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05 15:34:16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

  20xx年,我x驻x工作队在市委驻村办、x镇党委、局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围绕驻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与村两委一起,理清工作思路,加强班子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现将我们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三年帮扶规划制定09年工作计划。

  工作队进驻x村后,按照市驻村办的部署,坚持吃住在村,在x年工作队协助下,通过召开村干部、党员座谈会,走进田间地头、实地察看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x村的基本情况,确定了工作重点,制定了x年工作计划。

  二、围绕三年规划和x年工作计划,脚踏实地办实事,扎扎实实做工作。

  1、积极协助村两委搞好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农村党员培训、发展和管理,举办党员培训班,参加党员X人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X人,党员X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在群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2、开展扶贫救灾活动。我局领导班子带领驻村工作队员,筹资x元,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村里的贫困户送上了米面油,和他们促膝谈心,要求驻村工作队扎实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3、协助村两委开展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民公寓楼建设,通过与村两委共同努力,x年新启动在建农民公寓楼一栋,筹措资金修建垃圾池三座,安装路灯20盏,投资X万余元,新建标准化农村卫生所一座。

  4、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建立文化大院,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素质。协助村委筹资X元建设村委大门、健身器材活动场地、硬化地面X平米,修葺房顶X余平方。同时,召开局办公会研究,出资X元为文化大院购置了阅览桌、办公桌、棋牌桌、椅子等文化娱乐设备,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文化大院的建设,对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协助村两委宣传秸杆禁烧、农村计划生育政策;配合镇党委、政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活动,使村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X年村里没有发生一起集访、个访现象。

  三、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

  驻村工作队按照市驻村办的要求,在x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调村支两委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上级指导,按时参加召开的例会、座谈会等,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到了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经常与群众开展谈心活动,深入农户家中调查,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服务意识,帮助所驻村解决实际问题。严格遵守驻村纪律,自带行李,自起炉灶,集体食宿,吃住在村、不扰民、不增加群众负担。

  虽然我们在驻村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我们将结合村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2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将党史教育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面向全体党员,贯穿20xx年全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史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县扶贫办党史教育实施方案》。二是明确学习重点。研究制定了《县扶贫办党史教育学习计划》,把握指定学习内容和参考学习内容,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三是开展交流研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研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思想碰撞交流中明细工作思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现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把学习研讨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根本动力,切实推进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四是组织实践活动。组织观看《红旗漫卷西风》《大会师》等重大党史题材电影,组织参观咸宁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展览通山专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深入社区和乡镇开展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联合县妇联、团县委、县档案馆和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开展通山党史宣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瞻仰烈士陵园、圣庙、冷水坪、楚王山等革命旧址(纪念地)。通过活动开展,提高了党员干部对党史教育的认识,提升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水平。

  2、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一是出台方案。制定了《通山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通农组发[20xx]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监测的对象和范围,优化监测方式和程序,实行动态管理和风险消除,完善帮扶政策措施,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培训。积极组织收听收看全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调度视频培训会,组织各乡村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组)长、各乡镇乡村振兴办主任和信息员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业务培训。三是开展大排查。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大排查的通知》,9月xx日至10月15日,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基层力量对农村户籍居民逐户逐人排查,按照“标准”、“程序”、“帮扶措施”、“风险消除”等要求,建立一户一档台账,及时录入国网系统。四是开展针对性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帮扶,对症下药,确保“管用够用”。截至目前,全县摸排监测户56户192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4户85人,边缘易致贫户10户3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xx户77人。

  3、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共安排衔接资金7987万元,其中用于村级产业发展3093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694万元。制定出台《通山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奖补实施》,因地制宜扶持乡村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扶持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补齐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公益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4、落实过渡期内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继续落实扶贫小额贷款补贴政策。今年新发放小额信贷262笔1138.5万元,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198笔5.338亿元,余额1475万元,逾期清零;二是继续落实“雨露计划”补贴政策。实现应补尽补,核定符合“雨露计划”补助对象1797人,发放补贴资金269.55万元;三是继续落实光伏扶贫政策。加强光伏电站运维,落实光伏收益分配制度,安排公益岗位1179个。四是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对795个易迁安置公益性岗位,落实每人每年6000元补助政策。五是促进稳岗就业。通过开展务工信息排查,用足用活就业帮扶政策,推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一次性交通补助、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落实。截至11月底,我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9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5536个;扶贫车间12个,带动脱贫人口202人;扶贫龙头企业2个,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05人。

  5、继续开展消费帮扶。保障消费帮扶行动落实落地,通过消费帮扶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平台衔接过渡工作,有3家企业与《咸宁市拓展脱贫消费数据监测平台》直连直报,协调提醒产品供应商和采购人用户信息及相关数据迁移到省消费帮扶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完成订单及货款结算工作,通知在湖北特色馆未消费完的7家单位尽快完成商品消费,提醒未结清货款的5家企业供应商及时按平台要求提供结算资料、结清货款。做好农副产品采购工作。要求全县各预算单位参与消费帮扶行动,明确消费帮扶的标准,将消费帮扶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传达到本单位负责后勤、工会、驻村帮扶等人员,联合县总工会等单位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职工爱心消费助农兴农工作的通知》《关于扎实有效做好消费帮扶工作的通知》。目前,共申报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商65家、产品180个,利用“三专平台”消费农副产品1.7亿多元。建好地方服务平台。把通山县消费扶贫特色馆(通淘商城)作为开展爱心助农、消费帮扶采购的平台,组织和引导各预算单位、工会组织和社会团体按照职工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在“通淘商城”平台采购农副产品,引导全县132企事业单位工会采购农副产品1600万元。

  6、做好驻村队(组)管理工作。一是配合县委组织部做好第一书记选派。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驻村工作队(组)选派工作的通知》(通办发[20xx]10号),明确乡村振兴负责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工作,建立检查督办、考核考评工作机制。20xx年驻村工作队组保持总体稳定,适当优化调整,向全县187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全部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其中,省驻9个、市驻11个、县驻172个。向47个脱贫村、14个软弱涣散村、1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与原脱贫村重叠4个)、4个红色试点村(与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重叠1个)及79个6户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村和社区等五种类型村选派一名副科级以上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并在乡镇挂职。二是调整驻村工作队员。20xx年,全县187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选派驻村工作人员581人,其中,省驻村工作队27人,市驻村工作队38人,县驻村工作队516人,五类重点村驻村人数均达到3人,今年新选派驻村干部284人。三是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压实驻村工作责任,推动驻村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强化驻村干部培训,组织驻村干部培训435人次,开展驻村工作纪律督查2次,编发督查通报2期,约谈12人。

  7、扎实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按照《湖北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出台了《通山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文件,做好脱贫攻坚期内使用各级各类扶贫资金项目形成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产权归属明晰、运营管护高效、收益分配合理、资产处置合规、组织保障有力的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根据扶贫资金流向,分类摸清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底数。对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县、乡、村逐级分类建立管理台账。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实行分类确权,确权信息在县、乡、村三级同时公示后,采取印发文件、颁发证书等形式确权登记,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截止目前,已清理20xx年以来扶贫项目资产6.38亿元(其中经营类资产1.9亿元,公益类资产2.03亿元,到户类资产2.45亿元),已确权6.38亿元,确权进度100%。

  8、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根据中央和省文件要求,省直11家定点帮扶单位围绕组织领导、选派挂职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创新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做到“七个一”。目前为止,11家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1家区域协作单位投入帮扶资金961.6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5个,帮助引进资金5027.5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31人,培训技术人员212人,采购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243.48万元。

  9、全方位推进一体化整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中央巡视、国考和省市局暗访反馈问题整改。20xx年,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湖北省反馈2个问题、20xx年国家对湖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3大类7个具体问题及省、市局暗访反馈多个问题,其中有面上的,也有点对点的,针对反馈问题,县乡村振兴局认真分析研究,建立问题自查整改工作清单,制定自查整改工作方案,狠抓整改措施落实,全面开展反馈问题自查整改工作,目前各类问题序时整改完成。二是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反馈问题线索核查整改。20xx年,省纪委反馈通山涉及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问题线索2107条,为扎实开展问题线索核查整改工作,县两办印发了《通山县"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通山县运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政策落实监察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业务培训会、工作推进会、督办会等,印发《大数据工作指南》300本,《一封信》3000份,编发工作情况通报2期。截至目前,我县已核查完成全部问题线索,全面完成复核整改工作,其中问题线索属实和部分属实1613条,属实率76.6%,查实(违反政策)169条,查实率8.0%,录入率100%。追缴违规资金10.41万元,问责处理95人。

  10、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培训、宣传和舆情处置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坚持“分级分类、按需施教、精准培训、提升质效”原则,认真组织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大数据核查整改、驻村干部轮训和后评估等培训工作,截至11月底,共举办脱贫攻坚培训班12期,培训各级帮扶干部1037人次,其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xx7人次,乡村振兴系统干部167人次,村干部643人次。至10月底,我县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内刊、网络媒体上发布扶贫宣传信息445条,其中,中央其他媒体5条,省级主要媒体56条,国家级网络媒体91条,省级网络新媒体293条。共受理涉及乡村振兴领域舆情信访16件,处理答复16件。

  11、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为及时化解脱贫户、监测户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致贫贫返贫风险,县乡村振兴局联合人保财险通山支公司,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一是继续推行“保灾+保价”助农兴农“双保险”。为脱贫户购买常规农业保险和收入指数保险,降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风险,保障贫困户发展产业能稳定增收。今年共承保1.6667万人,保险金额6000元/户,总保费200万元,目前,已赔付150人,已赔付35.63万元。二是创新农村居民“防贫救助保险”。对于全县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符因病因学因灾致贫发放防贫救助保险金。目前已赔付23人,发放救助金75万。

  20xx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扶贫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3日,原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更名为县乡村振兴局,并正式挂牌成立。

  一年来,县乡村振兴局积极应对疫情、灾情的影响,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推进法治通山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和意识形态工作,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改革进度需进一步加快。目前县级扶贫部门向乡村振兴局转变的机构改革各项事宜、各项职能仍需要等待上级的文件或其他形式的明确。

  二是年轻干部严重缺乏。县乡村振兴局现有干部职工中,平均年龄达到52岁,与新形势下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匹配。

  三是我县就业和产业两项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举措来推动。就业方面,现有的扶贫车间的就业带动能力仍然比较有限,需要继续拓展和强化;产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后颈不足,规模较小,部分农业产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局将按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局三定方案的要求,完成内设机构设置人员调整工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1、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落实过渡期内各项政策。继续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雨露计划”补贴、光伏扶贫和易迁后续扶持等政策,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

  2、继续做好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对标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把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放在工作首位。按照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事前监测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加大监测和帮扶力度,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带动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3、持续优化发展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积极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资金,补齐我县产业发展短板,提高致富带头人培养质量,不断健全带贫益贫机制,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条中,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

  4、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基本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持续,做到长短结合,持续推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3

  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成果,进一步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成果各项工作做实做细,根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转发〈关于开展巩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排查大整治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镇充分发挥包村工作组和村组干部的.帮扶作用,积极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可持续。现已完成对全镇房屋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召开了专题会议并成立镇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和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重点。以村为单位,由包村领导负责,组织包村工作组、村组干部,在全镇范围内统一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入户排查整治中,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存盲区、不留死角”的工作要求,逐组逐户逐项开展排查,各工作组先后深入到农户家中,通过拉家常、实地查看等形式,详细了解了农户住房建设、鉴定等级和房屋安全等方面情况,同时积极向农户全面宣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举措和感恩教育思想,使之深入人心。对疑似存在隐患问题的农户,及时沟通予以解决,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通过排查存在问题,堵塞风险漏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持续推进巩固脱贫住房安全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排查发现问题

  我镇下辖10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5565户住房,其中生产经营性自建房235户,目前阶段性住房安全排查工作全部完成,未发现安全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做好住房安全保障查缺补漏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房屋动态巡查机制,尤其是在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极端恶劣天气或有可能造成房屋安全隐患因素时,重点巡查;二是广泛宣传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民群众房屋安全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4

  一、基本情况

  灵璧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垓下之战古战场,素有“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宝甲天下”之美誉,辖区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耕地211万亩。20xx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社区)308个,20xx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934户9498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为8.11%。20xx年全县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xx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灵璧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经过历年的动态调整和动态管理,现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30246户97023人(不含监测对象中的脱贫户)、监测对象20xx户6942人,其中今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20xx年、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名扶贫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13名扶贫干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先后40次通过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切实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及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高规格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构建“1+5”领导机制,班长均由县委常委担任,并由政府副县长担任副班长,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部门合力共为、镇村推进落实”的工作体系。三是强化部门会商。48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先后10余次会商协同推进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形成了协调配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转、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强化镇村力量。拉紧责任链条,夯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明确2名党政班子成员分管有效衔接工作;重组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配备308名村级乡村振兴专干。五是强化督导调度。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调研有效衔接工作xx次,发现问题28个,解决问题28个;制定《灵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工作清单》,常态化开展有效衔接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监督检查;先后8次组织人员深入镇村一线开展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

  (二)聚焦政策落实,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一是抓好衔接政策解读。大力开展政策宣传,组织政策专题培训191场次,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政策业务水平;通过干部入户、媒体宣传、政务公开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二是抓好财政政策衔接。20xx年乡村振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83亿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0719.65万元、统筹整合其他财政涉农资金76xx.8万元),共安排基础设施类、产业扶贫类、就业脱贫类等项目495个,有力推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三是抓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建立健全提前预警机制和风险补偿金制度,坚持日通报、周调度,20xx年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956户1.43亿元,落实贴息资金947.91万元。四是抓好土地政策衔接。继续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统筹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转型计划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五是抓好人力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聘农村教师等263个;培训农技人员1xx人,选派科技特派员8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70余人。

  (三)聚焦工作落实,全力推进重点难点。一是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信息共享比对、分类帮扶、定期评估等机制,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构建全覆盖四级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比对住房、教育、医疗、救助等预警信息4161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分类制定帮扶措施92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目前,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务工170人,占搬迁劳动力的80.57%;实施特色种养有38户,对不能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是持续加强衔接资金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储备项目2111个,概算投资8.97亿元;20xx年度下达我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7亿元,涉及项目495个,截至目前项目开工率100%,完工率98.79%,支出率97.47%。我县20xx至20xx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7.36亿元,形成资产xx.06亿元,已全部录入国办系统。四是持续实施“一体四联”消费帮扶。认定公布企业164家、产品261个,26家企业成功注册832平台,上线农副产品76个,今年累计帮销产品5.7亿元。

  (四)聚焦成果巩固,持续提升脱贫成效。一是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累计发放困难学生资助资金2980.47万元、受益学生55183人次;“雨露计划”发放资助资金735.15万元、受益4895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6.12万人,无一例失学、辍学现象。二是落实防范因病返贫致贫机制。全面落实健康帮扶综合医疗救助政策,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切实解决“因病返贫”问题,全县家庭医生签约5万余人,脱贫人口就医共计受益39.32万人次。三是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常态化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保障、协作机制,开展群众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行动,逐户排查群众住房安全隐患,逐一开展住房安全鉴定,积极推动问题整改,20xx年完成危房改造任务181户,保障了群众住房安全。四是落实饮水安全长效管理。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今年投资297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41处,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五)聚焦问题整改,确保问题动态清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针对中央巡视整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年中暗访、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市年中督查等各级各类反馈问题,分别成立专项整改推进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原则,常态化开展一线督导、一线调研。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多次召开县直部门会商会、座谈会等,修订完善方案、研究细化举措、会商解决问题。三是强化排查梳理。组织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员5172名,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建立“四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四是强化挂图作战。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工作,主动对标对表,针对中央巡视整改反馈脱贫攻坚方面问题1个,制定落实整改任务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共认领和排查各类问题6个,共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省暗访反馈问题,共认领3个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13条,已完成整改;针对20xx年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共认领9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4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年中督查反馈问题,共认领11条问题,制定落实整改任务27条,已完成整改;针对市42周-44周及47周反馈问题,均制定整改方案,均已完成整改。

  (六)聚焦多元帮扶,构建接续帮扶体系。一是接续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坚持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县级领导划片包干20个乡镇(开发区),实行责任捆绑,指导联系乡镇有序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是接续驻村帮扶。全县向77个选派村,选派第八批驻村工作干部233名。三是接续定点帮扶。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全县共有各级帮扶责任人6840人,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覆盖帮扶。四是接续县域结对帮扶。深化交流合作,今年以来两地主要领导互访4次、挂职交流干部16人;开展镇村结对共建,实施“南菌北移”“北猪南供”“两园共建”,落实帮扶资金1600万元。

  (七)聚焦乡村发展,全面开展五大行动。一是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立足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引领,深度谋划特色产业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65亿,实施到村项目40个、到户产业项目6897个;巩固建设特色种养业园区74个;持续开展光伏提升行动,累计开发光伏公益岗1.11万余个,今年新开发光伏公益岗1401个,今年累计实现光伏收益6631.90万元。大力推进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打造“一核一带三园”的总体空间格局,计划建成24间智能温控菇房、9条发酵隧道,12月底正式投产运营。二是开展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今年以来,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200余场次,送岗上门5000余人次,印发就业岗位信息手册(折页)3.5万余份,抖音直播带岗、微信招聘20余次,延续支持扶贫车间务工奖补政策。同时,用好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务工月监测采集外出务工情况模块”,实时监测务工数据,目前务工人数为3.67万人,占20xx年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的104.56%。三是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标准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品质提升等工作,已排查整改问题厕所2506户、新建砖砌式户厕8000户、新建成改厕服务站点15个;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汪塘2632口、沟渠1501公里、无功能建筑3.3万平方米,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村、党建亮点村、文明示范村。四是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围绕高标准农田、中小河流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强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实施县乡路升级改造项目、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项目、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项目等92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87个;新建桥涵闸泵站184座,疏浚大中小沟44条;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五是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城乡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97.2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6.6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8%。20xx年实施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218个,智慧学校建设实现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工程惠及全县农村10万余学生。健全农村低保救助制度,进一步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措施,今年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7.96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1.85亿元。

  三、典型经验做法

  (一)“四制并举”织牢防贫“保障网”。建立网格化监测机制,创新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工作流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共组建3687个网格,配备5172名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农户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帮扶措施,构建全覆盖网格化防返贫致贫监测体系,累计排查并解决各类问题xx59个。建立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充分利用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每月与住建、医保、教育、公安等部门比对信息,实现数据共享,针对重大疾病、大额报销、家庭重大变故等人群开展全面筛查,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水滴筹等公益性发布需求平台,累计发布预警信息4161条。建立定期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做好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筛查预警、数据比对、联合会商机制,部门间数据共享、统筹协作机制正常运转,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每月对监测户集中开展评定工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新增监测对象27户121人。建立分类帮扶机制,针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研究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强化帮扶救助,因户因人施策,及时安排帮扶资金项目,分层分类做好救助,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制定帮扶措施92条,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二)探索农业资源绿色生态循环新模式。灵璧县是农业大县、全省畜牧十强县,适合栽培食用菌的农作物秸杆(麦草、玉米秸、玉米芯等)及禽畜(鸡、牛)粪便丰富,全县黄牛存栏量4万余头,产生粪便约60万吨。我县立足于黄牛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产业主导特色产业,以杨疃镇食用菌产业链为基础,形成园区“畜禽养殖+加工—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的综合利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经3次发酵产生食用菌基料,基料全部用于培育种植食用菌,利用后的菌渣,经生产加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果蔬葡萄、火龙果、番茄等产业基地,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目前,杨疃镇拥有24间现代化温控智能化双胞菇房,占地2.42万平方,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万吨、畜禽粪便8万吨,每平方产双孢菇30公斤,全年种植8个周期,预计年产量5806吨、年产值约5000万。同时以双孢菇种植生产为核心,在五大振兴上联动出击,以辐射带动全县产业发展,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和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灵璧样板、灵璧模式。

  (三)探索“一体四联”消费帮扶模式。牢牢抓住消费需求升级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探索“一体四联”模式,以地方馆为主体,联结企业专馆、智能专柜、商超专区和果蔬联盟,打通保脱贫户收益、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利益联结的.阻点,立足产销对接、产销匹配,实现利益共享、市场共赢,营造以消费帮扶促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实现多方面帮扶举措融合并进的生动局面,全县累计销售帮扶产品12.4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专柜直连直报目标。

  (四)“多措并举”筑牢小额信贷风险防范“防火墙”。县级成立金融扶贫服务中心,镇级设立金融服务工作站,村级设立金融村官,在首创“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不断完善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农益农强农机制。通过加强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协助营销等手段,建立小额信贷风险预防、化解、处置机制,实施“一张大保单”保险保障、提前一个月提醒预警到期贷款、风险补偿金“兜底”、逾期乡镇末位调度、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等措施机制,全过程全时段加强风险防控化解。今年7月6日至10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跟踪监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数据监测》两项课题研究,首站来灵开展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不懈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5

  一、基本情况

  一、完成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增强工作指导。市局利用党组会、理论学习会等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工作,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人事科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把乡村振兴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位置,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干在平时;组织选派帮扶干部开展政策培训,切实提升帮扶工作水平;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关心关爱,确保选派干部在驻村“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认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通过走访调研深入了解2个驻点帮扶村的基本情况,摸清摸实市局和帮扶工作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制定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xx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计划》;适时召开镇、村帮扶工作协调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

  2.发挥职能优势,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结合驻村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监管在注册登记、标准引领、品牌培育、标准计量、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保护、检验检测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和外联优势,把驻村发展的需求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接好,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协助加快驻村乡村振兴的步伐。一是开展放心消费进乡村活动,为村民讲授农资、化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有关知识,提高老百姓消费维权意识;二是设立阜阳市农村消费教育示范点、阜阳市放心消费创建进乡村工作联系点;三是创建王集镇省级药品科普宣传站;四是开展了3期放心消费进村活动,采取宣传政策和有奖竞答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实施消费帮扶,激励帮扶对象发展生产。积极帮助扶贫村推广“新型农业主体+贫困户”等模式,帮助引入新型农业主体或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行消费帮扶,通过推销、采购贫困户自种自养的农副产品等,激励帮扶对象发展生产。驻村工作队将当需要帮助销售的农产品供应信息在市局网站、公告栏和QQ群中发布,倡议有意向采购的单位和同志联系采购;市局办公室对照供应信息负责进行食堂采购,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科等职能科室积极帮助推销。

  4.加强产业指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朱大村以红薯专业村建设为基础,积极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引进西瓜大棚种植;在品种选择和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利用电商等现代销售模式,扩大销售规模,20xx年帮助建成电商一处;三粉(粉丝、粉皮、粉面)销售额12万元;陆集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建设淮山羊养殖产业项目,该项目投资800万元,拟建设7个大棚,达到1.5万只羊圈养规模。具备从饲料加工、投喂、牧医、除粪、卫生一条龙现代养殖功能,可带动400户养殖户发展山羊产业,解决就业人员50余人。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进行政策宣传和项目指导,驻陆集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谦被王集镇申报评为界首市20xx年优秀产业发展指导员。

  5.突出党建引领,加强驻村支部组织建设。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市局各党支部与帮扶村党支部对接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主动加强与帮扶村“两委”联系,指导帮扶村的党建标准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帮助提升帮扶村党建基础,开展党课讲座,提升帮扶工作合力。

  6.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态宜居乡村质量。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积极跟进道路白改黑和陆集村大桥建设,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着力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重点加强清淤工程建设,及时建设排水设施,有效解决内涝问题。今年新修及维修道路2km,清理河道1km,下水管道0.5km,下水道口3处。

  7.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扎实培育文明乡风。以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20xx年村组织朱大村红心艺术团、陆集村夕阳红艺术团在重要节日节点为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展示了朱大村党员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群众这种“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振兴的积极性。

  8.严明纪律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驻局纪检监察组、市局机关纪委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工作、在位、帮扶资金使用等情况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意见书,督促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帮扶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以过硬的.作风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

  二、下步工作思路

  1.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支部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指导帮扶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积极发展党员为村两委储备后备干部;二是谋划村党组织与市局相应党组织交流互动,继续推进互联共建,指导援建,开展一系列党组织活动,促进驻村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2.编制村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全面发展。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统筹种植、养殖、水产扶贫项目收益等健康互动发展;二是统筹全村文化教育、人才培养、卫生服务、卫生环境、道路美化、亮化、乡风文明同步发展;三是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增强三产,做强一产,创名牌、聚实力。

  3.推进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指导陆集村做强淮山羊产业,积极协助村两委指导村联合社产业项目开展的进度和质量,协调监督山羊产业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协调监督产业项目的扩大再生产中各项重点工作;二是指导朱大村经营好集体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等集体经济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主动为界首市牧原公司朱大养殖场提供服务,本着双赢的原则,谋求集体经济收入;围绕红薯种植加工,申请商标注册、谋划建设红薯深加工厂。

  4.压实帮扶责任,严格落实机制措施。一是完善预警机制,做到有组织、有标准,有制度、有提醒、有调度、有实施;二是及时调整结对帮扶责任人,压实帮扶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成效;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拓宽帮扶渠道形成合力,常态化开展帮扶。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6

  一、党的建设:

  加强党组织建设,揭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完善村两委学习制度,抓好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先善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实行重大事项会议决策,并对决策内容进行公开、公示。其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按照党员发展要求发展党员。并完善所有党员信息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加强监督。把我村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以提高党员的觉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疫情防控工作:

  为确保辖区村民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防护,梅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抗击疫情的形势变化,组织志愿者在辖区卡口进行值班值守。宣传防疫相关工作知识,开展体温测量服务,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把好外输入关口。发宣传单,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展现了抗击疫情新魄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在宣传防疫知识、提振防控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扫黑除恶工作:

  我村对扫黑除恶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安排,按照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分片管理。定期组织村两委成员进行宣传、动员。加强摸底排查,让扫黑除恶深入人心,加大群众监督和举报力度,一经发现涉恶的行为第一时间上报。

  四、防火、禁烧工作:

  今年我村委会秸秆禁烧工作从7月初开始,全天检查、广泛宣传,禁烧通知发到每个组,并且在村常住户每户签订承诺书,有效遏制秸秆焚烧,我村在今年无秸秆焚烧现象。

  五、卫生整治工作:

  对道路两侧、房前屋后进行了打扫。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梅盐村29个村民小组,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梅盐村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全村共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清理村庄垃圾200吨、清理乱堆乱放13处、清除池塘淤泥等60万方、拆除广告招牌26个、拆除废弃牛棚及露天茅厕80处。我村始终把长效机制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我村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另外是深化建设乡村法治阵地,提高村民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六、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不够,主要表现在:—是自学意识不够强,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的学习精神。使自己理论水平提高不快,二是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致使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没有落到实处。由于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习时间没有把握好,致使安排好的学习计划,没有完成。

  2、业务不精,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平时工作任务,对业务知识钻研不够,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同时缺乏一种对业务方面刻苦钻研的`精神。

  3、工作方法简单。处理事情方法简单,有时候不能够很好的配合各个口的工作,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思者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来看待。

  七、整改措施:

  1、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发放学习宣传资料,要求党员树立行为规范,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处分条例、党内法规,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深刻领会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2、狠抓责任落实,提升担当意识。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努力争做新常态下的合格党员,全面提升党员担当意识,形成党员积极争做建设的“指导员”服务群众的“办事员”。

  3、是抓工作研实。提升服务质量,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创卫工作、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紧密结合,把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纯筹布局、协调推进。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全面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7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十四五省级重点帮扶村,交通便利,离圩镇仅有3.5公里,镇岗—三百山旅游公路穿境而过。现有7个村民小组,176户783人,其中脱贫户35户151人,三类对象2户7人。

  xx虽然是人口小村,却是产业大村。如,不到800人的小村,却有果业面积2800亩,人均3亩果园。主导产业是脐橙、水稻,此外还有翠冠梨、西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村内的桃源山庄是全县有名的果旅融合的示范点。

  二、主要做法

  强化调度,抓实防贫监测,巩固脱贫成果。

  加强走访,到任后,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遍访脱贫户、低保户,迅速熟悉情况。抓实工作调度,每周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召开例会,了解35户脱贫对象和2户监测对象帮扶情况,布置当前帮扶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持续巩固“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做好防贫动态监测,每月一监测,每季度一研判。今年以来,通过走访摸排、分析研判,新增“三类对象”1户,并根据其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持续跟踪其“一收入四保障”情况,做到“应帮尽帮”,及早消除风险。

  找准定位,推进项目落地,推进乡村振兴。

  20xx年,争取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资金500万元,对全村路道、产业基地硬件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定位。不贪大求洋,带领乡村干部到兄弟乡镇学习后,确定了打造“一园三子产业xx”的'定位。二是推动项目落地,美化村庄环境。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确定了产业发展、庭院整治、河堤修复等8个项目后,经常在施工现场,查看进展、监督工程质量,现场沟通解决各类问题。三是盘活资源,发展庭院经济。争取爱心人士捐赠5000元,对20xx年以来“空心房”拆除后的闲置土地,重新进行平整,种植具有经济效益和庭院美化的杨梅270余株,发展杨梅园7亩。其余零散土地,村集体平整后,根据所属,分地到户,种植蔬菜。同时,争取高标准改造项目,全域推进38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果园路硬化2.1公里,有效解决了果园生产、生活难题。争取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投资50万元,新建2间村级冷库,并实现当年投入,当年产生了效益(3500元/月/间),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特色亮点

  目前xx村形成了“山上有脐橙、翠冠梨,山下有富硒水稻、西瓜、百香果,农家有鸡鸭、杨梅等庭院经济”的产业格局,乡村振兴示范点初步成型。今年xx月,xx村被列入全县农口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点,获得与会领导的广泛赞誉。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8

  乡村振兴办公室今年以来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部署安排,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一)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作用,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动态清零。保持全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二)进一步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一是对对不符合要求、不能胜任的网格员及时进行调整,调整后全乡共有网格员132名。二是充分发挥132名网格员的作用,建立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提高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早处置能力。三是组织全体乡村干部、网格员、帮扶联系人进组入户,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对全乡所有农户进行摸排,了解家庭情况,纳入监测对象2户7人,安排帮扶联系人2名,制定帮扶措施10条,及时进行帮扶。四是持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按照脱贫户每季度走访一次,监测对象每月走访一次的标准,督促各帮扶联系人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对帮扶联系人有变动的及时进行调整。

  (三)进一步强化政策帮扶。一是组织各村开展到户产业需求摸排,精准实施产业到户帮扶项目,扩大到户产业规模,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提供稳定增收。二是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常态化开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监测,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促进脱贫人口稳就业、稳增收,上半年全乡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共计4092人。三是按照县统一部署,开展脱贫人口省外务工就业补贴摸排,对符合要求的务工就业人口按照流程及时申报。四是落实教育帮扶,开展春学期“雨露计划”摸排上报工作,全乡共落实春学期“雨露计划”238人,35.7万元。五是继续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加大政策宣传,确保符合条件、有贷款需求的应贷尽贷,截至目前全年已完成新增小额信贷178笔890万元。

  (四)进一步推进衔接资金项目。一是抓好项目库优化建设。结合我乡实际,对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进行调整优化和充实,加强入库项目评审和论证,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和可实施性,优化后庐镇乡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共计入库41个项目3184万元。二是选准选优衔接资金项目。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对入库项目进行全面筛选和论证,上半年已申报实施衔接资金项目21个956.06万元。三是加强衔接资金项目建设。项目批复后,21个项目均已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乡项目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对每个项目成立推进小组,负责项目施工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确保所有项目按期完工验收、资金及时支付到位。四是积极配合财政所做好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对已确权登记扶贫资产(20xx-20xx年)开展实地核查,对资产运维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扶贫资产账实相符、管理规范、发挥效益。对20xx年衔接补助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及时建立台账,落实管护责任,并制定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开展收益分配,资产收益主要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无劳动能力脱贫户补助、公益事业建设及管护和巩固产业发展等方面。

  二、大力推动乡村建设。

  (一)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坚持把安菜村美丽乡村创建作为当前重要任务,立足资源禀赋、历史人文、产业特色、基础设施等要素,结合村庄发展基础,申报xx村美丽乡村创建,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乡美丽乡村建设。

  (二)打造提升人居环境。一是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年计划完成农村改厕100户,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已完工36户。二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工作,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在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辖区内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按季度开展人居环境观摩考评。三是着重抓好道路建设,针对村庄内破损严重的道路及断头路进行整体提升,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条件。

  (三)加快推动乡村旅游项目。加快庐镇乡安菜村乡村旅游及配套设施项目和庐镇乡和平村临水洞藏旅游观光基地项目实施进度,提前谋划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入库。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深入开展动态排查,重点关注相关检测对象,确保所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清零,杜绝致贫、返贫。

  2、做好乡村振兴衔接。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稳定脱贫、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脱贫攻坚示范村、示范乡,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9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土兴镇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土兴镇位于平昌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幅员面积73.74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0个农业合作社,9236户36528人。近年来,土兴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坚持规划引领、壮大主导产业、狠抓基础配套、强化社会治理稳步推进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规划引领,把握工作方向

  土兴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业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总要求,聘请成都来也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团队进行全方位规划。专业人员通过实地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课题调研,深度分析区域资源情况,科学编制了《土兴镇乡村振兴规划》,为土兴乡村振兴进行了准确定位,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内容。明晰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生态优先、产村相融、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思路,通过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同建”,促进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二)坚持产业优先,增强振兴动力

  一是精准定位抓产业。围绕“一核三带”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青花椒为主的特色产业,全镇回引业主34人,组建专业合作社34个,规模流转土地2.6万亩,种植青花椒1.8万亩,发展水产1500亩,水果3000亩,巴药1800亩,蚕桑1200亩,建设平昌县青花椒主题公园1个,青花椒初加工厂8个,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产业园,户户有增收致富项目。二是利益联接促增收在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的基础上,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做实贫困户现金、支农资金、业主投入、村集体资产、土地流转折资等量化入股,建好产业园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业主投入压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和集体收入来源,实现贫困群众有增收、业主有效益、集体有收入。三是巩固提升促旅游。在现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抓产业的巩固提升转型发展,通抓基础、建特色,按照产旅结合的思路,把产业园区打造成旅游景区,在华山、圣谕等村率先建成“1+6”综合体、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华山”民宿、麻花博物馆、土坯房博物馆等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红烧团鱼、平昌青花椒鸡、土兴麻花等特色美食,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三)坚持基础配套,夯实振兴保障

  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改善路、水、电、网、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在抓好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一是构建内畅外达的路网结构。在建好江土快捷道路的基础上,加宽黑化土兴—钱家湾主干道,把土兴与县城、元山、五木、得胜、灵山的旅游景点连成一线,极大改善了土兴的区位优势和集散能力。坚持规划引领、清单管理,2019年共加宽改造乡村公路51.2km,建设通组、入户道路56km。全镇“一轴三环”的'路网基本形成,群众出行、物流方便快捷。二是全力抓好集中供水的水利建设。以双桥水库县城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依托政策支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在各村同步开展小集中供水和城乡一体化供水(骨干供水),实现95%的农户与城镇居民同网同价吃上了安全自来水。三是抓牢电网升级改造。围绕15个村(居)委阵地、产业园区、村落组团等重要点位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实现居民生活、产业发展的用电保障。四是提升网络通讯。大力实施网络通信提升工程,完成电视网络户户通。五是强化安全住房保障。全镇实施易地搬迁402户,农村危房改造2688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9户,参与土地增减挂钩建新252户,拆旧1200余户,各项住房保障政策落地落实,确保全镇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六是保护生态环境。利用“厕所革命”、土地整理等项目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截止目前,全镇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村村配备保洁员,投资2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建设,有望在8月投入使用,两个场镇和双桥水库上游污水将集中收集处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四)坚持有效治理,探索振兴路径

  一是筑牢一个堡垒。全镇探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配齐配强各村支部书记,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推行“支部+党员+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突出“两个作用”。推行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制定“九带头九不做”的党员公约,开展党员“亮比评”活动;发挥村民自治管理作用,常态开展村民说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及《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三是建强三支队伍。即:党员干部队伍,村民代表队伍,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创新“四个机制”。自上而下的宣传发动、自下而上的组织实施决策机制;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基础投入引导、市场发展投入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依法治理规范、乡风文明示范的基层治理机制,通过创新机制确保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各位领导,土兴镇乡村振兴工作在起步中摸索,在探索中前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华山村也被县委政府确定为全县精准脱贫的示范村、改革创新的示范村、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副省长汤洪波、尧斯丹等领导先后到村指导;接受了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等多个党政部门检查和调研;2020年土兴镇将积极申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同步抓好华山村、龙池村、宇皇村、郭寺村、农科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奋力推进土兴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0

  作为xx镇第一书记,今年以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着力实施寿县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5月7日至11日,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安徽调研组在我县驻村调研产业扶贫,总结出“寿县模式”。5月13日,全市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寿县举行。6月2日至8日,接受国务院扶贫办第三方评估组对我县脱贫成效评估并获得了好评。

  一、主要做法

  (一)重精准,扎实开展两项工作。集中力量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围绕扶贫对象识别准不准、建档立卡程序把关严不严、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真不真、帮扶措施制定实不实、“四项清单”制定细不细、档案资料保存全不全等六个方面要求,全县在核查中退出6146人,新增6146人,修改4290人基本信息,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把扶贫对象精准核查列入乡镇第二季度考核重要内容。采取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驻村工作队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及时调换部分不能胜任的驻村工作队长。把驻村扶贫工作队履职情况列为县直单位半年考核重要指标。5月13日,全市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寿县召开,我县在会上就两项工作开展做了交流发言。

  (二)压责任,强化扶贫力量。我县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立足我县实际出台了“1+3”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坚持以上率下,层层签订责任书,县四个班子28名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到贫困村任“脱贫攻坚第一书记”。为配强扶贫工作力量,县扶贫办新增2个编制,同时抽调3名乡镇副科级干部到县扶贫办挂职锻炼。全县25个乡镇均已设立了扶贫工作站,村级扶贫专干已全部增设到位。

  (三)上项目,精准扶贫举措。编制产业扶贫项目183个,建立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项目库。截止目前,投入扶贫项目资金1.5亿元,其中扶贫资金6206万元,整合资金8785万元。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和金融扶贫,建成村级光伏电站12个、户用光伏电站1000个;xxx年下达的25个村级光伏电站、1000个户用光伏电站,已完成招投标,正在组织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完成评级授信2.9万户,占贫困户总数(含20xx、xxx年已脱贫户)的51.43%,授信额度9.15亿元,已发放贷款1919万元。

  (四)聚合力,创新扶贫格局。今年以来,省直8家、市直83家、县直114家、乡镇直133家单位参与包保,对全县270个村实行“双包”工作全覆盖。对72个重点贫困村,由8家省直单位、21家市直单位、46家县直单位组成工作队,驻村重点帮扶;确定工作队员205人,其中工作队长72人,工作队队长同时兼任重点贫困村第一书记。对其余198个非重点贫困村,包村单位选派扶贫联络员。实行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干部包户,全县所有贫困户,都有明确的帮扶人;15名市领导对口联系我县15个乡镇,每位市领导还对口帮扶3个贫困户;出台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扶贫相关政策文件,开展“百社帮千户”活动,已有1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1469户贫困户签定了帮扶协议。县政府按照省政府31号专题会议纪要商定的省直单位和部门帮扶寿县事项,出台了对接文件,落实了推进对接事项的牵头县领导、县直有关单位和有关乡镇,每月20日前以《寿县扶贫》简报等方式,通报项目对接进度,并加强对接调度,确保帮扶项目对接有序有力。5月21日,副省长、致公党安徽省委主委谢广祥率全省致公党中层以上党员80余人,到正阳关镇谭套村进村入户,开展慰问和义诊。5月11日至12日,市工商联组织47家民营企业与我县47个重点贫困村对接见面,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

  (五)严考核,确保扶贫实效。率先在全省出台乡镇、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月例会、季调度、年总评”的考核工作机制。4月6日-8日,已完成乡镇一季度脱贫成效考核。4月1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扩大会议,通报了第一季度乡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5月12日,县扶贫办出台下发了《脱贫攻坚第二季度乡镇考核指南》,和《县直单位脱贫攻坚半年考核指南》,明确了乡镇和县直单位考核内容。

  (六)高标准,编制脱贫规划。投入216万元,围绕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壮大集体经济,统一安排编制72个重点贫困村规划。在处理好时间与质量、总体规划与单项规划、整体建设与脱贫规划、建设与保护、尊重民意与扶贫发展五种关系的基础上,计划于六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做到脱贫工作有规可依。

  (七)重规范,配合完成评估调研。6月2日至8日,国务院扶贫办抽调中国科学院16名由教授和博士生组成的评估组,对我县xxx年精准脱贫工作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组抽查了我县4个乡镇、5个村的217户贫困户作为样本户,进行卫星定位、现场录音录像,对脱贫成效开展评估。这次评估由第三方独立完成,整个过程顺利,体现了真实性、可靠性。评估结束后,评估反馈的意见是:寿县建档立卡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都是较高的。5月8日-5月10日,农业部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培生一行到我县涧沟、大顺、瓦埠、隐贤等乡镇开展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解楚淮养羊合作社、安徽华欣蔬菜专业合作社、复兴家庭农场、丰乐草莓种植基地和立田水产养殖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脱贫情况,看到了“百社帮千户”活动在带动贫困户真脱贫中所起的助推作用,总结出“寿县模式”,为国家实施产业扶贫提供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数大,难度高。寿县集行蓄洪区、江淮分水岭地区于一体,贫困人口绝对数、贫困人口发生率都排在全省“第一方阵”,到xxx年底,尚有72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4.1万户、9.01万人分布在270个村(街),其中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分别占比为52%、31%、17%,因病、因残、无劳动力和其他四种原因致贫比例分别为51%、13%、11%、25%,脱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二是基础差,底子薄。寿县是贫困县,财政收入十分有限,一方面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另一方面扶贫投入虽相对数较大,但绝对量依然很小。同时,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道路交通滞后、防汛抗旱任务艰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村级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困难较多。此外,土地、资金、人才和环境要素制约仍然是寿县脱贫致富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障碍。

  三是创新少,落实慢。主要表现为,一是上热下冷。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规格规模前所未有,省、市、县出台的政策措施前所未有。但少数乡镇、村和县直单位干部责任意识和压力感还不够强,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虚虚实实。二是宣传不到位。没有想办法激发贫困户“穷则思变”的内生动力,造成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三是双包工作差距大。部分帮扶单位没有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重视不够,认识不高,措施乏力。派出的驻村工作队长和联络员工作作风漂浮,不驻点、不走访,没有发挥驻村工作的应有作用。单位干部包户不扎实,蜻蜓点水,没有实打实的'帮扶措施。四是项目落实难。到村到户具体项目落实进展缓慢,扶贫项目资金不会用、不敢用,项目进展不平衡。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对脱贫攻坚提出的“打出气势,打出成效,势如破竹”的要求,锁定目标,加大推进力度,实现开门红。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完成3.1万人脱贫、25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脱贫任务。二是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加快实施进度,做到每个项目、每笔投资都与贫困人口挂钩,都落实到贫困户人头上。三是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结合省里即将出台的大数据管理、定点帮扶工作考核评价和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等制度、办法和方案,不断充实完善我县的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四是广泛开展社会扶贫,以“百社帮千户”活动为平台,聚集社会公众扶贫济困的力量,营造更加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五是工作责任再压实,形成全县上下每一天都在抓扶贫,每一个干部都在抓扶贫,每一项扶贫任务都落实到人,每一户贫困家庭都有人帮扶。六是督查考核再严格,及时兑现考核奖惩,实行责任追究,限度地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七是加大培训力度,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两学一做”的要求,加强学习教育,建设一支精准脱贫干部队伍。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1

  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同志的故乡。全县土地总面积xx58平方公里,辖8镇10乡230个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37.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5万人。有建档立卡脱贫村87个,目前系统内脱贫户19048户68680人,监测对象839户2061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253户513人。一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积极融入市委“三城一区”建设,以建设两省边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肺城”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毫不动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及时主动向县委请示汇报。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学习,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紧迫感、责任感。走访调研了全县25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

  2.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攻坚战斗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组和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党史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门必修课,进一步拓展党建促扶贫成果。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实践活动,走访调研了全县所有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帮扶村。二是进一步抓实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学习强国、中国干部网络教育学院等加强乡村振兴业务知识培训。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万余份分发至各单位、各乡镇及村组,让广大群众正确理解乡村振兴工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三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升队伍攻坚战斗力。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工作纪律,对工作人员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同时,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扶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攻坚能力。

  3.提高政治站位,高强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一是调整优化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力量。全面落实县领导联乡包村工作机制,选派了231名第一书记赴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行“四支队伍”集中办公,带领结对帮扶联系人齐心协力开展帮扶工作。二是强化驻村结对帮扶。坚持选优配强、尽锐出战,选派最精干力量组建了136支372人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全县230个行政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为实行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和确保“不出现一户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明确140家县直后盾单位结对帮扶联系村,明确3394名结对帮扶联系人,实现了全体脱贫户及监测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县乡村各级干部职工和结对帮扶联系人严格按要求进村入户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帮扶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4.凝聚各方合力,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力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着力抓好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1个集体经济“五个一百”工程项目村的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形成示范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3家,市级6家、县级9家。积极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全年完成农民素质教育培训6925人次。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助力乡村发展产业,全年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35个。二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春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资助8151人309.5万元,其中困难残疾学生245人,低保家庭学生186人,特困救助供养学生27人,脱贫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7192人。着力完善乡村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持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严格按政策落实“雨露计划”,本年度已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78.7万元,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名单已进行公示,相关程序完成后足额发放到位。三是全面落实健康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医疗降费行动,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20xx年基本医疗保险全额代缴,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覆盖率均为100%;扎实开展20xx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工作,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参保率达到100%,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四是全面落实住房安全保障。进一步落实住房安全性鉴定全覆盖,按照农民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和“应改尽改”的原则,将符合改造政策条件的危房户都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对一般农户确属无房户或危房户的,采取按规定、按程序、按标准奖补的方式实施改造。全年共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8户,完成率达129%。五是全面巩固饮水安全成果。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三项制度”,制定出台了《会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工程运行管护和设备净化维护;全面规范农村集中供水收费体制,做到农村自来水有人管、有钱修,实现以水养水,并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全年投入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项目资金1132.28万元,其中投入250万元建设分散小型供水项目36处,有效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问题,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900人,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六是全力抓好金融扶持、消费帮扶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小额信贷金融扶持力度,确保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应贷尽贷,有效防范化解逾期风险,全年新增小额贷款717笔3558.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4%,贷款不良率0.83%,逾期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为小额信贷农户贴息179.95万元。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先后举办“会同县第二届桃花文化旅游节”“高椅黑饭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县直部门、乡镇各级工会会员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全覆盖参与消费帮扶,并充分发挥“三专”平台作用,解决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

  5.严防返贫致贫,高精度做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一是全面抓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及时研究出台《会同县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领域“十看十排查”专项行动和全县脱贫质量集中排查,进村入户遍访群众,全方位摸底排查、全覆盖补齐短板,排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对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帮扶。坚持重点对象排查全覆盖、遭受重灾对象全救助、发现返贫风险全纳入,全年按程序纳入“三类人员”监测对象253户513人,并对监测对象逐一落实帮扶联系人,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二是全面落实“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出台《会同县“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工作方案》,为县域内所有在籍乡村居民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全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加大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茶叶、魔芋、竹笋、山苦瓜茶、油茶、中药材、獭兔、奶山羊、堡子“柴火月饼”等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46万亩,粮食总产13.46万吨,较去年增产1.5%;投入财政资金3693.54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251亩;引进天锐牧业、天竣农牧有限公司和靖州温氏集团,加快生猪育种及养殖基地建设,优质湘猪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在“会同魔芋”“会同竹笋”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基础上,又积极申报“会同春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常年聘请三名博士后专家分别对接服务博嘉魔力、木叶山兔业、新有爱农业三家企业。大力加强产业后续跟踪管理,确保产业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机制持续稳定且发挥增收效益。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粟裕故里升级为国家4A旅游景区为契机,树立会同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村民增加旅游收入。四是全力保障群众稳定就业。实现了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人岗相适”原则,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继续办好就业帮扶车间,促进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截至11月底,共完成职业培训1818人次,占任务数的149.6%;全年开发各类公益岗位1730个,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52万人,任务完成率为108.98%。五是全面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对全县3235户13326名搬迁对象及42个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后续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对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开展排查整改,加大安置群众就业帮扶,实现了劳动力家庭“零就业”清零,落实安置小区的各项制度,强化安置点的社区治理。20xx年10月,该县成功举办了怀化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县级示范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六是全面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大力构建多层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民生。截至11月底,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006户668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093.6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经费802.1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77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0.4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678.7万元。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成立会同县民康医养中心,设置养老床位120张,全面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

  6.保障资金投入,高效率加强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一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支持。科学编制《会同县20xx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方案》和《会同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县级配套资金项目计划》及其调整方案,共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1.72亿元和配套资金4725.42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出台了《会同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范围、扶持重点、资金管理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多次开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自查自纠,将20xx年全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清单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确保资金项目管理规范、高效安全。三是强化项目库建设。20xx年,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1252个,资金69588.35万元,与20xx年相比,项目个数和资金量分别增长8.87%和6.04%。衔接资金和整合资金项目均来源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该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入库项目1607个,资金量94550.176万元。

  7.牢记政治使命,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近4000万元,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建任务46xx户,修建了24个无害化卫生公厕及配套集中式无害化粪池。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打造省级精品美丽乡村1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6个。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打造农村精品路,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30公里,提质改造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46.7公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2

  一、聚焦“责任落实”,倾力抓统筹,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一)强化统筹调度。涡阳县委、县政府继续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度、安排部署有关工作,切实带头当好“一线总指挥”;建立了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责任,部门各负其责、协作配合、齐抓共管,落实定期调度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8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3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会议11次。构建“有部署、有会商、有暗访、有考核、有排名”的“五有”调度体系,成立暗访督导组,对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巩固成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暗访督查,持续压紧压实责任。

  (二)做好机构调整。全县乡村振兴系统已于20xx年6月10日同步完成挂牌,各镇(街道)扶贫工作站更名为“乡村振兴工作站”,继续聘用原扶贫专干、扶贫信息员和扶贫小组长,做到了机构平稳过渡、干部思想稳定、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培训班、选派干部培训等对镇村干部工作进行系统性指导。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各类培训11次,极大程度提高了基层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压实帮扶责任。全县上下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主动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继续保持驻村帮扶、“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等帮扶责任不变。一是驻村帮扶方面。选派81个驻村工作队(其中,出列村78个,重点推进村3个),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37人(其中,省选派11人,市选派42人,县选派184人)。我县分别于7月14日、8月30日进行两次巩固成果专题培训,并对培训效果开展了测试。二是到村到户帮扶方面。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召开81个县直单位关于帮扶工作培训会,督促各定点帮扶单位进村入户开展帮扶。

  二、聚焦“政策落实”,竭力抓稳定,主要政策有效衔接过渡

  (一)保持政策总体稳定。今年以来,我县对照中央、省、市文件要求,坚持新政不出,老政不退,确立12家县直单位分类帮扶责任单位,制定《涡阳县帮扶措施清单》,明确42种到户帮扶措施,指导基层做好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二)保持资金投入稳定。坚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县安排衔接资金预算1.3亿元,与去年保持持平。20xx年财政资金保障实施项目共计27个,共计安排衔接资金40375万元,其中县级13000万,与去年一致。截至12月14日,衔接资金已支出36257.26万元,支出进度达89.8%。

  (三)保持因户因人施策。精准研判脱贫户及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根据实际需求,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优化调整“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三、聚焦“工作落实”,全力抓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一是注重健全网络,确保应扶尽扶。涡阳县印发《涡阳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通知》,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全县23个镇(街道)383个行政村均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网格化管理台账,共设立基层网格9283个,确定网格员9324人。二是注重数据比对,确保应改尽改。建立乡村振兴、医疗、住建、人社、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关于“低收入群体、产业发展失败、务工收入骤减、突发变故支出骤增”等疑点数据以及“老少病残孤”特殊群体数据比对,发现各类疑点问题交办乡镇核实,同时对需县直部门解决问题进行交办,共交办四轮279条问题,已全部整改。三是注重动态管理,确保应帮尽帮。今年以来涡阳县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6户187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1户5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5户136人)均落实帮扶联系人,并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

  (二)做好各类问题整改动态清零。一是推深做实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和20xx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研究制定了《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涡阳县整改工作方案》,将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及省市乡村振兴局暗访调研评估反馈问题等一体研究部署、统筹推进整改,“四单制”推进问题整改落实。二是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以陕西省洛南县“掺假的脱贫摘帽”为镜鉴,组织和动员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联系人等,进村入户开展拉网式大排查;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四项机制,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

  (三)做好省部署各项任务。一是落实省委2号文件。结合我县实际,分解了6个方面27项71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体任务,制定xx3个具体举措,定期对县直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汇总,续时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二是全力开展集中排查。按照省培训精神和省局1号文件要求,印发《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做到精准指导;采取分片区集中培训+分乡镇点对点培训方式对集中排查工作进行培训指导,确保每个村都有“明白人”;依托“钉钉”平台,对照排查内容制作电子调查问卷,实行分类填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三是深入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制发《涡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实施方案》,明确排查范围和对象、排查方式、排查内容、组织实施阶段和有关要求等。制定《县直部门工作提示单》,明确具体排查任务13项,分别分解到责任单位。12月14日,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动员培训会议,县直有关单位、各镇街69人参训。同时成立5个督查组,不间断进行跟踪督查,对排查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日通报、日调度”。

  (四)稳步推进重点工作。一是产业发展方面。20xx年财政资金保障实施项目共计27个,安排衔接资金40375万元;其中产业帮扶项目19个,总投入30852万元,占比76.4%。与温氏集团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共建156个养猪大棚,为每个出列村增加集体经济收益16万元/年;1-11月份,光伏电站运行良好,累计发电量1.344亿千瓦时,发电小时数1143.1小时,为9815户实施光伏到户项目,发放资金2944.5万元。二是金融帮扶方面。20xx年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达2864笔11175.35万元,现有存量贷款3125笔1xx45.47万元。三是消费帮扶方面。安装专柜xx6台,实现销售数据直连直报xx6台。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大力推进消费帮扶专馆建设,已建设专馆27个(线下消费帮扶专馆xx个,线上消费帮扶专馆5)。统筹城乡资源,建成87个消费帮扶专区。四是稳岗就业方面。县乡村振兴局会同县人社局成立稳岗就业工作专班,完成有劳动力脱贫人口就业服务台账登记工作。截至目前,涡阳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46413人,较去年增加1564人;现有公益岗位9997人,6个帮扶车间带动就业162人,其中吸纳已脱贫人员75人。五是社会帮扶方面。选派81个驻村工作队(脱贫村78个,重点推进村3个),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37人,并组织开展巩固成果专题培训2次,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1.5万名帮扶责任人把群众当家人、视民生为家事,帮助解决了许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了群众高度评价和真心认可。六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方面。健全多部门联动、系统监管、镇村落实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坚持分层分类、到户到人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救助帮扶。目前,涡阳县现有农村低保对象36414户63109人,累计发放资金24620.5585万元,特困供养对象7950人,累计发放资金6040.015万元。

  (五)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开发农村“三资”管理平台,探索“三资平台+扶贫资产管理”监管新路径,县乡村均建立了20xx-20xx年扶贫资产“四本台账”(扶贫资产管理台账、扶贫资产管护台账、资产收益分配台账和资产处置台账),全面完成20xx年以来50.2亿元扶贫资产核资、确权、登记工作。摸排20xx-20xx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81.15万元。

  四、聚焦“成果巩固”,着力抓成色,脱贫成效不断拓展扩大

  (一)守住“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底线。一是全力保障住房安全。20xx年按照“发现一户、整改一户、销号一户、‘动态清零’”的.工作原则,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18户,已全部竣工,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180户任务。二是全力保障基本医疗。执行原有“351”、“180”等综合医疗保障政策,优化签约服务内容,持续做好大病救治工作。截至目前,脱贫人口签约履约27104人;4392名大病、重病脱贫人口落实了医疗救治。三是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无失学辍学现象发生;20xx年学前教育幼儿资助,义务教育学生免学费、免课本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普通高中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等项目资助资金20258.83万元,资助学生726166人次。四是全力保障饮水安全。涡阳县现有农村供水厂39处,集中供水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8%;全县78个出列村已全部实现供水全覆盖。全年全县未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完成“四好农村路”78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249公里。提前实施20xx年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59公里、危桥改造25座,预计春节前完成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今年以来涡阳县已争取45个农网项目已全部竣工;第二批38个农网改造项目资金约20xx万元已下达,目前3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已竣工35个。积极推进燃气下乡,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19处,完成西阳、高炉镇燃气管网铺设工作。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地表水厂项目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建设,截至20xx年11月,全县共开通5G基站296座,其中城区新增5G基站246座,乡镇区域新增5G基站50座,实现5G信号“城区全覆盖、城镇重点区域覆盖”目标。

  (三)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面积13.6万平方米,推进67所乡村中小学校的智慧学校建设,乡村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4%。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20xx年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150个,5个县域医疗副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落实国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质量提升工程,完成参(续)保缴费55.48万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达143.7万人,基本医保报销金额达8.65亿元。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383场。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对标“持续攻坚区”的目标定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网格化管理,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常态化开展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帮扶,全力防范化解致贫返贫风险。

  二是全面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稳岗就业、小额信贷、光伏、消费帮扶和扶贫资产管理等重点工作,加快衔接资金支出进度,持续落实“周部署、周调度,月考核、月排名”工作机制。

  三是认真研究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五大振兴总任务以及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任务,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帮扶、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社会帮扶等工作。

  四是梳理中央、省最新衔接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相应方案文件,加大对镇村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培训,提高镇村乡村振兴干部适应新领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是对照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四个方面,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9项指标,做好国家后评估工作。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3

  一、基本情况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我乡积极争取各类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xx年分两期投资1257万元投资建设33座果蔬园大棚,每年平均带动每个村村集体增收7.7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60-100人。争取资金1500万元建设1900余亩“旱改水”项目,项目区整理完成后,可新增水田面积185公顷,基础设施标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提高粮食生产,减少农业成本,耕地质量有所提高,项目实施后粮食增产55.52万公斤。贫困村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基地提升项目资金48.503万元,每年平均带动每个村村集体增收1.15万元。20xx年上报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5.455万元,用于我乡376户已脱贫户及监测户发展特色种养业;20xx年申报市级资金700万元,用于新建果蔬园,目前我乡已形成果蔬种植产业园区、水稻种植集聚区和羊肚菌、双胞菇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实施的效益评估还缺乏经验;二是乡内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三是项目建成后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集中我乡优势资源,围绕13个村联建的33座果蔬大棚建设一个规模较大、防范风险能力较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项目,创建我乡果蔬大棚特色瓜果种植品牌。大棚建成后的`收益用于设立公益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通过技术支持、订单采供、代为销售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另外,每个村选树2-3人到果蔬园跟班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借助管理平台,打造我乡的交易中心,形成我乡的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扶持壮大我乡“旱改水”项目规模,学习并发展旱田改水田种植技术,逐步在朱集乡13个村推广。

  (二)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立足于本乡农业优势,进一步发展智慧型农业项目,发展朱集、红旗二个村的高产玉米生产区+“旱改水”项目+旭源农场和果蔬园大棚的规模化农业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产业”,形成农业综合发展的强劲力量。

  (三)不断加强资产管理

  一是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紧紧围绕资产管理的工作要点部署开展各项工作;二是工作重点越来越突出,始终以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4

  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x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xx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4486万元,保障人口达15332户,37772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2177人,支出资金763.45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70%。1-10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288名、困境儿童279名、散居孤儿187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10月对全县1960名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58.8万元,20xx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4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5

  今年以来,崇阳县乡村振兴局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在省、市乡村振兴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这一新阶段、新形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基本情况

  崇阳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辖8镇4乡192个行政村(农村社区),总人口52.8万人,县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是全省37个重点贫困县之一,有贫困村47个,贫困户19505户、贫困人口70879人,贫困发生率17.34%。20xx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崇阳县退出贫困县行列,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崇阳县脱贫攻坚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前十位,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试点在全省作经验交流;连续两年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20xx年工作进展情况

  1.坚持高位推进,聚焦“促衔接”、着力“强体系”。一是组织体系规格不减。将原县精准扶贫指挥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合二为一,成立了高规格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组建“一办十组”,由10名县级领导担任各工作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挂帅的五名县级领导组成“五人小组”坐镇指挥,统筹调度,协调推进4大战区、12军团作战;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村工作机制,每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2个村。从相关单位抽调25名人员集中办公,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187个行政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10个重点村同时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第一书记优先选派50岁以下副科级干部担任,共选派省市县驻村干部506名加强驻村帮扶。二是帮扶体系措施不减。落实包保帮扶工作机制,6000余名县直单位干部、驻村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开展遍访活动,细化制订到户帮扶“户方案、人措施”。推进区域协作、“万企兴万村”等举措落实落地,努力实现原有帮扶机制的有效转化和衔接,确保帮扶项目和资金不断、帮扶力度不减。加强与钟祥市农业产业链建设、文化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协作,探索创新协作方式、协作模式,目前已达成5项帮扶意向。落实“百企帮百村”工作机制,102家企业对口帮扶全县出列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组织振兴红色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达102个。三是政策体系力度不减。适应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新变化、新要求,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入研判,重点对产业、就业、医保等政策措施进行了微调,今年出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药材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落实村集体经济基地和脱贫户产业奖补资金1亿余元,落实脱贫户小额信贷政策并发放小额信贷960万元,采取省农担公司担保贷款模式累计为136家带贫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贷款5600万元。全县26个扶贫车间、36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运行正常;5073个公益岗位就业稳定,脱贫劳动力返岗就业31472人,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全面落实防贫保障帮扶措施,确保防贫保障基金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20xx年到目前累计实施防贫保障帮扶86户次,发放防贫保障救助资金182万元。

  2.坚持成果巩固,聚焦“防返贫”、着力“守底线”。一是强化动态管理,提升监测帮扶质效。乡村振兴部门与民政、医保、住建、卫健等部门联合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坚持月报制度,通过建立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快速帮扶“三大机制”,定期组织镇村专班人员入户核查有致贫返贫风险农户家庭收入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时将“三类对象”全部纳入重点监测范围,落实常态化监测和动态化管理。今年以来,共摸排出“三类对象”228户839人,200户已消除风险,目前未消除风险的28户111人,均已落实帮扶政策,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底线。二是强化控辍保学,提升教育帮扶成效。持续健全控辍保学帮扶机制,确保了全县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身体健康的适龄儿童不失学、不辍学。继续为全县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学生提供就学资助、“雨露计划”等帮助,确保了脱贫家庭学生获得资助达到百分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20xx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5062人次,资助金额1393.3万元;20xx年春季学期资助“雨露计划”补助人数1428人,补助资金214.2万元。三是强化医疗救治,提升健康帮扶能力。全县18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先诊疗后付费,1家医院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完善“一站式”结算服务,持续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便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截至11月20日,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69800人,签约率99.13%;免费体检53670人;30种大病救治累计2896人,救治率100%;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的“四位一体”医疗保障,确保脱贫人口在县域内、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达到90%,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达到80%,年度个人政策范围内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20xx年1-10月份,农村脱贫人口全年住院17134人次,医疗费用为10655.9406万元。“四位一体”共报销9302.9715万元。住院县域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97.78%,实际报销比例87.3%。门诊慢性病、大病26282人次,总费用917.3209万元,合计报销697.1946万元,实际报销比80%。对86人发放防贫保障救助181.99万元;对37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72.71万元。四是强化日常巡查,提升住房安全保障。落实全县12个乡镇危房改造动态监测机制,组织乡镇和驻村工作队定期对农村脱贫人口开展房屋摸排,将核实符合政策要求的危改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挂图推进、倒牌工期,改造一户、销号一户。今年,投入111.85万元,对核实符合政策要求的危房改造对象54户,属C级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属级危房的全拆全建;目前,已全部竣工验收合格。五是强化供水安全,提升饮水安全质量。持续巩固农村脱贫人口饮水安全成效,全面改善农村脱贫人口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新建、扩建、官网延伸、维修养护及水毁修复工程。20xx年,投入资金4461.8万元,新建农村水厂1家、扩建1家、改造1家、管网延伸1条、备用水源1处,涉及9个村、39681万人。创新农村水厂、管网运行管护机制,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对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进行全面排查,有效提升了农村供水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脱贫人口安全饮水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

  3.坚持农业发展,聚焦“强产业”,着力“提质效”。一是夯实农业发展“压舱石”。大力实施农业补短板项目,中央和省级资金水利项目开工8个,完成水库除险加固项目3个、水系连通及河道整治项目3个。结合乡村田园景观打造,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完成20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91万亩,累计实施“九河九港”险段整治88.3公里;推进农产品保鲜冷链项目,新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75座。这些项目和工程的实施,为我县农业发展朝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打造特色产业“价值链”。结合崇阳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做足产业融合发展文章,推动出列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户产业增收。优先支持中药材、茶叶、雷竹、生猪、油茶等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今年发放各类奖补资金1.18亿元。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每个村给予50万元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支持发展中药材,全县雷竹、茶叶、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2万亩、8.97万亩、10万亩。总投资24.9亿元正大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进展顺利,18万吨饲料厂建成投产,预计今年生猪出栏可突破100万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税收达到90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比率达到90%以上。三是构建三产融合“辐射圈”。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三产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路口雨山万亩香榧种植加工全产业链项目、桂花泉镇集雷竹种植加工展示和休闲度假地球仓于一体的雷竹产业园基本建成。20xx年,全县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50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6家,达到34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38家;申报注册农业特色品牌30个,获“二品一标”认证7个。与“供销e家”、“省裕农网”、“市香泉民悦网”对接,开展云上白茶节、为鄂拼单农产品直播节等,成功举办樱花节、白茶节、牡丹节等文体节庆,带动乡村旅游持续火热。以三特浪口温泉、白霓游市小自然、金塘柃蜜小镇为代表的“乡村游”以及民宿产业知名度不断提高,发展迅猛。四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完成全县“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按照“试点先行、以点串线、以线拓面、梯次推进”原则,有序推进20xx年度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4个整治村建设,提档升级20xx年度22个示范村建设,连片打造青山—铜钟美丽乡村示范片;扎实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4个乡镇基础设施实现提档升级,3个乡镇正在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农村基础设施工程,所有村组公路全部硬化黑化,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入园率100%。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巩固提升行动。持续保持政策措施基本稳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省定监测标准,对“三类对象”开展定期排查、动态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完善防贫保障实施办法,按照“一月一申报、一月一核查、一月一发放”的原则,及时纳入防贫保障范畴予以帮扶,做到应保尽保,动态清零。二是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带动行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拓展生态优势,实现“颜值+价值”的有机统一,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高质高效。持续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竹茶药猪”等特色产业发展。落实政策、项目支撑,推动产业模式和产品技术创新,走集团化、品牌化的道路。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村庄“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和庭院林、“湾子林”等建设,通过治山、治水、治气、治土、治村,标本兼治,让美丽乡村外化于行、内化于规。四是持续深入推进示范引领行动。集中精力打造“三区”,即:以幕阜山旅游公路沿线6个乡镇为重点,打造100平方公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在白霓、铜钟、青山片区打造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茅井、洪下、浪口、河田片区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打造30平方公里4A级文旅融合示范区。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5篇01-22

驻村乡村振兴个人工作总结12-05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工作总结(精选32篇)12-25

乡村振兴示范村事迹材料范文(精选6篇)11-22

乡村振兴示范村事迹材料(通用7篇)08-17

乡村振兴专干的工作总结01-26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10-25

振兴乡村事迹12-20

乡村振兴口号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