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新教材与校本教研的整合研究

时间:2024-07-25 04:14:0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生物新教材与校本教研的整合研究

  论文关键词:生物新课程教材 校本资源 整合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生物新课程教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问题的调查、分析,在本校及其他高中学校进行新一轮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开发研究,促进高中生物教与学方式变革、优化课堂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习惯势力,部分老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反复掂量知识结构、难点和重点,围绕它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的实现。只有对课程目标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使教学活动的组织符合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
(二)各校的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现在各学校教学硬件还不很足,不少教师过去是仅仅依据一本教科书、一册教参,就年复一年地教下去。现在实行新的课程标准,必须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发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要有相应的投资和建设。各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图书资料、实验室及相应的器材,还有网络资源等,至少为各备课组配齐5套不同版本的教材。
二、策略与实践
(一)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策略
1. 准确理解生物新课程教材《标准》对模块式教材设置的要求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属于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模块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和生物科技进展,为学生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2. 研究生物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生物教科书
对比研究不同版本教材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方式等,加深理解高中生物新课标对知识内容的要求,要弃过去那种“轻大纲,重教材”“教学就等于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二)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的实践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整合利用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1. 感知和体会知识内容的变化
(1)知识体系的变化。按课标要求,不再是普通生物学体系,每个模块的教材各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2)处理好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知识内容的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现行教材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如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等。选修课集中体现先进性,同时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2. 探究能力目标和内容的变化
(1)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分子与细胞”——观察和实证,“遗传与进化”——假说与演绎,“稳态与环境”——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2)改进探究活动的设计。安排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领悟和运用方法。
(3)鼓励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在资料分析、小资料、技能训练、练习、自我检测等栏目中,有许多关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方法,活跃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
生物新课程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变单纯的叙述式为图文结合,增设重要栏目。①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②探究活动的写法重在引导,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作过死的规定;对于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参考案例。③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促进探究性学习。
我们备课组通过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尽可能地缩小《标准》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落差,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稳步地开展。具体实践的理论指导及实际操作如下。
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包括校本教材探究实验的开展),在新课程教材的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优化教学过程。
(1)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必将有力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但教材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这些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落差,需要教师去弥补,即利用当地的课程材料,当地的生态环境及与社会生产、生活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备课组成员在生物学科中尝试实施开展了新课程校本教材探究实验——体验制备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比赛,并在校园进行展览,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2)把握生物新课程教材与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利用对实际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和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这样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生命活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既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中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僵化模式,又要对只求生成忽视预设的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建刚.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生物新教材与校本教研的整合研究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生物新教材与校本教研的整合研究】相关文章:

论农村校本课程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11-27

持续改进的整合管理研究11-25

上市企业整合审计研究论文02-20

论大众文化与文学作品的整合11-21

大学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研究提纲11-28

论大学英语教育与后续教育理念的整合12-04

禀赋优势论研究文献12-11

论实践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论文03-02

关于《小学数学与美术整合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2-0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