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机制探析
论文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学习自我效能感 学习 影响机制 论文摘 要: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其对学习有重要影响,会通过影响个体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及坚持性、归因方式等方面而影响个体学业任务的完成。可以通过帮助个体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树立榜样、正确归因等方式锻炼提高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是其学习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本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Bandura,1977),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从而对行为发生作用。
自我效能感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换言之,自我效能与你实际具有多少技能无关,而与你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达成某一目标有关。个体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达成某一目标,那么他就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就是具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关注。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个体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1]。
学习自我效能感正是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指个体在学习情景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自信程度[2]。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3]。简言之,就是个体能否利用所拥有的学习策略去完成学习行为的自信程度。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关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成就的重要变量,它和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美者Jinks和Morgan(1996)曾对城市、郊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4]。我国的杨心德、徐钟庚和陈朝阳[5]、王凯荣、辛涛和李琼[6]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机制
心家们的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与个体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是多方面的[7]。
1.通过影响学习目标的确立及对目标的坚持性进而影响学习。
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倾向于选择那些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并且稍作努力便可以达成的任务,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退缩,而会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困难。所以个体的坚持性较强,会主动解决困难,因而最终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相比之下,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所选择的学习任务往往太难或者太易,都会使他们缺乏学习兴趣,使学习成绩不理想。
2.通过影响个体的归因方式进而影响学习。
学习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到个体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具有较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会把成功解释为自己能力比较强,而把失败解释为自己的努力不足,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做出足够的努力是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的。因此,面临困难时,能够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获得成功[9]。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将失败归为缺乏能力,对成功也缺乏信心。
3.通过对学习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进而影响学习。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能比较好地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来完成某项任务,并且能够做到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实际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困难时采取比较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具有较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过程中若遇到困难往往会选择退缩甚至放弃,因而往往感觉到学习的结果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4.通过影响个体对学习的行为选择进而影响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随时随地都需要做出关于学习的决定和选择,例如在不同的学习任务面前应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个体一般倾向于选择那些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而不去选择那些超过他们自身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因此,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会受到任何影响人们选择的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个体积极的学习行为的养成,从而使个体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三、启示
1.帮助个体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所谓目标是指行为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个体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遵守具体性、挑战性和近期性三个原则。具体性为:应该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制定比较具体的、可以实际操作的学习目标。挑战性为:所确定的目标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出发,切忌盲目、好高骛远。近期性为:应该首先确定长期努力的目标,之后将长期目标分成几个短期的目标,使个体在每实现一个近期目标时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2.帮助个体对学习的成败作正确的归因。
个体的归因方式是影响个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个体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则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增强。但是,如果个体倾向于把所获得的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因素,如运气的好坏、任务的难易程度等,自己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就得不到增强。另外,如果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等,就会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助于个体形成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归因方式容易形成较低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为了帮助个体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积极归因,可以对他们进行归因方式的训练。归因训练首先应该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归因方式,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归因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次应该帮助个体了解不同的归因方式对自己产生的不同影响。最后可以通过强化和示范,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当个体进行积极归因时,对其进行表扬或鼓励,以增加其正确归因行为出现的次数;当个体出现消极归因时,向其指出并提供正确归因的示范,帮助其纠正不良的归因方式。
3.为个体树立学习的榜样。
个体的经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直接经验就是个体所亲身经历的成功或失败,它是影响个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间接经验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经验。当个体看到与自己在各方面比较类似的人在学习上遭到了失败,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则往往会降低;当个体看到与自己在各方面都比较类似的人在学习中取得了成功,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完成同样的任务,所以学习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个体树立或引导个体自己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就能大大激发个体成功的勇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分别为学生设立老师的榜样和同学的榜样。老师的榜样就是让个体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老师对学习的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从而以老师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激发个体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学生的榜样就是选择能力相近的学生,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代表参与到课堂活动和竞赛活动中来,让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使不同能力层次的个体可以从观察与自己条件相似的个体的成功行为中提高自信心,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4.让个体体会更多的成功,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个体自身的成功经验是影响个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让个体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个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个班级里的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分层布置作业,为学习能力较强的个体布置一些拔尖提高题;为学习能力中等的个体布置教材后面的巩固练习题;为学习能力较差的个体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通过这样的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对自己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因此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003.6.
[2]张大均.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4]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1-2.
[5]杨心德,徐钟庚,陈朝阳.初中生的自我有效感及其对学习目标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3):11-17.
[6]王凯荣,辛涛,李琼.中个体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22.
[7]张敏,雷开春,张巧明.中个体学习效能感的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5):1148-1151.
[8]答会明.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J].中国心杂志,2006(6):569-571.
[9]郑红渠.浅议教学中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重庆三峡学院学报[J],2003(6):98-100.
[10]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01).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机制探析】相关文章:
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03-02
议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03-02
议小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11-30
论信息技术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06-13
高一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11-30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11-30
议中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03-02
大学英语教学中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11-3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