工作意识,增强工作的敏锐性,从行动上早动手、早组织、早准备,努力做好明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防旱抗旱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防旱抗旱应急预案06-22
乡镇防旱抗旱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09-03
防旱抗旱应急预案范文(通用13篇)09-01
2022年防旱抗旱倡议书(精选10篇)09-01
2022年防旱抗旱倡议书范文(通用9篇)08-29
县防汛防旱工作总结04-24
防旱的应急预案06-22
防汛防旱标语口号11-06
防汛防旱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