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跨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构建高效课堂?确保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有效自主学习;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本人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和对实际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认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引导环节
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参考资料,确保上课内容的充实、完整。在具体的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个课堂的引导环节将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教学知识融入课堂的导入中,做到从上课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师做到:(1)吃透教材,将教材、教参和参考资料融为一体,结合学生学情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2)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将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设置,()如一级识记、二级理解、三级应用、四级拓展;(3)结合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课堂引导环节,要求教师要顾及学习程度、等级不同的学生。
例如,在《中国地理》中要讲的中国的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调查自己家族(3~4代)、社区人口的增长变化状况,初步了解其变化的特点,并尝试分析引起变化的具体原因。这样可以分层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有效的补充和点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如,在《世界地理》中,地形的形成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短片展示,通过壮观的火山喷发、剧烈的地震以及模拟板块的运动过程等景象来吸引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就要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只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组织学生有效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应用知识。
在地理课堂中,需要教师将整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负责人(组长),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任务,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来驱使学生在课堂行动起来,每个小组都能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小组之间也能相互竞争、督促进步。教师需要给予有效的补充和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
地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如,在课堂提问学生喜欢去哪些城市旅游?同学们去过哪些城市、著名景点?这些城市的经济、人口、矿产、动植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份旅游线路图,并说明设计的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地理、学习地理,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自己的生活。
四、鼓励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地理课堂中同样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作为教师应当尊重、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结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当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在班级中可以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仔细批改学生作业,有效开展辅导答疑
教师布置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有效巩固的基本方法。同时学生作业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对学生做到有效的辅导答疑才能巩固强化所学,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每一堂课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使用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用心、用情去教学,做到真正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还需要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更新更好的方法,大力提高地理教学工作的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2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会面临着诸多图例、地名,如果记忆不深刻,就会出现混淆,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地图的协助下,能够实现地理知识的空间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培养形象思维。为此,合理使用地图,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准确再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图是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地区的缩影,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可以用地图来加以显示。地图的基本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准确的了解地理事物在实际地区中的空间分布。比如国家之间的相邻位置,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等。以使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在头脑中对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态有一个宏观的印象。
2.可以把零散的地理事物条理化。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使一些复杂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化繁为简,转难为易,便于理解。以世界气候类型一节内容为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气候分布图”“五带分布示意图”,不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气候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形成原因,还可以很直观的说明不同温度带形成不同的气候,分别是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此外,可以根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原因叠加形成各温度带内部的特殊气候(小气候)。借助地图对比分析,就可以将种类繁多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特点,非常清晰明了的条理化的展示给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过程。这样,对于教师教学,学生接受知识都有很大帮助。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就会产生积极的主观认可,会在内心深入激起主动参与的热情,自然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样的教学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这种直观形象的形式比起教师枯燥的语言传输更具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有意注意力时间。
如在学习“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一内容时,如果单一地用语言来进行描述,让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而无法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地图,让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这样将静止枯燥的文字转换成图片,更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直观的感性信息,更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分析与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世界地形图》,让学生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降水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主动思考,踊跃发言,整个课堂教学异常活跃,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主体性。
2.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正确应用地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固。
地理知识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熟悉、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要使学生对海洋、大陆、大洲以及各国、各重要城市、山脉、河流、湖泊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心理地图。在阅读地图时,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取知识,并能从地图中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运用地图,就是要掌握好与地图有关的知识,如经纬网的特点、比例尺的运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测算、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的绘制等。运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即是对地图的认识,读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对于形象空间的了解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上的引导。
比如说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中,关于黄河治理的学习,在利用地图去学习中国的山脉和河流时,对于学生进行地图重合的训练,因为很多的山脉是河流走势的重要标志,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针对黄河展开讨论与分析,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经九个省区,整个黄河在陕北北部转了个弯,顺着太行山山势顺流而下,形成了重要的河流走势“几”,这些都是黄河的基本水文特征。这些都是学生结合基本山脉的特点、水流的影响因素、黄土高原的特色等学习知识探索出来的结果,经过学生的探究学习,教师达到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以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直接实现了对于课程基本内容的全面学习,而且老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稍稍提示,学生就能够利用地图的分析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和理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由于教师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学生也认真运用地图学习和复习地理知识,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一旦离开地图,就觉着无法复习和做作业。正象有些学生所言:“离开了地图,学习地理就觉得捞不到边了”。地图的合理应用,无疑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地图,同时教会学生运用地图,不仅使地理课程教学轻松、生动,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得灵活,记得长久。
参考文献:
[1]康秀波.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05).
[2]秦书丽.黑板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1).
[3]赵跟瑜.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探究[J]. 宁夏教育,20xx(12).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3
一、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感情”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地理教师的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死记硬背者居多,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即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太明确,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催化剂,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
学生如果不喜欢地理教师,就不会喜欢地理课,那么,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以趣相融”,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的知识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
二、地理教学的理想教学方式――“教学互动”
网络的普及使时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为广泛,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互动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已是当务之急,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生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师一起探讨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让学生自己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教师只做“技术指导”。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曾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我没有指责、嘲笑这位同学的幼稚、天真,也没有回避。在表扬他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我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现在黄河流经的附近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使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也让学生理解到: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从实际考虑,只有理论上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
三、地理新课引入必少不可的方法――“新情景”
种种原因使得不少学校初中地理教师是非专业科任或兼任教师。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但却是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
(1)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
(2)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
(3)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
(4)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
(5)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
(6)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
(7)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
(8)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引入课题。
四、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地图化”
地图教学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的颜色、图例、周围的环境影响等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更是工具。地理教学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阅读的方法,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方向――“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近年来,中考政史学科采取开卷考试,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非毕业班的段期政史考试都这样进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也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课本,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考查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学生对图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师生明确地理学习方法和目标,强化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政史学科一样“开卷”,这样不但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得多。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水平,展示自己的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最终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篇1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几年的地理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析图、绘图等地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识别地图
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能够看懂地图并分清地图的类别和所表现的区域范围。认识地图是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能够在图中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图例和注记,这一阶段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地图》一章中做了专题介绍。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起点放低,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指导,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基础打牢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编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图的数量,各种不同类别的地图散布于教材的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整理归类,由计划的分类渗透,使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并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地图。第三步使学生熟练识别不同区域的地图。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是教材内容到重中之重,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分别讲述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区地图多而复杂,学生难记,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学中,利用形状观察法,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地图记住。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所表现的是哪个区域。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详细阐述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的优化改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影视资源;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影视资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要综合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知事物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对初中生来说,地理这门科目是很重要的,但其知识点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比较多。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地理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减少甚至杜绝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使用多种类型的新型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效果的目的。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会、掌握地理知识。本文主要针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运用新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使用情境教学法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系统化、具体化。
一、情境教学的优点
从定义的角度来分析情境教学,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一些比较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点。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使用该方法传授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需要认识情境教学包含的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多媒体等,并有效融入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好初中地理这门科目的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点,更直观、深刻地了解教师所教内容。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地理知识水平。[1]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到了复习阶段,课时容量大、难度增加、复合性强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相比新授课而言,更多地强调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类比关系。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呈现给学生尽量多的直观印象,这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难以做到的。所以,必须重视多媒体在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的优势更是明显,地理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比如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球的运动》一节,很难运用语言来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地球的公转轨道是美丽的椭圆,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看了演示,学生不仅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优美所折服,不断地发出惊叹的声音。他们大概也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因为其它行星都没有地球这样独特的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动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 学、 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到了复习阶段,课时容量大、难度增加、复合性强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相比新授课而言,更多地强调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类比关系。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呈现给学生尽量多的直观印象,这是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难以做到的。所以,必须重视多媒体在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的优势更是明显,地理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比如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球的运动》一节,很难运用语言来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地球的公转轨道是美丽的椭圆,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看了演示,学生不仅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优美所折服,不断地发出惊叹的声音。他们大概也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因为其它行星都没有地球这样独特的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动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衔接出现了问题,初中地理知识过渡到高中地理知识存在较大的跨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进而使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衔接问题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高中地理和初中>:请记住我站域名/<地理知识衔接起来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策略
初、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现实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与初中地理不衔接的现象,始终困扰着绝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衔接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进而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导致初、高中地理脱节的原因
1.师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有限。因为受传统思想和初中升高中考试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不够重视,在初中教学中,地理通常被看成副科,导致一部分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由其他教师代教地理课程。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低,导致初中生地理基础普遍较差。另外,因为教师地理专业文化程度不高,并且对于初中地理课程缺乏整体了解,导致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法把初、高中地理的内在知识联系起来,这也就造成了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教学,以致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初探论文
一、教学方法优化要考虑的问题
1、学生的认知能力
初中的学生们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而地理知识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认知起来较为困难。例如“板块的运动、大陆的漂移”等地理知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想象能力,就根本无法理解这个过程,对于这部分的知识便会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地理知识,从而学习起来轻松一些,他们便会克服对地理学习的恐惧心理。
2、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时代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便是提升学生们对于学科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養,让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各种科学分析方法和基本技巧。因此要想让学生们的地理素养得以提升,地理技巧得到掌握,教师就必须得将情感问题重视起来,培养学生们的地理情趣。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非专业教师往往拘泥于课堂,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向学生们灌输地理知识,这样未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活动了无生趣,而专业教师则又过分强调科学的严谨,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弄得死气沉沉,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环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成绩自然难以提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可以采用生动或风趣的语言,和学生适当的拉近距离,增长学生的见闻,学生定会觉得有趣,从而更加乐于投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之中。就如当教师讲述到“天气与气候”这一地理知识时,可以适当的和学生们谈谈本地的天气,从而引申到教学主题。学生在和教师互动的这个过程之中,可能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从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据研究,“愉悦”是初中生们的学习动力之一,情感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探析的论文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展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优势。因此,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该注重合理化原则,积极开展动态模拟化教学,从而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动态模拟;综合性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诠释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保证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立体化和生动化。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推动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的延伸,消除了地理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更好的展现初中地理多姿多彩的一面。
一、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有助于展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我们知道,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学科,它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和中国乡土地理等几部分组成,既具有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面貌和地球运动知识,又有中国地理方面的风土人情。因此,通过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影视和动画展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也突出了初中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堂上认真进行知识讲解和挂图展示,对于地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展示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仔细听讲,这种教学方法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无助于学生地理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因此,通过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需求在课前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开展自由交流讨论,在课后开展复习和巩固,真正实现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保证学生学以致用和学有所思,最终实现地理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与情感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要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来说,情感教育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能够从地理知识中发现情感教育的内容,并在地理课堂教学上进行渗透,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科论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身情感的发展,同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渗透进行探讨。
一、初中地理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人们所受教育的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确保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祖国的大好河山面前,产生敬畏感、自豪感,增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对于如此美好的大河山,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去保护、爱护祖国的山水,又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同时有效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懂得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其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地理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完善教学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进行教学探索,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地理情境中。例如,在教《气候的主要特点》这节课时,教师要先搜集全国各地的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创造课堂情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南方的人爱吃米饭,北方的人爱吃面条,而我国四川、重庆的人为什么偏爱辣椒等,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些情境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的气氛也会活跃起来,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论文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会面临着诸多图例、地名,如果记忆不深刻,就会出现混淆,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地图的协助下,能够实现地理知识的空间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培养形象思维。为此,合理使用地图,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准确再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图是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地区的缩影,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可以用地图来加以显示。地图的基本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在地图上准确的了解地理事物在实际地区中的空间分布。比如国家之间的相邻位置,河流的流向,山脉的走向等。以使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在头脑中对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态有一个宏观的印象。
2.可以把零散的地理事物条理化。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使一些复杂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化繁为简,转难为易,便于理解。以世界气候类型一节内容为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气候分布图”“五带分布示意图”,不仅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气候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形成原因,还可以很直观的说明不同温度带形成不同的气候,分别是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此外,可以根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原因叠加形成各温度带内部的特殊气候(小气候)。借助地图对比分析,就可以将种类繁多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特点,非常清晰明了的条理化的展示给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过程。这样,对于教师教学,学生接受知识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