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1
一、创新与创业的概念
要创新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形式,前提条件要清楚创新和创业的概念。创新是指人类为了发展,运用已经知晓的信息,不断的突破常规,发现或者产生某种独特、新颖的有个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活动。从经济学中来讲,创新立足于经验和技术的相结合。步入二十一世纪,科学界对技术的创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技术创新认为是包含组织、商会、金融和科技等活动的一系列综合过程。而创业是指创立集体、社会、个人的各项事业,创业是人们通过发现、识别商业机会,组织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的过程。所以,创业和创新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基础和前提,创业则是在创新基础上发展的以产生经济利益。
二、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近年来全国大学生规模扩大,就业形势严峻,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从培养院校角度。我国大多高校热衷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综合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虽强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因此,难以适应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该工作的开展无法跟随就业的形式变化和制度改革的需要。
2。从用人单位的角度。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发展进入了较稳定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弱,国家提倡发展的是高新型产业所需的是高精专人才,而大多毕业生属于应用型人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多中小型企业面临巨大市场压力与生存困境,为降低成本维持企业运转,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都会缩减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3。从毕业生自身角度。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认为到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公司企业工作才是最佳选择,而在私营机构、中小企业工作只能当做过渡。对于自身能力过于自信,宁可一直在家待业也不愿去中小企业工作,而且有些毕业生想获得高收入却不又不愿从事需要高付出的工作。
(二)大学生的创业现状虽然以高校为依托,我国大学生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还是比较落后,创业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意识落后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较为落后,毕业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少,付诸实践的更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还是高校的创业实践教育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创业教育引导。
2。创业能力不强。创业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创业者的综合素质,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一味注重课本知识,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普遍。
3。创业的社会环境不好。当前我国的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机会和平台。
三、对实践形式创新的建议
(一)创业计划竞赛实践的形式通过竞赛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我国高校算是最为可行的一种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能够促进正确成才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开展创业竞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科技队伍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若是创业计划竞赛能和一些社会企业联盟,让创业计划比赛项目能够真正实施,则更能增强学生参与创业的能力和信心,有些优秀项目还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因此,应该鼓励高校、地区和全国性创业计划赛事的发展。
(二)择业就业实践的形式择业就业是一个大学生,认识和评价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择业就业问题也是每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即将面临的问题。因此,开展大学生择业就业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重视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创业实践锻炼,例如:举办各类岗前培训实践活动;举办校园招聘会。多组织学生参加面试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面试技巧为应聘做准备。
(三)自主创业实践的形式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中最为提倡的一种形式。可以从创新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着手,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场所和资源,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开办虚拟创业公司、工作室,或者是学校提供实体店面和资金资源,让学生开办创业实体。譬如:服装店、文件店、家教中心等,使得学生在真正的实践经营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学校还应与服务企业加强联系,多组织学生去企业见习和实践,这种实践形式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了解企业的管理和经营。
作者:吴敏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2
论文摘 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说明只有贯彻就业导向原则,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结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因此,我们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就业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创业能力研究
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根据课程开发的要求,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二)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和立体化
按照就业导向原则,我们设计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延展模块和创业就业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弹性,而且对职业化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实行双证融通,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按照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要求,我们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就与会计证的取得融为一体;《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与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证书的取得融为一体。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基于素质、创新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亮点。这些教学模式主要有:
1.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学生由吸纳向创新、创造转变,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
2.自主式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的模式在专业学习模块时进行的,将使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用能力很有好处,并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取消了见习期。
4.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紧密结合,以科研部门参与为基础,促进教育、科研、产业互动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教师刘玉祥教授主持研究的“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桃树系列晚熟、极晚熟新品种和果品安全生产技术,作为我市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5.校企综合实施“2+1”教学模式 三、创新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我国高职课程改革颇受关注,其中课程评价更令人关注。(教高[20xx]16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高职课程评价问题不仅是国际高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高职课程自身发展与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
1.高职课程评价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随着高职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形成性评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要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同时,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依然是课程评价中的常用方法。但是,为了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课程评价的效率,采用客观测量、实验设计和统计推论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按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结果三个环节加强过程控制,构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主体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结合。在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反馈是课程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是课程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评价的反馈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全面分析,为今后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高职课程评价的内容
(1)文本评价的内容。文本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其中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是否完全覆盖或反映出课程评价目标,应该如何表征课程方案及课程方案的合法性,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主要指课程方案的创新度、课程方案的契合度即能反映出地域特色,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否检验课程本身及其各个工作环节的效率,课程评价的结论是否可以为课程控制提供依据,对课程可行性的分析,课程方案的科学性评价、课程方案的影响力评价等。
(2)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以内部教学质量为视角,从课程的开发、决策、设计等开始介入到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开发、课程决策、以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所涉及的因素进行评价,它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效果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掌握的程度、应用的能力等方面)、教师的教学角度(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成果等方面)以及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表现(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吴亚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9)
[2]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 教育探索,20xx,(06)
[3]葛振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20xx(3)
[4]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xx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3
摘要:
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科学计量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领域主要期刊数据,应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就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就业指导、求职过程等问题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等为被引频次较高的经典文章。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机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研究热点;作者分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突破700万,就业问题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定近10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期刊做计量研究,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梳理,为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改革提供学术支持。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运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下载近10年来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1472篇文章,包括《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0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等基本载文信息的多个论文指标进行文献分析。
二、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对数据的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关键词4181个。通过相近词合并,在关键词排序当中,大学生(644次)共现词频最高,排在第二位的关键词是就业(390次),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大学就业,有高度聚焦性。排在第三、四位的是创业教育(159次)、创业(76次),排在第五、六位的是高校(75次)、就业指导(66次)。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创业、用人单位情况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高校扩招和就业为研究热点运用软件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聚类,该领域研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
因国际经济危机持续,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之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众多,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直接影响[1]。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的七大诱因为大学扩招导致论、体制弊端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缺陷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局限论、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论、高端产业发展不足论、就业能力欠缺论[2]。九个因素为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3]。四个维度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4]。还有学者认为就业信息的网络化与合理应用、指导内容的多样化与方式创新、主体需求的个性化与互动交流等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5]。卓越导向和成长导向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环境因素的引入对预测个体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6]。
(二)高校扩招背景下用人单位意向和就业指导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良好趋势,但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总体上不容乐观[7]。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日益增加,从20xx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20xx年时,我国高校仅毕业107万人,到20xx年毕业生规模达到749万,增长达到7倍。从招生规模来推测,20xx年以后五年内,应届毕业生规模都在700万人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8]。因此国家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9]。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大学生毕业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家庭、同龄群体和个人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0]。
三、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
(一)研究作者统计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团体日渐扩大,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作者及作者发文频次进行统计发现,CSSCI数据库共收录了1921位作者(含合著作者)的1472篇论文,其中发表过2篇论文的作者有169人,发表过3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72名,黄敬宝发文量最多,黄兆信、曾尔雷和施永川组成团队,徐小洲和梅伟惠组成团队,再加上孟大虎和岳昌君这两位作者,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人物。
(二)研究单位统计
研究单位分布能反映出我国不同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通过统计,在20xx-2013年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发文27篇,居载文作者机构发文量之首;温州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20篇;浙江大学发文16篇,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发文15篇;中国人民大学发文13篇。由此可见,研究该领域的核心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力量聚集在北京,西部西南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略显不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稳居机构发文之首,核心作者群的实力最为雄厚。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近几年研究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机构。
四、发表期刊被引用统计
据数据统计,《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三大期刊的文献被引用的频次较高。在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由曾湘泉独自撰写的《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一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被引用421次,是就业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文章认为,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设计的局限,客观上夸大了这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11]。排在第二位的是谢志远刊登在《教育发展研究》上的《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297篇论文引用了该文中的数据或观点,该文指出大学生出现“就业鸿沟”的根源在于院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脱节,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真正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12]。而木志荣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则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指出了当前推动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重心,一是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二是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13]。此外,吴志功和乔志宏的《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房国忠和刘宏妍的《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等高频被引文献对美国的大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模式等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五、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信息软件系统进行科学计量统计,通过对我国高校近十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①关于中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学术研究紧扣新时期国家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政策调整、就业指导与求职过程、劳动力市场与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调查、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等主题,这些学术研究也为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改革完善提供了思路。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单位。③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呈多学科交叉趋势,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紧密,与时代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剑平.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
[2]边文霞.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面临困境动因研究成果综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3]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
[4]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
[5]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论文
1.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1.1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直接影响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业范围、地点、性质和领域。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够留在机会较多的一线城市,这将拉大城乡发展的差距,导致小城市及乡镇经济发展将更迟缓。就职意向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就职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而民营企业却面临着招不到人的窘境,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1.2就业动态性亟待提高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太乐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一毕业出来,他们异想天开地以为很容易找到高薪职业。但众所周知,由于毕业生一出来社会,便会因技术含量不高,实操能力差而不得不低头弯腰地接受了低工资待遇的现状。等到一两年后,当他们经济独立、能力独立和人格独立的时候,也即是等到学成技术之后,他们才有能力跳槽到工资待遇、发展前景更好的公司。在面对如此的客观现状,他们是经过反复尝试和反思,才不得不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
1.3创业意识仍需加强
随着就业形势严峻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岗位紧缺的威胁。而自主创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这不仅为国家和社会解决了就业岗位紧缺的问题,而且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前进。虽然与“先就业后择业”的传统就业相比,创业对于乳臭未干的大学生无疑是难上加难,因为创业更多的是考验学生综合能力、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多关注、引导和灌输学生自主创业思想,加强他们创业意识,使这个思想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
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的论文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业教育在高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为创业教育配套和服务的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也不断涌现,创业实训基地对创业教育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不仅能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教学模拟、技能练习,还能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仿真实训、创业孵化等。对高等学校来说,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属于新兴事物,因此,基地建设的运行模式、管理机制等都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部分高等院校由于受师资、资金、管理等方面影响,在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操作和实践能力。首先,通过创业教育,学生能有效掌握创业知识,了解创业过程。在创业基地可以让学生模拟创业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依托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高校可开展多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如创业游戏、创业计划大赛等,以便有效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在创业设计、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
学生要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社会实践,离不开创业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在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还重视训练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实现创业目标,既能确保专业理论教学高效完成,又能通过创业实训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改变被动适应的习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分析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若干途径的论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80万人,比2005年净增140万,增幅为29%,力口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竞争就业岗位,2006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500万人。
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压力很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1.5亿到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每年向城镇转移的规模约为1000万人,这1000万劳动力要在城市竞争就业岗位,并且在某些行业有较强的竞争力。有人预测,2006年城镇和农村所需要的就业岗位约为3600万个,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900—1000万个。也就是说,500万大学生将和3600多万城乡劳动力竞争900-1000万个就业岗位。高校共青团是以青年学生团员为主体的群众组织,服务青年学生的利益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责任,就业创业是青年学生最具体、最现实的利益,我们要充分利用共青团员的特点和优势,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己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先锋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利用共青团具有的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特点,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做好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高校共青团是青年大学生所信赖和拥护的组织,在青年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自己强大的组织优势,把青年学生团结在团组织周围,针对就业创业方面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给予帮助、提供服务。
浅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论文
论文摘 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说明只有贯彻就业导向原则,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结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因此,我们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就业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创业能力研究
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根据课程开发的要求,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二)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和立体化
按照就业导向原则,我们设计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延展模块和创业就业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弹性,而且对职业化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实行双证融通,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按照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要求,我们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就与会计证的取得融为一体;《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与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证书的取得融为一体。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学科教育教学问题探讨论文
大学生毕业之前,都有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需要去学习,这就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大学四年,所学的课业很多,就业与创业技能的学习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门非专业课,对于这门非常重要却往往被处于毕业前夕内心焦躁不安的大学生忽视的课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给学生以指导。
本人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认为:要使这门课程真正对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起到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重视,认清课程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是一门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课程。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临近毕业离校,却发现,自己的长处无处发挥,自己的缺点没有改正,自己的工作没有着落,自己的未来没有设计,这就需要教师从就业和创业方面给与正确的指导。
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现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到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从毕业生择业是否理想而导致的待遇差距到不同职业的发展空间,从就业的稳定与发展到创业的艰辛与成就。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也是教师的重要讲解内容。
让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首先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需求,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总结与分析。一般而言,这种需求既要考虑到学生们的相同点,有要区分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同时,也需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汇总与提炼,这可以说是本门课程的开门第一件事,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客观需要,才能采取相关的教学手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现在在课堂上学到的,就是将来在社会中用到的,自己将来的职业命运与现在的课程学习关系密切,最终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
基于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访谈的形式向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为依托,探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能力
一、就业形势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765万高校毕业生在内的1200多万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自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生都有所增长,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338万,2010年高校毕业生631万,而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65万。在这样的形势下,几乎没有了所谓的好专业,所有学生找工作的难度都在增加。在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企业发展放缓,对新员工的需求量减少且要求更高,毕业生的数量却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了更大的买方市场。
二、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但是职业技能与空缺岗位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对50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访谈了解到,很多毕业生与企业失之交臂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存在巨大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毕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基本能力能达到满意,对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基本满意,但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应变能力也不理想。人力资源管理者普遍认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责任意识缺乏,个人期望值过高,求职目标不清,建议学校加强素质教育,锻炼学生实践、创新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而这几个方面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2017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2017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