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

时间:2024-07-11 11:15: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如何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意识

【论文摘 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交际过程中,学生除了会遇到单词、语法的障碍,还有文化的冲突引起的交际障碍。然而,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讲解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于西方文化的讲解与介绍。一种语言总是依附于一种文化而存在,而学习语言,也应该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本文从分析日常交际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西方文化意识的几种方法。

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我们在教授与学习中应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渗透有关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西方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一 中西文化差异
1.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不仅用在亲属之间,在非亲属之间也经常使用。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在交际中我们称对方“Uncle Green”、“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非常别扭。在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又如,“教师”这一词语。在中国的校园中,我们在称呼教师时很自然地会叫“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我们不仅把“教师”这一词语当成是一种称呼,还把它当成一种尊敬的方式。而在西方国家中,“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种称呼,所以如果把格林老师叫成“Teacher Green”,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方听完后,也会感觉非常别扭。在英语中,可以称呼对方“Miss.”、“Mrs.”、“Mr.”等。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对于女士,在不知其婚否的情况下,最好称对方为“Ms.”。
2.打招呼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若和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u do!”“Nice day.Isn’t it?”
3.客套语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隐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初次见面时,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总是会涉及一些个人问题,譬如年龄、婚姻、收入等。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问题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侵犯。年龄在西方国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英语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同样,对于中国人常用的寒暄用语:“去哪啊?”在外国人眼中也是一种对于隐私的窥探,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避免。
5.感谢和答谢
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反而会疏远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在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别人给自己提供帮助、服务或食物时,中国人即使内心很想接受,回答通常也是:“谢谢,不用了,别麻烦了。”这其中表现了中国人的含蓄与委婉。而外国人接受时会直接说“Yes, please.”拒绝时会直接说:“No, thanks.”这其中体现了外国的人直接和坦诚。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二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
1.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止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作出主观评价。如: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对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如在老鼠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意义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因此,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2.创设运用英语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我们的学生水平有限,不可能完全达到运用英语思维,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进行引导,由易到难,逐步培养这种思维能力。背诵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教师要挑选一些有关外国文化的小文章,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背诵,接着教师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时学生不需要先把问题和答案翻译成汉语再进行回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训练活动,如编排话剧、讲故事等。这些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方人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以及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更能有效地训练英语思维,运用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3.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某一方面讨论活动,结合汉语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材料,内容包括学校生活、饮食、文娱活动、教育人口、社会问题等方面,然后就材料的内容进行扩展性的介绍和讨论,再与汉语相应的文化内容作对比分析,最后写出总结报告。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善于发现目的语的文化特点。
总之,只有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才能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跨文化对比时,能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建立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柳菊兴等.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镇西.走进心灵[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4]林立、杨传伟.英语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社,2001.1

谈如何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谈如何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相关文章:

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01-15

谈如何完善图书馆,培养学生图书馆意识03-02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论文01-13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交流意识12-05

如何培养幼儿的挫折意识?02-22

谈如何培养英语学困生12-03

英语如何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11-14

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11-24

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0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