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08-11 11:03: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

  [论文摘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高等培养目标的关键。文章探析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及素质特征,提出了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因其强化职业素质的突出特色,对教师“双师素质”的特殊要求成为与普通高校明显的区别之一。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及素质特征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是以自身素质和行业素质为基本内涵,融教师素质与行业素质为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以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为主体。
1.“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独立评估的一级指标,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给予了明确界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一是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二是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三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四是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双师素质”教师的素质特征。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情感驾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有一定区别,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教学主要以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而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主要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它强调的是职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主体的“双师素质”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将行业职业知识、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传授于学生,根据、行业分析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改进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二是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双师素质”教师除具备一般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即任职顶岗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具体包括职业岗位群所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操作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的能力等;“双师素质”教师的科研能力偏重于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充分发挥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优势,重点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另外,“双师素质”教师必须敏感地把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内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确立与职业需求相对接的办学方向,及时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考试方法等,以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的特点。
三是较强的创新能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双师素质”教师要善于接受职业岗位群变化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技术,分析由此产生的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做到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结构,以适应所任教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和教育教学的需求;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潜能,善于掌握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具备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活动能力。
四是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素质”教师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不仅要在校园内与同事相处、与学生交往、与各教学部门协调合作,还要与企业、行业人员交流沟通和配合;不仅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双师素质”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才能保证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是较强的情感驾驭能力。情感驾驭能力指的是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必然会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挫折和失败的打击,所以“双师素质”教师更要具备情感驾驭能力,以自身的情感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增强学生应对就业市场挑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高职特色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对策

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为此,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应根据其自身的素质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具有高职特色的师资队伍。
1.转变办学理念,提高改革的准确性。在高等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尽快转变办学理念,办出高职特色。《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职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内涵。高职院校要把握高职教育与普通的区别,把培养目标真正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上,找准自身定位,凸显高职教育的明显特色。高职院校要用职业教育的理念,更新全体教师的高职教育观。要求教师做到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职业岗位实践能力,才能胜任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包括: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在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掌握必需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素质能力,努力构建一个“基础宽、技能精、针对性强、适应面广”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保证毕业生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实行科学管理,制定相关机制。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的管理欠缺科学合理,尤其是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方向不明,不能准确衡量其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还未制定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激励政策。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章立制,充分激发教师参与“双师素质”建设的积极性。一是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自学的形式获得专业资格证书;为教师参加专业提供帮助,创造条件,比如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学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在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选拔、业务进修、学术交流、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二是要建立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并存并重,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形成“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三是要完善考核机制。充分利用“双师素质”教师考核制度的导向作用,使教师及时追踪专业发展最新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最新信息,自觉进行专业理论和行业技能更新,成为真正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
3.拓宽引进渠道,突出“双师素质”特色。因高职“双师素质”教师职业性、应用性特征,各高职院校应突破一般高校教师来源于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引进渠道,更应注重从各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等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任教,充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师资格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使这些教师既适于做专业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并成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构建起高职院校师资引进的独特机制。
4.加大培养力度,形成合理梯队。不同渠道引进的教师,其能力与素质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各高校引进的理论知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其实际工作经验较为欠缺;而从企事业单位等引进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专家,其实际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但水平较为欠缺。为使从不同渠道引进的教师顺利成长为高职教育所需的“双师素质”教师,各高职院校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培养手段,让他们参加各种理论提升和技能培训。比如,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的教师派往各高等院校进修;将从高等院校引进的教师派往企业挂职锻炼,或定期到相关企业、学习、实习、追踪新技术发展变化情况等。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教师中选拔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并形成梯队,促进专业的发展;组织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年轻教师尽早进入“双师素质”教师角色。
5.加强两种“结合”,促进“双师素质”提高。 一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突出特色,是落实“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科研应侧重应用技术的研发、服务、咨询、推广应用,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到企业去当顾问,承担企业的创新课题,参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主动开展科技服务。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使研发的产品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既锻炼了“双师素质”教师的职业应用能力,又拓展巩固了院校与的横向联系,同时,这种形式也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最好课堂。二是加强校企结合。以专业委员会为核心,以行业协会为中介,积极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建设运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岗位训练、技能培养、就业提供较好的平台;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指导实训基地的建设,参加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成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强化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只有有效地建立一套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高职师资培训机制,才能开垦出适应“双师素质”教师茁壮成长的土壤,从而构建起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使高职院校这块培养建设人才的园地繁花似锦,永远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论文相关查阅:毕业论文范文计算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相关文章:

简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体系的构建11-20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12-05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11-20

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12-05

试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03-28

个案的高职院校ESP师资队伍建设刍议12-03

论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12-07

构建企业需求的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11-26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学生学习评价体系11-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