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1
在当前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准入门槛降低的大环境下,就业问题时横亘在当前高校教育问题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中的重要话题,相比于同期毕业的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多低于男生,对入职单位的满意度也想对较低,因此,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就业单位的选择范围比男生减少很多。究其根本,影响女大学生顺利就业择业的原因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在求职中,女大学生会面临更多的性别歧视问题,心理压力问题,从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特点来看,对于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因素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刻板印象,表示社会认知偏向性和凝固性的,因此,稳固的影响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极易让人产生偏见。在当前供远远大过于求的就业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带着对女大学生的刻板印象,在招聘工作中带有鲜明的性别歧视色彩,使用或明或暗的手段提高女大学生的招聘门槛,同时附加诸多不合理的条件,将很多优秀的女大学生拒之门外。同时,从人力资本投资上来看,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结婚、生育等必然问题,女大学生生理原因导致的工作效能降低,这些都使得女员工的人力成本及福利成本要远远高于男性员工,这些附着在女大学生身上的成本条件,成为了许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女员工的原因,加之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国家强制性政策保护的弱化,劳动政策保障的不完善,成为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因素。
二、教育环境因素
从教育环境来看,女大学生的学科分配、教育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匮乏,多成为影响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女生多就读于文科专业,而男生则更多于理工科等一些知识技能较强的专业,因此,女生多常见于应聘一些文秘、语言、行政、管理等知识技能及收入相对较低的行业,而进入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女生则相对较少,这本身是受女生知识结构的局限影响的。在学科设置上,一直较为忽视适应于女性学科的建设,使得女性特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女性教育缺少特色,并且在教育过程里,并不看重对学生心理塑造与独立人格培养,女性优势无从发挥,女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三、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从自身因素来看,女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生理因素。女性体力上先天弱于男性,不能参与较为繁重的体力工作,大大缩减了女性就业的行业范围。从心理上,女性更倾向于依赖和从其他途径得到帮助,而男性在性格上更倾向于与他人交际、表现与征服。在女大学生进入职场不久,便将面临结婚、妊娠、哺乳、育儿,造成职业生涯的中断,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使得她们由于生理因素,在就业、升迁等问题上遭遇了极大的不公平。在学业上,女大学生更看重于学业成绩,而忽视自己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总是素质的培养。在职业选择上,女大学生更偏好于稳定性强、舒适度高、挑战性低的工作,对自身定位过高,不符合自身能力素质实际,攀比心理较强,过分依赖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来自于包含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与教育体制等多方面问题,因此,思考行之有效的对策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女大学生求职技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为了遏制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许多国家设立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合法权益,而我们国家在此项问题上号召性政策较多,对于解决劳务市场上出现的歧视女性问题,在实施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国应尽快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大对歧视行为的惩罚力度,使用人单位意识到不合理的拒绝女性求职者将要付出成本代价,矫正和干预女性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保护女性平等就业。
(二)社会树立性别平等就业理念。借助社会化媒体力量,进行性别平等的就业理念宣传,打破封建思想糟粕,增加公众对女性求职者的认可度。就业上的性别平等,并不是指女生也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是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不能带有刻板成见,轻视女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养,将就业平等不仅仅体现在法律上,还体现在招聘录用的过程中。用人单位须充分认识到女员工在职场上存在的天然力与竞争优势,更多吸纳女员工入职,使单位男女员工比例协调化,在工作中利用各自优势互促互进,拓展处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思路与解决办法,促成企业使用利益更大化,也帮助企业创造更为和谐轻松的职场环境。
(三)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除了改变外部环境外,强化内因,提高女大学生自身就业心理与综合技能,才是改善就业状况的根本。相比于男生,女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女大学生的课业成绩较优,学习能力较强,研究表明,女性有更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女性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在处理问题上更加周到细致,具备更强的感性认识。另外,在工作问题的协调上,女性的亲和力更容易推动问题的解决,在社交场合上往往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女性还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女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积极锻炼自己,克服自卑与恐惧心理,对自己客观评价,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因此,端正就业心态,根据自己的性格、专业、气质与兴趣,勇于面对压力,严格要求自身,必定将帮助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打造一片崭新的天空。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2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同时也关系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就业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较为突出和敏感的问题,其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思路,不利于就业形势的缓解。因此,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要提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引导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就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已经有了初步选择,进入大学后,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和对本专业就业形势的了解,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规划也愈加完善,但由于对社会就业形势和行业发展状况缺乏一定了解,他们的就业目标和就业规划仍存在过于理想化、心理期望值过高等心理误区。
从就业心理准备上讲,大学生缺乏明晰的自我认知,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过分关注自己所在的专业是否好就业,盲目规划职业发展规划。虽然部分大学生根据就业形势和企业需要做了专业拓展方面的准备,如就业教育、训练辅导等,但仍改变不了大学生整体缺乏就业准备的现状。此外,各高校的就业教育与辅导系统仍有待完善,偏重就业技巧训练,忽视社会性培养,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后与社会快速接轨。
在就业情绪上,消极情绪仍占主导,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消极情绪更加严重。过大的就业心理压力不但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加剧求职就业难度。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不明确,缺乏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决心,步入社会后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更加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1)政府。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政府方面因素主要有:①就业政策不完善。国家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导向性,目前,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如就业市场规制政策、维权政策、創业扶持政策、就业指导政策等等。但由于政府职权所限,政策之间缺乏联动和协调,很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②就业环境欠佳,信息不完善。部分地方对于毕业生就业、落户、用人指标存在限制,这也客观上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国家就业信息缺乏统一、开放的发布平台,大学生与企业间不能实现信息对等,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2)用人单位。随着大学扩招、经济转型,就业市场由以往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用人单位盲目提高招录标准,用人观念不切实际,过于追求名牌大学毕业、高学历,个别单位还存在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现象,这些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学校因素
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扩招。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学历贬值速度提升,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评价有持续下降趋势,加之,扩招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学生培养水平也受到影响。2)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我国很多高校都缺乏人才需求预测,这导致高校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不合理。部分学校盲目追逐热门专业,高校之间专业趋同的现象严重,金融、保险、会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供给过大,这也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压力。3)就业指导机制。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指导落实不到位,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走过场”,指导缺乏目标和针对性,内容浮夸、不实际。二是,指导机构不健全,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人员多由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兼任,这不利于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紧张。
3、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长的期望。很多家长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改变自己的观点,对子女的期望过重,认为他们毕业后理应找一个轻松、体面、待遇优渥的工作,这促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加重。2)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一方面能够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另一方面心理素质往往较好,因此,其就业心理压力并不是很大。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往往需要尽快工作,减少家庭负担,因此,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
4、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个人观念滞后。很多大学生仍旧认为自身的学历是求职的重要砝码,步入社会后理应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重视,这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同社会实际的错位,一旦想法不能实现就会造成挫败感。此外,很多学生还认为找工作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对薪金待遇过于苛刻,碰壁后会对就业产生畏难情绪。二是认知因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当有对自身、对职业、对行业的初步认知,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定位自身在就业市场的位置。但很多学生仅凭主观臆断去了解外部环境,对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不透彻,加之对自身认知的不准确,极易产生自负心理。三是个人心理障碍。个人心理障碍主要有两种:1)焦虑心理。大学生除了考试之外基本没有参与过任何社会竞争,对于竞争的充满盲目性,疑问、担心、害怕等情绪得不到缓解就导致了焦虑情绪。2)从众心理。很多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实现缺乏主见,随大流的行为较为常见,过分追求社会所推崇的职业,就业中迷失自我。四是就业准备。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但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仍较为欠缺,这些能力正是他们步入职场中常用的。能力的欠缺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下降,自然就催生了各种消极心理。
三、结语
从校园步入社会,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回避、退缩、焦虑、浮燥等心理,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多方努力。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消除消极心理因素,让他们以饱满的信心和过硬的能力面对社会竞争。
20xx年度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新常态下地方高校‘精准对接’服务大庆经济发展促进市校深度融合的研究”(项目编号:DSGB2016010)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伍明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认知评价与就业焦虑的相关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xx.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3
摘要:目的: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缓解中医药学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因素
中医药大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关系到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医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瑰宝的传承[1]。因此,关注中医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对开展中医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xx年11月下旬,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年级分层,在河北大学中医学院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班级,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91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51人,女生140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分别为49人、98人、44人。
1.2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中医药大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考试相关的态度和其他相关方面的状况等。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并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91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数据,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就业压力的不同影响因素。
2.结果
如表1所示,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调查结果中,中医药专业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受到社会就业歧视的影响,她们更易认为女生在就业时较之男生存在弱势,从而导致她们感受到自身的就业压力较大。另外,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有学者研究认为:如今我国许多地区农村与城镇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较之城镇家庭往往会有着更低的经济条件,同时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感及各方面的差异会使一些农村学生自卑心理更强,因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感受到的压力都会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要大[2]。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大一的学生刚刚入学一个学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不是十分了解,对未来的就业前景还很茫然,这有可能是他们就业压力高于高年级学生的主要原因。月平均花费越低的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大,可能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存在关联。月平均花费越低,意味着其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学生就会存在寻找一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心理,从而导致他们的就业压力较大。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面向整个社会生活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缓解中医药学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作者:刘爽 王娅婷 马思佳 赵欣 单位:河北大学中医系 河北大学医学院 河北大学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莫莉丽.中医药大学生医德教育探究—以广西中医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xx
[2]普照民.云南省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对比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xx
[3]赵燕.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6):63-69
分析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几大因素_综合指导
狭隘的人才观阻止大学生合理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记者在河北省一些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不允许肥水流入外人田,对大学生到本地以外的地方就业进行限制,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学医药的应届毕业生对记者说,他与山东省几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联系,有两家企业都愿意接收,但因出省指标限制,他无法到山东的药厂就业,至今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一些高校的老师对记者说,一些地方留住人才、招收人才的动机是好的,但用限制流动的做法不妥当。他们希望政府不应对大学生就业进行过多限制,而应把精力用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上。
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把许多毕业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河北科技大学一些同学对记者说,一个只有十几号人的普通日用化工企业,虽然没有任何境外业务,竟然也要求应聘大学生有六级英语水平。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盲目要求应聘者为硕士研究生。不少同学反映,现在大学生多了,一些企业选人的条件也苛刻了,有的企业甚至不从实际需要出发,盲目招收研究生、博士生为其装门面。许多大学老师和学生希望,用人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把真正学有所长的'大学生招收到单位来。
除以上两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一些主观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首先是大学生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影响了择业。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就业经验的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刘成龙对记者说,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大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对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大学生特别欢迎。现在不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期望值过高,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就业机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就有些不切实际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岳森说,大学生择业不应盲目提高就业目标,而应以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标准。
此外,大学生不愿离开家乡就业、不愿到基层就业等因素,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及时就业。有关方面和大学生本人,都应正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努力排除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障碍。
稿件来源:新华网
家庭出身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第四因素
家庭出身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第四因素
选择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训,缘于不久前该中心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共占90.8%,大学生群体对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乐观。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100名大学生,来自北京几所高校的各文、理科系,囊括了从本科一年级到博士各年级阶段,其中农村学生有51人。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排名依次是专业、性别、外貌、家庭出身及国家政策,家庭出身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第四大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多元文化教育中心的主任、此次“促进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项目中心”负责人郑新蓉教授说:“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整体上缺乏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外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应聘中容易缺乏自信、被动,就业期望值过低,这都严重影响她们顺利就业。有的女大学生甚至连获取信息的渠道都没有,她们怎么能成功竞聘呢?”
“面对用人单位,女大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弱势的.。”辽宁大学一位毕业班辅导员说,“每年毕业生找工作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文科院系本身女生多,而现在用人单位偏偏不要女生。至于农村籍的女生可能受到的限制还要更多一些,如果要是自身心态好、比较开朗、善于利用外界信息、善于沟通则会好些,但是她们往往在这方面不擅长,就业时会遇到更多的障碍。”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副主管也称:“有些企业对农村籍女生存在不公正心理,在面对同等水平的两名应聘者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城市籍的。”
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1.政策性障碍。为充分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双向自由选择与自主择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强调:为了解决目前出现的就业难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克分就业。但在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上,仍存在种种障碍。一是指标性限制。按国家宏观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是有主的双向性选择。但现实情况是高校仍然有派遣毕业生到一些地区或跨省的指标限制:一些大、中城市的用人单位接收大学毕业也需要进人指标,否则档案和户口就难以落实。尤其是高职(专科)学生跨省流动受到较大限制。二是派遣时限性限制。国家政策已作出明确规定:大学生毕业两年可由学校保留档案。但在实际派遣过程中,不少地方规定派遣指标在当年有效。过完年就不再办理接收.这就导致一些即便是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因超过派遣的时限要求而不能够派遣,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三是制度性限制。当前,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大批高校毕业生去充实公务员和教师队伍。但一旦毕业生选择去这些地方工作,其户口、档案必然随本人转到工作地。再要流动户口、档案势必遇到障碍。有不少毕业生担心,其后代在落后地区得不到好的教育,到时送子女到城市上学还得交数量可观的借读费。因而望而却步。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1引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本次调查通过“关于北京地区大学生毕业选择情况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来源于管理学院周亚老师提供的2004年人事局对北京高校2895个学生的调查结果),运用社会统计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以得到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各方面因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院校共289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此论文采用其中30%的数据,共849个样本,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对毕业生选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目前,大学生毕业主要有三种选择——国内升学、就业、出国留学。我们可以得出,本次调查777个有效样本中,超过半数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占有效百分比的54.2%,37.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5.0%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此外,还有3.2%的学生对毕业选择不确定。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从以下家庭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其中家庭社会因素又可分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所在学校等,个人因素可分为以性别、性格为代表的先天因素和以学历、成绩、综合能力为代表的后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毕业生选择收到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从家庭、社会因素来看,是否独生子(女)对毕业选择造成一定影响,独生子女的出国概率显然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最为直接,这点与我们预期相符。学生在毕业后选择问题上,经济问题显然是最为直接的。所在学校的不同,也使学生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再加之各学校培养方向的不同,使毕业选择产生很大差异。此外,有可能影响到毕业选择的家庭、社会因素还有很多,我们考虑了集中有代表性的因素,诸如,父母和亲友期望、周围同学等生活环境、社会舆论与评价、国家政策、学校老师的就业指导、学校的教育培养。其中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周围同学的生活环境对毕业选择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他因素则不明显。从个人因素来看,根据调查结果,先天因素中的性别和性格对毕业选择并未造成影响。这与我们的假设并不相符。可见,一个人先天并不影响发展方向。而与之相对,后天因素对毕业选择有很大影响。首先,学历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做出的.选择不同,研究生有更大的倾向进一步学习研究。个人成绩和综合能力均对选择造成很大影响,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分析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几大因素
狭隘的人才观阻止大学生合理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记者在河北省一些高校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不允许肥水流入外人田,对大学生到本地以外的地方就业进行限制,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学医药的应届毕业生对记者说,他与山东省几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联系,有两家企业都愿意接收,但因出省指标限制,他无法到山东的药厂就业,至今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一些高校的老师对记者说,一些地方留住人才、招收人才的动机是好的,但用限制流动的做法不妥当。他们希望政府不应对大学生就业进行过多限制,而应把精力用到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上。
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把许多毕业生挡在就业大门之外。河北科技大学一些同学对记者说,一个只有十几号人的普通日用化工企业,虽然没有任何境外业务,竟然也要求应聘大学生有六级英语水平。稍微大一点的企业就盲目要求应聘者为硕士研究生。不少同学反映,现在大学生多了,一些企业选人的条件也苛刻了,有的企业甚至不从实际需要出发,盲目招收研究生、博士生为其装门面。许多大学老师和学生希望,用人单位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把真正学有所长的大学生招收到单位来。
除以上两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外,一些主观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首先是大学生知识面过窄、实践能力差,影响了择业。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就业经验的`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刘成龙对记者说,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大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需要,对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大学生特别欢迎。现在不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知识面比较窄、实践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期望值过高,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就业机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就有些不切实际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岳森说,大学生择业不应盲目提高就业目标,而应以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标准。
此外,大学生不愿离开家乡就业、不愿到基层就业等因素,也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及时就业。有关方面和大学生本人,都应正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努力排除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障碍。
稿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