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论文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一个具实质性资产的企业公司对其他公司提供物流相关之服务,如运输、仓储、存货管理、订单管理、资讯整合及附加价值等服务,或与相关物流服务的行业者合作,提供更完整服务的专业物流公司。
第三方物流论文1
1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根据美国管理协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定义,第三方物流是生产经营企业将原来属于自己的物流业务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对物流全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
陈雅萍、朱国俊、刘娜(20xx)认为,第三方物流可以称为外包物流或合同物流,是由物流劳务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运作物流服务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分工条件下物流专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芮桂杰(20xx)研究指出,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生产、销售和消费,其对物流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第一、二方物流的组织形态及经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企业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活动外包出去。于是,第三方物流便应运而生,并因其在分担风险、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而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流。
综上,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的内涵可理解为:通过与“第一方”发货人或“第二方”收货人的合作,来为企业提供其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一种物流形态。相对于“第一方”和“第二方”而言,“第三方物流”既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的买卖,主要是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来为客户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可见,第三方物流在物流渠道中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作为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的载体,并不在产品供应链 中占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会通过提供物流活动服务于产品供应链。相比传统物流,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规模化,综合成本更低,配送效率更高,已成为当今社会化分工、国际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及分类
第三方物流企业广泛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简称3PLs)也称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来获取一定的利润。从其提供的服务形式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以提供物流信息为主导。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建立在一个信息平台上,为物流服务供需方提供运输信息、货源信息以及多式联运服务信息等,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可扩展到全球任意区域,收取信息费是此类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营业收入。
(2)以提供物流服务为主导。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为特定或非特定客户提供各种物流服务。其本身没有硬件设施,可通过从别处获取信息来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或租赁车辆、仓库来提供仓储服务以及提供配送服务等,以赚取服务费为主要营业收入。
(3)以提供单一仓储服务为主导。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各种公用或专用仓库为载体,为客户提供货物存放及仓库装运服务,有的企业还提供简单的流通加工服务,如打标签、打包改装等服务,以收取仓储费为其主要营业收入。
(4)以提供单一运输服务为主导。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为客户和货物提供各种形式的运输服务,如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来收取运费作为其主要营业收入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是综合型物流公司,其建立在一个覆盖较大区域的信息平台上,为客户提供各种基本物流服务与延伸服务。综合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其网络及信息系统内根据情况自建或租用仓库,或运用自有运输工具或租用运输工具,来提供各种延伸服务,包括快运服务、门到门服务等,还可提供物流信息跟踪等货物运输查询服务。
建立在网络等现代技术上的综合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其运营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的便捷性扩展到更多的业务,可利用大量规模化的运输及仓储服务降低综合成本,它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使其价格较之于其他物流企业更具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论文2
[摘要]如今,在很多经济区域产生了专门满足产业集群物流服务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着重探讨了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机理、运行与组织特征问题。
[关键词]产业集群第三方物流浙江
一、引言
基于经济活动地理集聚的产业集群与基于经济活动地理扩张的第三方物流实现了结合发展,即在很多产业集群中产生了专门满足集群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第三方物流。在笔者看来,产业集群主要基于生产活动的地理集聚,第三方物流主要基于流通活动的地理扩张,正是由于流通活动的地理扩张是生产活动地理集聚的前提,使得第三方物流与产业集群实现结合发展。那么,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是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特征?本文结合着浙江省的相关实践,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
二、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产生
从分工视角来看,尽管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形成的缘由、发展路径及其特征不同,但都是基于发达分工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促使企业获得分工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即分工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容量限制,巨大的市场半径和市场容量是分工的前提条件。而第三方物流具有网点优势,能够突破地域界限;具有技能优势,能够高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具有信息技术优势,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增大集群企业扩大市场半径和开拓新市场,同时降低产业集群因分工而带来的交易费用上升、进而促进分工深化。在此背景下,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应运而生。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对市场容量扩大和需求市场改善的需求直接拉动了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的产生。
在浙江,还存在“集群企业局限于狭小市场范围内的过度竞争”、“集群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效应不足”等成长障碍。浙江产业集群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专业市场为主要载体,通过数百万的专业化商人,建立起庞大的浙货销售网络,建立起高度发达的分工体系。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我国加入WTO等一系列环境变化,浙货销售网络已经不能支持产业集群市场容量的扩大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开发。可见,市场容量扩大已成为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在浙江,产业集群对扩大市场容量的需求是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力源,具有市场意识的创新性人才是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另一重要动力源。如具有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华瑞人依托“世界第一化纤市场”之称的萧绍平原,在产业集群物流需求下,以化纤集群为服务对象,结合主业——行业电子商务开展,创建了华瑞物流中心,为化纤集群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物流服务。
三、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特征
1.衍生与创新是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产生的主要方式
所谓衍生,是指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由传统储运企业演变形成。如义乌联托运有限公司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需求集聚,通过对全市多家托运机构的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物流系统。所谓创新,是指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跨越传统储运企业形成,并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如海宁经编园正荣物流有限公司正是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洪流中成立并为入园经编针织集群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2.地理接近性是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分布的主要形式
虽然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地理空间限制,但并没有真正实现距离的消失和地理的终结。这是因为第三方物流与集群企业借助于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与知识,只能是显性的、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对于大量的隐性信息与知识,比如基于体验的,是无法通过互联网来准确传输的,对它们来说,地理接近性仍然是必要的。在浙江,一些集群龙头企业积极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这种地理接近性自不必说;对于很多第三方物流,如萧山化纤产业集群中的传化物流,都与各自所依托的产业集群保持地理上的接近性。
3.供应链物流是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运作的主要模式
出于产品成本降低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考虑,产业集群内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往往把物流业务完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而第三方物流将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货代公司、运输公司、终端顾客等参与方整合在一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这就是产业集群背景下的第三方物流运作的主要模式。如在温岭以钱江摩托为核心企业的摩托汽配产业集群中,第三方物流通过对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销售渠道进行管理,提供货物跟踪、保险、金融、运输等服务参与到集群供应链物流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中。
4.仓储与配送是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主要功能
一些第三方物流尽管能够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但主要是通过整合社会分散物流资源而实现的,若依赖本身资源往往只能提供仓储与配送物流服务。如温州鹿城仓储有限公司是经营仓储设施、组织物流配送的第三方物流,通过整合浙南地区仓储资源、发展虚拟物流,为温州五金机电集群企业提供集供应物流(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进出口交易)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物流服务模式。
四、结论
以浙江为例,本文着重探讨了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机理及其特征。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产生具有动双重动力来源,即集群企业市场嵌入拉动与物流企业创新人才推动;产业集群中的第三方物流特征包括——衍生与创新是其产生的主要方式、地理接近性是其分布的主要形式、供应链物流是其运作的主要模式、仓储与配送是其提供的主要功能。
参考文献:
[1]贾生华邬爱其张学华:企业集群化成长障碍调查——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xx(7):69~74
[2]陈畴镛胡保亮:浙江专业市场信息化发展探讨[J].浙江经济,20xx(7):48~49
[3]郭健全王仁武:网络经济的区域性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6(1):92~97
第三方物流论文3
对于物流实体单位而言,GPS在国内是项成熟的技术,已得广泛应用。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运作,企业对物流服务商物流运作的动态信息较难掌控,迫切需要应用GPS技术来有效地监控产品流向,防范在途货物风险,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对于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的企业来说,GPS技术应用的关键在将各物流服务商的GPS信息集成到统一的平台。而GPS信息的集成在国内缺乏统一的标准,是一大难点。本文以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例,介绍采取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的企业如何有效应用GPS技术。
1项目背景及GPS集成方案
1.1项目背景
公司拥有100多家物流服务商,所有运输业务均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承担,20xx年运量达1700万吨。公司组织开发了物流信息系统(以下简称LIS),能通过LIS及时掌握产品待装、在途、到货等不同阶段的信息,为掌握在途产品的实际流向和动态,公司从20xx年初开始推广GPS项目。
1.2GPS运营服务商选择
由于公司物流服务商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区域,点多线长面广,物流服务商并不长期固定,有些物流服务商在业务运作时使用非自有车辆,这些车辆也时常变化,还有些物流服务商同时为多个业主提供服务,而其他客户并不愿意与公司分享相关运输信息等等原因,项目实施中存在着较大困难。如要求所有物流服务商全部新装公司GPS平台的车载终端,必将增加业务运作成本。因此,要选择一家实力较强,能提供全国范围内GPS监控平台服务的GPS运营商,同时为公司与物流服务商提供服务。最终,公司选择了中国移动-同方锐安作为了GPS合作伙伴,由对方以中国移动为平台,开发了“e物流”平台。
1.3“e物流”平台与LIS的集成
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者来说,最关心的是车辆的定位信息、车速、运行轨迹,通过这几个数据可以确定车辆是否按照指定流向、既定线路并准时送达客户,物流管理者可以通过“e物流”平台提供的标准调用接口,在LIS中实现地图方式和文本方式定位信息的展现,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商、企业不同层面的物流监管需求。
“e物流”平台具有标准对外接口,用于支持与LIS系统的互联互通。接口以webservices的形式提供。LIS系统向“e物流”发出请求,“e物流”返回相应的结果。LIS中只保存到达检测结果,其余任何位置信息数据都不保存,需要时从e物流实时获取。
2GPS应用情况
2.1GPS报警点设置
为达到利用GPS数据对运输工具是否准时、按要求送达收货地点进行自动判断的目的,公司开发启用了“GPS报警”功能,通过预设的四种文本报警信息如“未入网无数据”、“已入网无数据”、“未到达目的城市”、“已到达目的城市”来反映承运工具是否到达了指定的“目的城市”。所有“GPS报警”信息在LIS中以文本形式展现。
GPS后台对承运工具行驶轨迹进行自动检测,若承运工具静止状态超过30分钟,GPS后台判断该停留地点可能为卸货地点,该卸货地点必须在“卸货日期”当天定位在“目的城市”范围内。若物流委托单的“目的城市”为县级市、区或镇时,物流信息系统自动需将该县、区、镇归结到其所在的上级地级市范围,再与GPS电子地图进行比对。由于电子地图的精度问题,目前“GPS报警”监控的区域精度只能是“地级市”。
2.2“GPS报警”原因分析
20xx年4-8月份,公司GPS报警原因主要如下:
(1)“未入网无数据”报警占40%,主要原因是部分承运车船未安装GPS或未与我公司GPS运营服务商签订转发协议;另外少量报警是由于承运商录入车号不规范所致。
(2)“已入网无数据”报警占15%,此类报警很难区分GPS设备终端未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GPS设备自身故障,是监控工作中的难点。
(3)“未到达目的城市”报警占5%。主要原因有承运商录入“卸货日期”不符合实际日期(提前或推后)、误填了短驳车辆而非实际送货车辆等。另外,由于GPS电子地图区域边界无法做到清晰化,当送货区域位于两个相邻地级市之间时容易出现GPS误报警。
(4)“无法连接平台”或“空白”的报警占0.5%,是因为承担数据转发的电脑故障或网络原因造成系统无法与GPS数据库连接。一般经过手工处理后可获得报警信息。
2.3改进措施
通过对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问题属于管理与操作的问题,需从管理上予以加强。
第一,建立GPS应用管理制度,规范GPS入网流程、明确GPS服务商、物流服务商及公司各单位职责。
第二,完善运输工具资源库,对不具备入网监控条件的车辆和船只要求限期整改,否则进行清退。
第三,加大GPS管理及应用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承运商的承运量挂钩。
第四,GPS服务商从技术上进行升级,将GPS电子地图的判别精度提升至县级或城镇级。
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20xx年底,公司GPS应用率达到了90%以上。
3GPS深化应用思路
目前,公司已通过GPS系统实现了产品流向和运输动态监控。笔者认为,可继续在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深化GPS应用。
(1)通过GPS确定运输轨迹,对运距进行回归分析,为运输定价机制提供数据分析的依据。
(2)将e平台信息通过接口引用到客户平台,让客户可根据销售订单号查询我公司配送产品实时位置信息,从而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产进度,降低原材料库存。扩大GPS平台覆盖范围,鼓励客户将自提运输工具的轨迹信息传递到GPS平台。
(3)通过车辆(船舶)实时GPS数据与装载状态信息的集成方案,建立统一的呼叫调度平台,发布装载需求信息、寻找回程车(船),调度回程车(船),降低空驶率,提高车辆使用率。
浅谈第三方物流毕业论文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第三方物流毕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介入不认同的原因
(一)对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认同
我国目前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功能单一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如仓储、运输、配送等功能性服务,而且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擅长的业务领域以及经营地域千差万别,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提供足以让社会信服的材料来证明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这就使得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在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很难决定一家能提供信息技术系统较好、标准化运作程序较高、服务满意率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目前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与自营物流服务质量的比较来看,两者无明显差异。
在风险和收益的两相权衡下,相当多的企业物流更倾向于由自己建立企业的物流系统,将其物流配送业务延伸至到销售终端。这主要是对风险的估值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
事实上,对企业来说,高效率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能够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使得企业将经营的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价值链,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要消除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疑虑,第三方物流商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来开拓潜在的市场。
(二)对企业运营机密外泄的疑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已使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业务外包正是提高供应链效率、加强核心业务和提高企业竞争地位、获得战略性利益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运营都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对于某些特殊运营环节,如材料的构成、生产工艺等多采取保密手段。若是引入第三方物流来经营其生产环节中的内部物流时,其基本的运营情报都不可避免地会向第三方物流商公开,势必造成核心运营要素的泄露,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基于客户需求的第三方物流客户分类论文
基于客户需求的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客户分类就是根据客户需求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为其提供高效、个性化的物流服务的行为。现有文献对第三方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第三方物流效率评价、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文献分析了第三方物流CRM系统的结构并论述了第三方物流CRM系统实施的管理策略;用DEA模型对第三方物流的效率进行了评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第三方物流客户满意度模型。
从以上文献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物流效率评价都是为提高客户满意度服务的。但是,很少有专家、学者从基于物流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分类,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进行研究。
物流客户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经典的聚类法是一种硬划分,它划分的结果是每一个待分类的对象严格地属于某个类,体现了非此即彼的特征。但实际上,很多事物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个待分类的对象可能部分地属于若干类,因此,模糊划分是描述这种现象最好的方式。目前比较流行的模糊划分方法有灰色模糊聚类、灰色关联度聚类、半监督模糊核聚类、模糊聚类等。其中,灰色模糊聚类与灰色关联度聚类的原理基本相同,都需要参考数列,但是本论文分析的问题没有参考数列,因为不同客户对不同需求指标的优先权、需求值是不同的,无法给出一个参考数列。半监督模糊核聚类需要预先设定聚类数目,且计算复杂,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的聚类分析。单纯的模糊聚类是依靠单一λ值来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λ值的确定没有客观依据;二是单一λ值只考虑了客户需求之间的紧密程度,而忽略了物流规划的复杂度和物流成本。因此,用这种单纯的模糊聚类法划分客户,其柔性是不足的。
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展望论文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一直是近些年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在2000~2015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的期刊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如下:
(1)检索项(主题),检索词(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220篇,核心期刊共有44篇;
(2)检索项(篇名),检索词(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精确查找,全部期刊共有50篇,核心期刊共有11篇。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产品服务功能不全、促销意识薄弱、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的存在,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弱化困境,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本控制、网络营销、个性化服务、品牌营销探讨上,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一、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成果
在经济日益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现代物流作为第三种利润和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竞争。学者张炳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了定义,就是指生产流通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核心业务,把原本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业务,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同时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活动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物流运作管理的业务模式。学者王晓东在《当前我国管理型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中对第三方物流概念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他认为第一方作为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第二方作为物流服务能力的提供方,即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基础物流服务的提供者,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利用第二方物流的资源和能力为第一方企业提供服务。简而言之,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具备拥有专业的物流服务管理人才、先进的物流资源配套设施,具备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理念探析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存在经营成本高、管理水平差、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致使其在物流外包领域没有竞争优势,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出效应明显。从当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看,根本无法与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竞争,更谈不上快速发展。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弊端分析
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判物流企业的运营绩效已成为物流企业的迫切需要,而当前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方法却存在着许多弊端。
第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在指标体系方面的弊端。由于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未形成系统、一致的定义,物流企业有多种的单一功能和多功能综合的分别,使得专家学者在指标体系的选择中侧重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另外,指标选取原则的不一致也是指标体系无法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弊端。首先,指标的单位不同,获得的数据无从比较,致使指标打分缺乏统一标准。其次,指标赋权方法存在问题,致使企业准确的绩效评价实用性不强。赋权有主客观两种方法,主观赋权法反映了专家的经验,但专家经验是对过去问题的认识,权数一旦确定就很少变动,很难反映客观条件的新变化;客观赋权法缺乏专家经验和知识,但指标权数与指标值的实际数值是相联系的,权数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反映了评价中的一种动态思想,因此评价结果有时会与经验相悖。目前提出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大多是简单的相加或相乘,无法更好地体现主客观各自的优点,也无法有效地避免其各自的缺陷。
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必要性论文
统计数据表明,第三方物流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欧洲一些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高达76%,且有70%的企业会同时选择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英国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为34%,法国为27%,德国为23%,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已达到30%以上。面对物流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高效、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基于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及所处的市场环境情况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正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行业服务属性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更多企业倾向于将物流交易承交给独立的物流服务企业来完成,物流行业的服务属性也愈加明显。但与一般服务行业不同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本质上要求其与客户在物流服务发生的各环节中紧密结合,与客户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维系其客户资源,以为企业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价值。因此,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中,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已是必然趋势。
面对物流行业广泛的客户群体以及多元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如果对所有客户采用一样标准的物流服务项目,必然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由此需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项目,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基于这种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对市场及客户进行细分,掌握其需求变动情况。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正好可以满足物流企业这方面的服务需求,科学收集与管理客户的基本信息、偏好情况及交易记录等,通过运用客户分析系统,测量出客户信用度、满意度、忠诚度等重要指标,从而对物流市场及客户特征做出科学判断,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
浅谈我国货运代理企业如何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论文
一、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现状
我国的货运代理业起步比较晚,但由于受到国家的重视,得到了国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鼓励,因此,在我国境内已经注册了上万家货运代理企业,而且平均每天以新增100多家货代企业的速度激增,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很多的货运代理企业还是处于传统的货运代理阶段,往往只是以中间人的身份为货主提供服务,业务范围也只是局限在租船订舱、代理报关报检、代办保险等简单的服务,很多货代企业现有的服务内容,已无法满足货主对于货物的物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很多外企在我国投资或者合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抢占我国的货代市场。他们以其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全球化的网络,给我国的货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大多数的货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能力,运行机制相对落后,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因此,我国货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越来越多的`货代企业选择向第三方物流转变,通过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方需求[1]。
二、我国货代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物流运输已经由原来的港到港发展到现在的“门到门”服务,原来单一的运输方式已经向多种运输方式结合的国际多式联运方向转变。而我国大多数的货代企业服务范围仍局限于代理等中介服务,不能满足顾客的运输需求,迫切需要向第三方物流的方向发展。
中小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风险防范探究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借助社会分工,获取专业的物流服务,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但其面临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不当、内部组织架构变更、商业机密泄露、物流服务和监控等风险需要中小企业谨慎应对,文章就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风险;防范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选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借助社会分工,调动和利用外部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小企业往往处于探索扩张的阶段,企业经营发展比较容易受到物流能力的限制,缺乏灵活性和成长性的物流体系来支持业务发展需要。中小企业将物流等辅助功能外包给物流公司,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有效降低成本。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合作,对中小企业而言至关重要。近些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猛,但物流市场上物流服务商良莠不齐。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必须有风险意识,对外包风险仔细分析,研究风险来源,严加控制,认真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好进一步的评估和考核加以防范。
1中小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风险分析
1.1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不当风险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诚信度普遍不高。中小企业在鱼龙混杂的物流市场上要找到一个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专业的物流服务商很不容易,尤其是唯有在合作之后才能了解到物流企业的真实能力。中小企业若是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判断,在双方签约后物流服务商便掌握了主动权,物流服务商在诚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服务意识必然淡薄,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难以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物流服务。
邮政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医药流通环节长时间以来都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近期曝光的非法经营疫苗事件就是因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监管而产生且蔓延。构建更为科学、高效的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已经成为必然之举和当务之急。本次研究围绕邮政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展开,研究的实用性较为突出,研究所获取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借鉴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邮政;第三方物流;医药物流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现代物流的主要模式之一。第三方物流具有物流运输管理效率高、物流安全性强等优势。邮政具有完整的物流网络体系,掌握着稳定的物流资源,邮政第三方物流早已经被公众所熟知,为公众所服务。近年来,在医药领域因物流配送、流通环节不专业、不科学所导致的药品污染等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在政策和制度层面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要求医药物流配送要符合医药产品特点和基本要求,但医药第三方物流模式依然不够成熟和专业,进而限制了医药物流效能和质量的提升。展开邮政第三方医药物流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有助于资源的整合,有利于邮政第三方物流服务在医药物流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一、邮政物流模式分析
中国邮政物流是国内网络覆盖范围最广、业务品种最丰富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之一。邮政第三方物流具有系统性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基本特点,能够承担医药等特殊产品的物流配送服务。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推动大型企业建设遍及城乡的药品流通配送网络,充分发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的寄递网络优势,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推动中小流通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做精做专,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邮政第三方物流模式符合但其医药流通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邮政企业参与医药仓储+配送服务,是有效保障药品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一种选择。邮政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具备良好的社会担当意识,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科学高效服务于公立医疗机构,进而为公众提供服务。同时作为全国化企业,邮政能够全程全网络为客户提供高效率服务,充分利用配送资源、仓储资源、管理资源使第三方物流服务达到高水平,取得实效和实绩,突出物流配送价值与作用。
大陆汽车汽车第三方物流监管浅析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就开始高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南部沿海城市,深圳、珠海、广州、香港等地,经济飞速发展,必定会造成巨大的物资产品的物理性流动,也就必定导致物流量的提升。
一、第三方物流监管概述
(一)第三方物流监管的概念。说到现在,那到底什么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呢?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就是需求方为了保证物流环节的产品质量和降低物流成本,而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活动要素的监督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实施物流监督管理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实现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由此提升需求方产品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第三方物流监管的意义。第三方物流监管即需求方(第二方)对物流公司(第三方)进行规范化的监控,如业务运作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操作岗位及职责、作业分类及运作流程、各项作业的标准操作程序、各项作业的考核办法、作标准制定、培训提升、供应方和第三方物流投诉处理,合同及协议约束等。
二、大陆汽车第三方物流监管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大陆汽车原先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成立的`一个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起初公司处于生产的萌芽期,只有很少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流通,基本上没有什么物资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活动,因此没有专门物流公司进行服务。2006年开始,大陆汽车扩大规模,起初因属于产品开发和新产品试制阶段,供应商数量很少,只签约一家物流公司开始进行生产用外协件检验、仓储和配送,在新产品上市后,市场反馈较好,市场需求开始量猛增,同时新的供应商开发也不断开发,由原来的12家供应商发展到现在有500多家供应商,势必造成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增加,产品开发和产量提升迅速,不允许大陆汽车有更多的时间从外引进较大规模的物流公司,且本地上规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资源匮乏,造成为大陆汽车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无选择空间,只有就地取材,第三方物流公司从原来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9家。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论文
引 言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设施和设备为买卖双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使企业为把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成为企业“第三利润”的来源,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实践经验更是欠缺,近几年物流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物流运作的规范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目前我国的物流市场作了一些研究与分析,并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与运作归纳为几种形式。二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行的几种主要运作模式
1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
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状况看,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全新的基于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建,迫使他们必须采用“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运输部门、企业和商储公司作为物流行业的主力占据着我国物流的主要社会资源,他们有优越的仓库、站场设施,有自己的运输搬运设施、铁路专用线和自己的客户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从实际情况入手,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既有物流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避免了组织机构的臃肿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