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按一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
保险毕业论文1
自20xx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企业经营状况向好,使保险资金运用额度不断大幅提升。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20xx~20xx年,我国保费收入从4318.1亿元上升到14339.3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8.7%。20xx年,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549万亿元,同比增长8.01%,达到历史新高。保险资产规模从20xx年的11,853.5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60138.1亿元。在此影响下,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20xx年的10680.7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55473.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6.5%,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根据保监会统计结果,20xx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高达6.85万亿元,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重下降以及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的比重上升,保险资金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首先,较低的利率水平和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使银行存款比重不断下降。银行存款的比例由20xx年的47.05%下降到20xx年的24.41%,达到历史最低点,20xx年银行存款比例略微上升到30.21%。其次,债券在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渠道中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20xx年,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分别占保险资金运用的21.80%和17.23%。此外,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也稳中有升。最后,投资更加多元化,增加了对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另类投资的比重,20xx年该比重达到14.61%。[2]目前的配置领域已包括固定收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另类投资和境外投资等四大类共几十个品种,可较好地兼顾保险资金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
我国保险资金尽管主要投向债券、存款等低收益率项目,但是,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深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20xx年保险资金收益率高达12.17%;20xx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保险资金收益率急剧下降至1.91%;20xx年在经济刺激计划影响下,保险资金收益率又上升到6.41%。20xx年,保险业累计实现投资收益20xx.59亿元,收益率4.84%,基本满足资产负债配置需要。其中,银行存款实现收益385.97亿元,收益贡献度19.16%,收益率3.19%;债券投资实现收益943.04亿元,收益贡献度46.81%,收益率4.45%;权益投资实现收益625.04亿元,收益贡献度31.03%(股票投资收益率7.97%,基金投资收益率10.05%)。20xx年,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收益率为3.6%。20xx年我国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20xx.09亿元,投资收益率仅为3.39%,这也是近几年最低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过度依赖资本市场,但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导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水平还不是很高,平均收益率保持在3%左右,保险资金运用总体上实现了稳定收益、风险可控和稳健运行的目标,保险投资相对稳健,能够支持保险市场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较低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整体收益率约为3.6%,远低于国际上发达国家8%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收益率一般都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我国则明显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主要因为我国保险业整体保险资金运用水平不高,存在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资金运用效率较低、资金运用结构单一等方面的不足。首先,资金运用结构方面的原因。当前,由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金融债券、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等,因此,银行存款下调、债券市场波动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价格下跌,都使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一度下降,对各保险公司的业绩影响很大。其次,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存在大量非市场化手段和暗箱操作,这使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导致保险公司难以从资本市场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最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高度垄断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导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程度不高、盈利模式单一、专业化人才缺乏。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水平一直不高,但同时也说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2.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存在失衡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已不断拓宽,投资种类不断增加,但是仍存在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失衡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失衡:(1)投资种类失衡。一方面,对银行存款和债券这两种投资方式过度依赖,使保险资金受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的影响十分明显,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和安全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股票和基金是其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方向,如美国保险资金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高达80%,而我国该比例仅占不到20%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重。[4]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由原来的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扩大到定向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不动产等,但现实中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和限制较严的局面仍然存在。(2)投资周期失衡。我国保险资金80%以上来自寿险资金,而寿险资金中70%以上又是中长期资金。然后,由于投资工具缺乏、投资品种单一、投资期限较短,导致我国保险业资产与负债失配现象严重,存在较大的再投资风险,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3.保险资金管理机构缺乏市场竞争力
国际上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3种模式: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我国自20xx年7月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目前,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已经形成9家国内资产管理公司和1家外资投资管理中心并存的局面。目前,10家机构管理着保险行业约90%的资产,在国内机构投资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这些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公司按保险监管要求设立,可以实现总公司按部门、按险种进行投资,对资产直接进行管理和运作,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符合保险资金运用中的安全原则;主要缺点是,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公司由于缺乏竞争机制,难以适应资产管理中的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要求,不能实现对保险资金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难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20xx年4月,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有关事项通知》,大幅提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准入门槛,同时扩大了受托资金的范围,可以委托券商、基金公司管理保险资产,从而有望通过竞争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能力。
主要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情况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保险投资,将保险投资看作与承保业务并重的两大主导业务,因此,发达国家普遍放宽投资渠道,降低投资比例限制。尽管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在保险资金运用的理念、规模、结构、效果和监管等方面差别很大,但是对于我国完善保险资金运用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1.美国保险资金运用
美国保险公司一般具有较强的投资风险管理能力,拥有丰富的投资渠道和比较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选择的投资方式非常多元化,股票、债券、贷款和不动产投资等都是美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方式,其中,公司债券是其最主要的投资渠道。如美国寿险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所有资产的比重最大,约占总资产50%~60%左右;贷款的比重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股票投资的比例稳步上升。根据美国寿险协会发布的数据,20xx年美国寿险资产分布情况为:公司债券为32.9%,所占比重最大;股票所占比重次之,为28.1%;其次,是政府债券,所占比重为8.4%;抵押贷款比重也高达6.2%;其他为非投资资产(3.6%)、保单贷款(2.4%)、短期投资(1.6%)、现金和现金等价物(1.0%)、不动产(0.5%)和其他投资资产。但美国没有联邦的保险法,而是由各州立法,各州有比较严格的保险资金投资比例限制。[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价证券是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一方面,美国成熟的证券市场为保险资金提供较为可观的回报率;另一方面,类似次贷危机这样的金融动荡也很容易影响到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总体来说,美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较为成熟,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率和较好的投资效果。
2.英国保险资金运用
英国的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高度自律,投资管理体系也比较成熟,因此,英国的保险投资监管相对宽松,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自由度很大,这种投资模式在英国运转良好。在保险投资结构上,英国寿险公司投资以有价证券为主,比重约为70%左右,其次为单位信托基金(UnitTrust),固定资产和其他投资比重相对较低,对海外投资比重较大是英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特征。20xx年,英国保险资金投资规模总计为17190亿英镑,从投资构成来看,英国国内有价证券比重为37%(政府债券为13%、公司债券为10%、普通股为14%),海外有价证券比重为35%(政府债券为5%、公司债券为14%、普通股为16%),有价证券比重共计72%,单位信托基金比重为15%,固定资产比重为6%,现金和其他投资比重为7%(见表1)。从保险投资效果方面,英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宽松的监管环境,决定了英国以有价证券投资为主和海外投资比重较大的特征。投资有价证券为主意味着保险投资效率较高,海外投资比重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海外证券市场行情的影响,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定性不佳。
3.日本保险资金运用
日本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更注重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一方面,对保险投资监管较为严格;另一方面,重视海外市场在保险投资中的作用,有价证券所占比例较高。截至20xx年底,日本寿险总资产达到326.95万亿日元,其中日本政府债券占比最高(43.2%),其次是海外证券(14.4%),远远高过本地公司债券(7.8%)和本地股票(4.5%)的投资比重。[6]日本过去最受欢迎的资金运用渠道是贷款,然而由于日元升值和长期低利率,日本保险公司不得不积极从事海外投资活动,主要是投资美元证券(包括美国国债、公司债券、公司股票、资产支持债券等)。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目前,日本约3万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投资来自于保险资金,仅日本最大的3家保险公司———日本生命(Nip-ponLife)、明治生命(MeijiYasuda)和东京海上(TokioMa-rine)就拥有超过68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7]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本保险资金投资方向发生明显变化,股票和贷款的比重略有下降,而债券和存款的比重则略有上升,以防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本严格的监管保证了保险投资的稳定性,但由于投资于银行和信贷领域的比重比美国和英国要高,所以,日本保险投资模式的效率和收益率相对英美表现一般。
4.德国保险资金运用
德国保险资金运用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安全性,在投资策略、投资渠道和投资监管上更加保守。在保险投资结构上,德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更加强调对安全性最高的债券的投资,而股票类投资比重则有所下降。20xx年,各类债券和贷款的投资比例由20xx年的73.0%上升到80.5%,其中,贷款和抵押债券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6.2%和23.9%;股票类投资比例则由8.2%下降到2.9%,权益类投资占11.1%,不动产比重为3.1%,其他投资占2.5%。[8]在保险投资监管上,德国依据《保险监管法》对保险投资进行严格监管,对各类投资都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如投资于国内债券不超过其总资产的5%;投资于外国公司股票不超过保证金以及许可资产的20%;新成立的公司投资于外国公司股票不超过保证金及许可资产的10%;投资于股票及国内投资公司管理的证券资产及特别资产之和不超过保证金的20%及许可资产的20%。[9]从投资效果来看,德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稳健的金融体系,一方面使德国保险投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风险能力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以债券和贷款为主的投资渠道决定了德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不高,尤其在经济形势较好时与美国、英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总之,发达国家保险投资具有一些共性特征:一是投资渠道比较广泛,保险投资方式比较灵活,几乎涵盖了金融行业的全部投资领域,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二是资产证券化程度很高,有利于资产的流动性并兼顾盈利性,为提高保险投资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条件;三是通过规定投资比例来控制投资风险,既规定各类投资所占保险总资产的上限,又规定了每笔投资占筹资主体的上限,有效控制了保险投资风险;四是海外投资比重较大,但是,在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海外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五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更多的投资选择,有利于保险公司通过资金运用有效地管理系统性风险。[10]
我国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对策措施
1.积极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
在遵循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三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适当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借鉴发达国家保险资金投资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保险行业、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具体情况,对保险资金运用方式进行适当创新,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和抗风险能力。如可以考虑寿险资金以适当形式投向住房抵押贷款,也可以考虑有限度增加股票、黄金和海外证券等方面的投资,以抵御通胀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另外,还可以结合国家发展需要适当扩大保险机构对铁路、高速公路和能源项目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分享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普遍利益。当然,对于风险较高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创业风险投资等种类要严格限制。
2.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体制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资产监管目标。这要求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的保险资金监管模式,既不能延续以往的严格监管,又不能完全效仿发达国家的宽松监管。其次,在强化偿付能力监管的基础上创新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方式,使监管工作更加深入保险资金运用之全过程,既为保险企业根据市场优化资金配置,又通过差异化的分类监管措施来强化监管,保证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偿付能力。最后,放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门槛,推进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制度探索,提高另类投资运作效率,更好地满足保险资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加快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二级市场建设,提高产品流动性,提升保险资产配置效率。
3.推动保险机构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制度
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资金运用风险是导致保险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最重要原因。所以,除监管部门强化监管之外,保险公司也应建立起严密的风险内控制度。一方面,保险企业要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重点强化对投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等部分高风险行业的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体系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视保险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以完善企业管理推动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使保险企业涉及的每项投资活动以及每项投资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处于内控制度的管辖之下,实现保险企业既定的投资策略和收益目标。[11]最后,保险企业在投资活动中还要采取规范的市场行为,这也是防范风险、获取收益和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4.提高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能力
目前,国际通行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我国都已基本放开。20xx年5月,《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一方面,扩大了保险机构的投资范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投资资质的门槛,对保险公司的配置能力及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相比传统投资渠道,很多新型保险资金运用方式需要较高的投资能力和较强的专业知识,保险机构必须具备符合多元化风险、收益、现金流需求的资产配置策略和能力,从而提高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效率。一是要充分利用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以对保险资金实行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借助信托制度实行资金运用的创新;二是要分散投资、区别对待各种类型的保险资金,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三是尽快制定保险资金运用的相关能力标准,特别是针对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等另类投资渠道的能力标准,以进一步推动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能力建设。
保险毕业论文2
保险营销是我国保险行业向市场开放及保险业务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其是指营销人员在特定情境或者环境下,巧妙运用推销相关技巧、方法、手段说服营销对象接受承保,达到扩大保险业务规模、满足社会保险需求目的销售活动。保险营销是扩大保险业务规模、促进保险企业发展的最直接而最有效的手段,是保险企业向市场推销保险商品的最主要渠道。但要想保证保险企业保险营销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最关键的还是要建设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保险营销队伍,其是实现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业务规模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鉴于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在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保险企业在着力发展、扩大保险业务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以此进一步提高我国保险企业的保险营销工作水平、促进我国保险企业、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基于丰富的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管理经验,在总结阐释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性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
一、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是保险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确立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各行各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行业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保险行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改革开放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在快速发生改变,特别是受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从来未有的生存压力、生活压力,人们迫切需要一样东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保险”,大量的保险需求随之在市场中产生,而市场中有限的保险业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社会需求,保险业务人员短缺问题突显,特别是保险营销人员的短缺问题,成为制约保险企业业务规模扩大的最主要因素。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虽然保险营销人员在数量上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快速发展的保险经济也对保险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
(二)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是企业占领保险市场的需要
理论上说,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保险需求的巨大保险市场,经济价值潜力可谓无穷。为此,国际上的诸多保险企业没有一个不梦想着进入并快速占领我国的保险市场。该形势不得不说应该引起我国保险企业的警觉,之所以国际的诸多保险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占领我国的保险市场,是因为受市场准入限制,但放开市场准入限制是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只不是这一天来得早还是来得晚而已;为此,我国的保险企业应该着力于长远发展思考,不仅要考虑保险业务规模扩大问题,还要考虑到保险市场的占领问题,加强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保险营销人员规模、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素质水平,无疑对国内的保险企业成功占领我国保险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对的逐渐开放,我国保险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加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迅速占领保险市场,可以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一旦错过这个“窗口期”,后边很可能“翻身无望”。
(三)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是保险行业走出困境的需要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多,在保险需求大量涌现有的社会环境下,部分保险企业之间为了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目的,而进行恶意竞争;比如,市场上就出现过保险企业相互争抢代理“肥肉”的现象,他们以明显高于市场、高于竞争对手代理费用为诱饵,争夺市场上的保险代理人等保险营销人员,致使市场上从事保险营销、保险代理人员感到“奇货可居”,谁的代理费用高就为谁代理,结果出现保险代理费扶摇直上、居高不下;可想而之,最终陷入困境的一定是保险企业,其一方面要支付高昂的代理费,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保险业务收入偏低不足以支付代理费用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保险营销人员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的低下,以及保险行业监管的缺失,保险行业要想走出、彻底摆脱这一困境,就必须致力于企业自身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靠“代理”之路发展、扩大保险业务定是“一路凶险”。
二、我国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营销人员来源复杂,导致保险营销市场混乱
保险营销人员来源复杂,导致保险营销队伍管及营销市场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我国在我国保险业监管部门取消保险营销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后,客观上也就是说对保险营销人员没有专门的要求,这使得保险行业、企业在雇佣营销人员时没有了参考标准,这也是导致当前保险营销人员队伍整体学历、知识水平、道德品质等的参差不齐;在保险市场上甚至出现保险营销人员故意骗取客户保单、合同现象,以追求个人业绩的提升;保险营销人员来源的复杂性,导致保险营销人员队伍管理的复杂性,最终导致保险营销市场的混乱;这对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市场形象及保险行业在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二)用人制度不健全,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健全的用人制度,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基础。当前,我国保险企业在用人制度上颇有非议,矛盾也主要集中在营销人员的用人制度上;主要表现为“签订代理合同”,而不是签订劳动合同,二者是有着本质上区别的,就前者而言营销人员只是作为保险企业保险业务的代理人,是不属于企业正式员工,这首先使得营销人员在法律地位上是模糊的,不仅合法性存疑,最重要的是个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为保险营销人员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劳动雇佣关系,一旦发生劳动纠纷,保险营销人员的权益能不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可想而之;笔者认为,这是造成当前我国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队伍整体不够稳定,以及人员流动性大的最主要原因。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员的展业积极性不高
当前,我国保险企业对保险营销人员的考核、激励,主要是通过支付手续费或者说“提成”的方式进行,但这种手续费、“提成”通常是首笔业务、首年较高,而后随着业务的扩展、从业时间的增长,相应手续费、“提成”等不但不会提高,还有可能缩减,这主要是因为保险营销人员的收入多少还要受到保险企业制定的“年营销额”的限制,如果能完成保险企业分配的预期任务,则不仅能够保证基本收入,还有可能获得另外的“奖励”,如果不能完成保险企业分配的预期任务,则可能面临降低收入的“惩罚”;而现实情况下,多数保险营销人员都很难完成保险企业分配的预期任务,也就意味着保险营销人员的收入无法得到保证,故保险营销人员的展业积极性普遍不高。
(四)人员营销培训教育开展不够系统,培训效果有限
多数保险企业在新保险营销人员入职之初,会针对营销人员开展专门的营销培训教育,旨在有效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保险营销人员尽快进入角度开展保险营销业务。但是这些培训教育活动在时间上一般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保险企业也是根据需要临时决定开展培训,而不是针对企业的保险营销人员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营销培训教育活动;调查发现,保险企业中甚至有保险营销人员只在入职之初参加过一次培训,之后再也没机会参加培训;还有就是存在营销培训内容不成体系、针对性差等问题,导致保险营销人员无法在培训中获得所需知识、技能,使培训沦为一种形式;就培训效果而言,对保险营销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作用着实有限。
三、我国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严把选人、用人关,奠定高素质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基础
实践证明,保险业务营销并不是任何都能胜任的,其同样需要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基础,这也是由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对于保险营销行业的选人、用人决不能“粗制滥造”,必须严把保险营销的选人、用人关,奠定高素质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基础。首先,要观其品行,严格考核应聘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坚决将那些有不良品行的违法乱纪人员拒之保险行业门外;其次,要重点考核保险营销应聘人员的学历水平、专业素质水平,要求准备从事保险营销的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保险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之所以如此,除了考虑到保险企业保险营销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样考虑到了保险营销人员队伍的长远发展。
(二)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避免人员过度流动,夯实队伍稳定性
不论是哪一个行业,用人制度都是影响其从业人员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前述保险企业保险营销用人制度不健全问题,有必要从明确保险营销人员地位入手改革保险企业保险营销用人制度;首先,通过与准保险营销人员签订正式的劳动服务合同,改传统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的“代理制”为“雇佣制”,以保证保险营销人员的合法权益,消除保险营销人员的后顾之忧,达到避免保险营销人员过度流动的目的;其次,尝试将那些业绩优秀保险营销人员转为正式的企业员工,让那些营销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营销人才能够为保险企业所用,并使之逐渐成长为企业保险营销的中坚力量,夯实保险营销人员队伍稳定性。
(三)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展业积极性
对于当前我国保险企业采用手续费、“提成”等方式向保险营销人员支付报酬的考核、激励方式,我们不能说没有科学性,因为该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保险营销人员的激励作用,吸引更多人员参与到保险企业的保险营销业务中来,但其同样有需要进一步改进之处。比如:应该科学合理制定每一个保险营销人员的“预定任务”额度,而不是要求所有保险营销人员都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既有利于发挥“预定任务”对保险营销人员的激励作用,也有利于保险营销人员在完成属于自己的“预定任务”后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成就感,从而主动提高自己的“预定任务”,保持高度的展业积极性,期望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强化系统培训实施,着力提升保险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
要想彻底解决当前我国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培训教育开展不够系统问题,必须从制度入手,着力提高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培训教育的系统性,切实保证保险企业保险营销人员培训教育的效果。首先,对于实力雄厚的保险集团,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保险营销人员培训工作机构,促使保险营销人员培训工作日常化、系统化,通过多次的、系统化培训的实施提升保险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针对保险营销人员营销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的事实,可以不定期邀请营销行业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对保险营销人员所需的、急需的专业知识开展专题讲座等。总之,多种方式、方法并用,致力于保险营销人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伴随我国保险市场管理的越来越规范,特别是诸多保险企业保险业务的规模化发展,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是保险企业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不仅关系到保险企业保险业务规模的扩大,更关系到保险企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险企业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险营销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水平高、能力强的专业保险营销队伍,才能够做到凡事“水到渠成”,使自己的保险业务,以及保险企业自身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过程。
保险毕业论文3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在实际为员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时,随意性较大,少缴、不缴、欠缴现象皆存在,员工的个人权益被严重侵害。另外,还有些用人单位,不按照职工的实际工资缴存公积金,而是按照所在城市的最低工资限额以一定比例缴存。再者,还有些用人单位拖欠员工的公积金,长时间拖欠不予缴存。或者代扣员工个人公积金缴存部分之后,不及时上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如此不规范的缴存公积金现象给公积金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一定风险。
其他方面的风险
1.国家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不完备。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属于一种强制性的资金储备,具有契约性质。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已规定住房公积金的所有权归企业员工个人所有。倘若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运行之中出现任何问题,最终受损失的都是公民个人。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督机制,防范公积金的管理和运行之中出现任何风险问题。
2.住房公积金执行机构性质不明确。目前,我国负责管理住房公积金的部门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单从名称上看,似乎有些不伦不类。其既与行政管理搭边,也有公众资金管理性质,同时又是一种专项资金运营管理形式。也正因为此,使得管理中心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位性质落实、管理措施的确定、约束机制的实施等,都处于一种“二元体制”的边缘。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担负着来自于各方的任务指派。比如。既有来自于公民的信任和期待,也有来自于政府的责任。不仅要将住房公积金保管好、保管住,还要令其保值增值。
应对住房公积金风险的措施
1.对住房公积金监管实行统一模式。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应由管理中心负责,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公积金监管机制。具体而言,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建立“公积金风险决策管理委员会”,以“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垂直管理,主要负责监管各类政策执行和人员的职务完成情况。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公积金风险管理规则,以制度的形式规范监管行为,全面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风险管理意识,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此外,还要明确各级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各类措施保障公积金的风险管理规范、科学、有效。
2.从关键控制点关注公积金风险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公积金风险防范与管理中,要注意对关键控制点的把握,掌握关键性问题。比如,要在重视的基础上加强住房公积金经营风险管理,同时,还要明确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企业所处的行业性风险。建立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公积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性。利用制度强化公积金风险监管,对公积金的营运模式、管理体制、机构定位等进行“定点追踪”,以保障公积金的管理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顺应发展。对于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来说,这些关键点都是关键方面。唯有从上述关键点进行把握,才能切实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公积金管理中的风险问题。
3.建立信息化风险管理系统。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也可以此为媒介和突破口,建立“信息风险管理系统”来管控风险。总之,住房公积金的相关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首先要识别风险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然后在实践中集思广益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
浅析新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法学毕业论文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毕业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新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法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新《保险法》第六十五条中的利益维护机制
(一)授予保险人直接向第三人赔偿的权益
新《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则:“保险人对义务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人形成的损伤,能够按照法律的规则或者合同的商定,直接向该第三人赔偿保险金。”该条款保存了旧《保险法》第五十条的规则,能够了解为普通状况下,当保险事故发作时,依据义务保险,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但是在特定的状况下,即有法律规则或者合同商定时,保险人亦可直接向第三人赔偿保险金。从“能够”这一字眼,我们可看出此处是一种恣意性标准,而不是义务性标准,即授予保险人按照法律规则或者合同商定直接向第三人赔偿的权益而不是保险人必需向第三人直接赔偿的义务。该条款是附条件的准绳性规则,不能作为保险人应该直接向第三人赔偿或者第三人有权直接请求保险人赔偿的法律根据。
(二)赋予被保险人保险金恳求权转让的权益
依据新《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前段关于“义务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人形成损伤,被保险人对第三人应负的赔偿义务肯定的,依据被保险人的恳求,保险人应当直接向该第三人赔偿保险金”的规则,当义务保险的被保险人对第三人应负的赔偿义务肯定时,被保险人能够向保险人恳求把应赔偿的保险金直接支付给第三人。此条款自创了《合同法》上债权转让的原理,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存在合同之债,与第三人之间存在侵权之债,这实质上是被保险人把本人对保险人的债权恳求权转让给第三人,以简化两个债的清偿程序。
金融与保险毕业论文题目
大家想了解金融与保险毕业论文可以写哪些内容吗?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介绍金融与保险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到大家!
1、信用保险下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
2、互联网金融时代吉林省保险业发展探析
3、互联网保险使消费金融更透明
4、基于溢出指数下的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5、依托精准扶贫建立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互动机制的对策
6、保险公司发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市场环境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7、我国金融控股集团治理结构研究
8、基于碳排放约束的金融支持、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分析
9、我国城镇家庭资产对其消费行为影响的经验研究
10、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法律规制探究
11、金融科技现状与发展趋势
12、保险产业政府规制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13、金融资本化与资本金融化亟需遏制--基于马克思主义产融关系理论的思考
14、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革与保险公司成本效率--基于中国财险市场的经验数据
15、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
16、银行代理保险销售风险的法律规制研究
17、制约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瓶颈分析
18、保险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
19、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赔偿模式选择
20、基于金融消费者保护视角的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21、普惠金融时代的互联网保险走势
22、国外科技金融风险救助法律经验及借鉴
金融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
转眼之间,在川农的三年研究生生活随着论文的定稿即将结束。回首在川农度过的七年,感慨万千。在川农的七年时间,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认识了很多老师、同学、朋友,这些都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非常感谢大家。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肖诗顺副教授,感谢他三年里对我的悉心教导和鼓励。
我的论文从选题、构思、幵题、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都倾注了肖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肖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受益终生。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肖老师的尊尊教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在此再次对肖老师的教诲和栽培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经济管理学院的蒋远胜教授、吴平副教授、王芳副教授在幵题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漆雁斌教授、吴秀敏教授、贾宪威教授、王雨林副教授、傅新红教授、郑循刚教授、李冬梅教授、王芳教授、陈冬冬副教授、罗华伟副教授等悉心传授给我各种专业知识,同时,感谢党总支潘宏副书记、教学办胡杰老师、米华老师和本科班主任宋雪皎老师等曾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李朝林总经理、罗大军,成都市猕猴桃协会肖辉等人为我论文写作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
感谢蔡秀师姐、高锋师兄、张微娜师姐、季玲玲师姐、魏鹏师兄在我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在我选题时给我的指点。感谢陪伴我走过研宂生生活的同门史智才、张林、张婷。
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保险专业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本专业的毕业范文,利于今后的写作。
保险毕业论文范文
费率市场化对重大疾病保险的影响及应对论文
摘要:重大疾病保险以不断增长的业务规模和显著的价值贡献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重视。随着保监会保险费率市场化政策正式出台,重大疾病保险作为可能受费率市场化影响最大的业务领域,受到保险公司和监管机关关注。如何在费率市场化大环境下保持重大疾病保险持续稳健发展,是保险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从重大疾病保险自身特点入手,通过分析费率市场化对重大疾病保险影响,总结费率市场化环境下重大疾病保险的应策略略。
关键词:费率市场化 重大疾病保险 影响 应对
一、 我国保险费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1997年之前,整个保险业的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对保险业务风险认识不充分,保险产品费率几乎没有任何管制,这一时期可认为原始的费率市场化阶段。由于上世纪90年底初期国内持续高通胀、高利率,当时的保险产品预订利率通常在年复利8%~10%,这给寿险业务埋下巨额利差损隐患。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调和保险监管风险意识提高,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调整保险公司保费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将人寿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范围限定为年复利4%至6.5%。到了1999年,随着一年期存款利率持续降至2.25%,保监会再次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规定预订利率上限不得超过年复利2.5%,之后保险业进入长达十四年的预订利率严格管制时期。1999年同年,保监会下发《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对保险产品预订费用率,预订死亡率进行了明确规定。至此,保险产品预订利率、预订死亡率、预订费用率全面实施监管。费率严格监管虽然降低了保险产品利差损风险,但也导致保险产品缺乏竞争力,销售陷入困境。之后保险业积极创新,引入分红、万能、投连等新型产品形态,与客户共同分享经营盈余,适应了市场需求,同时规避了利差损风险,但是新型产品更加侧重储蓄理财而保障功能不足,容易产生销售误导,保险业虽然在保费规模上发展迅猛,但是在提高社会保障功能上未能同步,销售误导、退保率上升等行业理由反而愈演愈烈,甚至保险业一度被试述费率市场化对重大疾病保险的影响及应对认为偏离了应有的发展方向。随着市场利率的提高,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加强,为了扭转传统保险业务持续低迷,提高保险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保监会于2005年启动了保险费率市场化研究工作,拟放开禁锢多年的2.5%预订利率限制,但随后的`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放缓了费率市场化进程。2010年,随着经济环境回归平稳,保监会再次启动费率市场化改革,下发了征求意见稿,拟放开2.5%预订利率上限的同时对准备金评估进行更加严格要求。直至2013年8月,保监会正式下发《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率先对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订利率放开,并将代理人佣金上限调整至产品预订费用率上限;与此同时,对法定准备金评估、产品备案审费率市场化对重大疾病保险的影响及应对批流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至此,保险费率市场化迈出实质性一步,新政将对推动保障型产品创新和市场供给,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保险专业毕业论文
商业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增长,保险行业经历了我国政治局面的重要起伏阶段,保险行业再此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与调整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与市场规模,在保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着一定的社会资金援助与经济风险转移,在一定情况下减少社会经济损失。
关键词:商业保险;经济增长;影响
经济的高速运作发展使我国保险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初恢复到初步发展时期,初期阶段保险市场属于一种较为封闭的市场环境,保险市场主体较为单一,都是一家基本的保险公司。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消费观念的逐渐变化后,保险的种类也开始增多。保险业务在这个时期取得的显著的发展,保险费由1992年的375亿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18459亿元,同比增长了60倍之多,保险深度由1992年的0.95%上升到了2012年的5.98%。
一、我国现代经济现状探析
中国从改革开放后进入了一段将近35年的经济发展高速阶段,GDP一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自从改革开放后初期阶段经济增长率为5.2%之后的一段时间一直保持着较小幅度缓步上升的态势之后一直持平,在1988时达到波峰此时经济增长率为18.8%。直到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经济整体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境界,在1999年时进入波谷,直到2007年时重新到达波峰此时经济增长率为8.7%。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完全复苏通道,此时经济增长率为10.3%之多。
保险会计表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启示会计毕业论文
一、研究背景
综观国际保险业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保队全球化的进一步拓展,世界各国保险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保险机构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衍生保险产品创新迅猛发展以及保险市场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经济中不确定因素急剧增长,潜伏的保险风险逐渐显现,破产危机频频爆发。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全世界共有600多家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题目,其中美国占60%以上,欧州占10%左右。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美国保险业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偿付能力危机,仅就寿险公司而言,经营失败的数目达300多家。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寿险公司出现了大规模倒闭现象。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白1997年“日产生命”破产以后,日本先后共有7家寿险公司倒闭,给世界寿险业带来巨大震动。探析近些年来全球爆发的保险偿付能力危机,就会发现不能承担的高信用率即预定利率,资产风险过于集中,活动性差,缺乏风险治理的制度、技术和资本,缺乏全球性监管的有效措施是保险风险日益增强的深层原因。而保险会计体系缺乏透明度、保险业过度的信息屏蔽、市场约束气力薄弱是造成保险体系累积性风险,导致全球偿付危机的重要根源。增加保险运行透明度、规范信息表露制度已成为当今保险业运行与监管的重要题目。因此,在国际上加强和改善保险会计信息表露制度,已成为完善监管制度、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
保险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拟写论文提纲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保险硕士毕业论文提纲,欢迎阅读参考。
保险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摘要 4-6
Abstract 6-8
1 绪论 11-19
1.1 选题的意义 11-12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3
1.2.1 本文研究方法 12-13
1.2.2 研究内容 13
1.3 论文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3-14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9
1.4.1 国外文献综述 14-16
1.4.2 国内文献综述 16-19
2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及居民储蓄概述 19-32
2.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概述 19-27
2.1.1 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和原则 19-20
2.1.2 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20-22
2.1.3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问题 22-27
2.2 我国居民储蓄概述 27-32
2.2.1 储蓄的概念 27
2.2.2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 27-30
2.2.3 我国高储蓄率原因分析 30-32
3 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 32-51
3.1 理论依据 32-38
3.1.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32-33
3.1.2 生命周期假说 33-35
3.1.3 交叠世代模型 35-38
3.2 实证研究 38-51
金融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
论文致谢词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表示尊重所有合作者的劳动,它有利于促进形成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以下是一些关于金融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金融保险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一
转眼之间,在川农的三年研究生生活随着论文的定稿即将结束。回首在川农度过的七年,感慨万千。在川农的七年时间,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认识了很多老师、同学、朋友,这些都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非常感谢大家。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肖诗顺副教授,感谢他三年里对我的悉心教导和鼓励。
我的论文从选题、构思、幵题、写作、修改到最后定稿,都倾注了肖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肖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使我受益终生。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肖老师的尊尊教诲我将永远铭记于心,在此再次对肖老师的教诲和栽培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经济管理学院的蒋远胜教授、吴平副教授、王芳副教授在幵题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漆雁斌教授、吴秀敏教授、贾宪威教授、王雨林副教授、傅新红教授、郑循刚教授、李冬梅教授、王芳教授、陈冬冬副教授、罗华伟副教授等悉心传授给我各种专业知识,同时,感谢党总支潘宏副书记、教学办胡杰老师、米华老师和本科班主任宋雪皎老师等曾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李朝林总经理、罗大军,成都市猕猴桃协会肖辉等人为我论文写作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
保险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
论文顺利完成,回忆这几年来的学习过程,不禁思绪万千。感谢南京理工大学为我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绿树成林的学习环境在我记忆巾不可磨灭;感谢各位老师们,谆淳教〖每依然萦绕耳畔;感谢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们,关于保险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伴我度过美好的学习时光,i人识你们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真诚感谢德高望重的叶美霞教授和上培军老师,在我的`学习上、论文的选题、构思和写作过程屮提供了莫大的俏助,你们的教导和启发,是我完成论文不可成缺的助力。
十分感谢姚斓、黄元、许玫、秦峤峤、聂乾等好友、同学,在我写作最艰难的时候给了我无私的帮助,认识你们是我人牛最宝贵的缘分,愿友情长存。
深情感谢我的父母、岳父、岳母,在你们的不断鼓励、鞭策、理解下,激发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祝福我刚出生的儿了卞彳家石,愿你在未来的人生征途巾成为北极足指引精神前行的方向。
最后木文献给我的妻r李静秋,在我人生遇见困难的时候默默地支持我,照顾我、安慰我,不计自我得失,只有拥有你,我的世界才完整。
金融保险专业毕业论文
金融保险,证券简称:金融保险指数。金融保险指数是深证行业分类指数13个门类指数之一。金融保险专业毕业论文如何写?
金融保险专业毕业论文 篇【1】
[摘 要]本文使用了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我国的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对我国的金融保险业进行了中间投入分析、使用情况分析及产业关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两条建议。
[关键词]金融保险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中间使用率;信息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052-03
金融保险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对金融保险业的关注与监管程度日益加深,因此,以作为我国主导产业部门的金融保险业为研究对象,通过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6个时点投入产出情况的分析,正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方针政策,对于当前的经济现状有着重要意义。
1 我国金融保险业投入产出分析
由于投入产出表数据的限制,本文选用了6个最近的时点进行研究,即使用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我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后续分析,研究的最新时点数据为2007年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