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地质专业论文1
一、引言
多年来,不计后果的发展模式不断激化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等基本知识,“环境地质学”成为很多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高校纷纷压缩总体教学时间,“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体系也经历着内容精简和课时压缩的变革。笔者就近年来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授课教师的体会,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同行授课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二、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地质学》是从地质科学中衍生出来,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地系统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调控与改善环境质量及减少环境灾害损失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环境地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促进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本领域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理解和掌握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原理、形成、分布、预防和治理措施,掌握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自觉、主动地把本课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增强环境保护研究与管理意识。
三、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特点与现状
目前,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两个教学环节及其开展形式都存在一些弊端,概括如下。
(一)课程开设学期靠前
本校的《环境地质学》开设学期为第三学期,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们无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背景知识,更无地质学基础背景知识,对于环境、环境问题、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环境等基本概念没有任何认识。因此,课程初期需用6~8个学时讲授环境、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环境伦理、环境危机、资源有限性、可持续性、生态系统及平衡等环境科学领域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占用总学时的近四分之一,这势必导致后面的有关内容无法深入阐述。
(二)教材选取未突出专业特色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及查阅该课程的众多教材发现,教材版本多,内容各有侧重。多数教材偏重于地质学专业背景。在讲解方法上是用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的理论讲解地震和火山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将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各章节的讲解中。这些内容很适合矿业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为以上内容跟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到了学习效果。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环境地质学》课程则应侧重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源、调控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地质灾害及避免地球化学循环异常等,然而现有的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较少。
(三)实践环节教学模式亟待改进
目前,环境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两种备选形式:其一是就近组织学生考察湘江污染治理;其二是宝石考察与鉴别。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可供选择的典型实习场地十分有限。由于经费有限,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只能就近选择学校周边及长沙市内的实习场所,如组织学生参观湘江带的污染治理。这样的实习场地不够典型,且不太切合教学主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大。
2.宝石鉴赏实习效果欠佳。基于市面上珠宝店铺对受访人群的可接受程度及学生安全性考虑,实习过程采取小组调查形式,各小组自行选择商场珠宝专柜或古玩市场进行宝石调查及鉴赏,教师无法同时对多队进行跟进、指导和监督。因此,部分同学并未按要求外出调查完成实习过程,从而也就无法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这就失去了开展实习的初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根据环境地质学课程自身特点及环境科学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针对环境地质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环境地质学”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
(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环境地质学的教材大都侧重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过多地依赖教材,需要补充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查阅大量学科相关资料,掌握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并融会整合,在课堂上做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在讲述书本上固有的理论时,可以适当结合身边或近期热点案例,如在讲述地质灾害时,可结合舟曲泥石流、汶川大地震、深圳滑坡等进行详细介绍。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另外作为课堂教学而言,还要注意课堂艺术,教师要注重教态,语音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来吸引学生,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二)明确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特色,重点介绍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源、预防地质灾害及避免地球化学循环异常等。强调人地和谐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认识到地质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培养广义性、有限性和稀缺性的资源意识,坚持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持续利用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的多重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科学的人口意识、合理的生产意识、适宜的消费意识和正确的文化意识同样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危害人类的自然过程始终存在,要充分认识这些自然灾害,尽量避开或缩小它们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三)采用专题化合作讨论教学模式
鉴于“环境地质学”的多学科交叉性,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专题多且相互独立等特征,可构建“选题—导学—自学—小组讨论—演讲—反馈”专题化合作讨论教学模式(图1),即对于专题多且相互独立的课程,教师应该在导学前高度重视“选题”过程,适当增加案例切入式选题,并将小组讨论和自学过程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使学生的讨论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不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生合作的协调者”的角色。
五、“环境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根据环境地质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其最佳实习方式应该是组织学生去考察、参观典型的原始地形地貌,或者地质灾害后遗症及修复治理工程和防治措施等。据此,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障基本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保障基本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应该增加野外实习经费以确保野外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整体效果。野外实习费用为周期性支出,该经费投入应该纳入常规性投入范畴,按照每生每年一定额度划拨,给野外实践教学以经常性投入,才能解决目前问题。
(二)寻求多方式实践教学途径
为克服实习经费短缺带来的限制,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环境地质学的实践教学可打破原来的统一组织安排模式,采取多方向、多课题、多时段、多地点进行。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框架列出几个大的方向,如参观原始典型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宝石鉴赏等,由学生选题。或者学生自主拟定方向,呈报教师审查和批准。如此一来,学生们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
实习场所可以选择在老家周边、课余活动场所、郊游场所或其他课程实习场所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如地质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海洋侵蚀与堆积地貌等。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该教学实习周安排在理论课程结课后,距学期结束有两个多月时间,因此,实习时间可以灵活安排,除给定的实习周外,学生还可以结合所选实习点的情况,利用周末、假期等,在完成其他活动的同时关注周边的地质环境状况以完成实习。
总之,笔者认为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过程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都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结合,同时增加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突出教学过程的知识性、专业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地质专业论文2
摘要:当前,高职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高职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勘查专业为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对地勘专业现阶段生产实习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为高职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勘专业;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
高职地质勘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一定地质勘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在建筑、交通、资源、水利水电、矿山等岩土勘查施工一线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及检测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地质勘查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基于专业学科的岗位综合能力训练,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接触到真实岗位工作情景,身临其境感受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可以将所学的理论更好的付诸于实践环节,在实际岗位上提高操作技能和时间经验,提高学生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因此,地质勘查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对近几年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总结和实习环节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在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给实习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致生产实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针对高职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勘查专业为例,结合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通过对学院地勘专业现阶段生产实习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
1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现状与问题分析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勘查专业成立于20xx年,是内蒙古较少几个设立此专业的院校之一。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一般是安排在第四学期第十周至第五学期第七周,总学时为360学时,基本上为半年时间,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熟悉地质勘查工作的各项要求和基本操作,在真实的岗位上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在研究过程中,以学院20xx级地质勘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为研究主体,对该专业生产实习学生、实习单位、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评价等环节进行跟踪调查。从近几年的生产实习学生反馈的意见来看,大多数人认为真正学习地质知识而且能够学以致用的都是在生产实习期间。但是部分同学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同学认为实习就可以放松自己了,更多的是来接触社会,忽略了生产实习的实效性,都严重地影响实习的教学效果。地质勘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涉及到地质罗盘和手持GPS进行定点、定位,地质结构面判断、测量,工程放样、变形测量,工程测绘,岩土体编录,原位测试与岩土测试,资料整理与工程地质图件编制的,工程地质报告编写,岩土施工组织及质量、技术、进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专业内容,这给联系生产实习单位带来一定的困难,很难找到一家包含上述诸多内容的生产实习单位。目前,地质勘查专业的实习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各地相关企业很少,多数处于行业垄断,这就导致了学生实习的企业很难落实,学生生产实习的企业实际上也是依靠教师私人关系进行联系的。所以说,能够按照生产实习要求进行实习并保证其实习质量的实习单位很难落实。结合地质勘查单位的工作要求,生产实习单位一般都是以地质队或组的方式在各地区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及检测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工作需要的人员数量不是很多,实习的学生是更2个左右在一起,这些方面给生产实习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实习指导存在一定的难度。生产实习指导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专业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平时都有教学任务和班主任等工作,平时很难能抽出专门的时间到地质勘查工地对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指导和管理,使生产实习实际上处于无人管或“半管理”的状态。遇到问题主要是以电话和网络等方式进行解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间接着影响了实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另外,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期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学院和企业又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相关的施工安全教育较少,学生一定程度上缺乏施工安全常识。现行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相关条例没有明确在校生与生产实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在实习时,企业与学生很少会签订相关的安全协议,在实习企业学生出现安全问题一直是比较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多学院其他专业生产实习安全状况调研发现,每年在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都存在大小安全问题,此外,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创新和特点,等同于其他的理论课程的考核。生产实习的考核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创新和特色,不注重效果,流于形式,以至近几年学生生产实习效果整体提升较小。目前,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实习日志、实习企业的实习鉴定及组织学生实习答辩等进行综合确定的生产实习成绩,考核重视了结果,忽略了过程。而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重要的往往是学生实践技能提高的过程。所以说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状况,技能水平是否提高也得不到验证。
2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对策研究
为提高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使学生在实习中是学生到工作单位后能尽快的适应实际工作环境,有必要对生产实习的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改革。在对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搞好高职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1)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主体教育和讲座,向学生印发“实习承诺书”、“实习单位接收函“、“实习承诺书”、“自择实习申请表”和“实习安全协议书”等实习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说明实习过程的基本情况和实习过程中对学生和家长的各项要求,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签字的“自择实习申请表”进行归档,作为实习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整理和完善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相关规定、管理办法及各类表格,进一步规范了地质勘查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各项程序,使其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2)在实习过程中,由院领导、系部领导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实习企业进行定期走访,协调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与实习单位管理人员和学生的信息畅通,客观真实地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单位的实习表现情况,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惑。可以让实习指导教师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了解其实习状况等,让学生对实习指导教师进一步的信任。同时更能了解实习企业当前情况,现场可以找一些单位的老师傅等对学生日常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好的解答。基于学院领导和老师的企业指导和调研,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协同实习企业共同实施对生产实习工作的动态检查、评估和质量监控,重点对学生实习的出勤率及态度、实习项目完成情况及效果、实习和工作纪律遵守情况、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进行考核,加强各项过程管理。
(3)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的重点,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在企业实践锻炼中,可以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提高自身各项技能,同时,还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聘请企业兼职班主任与学校指导教师、班主任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定期向学院汇报学生的情况。
(4)考核是保证生产实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考核的公正和合理性,评价标准要清晰、具体,操作性强,生产实习的评价标准可参照企业或行业标准确定,重点考核职业素养、职业态度和专业技能,以标准确定引领岗位实习的方向。组建生产实习监控和评价机构,结合企业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标准进行灵活考核。生产实习期间要分阶段进行跟踪考评,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考核方式要灵活、有效,评价方式要有激励性。在实习成绩的最后评定中我们增加了实习答辩的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真正地深入到实践中去,切实利用好生产实习的学习机会,增强分析实习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实习效果。同时,可以建立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考核系统,适时对学生进行监管和考核。同时,学院应本着“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原则,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我院可利用自治区示范院校、全国交通类示范院校、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基地等。
参考文献:
[1]王雪峰.石油高职院校非地学专业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探讨[J].科教文化,20xx.
[2]袁颖.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二年级专业实习的野外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xx.
[3]皇甫静,李贤政.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
[4]陈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xx.
[5]胡瑛,杜绍堂,杨翔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
高职地质工程测量专业教师实践浅析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地质工程测量专业教师实践浅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以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为例,从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入手,从实践经验向教学能力转化、企业文化制度向学生职业素质转化、企业实践素材向教学资源以及教研转化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实践的成效。
关键词:
地质工程测量;企业实践;成果转化;实践成效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将“三教”改革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1/2以上,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轮制度,提升职业教师群体的“双师”素质。推行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1]。
1、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1.1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
职业教育要培养能适应一线生产和服务、有一定技术能力、能动手实践操作的高技能人才[2]。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专业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非常重要。以笔者从事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国土资源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地质勘探、建筑、水利、市政、园林等领域,从事测绘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针对工程地质勘察领域而言,地质工程测绘是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勘察方法。在地质工程测绘中,需掌握待建场地、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结果,将各种地质条件要素标注好,按照精度要求绘制工程地质图[3]。因此,需要尽量多地获取地质信息,以更详细深入地了解建设场地地面和地质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测绘逐渐被应用到地质工程测绘领域,提高了地质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地质测绘中,可利用无人机航测系统实现三维快速建模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4];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技术既可以提高测绘工作效率,又可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矿山地质测绘精度系统结合,能提高矿山测绘的精度,保证矿山地质测绘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实现测绘工程的技术升级[5]。随着地质工程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对地质测绘方向技术人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测绘新技术广泛用于地质工程测绘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对接、提升教师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需要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地质工程专业就业论文
导语: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工程专业就业论文,欢迎参考!
【篇一:地质工程专业就业论文】
摘 要: 文章作者分别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以及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危害。
关键词: 工程地质;地质勘察
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 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入,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1.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地质学专业论文提纲怎么写
论文题目:露天矿山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评价探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动力作用特点和边坡动力响应稳定性研究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露天矿山边坡失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矿山边坡失稳概述
2.1.1露天矿山边坡的特点
2.1.2露天矿山边坡的失稳类型
2.2 边坡失稳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2.1地形地貌
2.2.2地质构造
2.2.3岩体结构
2.2.4岩体介质
2.2.5水文地质
2.2.6工程地质
2.2.7其它人为因素
第三章 地震动力作用下露天矿山边坡破坏机制分析
3.1动力边坡破坏条件探讨
3.1.1边坡整体失稳(塑性区或者等效塑性应变从坡脚到坡顶贯通)
3.1.2土体滑移面上出现应变或者位移的突变
3.1.3有限元静力平衡计算出现不收敛
3.2动力破坏机制研究
3.2.1根据单元屈服状态分析
3.2.2位移或剪应变增量分析
3.2.3节理单元的接触情况分析
第四章 露天矿山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4.1边坡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
4.1.1 有限元法及分析步骤
4.2.1 边坡地震动力分析所采用的单元
4.2岩土体材料模型
4.2.1 破坏准则和屈服准则
4.2.2 硬化规律
4.2.3 流动法则
地质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地质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动力作用特点和边坡动力响应稳定性研究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露天矿山边坡失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矿山边坡失稳概述
2.1.1露天矿山边坡的特点
2.1.2露天矿山边坡的失稳类型
2.2 边坡失稳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2.1地形地貌
2.2.2地质构造
2.2.3岩体结构
2.2.4岩体介质
2.2.5水文地质
2.2.6工程地质
2.2.7其它人为因素
第三章 地震动力作用下露天矿山边坡破坏机制分析
3.1动力边坡破坏条件探讨
3.1.1边坡整体失稳(塑性区或者等效塑性应变从坡脚到坡顶贯通)
3.1.2土体滑移面上出现应变或者位移的突变
3.1.3有限元静力平衡计算出现不收敛
3.2动力破坏机制研究
3.2.1根据单元屈服状态分析
3.2.2位移或剪应变增量分析
3.2.3节理单元的接触情况分析
第四章 露天矿山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4.1边坡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
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高职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勘查专业为例,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对地勘专业现阶段生产实习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为高职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勘专业;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
高职地质勘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一定地质勘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在建筑、交通、资源、水利水电、矿山等岩土勘查施工一线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及检测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地质勘查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基于专业学科的岗位综合能力训练,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接触到真实岗位工作情景,身临其境感受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可以将所学的理论更好的付诸于实践环节,在实际岗位上提高操作技能和时间经验,提高学生自身的各项综合素质。因此,地质勘查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对近几年地质勘查专业生产实习总结和实习环节的调研与分析,发现在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给实习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致生产实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针对高职地质勘查专业在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勘查专业为例,结合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通过对学院地勘专业现阶段生产实习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措施。
面向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论文
“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更新,并逐渐科学化、合理化。但是,仍然普遍存在重点内容不突出、专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改进课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为教学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
多年来,不计后果的发展模式不断激化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等基本知识,“环境地质学”成为很多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高校纷纷压缩总体教学时间,“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体系也经历着内容精简和课时压缩的变革。笔者就近年来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授课教师的体会,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同行授课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二、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地质学》是从地质科学中衍生出来,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地系统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调控与改善环境质量及减少环境灾害损失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环境地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促进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本领域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理解和掌握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原理、形成、分布、预防和治理措施,掌握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自觉、主动地把本课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增强环境保护研究与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