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内涵及特点

时间:2024-05-05 09:40: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内涵及特点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话语权力 教师 学生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话语权力是课堂教学话语中所蕴涵的影响力,一种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支配和控制的无形力量。具有构成性、隐蔽性、生成性、民主性和适度性等特点。

一、 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内涵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主要的存在方式,其话语权力的拥有与否,关系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品性的养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话语”被解释为言语,说的话。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Foucault)则赋予话语以一种新的意义。在他看来话语不是单纯的语言和文本,而是一种具有历史、社会和制度独特性的陈述、术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话语系统涉及一系列边界,它规定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它是塑造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一些人得保持沉默(至少在某些场合),或者他们的话语被认为不值得关注。语言系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产生压制,尽管它是一种隐蔽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它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这种权力不同于国家专政机构的权力,蕴藏于制度、知识、理性中,福柯称之为话语权力。它传播着权力影响,在特定情境中形成一种控制性关系和行为。隐含在言说者与听者之间,并体现在由该话语所传达的权力关系之中。它可以是就明确了说者与听者的权力关系之后的述说,如教师向学生提问“请翻开书的第几页”的要求;也可以是言说者与听者双方先前并没有明确权力关系,而是由于言说才呈现出言说者对听者的支配关系。话语含有一种权力支配作用,首先在于话语本身所运用的语言就有一种给事物标定秩序的作用。其次话语本身是一种表述,它包括话语的说者、听者及其双方相关的语境。在话语的讲述中,言说者本身就要使话语起到一种支配、评价、指认等方面的作用,或者为自己的某一可能被指责的方面提出辩护,而这些都无形地使听者受到一定的影响。
课堂教学话语权力是指课堂教学话语中所蕴涵的影响力,一种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支配和控制的无形力量。它内在地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权力关系并扩散着权力的影响。课堂教学话语言说的实质就是话语权力的运作,也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形成一种特定的控制性关系和行为。课堂教学话语权力不仅仅来源于符号系统本身,更是由教学互动中“说者”“听者”所在课堂权力结构中的位置赋予的。它表明课堂教学言说主体在言说时的位置关系,彰显着师生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课堂教学话语是课堂教学主体行使权力的公开载体,教学主体搭载着教学话语实施权力控制。课堂教学话语这个载体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中,谁就拥有了由此构成的话语权力。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之间以话语交流为中介,以理解为指向的交往实践活动必然少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课堂教学中,谁在说(who),怎样说(how),说什么(what),都表现出言说主体的地位、身份和资源。

二、 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特点

课堂教学话语权力,是一种微观层面上的权力,交织在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话语中。主要具有构成性、隐蔽性、生成性、民主性和适度性等特点。
1. 构成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作为人的因素,各自有特定的身份标志。作为人被命名为教师或学生,这不是自封的,而是当一个人经过不同的阶段而走进同一个地方(学校)被赋予了不同的身份,发挥着不同的能动作用,履行着不同的话语权力。为了知道自己具有某种经验(体验)的个体被置于对象领域;为了知道自己个体必须被自己或者被别人区别对待。米歇尔·福柯认为“现代的个人既是知识的客体,又是知识的主体,他并不是一个‘受压制’的存在,而是一个在‘科学——规戒机制’(scientifico—disciplinary mechanism)之母体中被积极地构筑的存在物”。由于身份使教师和学生与其他人不同,既是课堂知识客体又是知识主体。与此同时,进入课程的知识是经过特定的选择,走进教科书而进入课堂的。课堂教学话语权力是有不同的话语权力构成的。因此,具有构成性。
2. 隐蔽性
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隐蔽性是指它不是直接就可以看出,而是体现在一定的人、事、物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话语来影响学生的一些举止和行为态度,使其社会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持久的效果。师生交往中彼此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力,潜移默化中成为对方话语实施的对象。其隐蔽性可见一斑。进入课堂的知识也体现着话语权力的隐蔽性,并非所有知识都可以进入课堂的,必须经过选择符合一定的标准,再经过专家的组合方能走进教科书,呈现在课堂上。选择、取舍、组合表面上是一个很透明的过程,实际上,亦彰显着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隐蔽性。
3. 生成性
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力,具体地说,是在教与学这一沟通过程中生成并发挥作用。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权力生产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功能。这一功能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于话语的流动中。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生成并作用于师生的交往互动中。课堂教学是以教科书知识为蓝本、教与学交织在一起的对话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话语权力通过教和学而明晰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生成并对其影响、控制,传递着权力构成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功能。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生成于教师和学生的生生不息的言说中,呈现在社会机制潜在影响下师生的对话、交流和沟通中。
4. 民主性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从而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课堂教学以民主的方式展开,是平等的相互交流、沟通的对话过程。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认为人与人的对话是思想本身的实现和真理的敞亮,任何中断这种“你”与“我”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在课堂教学这个话语场域中,是“众生喧哗”,话语之间体现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游戏”式关系,每一种话语都是“游戏”的平等参与者。在这个“真实性”的课堂话语实践中,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话语空间。因此,课堂教学话语权力具有民主性的特点。
5. 适度性
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适度性是指在保证学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话语权力的共享。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运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内在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性格、气质和能力,教师的实践智慧、知识的广博度,教科书知识的特性等;外在的因素包括班级规模、媒介手段、教学时空和教育资源等影响。显然,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力不是随意地滥用,而是有一定的度。合理地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反之亦然。由此,体现出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适度性。
课堂教学中话语权力的拥有与否关系着师生在课堂场域中的位置。位置不同,话语的表现形式就不同,课堂教学就会呈现不同的形态,也就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学生。事实上,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从狭义的角度看,教育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通过学校,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主流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规范,使之成为自觉自愿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不同话语权力的影响。课堂话语中有体现国家意志和专家学者权威的课程知识话语、教师学生话语和“他者”的话语(呈现于课堂教学中非教师学生课程的话语)。师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言说的权力。教师在传递课程知识、国家意志和编者的意图时,既要有自己的话语,又要留给学生话语权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学生新的角色,人格上的平等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本该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力。

参考文献:
[1]郑乐平.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新的社会理论空间之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大春: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米歇尔·福柯的生存哲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0(4).
[3]钟启泉.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谈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内涵及特点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谈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内涵及特点】相关文章:

谈民法的内涵及社会价值11-14

谈高校英语语言文化特点02-21

教师课堂教学权力对其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11-21

试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01-19

谈把握课堂教学策略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11-30

试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03-20

谈整合小学英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03-02

浅谈英语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意义及特点11-21

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02-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