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要素及其功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要素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许多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功能。这些决定性要素是否总能扮演积极性的功能?现从四个方面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其功能作出阐述,从而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参照与借鉴。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其发展因素区分为决定性因素和非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包括:人的劳动、物质生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的进步、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等等。它们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涉及整个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一切领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形式的独特性,没有它们的作用,就不能发生那种在本质上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变化,就无法真正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一、科技发展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技术机械论迫使大家感受相同、爱同一个东西、享有同样的快乐、思考同一个问题;因此,社会开始具有溶解个性的自动化的特点,而现在,实际上,人们没有给个性提供产生的条件。”伽达默尔合理地阐释了科技发展下的思想教育的二重性结构。
1.科技进步对思想教育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科技革命提升了人们的智力水平。由于广播、电视、宇宙飞行,由于出现控制论、量子力学,由于遗传学和物理学的发现,以及由于二十世纪其他科学的许多成就,知识的范围无限地扩大了。科技革命极大地丰富和扩大了我们关于宇宙的和关于自己本身的知识。人们的智力水平提高了,对解决最重要问题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开始占据主要地位。另一方面,科技革命开始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甚至在致力于维护宗教的或伪科学的世界观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科学的世界观也不断地排斥宗教的世界观。现在,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科学知识、相信理智的声音,而不是感情。科学成为最具有权威的力量。
2.科技进步对思想教育的发展有消极影响
科技在思想文化发展中直接和间接地扮演着决定性的动力作用。一方面把人的活动的一切形式转移给技术容易导致“单向度的人”和“单向度的社会”;另一方面即使最完善的器械也不可能形成像良心那样高尚的情感,更不要说那些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更甚的还有当科技动力表现为自发的。
不受社会监督和管理支配力量的时候,它们既引起积极的后果,也会引起消极的后果,这些后果都破坏着人类思想教育文化进步,如环境污染的渐重、核技术的泛滥、文化霸权的猖狂等等,这时候科技发展同思想教育发展进步相抵触,它从思想教育发展的动力变为它的阻力,在文化迅速发展条件下产生的消极后果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更加严重。所有这一切已由人类精神文化不能自发地和盲目地追随科技进步的发展的思想所证明。因此,科技进步应当置于全社会的、自觉的、有科学根据的监督之下。这个监督本身的合理水平和完善本身成为人们的思想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
二、教育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教育是精神文化一个最重要的成分。因为任何人、任何社会获得文化的途径只能通过教育。社会的教育体系越强大、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在使人们吸收社会已有的文化珍品、使一代代新人达到已有的文化水平的同时,教育使每一个人都有充满着超越已有的水平、向还没有人知道的领域进军的动力,并因此而增加社会的文化财富。一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完善教育制度本身就可以解决最重要的思想教育问题。美国教育专家M·艾杰森和B·哈曼认为,在反对贫困、失业、暴力和环境污染的斗争中,教育将起“有意识的和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能保证个人的自我完善并给他提供专门知识,使他以此参加积极有益的社会活动;能增长人的才干,保证发挥人所固有的天赋,培养和指导人的才能;能提供前人已经验证的知识,以防重复,因而能够促进更合理地利用社会的创作潜力。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教育作为防止一切社会不幸的万应灵丹,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时期起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传统观点。
但是,资产阶级文明存在的近二百多年表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教育是建立在过时的理论原则基础上,并把调和矛盾的意识强加于人的时候,教育就起到保守的作用。而且,当教育仅仅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它会因为所谓的专业化而变得狭窄化而异化,反而不利于人的完善人格的形成,现代社会教育中出现的许多人格缺失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教育只是使社会日臻完善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工具。一切都取决于教育的性质和社会向它提出的、同时又由社会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任务。当教育把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融为一体,消除社会的人文发展和技术发展之间有害的矛盾的时候,那时教育是有效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当教育不再是一些集团或阶级的特权,而真正成为群众的、全民的教育,而成倍地增强对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消解教育的反人道的方面,排除教育为遏制人的发展和阻碍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三、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精神的和物质的需求均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动力。同样,消费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因为它在生产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的的需要。”一方面,精神的需求刺激着人的内心生活,推动着人的感情世界及其认识。如当美的需求成为美的创作的刺激因素时,那时美的创作将达到自身的高水平。前苏联学者吉达里扬写道:“美的需求是人的审美发展程度的最好的鉴定,它不仅表现为对美的理解,而且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对美的创作。”对美的不可抗拒的向往和感受,深刻美感的需求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人如果把体现在具体结果中的任何一种需求同美的需求相“融合”,受美的需求所鼓舞,就会提高人的创作成果的质量,也将使事情作得漂亮,并以此提高它对人们的价值。另一方面物质需求的发展和满足对于文化进步也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尽管它们对文化生活不总是具有真正的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在精神生产范围内的创作活动来说,精神方面的现象不一定是独自起促进作用的动力。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多半是一系列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融合一体的结果。但在这里也体现出人的需求因素的二重性悖论。首先需求不能是个别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需求,需求在思想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是明显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这些需求是合理的,没有超出满足其需求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限度;再次满足需求的手段必须是合理的,是通过劳动进行的。“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需求是与自私自利无关的需求,相较于个人的需求,社会需求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要重要得多。这一点为我国现今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参照意义。
四、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没有物质财富,任何一个社会环节的活动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种创作的实现也是不可思议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为脑力劳动的所有代表人物进行工作提供了保证。“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根本的、关键的作用,因此,他们的创造性活动既是文化进步的条件,同时也是它的动力和源泉。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直接的巨大贡献。在人类文化进步中,人民创造的取之不尽的财富宝库,使作家、诗人、作曲家从中获得创作内容和题材,汲取思想和方法。人民是作家、诗人和学者用以写作的语言的创造者,是富有作曲家创作的旋律的创造者。甚至在奴隶占有制社会的时代,社会上最无权的被剥削的那部分人——奴隶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发展精神文化。特别在转折时代、深刻的危机和文化衰落的时期,按照列宁的说法,当剥削社会的统治阶级破坏文化生活基础的时候,人民群众绝不受蓄意破坏文化及其珍品的阻挠,仍然是保存国家和民族文化潜力的社会基础,依然是历代遗产聚集的环境,依然是在有利时机到来之时,生长出新文化幼芽的土壤。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发挥了决定性的动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资产阶级所坚持的“个人英雄主义”。
但当群众主体不能完全认识社会历史的进程和规律,不能认识决定该社会进程的主要矛盾或把次要矛盾扩大化的时候,还有当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遮蔽真理的时候,人民群众的活动往往也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这也体现出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二重性悖论。悖论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劳动者自由的程度,当劳动者的自由程度越高时,肯定的动力因素就增大。反之,当人民群众的自由度越少的时候,破坏性的作用就越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必须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作潜力创造先决条件。把劳动者吸引到物质和精神生产领域创作的一切方面,为此赋予他们以政治权利、物质条件、时间,为他们创造学习和受教育的条件,这样群众的热情和创作积极性就会高涨。因此,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就会不断增长。
这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动力,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在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或它的长时期中,以或多或少的力量影响控制全部或最主要的思想教育发展领域。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个因素并不是孤立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发生着作用。而是通过整合成一个结合体即“文化综合动力体”,共同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产生影响。而能够把这个动力综合体联结起来,语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人类文化进步过程中,语言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中,存在于文化发展的一切阶段上。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语言艺术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及其悖论性功能,从而使整个社会在自觉的、科学的监督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使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
参考文献:
[1][2][4]转引自[苏]贡恰连科.精神文化:进步的源泉和动力[M].戴世吉,译.求实出版社,1988:104-106,115,14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2:95.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3:7,574.
[7]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3,27:430.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要素及其功能】相关文章:
论思想政治对人的影响03-01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论文04-11
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04-27
浅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论文范文03-10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1-17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4-11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与不变论文03-23
论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影响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