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时间:2024-07-12 14:22:0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论文摘要]

文章分析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进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包括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进修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论文关键词]示范性 高职 教学管理 问题 策略

在充满战略机遇期的“十二五”规划里,中国高等的发展将由规模扩张转向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上来。教学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效益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一些被评为示范性的高职院校,尽管在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卓有成就,显示了示范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但是和普通高职院校一样,在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压力。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历,对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一、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中国的“管理者”历来已经习惯了“管”而不是“理”的陈旧思想观念,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家长制”作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也不例外。他们缺乏管理的主动意识,习惯于“家长式的管理作风”,具体表现为:上头一纸命令,各系部、教研室、教师就忙得团团转;各种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比赛等活动都是以上头命令开始,而不是“自下而上”地进行。这种管理观念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性,成为空中楼阁。他们每天只是地接受领导的命令,忙于应付各项事情,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没有树立“管理就是主动服务”的意识。

2.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以前的中专院校或成人院校升格过来的,很多管理人员来自非教育专业,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的基本训练,甚至还有部分人员来自企业、部队等非教育机构。他们对高教管理不甚了解,对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也非常模糊,缺少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很多教学管理人员把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仅仅当做是一门普通职业,视为一种谋生手段。高职教务管理是一门需要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专业,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改革创新。笔者曾对几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访谈,50%的教师认为他们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协作精神;80%的教师认为他们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60%的管理人员反映管理工作好繁琐,学校行政机构又繁杂,每天疲于应付,身心劳累,没有时间进行学习。种种现象表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整体专业素质较低,与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3.教学管理制度老化、不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所制定的办事规程和参与教学过程所有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对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具有、规范、保证和教育作用。纵观全国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表现为制度老化,与高职教育的性质不相适应。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校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很多的教学管理制度都是沿袭中专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实,中专、高职是两种类型完全不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能盲目照搬。一是不同。中等专业学校采用一级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及其教务部门直接管到教研室。高职院校采用两级或三级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及其教务处管到系、部,系部设立教务办公室和教务。然后通过系、部教务办公室管理教研室。有的学校系部规模小,则虚化教研室,由教务办公室直接管到教师。在高职学院中,由于采用两级或三级管理,所以有许多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规范校院与系部、系部与教研室之间关系的。二是教务工作的性质不同。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是移植中学教务管理的经验和模式,教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活动的协调,是规范化、事务性的。而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除事务性、规范化的内容外,很多是学术性的事务,如专业设置、课程方案、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等,需要有相关理论的指导,强调学术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相对明确的自律性。如果对许多学术性的教务管理事务熟视无睹,就有可能违背科学性,必然损害了事业的发展。表现之二是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单一,制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衔接。三是存在大量规范化的事务无制度可依的现象,只能依靠人来协调,管理效率低,管理大幅度增加。

  二、解决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高职院校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主要途径。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明显滞后,与高职大发展的要求不相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强烈创新意识,明确创新的重要性,养成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的能力。只有教学管理创新,才能有教育工作创新,学校的发展才有基础。创新是教学管理出质量、出效果、出成绩的有效手段,是教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为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教学管理理念创新。

2.加强进修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了解的基础理论,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能够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而且要对教学工作有实际体验,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把握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务管理队伍。一是“请进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可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采取集中短期培训方式,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现有的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校本培训。二是“派出去”。在可能的条件下,相关部门适当组织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到校外参观、学习,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扩视野。三是鼓励开展教育研究。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教学管理实际开展研究,并抓好教学管理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四是鼓励深造,提升学历。即鼓励现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在职学习以整体提高素质。五是引进高水平管理人才。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引进一批既有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又掌握了较高与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进一步充实教学管理队伍。

3.创新教学管理制度。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应当是高职特色和教学规律的反映。高职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明确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管理重点。学校层面由教务处统筹管理,重点是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学院层次要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的作用,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二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务思想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式教学管理理念。人本管理思想认为,管理是与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所以要重视责任心、事业心等内在因素的作用,要把技术因素和人的内在因素两者结合起来。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师生为本,把他们当做主体,树立其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要有服务师生的意识,要创造好的条件,让他们自己做主,并及时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要用制度来引导他们去发现、探索、创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科学发展。三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务管理机制。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需要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来实施。要建立一种机制,让广大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能通过各种民主形式充分发表意见,主动参与到教学制度的完善创新中来。这样既能够集中大多数师生员工的智慧,又能让制度的执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四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务管理内容。这是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的重点。按教学工作的职责划分,主要教务内容有学籍管理、教学组织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高职院校要围绕这六部分内容,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对现有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和完善,从而实现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讨】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02-26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探讨01-18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建设03-07

探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建设03-07

探析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对推进陕西高职教育发展的作用12-07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思考11-16

论高职院校加强绩效管理的探讨11-22

探讨高职法律院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02-20

高职院校旅游电子商务教学探讨11-2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