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论文

电气类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等相关)就是关于电气(有必要解释一下电气:电气并不是电器,它包括了所有的用电的设备。这个概念相当的广泛,只要是用电的就是电气,只要是用电控制的就是电气控制)控制方面的专业; 专业的目标就是怎么让机器自动运行,就是人们常说的“智能化”,机器能够自己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工作。

电气专业论文1

  摘 要: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目前高校奋斗的最大目标。基于此,本文对社会需求的高校电子电气专业的一些教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提出的教学改革主要通过突出模块式学习,构建职业导向的教学课程,加上以多技能书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更好的良好教育。更多电气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电气论文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1.结合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高职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知识陈旧,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成为制约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

  2.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职业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课时非常有限,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我校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在现代汽车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子控制喷油装置、电子点火装置、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转向阻力系统、适时调节的自适应悬挂系统、常速巡行自动控制系统等等。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用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以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弊端: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分析电路虽然头头是道,但若要设计制作一个电路系统往往不会查手册、不会选器件、不会连电路、不会调试系统。可见,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案例教学法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案例要有综合性和启发性 ,案例应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3.案例应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要善于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故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EDA仿真软件、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

  1.在讲到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常用控制电器结构、动作原理时,若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在课堂上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画出来是不可思议的,即使画得出来,也很难将此部分的内容讲清楚,课堂效率极低是可想而知的。但采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体课件,节省了在堂上画电动机、常用控制电器的时间,还可以通过flash动画生动地表现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常用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非常的直观而富感性,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大大地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

  2.在讲单管的共射极放大电路,工作点设置对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工作点设置得太高,容易导致饱和失真;设置得太低,容易导致截至失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虽然我们可以借助PowerPoint、flash、VB等制作的包含文字、图片、动画的课件进行讲解,降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理解方面的难度,但学生还是觉得缺少感性的认识。但通过利用multisim对单管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后,学生好像置身于实验室,体验到:设置适当的工作点的重要性;负反馈的作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对所学知识豁然开朗。实现了理论教学由难化易,由繁化简、因材施教等方面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实践环节的改革

  在硬件实验方面,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好的考核方法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导向,所以考核方法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职业教育课程的考核方法一定要与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一致,考核的内容和方式要“以能力的考核为中心”作相应改革,在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基础上,增加技能考核,把学生课外的小制作也纳入考核的范围。

  六、结语

  要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亟待改革。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但要取得改革成效,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调,特别是需要教师在微观教学各环节进行改革的配合。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与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有一个交流的机会。

电气专业论文2

  1.引言

  实验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②学习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③培养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泡括创新能力)④通过实验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学风。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偏重于前2个方面,而忽视后2个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即验证性实验。其优点是:理论课后紧跟实验,实验原理、方法明确,易于理解和操作,教师和学生都无需耗费过多精力。缺点是:学生只需照葫芦画瓢,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在强调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还强调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除安排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外,还应増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对教师必然増加了工作量,对学生则増加了难度,学生和教师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教学改革的任务。

  2.电气专业专业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等组成,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1~7为专业必修课,主要是电机、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课程;A1~A4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方向课程;B1~B4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向课程。这是2个限制性专业方向课程组,学生必须选择其中一组。

  3.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同时又与科技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着电气工程学科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这些课程中既应安排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和领会,更应该安排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并加大在实验环节中的比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学风。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改革探索。

  3.1 修改教学计划,保证实验学时数

  我们从培养计划的制订入手,对专业课程明确安排较多的实验学时,为了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各门课程都増加了2~4个实验课时。新开设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向课程更是在目前实验设备的条件下设法开设了20个学时的实验。同时,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时,要求与培养计划协调一致,安排足够的实验学时和实验内容。

  3.2 修订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其中一组。

  对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实验教学大纲加以修订,调整实验内容,増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每门课程大纲中提出的实验个数要多于实际安排的实验个数,其中一些是必做实验,其学时要少于计划安排数,其余性、设计性实验。例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安排实验学时为8(4个实验)大纲中则写入了6个实验,其中2个为必做实验,还有4个则为选做,均为设计、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其中选做2个。这样就使得学生必须完成2个设计、综合性实验。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一致认为,通过这样的实验改变了固有学习方式和观念,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实验课单纯验证一个实验结果的模式,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在实验中验证教师的理论讲授或教材中所述的理论知识。

  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171;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流程、处理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本课程的验证性实验,甚至于是前修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密切配合,通过设计性实验巩固在验证性实验中掌握的实验技能。例如“智能建筑设备及其控制”课程安排了一个“电梯升降速度曲线的变频控制”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使用变频调速控制电机,模拟实现电梯升降曲线的控制要求,进一步掌握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了解电梯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特点。”其中对变频器参数的概念以及设置方法和变频器的接线等使用方法必须在前面的实验中掌握,这就要在前修课程“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上的一个验证性实验“通用变频器与V/F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实现”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讲授的关于电梯运行曲线的知识由学生根据电梯升降曲线要求设计、计算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来完成。通过该实验,学生既对课程内容加深了了解又巩固了前一实验的知识,同时,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又留给学生了自由设计的空间。

  3.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

  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行开放式教学,这个开放包括:①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室安排在某个统一的时段完成某一个或某一类实验,由学生自己来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②实验内容“开放”,即实验指导书只是提出一个实验的基本要求,由学生来自己设计实验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线路。如“运动控制”课程实验就安排了一个“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实验”,实验要求是“利用高性能通用变频器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学习对变频器的各种操纵方法,并实现一定的调速运行方式”。要求学生“综合前期所学知识和以前完成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线路。在教师认可后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总结,必要时抽取部分学生提问,综合评分。实验要求提出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多种手段,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有的提出了基于纺织业纺制竹节纱要求的多段速控制方案;有的提出了基于电梯运行曲线控制要求的电机S曲线起停控制方案;有的提出了充分利用变频器矢量控制功能的采用转速闭环控制的定位控制方案,等等。反映了学生对知识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对新知识、新课题的探究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对实验设备能够完成的实验都极力协助完成。这样的实验毫无疑问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一切以学生为本出发,大家都做得无怨无悔。

  3.4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需要消耗一定人力、物力的实验,可能会用到多个实验室的设备。学院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将整个实验中心的设备统一调配,同一设备可以在多个实验室的多个实验中使用。例如电力电子实验室的电机机组既用于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又用于工程训练中心的变频器、交流调速系统方面的实验。进一步地将与科研相关的仪器、设备也集中在一起管理,在本科课程实验中只要有可能也加以利用。此项改革,优化管理,极大地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人员共享。

  4.结语

  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永恒主题之一。要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因素,互相配合。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将更完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将更上一层新的台阶。

电气专业论文3

  前言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各类以电力为能源的设备对于供电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诸如生产企业、建筑企业等,大功率、长时间、变性大的用电为电力行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的供电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对自身的实际操作进行改进,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才能应对社会发展下的各种需求,实现自身的当代价值。据《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xx-2021年》反映,我国当前电力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自动化效果仍需提高,这就意味着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加大自动化研究和建设力度。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意义

  1.1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在于利用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主要表现为:①通过对控制方式的设计,研发了配套与电气设备运行相匹配的系统,提高了设备管理与运行的合理性,同时增强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及稳定性。②通过自动化技术的支撑,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高效利用,而在适用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对原来的配电网进行合理整改,选择一些节能、高效的新设备,减少了在电能传输时的耗损。③通过设计和控制合理的电能参数,对符合进行控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可自动采取可变性的节电措施,同时减少了相应设备在配电网异常情况下的损坏几率。

  1.2意义

  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特征,即工业化和产业化,大规模的集成化生产设备对能源要求较高,例如大型的流水线生产机械、工程施工中的各类设备等,可见电力能源关系到社会基础经济与建设。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倡导和重视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实现电力生产与运营的自动化监管,促进各项设备高效运行,是电力企业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对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化。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使用水平,是电力企业现代化的一种标志,对于电气走出传统迈向全面工业化有着重要意义。

  2.应用现状

  现代电气自动化主要采用集成——分管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控制方面,通过总控制系统对子系统及相关设备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通过匹配实时信息与预设目标实现自动调控,促进了系统资源的有效配置,针对一些其他复杂的需求,能够以软硬件系统调整的方式进行体现出不同的功能。在系统结构方面,采用通用化的设计,将企业管理系统与设备管理进行连接,实现了高效通讯,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能。主要适用的技术与系统如下:

  2.1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技术是电力系统控制主要使用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短时间内不能被完全取代。从整体统筹上来看,通过对信息网络的建设,企业能够对实际的环节和场景进行数据采集,以图像、视频的形式进行实际监控,对于一些设备运行或电能传输状态,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数字信息进行反馈,此外不仅是生产环节,对于人力资源、财务信息、资源状态等都能够通过一个综合平台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分析,有助于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从纵向单一管理来看,集成技术有助于企业运用通讯设备与实际的设备、系统之间形成关联,能够对单一某项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调度,增强了业务能力。

  2.2系统语言

  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为了提高检修维护的效率,采用IE与WindowsNT为主要系统语言,基于这两种系统语言的特点,使管理平台更为标准,统一了操作规范和专业技能,管理更为便捷。而PC系统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将管理界面变得更加直观便捷,利用PC对电气化系统进行操控,不仅能够快速地对系统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掌握,同时还能够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故障排查和维护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采用PLC技术对电网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及传输,通过将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比对和转换,对电力系统进行可变性智能控制,其中模拟闭环是控制中最具特点的,可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有效调节。

  2.3电网适用

  ①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整个电网进行监控和管理,采用分级别的自主调动方式,实现以行政区域为分级的地区电网调度模式,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对大范围的电网状况进行掌握,同时还能真对单一区域内的电网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专门调度。该技术目前主要是依据实时监控数据来运行。②在电网的改造建设方面,配电系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采用了配电主、子站和光纤终端三层式的结构模式,确保了通讯质量。通过自动化技术,将配电转化成为一种数字信息,进而快速下到端点,直接控制设备产生功能变化,整个过程通过预设程序完成,提高了配电效率和质量。③由于变电站工作最为复杂,电力处理量最大,因此使用自动化技术最多,主要是防止操作失误和提高能效,通过关联各项设备并进行分类,实现了同时监控、同时管理、高效运行和快速维护,减少了人力工作的负担,提高了能源质量。

  2.4综合自动化

  一方面,依靠自动化技术将设备监控、管理、故障排查、维护等进行串联,实现一体化的操作,这就对整个管理系统提出了一体化要求,通过对系统的精密推演和设计,让系统替代人对完成工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智能操作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实时通讯和控制技术的支持,因此可以支持暂时与稳定两种状态同步存在,因此能够组建一个仿真的试验环境,以满足技术人员的试验需求。

  3.未来展望

  3.1智能技术的发展

  智能技术可以说是自动化技术的升级,追求电网智能控制和保护对于电力企业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基于此,应加强研究和学习,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模糊控制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电脑技术等为支撑,对控制系统进行不断升级,根据电网运行环境及相关设备的属性针对性地对系统进行调整,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并且确保控制技术能够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在各种电压、负荷情况下其工作能力不会发生削减。例如分层式的综合自动化装置的研发和使用,就是在我国研究人员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自主研发的,它突破了原来的技术限制,具有更强的实用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加强自主研发,积累各项经验必不可少。而智能技术最终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行效果,减少人力工作的负担。

  3.2配电网自动化的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配网成型、中低级的网络数字和信息配网的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其中,采用高级的应用型软件,通过输电网理论算法对配电网真实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负荷运算和预测,多方面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过程的快速性。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精准,增强了控制系统的实际效果。而未来发展中,肯定还会对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主攻方向是讨论如何综合设计计算方式,简化其中的某些步骤,使计算和数据信息的处理及指令信号的传输更加快捷。

  3.3管理平台建设

  ①关于大型综合性平台的构建。需考虑平台在功能和范围上的突破,例如互动功能,及平台可与外部用户关联,通过平台交互电力供求信息,企业能最快掌握用户实际需要,从而预设供电指令,以确保满足用户要求;集电力企业所有管理于一体,在系统中区分日常管理、技术设备、企业状况、人力资源等多个区间,各个区间之间又互为关联,能够方便各方面的统一调度;对单独项目进行纵向全面控制,即流水线式的监督和控制,所涉及的内容须全面,信息传输和反馈功能可靠。②对仿真系统进行开发,着重研究负荷动态建模和仿真实时建模两种,即创设电网数据数字模拟实验环境,以提供实验保障。

  4.总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在发展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一些瑕疵,这些小瑕疵就是推动该技术不断发展的根本,虽然目前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系统和匹配技术,但是在未来社会中,电力行业不断发展以及电力系统基础性能的不断提升乃至于电力系统本身新功能的出现等,都要求自动化技术还要不断研究和完善。目前看来始终坚持高效、安全、专业的原则对自动化技术进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研究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措施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2-12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船舶电气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国内、外的航运公司就业,担任船舶电子电气员职务,面临着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学生必须要满足STCW最新公约的任职资格要求和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船舶电子电气员的前身是船舶电机员,上世纪末STCW公约95修正案取消了对船舶电机员的强制性配置要求,部分航运企业取消了电机员岗位,电机员的工作转由轮机员分担,但部分轮机员由于缺乏电子电气知识和信息技术而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造成部分职能缺位,对船舶的安全营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国际海事组织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2010年通过了STCW马尼拉修正案,该修正案明确提出设置船舶电子电气员这一新职务,强调了电子电气员的必要性,并规定了具体的任职要求。为了履约中国海事管理机构也发布了新的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制定了船舶电子电气员的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由于STCW公约95修正案生效后部分航运企业取消了电机员岗位,多数航海类院校基本上都停办了船舶电气专业,我院则由于认识到船舶电气管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而一直保留着该专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专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培养方案不太合理等问题,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较大,船员的综合能力比较差。

  高职航海类学生的专业思想、业务技能等方面相对较好,是未来中国海员队伍中的主力军,因此基于以上背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电子电气员,实现我国成为船员强国的目标,有必要对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优化。

有关电气专业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2-0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 要: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目前高校奋斗的最大目标。基于此,本文对社会需求的高校电子电气专业的一些教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提出的教学改革主要通过突出模块式学习,构建职业导向的教学课程,加上以多技能书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评价模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更好的良好教育。更多电气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电气论文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1.结合课程目标,选用符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因为现行很多高职教材大多套用高校学历教育相关教材,知识陈旧,未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成为制约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

  2.在考虑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培养职业能力宏观指导下,微观上精选、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知识面广、信息量巨大,而课时非常有限,必须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选择、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我校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在现代汽车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子控制喷油装置、电子点火装置、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转向阻力系统、适时调节的自适应悬挂系统、常速巡行自动控制系统等等。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案例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用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以该案例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弊端: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分析电路虽然头头是道,但若要设计制作一个电路系统往往不会查手册、不会选器件、不会连电路、不会调试系统。可见,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案例教学法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采用案例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电气专业论文发表技巧

标签:论文发表 时间:2020-10-24
【yjbys.com - 论文发表】

  电气专业是我国理科院校中都会开设的一门专业,电气类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等相关)就是关于电气(有必要解释一下电气:电气并不是电器,它包括了所有的用电的设备。我国也有很多专门研究电气工程的专家和学者,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进步。我国也有很多电气专业的期刊,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很多评审高级职称的工程师都会选择核心期刊投稿,核心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电气专业论文发表技巧有哪些呢?

  1、要明确读者对象。要解决“为谁写”、“写什么”、“给谁看”的问题。要考虑生产和社会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的有关技术政策、产业政策、考虑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若是为工人师傅写出的,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写得通俗一些,深入浅出,易看、易懂。

  2、要充分占有资料。要写好技术论文,一定要掌握足够的资料,包括自己的经验总结和国内外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加以消化,分清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并根据选择的课题和命题拟出较详细的撰写提纲,包括主次的分类、段落的分节、重点的选择、图表的'设计拟定、顺序的排列等。

  3、要仔细校阅。初稿完成后,不能算定稿,论文必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论文格式、表述方式、图的画法、公式的表述、名词术语、字体标点、技术内容、文字表达及文章结构等方面要进行反复推敲与修改,使文字表达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文字精炼,逻辑关系明确。除自审外,最好请有关专家审阅,按所提的意见再修改一次,以消除差错,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探析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的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0-1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优秀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适应这一要求,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对理论教学投入较多,而对实践教学投入较少,使得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比较落后。针对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专业本科生培养而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没有配套的实践教材、缺少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笔者根据我校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并结合近几年给电气专业本科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传统的电气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些适合电气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的功能不仅在于验证科学定理,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甚至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应该改变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并不是把二者截然割裂开来。事实上,理论性课程需要实践性内容作为理论的验证,便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实践性课程必须有理论方面的相关内容给与指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践教学过程中借鉴现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培养出能满足社会急需的大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国际型人才的需要。

电气专业论文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与展望

标签:自动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0-09-04
【yjbys.com - 自动化毕业论文】

  前言

  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各类以电力为能源的设备对于供电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诸如生产企业、建筑企业等,大功率、长时间、变性大的用电为电力行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的供电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对自身的实际操作进行改进,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才能应对社会发展下的各种需求,实现自身的当代价值。据《中国电力配网自动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16-2021年》反映,我国当前电力行业自动化水平较低,资金投入不足,自动化效果仍需提高,这就意味着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就必须加大自动化研究和建设力度。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意义

  1.1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特点在于利用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实现了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主要表现为:①通过对控制方式的设计,研发了配套与电气设备运行相匹配的系统,提高了设备管理与运行的合理性,同时增强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及稳定性。②通过自动化技术的支撑,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高效利用,而在适用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对原来的配电网进行合理整改,选择一些节能、高效的新设备,减少了在电能传输时的耗损。③通过设计和控制合理的电能参数,对符合进行控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可自动采取可变性的节电措施,同时减少了相应设备在配电网异常情况下的损坏几率。

  1.2意义

  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特征,即工业化和产业化,大规模的集成化生产设备对能源要求较高,例如大型的流水线生产机械、工程施工中的各类设备等,可见电力能源关系到社会基础经济与建设。在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倡导和重视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实现电力生产与运营的自动化监管,促进各项设备高效运行,是电力企业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对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强化。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使用水平,是电力企业现代化的一种标志,对于电气走出传统迈向全面工业化有着重要意义。

试析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改革船舶电气专业教学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论文关键词:船舶电气 教学改革 社会调查

  论文摘要:针对船舶行业和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直面船舶电气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实施分段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一定要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紧紧围绕“两大基地(六大行业)”和“三大产业”的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重点投入等措施,加大专业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的力度,培养高级技能型和中级实用型人才,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力支持。

  但是,无论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域形势看,还是从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行业形势看,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2008年春,我们在省内进行调研,发现辽宁船舶业技术工人队伍突出存在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以及高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问题。为此本文针对船舶电气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系列改革措施。

  一、杜会摇求调查结果及分析

  2008年春,我们对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10多个船舶及配套企业就毕业生质量、适应岗位能力、工作表现以及未来发展对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要求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出以下问题:

  1、辽宁船舶工业企业急需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型人才,技术工人队伍突出存在结构性供求失衡问题

  2006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毕业生88人,各造船企业报我院需求270人;2007年我院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毕业生200人,各造船企业报我院需求580人,供需比例大致在1:3左右。通过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要求等进行调查,发现今后企业需求专业人才每年会有20%以上的增长。部分企业船舶电气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情况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