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学校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等学校工作总结1
我院招生体检工作于20xx年3月31日开始,4月12日结束,现总结
一、加强领导、成立体检组
体检工作是对考生身体素质状况的检查,关系到考生切身利益,因此,要求每一位体检组成员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作好体检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我院抽调了各科骨干组成高考体检组。
二、认真学习和执行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20xx年3月28日,我院主检医师参加了贵州省高考体检培训会,在领会会议精神后,于3月30日对我院体检组成员做了相关培训,使他们了解体检的各项内容、表格填写等,会上强调体检应认真负责,谁体检,谁签字,谁负责,即责任落实到个人,要求严格执行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三、体检结果
到我院参检考生5345人,男3365人,女1980人,普高考生4846人(男3072人,女1774人),艺体考生464人(男281人,女183人),中职升高职考生35人(男12人,女23人)。体检完全合格1870人,其中男生1256人,女生614人,合格率35%。专业受限3472人,男2107人,女1365人。不予录取复查3人,男2人,女1人。残疾考生36人,男32人,女4人。
《人民医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20xx年终工作总结》来源于酷猫写作,阅读人民医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20xx年终工作总结。
高等学校工作总结2
xx年4月10日至15日,我代表西京学院参加了陕西省第十一期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班的学习,这次培训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陕西师范大学基地承办。在短短的5天内,我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到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并顺利结业,现将我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及体会
这次培训班有来自全省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工作人员共99人。培训课程由陕西师范大学基地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内容有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各一个,专题讲座8个,授课老师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的教授、博士。学习之余与师大辅导员互动交流,还安排了分组讨论,同时举办了篮球赛和联欢晚会。这五天紧张的理论学习和热烈的讨论,我收获颇丰。作为高校学工战线的新人,虽然我已有2年的工作经验,对学生日常管理各个方面工作已有一些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但此次理论学习使我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纠正了我认知上的偏差和误区,很有针对性,对我启发很深。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中,在扮演大学生“思想解惑者”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处理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保证和学生交流谈心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从而偏离了辅导员的基本定位。又如,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往往仅以个人的能力去处理学生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善于利用校内各种资源(校报校刊、广播、学生社团、各级党组织)发挥中介作用,不善于借助任课老师的力量来协助解决学生工作中的某些问题。
此次培训,使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使我跳出辅导员的视野,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学生的管理问题。同时,使我增强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欲正人,先正己”,通过此次培训,明确了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政治理论水平、知识和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等,提升我们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讨论方面
培训班学员就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存在问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最后省教育厅处级调研员徐东初处长召集民办高校的老师召开座谈会,专门收集调查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参加讨论的学员来自省内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每所高校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校园文化,正是这种差异性,让我对学生工作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我获得了很多的灵感和启发,工作思路得到了极大的开阔,这对我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几点建议
目前,全国高校系统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想,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认真查找我们工作中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讨论,解决我们日常工作中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在讨论交流时,我把西京学院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了简短发言,有关领导和参会老师对我院校领导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针对辅导员岗位的等级评定表示赞赏,认为我院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高,配备比列达到要求。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其他高校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综合学习和经验交流情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这次培训班学员50%以上是研究生学历,还有2名博士生,现在大部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学历必须是本科且毕业于“211”院校,某些重点大学要求是研究生学历。因此我院辅导员的学历提升迫在眉睫,否则跟不上西京学院的发展。对本科生的辅导员配备尤为重要,在本科生中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专职老师负责一定数量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学习等活动。计划内外的辅导员与学生比例配备不应“一刀切”。
2、加大辅导员老师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学习为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对外交流机会,让我们的`老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管理经验。这次学习中赵安民教授主讲的《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修养和价值塑造》、赵微教授主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刘建军部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分析》都非常好,如果时间允许,建议邀请他们到我院讲学作报告。
3、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班级骨干的培养教育,重视他们在学生管理、学院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建议在学院党委设立学工部,负责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学生活动的开展,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各个院系部设立党员活动室,建立学生党员的评优机制,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学院学风校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建立辅导员老师的职称评定和职位晋升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硬,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青年教工,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万钧精神”,共创西京辉煌的明天。
5、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上好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利用军训期间或者更长的时间(入校一个月内)对新生进行一系列教育,《学生手册》集中学习,法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考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可以采取专题报告形式。我个人认为,搞好了入学教育,在以后的管理中会带给管理者很大的便利。
6、门卫管理(大门、公寓)要进一步改进,采用刷卡或者佩戴校牌(带有照片,比学生证更方便携带),或者改进学生证的版式,采取卡片制。对后勤从业、服务人员的教育也不容忽视,宿舍管理人员,安全保卫等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也要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服务育人,全方位育人。
党和政府现在非常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我院自办学以来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我们的工作恰恰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认真总结并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工作经验,立足于我院实际,努力形成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为开创我院学生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相信在任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唐校长的关心支持下,我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等学校工作总结3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领导的重视,是学校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党政领导班子一如既往地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还在时间、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了保障,拨出专款作为科研经费,定期举办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还请专家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具体指导,使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领导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则。学校领导带头担任课题负责人,带动我校教职工搞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类论文比赛活动,在各级论文评比中均获得好名次。詹漪君校长负责的省远程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电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xx顺利结题,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宋德清副校长和张彩娟副校长都主持过课题研究,并全部结题,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科研兴校”已深入人心,学校科研机构是使整体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政保证。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人员,根据教师不同的才能合理分工,xx年学校专门成立了科研信息处(原教学支持服务处),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设有一名主任,由一批热衷于教育研究工作、积极肯干的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力量。学校科研信息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指导各级课题的操作等。今年在学校迁入新校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又增设了一名副主任。
二、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为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的支持。学校每年都有专用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每年以不同的幅度增长,今年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约1000元,另外教师每人享有一定的培训经费,基本满足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的需要。我校早于1997年装上了宽带网,并且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和u盘;学校阅览室每年征订400多种杂志,其中各类专业杂志和教育杂志近三分之二,为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教育科研信息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如xx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论文交流,请了省市电大专家进行点评;xx年请了省电大科研处专家举行了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的讲座;xx年组织了学校教研组长和科研骨干到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电大)参观学习。现在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学习、研究制度。没有教育科研理论指导的教研活动,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教研活动必须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坚持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动态,阅读教育著作,如学校组织学习了《第五项修练》,要求每位教师制订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写心得体会。同时,为了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校园信息化”培训培训,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开放教育的课任教师在完成教学辅导的同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期末上交。
建立奖励制度。为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校把科研活动跟每年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对于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者,学校还会在物质及精神上对其进行奖励,去年学校共奖励了近二万元。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自xx年成立科研信息处以来,学校开始逐步将各科研成果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凡一年中教师的科研成果或获奖成果进行登记造册,同时要求教师提供复印资料二份、电子文稿,以此作为学校奖励的依据。另外,还在学校共享文件服务器上设有科研信息处栏目,专门存放有关的科研资料及各课题的相关资料。
四、积极参与论文评比活动
教师们在参与科研过程中,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也取得优异的成绩。三年以来,曾有54篇论文在省市电大评比中获奖,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张彩娟副校长的论文在杭州电大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另有10多篇论文在萧山区科协和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如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专修学院党建工作重心前移的思考》获浙江省民办学校协会高教分会论文评比二等奖,陈懿伟老师的论文《基于web的考核系统的研究》获萧山区科协论文评比一等奖。学校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总结,颁发相应的奖状和奖金。
五、科研效果明显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学校教师在参与教育教学的研究中,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三年来,学校一共承担或参与了八个项目的课题研究,其中主持承担了四项省远程教育学会的年度重点课题研究;一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子课题“现代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另有许红平老师参加了浙江省高教学会的《浙江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冯凤仙老师参加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xx年课题《经验中国:50年乡村社会变迁研究》中的第五子课题《村落的生活世界》的研究;陆建祖老师参加了省电大课题《中国古代文学cai课件制作》;学校在本学期成立了学校网站建设课题小组,课题小组成员在设计网站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突出为教学支持服务功能,方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学校网站充分考虑学生的的需要,我们提供了网上报名系统、网上录取查询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网上留言咨询系统、网上图书馆系统(图书资料正在整理中)等。针对开放教育学生我们推出了网上留言、网上答疑、师生短信交流平台、网上视频点播系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学校网站在第二届省电大网站评比中被评为最高的五星级。
学校从1999年开始创办校刊《萧山电大教育》,到现在已经出版了21期,共发表文章238篇,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校刊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三年来学校共有57篇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表,如詹漪君校长的论文《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张彩娟副校长、冯凯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宋德清副校长的论文《基层电大联合办学的实践研究》、汪敏里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教育教学研究论丛》,吴信贤、姜红等老师的论文发表在一些大学学报中……。在研究中,教师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努力方向
1、继续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探索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开放教育的需要。
2、继续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检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认真检查落实研究计划情况,严格把关,做到有检查有记录。
3、积极做好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的总结,写出总结报告。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我校科研工作在上级电大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我校科研工作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高等学校工作总结4
一、概述
(一)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
我校自开展校务公开工作之始,及时调整充实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切实把校务公开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部署,抓好检查落实。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制订校务公开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健全考评制度,严格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工会、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规范公开内容
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法律法规和党纪规定的保密事项不予公开外,凡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都向社会公开或在校内公开。
1、学校收费情况。严格执行“一费制”,做到“四公开”,即公开教育收费政策、公开教育收费项目、公开教育收费标准、公开学校收支账目。留存好收费通知书。代办服务项目收取规范等。
2、招投标情况。大额物品的采购清单及金额、基建维修项目招标及实施情况均公开。
3、招生情况。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招生计划、招生专业、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4、其他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事项,我校也进行了公开。包括:师生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财务预决算、贫困生资助、预备党员入党前公示等事项。
5、学校校务公开栏内容及时更新。
(三)严格公开形式与要求
在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的同时,我校根据群众可知情、能参与、便于监督的原则,采取以下公开形式:
1、各种会议。以教职工大会、中层干部会、座谈会等形式公开校务。
2、视听查询。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公开栏,开通咨询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校园网等形式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对领导分工、财务状况、部门职责、师生评优评先、贫困生资助、预备党员入党前公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干部选拔任用考核、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等均进行了及时公开。
二、主动公开情况
自xxxx年12月20日至xxxx年12月20日,通过学校门户网站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校园公告栏、广播站等主动公开信息620余条,内容涉及学校领导、学校机构、人事信息、学校动态、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划计划、重大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xxxx年度我校没有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校园网咨询平台答复师生群众咨询40余条,设专人查看校百度贴吧,积极答复群众咨询180余条,答复信函10封,答复电话咨询超过两千余人次。
四、师生评价情况
本年度,本校师生员工对我校信息公开工作评价较好,认为学校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了积极主动、有问必回。
五、收到的举报情况
学校设立了监督电话,纪委办、监察审计处主办负责受理师生和社会对我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投诉。本年度未收到电话投诉。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校的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信息量较大,部分公开信息整理加工不够精炼。二是公开的系统化和常态化不够,集中报送和集中公开的情况比较多。
高等学校工作总结5
XX年4月10日至15日,我代表西京学院参加了陕西省第十一期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班的学习,这次培训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陕西师范大学基地承办。在短短的5天内,我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到课,认真听讲、记笔记,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并顺利结业,现将我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内容及体会
这次培训班有来自全省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处工作人员共99人。培训课程由陕西师范大学基地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内容有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各一个,专题讲座8个,授课老师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的教授、博士。学习之余与师大辅导员互动交流,还安排了分组讨论,同时举办了篮球赛和联欢晚会。这五天紧张的理论学习和热烈的讨论,我收获颇丰。作为高校学工战线的新人,虽然我已有2年的工作经验,对学生日常管理各个方面工作已有一些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但此次理论学习使我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纠正了我认知上的偏差和误区,很有针对性,对我启发很深。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中,在扮演大学生“思想解惑者”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没有处理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充分保证和学生交流谈心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从而偏离了辅导员的基本定位。又如,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往往仅以个人的能力去处理学生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善于利用校内各种资源(校报校刊、广播、学生社团、各级党组织)发挥中介作用,不善于借助任课老师的力量来协助解决学生工作中的某些问题。
此次培训,使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使我跳出辅导员的视野,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学生的管理问题。同时,使我增强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欲正人,先正己”,通过此次培训,明确了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意识、政治理论水平、知识和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等,提升我们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讨论方面
培训班学员就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存在问题、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最后省教育厅处级调研员徐东初处长召集民办高校的老师召开座谈会,专门收集调查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参加讨论的学员来自省内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校,每所高校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校园文化,正是这种差异性,让我对学生工作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我获得了很多的灵感和启发,工作思路得到了极大的开阔,这对我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几点建议
目前,全国高校系统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想,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认真查找我们工作中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讨论,解决我们日常工作中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在讨论交流时,我把西京学院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了简短发言,有关领导和参会老师对我院校领导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针对辅导员岗位的等级评定表示赞赏,认为我院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高,配备比列达到要求。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其他高校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综合学习和经验交流情况,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这次培训班学员50%以上是研究生学历,还有2名博士生,现在大部分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学历必须是本科且毕业于“211”院校,某些重点大学要求是研究生学历。因此我院辅导员的学历提升迫在眉睫,否则跟不上西京学院的发展。对本科生的辅导员配备尤为重要,在本科生中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每个专职老师负责一定数量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学习等活动。计划内外的辅导员与学生比例配备不应“一刀切”。
2、加大辅导员老师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学习为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对外交流机会,让我们更多的老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管理经验。这次学习中赵安民教授主讲的《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修养和价值塑造》、赵微教授主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刘建军部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分析》都非常好,如果时间允许,建议邀请他们到我院讲学作报告。
3、加强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班级骨干的培养教育,重视他们在学生管理、学院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建议在学院党委设立学工部,负责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学生活动的开展,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各个院系部设立党员活动室,建立学生党员的评优机制,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在班级、学院学风校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建立辅导员老师的职称评定和职位晋升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政治硬,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青年教工,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万钧精神”,共创西京辉煌的明天。
5、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上好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利用军训期间或者更长的时间(入校一个月内)对新生进行一系列教育,《学生手册》集中学习,法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考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可以采取专题报告形式。我个人认为,搞好了入学教育,在以后的管理中会带给管理者很大的便利。
6、门卫管理(大门、公寓)要进一步改进,采用刷卡或者佩戴校牌(带有照片,比学生证更方便携带),或者改进学生证的版式,采取卡片制。对后勤从业、服务人员的教育也不容忽视,宿舍管理人员,安全保卫等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也要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服务育人,全方位育人。
党和政府现在非常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我院自办学以来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我们的工作恰恰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问题,在新形势下,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认真总结并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工作经验,立足于我院实际,努力形成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为开创我院学生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相信在任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唐校长的关心支持下,我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等学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总结10-05
高等学校评语10-26
高等学校贫困证明05-13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总结3篇11-07
高等学校老师的毕业赠言04-29
高等学校学生贫困证明10-15
高等学校的学生贫困申请02-21
高等学校贫困证明表11-26
高等学校舞蹈教学论文09-15
专业建设与高等学校的发展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