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素养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法律素养论文1
摘 要:法律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中体现较少,因此存在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着自身专业的发展,也使学生难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探讨现状存在的发展困境,旨在提出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高校学生;法律素养
“依法治国”,“依法治党”,“依法行政”等政策的大力实施和民间的普法教育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对培养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把公民培养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在紧急时刻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意。因为法律课程并不是很多非法专业的必修课,因此部分学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思维和认识的现象,既达不到高校教育的目标,也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
很多学者都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了高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宜映希,秦品雨(2017)从新媒体角度研究大学生广告法律素养。伍林生,石婷(2017)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医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路径。张华(2011)着力研究数学思维与法律意识培养之间的共通性。工商管理类专业因其专业性质对法律素养的培养更为迫切。本文将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性出发,探讨培养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并从现状中找到培养法律素养的方法和对策。
1法律素养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素养的培养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对学生尤为重要,这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性有关。
1.1法律素养与 工 商 管 理 类 专 业 的 教 育 目 标 紧 密相连
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内容,旨在将学生培养成未来能够在社会上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法律素养的培养与目标的达成具有紧密的联系。
市场经济的每一个活动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法理和规章制度,在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下,社会经济活动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经济、管理与法律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除了需要本专业的知识储备以外,还需要熟知这些经济管理活动开展的规则。《合同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等 法 律,都 是 工 商 管 理 人 才 应 当 学 习 和 遵守的。
多元化是21世纪人才战略的主流,高校应当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法律素养,将其打造成社会必需的重要人才,这对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水平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法律素养辅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学习
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法律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在某一领域的最新政策和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因此,学习工商管理类课程很多需要法律的辅助。
以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在学习会计类专业课程时,对《会计法》的一定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快的理解会计工作性质和工作准则,提高专业素质;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也有助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形成。而在学习市场营销类课程时,每一营销领域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如汽车营销领域,学生对《保险法》加以学习,有助于理解车险的承保和赔付原则,课本上的代位求偿、垫付等原则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且,通过对法律的学习,高校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将自身学习与社会接轨,当踏上社会时能够更快地将自身所学转化为自身所用,促进自身的快速进步 与发展。
1.3 法律素养使学生知法、懂法,更好地保护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越来越多地与社会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打工、实习、进修活动,跟随时代潮流开展的创业尝试已经屡见不鲜。在这些经济活动中,学生要分辨出机遇和危险,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并且保护自己,法律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如不法“校园贷”,传销等很多违法行为都在试图侵袭校园的安宁,它们将自己包裹在糖衣之下,渗透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要对抗它们,学生应当有一定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其违法之处,加以识别,回避危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不要踏入不法行为的陷阱。
2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不足的原因
高校工商管理类学生需要一定的法律素养,但从总体来看存在法律认知不足,意识淡薄,法律思维未形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学校与学生本身都 有关系。
2.1工商管理类专业对法律课程设置不足
这种设置的不足,既体现在必修课程数目上,也体现在课时上。
作为基础课程,《法律基础》在每一个专业中都有开设,这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法律的认知,但是因为课时数的限制,培养效果对专业目标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工商管理类专业也有意识地开设了《经济法》、《税法》课程,但首先课程开设面较窄,只针对会计类部分专业;其次,学生除了这些实操性的法律知识外还需要较为系统的法律思维的培养;最后效果不显着,从学生反映来看,对法律的理解还是不足,这与课时量和课程的地位也有一定的关系。
2.2 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唯一途径只有学校的课程教育。
然而课程总学时有限,法律课程在非法专业设置较少,因此造成了学生法律思维的缺失。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法律的双学位教育,但是学费成本和时间成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同时,法律素养的培养和法律知识的运用需要实践性的体验,我国目前的课堂教育正处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改革之中,传统的课堂缺少学生的参与和深入,在培养法律素养上本身也需要课外 的补充。
2.3 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高
课程上能够传达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和积极性对于法律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培养对法律素养有一定要求,但是学生很多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很多学生对法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违法行为离自己非常遥远,本身并没有学习法律的动力。很多参与传销的大学生在被解救后仍然执迷不悟正是学生法律学习不足的体现。
工商管理类专业因其专业特性,对法律的学习面更广,专业知识也多与法律有关,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这一认识,对本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对法律知识得过且过,不主动学习学校开设的法律通识选修课,这样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
3 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建议
法律素养在工商管理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却存在效果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如下培养建议。
3.1 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对法律课程的重视
首先,在课时数量上,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加大法律课程的比例,甫一如学,就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可以适当增加《法律基础》的课时数,将基础法律教育融入学生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其次,在课程种类上,可以针对工商管理类不同学科开设针对性的法律课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险法》等,会计专业的《会计法》、《合同法》等,辅助专业学习。
最后,可以尝试开设一些实训类课程,如法律案例分析课程,模拟商务法律纠纷解决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3.2拓宽法律学习途径
目前学生学习的途径大多来源于课程教育,课程教育科目和效果的有限性限制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学校和学院可以针对这一问题主动拓宽渠道。如定期请法律教师来开展工商管理类法律讲座;鼓励学生形成法律自主学习小组;在图书馆和阅览室增加跨专业书籍,要求学生阅读规定数目等等;定期在班级播放社会法制节目等等。让学生能够多途径,多角度的接触经济与法律。
3.3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法律积极性的提高需要学校引导和学生的自我督促相结合。
就学校和院系来说,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普法教育,普法班会的举行,从正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可以进行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这种刺激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进步,在进步中产生学习动力;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实习基地观摩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其关注法律素养的重要性,使其产生掌握知识的紧迫感。
就学生来说,应当接受学校的引导,自觉去接触新的知识,可以多选法律类通识科目,也可以自觉阅读书籍参与活动,自己督促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培养自己的法律素养。
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和学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当响应时代的号召,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多元化人才,有效地提高人才的素质,推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宜映希,秦品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广告法律素养提升路径及对策研 究———以 智 能APP:微 信 微 博 为 例 [J].法 制 与 社 会,2017,(20).
[2]伍林生,石婷.医学生法律素质培育的理性审视与实现路径[J].重庆医学,2017,46(24).
[3]张华.高校数学专业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方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1,(19).
法律素养论文2
论文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学生着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怎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需要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在对文秘、会计两个专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专业的动向;学生就业的现状等方面,结合课程第四章的内容具体设计了怎样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养;课程设计;措施
职业素养是指社会人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职业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而职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客观要求,近年来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所言:“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服务于一线生产、管理部门,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立业创业的创造能力。否则,不但就业理想不能实现,可能还会面临就业困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高职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应该把教育工作融人到学生的整个学业的指导中,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索精神。基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对我们基础课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贯穿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企业、社会接轨。因此,笔者挑选了文秘、会计两个专业进行专业调研,希望以此为契机,寻找基础课增强职业素养方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高职文秘专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调查
11月5日至11月20之间,本人针对高职文秘专业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综合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有文秘专业的老师、公司企业的负责人、已经毕业了的文秘专业学生。调查的地点分别是学校、校外一些公共场所及网络。
文秘专业教师在谈到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时强调:我们培养的文秘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职业素养,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让企业单位放心。在制定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教学目的的时候都是以这个为指导思想。
在和企业人员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企业认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个性特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自信、细心、热诚、稳重、诚信、宽容、乐观、严谨,诚实守信、严谨踏实、朴实大方、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责任意识、保密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强,主动的沟通协调、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亲和力、能与人和睦相处、合作共事。但是,他们认为最需要培养的个性特质主要是服务意识、保密意识以及灵活性。一位医药公司老总说正准备辞掉他公司的一位文员,笔者追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是:“这个文员的工作态度太不认真了,经常迟到,工作时间如果没有太多事情做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学习了解业务,而是在上淘宝网,经常会听到她接快递的电话声音,这样的员工要尽快地炒掉。”由此可知,企业需要的人员并不是说要求有多高深的知识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对已经毕业了的文秘专业的10位同学做了调查,几乎100%的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在你的工作中,什么品质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时,答案是“勤奋、认真”放第一位,可见,职业道德的第一条“爱岗敬业”的重要性,75%的毕业生认为职业道德中第二重要的是“诚实守信”。50%的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在工作中升职必须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说出一定要有责任感。
二、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调查
11月5日至11月20之间,在开展文秘专业调研的同时,进行会计专业的调研工作。调查对象主要有会计专业的老师、公司企业的负责人、已经毕业了的文会计专业学生。调查的地点分别是学校、校外一些公共场所及网络。 会计专业教师谈到他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是向社会输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毕业生,能胜任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作为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基本的诚信和需要认真仔细的从业态度。
在和一些相关企业的人员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有:诚信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持续学习能力等。尤其是内外协调能力,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
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与他们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发展。一个企业的老总说他公司不招应届毕业生,问其原因,他说:“应届毕业生傻乎乎的,不会和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由此可见,我们在培养会计专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出误区,认为会计人员就是老老实实算好几个帐就可以了。
在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们的意见100%认为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放在了第一位,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勤奋、认真也是必须的。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追求继续深造学习的渴望,也就是持续学习,这是和会计本专业的特点决定的,很多的同学都想拿更高一级的证书,会有更好的工作待遇,这样提醒我们在培养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更有益于学生职业发展。
通过开展以上两个专业的调研工作,笔者对于如何更好地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结合课程第四章的内容: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如文秘和会计虽然是比较接近的专业,同属于管理类,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有一些区别,搞清楚其中的异同,对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上课更受益。
(二)具体课程设计
导入:以两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的案例入手,案例可以是从正反面反应出不同的职业素养会有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由此扩大到道德的含义。
1、结合课前的案例讲解道德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作用。
2、例举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案例,讲述从古至今在职场上都需要过硬的职业素养,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始终不能放弃,到今天对同学们修身、齐家、治天下依然非常有用,如“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就更能结合学生的职业目标来讲述,每个同学毕业之后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从事一份工作。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来谈谈大学生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从诚信等当今社会比较敏感的话题入手进行讨论。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紧紧围绕职业素养进行道德品质的讲解、讨论,相信同学们在了解了道德的起源、含义、功能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的同时,对自己本身对职业道德方面的修养的认知也有了更深和更切身的体会,这样能把自己所学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追求明天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律素养论文3
摘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学生创业过程中在企业注册、企业管理和企业纠纷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系列法律问题,传授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创业就业。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创业法律知识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创业信心的树立、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法律素养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以规避学生创业法律风险、减少法律纠纷,助力其顺利创业。
一、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多数高校比较重视法律教育,毕业生都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在毕业之后创业之初,仍面临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非法律专业的教学安排中,法律知识只在大一的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较少涉及与创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对学生开始创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课程开设不足。部分学生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意识不到学习法律对个人生活、就业创业的重要性,更认识不到法律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加强法治观念,全社会致力于用法律保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让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够在法治观念指引下分享改革红利的时代,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让进入创业环境的学生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以减少创业受挫所带来的损失。
二、高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企业注册相关法律问题
创业需要平台,也会呈现一种企业形态。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除了加盟连锁经营的店铺和开网上店铺以外,创业者都要选择一种创业平台开始经营活动。选择不同的企业形式,对投资者的债务承担、经营模式等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才能按照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创业形式。确定企业形态后,会涉及与企业登记有关的问题,不论何种企业形式,都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注册登记,在取得营业执照后才可以进行经营活动。遇到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等项目变更时,需到工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手续,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变更登记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资金的筹集、场地的选择、设备的购买都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在学生创业案例中,虚假出资是比较常见的违法行为。当前,国家对学生创业出台了系列政策[1],如提供贷款、提供免税、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等等[2],了解这些政策,势必会使学生创业事半功倍。
(二)企业管理相关法律问题
1.企业章程
企业一经成立,行之有效的企业章程必不可少。有的学生创业者认为公司文件千篇一律,随便照搬一份就可以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按照这种方式操作,如果企业运行遇到纠纷,文件里的内容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因此,企业章程必须按照企业情况制订,使之具体、明确、行之有效。
2.用工合同
怎样选择对企业有用的员工,企业对员工应该提供哪些法律必须的待遇,尤其是女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怎么保护等问题,是创业者必须考虑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既不能侵犯企业员工的劳动权益,又要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这需要创业者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必须明确规定。
3.工商税务
企业正常经营后,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企业的经营行为,组织监督管理商标注册工作,负责合同监督管理工作和查处合同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等,这需要创业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工商部门监督,避免因为违法违规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税务部门主要对企业征收国税、地税,按规定纳税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和职责。企业合理避税,妥善进行税收筹划,可以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但是,不了解税法知识,由于避税而触犯税法规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三)企业纠纷相关法律问题
创业纠纷风险存在于创业的整个过程,如创业初期合伙企业中与合伙人产生的法律纠纷,创业过程中与企业员工产生的劳动合同纠纷,与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在企业解体后还可能存在债务偿还纠纷等等。创业者首先必须了解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法律纠纷,针对这些纠纷,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以防患于未然。在不同的法律知识背景下,产生的效果必然会不同。创业者有相关法律知识储备,才有可能避免相关纠纷的产生。
三、提高学生创业法律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认识
1.强化自我认知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知识讲座以及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相关法律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调查结果,使他们真正了解自己在创业方面拥有的法律知识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创业问题能力的欠缺,引导他们进一步提升创业法律能力。
2.了解法律现状
引导大学生剖析现行创业政策,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对创业的支持与约束。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的法治环境及法治现状,深入了解我国法律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特殊政策等等。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10月9日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3],明确规定了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工商登记及税费减免等制度。
3.明确创业风险
学校可以举办创业风险展示活动,或邀请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法人或资深律师,以讲座的形式分析创业案例,展示其中的法律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创业前了解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规避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即便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法律问题,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个人利益。
(二)传授知识
传授创业法律知识是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途径之一。
1.企业注册相关法律常识
(1)企业形态选择
企业形态不同,投资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相同,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中的一般合伙投资者需要承担无限责任,而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中有限合伙的投资者承担的是有限责任。显然,无限责任投资者承担的法律风险相对较大,而有限责任风险较小。企业形态不同,管理和运营模式不尽相同,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投入成本较低、运营效率较高;而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程序较繁琐,管理模式更复杂,投入成本较高。引导创业学生明确各种企业形态的概念、设立需具备的条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等,从而使创业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企业形态。
(2)企业注册
在企业注册环节,需要按照企业登记管理办法中对不同形态的企业登记注册,明确不同形态的企业注册登记需要准备的材料和登记手续。另外,在企业重要因素发生变更时,根据变更事项,需提供相关文件材料。
(3)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纳税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登记管理的制度,也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要求,创业者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2.企业管理相关法律常识
(1)制订章程
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制定合伙协议和公司章程,应特别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协议和章程签署的注意事项。如合伙协议中合伙组织的名称、合伙经营的项目、合伙组织财产份额分配、合伙人权利义务,以及公司章程中公司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的权利义务、议事方式、表决程序等。
(2)招聘员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在用工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创业学生应熟悉相关规定,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既不能侵犯劳动者权益,又要保护好企业的利益,把企业用工风险降至最低。具体涉及员工工资福利、工时制度与休假制度、社会保险等诸多环节。
(3)签订合同
经济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经济合同的管理,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的签署有诸多注意事项,首先,应对签约的相对方进行资格审查;其次,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履约能力,以免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最后,应签订一份尽可能规范、严谨、细致的合同,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合同签订后,一定要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合同条款,避免承担违约责任。同时,除了履行合同条款外,还需履行通知、保密等附带义务。
(4)企业事务管理
企业正常运营时,内部事务纷繁复杂,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税务管理、商标注册管理、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企业事务管理,均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企业要做到内部管理有序、高效,积极推行依法治企。
3.企业纠纷相关法律常识
(1)合同纠纷
在正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签订合同是企业运营的重要模式,企业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条款时,往往会因为自身经济业务原因、合同另一方违约、合同责任条款不明确等而带来商业纠纷。这就需要学生在创业之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各类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明确合同纠纷产生后应该如何解决此类纠纷。解决合同纠纷有多种方式。其一,合同纠纷产生后应该选择协商和解,因为和解纠纷简单、省时、省财,有利于维护合同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二,选择调解,在有关机构或团体的主持下,使双方能够做出让步,从而解决合同纠纷;其三,就是采用仲裁的方式,将纠纷交给仲裁机构裁决,这种方式必须签署仲裁协议;最后就是诉讼,诉讼是最下策,是合同双方请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审理双方之间的合同争议。
(2)知识产权纠纷
在学生创业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创业初期,企业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又不太了解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定,擅自使用别人的专利;另一种就是没有及时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自己企业的商标或者是专利技术,而后期可能会被别的企业抢先注册了相同的商标或者专利。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因此,创业学生需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与创业相关的内容。
(3)用工纠纷
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招聘员工,招聘员工必然会与其签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既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维护企业权益。学生创业,多数会由于缺少用工经验,而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对有关内容在合同中未能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在后继的用工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法律纠纷,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的学习。用工纠纷产生后,创业学生应该选择合同纠纷中所提到的解决办法,不能违法损坏劳动者权益,争取将企业利益损失减少到最低。
(4)企业终止纠纷
企业终止是指企业停止经营活动,清理财产,清偿债务,依法注销企业法人资格。学生创业企业终止后产生纠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债务承担纠纷,另一种就是没有对企业名称依法进行注销,有时被其他企业盗用该企业名称进行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从而产生的法律纠纷。选择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的创业学生,创业终止后,也需要对经营活动期间尚未偿还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的学生创业者在企业终止时可以通过破产清算来使自己免于承担企业尚未偿还的债务。对于未注销企业名称而被盗用的法律纠纷首先可以向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发〔2015〕3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国办发〔2014〕22号.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及法制教育所面临的题目
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导语:高校应适时地对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必要的增删和改动。对这些年新出现的法律要及时地添加入教学课程中,同时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可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法理和宪法部分的内容。
一、法律素养概述
(一)法律素养的内含
法律素养包涵三层含义:一是指法律知识,即法律相关的规定。二是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指对法律怀有尊崇和敬畏,有守法意识。遇到事情能够想到用法律来解决和保护自己,并能够履行法律的判决;三是法律信仰,指个人内心将法律视为一种至上的信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规则,法律信仰是法律认识的最高阶段。法律素养是通过个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意识及运用法律的能力而表现出来的,对于当代普通大学生来说,只要具备前两层素养就可称为具有法律素养。
(二)当代大学生提高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法律素养是当代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这不仅是当代社会作为一个社会人的需要,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之间的交易数量增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权利被侵犯的可能性也在增多,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大学生作为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又是新世纪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法律素养的高低和优劣就不仅是对大学生自身,更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对于我国建设法制国家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发展及社会良好风气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中医药学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在我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人文精神,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和文化综合载体的中医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认同。相应,时代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中医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综合和全面。医学生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个方面,其中人文素质是指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法律素质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四个环节共同构成。”
对培养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传承中医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
在我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人文精神。“医乃仁术”是对中医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必须传承这种人文精神,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而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医德的基础,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培养具备高尚医德的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赋予中医药教育事业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