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论文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大学德育论文1
前言
临近毕业了,最近整天忙于工作实习还有毕业设计,每天都是一种焦虑和恐慌的心情,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好好整理一下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得知学校要求写德育论文,正好借此机会让自己可以冷静的去回顾一下我的大学生活,也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以后的人生。我想这也许也是学校要求我们写德育论文的目的所在吧。酝酿了很久,每次打开电脑还是迟迟没有下手,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写起,不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正好恰恰相反。转眼间六月了,在大学最后的一个月了,我想,最后,我终归是想要说点什么的。
写在最后
时间就像是指尖沙,顺着指尖的缝隙悄然的流逝,我们能感觉到手指间流失的重量,还有,流逝过后,留在皮肤纹理里的尘埃。可是,当我们想握紧它的时候,它反而流逝得更快了,最后,洒落一地。想说,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大学,四年的时光,就这样快结束了。最近总是忍不住这样感慨一下,也许只是心底的一声叹息。
走进六月的校园,感觉总是笼罩着些许伤感的气氛,弥漫着几分离别的味道。而我,一直都不习惯告别。因为想到离开的那一刻,心里总有莫名的恐惧和无端的失落,仿佛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被噩梦惊醒。可是,还有一个月,最后的一个月,我们不得不离开校园,告别这熟悉的一切。
记得以前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里都会有一群师兄师姐们纷纷告别和离开。那时的我,有点羡慕可以离开校园开始新的人生的师兄师姐们,只是偶尔会感到校园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好像少了点什么。而现在的我,却有点羡慕可以留在学校继续大学生活的师弟师妹们,想到自己也即将告别和离开,心里顿时空落了一片,好像丢了点什么。
这样一所校园的上空,又一次吹过初夏时节微温的风,一些伤感的调子和着远行渐行渐远的脚步再次响彻心扉。我们常常在离别的背后黯然神伤,在这样一个六月的午后,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回忆着逝去的日子。我在试图用缄默的思考和内敛的文字在时光流逝中诠释大学于我的意义。于是,离别在此刻不再是一场流泪的情绪。手指在键盘上不停的敲打出这些文字,脑子里也不断的涌现出许多记忆,可是我不知道如何把这些零零碎碎的记忆串联成一部流畅的电影可以在我脑子里放映,好让我能够清晰的观看我的大学生活。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突然就觉得脑子里一片混乱了,就如同今天的天气,阴沉而闷热的感觉。最后,我只能找到一些关键词开始在脑子里搜索相关的记忆片断。
大学&生活
大学时代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轻松最惬意的时光了,自由的时间,放纵的青春,随意的生活,简单的快乐,明媚的忧伤,飞扬的激情,爽朗的笑声,还有率真的朋友……而大学校园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最感伤的地方了,熟悉的操场,偌大的教室,明亮的图书馆,拥挤的食堂,温暖的宿舍,长长的走廊,静静的小道,还有那飞扬的身影……
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内心满是喜悦和激动,还有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向往,因为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这个城市真的好大,因为第一次真的一个人生活,梦寐以求的自由,因为第一次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心里也会有些许悲伤和失落,还有对大学生活的十分迷茫,毕竟这个城市还很陌生,毕竟一个人的生活也会有许多孤单,毕竟有时候我也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些什么。那段时间曾经怀疑过自己当初选择来北京是否正确或者值得,毕竟留在武汉也可以上一个很好的大学,不用离开家人还有朋友。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一直都相信,有得必有失,也许这不是我最好的选择,但是,是我自己的选择。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做你爱做的事情,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很轻松,但绝对可以过得很精彩。
大一,过着最简单的大学生活,几乎跑遍每一栋教学楼上课自习,尝遍每一个食堂不同的饭菜,每周接到家里老妈永远唠叨的电话,收到各地朋友们的来信并且回信,偶尔参加两三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逛逛周边的商场超市买点衣物,再有时间上上网,看看书或者电影。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很平静也很悠闲的生活。现在回想,大一的我,还是很循规蹈矩很听话的学生,不知道逃课,不知道通宵,不知道空虚,不知道无聊。
到了大二,对大学的一切都已经很熟悉了,对这个城市也不再陌生了,开始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花在了社团活动上。当然,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要好好学习一下临时抱一抱佛脚。偶尔,也会和宿舍的姐妹们或者要好的朋友们一起出去玩玩,吃饭,甚至通宵。大二的我,一直处在自己大学时代的巅峰状态,学习、社团工作都做得不错,那是大学里过的忙碌而充实的一段时光。
进入大三,繁重的课程几乎将每天的课表排满而且大部分是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课,加上又继续留在社团做主席,每周照例很多的例会和琐碎的工作,突然觉得时间很不够用,学习几乎荒废了,只是在临近考试前会看看书,所以考试也只能勉强应付,可是,最后一门课还是被挂了,不想多说什么了,只是这件事情对我的打击简直是致命的,本来觉得大学会一帆风顺的度过,哪知突然翻船。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不停的反省自己,也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这么忙碌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其实好像也没有做什么。大三的我,好像就一直处于低谷状态,特别是大三下的那段时间。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满是感激,真的很感谢我的朋友们陪我走过那段最失意的日子,也让我明白人只有再逆境中才能不断成长,更快成熟。
大四,几乎没有什么课程了,上学期忙着考研,下学期忙着找工作实习,虽然一切都不是很顺利,还有很多遗憾,也有很多郁闷的时候,但是心底总是不至于绝望,因为我一直相信,明天会更好,只要我们好好努力。
其实,大学的这四年里,有很多颓废的日子,整天窝在宿舍睡觉上网看电影,一边感叹着无聊一边虚度着光阴,曾经一度感到迷茫和困惑,很想逃离这样的生活,不想让自己这么无所事事的浪费着时光消耗着青春。可是,现在,毕业前的一个月,当我一只脚跨出校园这道门槛准备迈进社会这道大门的时候,抬头看到外面的世界,纷繁复杂,很多现实的压力突然汹涌朝我袭来的时候,突然很怀恋学校的生活,大学校园真的是一片宁静的天空,单纯的笑脸,简单的生活。可是,时间不能倒退,我也不能永远留在这里,这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写到这里,觉得莫名的伤感,一种被突然触动的感觉,其实不想这样子,但是就好象一直静静的放在角落里的钢琴突然被谁的手指不小心按动了一下,顿时响起的低沉而寂寥的音响久久回荡在整个寂静的空间。空旷而失落的感觉。
军训&宣化
我想,在大学的记忆里,每个人都不会忽略军训的这一段。这段时间之所以想拿出来单独说,也许是因为这是一段痛并快乐的日子。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军训,第一次经历这么正规这么长时间的军训,记忆中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片段。两周多的军事理论课是在学校进行的,每天课表排的满满的,都是国防大学的一些军官来给我们讲课,上课的时候要坐得笔直还要不时记下笔记,更有意思的是教室里每天坐的出奇的满,没人敢逃这个课,这在平时的大学课堂是永远不可实现的梦想。这段时间给自己狂补了很多军事战略理论上的知识,记得最后还要军事理论考试,考试前几天狂背了几十页的课件,考试时写的手都酸了。完成军事理论阶段的学习,我们来到河北宣化一个炮兵营进行了两周多的军事体能训练,依稀记得当时我们军训队伍那么多的人每个人都穿着一样的迷彩服背着被子打的背包拎着沉重的行李在北京南站坐上绿皮火车的情景,实在是很壮观。在宣化军营的那两个星期,我们体验了完全军人的生活,每天不仅要早起,还要在大太阳底下重复单调乏味永无止尽的稍息立正站好,更要忍受军队食堂难以下咽一成不变的饭菜,还有即使大夏天也冰凉刺骨的自来水。那段时间应该很痛苦,每天要早起,要训练,还要晒着,吃不好更郁闷得是完全纪律性的作息时间安排。那段时间也很快乐,每天早睡早起从不失眠,至今仍感叹那段时间我们的作息时间怎么做到那么的规律,从那以后,早睡早起一直是我又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虽然训练很辛苦还要忍受七月强烈的阳光但是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最后发现也不过如是而已。虽然饭菜很难吃还要尽量储存足够的体力进行训练但是我们总是强忍着多吃一点最后发现我们也不是那么挑食。虽然平时教官们对我们得训练很严厉但是最后真的离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哭红了眼睛包括可爱的教官。现在回想起来军训的那段日子已经完全没有苦涩的味道,留在脑子里还有心里都是耐人寻味的记忆。
社团&晨帆
对于晨帆,想说的,真的好多好多。因为,晨帆是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曾经,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可是,最后的最后,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开头。记忆里有太多的感动和感激,也有太多的不舍和怀念。
我开始慢慢整理这三年来的关于晨帆和我的点点滴滴:每一本杂志,从黑白到彩色,从单薄到丰富;每一个朋友,从陌生到熟悉,从争执到默契。晨帆在成长,我也是。
大一末,很幸运能够留在新闻社担任企划部部长,从那时起也下定了决心,为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一本我们自己的杂志一直是我的梦想。而这一年,恰逢新闻社创刊十周年纪念,对于我们这群能够继续留在新闻社的人来说真的很幸运,我们策划和组织了晨帆新闻社创刊十周年纪念之“十年·印记”大型系列活动,忙了很久很久。回想那段时间,简直可以用没日没夜、鞠躬尽瘁来形容,每一天都过得很忙碌,开会讨论,写企划案,拉赞助,批场地,做喷绘,挂条幅,画海报,很多琐碎的事情都要自己亲历亲为,可是那段时间也是大学里最充实的一段时光,觉得自己真的做了些什么,而且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十年之后,新闻社很多人选择退出了,也有我曾经很好的搭档,除了遗憾,更多的是艰难,偌大的社团突然间所有的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只剩下不到十个部员,有你一个人带着一帮学弟学妹们在为之奔波了,已经忘了当时寂寞的心情,只是隐隐记得自己一直在坚持和努力,更多的是欣慰。
大三,接任了社团主席,也培养了一大批新的部长,他们都是我一手带起来的学弟学妹们,杂志基本交给他们去做了,自己主要负责杂志总体的编辑整理。刚刚过去的晨帆的十年给了新闻社很大的动力和信心,这一年,我们策划了首届晨帆新闻社“文化之旅”大型系列活动。依然是忙碌的一段时间,每周要开好几次例会,从主席到部长再到部员,记事本上总是写满大大小小的会议记录或者时间安排、工作部署,尽管不用每一件事情都亲历亲为了,但是作为一个社团的领导者,那段时间心里反而感觉更累,是一种无时无刻的牵挂和责任心。
大三快结束了,某一天,忽然就意识到自己真的要离开晨帆了,心里顿时觉得空落了一片。说真的,如果有人问我,大学里最充实的是什么?我会说:晨帆。如果有人问我:大学里最难忘的什么?我还是会说:晨帆。如果有人问我:大学里最有成就的是什么?我只能说:晨帆。我相信,晨帆于我的这种感情,是每一个帆内的人都能体会的。可是,最后,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谢谢!谢谢晨帆,让我能够一直坚持到最后,也支持着我走过每一个灿烂抑或黯淡的日子。谢谢你们,我在晨帆认识的每一个朋友,谢谢你们陪我走过这三年,走到最后。
学习&考研
一直这么定义我的大学生活,简单的说可以分成三部分,学习,社团,还有感情。所以,我觉得应该对大学的学习作个简单总结。大学期间,连续两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学生称号,一共获得五次人民奖学金。大三以前,我想我应该算个学习优秀的好学生吧。为什么强调大三以前呢?因为这些奖励几乎都是大一大二获得的,那个时期应该是我大学时代的巅峰时期。可惜,大三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不小心挂了一门课,可谓毁了我大学时代的“一世清白”,从那时起我的学习一落千丈。除了抱怨对那些所谓的专业课没有太多的兴趣,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够努力,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懊恼中,情绪也跌落到了当低谷。大三下学期,开始想自己要不要考研,其实我一直都很坚定自己考研的,没有想太多所谓的利弊,只是单纯的不想自己有遗憾,不管成不成功吧。正式进入考研的状态和复习已经是大四的上学期了,十一过后,离考研只剩下三个多月的时间。忙着考研的那三个月,每天在三号楼呆着,逼着自己学习,坦白讲,那段时间是郁闷加寂寞的,郁闷的是总也找不到学习的状态,寂寞的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有时候真的觉得考研更像是一场心理战,之前的盲目和犹豫,过程中的浮躁和动摇,之后的等待和茫然。我想考研胜利的人,除了考试科目复习的很好外,心理承受力也是相当强的。不想对最后的结果说太多,很遗憾,差一分,没有考上。原以为自己会很伤心很绝望,但是事实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绝望。对于目前的我,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也不是最好的出路。开始相信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
经历了考研,也经历人生中第一次大的挫折,之所以说是挫折是因为从来没有因为考试失败过,但是最终却让我明白,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的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里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坚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一扇门,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这是一扇有益之门。
四年的时间真的转瞬即逝,已经想不起四年前刚上大学时的状态,感觉像是很遥远的事情,而四年前也不会想到四年后的现在即将离开校园告别大学时代时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和心情吧。那时的我们,只是对未来充满着单纯的想象和满怀的希望,不会预见今天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不如意。现在的我们,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现实的残酷,还是好好反省自己的不够努力。其实,一直都觉得,人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而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漫长或短暂、平坦或坎坷的过程,只有自己去轻身经历每一个阶段中的每一个过程,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大学时代,对我们来说应该算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而四年的时光,应该也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我们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
我渐渐相信,成长是与岁月做的一笔交易,坚持和成熟是要以天真和简单作为代价,即使成长中的过程带着残忍,我们也要学会挂着泪水微笑。我也渐渐明白,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嬉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后记
六月的尽头,总是要无奈地说声:再见,珍重。
而我,终究还是要离开校园,告别大学时代。分别总比预想来得早。
最近,我常常在想,世上有没有幸福的离别?
没有苦涩的泪水,也没有遗憾,离去的人根本不知道那即将是一场告别。
我想,带着微笑离开,应该是最幸福的一种离别。所有的不舍,让我们留给时间的记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边微笑着告别大学时代,一边静静地离开大学校园,不要跟我说再见,不要让我感觉到这是一场告别,好吗?
让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最后祝福所有即将毕业的同学一切顺利!
大学德育论文2
摘 要: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关键词:大学德育论文范文
一、以德育课堂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课堂德育氛围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响应《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学校专门制定了《德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方案》,把课堂建成学校德育的主战场,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设定课程改革目标。德育课堂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品格提升的主渠道,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还应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标准,目标界定应该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职教的新要求,解决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这一核心问题,为企业培养优秀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为学生成功就业创业服务,并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构建模块化内容体系。德育教学内容要以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材为依托,以新课标规定的内容为标准,将课程按照项目主题划分模块,同时,根据教育目的适当增加选修内容和实践活动。
创新教学模式。德育只有“活”起来,才能“火起来”。德育课堂要想焕发强大的吸引力,必须坚持以生活为主线,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情景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模式,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确立生活主题,通过情景模拟、学生体验、教师引导的“情景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道德体验,促使其主动建构德育修养、提升思想境界。
建立知信行结合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评价一直是德育改革的难题。笔者在实践中,同时使用“学生德育综合水平考核”和“学业水平考核”两套考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测评、操行考核参评和德育教师辅评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德育行为,考核德育外化;通过卷面考核知识、能力,并把两套考评综合。
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工作,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把校园优化成具有职教特色、反映时代气息、格调高雅的“准社会”,对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首先,学校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举全校之力整体推进,先后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校园文化论坛,探讨校园精神文明、校园文化等理论,制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意见》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把握环境建设的德育航行,用科学的理论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其次,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导向作用。学校先后投入资金,建立了德育网站、校报、“青春之声”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画廊、班级板报等定期策划德育专题,立体化、多维度的媒介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再次,积极开展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一直把“突出高品位、打造品牌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总体思路,已形成“理想导航工程”、“素质拓展训练”、“阳光心理教育”、“和谐之声晚会”、“社团汇报表演”、“暑假社会实践”等精品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
最后,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学校及时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生思想情况,针对学生思想状况实际,借助报告会和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学生思想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以家庭教育为纽带,挖掘家长教育潜能,构建德育合力体系
家长是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家长要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主动了解学校的德育计划,及时与老师沟通学生心理、思想等情况,以使德育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品位,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和受到熏陶;积极参与学校家长会,主动学习子女教育方法,形成家校联动机制。
另一方面,家长要做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纽带。由于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对社会的判断并未完全成熟,家长应该主动关心子女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对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避免受社会不良行为同化。
四、以社会环境为保障,优化社会思政环境,打造大政工新格局
众所周知,受教育者大多时间是处于社会生活环境这个大背景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有意识的德育活动更多,并且社会环境德育场发挥着难以被我们控制的作用,时刻对受教育者发挥无形的作用。而解决此问题,必须树立“大政工”的观念,搞“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第一,培养学生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侵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律性。
第二,搞好学校周围环境整治。学校周边社区、商业网点等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要联合地方政府、公安、村委会或居委会做好环境治理,重视这一德育场的开发与创造性利用。
第三,社会传播媒介等要承担社会责任。传媒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关心支持德育活动,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个体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导向正确,社会氛围积极向上,才能使“生活德育”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真正得到道德提升。
简言之,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需要德育工作者本着“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共建“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生活德育大格局,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大学德育论文3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德育 研究性学习 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指在教育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回归德育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要增强德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认识到德育的本质是以育人为核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让德育工作回归自身的出发点。德育的最终的目标是把社会实际与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亦即培养、造就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主体,它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的实际出发,而时代的要求则要通过个体表现出来,显然德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现实中的德育往往偏离这一出发点,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管教“书”而不“育”人,缺乏针对性,不能因人、因时、因事而宜。
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德育应回归以人为本出发点,充分利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的。它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将这种具有自主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入德育过程中,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有利于落实德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有利于德育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使德育回归出发点和增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构建德育的生态环境
在德育过程中,课堂教学自然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学习人类丰富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课堂环境都有利于德育任务的落实和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实践证明,传统的德育课堂环境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视为客体,注重德育知识的传播和规范的灌输。这种知识型、接受型的德育课堂环境,容易忽略人性,忽略人的情感需要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严重地影响大学德育的有效性。
如何优化德育课堂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措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学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包括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习内容和谐、学生与学习内容和谐。在这种课堂和谐中,学习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课堂变成教学各要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在这种课堂“生态环境”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再是教材的奴隶,课程也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探索人的身心发展的中介。
同时,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动态过程,建立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是实现德育任务重要保证。而“德育生态环境”的关键是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共同求知。
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形成师生和谐关系。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新颖性、多变性和没有“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的灵活性,促使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得不脱掉权威的“外衣”,努力主动地指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捕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命题,而是虚心地与学生一道思考与探求问题的答案。即教师始终是一个与学生平等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在这样和谐的“课堂生态”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和感情距离缩短。因此,教师(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任务)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对德育的参与性与自律的能动性就会提高,这正是有效德育所期盼的局面。
三、研究性学习――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的理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德育的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的。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应当面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模式,培养能够运用所学德育理论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现代大学生,这正是德育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创新教育,更能有效的实现德育任务,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德育创新教育可以有多种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众多模式中最为有效的一种。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它是以认识和解决某问题为主要目的探究性活动。由于研究的问题多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育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取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一般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对策而组织的。这种新的德育模式能提供真实的道德体验,这些道德体验不但有助于德育知识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得的德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德育问题相联系,这种联系是德育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展开的,它是对德育学科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研究性学习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向,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德育过程并不是放任自流,相反,它更注重活动前的精心设计,更注重发挥德育教育机制,捕捉活动中所产生的“德育创新目标”、“德育创新主题”的价值,所有的活动都是一个开创性的有机体系,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德育主体不断生成。经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道德水平得以提高,道德意识得到锻炼,思想品德得到完善,出现这种情况,则意味着大学德育创新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德育过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增强德育的有效性,这也是我们多年所期盼的效果,相信经过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学生的德育论文(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的德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的德育论文 篇1
[摘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和心理的凝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和桥梁,文化底蕴深厚,包含许多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道德因素,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推进,多渠道地开展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高职学生德育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措施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实践。
[关键词]
传统节日;高职;德育;措施
德育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活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和国外的教育都很重视德育。我国古代教育中,礼(即德育)被认为是“六艺”之首。孔子在《论语?学而》中阐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肯定“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国外也有类似的观点,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培养人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源部分来自第五批招收的普高毕业生,部分为单招单考的“三职生”(中专、职高、技校),而且“三职生”的招生比例越来越高。
不同文化基础的生源,使得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势必造成学生思想素质的多元化,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大谈空谈理论,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对学生多方面需求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关于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论述很多,在众多的论述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道德因素涉及较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与传承的文化空间”[1]。是中华民族情感和心理的凝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和桥梁,文化底蕴深厚,包含许多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道德因素,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推进,多渠道地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科学有效地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德育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德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1
摘要:随着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影响也十分突出。文章阐述了网络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分析了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德育论文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能够影响国家未来的命运,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一方面,现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也慢慢的显露出来;另一方面,从国际上看,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育国际化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一切都会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产生剧烈而深刻的影响。
关于大学德育的途径有如下几点思考。
1、弘扬民族精神,引领新时期的德育工作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是民族精神。只有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韩国之所以能够冲破美国的统治和日本的奴化教育,让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这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培养在韩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无论何时都以民族精神为契合点,团结全部的韩国民众,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及为国献身的精神,这也是韩国德育教育的一个成功之处。
大学生德育论文(通用7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德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1
摘要:结合本人大学四年的点滴回忆,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总结成这篇写在大四尾巴上的论文
关键字:开学,军训,学习,舍友,打工
时间如梭,转眼之间就临近毕业。来不及细细回味,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将与我挥手作别。回首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的每一步成长。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艰辛中享受快乐,在点滴中学会坚强,平凡的生活中闪现的是一份简简单单的真实。在大四的尾巴上,回忆四年的生活片断,只想为这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终点意味着另一个起点。不应该有太多的失落,因为曾经有过精彩,也不应该有太多的感伤,因为青春尚与我同在。年轻的生命不应该屈服于生活的磨难,而应该在风雨中傲然前行!
新的开始
四年前那个稚嫩的脸庞模糊又清晰。背负着父母热切的期望,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我踏进了这所曾经陌生的校园。现在依然清晰记得,大学报到的那时候的点滴。跨出高中,迈入大学的校门,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简直是就是从魔鬼式教育的地狱进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鱼儿入水、小鸟出笼一样释放我的思想与灵魂。在这里,同学友爱,室友志同道合,老师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更是照顾的体贴入微。感觉我们自由了,可以飞了连呼吸到的空气都是自由的。可以下课不用必须都把时间放到自习室了,能看自己想看的书,想看到什么时候看到什么时候,可以有自己的计划了。当入学的急切心情还未平静,学校里的各项招新活动就热烈展开了。到处是动员大会,到处是震耳欲聋的音响,学生会、各色社团和协会晃得我们新生眼花缭乱,当时能感觉到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这里开始了。
关于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通用6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1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德育、研究性学习、创新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指在教育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与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引用到大学德育中来。为了实现大学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有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一、研究性学习,回归德育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要增强德育的有效性,首先要认识到德育的本质是以育人为核心,努力提高人的素质,让德育工作回归自身的出发点。德育的最终的目标是把社会实际与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亦即培养、造就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主体,它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社会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的实际出发,而时代的要求则要通过个体表现出来,显然德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现实中的德育往往偏离这一出发点,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管教“书”而不“育”人,缺乏针对性,不能因人、因时、因事而宜。
大学生德育论文(精选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德育论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德育论文 篇1
三年前的夏天,外面蝉声不绝于耳,我在家里畅想大学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转眼三年过去了,外面蝉声依旧不绝于耳,仿佛就是三年前那些一样,仿佛我还是那个稚嫩的高中生毕业生。但我知道我不是,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逐渐成长、成熟起来,让我许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时,老师经常向我们说的就是清华、北大,再或者就是浙大、南大,走道楼梯间的墙壁上贴的也是这些学校的宣传画。因此,我想象中的大学应该是这样的: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古雅的图书馆里,安静明亮的书面,晒满轻扬的尘土;澄静的湖水幌过眼角的阳光,美丽的女大学生白衣掠过,恋爱的回忆和幻想像水浸的味道;鸢尾花瓣泄满石板登,谁在读诗,谁在拨弄吉他弦……应该是这样如诗如画一般的生活,十分让人向往。虽然偶尔听人说大学不过如此,但我想那个说的人一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者在很差的学校读书。就这样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我进入了高考考场,最终拿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十大名校,但也是重点大学,所以心情还是十分激动的,毕竟我们那里考上重点大学的也不多。大学,一个令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大学,一个象征我们成人的地方,我们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它的一切。
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参考(通用8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德育论文参考 篇1
我以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开篇的时候,伟哥坐在自己的案桌上依旧用“呵呵”的神情揶揄了我几句,这样的日子再这长达到四年的日子里始终没有间断过,但是那些旧的时光现在却被拿来缅怀,当成为缅怀的回忆时我知道我们终将要别离了。
想起之前在伏在案桌上埋头于那些试卷和习题的间隙里,奋笔写下的青春,换来的这四年时光,现在却被我们耗之殆尽,而站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年纪,在命运的抉择中我们徘徊不定时,却转眼已经慢慢的融合进现实的潮流里,如此,便走向了成熟。
回想起之前的日子,当我们把诸如“梦想,奋进,幸福,爱恋,悲情和宿命“等一系列生活的姿态恰如其分的融入于自己的青春光阴里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这样的青春一开始就是不平凡的,因为它的意义从一开始就带着方向性,无论是光与影以及光影之下将阴影远抛在身后的欢欣,雾与雪以及雾雪之中孤独享受远行的风霜,书与本以及书本之间海阔天空无尽的知识,欢与笑以及欢笑之后其乐融融的调侃,这些都是我们从一开始走向的生命的轴线,而正因为这些的存在,才让我们像是一颗半生不熟的鸡蛋似的岁月以成熟的姿态展现,而这些时光慢慢的像落潮一样慢慢的退去,这怎么不让我们悲叹呢?当拖着那个灰色行李箱站在这所大学的门口时,那一瞬间我内心的为之兴奋与难过,前者是为那些伏案与课桌前在应急灯下日日夜夜做试卷有所交付的结果而欣慰,后者却是为之前那些岁月缅怀与流逝的感叹,一如我现在所做的事情一样。回想之后的那些的日子,也无非与是我和这些小伙伴一起成长的历程而已。
大学德育论文(精选7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德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德育论文 篇1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体育游戏的特点,在体育游戏中把学生身心活动、游戏内容与游戏要求、意识动作、理论实践等结合起来,从渗透规则意识、团队意识、自信意识、诚信意识出发,寓德育于体育游戏之中,让学生既掌握技巧又明白事理。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游戏;规则;团队;自信;诚信;渗透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寓德育教育于各项体育活动之中。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竞争无处不在,小学生对体育游戏尤为喜欢,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愿意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规则、竞争、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把德育自然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潜移默化的功效。
1德育教育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
1.1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
大学德育论文2000字(精选6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德育论文2000字(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德育论文 篇1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德育教育含有一定的艺术气息,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因人而异,实现多种方式和策略的转化、并存。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德育教育也要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改进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策略,要符合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价值观。
1、德育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形成能力,学习知识的引导者。高中时期,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特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包容学生。德育教育是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的,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各科目的学习进度、效果、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从学生的态度和现状出发,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也能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单一地进行德育教育讲解。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对事情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但是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生活,学生的环境比较单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占很大比例。学生这种实际的情况使得他们会经常犯错误,班主任要有耐心和包容心。要理解学生犯错的行为,并且要采用认真的态度,与学生沟通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学生犯错后,如果不问缘由武断地下决定、指责,学生的负面情绪会非常大,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并且会影响到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整个班级的德育工作的展开。
传统文化的大学德育论文
一、大学德育的使命:厉行四“为”
德育使命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所承担的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任务,是决定德育工作发展的核心指南,是国家和社会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根本任务”。大学德育使命较之中小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层次上,中小学主要以“洒扫、应对、进退”等礼仪规范为基本内容,而大学之道,则“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庸大学》);朱熹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二者之区别,“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甚焉者,他在《小学辑说》中强调二者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大学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由此可见,小学重视形而下的行为规范和日常操守,旨在品德的养成教育,而大学则偏向于形而上的意义生成和价值认同,以提升人的德行为鹄的。不同于中小学德育的奠基任务,大学德育应高瞻远瞩,以一种“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卦》)的姿态去肩挑伟大使命,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英雄气概,即引导社会建立一套以仁、义、礼等道德伦理为内核的精神价值系统;教导民众自觉选择其命运方向从而确立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恪守笃实的学术理想,为先贤往哲继承和弘扬中断学统;坚定为天下后世开拓太平基业的政治理想。“横渠四句”言简意宏,不仅强化内容的经度,涵盖了社会担当、生命追求、学术愿景、政治理想,还拓宽内容的纬度,递进式地涉及个人、民众、社会、国家、世界,这与“三不朽论”交相辉映,大学德育应当厉行四“为”,直面“立德、立功、立言”的社会担当,去完成亘古不变的历史使命。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内容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生的专业知识再多,没有好的品德道德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大学毕业德育论文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大学毕业德育论文一
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了我们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从此我们便不断的突破自己,不断地填充和吸纳我们渴求的未知事物使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大学我想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蜕变的时期,犹如破茧成蝶,让我重获新生。大学是我成长的催化剂。
大学,让我空洞的思想变得充实。
都说大学是人间天堂,高中是人间炼狱,对于刚入大学时的我来说,并没有那种坠入天堂般的感觉,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松散。“纪律严明”,这是初入大学给我的印象。三年的在校生活,让我们在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思想教育和品德修养上有了一定的认知。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暂未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个人的文明养成小的时候是爸妈教的,长大一点是老师教。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染缸里,我们的思维一次次的突破,思想也在不断的蜕变。如果说追求蜕变是人类的天性,追求蜕变是发展的动力,那么追求蜕变就是极限的超越,思想的蜕变便是新生。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的洗礼,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大学生活,让我对事物的认知不断的加深。越来越感觉一个人的文明养成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息息相关,脱离不开。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个小事往往就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和我的室友们可以说相处的相当融洽,每次出门儿我们都是集体出动,每次坐公交车我们都会给爷爷奶奶们、小朋友们让座,或许刚开始这都是一个人的行为,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了一种风尚,我和我的室友们都会去这么做的一个事情。就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事,并不是说我们思想有多么的高尚,也不是说我们有多么高的觉悟,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文明的养成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何谈大事呢?我想我的大学还是比较注重一个人的文明养成,无论是行为文明,言语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在学校期间,学院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堂,思想道德修养讲堂,让我们在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的同时,更多了对自身的反思。古之圣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浩瀚的书海中有无尽的养分,读书的过程正是塑造了我们自身的品性。反思的过程让我的思想不断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