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

时间:2024-11-15 18:34:19 活动总结 我要投稿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1

  (一)健全组织,夯实基础

  在乡镇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十多个,联络站主要成员由区残联干部、乡镇团委负责人和乡镇残联理事长等组成,并由乡镇残联理事长兼任站长,有利于志愿者助残活动的开展。社区(村)也成立了助残联络小组,结对社区(村)内的残疾人所在地,构建了青年志愿者助残网络。目前我区拥有青年助残志愿者100多名。

  (二)围绕重点,落实帮扶

  在助残工作中,我们将长期助残与短期助残,重点帮扶与一般扶助,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有机结合起来,使我区的助残工作内容丰富多彩。今年以来,各级团组织、助残志愿联络站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务为残疾人看病、理发、修理等,服务残疾人536人次;开展济危救困活动。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因意外成为残疾人的青少年,使他们得到及时诊治;开展以智力、精神助残为辅的慰问活动,不但注重从物质上帮助残疾人,而且注重从智力上、精神上帮助残疾人;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残疾人进行技术知识培训、指导,使其掌握一技之长;组织青年志愿者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宣传身残志坚的杰出残疾人的先进事迹,使青年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的思想,克服战胜各种困难,最广泛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来。

  结合我委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青年志愿者助残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或困难:

  一是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氛围尚未形成。不仅仅是普通群众,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这里既有各界群众在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我们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二是群众的参与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有组织的参与多,社会自发参与的少;临时参与活动的`多,固定、注册的志愿者不多。

  三是志愿服务的稳定性、长期性难以做到。由于各种原因,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不够,活动的开展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志愿者的约束力和吸引力还不够。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2

  7月6日,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召开,命名北京市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等50个志愿者组织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北京汽车配件厂工人孙淑琴等50名志愿者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是志愿助残的一个小结,更是崭新的开始。

  其实,志愿助残远远不是一个会议和几次活动,它是一条线,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是一场爱的接力赛。

  这场接力赛可以追溯到很远,历数历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志愿助残事业一目了然。2008年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提出“抓好残疾人专职、专业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同年,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将志愿助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2005年,民政部、中国残联等9部委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志愿助残列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任务。2002年,、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的大型志愿者助残服务项目“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在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场所建立志愿者助残服务基地和助残服务站,为特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1998年国务院残工委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点,在志愿者与残疾人之间牵线搭桥,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利、灵活多样的服务。

  这场接力赛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甚至中国残联成立以前。1986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手拉手红领巾助残活动”,多年来“红领巾助残活动”薪火相传,推进了人道主义和志愿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培养了广大青少年的志愿助残意识,一批批助残“红领巾”成为青年助残志愿者的生力军。

  近几年来,各地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志愿助残联络站点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志愿助残服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省、市、县、乡、村普遍建立了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形成了文明委高度重视,文明办、民政、司法、和武警、共青团、妇联、老龄办、残联等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同时,各类民间助残组织也已经成为志愿助残的重要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或者,这场接力赛还可以往前追溯到更远。到改革开放初期,学习借鉴国外的志愿者工作经验。到我们还不了解“志愿者”这三个字的时候,人们朴素的助人为乐的观念。到遥远的古代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

  事实上无需追溯,因为这份爱由来已久,而且它会一如既往的传承下去。

  这份爱如此厚重

  2000年,时任联合国国际发展署署长的马克布朗说:“志愿者是健康社会的生命之血。”

  今天,志愿助残不仅是残疾人事业的健康之血,做志愿者也似乎成了一种风尚。他们中有明星、大款,有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更有普通的劳动者,有风华正茂的学生,甚至农民工,甚至拾荒者……在这个队伍里,真正实现了不分高低贵贱,他们奉献爱心的能力虽有不同,但权利和心情是一样的。他们舍弃时间,不顾利益,为的只是给身边需要的残疾人送去一份爱心。看看这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助残志愿者的表现,你就会相信,奉献爱心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残奥会,“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他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送上真诚温馨的服务,用爱心打造了北京的亮丽名片。上海特奥会“我付出,我快乐”,助残志愿者用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智障运动员的心灵。上海世博会在“生命阳光馆”等众多展馆内外,处处闪动着助残志愿者的爱心身影,与残疾人一同体验生命,分享阳光。

  汶川地震发生,中国残联发起的“志愿牵手一家亲”――四川地震灾区支援行动中,715家青年文明号和19500多人积极响应,持续3年为700多名灾区孤残人员每人每月定向捐助600元,直到现在还有不断报名的志愿者。在玉树地震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冰冻、雨雪、干旱、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前,以及在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件、小地方、小人物中,广大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帮助残疾人战胜困苦,渡过难关……

  这是一场有关爱的赛事,盛况空前,却没有冠军,有的只是爱心的奉献,争先恐后。有数字为证,目前,全国助残志愿者人数已达530万,县级志愿者助残联络总站2183个,乡(镇、街道)联络站28034个,村(社区)联络点27.4万个,试问有哪一项赛事的参赛者有这么多人?

  我们的残疾人和我们的残疾人事业,有志愿者如此,幸甚至哉!

  这份爱大放异彩

  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吕世明在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将各种形式的志愿助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打造一个与其他志愿服务理念相通又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这个品牌的名字叫“志愿助残阳光行动”。

  “阳光”,依然是“阳光”。继2007年10月1日视察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社区“阳光之家”时说“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之后,阳光这个词便与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阳光之家”、“阳光基地”、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如今全国各地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让志愿助残工作的“阳光”大放异彩。

  以武汉市的志愿助残工作为例。

  我作为中残联的记者,采访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有幸接触了武汉的助残志愿者们。从他们那里我验证了材料上的几个词:品牌化―无缝化―制度化―社会化。

  品牌化。武汉市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武汉市志愿助残工作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全面开展了以“牵来万般关爱,同创和谐未来”为核心的“牵手同行”志愿助残主题活动。从2009年开始,开展了“牵手同行――走向光明”、“牵手同行――让3000名残疾人站起来”、“牵手同行――22人书画展”、“牵手同行――积善助残行动”等系列活动,并与一批企业签订了“牵手同行”爱心捐助助残计划书,开发了一系列助残项目,使“牵手同行”的理念进一步项目化、具体化。同时,不断加大志愿助残工作和“牵手同行”品牌宣传力度。建立了残疾人事业新闻媒体联系座谈会制度,定期向媒体通报情况,提供素材,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

  无缝化。无缝化的意思是,为残疾人提供无微不至、周到细致的帮助和服务。武汉市以“无缝化对接、全覆盖服务”为目标,以残疾人需求为出发点,为残疾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一方面细化流程,建立残疾人需求和志愿者服务两个数据库,为志愿者与残疾人提供供需结合、无缝对接搭建平台。在全市形成了“爱心呼叫系统”将街道残疾人和志愿者情况全部输入数据库并联网,残疾人有需求便可通过呼叫系统实现快速配对响应,大大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是充实队伍、以社区和残疾人协理员为基础,发展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包括社区型志愿者队伍、专业型志愿者队伍,赛会型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包括生活帮助、医疗救护、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帮助。

  制度化。武汉市构建了“金字塔”式的`助残志愿者组织构架。成立以市文明办牵头,团市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参加的武汉市助残志愿者活动指导委员会,领导、协调全市志愿者助残各项工作。在市一级成立了助残志愿者总队,按片和战线在13个区和大专院校、公共服务行业建立助残志愿者大队,在140余个街道建立了助残志愿者中队,在1296个社区建立助残志愿者小队,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了全市志愿者助残组织网络,并建立了严格的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和助残活动的管理制度。

  社会化。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武汉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助残志愿者工作格局。即将修订出台的《武汉市实施办法》、《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志愿者助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志愿者助残活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重要内容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将志愿助残工作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全市各单位和部门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中统筹考虑,形成了扶残助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环境。

  今年武汉市连续出台了6个有关志愿助残的文件,他们有一套健全的工作体制、完善的机构以及规范的流程,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吕世明在全国助残会议上说,武汉的志愿助残工作“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多年来,武汉的志愿助残工作持续推进,创造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是全国志愿助残工作的宝贵财富。

  这份爱永不止歇

  上面的部分文字摘自武汉市志愿助残工作的材料。虽然这样的文字能涵盖更多的内容,能更全面的介绍工作,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字有些冷冰冰,没有生命,它让你无法更真切的感受志愿助残者们如火的爱和热情。如果你也与我有一样的感受,就请看看下面这个鲜活的故事吧。

  孙康是武汉市紫阳街保安社区的一个残疾儿童,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患上了重度铜中毒症,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辍学,但是孙康渴望学习。得知这一情况,紫阳街志愿助残服务队先安排他住进了街日间托老中心,安顿好衣食后,及时与武汉大学志愿者联系,请他们的志愿者为孙康进行重点辅导,由于辍学,孙康失去了学籍,紫阳街志愿者协会领导专程到区教育部门联系恢复学籍,学籍恢复后,原学校为孙康制定了适合他的学习计划,由助残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三年的努力,2009年6月份,在其他小学生毕业考试的同一天,学校专门为孙康设立了特别考场,7月份,孙康终于圆了他的小学毕业梦。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3

  全县各小学大队部,始终把敬老助残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长年坚持开展“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是“手拉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了能让队员充分地理解这项活动的意义、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各学校首先加强了助残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队员们介绍一些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以及一些残疾人的先进事迹。让队员感受到:在自己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还有人正遭遇着不幸、正需要帮助!每个中队都有助残宣传员向每一位队员进行宣传。

  学校少先队组织在队员中成立了“敬老助残队”,专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服务。居住学校附近一位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而且由于身体的原因,她每次都是做着轮椅外出活动。“敬老助残队”的队员们定期上门为奶奶服务,或清扫房间,或表演节目,或与奶奶聊天。根据实际的.情况,队员们每次只准备可以用耳朵听的节目,如竖笛、讲故事等。队员们的表演经常让奶奶笑得合不拢嘴,高兴极了。奶奶有时也会给队员们讲起自己年轻时的生活,让队员们了解到了

  当时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每年的元宵节,队员们还会给奶奶送去元宵。队员们的服务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增添了乐趣,同时也培养了队员的爱心和孝心。

  “敬老助残队”的队员们对待残疾老人是这样细致,对待身边的同龄人更是如此。三年级(1)班的学生中有一位女孩格外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她由于幼儿时患上病而导致了一条腿的残疾,走动有些不方便。少先队“敬老助残队”的队员们立即把她作为了帮扶对象,尤其是同班的队员更是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助残活动。平时站队出教室的时候,总会轮换着有2名队员留在最后扶她一起走。下课的时候,也会有队员陪着她去上厕所或一起玩耍。放学排路队的时候,队员们会帮她拎着书包慢慢地走。读书三年来,她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自己与其他她队员有什么不一样。同样,她在学习上的刻苦和在生活上的自立自强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深深地影响了队员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除了与校内外的残疾人或残疾儿童建立这样稳定的手拉手结对关系之外,少先队还经常抓住各种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都明确:“红领巾手拉手助残”活动,就是用“红领巾”的真心、爱心、善心、诚心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伙伴,手拉手共同迎接幸福快乐的明天。在“全国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各中队都会组织队员出黑板报、召开主题队会;助残小组走上街头,散发宣传品,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4

  根据今年助残日“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活动主题以及《市残工委关于开展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政残工委字1号)文件精神,我县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助残活动。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县残联联合市黑龙江三院在我县招待所集中为我县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价值1万元的药品。此项“民心工程”不仅减轻了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而且减少、避免了患者肇事肇祸,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受到患者家庭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县残联特邀辽宁丹东爱心残疾人剧团,组织我县残疾朋友在县电影院免费观看残疾人系列电影《漂亮妈妈》,共有110多位残疾朋友们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丰富了残疾朋友的'文化生活,更加拉近残联与残疾朋友之间的友情。

  三、县残联召开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座谈会,各专门协会主席及机关工作人员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上总结了各专门协会的工作情况并布置了新一年的工作。主席们对如何开展好第21次“全国助残日”和残疾人就业、帮扶、康复、文体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设性意见。

  四、县残联特邀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夏雪岭和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畜牧师任贵勇两名专家,在县残联理事长杨继平的带领下,到榆关镇荣庄村退伍残疾军人荣立国承包的鱼塘,为其传授技术经验。县残联工作人员还将专家的教材归纳整理成“明白纸”,发放给荣立国。通过送技术下乡活动为残疾人解决了养殖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残疾人进一步增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五、上午,县残联理事长杨继平、副理事长葛立新及机关部分干部,携带一批书包、文具等物品为县特教学校在校师生送去节日的祝福。特教学校校长柳会国向县残联领导详细介绍了有关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招生工作,并实地参观了正在新建的特教学校新校区,最后在手语舞蹈《我的心里话》中结束了慰问。

  六、为加大扶贫力度,进一步改善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状况,县残联在助残日期间启动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通过个人申请、实地调查、审批、组织实施、验收等程序对我县100户(新建25户、维修75户)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现已调查摸底已结束,顺利进入实施阶段,确保十月底前全部入住。

  七、助残日期间,县残联组织开展了办理《残疾人证》上门活动,为残疾人办理、换发新证,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残联工作人员上门鉴定,极大方便了残疾群众。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5

  专业精神,种下助残情根

  2003年,经整合后的社会发展学院成立社工专业。该专业的宗旨为“助人自助”,为实现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社会工作2003级的学生与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建立了结对子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到荷花池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包括无偿辅导困难家庭学生文化课,帮助残障儿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陪社区老人聊天等。社会工作学生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在此基础上,社会发展学院于2004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并与荷花池社区共同创建了“阳光学堂”。该学堂主要面向残疾人家庭的孩子以及自身残障的儿童进行课外无偿辅导,帮助他们尽快掌握所学知识,提升文化成绩。正是在荷花池校区的志愿活动,种下了扬大学子的助残情根。

  爱心轮椅,终获重生奇迹

  2005年夏季,社会发展学院档案专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她叫冷琳,6岁时因患急性脊髓炎,造成双下肢二级残疾,16年来一直无法正常行走,拐杖和轮椅成了她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进入大学以后,为了方便冷琳的活动,学院领导积极与宿管方面沟通,将其安排在宿舍一楼,这样,同宿舍的室友就能方便地推着冷琳往返于教室、宿舍,帮助其正常地度过校园生活。另外,全班32个女生还自发行动起来,分成16个小组,建立“值班”制度,制定锻炼计划,对冷琳进行“跟踪照顾”,其中一个必备内容是帮她练“站立”、练“走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学期、两学期,细心的同学发现,冷琳的双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大家一天不落的执着坚持下,从没有力气到有了点力气,再到有了不小的力气;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可以借助双拐或者在同学的搀扶下“走两步”。凭借着自己的乐观坚强和身边志愿者们的爱心呵护,2007年冬季,冷琳终于能丢开双拐,正常站立达半小时了。

  正是在学院领导、老师、同学以及宿管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和鼓励下,冷琳始终坚强自信、乐观积极,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敢地接受各种挑战,克服了常人无法体验的痛苦与压力,顺利大学毕业,她所在的班级也被评为“扬州大学爱心班集体”。

  此外,在校期间,冷琳曾将自己在扬州市残联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获得的3000元奖金全部捐给班级,令广大师生深受感动,钦佩。同时,她在校期间参加演出的话剧《轮椅上的大学》受到了扬州大学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可以说,冷琳就是对“身残志坚”、“残而不废”最好的诠释,她所在的班级就是助残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的典型代表。

  十二年间,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在志愿助残的道路上涌现出一批批典型事例:

  2007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黄鹂在班主任老师“残疾并不等于残废”、“做生活强者”的鼓励下,以超乎平常人想象的毅力刻苦学习,踏实面对生活,并积极将自己得到的爱回馈到社会。在担任扬州市志愿助残总队队长期间,黄鹂热心结对残疾儿童,用自己的事例鼓舞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2006年,扬州市“班”在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为传承伟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培养青年学子正确的价值观,一届一届“班”的学子在助残道路上帮助了很多人。如志愿者经常去辅导、看望位于扬州市石塔市社区的智障儿童东东,志愿者对东东的长期照顾和付出得到了东东奶奶的高度赞扬;此外志愿者还积极进入社区,为低保户残疾人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提供无偿家教。

  2012年,在扬州市助残总队的联系下,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班志愿者三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周每天去辅导智障儿童吴紫雯的功课。目前,“爱心家教”已经连续交接了三届,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吴紫雯成长中的“小爸爸、小妈妈”,社会发展学院会一直将爱心接力棒交接下去。

  2013年,为实现团体助人的目标,社会发展学院志愿者成立西湖镇儿童助残队伍。两年来,团队志愿者每个月坚持去看望西湖镇的残障儿童,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具、陪他们玩耍。志愿者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

  走进社会,形成体系

  为了将志愿助残的精神与服务社会的实践相结合,2008年7月,社会发展学院与扬州市维扬区残联联合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专项调研工作,参与该项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被表彰为2008年扬州大学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他们所做的成果报告荣获扬州大学优秀调查报告和扬州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得专业知识与社会优势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得助残工作有了学术理论的指导,还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课堂学习。正是在此基础上,社会发展学院在维扬区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了第一个“助残学士工作站”,该站的建立,使得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志愿队伍,接过了助残的接力棒,逐渐将助残视为自己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助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影响不断加深,2010年4月21日社会发展学院与扬州市残联联合成立了“扬州市助残志愿者总队”,随后不久,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命名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至此,志愿助残活动走出学院、走出校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6

  与专业助残志愿团体合作,拓展自身服务范围随着志愿精神的传播发展和志愿服务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较多以服务残障人群为宗旨的NGO团体。很多这样的志愿团体具有较为成熟的助残服务经验和较为专业的服务技能。图书馆应尝试与这样的团体和机构合作,借鉴其丰富经验,寻求其技术支持,并通过这些团体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志愿者团体与弱势人群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借助他们的力量把弱势群体吸引到图书馆来,借鉴他们的经验为该群体提供图书馆服务[5]。如辽宁省图书馆与辽宁省“晴天博爱”等志愿者组织合作,共同组织的“手语世界”活动,活动以手语培训和残健互动联谊等方式搭建了聋人读者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桥梁。

  确保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以文化服务残障人群,切实保障他们实现文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不容回避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全社会应为之共同努力的文化使命。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助残服务中,可大大缓解图书馆在文化助残工作中人力资源有限的压力。辽宁省图书馆于2003年即推出了以志愿者为主要服务人员,以盲人和聋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手语世界”和“对面朗读”等活动。该活动因引入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高度责任心的志愿者,而得以在每周定期举办。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共举办1232场次的助残服务,让辽图的助残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更让万余名残障读者受益其中。另外,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图书馆文化助残服务,是将这一重要命题向全社会进行宣传的有效方式。当志愿者们通过图书馆了解到这一文化使命的.重要性,学习到参与这一工作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将主动成为文化助残事业的宣传者和践行者。而他们的经历和行为也将成为比公益广告更有效的宣传手段,号召更多人参与到图书馆的文化助残服务中,切实保障了图书馆助残工作开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图书馆建立文化助残志愿者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图书馆文化助残事业是一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和时展趋势的有效服务模式。然而,如何将其与图书馆,与助残服务完美结合,才能让这一机制更富有成效地运行却是图书馆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命题。

  1加强志愿者组织管理

  图书馆将志愿者机制引入助残文化服务应在规范组织管理上下足功夫,以建立一支组织严密、行动统一、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志愿者队伍,切实保证每一次助残服务的水准和质量。

  1.1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在中国,至今仍无一部专门调整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法[6]。而各级公共图书馆虽然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志愿者机制,但普遍缺乏成文的规范、准则,这就要求各图书馆在招募志愿者后应结合当地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晰标准,确立规范。在确立志愿者服务总体性纲领后,更应针对文化助残服务这一领域的志愿者提出细化的操作规范和行为标准。如辽宁省图书馆在2003年即出台了“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管理办法”和“残障群体文化服务志愿者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为志愿者的行为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准则和依据。

  1.2加强志愿者岗位培训志愿者培训工作决定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7]。图书馆的志愿者往往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具有不同的教育结构和学识水平,而在开展残障读者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图书馆应在志愿者招募之初即邀请具有经验的馆员和志愿服务专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和岗位督导,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议,以此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强化其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技能。

  1.3建立志愿者服务跟踪档案在助残文化活动中,为了确保志愿文化服务的水准和质量,图书馆应为每位志愿者建立个人服务档案,跟踪记录其提供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对服务态度或服务效果存在问题的志愿者开展再培训,对不适合开展残障群体服务的志愿者进行岗位调换,对不适合参与志愿文化服务的志愿者进行筛除。

  2开展助残服务需求调研

  要用文化为残疾朋友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光凭图书馆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测,只有真正了解到残疾朋友们的需求和困难,才能为其提供满意的文化服务。因此,图书馆在提供服务之前应该就本地区残障人群人数、收入、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查。除了与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合作外,更要组织大量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残障朋友中间,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在建立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愿望与需求,并将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结合调研结果安排服务计划和方案,才能有的放矢为残障读者提供最周到、温馨的文化服务。

  3以端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开展文化助残服务

  残障群体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有超乎常人的戒备心和自尊心,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慢慢去消除他们的戒备,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只有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让图书馆的文化服务真正走入他们内心,融入他们的生活。除了爱心、耐心和细心,文化志愿者们更应该端正服务态度,摆正自身位置,明确自己与残障读者是平等的朋友、伙伴关系,不应高高在上,更不能盛气凌人。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开展培训时对助残服务中的志愿者,特别是直接与残障读者接触的志愿者进行专门指导和培训,引导志愿者明确目标,端正心态,掌握方法,满怀爱心,极具耐心地为残障读者提供贴心服务,以文化的方式切实解决残障读者遇到的实际问题。

  4以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凝聚志愿者团队

  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完全依照个人意愿和自觉的无偿奉献行为,志愿行动的长期化、制度化并不能靠指令和强制,这除了对志愿者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有较高要求外,更需要志愿组织方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志愿者虽不计报酬,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神需求。志愿者的需求较为多元化,简单表彰不具针对性,不能满足其多元需求,而激励机制的缺失或单一,势必造成志愿者的流失,导致志愿团队的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努力打通残健壁垒,让志愿者在“心有所感”的基础上“有所行动”。如辽宁省图书馆组织的“盲人的世界”体验活动,让志愿者蒙住双眼在全黑的密闭空间里体验“盲人的感觉”,让志愿者感悟残障朋友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这种“逆向”的学习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服务信念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方向。此外,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志愿者服务方式,如招募以社区、班级、家庭为单位的团体志愿者。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间的良好关系和亲密感情。以充满人性化的组织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图书馆志愿文化服务的行列,不仅壮大了图书馆志愿者的队伍,深化和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增强了图书馆的号召力和影响力[8],更使图书馆的志愿文化服务摆脱短期化、事件化的瓶颈,进入日常化、常态化的良性运转轨道[8]。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7

  以下内容由活动总结频道为您提供:

  20xx年年过去了,迎来了20xx年。我们的志愿者活动又过去了一年,在去旧迎新之际,我仔细梳理一下过去一年所开展的工作,并为明年定下计划,使我们组的志愿服务能在新的一年里做的更好。

  我们是助残服务总队,主要以服务残疾人为主。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服务方式进行服务(如:外出参观、游玩活动;一帮一的结对子;上门服务等等……)。

  我首先是一名志愿者,服务于助残服务总队,积极参加各样的志愿服务。而且我还身为一名副队长,我主要的职责是协调队长完成团委交给的'工作,并且安排好我们组自己的工作,包括组内日常工作、活动策划、财务处理等等。

  先在这总结一下我在XX年年做过的一些服务:

  第一:广州利康中心,这是一个帮助精神病康复者机构。我是负责这一个服务点。我们固定每月一次,以及中秋,圣诞等节目,都会组织志愿者去利康中心服务,与精神康复者们(我们都称他们为“老友记”)进行交流,联欢,还会举行生日会,象棋比赛等,也会到外面交游,如去过大夫山等。我们还有一支男女足球队,每月都与“老友记”们踢足球。

  第二:团委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组也配合参加了。

  如:春运志愿者服务;广州一家亲1+1全民志愿行动;2月份花市志愿都服务,护花行动;广州市残疾人的调查;11月民族运动会……

  第三:组织残疾人外出活动,让残疾朋友们可以走出家门,与社会多多接触。

  如:2月组织疾人到越秀花市行花街。

  3月组织残疾人到航天奇观参观。

  5月组织残疾人到南海天后宫参观。

  5月27日组织残疾人登白云山。

  11月组织残疾人看广州车展。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8

  时间,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和全体同事的努力下,按照总体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认真执行志愿者助残工作方针政策,在自己分管工作方面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志愿者助残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营造了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夯实基础

  单位领导一如既往的重视助残工作,由专人成立领导小组统领全局、整体部署,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其它主要负责人各司其职,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有利于志愿者助残活动的开展。各、机关团委也根据助残所在地成立了助残联络站,编织了庞大的志愿者助残网络体系。同时,我们借助互联网络,在网站上开通志愿者注册和公布志愿者报名电话,进一步扩大招募志愿者途径,加大招募力度,目前我共有注册志愿者名。

  二、围绕重点,紧抓落实

  在志愿者助残工作中,我们始终将长期助残与短期助残,重点帮扶与一般扶助,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有机结合起来,使玉溪市的助残工作内容丰富多彩。

  1、以助残日为契机,抓好助残活动。在518助残日期间,各级团组织、助残志愿联络站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务为残疾人看病、理发、修理等,服务残疾人人次。

  2、以“青年文明号”助残为载体,推进助残工作社会化。“青年文明号”集体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助残的志愿者,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帮助残疾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如:在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市级“青年文明号”-,每年都要对残疾户送温暖,发放救助费用万多元,并优先为残疾人。解放军和武警等部门单位随时待命,争先为残疾人群尽自己的一份力。

  3、做好助耕包户工作。在每年的小春收割和大春栽种等农忙期间,各级农村团组织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帮助缺乏劳动力的残疾户进行抢收抢种,使他们能按照时令及时完成栽种任务。如:乡团委于年月日组织青年志愿者人帮助缺劳动力的三户肢残户栽种作物多株。

  4、以物质助残为主,开展济危救困活动。在青年志愿者活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各级团组织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因意外成为残疾人的青少年,使他们得到及时诊治。如:年底,办事处一组的4岁儿童不幸打倒油锅,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资助医药费万元;发动社会力量为同学捐款4.6万元,并联系医院为其减免床位费、医药费等;与妇联联合发出倡议,为镇学生转院治疗筹集医药费。

  5、以精神助残为辅,开展慰问活动。在助残工作中,我们不但注重从物质上帮助残疾人,而且注重从精神上帮助残疾人。组织志愿者对残疾人进行技术知识培训、指导,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以求其自立,身残志坚,积极再为社会作贡献;组织青年志愿者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宣传身残志坚的典型先进事迹,使青年残疾人树立身残志不残的.思想,克服战胜各种困难,最广泛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来。

  6、拓宽渠道,帮助残疾儿童完成学业。通过“儿童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活动,积极筹集资金,救助家残疾贫困户的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如:镇,父母双亡,残疾的中学生,资助学费、医疗费共计元。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党对我们的要求以及群众的需要来比,我们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志愿者助残方式创新成效还不明显,少数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助残行为还不够规范,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回顾过去,成绩鼓舞人心,展望明天,我们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还应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跟进好原有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完善的资料和活动记录。

  2、继续开发更多的服务对象与项目,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加强志愿者服务队及队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交流,加强与其它志愿团体的交流,取长补短,使我们的助残工作能够更好地发展。

  4、对志愿者进行有目的培训。与残联等中心合作,或邀请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对我们志愿者进行与助残有关的各种技能培训。

  5、成立慰问小组,组织志愿者排练节目,对需要的伤残群众进行慰问演出。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9

  助残志愿者服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助残志愿者服务帮扶工作,围绕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多种服务需求,更加广泛的开展助残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不断壮大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

  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占居民人数的7%,大力推行助残志愿者帮扶注册制度,助残志愿者服务注册人数达到603人。在方便注册和方便服务两个方面下功夫,建设以注册助残志愿者服务为主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帮扶队伍,进而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

  二、弘扬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精神,深入开展方式灵活、效果实在的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活动。

  1、开展“弘扬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精神,促进文明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活动。为残疾人及困难人群送温暖;开展文娱活动进千家万户送欢乐;组织开展各项公益慈善活动为残疾人家庭民送安居。用这些切实可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组织助残志愿者参与建设“居民自治、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家园”活动,积极探索结对型、集中型、求助型和互助型等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方式,引导、鼓励、支持广大助残志愿者在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帮助就业、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科普咨询、法律援助、文体活动、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使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项目齐全、内容实在、运行机制完善的工作新局面。针对困难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开展科技培训、义诊义治、普法宣传、康复治疗等服务活动。

  3、开发培育特色服务项目。服务项目是助残志愿者帮扶服务工作发挥作用的形式和载体。从残疾人事业情况出发,以关爱弱势残疾人群体,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积极开发、拓展特色康复服务项目。完善“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支撑”等关爱帮扶传统志愿服务项目。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志愿者助残的活动总结03-07

志愿者助残的活动总结03-07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03-08

志愿者助残的活动总结3篇04-10

助残的活动总结12-22

助残活动总结02-23

社区助残活动总结12-22

社区助残活动总结12-22

志愿者助残服务工作总结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