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论文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教育学术论文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高中德育教育论文1
摘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高中阶段学生接受德育教学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够运用历史知识中的典型人物引导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前言: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接受德育也是必要的环节。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既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在课堂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一举两得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构筑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历史教师,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教师的道德品质为榜样。特别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借用每一个和历史有关的知识,和学生探讨一些历史,不要让学生淡忘历史知识,教师要和学生探讨对历史发生的事件表达自身的个人感受,甚至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和学生共同讨论历史,这样教师就能够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具备渊博的历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些和历史有关的书籍,唯有阅读才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加深厚的专业功底,才能够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运用历史知识在为学生讲课的时候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最后,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的时候本身就是和学生进行一种学习层面的交流和互动,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学生思想进步的力量,会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喜爱,让学生面对历史知识思想上得到升华。
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挖掘历史德育素材
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把握好这个维度,有的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能够做好这一项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够实现。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等,很难在课堂知识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在每一节课程中都挖掘这些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共鸣。在历史的教材中不乏德育的正面案例,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学时要抓住每一个重要的事件和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例,他们的事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和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起学生的好奇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提升学生历史地位,认清道德教学主体
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而不是教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贯穿在整个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历史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人物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型,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以此为榜样,勉励自身日后的学习。或者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反面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引以为戒,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做到具备道德的心理素质。同时,历史教师还应该关心学生的个人优良品质形成的整个过程,从学生开始对于道德的认知到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及学生道德意志的养成,教师要自始至终对学生的道德学习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进行总结学习。
四、联系实际生活环境,荣辱观的观念注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真、善、美”进行赞扬,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恰当地引用历史中的反面人物作为教学中的素材,用反面教材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于反面的,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负面思想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口头的论述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力地开展历史课程的课外活动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革命烈士诗歌朗诵比赛”或者给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历史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的热爱。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荣辱观念,让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国家正在历史的奠基之下快速地发展。
五、结语
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给学生教授历史知识,而应该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能够接受的能力,加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让学生既能够学到历史知识,还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为高中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更加良好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培智.浅议高中历史新课程德育现状与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5):23.
[2]李静.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实现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渗透[J].科技创业月刊,20xx,(03):150-151.
[3]夏树田.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J].中国科技投资,20xx,(26):212.
[4]甘孝龙.在探究中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历史课程德育方法探析[J].学习月刊,20xx,(02):115.
高中德育教育论文2
摘要:
注重对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有效提升高中学校办学与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重要做法。因此,本文就将针对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进行简单阐述,并且分析出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对策,以期为相关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同时有效引导高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高中;德育教育;实效性;途径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高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良好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素质品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长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高中学校,除了要针对高中必修课程进行关注之外,更重要的需要相关领导引起对高中生德育方面的重视。只有探究出符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德育教学方法,才能有效践行与实践德育教育工作,进而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必要性分析
(一)党对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阶段落实德育教育,是当对我国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近些年来,各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提倡素质教育,这就要求学生自身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水准,以此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并且不断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可以将学校的办学方向进行明确,同时也有利于全面实现与推进对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能否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未来能否顺利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所以,这就足以看出党中央对我国青少年的关注程度是相当高的,同时对其给予了厚望与关怀。
(二)社会转变时期教育工作主要任务当前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也被称之为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之内,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际上也是该时期内工作的主要任务与要求。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外界较多的思想开始涌入我国。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负面的思想,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青少年的成长与人生的定位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中教育必须注重对青少年思想的矫正。只有严格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得青少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强健的体魄。
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分析
(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要想有效加强与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许多学生内心之所以排斥德育教育,是因为其认为德育教育只是一种模式化的内容,是一种没有实际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形式。其实不然,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灌输给学生某种道德理论,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这种理论性的东西,逐渐转变为道德行为。所以,教师必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与学生的内心诉求以及心理素要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得德育教育贴近生活。德育教育在进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分析哪些需要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同时透过这些心理需要,对学生内心的特点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帮助学生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形成良好道德意识的突破口。将其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树立起道德教育的意识,不断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素质教育内容转换为道德行为,进而不断约束与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与情感教育结合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灵魂,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就必须付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真实的感情,让学生感悟到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应该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本身,而每一个学生都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已经到了逐步形成辨别是非以及独立个性的年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委婉且具有威慑力,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道德教育的主体以及对象都是人,所以无论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还是最终的归宿,都应该落在人上。而作为人,就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因此必要的情感关怀一定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作为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感悟学生。既要求学生按照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又要让学生模仿自身所体现出的良好作风。确保自身的一言一行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经得住道德规范要求的考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榜样力量。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德育教育大多都是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按照党的政策与思想,对学生进行指引与教育。然而这样的教育形式往往会流于表面,无法形成对学生的深入影响。同时过多的这种理论教育也无法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知识与课外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进而导致德育教育的实践意义无从体现。所以,作为高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的机会与平台。比如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如开展德育讲座、进行爱国诗歌朗诵、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当中进行服务等,都是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丰富德育教育的思想内涵,还可以将道德要求进行强化。以这种略微活泛的形式,满足学生寓教于乐的基础学习要求。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保障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既有效实现了对学生的减压目的,也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有所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束语
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是未来高中办学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发展趋势。这样的教育模式更加符合高中生的要求与特点,同时也可以在高中生重要的启蒙阶段,提升其自身思想道德境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以更高的要求规范自我,促进高中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意义上成为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巧英.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
[2]戴丽娜.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高考(综合版),
[3]金朝洪.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
[4]张道致.浅析如何增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时代教育,
高中德育教育论文3
摘要: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学生在高中阶段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95后学生的高中生,独立又任性、自信又自我、张扬又脆弱,这时候的他们可塑性最强,是进行德育教育,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是最容易受不良影响而变坏的时期。因此,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也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航人,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一、 新阶段高中生特征分析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心理上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并存,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由于中学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二、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当代中学生德育现状堪忧,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
一是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二是新阶段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社会日趋多样化的氛围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德的正面教育;三是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部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失衡,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造成了部分学生厌学和流失;四是音像书刊、舞厅、电子游戏等社会生活及娱乐环境,侵蚀着中学生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五是家庭教育相对欠缺与学校全面育人的目标发生了矛盾。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成绩要求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少关心。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智育重于德育、甚至智育可以代替一切的片面印象。
(二)个人
一是传统的优良德育思想严重缺失。缺乏敬畏与信仰。当代中学生越来越缺乏积极向上的敬畏与信仰。不少学生对道德不敬畏,对大自然不敬畏。对知识不敬畏,对教师不敬畏等等。直接的后果就是无视道德的存在。随地吐痰,破坏自然,对知识的亵渎,对老师的忤逆等等。缺乏志向与理想。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志向与理想的高低,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素质不高,何来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无所追求的人,对社会和他人也会漠视.将来也是人格缺陷的人。缺乏团结与信任。独生子女大多处境优越,自我意识很强。一切以己为中心。对别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识。而道德却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氛围中,而这种和谐氛围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匮乏。二是中学生德育思想表现严重错位。一些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严重扭曲。在对待个人与环境等关系上的“唯我”。他们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为社会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一切向钱看”,“伸手要钱.出门讲价”。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生活上的“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的流气、俗气、匪气,对待他人的“义气”和“霸气”。在对待正面事物上存在抵触心态。他们竖起拒绝正面事物的心理屏障,不屑追求知识。嘲讽打击好人好事。三是德育缺失、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广大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地下,一方面也表现在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规范上。当代中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日益表现出种种劣行。学习上:学习不认真,有怠学、厌学的情绪,以及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遵纪守法上:不遵守纪律,行为粗暴,经常迟到、逃课上网,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等;仪表与卫生上:衣着不整,不修边幅,男生留长发、女生留怪发。教室、卫生区经常不打扫或消极应付等;公共道德上:在墙壁、桌登、黑板乱刻乱画.不爱惜公物甚至损坏公物,甚至个别学生还沾染上了偷窃公私财物的不良习俗。尽管有些行为微不足道。但已成为影响年级教育与教学、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四是法纪观念日益趋于淡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打架斗殴.动辄抽刀;拉帮结派,成立团伙;语言粗鲁,胁迫恐吓;贪玩厌学,屡禁不止。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三)学校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从目前实际上来看.我国素质教育仍然还是停留在初期阶段.“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不易撼动。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误区.凡事以文化成绩来衡量 以学校之间而言.升学率仍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拥有较高的升学率在教育资金、吸收良好生源、员工福利等方面都会有着极 大的竞争优势 以教师之间而言.衡量一位教师工作成绩是否优秀.其重要指标仍是学生的文化成绩 以学生之间而言.如果一位学生的文化成绩优秀.那么就意味着他会获得教师更多的青睐.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会获得教师更多的帮助 在学校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迎合社会德育主题活动时.德育教育工作才会被稍微注重.但等检查或者学习风气一过。德育教育工作又要给智育教育工作让路.沦为智育教育的陪衬品。二是德育教育内容狭窄陈旧、方法单一。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十分狭窄.提及德育教育,第一想到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其实.把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同是十分错误和狭隘的想法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德育教育还应包括民族精神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中学德育教育内容十分陈旧。课本内容与实际脱钩十分严重。目前,德育教育工作主要还是讲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接班人等比较陈旧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较之以前都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当今学生的思想都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比较新潮的事物,如果还用陈旧的思想去教育学生.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学校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上.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课本内容为主德育教育内容本来就比较空洞陈旧.如果还是以单一的填鸭式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其效果必然很不理想 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同采用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在当今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三是教师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性的教师教学。有人说过.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这份职业被部分人所玷污 部分教师缺乏健康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教学方式十分粗暴.每年都有反应教师对学生体罚甚至虐待的新闻 有些教师吃喝拿卡.贪x受x.严重败坏了教学公平 有些教师私生活糜烂.存在严重的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 如果让这样素质低下的教师去教育学生.那么教育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除此之外.学校缺乏专业性的德育教育教师 有些教师小时候接受的德育教育基本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比较陈旧的道德教育 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接受的道德教育知识结构单一.在他们的实际教学中,小学、中学、高中接受的道德教育会自然影响到他们的教课。
三、新时期中学生德育教育策略思考
(一)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并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而内化为他们的人生准则。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协调发展的人。中学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坚持人优先、人为主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详细了解学生,加强人文关怀。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尊重、受到重视。
(二)尊重学生需要,建构平等对话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 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教师要放低姿态,聆听学生的种种体验和感受,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是非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学生不再怕老师,师生关系融洽,平等和谐交流,既提升了教师,又改变了 学生。
(三)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社会是学生接触信息的平台,学校是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场所,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如何将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德育计划。学校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宣传、提倡社会新风尚,建设德育基 地,强化德育效果。另外应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联系制 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四、结束语
新时期、新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中学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在新阶段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仅就个人经验略作阐述,仓促而作,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 李伟财.新阶段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刍议[J].神州,20xx,5:114.
[2] 张志宏.如何开展中学德育教育之我见[J].课外语文,20xx,2:107.
[3] 田金花.浅析如何加强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xx,6:226-227.
关于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的有效运用的论文
内容摘要:对高中生开展德育教育是当前高中教学中的首要目标,德育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还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将道德体验与高中德育教育相结合,是目前开展德育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在运用道德体验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使用恰当的方法来积极配合。本文对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将道德体验更好地运用到高中德育教育的课堂中。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道德体验;有效运用
1.前言
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是要求高中学校的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智力进行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德育修养是当前高中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其中,道德体验是比较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通过道德体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道德的重要意义,同时发现自身在品德上的缺点,并加以改进,变成更加优秀的人才。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情感经历与体验,因此将道德体验运用到高中德育教育中有一定的意义,值得被推广。
2.高中德育教育中运用道德体验的必要性
2.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道德体验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新目标,对道德体验的方法与手段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与水平,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身。高中生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意志不坚定,极易被外界消极思想所影响;运用道德体验开展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对其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高中英语德育教育的渗入论文
【摘要】德育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高中英语教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而且很有必要去贯彻落实德育教育,要充分结合高中英语教材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广泛深入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德育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不可缺少。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英语知识的传授和培养。由于受英语文章的历史背景、语言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即使有一些德育教学,也是内容简单,手段单一,无法吸收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收不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因此,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重视德育在高中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和应用,探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提高德育的效果。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英语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和处理,增加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文章。这些文章,题材广泛,设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高中生了解国外社会,增强对国外社会的认知,通过对比,增强对伟大祖国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也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师利用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高中生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和道德品质。
关于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精选4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1
走过精彩的岁月,手指在键盘上跳动着,用文字刻录了大学四年走过的历程,喜喜悲悲,浮浮沉沉,点点滴滴,成成败败,都将成为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关键字:开学销售成长感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般——悄悄的来,又将悄悄的带走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不经意间,四年精彩的时光已从讲台上溜走,从图书馆划过,从操场上越过,从我们指间滑落……我们甚至来不及品味,大学生活就要与我们挥手作别。
回首四年,生活的点滴见证我们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我们增强自信心的来源,每一次小小的失败,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我们稳步前行,学会长大。在喜悦与泪水中,我们茁壮成长。大学生活的结束,也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开始。如今,站在终点与起点的交界处,听着窗外的校园广播,依然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已在耳边轻轻飘过四年,陌生是因为还来不及品味。或许,生活原本就是要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走向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总之,无论如何,生活赋予我们的依旧是精彩的岁月,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
新的旅程
20xx年9月10日,结束了四天的北上求学行程,在北方民族大学门口,那个满脸幼稚、对大学充满期望的我大声喊出了自己多年的心声——北方民族大学,我来了……这一声,引来了旁边许多学长学姐好奇的眼神,别说是当时学长学姐们,现在想来,也觉得自己当时幼稚之极。可是或许从那一刻起,决定了我大学四年乃至今后的生命取向。
关于高中历史德育教育的论文
一、情境体验法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些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心去感知一些历史,逐渐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体验一些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古代的印刷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木板、刻刀以及墨汁等工具,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印刷术的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认识。此外,也可以在历史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中加深体验。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整理一些历史素材,也是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例如,在探究“我可爱的家乡”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下家乡的人文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在“平淡处”显示“英雄本色”,渗透德育
工作子高中历史新课改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新课改在关注政治史之外,也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经济史与文化史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历史事件并不见得都是一些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其中,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也是能够显示出“英雄本色”的。所以说,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教师除了要讲到屈辱中的自强以及奋进中的爱国之情外,也要讲述一些文化环境的保护,让学生也能够在细微处见爱国之情——这也是“英雄本色”。比如,在探究《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大跃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关爱生态的讨论赛。_的就是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念,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要让学生意识到爱国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这样,学生既会主动学会生活,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环境,而且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高中德育教育体育教育论文
一、造成体育考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是体育考生自身及观念的原因
大部分体育考生生性好动,加上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课堂自控能力较差、坐不住,在文化课课堂上听不进去;有些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认为,这些学生考不上大学,而上级下达升学指标时又要按班级人数的总比例计算,体育考生成了占用名额却难以出成绩的特殊群体,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无能为力,认为他们是包袱,对他们不管不问,教师的这种态度,是的体育考生更对自己没有信心,破罐子破摔,进行体育训练成了他们逃课的幌子,最终造成上述问题。
第二是学校教学措施不够完善
体育考生因为每天要参加训练,并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缺课较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文化学习。虽然学校对此强调文化课教师要给他们补课,但因体育考生分布在各班,人数较少、文化科目多,加之有些教师以经济利益为重,觉得给体育考生补课没有经济效益,因此教师给体育考生补课就成为落实不了的空话。体育考生落下的文化课越多,就越不爱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是家长对体育认识不够。一些体育生的.家长思想传统,认为只有学习文化课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学习,认为学习体育没前途,不支持学生的体育训练,但体育考生本身又喜欢体育,造成体育考生进退两难,心态难以平衡,造成一些问题。
二、体育考生教育方式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在对体育特长生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训练动力、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等问题。
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
一、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力军
学生对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很看重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往往会时时刻刻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召力。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为学生做好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以身作则不仅在于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更重要的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将他们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只有加大了对学生的感情投入,才能建立真正的师生情谊,更好的给予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对课文的讲述,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感悟。
二、更新教学观点,树立德育教育观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一味的偏重于对知识的传授,应当更新教学观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人生价值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都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不少素材,教师应将其融会贯通,在课堂讲授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相比起直白的思政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改善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新课改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这与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作为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授课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追求真善美的个体。
高中政治德育教育论文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独立和尊重,所以在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上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并且讨厌说教式的教育和督导,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要想对它们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否则也是徒劳无功。高中政治课教学包括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有生活常识的知识、经济学理论、政治学观点、法律法规的、文明礼貌的等,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政治课就是高中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注意自身素养的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和挑战自我,做到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人类的楷模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高中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叛逆心理比较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坦然面对,不骄不躁,往往都会夹杂着各种情绪。但是他们敬畏老师,老师的言行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举止行为,所谓耳濡目染。为此,教师一定要突出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涵养,做到言传身教。在做人上讲究诚信、友善、和蔼可亲;在做事上讲究宽厚、公正、兢兢业业。现在的社会,有一些功利化的思想,也显得有些浮躁,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中,牵扯到理想、爱国、诚信、交友、尊重等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都会感到虚假,带着有色眼镜去学习这些内容,这是很不恰当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引导的话,就会适得其反。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能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谈起,能结合师生实际生活来探究,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无私教育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德育素材,这些恰恰要求老师就是这样正直、率真和高尚。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困境与思考的论文
新课改高举张扬学生个性的大旗,着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年的努力也使得沉寂的教育悄然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他们顶嘴,他们另类,他们狂妄,他们越来越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
问题是当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批判欲望逐渐加强之后,我们的教师将如何应对。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的改变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甚至还停留在过去,用老眼光老办法来看新问题,因而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看不惯学生的表现,任由学生发展,显得无可奈何;有的教师则会表现得极不理智,或骂之,或罚之;有的教师动辄请家长或送交政教处处理。师生之间矛盾重重,彼此怨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发泄各自心中的不满。
因此,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式,教师一定要研究教育策略,走出德育教育的困境,教师要有耐心,要调整心态,要学会宽容,忍让,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总按过去的眼光来看今天的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这一角色上,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当作了家长的角色。新课改主张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张扬个性,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以放弃教育批评的功能和手段为代价。但需要有相应的批评教育的策略。事实上,我们都十分清楚,成长需要两种力量:
一是关爱的力量,
一是批评的力量。
因此严肃的问题摆在今天的教师面前,我们应当拥有怎样的批评武器?我们是否构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批评反思的策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在这方面显得力乏技穷。辱骂、体罚(变相体罚),交给班主任或相关部门领导,把家长请来……诸如此类。于是,矛盾不断激化,形成恶性循环;当自己发现所有的手段用完后,就会感到无奈。教育中的许多悲剧常常就源自于教育行为的简单粗暴、缺乏教育艺术的原因。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教师职业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正处于成形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明辨是非善恶的正确思想意识。从语文教师层面来讲,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可以有效的将语文教师的视线从单纯的语文学科知识层面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层面,而且语文教师在探索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我德育反思和深入思考的过程,这对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讲,在包括语文学科的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迎合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培养出兼具丰富知识与良好道德的现代化人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将德育教学贯入语文教学的始终。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分析:
(一)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案例,有的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感,有的表达了无私忘我的高尚情操,有的为读者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思想观点,有的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德育相关课文内容,以此为契机,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日常授课中。比如,屈原的《离骚》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屈原的高风亮节,我还特意为学生播放了电影《屈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那种忠于祖国、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如此,屈原的爱国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到深化阶段,在这一重要时期,加强对高中的物理教学的优化就比较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科学化实施,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就比较有利.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实施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加以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现状
物理课程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全面知识结构的优化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也比较有利,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的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下的重要教学要求.通过从理论上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探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实施现状
1.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的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德育教育的融入就能对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在物理研究中每项研究成果都是伟大的成就,是需要进行无数次的实验才能达到,在物理知识的讲述中,就能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良好的精神品质.可通过一些物理名人的事迹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不懈,这样就能在学习的效率水平上得到有效提高.再者,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和现在的物理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以激发,这样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充满自信.在对物理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科学实施也能对教师的自身修养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加强德育教育对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也比较有利,从而更好的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