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
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是为了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得以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
宜宾市根据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有关文件精神,在春节、元宵期间,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
一、开展节日小报创作活动。
以制作“节日小报”为主要载体,以“体验感悟”为活动重点,组织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自创“节日手抄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全市中小学生自编创作节日小报3万余份,同时广大师生还利用学校宣传栏、街道专栏、社区专栏设计春节、元宵节专栏,在街道、社区开展节日小报展览等活动。
二、开展“红领巾送温暖”活动。
组织青少年学生传递亲情友情,传播文明社会风尚。着力深化拓展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及未成年人的“送温暖”活动。组织青少年为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等服务,让他们心情舒畅、快乐过节。组织青少年学生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帮助,维护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腊月二十九,长宁县硐底镇26名少先队员组成的.“红领巾送温暖”小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中帮老人们置办年货、张贴春联、打扫卫生、陪老人们聊天、拉家常,和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祥和的节日。1月18日,南溪县南溪镇西门社区一支由20余名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走进他们家中,与他们围坐在一起,大家贴春联、包饺子,欢欢喜喜共吃团年饭。
三、开展“文明礼仪家家乐”活动。
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礼仪,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推动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少年。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节日感恩”活动,做到“四个一”:向长辈拜一次年,学生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在家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如打扫卫生、做菜、洗碗等,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就近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参加慰问表演和志愿服务,感悟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给老师发一条新年祝福的信息,说一句感谢的话。
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青少年学生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学生们身着统一服装,活跃在城区重点交通路口、车站、广场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知识宣传咨询和文明劝导活动,为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鼓劲加油。志愿者们纷纷协助民警执勤,劝导行人不闯红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开展清扫活动等,共发放文明市民、文明交通、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劝导纠正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章行为1000余起。高县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我爱母亲河”环境保护活动,利用周末上街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签名活动,义务上街扫地,为清洁家园献一份力。
五、开展寻找经典活动。
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关于春节的诗歌和美文”等,开展征文比赛、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寒假期中不仅自己选读了与春节、元宵节文化密切相关的中华经典诗文,而且利用社区、村社新年龙灯队开展拜年活动的契机,挑选出与春节、元宵节文化密切相关的中华经典诗文在群众中进行朗诵,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为隆重、祥和的节日气氛增色添彩。翠屏区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家长和学生共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爱的教育》、《三字经》等书,形成青少年对长辈及老年人的感恩之情、孝顺之心的和谐氛围。
六、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春节文化活动,让未成年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讲民俗故事、表演民间艺术、宣传科普知识等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从20xx年1月1日元旦节起至2月xx日元宵节结束,全市共开展“三下乡”活动、团拜会、春晚、健身跑比赛、游园灯谜竞猜、奇石展览、川剧展演、书画展览、迎春舞龙大赛、元宵焰火晚会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600余场次,未成年人参与率较高。2月6日元宵节,长宁县硐底镇中心校组织了66名中学生组成彩旗队、民俗表演队到县上参加了“纵情竹海、养生长宁”第七届竹圣龙灯节大游行活动。1月25日,兴文县在僰都广场举行了“文化年货送给您”猜灯谜活动。2月3日,江安县妇联、团县委牵头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庆新春益智游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学生春节期间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
元宵节,春节之后第一个节日,也是“大年”里的最后一个节日。在中国人的民俗谱系中,农历新年这第一个月圆之日无疑携带着喜庆热闹的底色。它像除夕一样,以隆重的方式成全人们对团圆的期许,同时葆藏着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珍重展望。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相传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之后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一年明月打头圆”,元宵亦被称为“元夕”“元夜”。
唐朝时期,中国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的活动十分兴盛。至宋代,元宵节已经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逛灯市也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辛弃疾诗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烟花星雨的场景。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后世广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在古时还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古时礼制森严,年轻女性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元宵节可以结伴游玩。一些待字闺中的小姐们可以借着赏灯之便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节为情侣们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表达爱慕之情的好机会。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历代文人墨客抒写元宵节的诗句数不胜数,这其中不仅如实记录了淳厚民俗,也委婉寄寓着人们对这个节日的诸般情愫。
【看灯记得年节时,故园今夕是元宵】
除夕和正月初一多以家庭为单位欢度,而元宵节则不同。在各民俗节日中,它是为数不多的以“闹”为核心内容的,讲究的是普天同乐。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正式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古人进行欢庆,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因此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说法。这一天,“闹花灯”“闹社火”……热烈奔放的“闹”无处不在。
“现在自驾游方便了,我们一家几口人最近几年都没在家过年。趁着放假,带着老人和孩子天南海北地逛逛,可以感受一下不同的民俗风情。”市民戴静芬女士告诉记者,2011年,一家人去了泰州,那里的公园灯市和老街民俗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泰州人民公园里错落有致地摆满花灯,凤城河风景区上演烟火晚会,节日气氛无比热烈。
“我们在淮北买到的花灯都是成品,而泰州老街上可以现场制作。扎竹篾子、糊纸、着色,做成花儿、果儿、小动物,一看就是传承多年的精湛手艺,我们在一旁看着都是享受。”戴静芬笑着说:“生意相当好呢!我凑了半天也没排上队。”
“我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期,咱们相山公园也有元宵花灯展,堪称一年中的盛景。那时最深的印象就是人多,热闹。我家女儿出生得晚,没赶上那样的场面。”戴静芬说:“我们小时候,家里父母还会给我们蒸个面灯,如今我自己的女儿都是玩塑料卡通灯了。”
“以前从初一到十五,咱们淮北鞭炮烟花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两年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放炮放烟花的人少了很多。前两天孩子想放烟花,我没给她买,还耐心给她解释要为减少雾霾做点贡献。”在像戴静芬这样承前启后的'“70后”一代看来,元宵节这些年在形式上发生了细微的更迭变化,沿着时间的轨迹萌生出不同的元素,但不变的是其喜庆团圆的氛围,是每一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内核的执念。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市内多家大型超市的速冻汤圆柜台备货充足,很多市民驻足选购。虽然汤圆是寻常食品,但元宵节的独有气氛还需要靠它点染。
作为元宵节的代表食物,元宵也和农耕文化有关。其外皮以糯米为料,里面通常以芝麻、花生、白糖等为馅。古人认为吃了元宵,能在即将开始的农业生产中元气大增,寓意着在新的一年中家业兴旺。
“我们家口味一致,都爱吃黑芝麻馅的。”陈伟桦把两袋汤圆放进购物车。
今年28岁的陈伟桦年初六刚刚到淮北。远在北京打拼的他今年春节太忙,没能回家。除了买汤圆,他还精心挑选了一些礼品聊表孝心。“这次在家能住到十五以后。除夕没赶上,但能陪家人共度元宵节也很好。”对于只身在外的游子来说,家是不变的情感轴心,一顿团圆饭的分量不言而喻。
姚春玲是我市一家私立幼儿园的负责人。早在今年寒假开始之前,她就专门给多个班级的孩子安排了包饺子、包元宵的活动。幼儿园提前购置了面粉、调制了馅料,老师手把手地带孩子们感受饺子和元宵的制作程序。
“随着人们观念的日益开放,传统文化一度出现淡化的趋势。我们应该从儿童早期教育方面补齐这个短板。”姚春玲说:“包得好不好看、能不能吃都不重要,关键是让孩子从小对民俗文化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指间的生疏触感复活了孩子对于古老传统的理解,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难以漫漶的情结。
家住城里社区的曹明霞已经年过七旬,身体硬朗。每年除夕之前,她都会把饺子、元宵亲手包好了冻在冰箱里。“馅子里面是桂花、白糖、黑芝麻,自己包的元宵更香!”老人身上保留着在物质匮乏年代历练而成的勤俭风气,她把难以复制的手工滋味融于这种精致的美食中。曹明霞每年秋天都要采摘一些桂花酿起来,为的便是正月里造就这元宵的美味、飨待全家。
曹明霞的孙子在外地上大学,再过几天就要提前返校。“今年他又不能在家过正月十五,下次再见要等半年后了。这两天得再包点元宵给他送去,家里的味道他在学校吃不着。”老人言语中流露出得意与不舍,这份香甜软糯中更有亲情无远弗届的跟随。
第三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
元宵佳节期间,番禺城乡到处溢满着团圆、温馨、愉快的节日气氛,“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系列庆祝活动在番禺各社区、各乡村广泛开展,把春节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推向高潮。
一、 活动内容丰富,佳节气氛浓郁
舞龙狮、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元宵佳节期间,番禺区各镇街大力开展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庆元宵系列庆祝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文明风尚,增强传统节日魅力。同时,利用猜灯谜、玩游戏、发奖品等具有良好互动性的节目安排,吸引了大批居民群众热情参与活动,令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欢乐喜庆。
2月5日晚,由区文明办、区文广新局、区文化馆联合举办的“红红火火闹元宵文艺游园晚会”在水晶宫文化公园举行,众多市民竞相参与,场面十分热闹。2月6日,“相约番禺•我们的节日”——沙湾正月墟新春活动闭幕式暨“魔幻奇迹元宵文艺晚会”和“贺岁闹元宵——沙湾镇20xx年元宵灯会”在沙湾古镇内同时举行,奇幻的魔术表演、上千个精致华丽的花灯、有趣的`猜灯谜游戏以及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为到场数千名群众打造了一个别具风情的欢乐元宵夜。大石街、洛浦街、大龙街、桥南街华荟社区、东环街江南社区和富豪社区、石碁镇大龙社区等分别举行了元宵游园活动,吸引了大批社区居民扶老携幼来玩游戏赢奖品,开开心心闹元宵。2月5日晚,石楼镇国学广场举行的“龙情元宵齐欢畅、情系你我齐庆贺——20xx年石楼镇元宵游园活动”,吸引了1000多人参与活动,并派出奖品800多份。
二、节日广送慰问,关爱深进人心
在元宵佳节期间,番禺区各镇街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围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积极开展孝老爱幼、扶残助残等的庆元宵慰问活动,为传统节日添加幸福、温馨的元素。市桥街北片社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温馨一家亲” 的元宵节活动,组织社区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汤圆和猜灯谜,亲身参与和感受元宵佳节的喜庆温馨气氛。沙头街沙头社区和骏兴社区组织居民群众到社区康疗站开展“团团圆圆贺元宵”活动,为康疗站的残疾人朋友送来关怀和温暖。钟村街志愿者协会组织30多名志愿者到该街汉溪村为6位空巢老人煮汤圆、唱歌,与老人家共度元宵佳节。
三、 以传统节日为抓手,弘扬城乡民俗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均蕴含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过节”,突显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抓住“过节”契机,发掘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内涵,对增进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海内外乡亲的民族归属感、国家认同感,凝心聚力建设幸福番禺有积极的意义。
番禺区在元宵佳节期间举办的“相约番禺•我们的节日”——沙湾正月墟新春活动”和“龙腾贺岁闹元宵——沙湾镇20xx年元宵灯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吸引了数万群众踊跃参与,获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为贯彻番禺区委关于“建设幸福番禺、建设岭南文化传承区”的有关精神,番禺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联、区创建办等有关部门将从今年开始,对番禺区传统节日、民间民俗活动进行策划、引导、支持,打造“相约番禺·我们的节日”品牌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入发掘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以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凝聚群众、凝聚民心,为建设幸福番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开展总结06-28
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总结10-28
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总结07-13
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总结06-27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03-01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