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时间:2022-12-04 16:39: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应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体现和谐的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坚持“和而不同”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平等的文化观。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育 教育理念 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营造社会的和谐文化氛围,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教育应重视培育人的和谐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理念上,要认真研究和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重视人文教育、文化建设,切实提升办学品位。外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摆脱了各种功利性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外语教育应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体现和谐文化的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外语教育应坚持“和而不同”的教育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而积淀的现代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规范,是包含经过合理扬弃的中华的优秀,是有别于西方腐朽没落文化的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和而不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一向重视差别,很早就认为“不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其根本特征就是“和而不同”,即承认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差异,在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追求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达到和谐的统一、全面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我国高等外语教育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和谐发展。借鉴和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要遵循和谐文化的理念,运用“和而不同”的发展策略。将和谐理念运用于外语与外语文化的学习,就是既不丢弃民族文化,也不拒绝外来文化。学习借鉴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更不是以取代本民族文化为代价,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外国语言与文化,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要自觉保持我国文化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外国文化,进而促进本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和谐发展。外语教学要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对外来文化做具体分析,大胆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快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提高我国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使中华文化不仅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能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不断繁荣发展。

  二、外语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育需要培养与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外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是沟通中外文化的重要桥梁。但是,我国高等外语教育中片面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倾向,结果导致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得不到提高,文化素质的浅薄日益显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教育首先应该是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外语教育应与人文教育相互结合,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在“身体与灵魂、智力与情感、创造力与敏感性、自主与责任、社会良知与契约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等各个方面”。学习者不仅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同时,还要学会与人相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因为一个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无人文素质的人,就像一个工具,始终还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只有具备了必要人文素质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外语教育是一门人科,不是纯粹的工具课程。外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上,而要把培养和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放在首要的位置,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正如许国璋先生所说:“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学生几句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因此,外语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应树立自觉意识

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费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可以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自觉就是深刻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发展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确认自己文化价值中与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高永晨教授认为,具有文化自觉意识,在认识上主要表现为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能自觉反思和调整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差距。因此,外语教育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学习外国与文化要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继承的基础上,并且要把追求文化自觉意识,作为外语教育重要的重要价值目标,让多样文明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如果没有这种文化自觉意识,我们就很难完成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消化和。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类大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和教学内容上一直未将本民族文化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没有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文化。这使许多青年学生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优于中国文化”,盲目地“与国际接轨”,导致一些青年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屡屡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实际上,国际化并不是完全西方化,并不是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来思考问题和看待事务,而是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要有更深刻的认识,然后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否则就会食洋不化。外语课程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自觉性。正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因此,在多元化中,要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证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育,还肩负有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不同程度地侵扰、解构我们的国家意识形态、民族认同和价值观念。外语教育处在文化交流的前沿,要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为我国建设和谐文化把好关。教学中在学习与借鉴外国的同时,还要引导人们弃一切外来的腐朽文化和一切不利于我国主义和谐文化发展的思想。以文化安全的警觉对待世界文化。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大国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尤其是美国运用、文化教育等手段向我国渗透其文化、价值观念、模式和制度理念等,千方百计地推行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我们在学习外语和外来文化的同时,要把确保民族摆到重要的位置。在文化交流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原则,抵制西方腐朽没落文化的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四、外语教育应树立平等的语言文化观

  外语教育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民族的语言与文化。贾玉新教授提出“文化相对主义”,即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作为其他文化的评价参数,一种文化的言行应该按照自己的文化标准来理解和评判。王宗炎先生说:“对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人家的文化、语言该怎么看待,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强国或强大民族倾向于自高自大,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不如自己,这是民族中心主义;弱国或弱小民族自卑,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比自己好,这是惧外。”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有着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们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优劣之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将不同民族的文化看做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并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比较和学习。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外来文化和母语文化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如果缺失本土文化,就等于缺失了交际的一方,交际就无从谈起。作为交际主体的人是一定的文化产物,交际双方以及他们所承载着的各自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才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意识,避免外语课堂上过分强调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和适应,使外语教学成为宣传英美的工具,而忽视本民族文化学习,把自己摆在一个下位交际的位置上的现象。再者,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失去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一味模仿,交际就失去了魅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其他文化的盲目崇拜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而“我为华夏,佊为蛮夷”是文化霸权思想在作怪。跨文化交际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文化交融,文化平等意识是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包容和对本民族文化了解认同基础上的。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就没有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跨文化交际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语言文化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去积极地适应目的语文化,更好解对方,同时,也要客观地展示母语文化,赢得对方的尊重。外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国外文化,同时,还要担当着本国文化输出的任务。向世界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悠久的历史和价值观念,让外国人在相互比较中进一步了解中国,喜爱中国。
总而言之,和谐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现代教育不但要传承文明、传承文化,还要创造文明、创造文化。外语教育要体现和谐文化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和谐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汲取合理的思想内核融入外语教育之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要学习与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坚持“和而不同”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相关文章:

和谐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究06-01

论和谐教育实践08-23

外语类高校教育论文05-25

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08-03

外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与探索08-14

高校外语教育改革论文06-25

关于高等中医药教育理念08-04

转变教育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4-25

传统教育理念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论文08-18

高职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研究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