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实践活动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方案”,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目标,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组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同时抓好省、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继续在规范中不断向前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还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开设讲座,参加科组的集备,科组的研讨和座谈,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研训活动
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科组老师传达,共同学习,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科组2位老师参加了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综合实践年会;2位老师参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食品教育研讨会”;2位老师参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库小学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全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小学的广州市现场会;科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每次区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
3、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校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xx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规范课题建设,推动学校科研上新台阶
教育科研引领学科教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坚持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2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难关。学生视作文为遥远的征途,望而生畏。但也不得不去搜索枯肠,敷衍成篇。日久天长,就滋生了厌烦、应付的写作情绪。追其原因,是老师要我写的心理倾向存在于学生的意识之中。只有形成一种我要写的良好心理倾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我在偏远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入手,基本改变了学生不爱写,不会写的状况。
首先注重纠正民族方言的影响。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而遣词造句更是作文的基石。如何耐心而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纠正语言习惯是提高民族地区作文水平的第一环节。民族学生按习惯常把猪脑壳写成脑壳猪,我与老师去看电影写成我们两个老师去看电影。类似情况,不胜枚举。对此,我强调了侗、苗语与汉语最突出的差异是词组的结构不同,而不是句式不同,书面表达时要注意将侗、苗语的词组结构形式改成汉语词组结构形式。诸如此类,目的在于扫清语言表达的障碍。
其次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作文亦如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举办了几届**年级《幼杉》文学兴趣小组,同时也办起了班级优秀作文选手抄本,鼓励学生跳跃投稿,这样就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形成了我要写的写作心理倾向,改变了学生硬着头皮应付的状况。
再次办好班级图书角。偏远民族地区学生外出机会少、视野狭窄,加之家里经济窘迫,手头拮据。为此,我订购一些图书,设置班级图书角。在指导阅读的同时,提倡勤于摘记,尤其是注重修辞的妙用,以便达到阅读为作文的目的。这也就替学生创造了博览群书的`环境氛围,为学生借鉴高水平作文创造了条件。
最后注重民族优势,利用民族素材。近年来,民族地区地一些行业均利用民族优势发展经济。我认为民族地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应废弃枯燥、乏味的框套式作文,抓住民族文化优势来启迪学生。着眼民族特色去充实作文的内容,指导学生把熟悉的侗乡习俗、苗家景致纳入文中。如苗族的过苗年、吃牯,侗寨吃新节,还有誉满苗乡侗寨的牛瘪火锅。学生通对习俗、景致的描述。既解决了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又加深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3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如《公益广告》、《诵古诗品古诗》、《走近屈原》、《我们的班级》等,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并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综合实践、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如上海世博会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活动成果:
1、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克服了各种困难,用我们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了解学校、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增强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能力、观察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
2、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记录。他们在调查、采访、体验的过程积累了大量的记实材料,学生们能够很好地利用简单的辅助工具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留下痕迹。
3、研究任务基本能独立完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都得到极大提高。如幻灯片制作,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的写作等大部分是学生自己或合作完成的,少量是在教师辅助下完成的。
4、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再接再厉,培养学生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本学期,我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研讨、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资源开发求“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我们班开设了两次的主题活动,根据学期初规定的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第二个主题为“伟大的母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关爱母亲、我为母亲献歌声、举办母爱手抄报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母亲节日的来历。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适逢母亲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母亲节来历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母亲节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了解母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搜集有关母亲的故事;“赞美母爱”中请半数学生去搜集并试写赞美母爱的诗歌;“评议母爱”把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以手抄报或制作卡片的形式汇报给母亲,“评议母爱”中把自己对母亲的爱表达出来。
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搜集或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整理资料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妈妈说心里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学习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母亲、赏识母亲”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母亲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能更多的去爱自己的母亲,更增加了他们的感情。
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如:在制作贺卡、学写诗歌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母亲的生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发展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求“多元”
综合实践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五、组织管理求“有序”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我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设计、制作、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感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要知道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一定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些活动的结果总是双赢的,不是吗?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4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开学初,我认真研读教材,以努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指导按计划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取得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
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它体现综合性、整合性。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断完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存在不足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四、今后努力方向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新兴学科,使大家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线,“我们和学生同成长”。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5
1、重视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及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当作选择行动的主题和责任主体来看待。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课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主题实践和亲身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在活动方式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的活动形式,强调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种类多种多样,都要重视学生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已有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学科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结合,其中合作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研究和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顺利得以实施,需要观念的更新与转变;需要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付诸实践,真正为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一条新路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6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一学期来,我班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本学期来,我班确定的《走进传统节日》和《走进学校生物园》两个主题,确定好课题后,学生能够查阅资料进行研究,活动中,能够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人群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民间习俗。并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作到有研究,有交流,有记录;在活动子课题的提出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教师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始终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强调了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活动中,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导师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这个制度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一个或多个小组活动。比如:在《走进学校生物园》这个大主题下,当学生还不知道确定什么子课题时,教师的“导”就显得很重要。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共同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帮助其确立研究的对象,然后指导并帮助他们确立研究点,让自己成为学生活动中的“帮助者”。
三、仍存在各种问题:
(1)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小,刚接触综合实践课程不久,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活动能力也较差,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帮助。
(2)有的学生没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有的学生搜集的资料较少,还有的学生没有保存好一手资料,造成资料的丢失。有个别小组活动时不积极等等。
(3)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我们在外出活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走出校园实地调查,走入社会进行活动的还较少,今后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4)综合实践活动对经济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最好班级能有一个照相机或摄像机随时进行拍摄,但现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另外由于家长也不是很放心让学生把照相机等带到学校,因此也存在操作上的一些困难。
总之,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7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计划的进度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大,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质。
第一,教师课前全面、认真地备课,课后能及时地反思,不断地进步,渐渐地开始读懂综合课的精髓,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二,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兴趣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发挥出各自的特长和发掘了自身的潜能。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其终身的发展。
虽然这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并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发现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罗列如下:
一、老师的理论和实操水平还是很有限,有时并不能完全的备到全部的知识和学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提问。
二、有时很难控制好这些正处在好奇和好动年龄的初一学生的课堂纪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的.是尽量的走出课堂,但40多个孩子的安全问题却阻碍了我们的课堂形式,把我们局限在课室了,没有达到课程的目的。
四、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理想,因为不需要考试,所以根本不紧张,往往交一份作业要老师催几遍。
五、在评价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且不甚科学,需要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在本学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些情况的总结,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绩,但起码我们进步了,相信凭着学生和老师们的努力
和不断的探索,这个课程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8
一学期行将结束,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以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固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因此,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和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目标,学习综合活动课程的有关资料和理论丛书,上网搜集相干的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案例、鉴戒优秀活动方案和经验,把学到的一些东西应用到本身的工作中,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依照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主要精神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级的教学计划,备好每节课,并能依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认真组织学生展开主题活动。本学期课程活动安排了水、社区的老人、行业的故事、今天我当家、汽车、熟悉香烟、寻觅历史的足迹等主题活动。根据主题的.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地理条件,校本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老师的角色的掌控,老师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活动情势多样化,有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集体探究等。
四、爱惜环保,勤俭资源。如水这单元,以勤俭用水,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活动。首先让学生围绕主题,小组讨论提出探究的题目,展开哪些主题活动,再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取访、等多种情势搜集相干的资料整理好,在班上交换汇报。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的状态,知道我国很多地方缺水,全球也有很多国家缺水,从而熟悉到节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勤俭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从平常生活中为学校、为家庭勤俭用水献计献策,提出自己的见解,制定节水方案和措施,真正做到一水多用。
五、融入生活展开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今天我当家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展开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干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自己当一天家,使学生体会父母当家的不轻易,当家的辛劳,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体谅父母。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理财、买菜、做饭、洗碗、扫地、整理屋子等,从而进步学生的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锻炼学生把握生活常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我们感到欣慰,老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有了很多收获。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题目,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因此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去探索与实践,力争使综合活动课有一定特点。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9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
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0
本学期,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学生通过协作、考察、搜集、访问、社会调查、分析研究、写课题小报告等劳动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生成或改变。现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给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由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这个空间里,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筛选处理。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研究,带着准备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也拓展了学生的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同时,对我们教师的任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得以展示,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人欣喜和欣慰。
二、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展示的舞台
每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般都包括了以下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为了能良好的开展这些环节,我努力的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让主题贴近学生的劳动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本学期《生活中的规则》这一内容学生很喜欢研究。所以在确立主题阶段,我们注意抓住契机,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是以小组劳动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活动的研究问题确定后,我们尊重学生自主意识,首先筛选活动内容,根据个人爱好,自行结对组成小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素质,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充分考虑小组成员学业成绩、性别、个性、能力等方面具有的代表性,力求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特长、等方面的`搭配互补,既取长补短,又便于公平竞争。
三、实践探究实践活动,活用教师的“导”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必要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把握方向,使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下去,使学生既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又能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和困惑,如不及时解决,就会打击他们对探索的信心和兴趣,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遇到困难是难免的,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会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更加充满信心,这时,我们就是学生的钥匙、引路人。因此,方法指导课尤为重要。学生在提出困难或预设困难时教师从旁的引导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探究活动。
四、珍惜学生每次的实践活动成果
实践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和写作技能,又锻炼了孩子的意志,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在自己动脑创作,动手操作和探究中体验快乐与成功,从而全方位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走进社区,走向社会,问卷调查,发放宣传单,作品成果形式多样,有调查报告、手抄报、漫画、幻灯片等。活动中,我们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找到努力方向,以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提高,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信。因此,总结汇报课是提升学生自信的平台。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综合实践教师的最大的收获。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观察、测量、制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四、课程总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
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综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出学校特色。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按计划有系列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和网络室,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功能,正确引导学生到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好学校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索活动,丰富知识,提高活动能力;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进一步调查和了解,了解学校的面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地处街道,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六、实施计划具体措施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情况,寻求适合小学生开展的实践探索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乐于参与,并要在实践活动的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学习的快乐。
1、征对教材和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
2、对起点不同的学生分类施教,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3、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活动法、综合实践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在教学方法上,多钻研,多进行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一套新方法,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2
一、努力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观看了一些名师课堂,学习吴正宪老师、魏书生老师、马云鹏教授等名师的教学风格,领会他们的课堂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进行课题研究首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论的普及。因此,我们采用了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必读内容与选学内容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定期认真学习有关专著和文章。同时还让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作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本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及基本规律。在组织集中学理论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对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著作和实际案例进行自学,对相关信息进行摘录,并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上引导教师对实验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实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本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以大学年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三、扎实研究
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活动课中,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的位置与方向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备课生活化
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不能只依赖于现有教学教材,而应开辟教材、拓展教材,把教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知。因此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如:教学《统计》时,我就向提供了我班学生出生月份的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统计。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又让学生收集相关年月日的信息资料,课堂中再反馈。这一部分的材料提供相对老师提供的材料要简单,但对学生而言它更具有吸引力,而且调查者本身更是一种学习与生活联系的过程。
3、对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的前提就是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要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我觉得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运用于生活。从这个作业中看到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利用已学的知识加以计算,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觉得教师设计的习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尽量避免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无意义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四、研究成效
1.优化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于是我们采用对话、图文、表格、信息、漫画、游戏等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原先感觉较模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材,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逐渐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可以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
3.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对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设计意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从实际出发进行重组和优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思考型”、“研究型”转变。通过课题研究过程,培养了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富有教改意识,热心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他们已成为我校的科研的中坚力量。
五、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我能根据在课题研究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极在上完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写了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当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1、自己的教育理论有待提高。自己发现了一些问题,却没有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使一些可贵的发现就从身边溜走了。
2、缺少丰富的活动充实研究。
3、数学生活实践课的开展要走向课堂外、走向社会,那么如何取得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4、在研究中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目前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总觉得这种形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能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刺激,让学生感觉好奇和新鲜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生内心需求,不能从更深层次上去使学生进入一种内在的、不由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状态。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课题组成员有决心和信心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3
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学科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两个班级里的52多个学生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合作,人人都乐意接受其他同学,而且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大有小。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如:进行“庆祝教师节”这一节活动时,学生自由分组,合作研究子课题《我为教师节献上一个节目》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内在潜力,自己查找资料、采访、写感想、排节目、设计制作展牌、动手绘制手抄报。学生在合作中各尽所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如:进行“变废为宝”系列活动时,既有各自完成的项目“家里的垃圾”,又有合作完成的项目“我的公园最有特色垃圾分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己的装置经过试验,若失败的再看看别人的装置,或寻求别人的帮助,到最后,获得成功的都是凝聚小组成员心血的装置。活动结束时,设置了“合作奖”,鼓励学生的进步与成功。
再如:研究“减少垃圾”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调查问卷,有专门调查同学的,了解小学生生日消费情况;有向父母或长辈调查的,与自己的生日进行对比??然后把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清除垃圾保护环境的大行动,为社区生活作贡献。学生在调查了解中明白了生日的真正的含义,也懂得了如何过生日是最有意义的。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几项长线活动外,还进行了若干短线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比较浓厚,也是以十分的热情影响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与研究。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4
一、工作回顾本学期以来,我担任
七、八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开学初,我认真研读教材,以努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指导按计划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取得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它体现综合性、整合性。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断完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存在不足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四、今后努力方向
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总之,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一学期来,我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本学期来,我能够根据教研组和学校的课题组计划,并做到有研究,有交流,有记录;在活动子课题提出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教师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始终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强调了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活动中,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导师制”。这个制度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一个或多个小组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学科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对这门课程兴趣比较浓厚,教师也是以十分的热情影响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与研究。总之,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5
综合实践活动做为一门课程,其教育教学方式是活泼、多样的,这主要取决于活动过程是否有意义、有趣味。所以它决不仅仅是一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迈向社会,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开拓视野,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实现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对话与联系。我谈谈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几个关键点。
一、活动主题确定的自主性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该基于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关注、热爱,主题的确定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我提醒学生可以从身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事物中去思索、发现,选择的'范围十分广。最后确定大主题时,我们采用提出问题——小组归纳——提出主题——集体决议的形式,再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选择子课题(小主题),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自愿组成活动小组,开展研究。
二、活动计划制定的有序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计划的制定有助于学生全程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分工合作,逐层深入,有的放矢,张弛有度。先做什么,该怎么做,接着做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特别是某些细节,需要制定更详细的计划,这就需要老师细心的指导,比如学生计划去采访某个人,师应提醒学生采访前要先把准备采访的时间,采访的问题预设好。
三、活动过程开展的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是开放的,天地之间的所有空间、万物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给予孩子更广阔的空间,去社会上调查、研究,把学习的外延逐步扩散到家庭、社会及各个层面上。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去动手、去实践、去探究。走出课堂,脚步迈向社会去调查、记录、访问;团结协作,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制作手抄报,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排版,有的查资料,有的画图,有的写材料;动手实践,融入真切情感,比如孩子对种植蔬菜十分感兴趣,便让他们亲自动手,在种植、养育过程中触摸着小生命,记录下它们成长的轨迹,感受生命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动着自然与生命的奇迹。
当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困难:如何选定主题?搜集到的资料繁多,从何入手归纳?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跨度太长,如何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如何应对来自家长方面的阻力?……
总的来说,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头,一个源头。今后我们会把综合实践的触角伸向更多的角落,与更多的学科融合,沟通课堂内外,糅合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实践教学活动总结12-02
实践教学活动总结10-24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03-27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04-06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04-0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11-27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15篇03-27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11-22
教学实践活动总结 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