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管理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1
在煤矿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或许我们最注重的核心便是关系着公司的盈亏与获利的关键环节的财务成本管理。特别是面对当今煤炭市场的疲软,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却仍然没有伸出其有形的大手去做一些干预与调整,加之当今的外部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加强企业财务成本的管理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虽然我们正在不断的进行新的能源的探索与开发,但是煤炭资源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因为煤炭资源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平稳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他的未来走向,所以,煤炭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
一、煤矿产品成本的构成特点
(一)煤矿产品成本的构成。我们都知道煤矿企业是地下开采业的一种,其成本比较高并且存在很大变化,所以就显得比较复杂。如此看来,相比其事物本身就显得极具特殊性。另外,煤炭的生产中的消耗的材料一旦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话,就意味着可以将其在煤炭生产过程的当中产生的主要材料加以回收和替代。如此一来,煤矿的成本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由于这些消耗的材料与煤炭产品的质量毫无瓜葛,因此此种情况对于其煤矿财务成本也没有丝毫的影响。所以,我们便不能以质量成本的一般原理去控制煤矿质量成本。
(二)煤矿产品成本的构成特点。1、由于是地下开采煤炭,就无法避免工作地点的移动性,所以在正式开采之前,我们必须先开拓和掘进足够的井巷工程和回采的工作面。2、煤炭生产属于地下作业,所以毋庸置疑它的直接生产对象是大自然的形成物。既然是自然之物,那么势必会受到来自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旦煤炭的开采遭受来自于地下的自然灾害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供应于煤炭作业的水、火、瓦斯、煤尘、冲击地压等经常威胁正常的煤炭生产,所以,对井下自然规律的认识与掌握程度,生产安全的程度的大小,这些都会非常直接的影响煤炭的成本。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其煤炭生产的安全。
二、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财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1、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而加强财务管理也逐渐的成为立足于市场经济的一个必然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发展以及未来,尤其是当今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具备了其独有的独立性质。而当今的企业管理也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才逐渐的出现,并且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快速的更新,企业也逐渐呈现理财手段先进,管理方式科学的良好发展趋势。但是除此之外,实现并执行财务决策以及保护内外环境的平衡则关系着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能否挖掘出企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2、财务成本管理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以及运用,产品成本和效益等方面进行决策与进行分析。借助当今先进又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利于我们使用具体而严密的分析方法在财务管理中要坚决摆脱被动的局面,争取以主动的姿势结合实际的情况与市场的信息制定公司的决策以及实施我们的计划。3、加强财务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也相应的迫使企业的制度作出一些改变和完善,因此产权的明晰,科学的管理手段,权责的明确,以及资本化的社会对于现代的企业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和现代经济下的必然要求。经济的飞速发展最终也会投人资本以此实现保值以及增值努力获得最大化的效益与更丰厚的利润。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1、企业成本控制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综合性的价值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物力、财力与人力的在成本中的占用与消耗的状况。产品的成本的形成过程的控制究其本质是通过控制人力、财力与物力的,进而也相应的控制了成本。2、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合理的成本控制工作不仅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对外竞争能力,还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产品质量,保障企业的财产的安全,甚至能够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再造,以及战略管理都能够产生特别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及日益疲软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的企业只有做好了成本控制的工作,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3、企业成本控制事关产品的定额成本制定。企业一般根据某一日期所确定的各种产品成本项目的消耗定额、还有当期费用预算和其他有关资料计算的一种预定成本作为一种定额成本。定额成本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银行定额。它反映了当期应达到的成本节约或者超值的尺度。成本控制对于重新审定和修正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及时根据市场行情对成本进行实时掌握与控制。
三、煤矿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实施
(一)主动的去借鉴并强化财务成本管理的观念。管理的目前,有许多欧美国家在管理领域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突破原有煤矿管理的固定思维模式的一些新的思想。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思想无疑对于我国的煤矿财务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对于我们国家的煤矿产业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就必须更新以别人的实践与经验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激烈与开放的竞争体系下站稳脚跟。首先,煤矿企业应该实行一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我们都非常的清楚,企业的每一个活动都会产生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在它形成之前我们应该确保其在预定的成本的范围之内。企业管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是我们管理的对象。其次,我们应该把成本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
(二)加强煤矿企业成本管理。为了使得企业决策最终实现理性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应该进一步依据实事求是的客观的采集不断更新的成本信息通过真实客观的采集成本的信息。只有我们拥有了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作为支撑,才能够完成客观的去核算成本,进而为企业的上层决策机构提供可以缩减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的客观准确的信息数据。不仅如此,还可以为落实经营目标责任书、分解经营指标、拟定目标责任书、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以便于各部门对指标的完成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并便于制定方案与采取措施。
(三)加强煤矿企业预算管理。为了把责任贯穿到始终,极力突出制度的钢性,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我们就需要完善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和其体制的平稳运行。而对于三级决策机构而言,财务预算决策机构以及决策的人员只要对财务预算做出决策,无论其正确与否都无法推脱负完全责任的后果,因为它属于决策责任的范畴。同样,作为三级预算的编制责任也同样对自己的编制工作以及编制的预算服全责,那么相关人员对预算的掌控与执行毫无例外的应负完全责任。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使煤矿企业预算管理得到完善与健全,并且能够推动公司的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无法离开监督以及检查,因为它对于公司目标的执行和完成状况起到了一个督促或者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良好的渠道与途径。审计部门和公司对公司的预算是监督和检查的对象。公司以及各个二级单位、科区队、班组属于四级管理而集团、科区队、各个二级单位则属于三级核算。这是公司努力在集团内部建立的一种“三级核算、四级管理”财务管理系统。集团公司有总财务会计师、副总经理会计师以及总财务部长的配备,而三级核算的系统里也有专职财务领导小组的配备。各二级单位所管制的生产性区队以及核算专员,以此来规定预算的编制的规则、免程、措施。归口分级别的进行编制,逐级的审核汇总,确保谁的职责谁进行编制,根据工作内容编制预算,并且对其编制的预算进行全过程的负责。但是要努力做到抓重点,兼顾大局,以最终的目标利润和煤炭的销售数量为切人点,这就要求要以现金的流动数量作为祯算的中心,以公司的成本预算为重点。依据实际的状况,在已经固定的预算,以及有弹性的预算,属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的范围之内确定其编制的方式,一旦确定了编制的方式就难以改变。
(四)采取措施严防事故的发生。1、由于煤矿产业受自然条件限制,比如地质灾害。所以我们积极推广岩巷锚喷支护,半煤巷道的维护量,优化采煤工作面的安装以及回采的程序,为采煤工作的快速回采提供技术依据。2、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做好矿压的监测工作:应该注意顶板离观测顶板离层以便确定支护时机。
(五)定期进行成本分析。煤矿企业需要对生产成本进行定期核算分析,特别是要对一些潜在或者已经能够发现的问题能够进行及时的纠正。煤矿企业在成本管理控制方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年的责任目标分解和目标量化考核制度,这样就使得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人员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责任,有利于他们进行下一阶段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就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计划。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2
我国铁路财务成本管理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缺陷,这也是铁路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首先对铁路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其次对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铁路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直以来,我国的铁路企业都不太重视财务成本管理问题,使得很多的资源被浪费,而且常常出现超预算的情况。这与铁路企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中有一定的关系,在这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铁路企业领导、员工都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显然不合时宜。因此提升铁路成本管理水平的关键就是提升铁路领导与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一、铁路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铁路企业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最终目的都是营利,铁路企业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通过对多年资料的调査了解发现,我国的铁路企业明显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这一点资金利用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铁路企业在资金利用期间,并没有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论证明,因此时常是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完成项目,这使得企业成本负担非常的繁重。铁路企业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自主经营,营利与亏损都要自己负责。上述不合理的资金利用行为,势必会影响铁路企业利润。
2不重视预算管理。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必须借助预算,因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企业经营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对财务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以便企业领导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重预算管理能够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也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虽然预算如此重要,但是我国铁路企业发展至今都未能真正的重视预算管理,这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制定方面。现如今,我国铁路企业预算编制制定缺乏科学性,还很多不健全之处,有些铁路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査,而简单的制定了预算制度,实际上却未真正的执行。还有些铁路企业并未依照自身的情况来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而是照抄照搬其他企业,这导致与预算管理制度并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从而无法使用。也正是因为预算管理制度过于随意,所以铁路企业时常产生超支行为,很多项目根本上没有进行预算评估,因此导致成本支出比较高。
3,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由于铁路企业一直都未能将财务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在选拔财务管理人员时也未能多加限定,这使得很多从事铁路财务成本管理的人员并非是会计或者是与之相关的专业出身。这些员工或许能够胜任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但是铁路系统原本就十分复杂,所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内容不止一方面,因此员工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再加之,有些财务管理工作者并不十分了解铁路方面的工作,这就导致了财务结算不及时或者误差,还有些财务管理人员一直安于现状,未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总结工作经验,所以即便在工作中出现了漏洞,也没有及时发现。最为严重的是,某些财务管理人员损么、肥私,没有职业操守,给铁路企业造成了重创。
二、铁路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对策
1提升铁路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
现如今,我国铁路企业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改革。而隨着铁路企业的体制改革,财务成本管理理念也应该随之发生转变,这样才能够全面促进铁路企业发展,财务成本管理才能够更上一层楼。铁路企业自负盈亏,因此必须要效益优先,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提升经济效益。财务成本管理也应该以效益优先,尽量为铁路投资减少成本支出。
2.加强预算管理。
铁路本企业则务管理中要加强预算管理应该队以下几点进行:第一,重视预算编制。铁路企业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应该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保证预算能与当前企业的实际相一致,在执行中有可实践性。第二,重视预算执行过程中,铁路企业在预算执行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超支现象的发生。第三,在预算执行完整之后,铁路企业应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超支发生的原因,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积极培养管理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铁路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主要标准。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严格履行党的方针、政策、财务制度和财会法规把履行职业责任变成自觉行动。
(2)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技能是圆满完成会计工作的技术条件,要加强会计技能培训使财会人员不断掌握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完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会计人员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才能搞好事前预测事中核算、控制事后分析、考核完成好会计基本工作。财会人员要经常学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财务制度、财经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制订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还应了解一些必要的生产经营知识熟悉生产经营流程以便参与经营管理实施监督职能。
4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使铁路企业内部财务工作形成有利于操作、有利于加强控制、有利于监督的内控制度。加强对经营决策、资产、预算等内部控制,约束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实现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按照“系统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落实控制责任。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査,确保内控制度发挥作用。加强风险控制和防范,及时研究宏观政策、市场变化对铁路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监督检査工作,继续坚持系统监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管体系。统筹安排内部审计、财会专项检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财务成本管理事关铁路企业经济效益,因此铁路企业务必要多加重视。因为铁路系统非常复杂,所以铁路企业一定要选择有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来担任成本管理的职务,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财务成本管理论文3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管理粗放、缺乏创新、管控执行力不够、市场不规范等因素影响,使得财务成本管理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从成本预测,建立利润中心、施工过程、盘活现有资产和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财务成本管理的建议。建筑业是很多相关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先导性行业,也是非资源经营型行业,并且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外部、内部环境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在这种局面下不仅要生存更要有发展、有创新,就必须要强化财务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整体战略服务。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粗放,不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对于成本控制很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认为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一味强调支出最小化,粗放地掌握工程进度计划,片面追求低成本,管理缺乏战略性,过度依赖现有资源,忽视了“四新”的应用及“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不重视创新,反而加大了整体风险,影响了实际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
(二)成本管控执行力度不够,精细化程度欠缺
由于成本管控执行力不足,使得建立起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流于形式,没有与具体的业务流程相结合,导致制度与流程“两张皮”。有些工程项目不依据制度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随意;有些工程项目进行了成本预测和计划,但由于成本计划编制的质量不高,也无法合理有效地分解到各分项工程及主要成本控制点上落实成本管控,使得成本管理形式化。
(三)建筑业市场的不规范,缺乏稳定性
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扩大市场规模,在招投标过程中竞相压价现象严重,部分建设资金也不到位,项目投资风险很大一部分转嫁到了建筑企业,使得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缓慢,资金缺陷,整个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资金回收和筹资的风险,竣工后结算工作不能及时办理,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成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到经济效益的真实性。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做好项目成本预测,制定可行的成本控制计划
首先根据施工图纸,结合图纸不好预见的工程项目和施工方案,技术措施,考虑节约因素后,根据分工原则编制施工预算;其次依据施工预算做好单价分析和单位工程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估算各种成本目标方案,运用定量、定性、趋势预测法,预计可能达到的水平,做好工程项目成本预测,选取最优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控制计划。
依据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组织实施成本管理,发挥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将风险降到最低点,减少盲目性,提高预见性,力争收益最大化。
(二)建立自然利润中心,合理运用考核机制
建立工程项目自然利润中心,将责、权、利相统一,实行分权管理,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负完全责任,将制定的成本计划与目标细化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按照核算的内容再细化,纵向分解到各作业班组,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落实相关的成本目标控制责任,提髙广大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使所有人员都承担成本管理风险,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新”技术及安全措施的应用,组织创新,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
(三)加强施工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
1.人工费控制。人工成本的控制应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的原则,组建直属综合劳务作业队,实行劳务用工公开招标,并签订专项劳务责任承包合同。一是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制定控制计划任务单,分解目标责任成本,建立人工费台账,逐月登记;二是审核工程负责人开具的分部分项任务单实际结算量,是否在预算工程量范围内,并根据预算单价与实际单价,将实际结算总金额与承包合同总金额相比,以此监督辅助用工指标,杜绝对定额工作的分解,控制多开、乱开非生产用工;三是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人、材、机三要素的协调配合与交叉作业,有序施工,避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员窝工,最大限度调动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
2.材料费控制。材料费的控制依据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确定三阶段材料费用目标成本,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
(1)材料用量的控制。一是严格按照施工形象进度及预算部门编制的施工图预算工料分析汇总表,报送要料计划,组织材料进场。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外加工件等必须附有图纸和说明书;二是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履行必要的验收、入库手续,填写物资验证记录及现场收料日记,并按照现场总布置平面图进行堆放,做好标示,建立材料品名卡,登记材料台账,减少二次搬运,避免因盲目采购而导致的材料积压;三是在材料耗用阶段:首先,与分项工程作业班组签订严格的劳务合理使用材料合同和奖罚措施;其次,严格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进行“两算对比”,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确保单位工程量与定额工程量的一致性,以消耗定额为依据,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台账,限额发料;对于零星及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则实行领料小票计量管理制度,配比发料,根据上期实际耗用,结合当月具体情况和节约目标,制定领用计划,据以控制发料,剩余材料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四是各分项工程材料在领取、出人库、投用料、补退料环节都要准确计量,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做到来料有验收,发料有手续,耗料有定额,定期有盘点;五是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的修旧利废及小型机具的回收维修工作,对施工余料、废料进行分检、回收和利用,限制生产料具的过量或重复使用,对于确实无法回收利用的材料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可抵换辅助材料或变卖处理。
(2)材料价格的控制。一是对主要大宗材料实行“阳光采购”招标制,施工与材料部门二级共同采购、三级管理的模式,建立材料采购信息库,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预算的分部分项材料用量及预算单价编制材料需求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咨询,编制出招标预案,筛选不少于3家及以上的合格供应商来参加招标,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认真坚持“三比一算”的原则,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在满足建设方及设计要求,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选取信誉良好,运输经济的最低买价;二是辅助材料可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合理安排,确定进货批次和批量,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
(3)机械使用费控制。就是要强化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能。一是确定每一施工阶段所需的机械,正确选配,合理使用,做好协调与衔接,尽量缩短工序间隔,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和待用,提高机械化程度,充分发挥价值工程的作用;二是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三固定”的原则,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安全责任到人,严格按规程操作,持证上岗,杜绝违章指挥和操作;加强设备的预防维修,杜绝设备带病作业,提高工作成效和设备完好率。
(4)加强合同管理,做好项目变更、索赔工作。施工合同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纲领和目标,在依据合同实施和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工程量清单与实际不符而出现合同内容增减,以及由于建设方或社会因素等原因发生的设计修改、洽商变更,造成的工期延误、支出增加、不能正常施工或施工中断的,针对这些情况应当做好记录,充分利用合同条款及时与工程监理单位、建设方办理工程签证、索赔及确认手续,并依据合同约定,制定资金需求曲线,对应急状况及时做出费用需求调整。
(四)严格贯彻“三标一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工程质量、环境和安全三方面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并且与工程成本、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一是要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必须严格执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严格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专项方案的要求,遵循技术规律,严格按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操作,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努力缩短工期,避免返工浪费,特别注意隐蔽和节能工程的质量,力争一次性合格,减少成本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做好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工作,绿色文明施工,加强安全基础建设,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责任目标与现场环境管理办法,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施工环境,实施各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盘活现有资产,降低财务风险
由于建筑业竞争日趋激烈,合理的降低招投标压价,工程垫资,拖欠工程款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就要有效盘活现有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一要认真研究垫资工程的可行性,审核项目预期投资收益,合理评估可能遇到的资金风险;二要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一体化模式,控制资金账外循环,在“现金池”中充分利用各子公司、分公司的现有资金,统一调度,有效监控,调剂余缺,盘活分散和沉淀资金,降低资本成本,增强融资和偿债能力;三要跟踪分析建设方履约情况,及时催收欠款,防止坏账风险的发生,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优化资产配置,合理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四要根据资本成本水平及风险承受水平,把握“可控性”,合理利用负债资金进行债权债务融资以及通过业务重组、资产重组、吸收民间资本、银行贷款等拓宽融资渠道,使资金调度平衡,保持融资结构的合理性。
(六)实现资源共享、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利用网络资源及企业管理软件系统,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以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为先导,对各施工班组、各职能部门互相独立、标准各异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汇总、集成、整合,实现各个部门资源的对接与共享,利用这个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和风险体系,培养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各阶段各部门风险都要制定具体的预警指标,及时进行识别与评估,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利资源。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实现规模与效益并进,提升价值竞争力,就要对财务成本管理这项复杂、系统、相互协作、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探索和创新。
餐饮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完善建议论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法的评论是非曲直、表明主张态度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餐饮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完善建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模式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不但为我国的餐饮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想要降低餐饮公司在资金上的投入,有效提升公司的经济收益,就必须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利用科学、适当的管理模式,助力餐饮公司得以长久良性的发展。因此,重点针对餐饮公司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实用性、在运用期间有待提升的部分、加强餐饮公司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实际有效方案展开探讨。
关键词:
餐饮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餐饮企业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就需要餐饮企业及时更新成本会计管理理念,构建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餐饮企业管理者对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餐饮企业成本控制基本概述
餐饮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可控因素较多,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对食材的质量要求较高,以加工新鲜食材为主,但原材料在运输与仓储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在食材保鲜方面容易出现纰漏。同时,餐饮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依赖性较高,市场消费趋向、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不可控因素也是造成成本管理失效的主要原因。人工成本消耗较高是影响效益的原因之一,餐饮企业对服务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餐饮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人员培训,但餐饮行业也同时存在着人员流动性较大的问题,影响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过程复杂。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财经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提要: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提要作业成本计算制度是根据产品产生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产生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确认成本动因,它会帮助我们清晰看出哪些产品利润较高,哪些产品处在微利和保本状态,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成本。本文立足于成本动因定义,探讨了其必要性、对成本性态划分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作为会计界新的动向之一,近几年已被广泛关注。作业成本计算制度也称作业成本制,是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础依据,根据产品产生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引进该制度无论对我国会计学科建设,还是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将受益匪浅。
一、成本动因定义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作业成本计算法加以了解: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从广义上说,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计算实施的一部分;狭义的看,它又可视作企业控制制造费用努力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动,决定着成本的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区别在于作业是为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目标所需的种种行为;而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升降的因素。
关于全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实施全成本核算不仅仅可以对医院的财务支出进行规范,还能有效的降低成本费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全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医疗制度改革新方案的出台,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国家补偿机制滞后,提供的医疗收费价格不是完全的成本价;另一方面要按市场价购入提供医疗服务所需的各种能源耗材,还要面临自身发展的需求,使医院不得不从加强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出发,探索一整套适合医院长期发展需要的医院财务一体化综合运营管理体系。
关键词: 全成本核算、医院财务管理、应用、优点
一、前言
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有必要引进和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是一种管理方法,它具体是指针对医院,在一定时期之内的运作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医院均按照其特定的性质以及发生的地点对这些费用进行汇总、归集,然后再计算出每一种消耗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在医院内部推行全成本核算,不仅深化管理效益理念,培养职工节约与效益意识,而且有利于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医疗水平。医院管理也逐步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在抓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抓好经济效益。医院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求得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优质优价中获得更多利润,而且要使医疗服务价格有所降低, 在保证高质量服务的同时,控制医院成本,让百姓看病不再成为难题,因此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度对医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从目前成本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浅述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一、战略成本意识观念 战略成本意识见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无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战略成本意识。表现为: ①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纵横贯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组织化成本意识”。 ②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 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的环境是成本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币场已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因此,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计划体制下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等简单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应树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传统成本管理注重视有产品的节能降耗,成本下降空间极为有限。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是老产品亏本促销、新产品高价难销,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成熟产品的优化设计、新材料的运用、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技术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更加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特别强调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使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从“产—供—销”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营销—开发—制造—销售”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仍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①抓干部廉洁奉公,带头厉行节约,为职工办实事,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②抓精神奖励,使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中的优秀职工获得耀眼的来誉。 ③抓物质鼓励,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 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心理环境建设,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政策环境建设,企业在实行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创新中,出了问题应由领导承担失误责任,而取得成绩时,荣誉、奖励、署名权都属于科技人员。三是物质环境建设,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设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专题进修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的理论认识和技能。 4.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创造一个各尽所能的氛围,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首先,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未来成本等。 五、宏观成本效益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宏观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宏观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仅仅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还在于运用宏观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果在产品的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能否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也许这样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但只要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就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这也符合宏观成本效益观念。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企业如何进行目标成本分解
如果某企业属于多品种生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先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为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有以下两种:
1、与基期盈利水平非直接挂钩分解法
此法在确定每种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上,倒推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最终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合计值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综合平衡,进而确定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显然,照此分解的目标成本并未与基期的盈利水平挂钩,这种方法从每种产品的自身盈利状况出发,直接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无论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还是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均可采用“倒扣法”予以确定,公式如下: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或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其中: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目标销售利润率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实务中常常按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另外,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但只要以此推算的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合计值等于或低于按总体推算的目标成本即可。否则,各产品就需要反复综合平衡,直到具有实现总体目标成本的可能为止。还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利润的确定方法很多,既可以以目标销售利润率确定,也可以利用目标资产利润率或目标成本利润率等确定,从实际的来看,多采用目标销售利润率,故本文仅以目标销售利润率为例进行说明。
[例1]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预计甲产品的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600元,预计应缴的流转税(包括消费税、城建税和费附加)为360600元;乙产品的预计销售量为3000件,单价为400元,应缴的流转税(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10200元。该企业以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标准确定目标利润,假定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20%。要求:预测该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并说明如果该企业结合实际确定的甲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3%,乙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8%,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是否合理?
依题意,则:
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5000×600+3000×400)-(360600+10200)-(5000×600+3000×400)×20%=2989200(元)
甲产品目标成本=5000×600-360600-5000×600×23%=1949400(元) 乙产品目标成本=3000×40-10200-3000×400×18%=973800(元)
总体目标成本=1949400+973800=2923200(元)<2989200(元)
说明:虽然各产品自身的销售利润率与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不一致,但以此测算的总体目标成本为2923200元,低于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因此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合理,应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预计值纳入计划。 2、与基期盈利水平直接挂钩分解法
实践中,企业常常与基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直接挂钩来确定计划期的目标盈利水平,以此确定的目标成本较上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适用性。此法在调整基期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先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然后将其分解到各产品,进而利用“倒扣法”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它的理论依据是,目标利润决定目标成本,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实际应用中,根据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是否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如果企业要求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同比例增减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按计划期的销售比重调整基期销售利润率,公式为:
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Σ某产品基期销售利润率×该产品计划期的销售比重
②根据总体规划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以及计划期的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算公式分别为:
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计划期销售利润率的预计增长百分比
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销售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
③确定各种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公式为:
某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该产品的基期销售利润率×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
④利用“倒扣法”即可确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例2]假设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0%、10%、15%,计划期要求销售利润率增长2%,预计销售收入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销售税金分别为5万元、3万元、2万元。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题意编制的目标成本计算表如表1所示。
* 验算:225%×50%+11.25%×30%+16.875%×20%=18%
(2)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常常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变动,而不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各产品的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即可。
[例3]沿用例2已知资料,假定A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4%,B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变,C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7%。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依据题意,则
企业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24%×50%+10%×30%+17%×20%=18.4%>18%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72(万元)
A产品目标成本=50-5-50×24%=33(万元)
B产品目标成本=30-3-30×10%=24(万元)
C产品目标成本=20-2-20×17%=14.6(万元)
由于33+24+14.6=71.6(万元)<72(万元),因此该企业能完成预计的总体目标成本。二、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产品的基础上,还需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组织体系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等继续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分解方式:
1、按产品组成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由各种零部件装配而成,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的组成或称结构,利用功能评价系数或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各零件或部件的目标成本。
(1)利用功能评价系数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功能评价系数反映产品功能的程度,是产品价值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密切相连,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成本就高一些;反之,成本就低一些。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评分法予以确定,即将各个零部件的功能—一进行对比并打分,重要的打一分,次要的打0分。功能评价系数是某一零部件得分与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功能评价系数=某一零部件得分/全部零部件得分合计
依据功能评价系数可以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例4]假定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由A、B、C、D、E五个零部件组成,其功能评分及系数计算如表1所示。如果该产品的目标成本为28000元。要求:分解目标成本。
根据功能系数分解的目标成本如表2所示。
(2)利用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产品目标成本。
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是指依据历史成本资料计算的各零部件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分解目标成本时,企业可结合计划期各零部件材质、复杂程度等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该百分比,然后根据调整后的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零部件。
按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是产品目标成本最基本的分解,但从成本真实性的角度来看,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的产品目标成本更能真实地反映各零部件的成本,从而使各零部件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目标成本水平上。
2、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其产品经过许多相互联系的加工步骤,前一步骤生产出来的半成品是后一加工步骤的加工对象,最终形成产成品。对这类企业应按照产品成本形成的逆方向,由确定的产成品目标成本依次倒推各步骤的半成品目标成本,即根据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项目占全部成本比重的历史资料并经过调整,还原已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从而将产成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半成品的目标成本。
[例5]某企业生产的A产品符合连续式复杂生产工艺特点,顺次经过甲、乙、丙三个工序的连续加工,之后形成产成品。假定该企业测算的A产品的目标成本为120000元,该企业各步骤成本项目并经过调整后的资料如表3所示。要求: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并确定相应步骤的目标成本项目。
说明:由于该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由其产品的加工工艺特点所决定,第二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108000元,第一工序的半成品目标成本是91800元;另外,该表还反映出不同工序各成本项目的目标成本构成情况,这样有利于实际中进行成本项目的分析与控制。
3、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新产品,在利用“倒扣法”测算出新产品的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还需根据设计工艺所确定的技术定额,确定各成本项目及其所占成本总额的比重,并以此来分解目标成本。即首先按设计方案规定的产品所耗用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和计划单价,确定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按设计方案规定的产品工时定额和计划小时工资率,确定产品的直接工资成本;按产品工时定额和各项费用的计划小时费用率,确定制造费用成本;然后就可以根据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分解目标成本。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浅谈成本控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差异
一、 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了全部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如表: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完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性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二、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 计算损益的方法不同。在不考虑税金的情况下,完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现举例如下:
某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连续三年产量均为600件。而销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7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5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年度总额为20000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000元。要求: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总额。
损益计算和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合计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48000
12000
20000
10000
75000
40000
12000
20000
3000
105000
56000
12000
20000
17000
270000
144000
36000
60000
30000
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利润总额
90000
60000
20000
10000
75000
50000
20000
5000
105000
70000
20000
15000
270000
180000
60000
30000
第一年,产销均衡,两种下的利润总额相等。第二年由于产大于销,有存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损益
得以补偿。完全成本法下已销产品500件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12000/600*500)记入了当年损益,另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存货成本列入了资产负债表。所以按变动成本法的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少2000元。第三年,产小于销,在完全成本法下,第二年存货中的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着存货的销售记入了第三年的销售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记入第三年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仍为12000元。所以比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总额少了2000元。但从三年整体来看,产量=销量,利润总额合计是一样的。
四、期末损益不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就越大。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五、特点不同。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根本差异在于如何看待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共同负担,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一种可以在将来换取收益的资产。它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构成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得以补偿。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越大,期末存货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大,则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越小,则的利润越大,即产量越大利润越高。强调了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在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期间成本,从本期收入中得以补偿,它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丧失的成本。所以销量越大,在期间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越大,即销量越大利润越大。强调了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六、对决策的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产量的波动会导致利润的波动,有时会达到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即当期增加销售不仅不会提高利润,反而会是利润下降。也就是说,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不仅无助于正确的决策,有时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变动成本法下,多销售可多获利润。可以以销定产,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短期决策。变动成本法广泛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我国现在也越来有越多的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管理决策。
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论文
根据新医改方案,到2020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覆盖全国,届时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在这种形势下,医院的市场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医院为了生存和长期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自身经济管理,而财务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与此同时,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开展,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如何完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有效加强成本控制,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医院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研究医院经济政策,深化医院基础改革的重要手段
当前医院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机制与核算方式不能给卫生机构提供明确的成本信息,这使得有关部门在制定补贴性政策时,很难避免盲目性和主观性,不利于医院基础改革的深化。同时,由于目前的管理方式不能体现医院经营的内在规律,财务部门无法获取医疗成本的具体信息,难以对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考评,也不利于财务部门对医院经济政策进行研究。
(二)使医院真正成为向患者提供医疗帮助的公益性服务机构
公共医疗事业兼具市场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但由于很多医院至今尚未分清建设成本和人员工资预算成本,造成医院的利润始终是个谜,并导致公立医院过于市场化、商业化,无法成为一个真正为患者提供医疗帮助的服务机构,极大地损害了医院的形象。因此,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医院塑造良好公众形象、改变“看病难”必要手段。
(三)提高医院效益,增强医院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对于财务的成本管理问题研究经济论文
一、公司财务成本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成本管理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微观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技术大致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的核心是建立模型,即构建管理问题中变量之间以及诸变量与管理目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型,采用相应的方法,以相关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成本管理支持系统的运行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使复杂的成本管理问题得到实时和有效的处理。但是,这种管理的硬技术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使之在实际应用中受以一定的局限:
(1)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些对成本耗费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或者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无法量化,使建立成本管理模型较为困难。
(2)由于成本耗费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它与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其他方面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但为简化成本管理模型结构,往往单方面强调成本费用最节省而忽略其他因素,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产生顾此失彼,适得其反的后果。
(3)成本管理的硬技术,需要在管理支持系统中实现,而目前在企业中较为缺乏既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又具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与成本管理硬技术中数学分析方法相比,成本管理软技术中的模型方法在方法论上是完全不同的。数学分析方法为了使一个复杂的管理问题模型化,往往要作出一些数据的处理或提出一些前提假定把许多认为相对次要的因素或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非量化因素排除在模型之外。依据管理者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涉及成本耗费的技术经营问题作出分析判断,是成本管理软技术的关键。但软技术的分析判断不是要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办事,而是通过专家咨询,集思广益,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处理结果,也就是说,还要通过硬技术的处理。由于上述局限性,人们已经认识到,单纯依靠成本决策的硬技术,试图把一切成本管理中的决策问题都纳入决策模型中,既不现实,也不能满足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解决成本管理技术局限性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强调硬、软技术的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扬长避短;二是促使硬技术自身的“软化”,即更多地考虑采用一种“模拟”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来寻求优化决策方案。管理硬技术的软化与管理软技术的硬化,即要软、硬结合,是现代管理方法的特征。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措施论文
一、企业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基本原则
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具体指的是企业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对财务会计工作所制定的预期目标。企业要想实现预期的财务会计目标,主要依照如下原则:一方面是稳定性,换言之即是保持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稳定性和可用性,不能随意进行更改;另一方面是系统性,换言之即是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企业应该设置出不同层次的财务会计目标并逐一进行落实;此外,即是实用性。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在特定时期内,使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与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的情况相匹配,进而促使目标的实现。
二、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部分企业开始增强企业进行目标化成本管理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目标的成本管理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由于企业在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的管理模式的运用中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难以全面贯彻执行、采用控制模式的目标成本管理难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为实现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还应该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1.转变企业财务部门保守成本管理思维和理念。企业的财务部门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企业成本管理的工作,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企业当前的成本管理现状,企业的财务部门应树立起更为合理的企业成本管理科学观念。一方面,由于成本管理的效益情况需对企业的产出和投入实施综合评价方能获得,因此,在对企业的成本绩效进行评价时,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把经营成本的增减结果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同时,也不能为节约经济成本而采用一味降低成本的方法而影响企业成本支出的长期性增效,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对成本的消耗及增效进行统筹兼顾的分析。另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熟知成本管理工作始终存在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同时也是由企业生产成本的策划、控制、核算及考核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性过程,并不是做好成本控制就是完成了所有成本管理的工作。因此,财务部门做好对成本管理工作中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