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德育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摘要: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中学各科要根据各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同时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高中课程改革又提出“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改革思想。教师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研究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学科德育目标

  1.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初步形成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新大纲突出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建立科学世界观的作用,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化为让学生接受和体验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的无限发展、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的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增强了可操作性。

  2.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学技术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新大纲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课题的形式,调查各种媒体对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报道,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以及对本社区生态环境的分析,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思想的回归。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重视天人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大纲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落点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教师应围绕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伦理、环境道德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4.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新大纲通过增进学生对科学家生平工作的了解,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以及社会生活的参与活动,以此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使科学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组织好德育与生物知识的结合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物教学渗透德育,使得在生物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与生物学知识衔接自然。

  1.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中,教师要选择有关知识结合点进行具体观点的教育。教师可以结合《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有关知识进行世界物质性的观点教育;结合《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有关知识进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结合《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和进化》章节的有关知识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结合《生物与环境》章节的知识进行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在选择和组织有关知识点时,教师要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各个观点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用辩证的观点选择和组织有关知识,并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做为生物学科德育的重点去分析、去认识。

  2.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植物生长素发现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达尔文进化理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酶的发现”等知识进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等具体知识进行教育。

  4.在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合成的人工胰岛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知识进行教育。

  5.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中,教师可以结合“光合作用”,“生物与环境”,说明我国人多地少,解决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课内教学。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协调,有机结合。教师不宜专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应该把其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教育。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德育教育时要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总结、不断归纳,最后形成观点。例如在讲述“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在讲述新陈代谢的意义知识时,教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科学家进行科研工作情况内容的阅读,了解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对实验成功的作用,树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勇于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验证实验让学生树立严肃认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比分析我国与世界资源的分布中,在阅读或观看我国科学家所作的贡献,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形成爱国情。

  2.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外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艾滋病日”等活动,通过组织演讲会、知识竞赛,办小报、搞社区宣传等,让学生在说、讲活动中接受教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生物标本的采集,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以及生物科技小组实验的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身心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实施自我教育,增强责任感。

  四、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对于实施德育,教师要以身作则,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能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能创设教育情境,以境育人。教师只有成为做人的楷模,才能影响学生品德的正确形成,所以在学科渗透德育的教育中教师不可忽视师德建设。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