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育论文
教育学术论文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自然科学)基础科目之一。教育论文,顾名思义,“论文”是指专深而有系统的学问,是指研究、讨论教育领域问题的文章。教育论文发表就是专门对教育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的文章发表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
高中物理教育论文1
一、影响高中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因素
1.主观因素
胆怯心理则是出于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被动情况,认为物理学习难度大,而害怕甚至放弃物理学习。例如,一些学生在“电磁”相关的章节学习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偏多、公式繁杂、混淆点和重难点多,学生面临这样的问题就会觉得“物理难学”,甚至一度把这种观念强化。逆反心理则是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长期采用单一教学方法,进而产生了一种思维上的障碍,影响学习兴趣。大部分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相当强,表现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便是一旦某一学习内容或者理论太过于繁复,学习兴趣也就下降。进而产生排斥感、挫败感等,最终放弃学习。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往往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些思维障碍,而这些思维障碍则集中表现在部分学生自我中心思维较差、抽象能力不足、思维定势缺乏创新等。就学生自我中心思维较差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明晰的一些知识点一旦和科学理论相互冲突,学生就不会自觉的运用一些自身经验或者自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思维能力较差是大部分理科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很难抓住问题本质,极易被物理问题的表象迷惑。与此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很难寻找到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案,只是单纯习惯某一特定的物理解决思维和模式。思维定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心向”,指的是一些高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期习惯了一种特有的学习模式或者定势思维,使得面临新的物理问题的时候很难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也很难进行逆向思维。
二、高中物理思维迁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思维迁移意识
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物理学习的有效性。一旦高中生对于物理学习或者物理理论、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等产生兴趣,其整个学习过程便很容易深入进去。一旦遇到物理问题也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进行解决。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思维迁移教育过程中,物理教师需要善于技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迁移意识。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1)应当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点作为出发点,尽量在原有的物理知识和课本内容基础上寻找一些能够获取学生兴趣的内容。以便于引导学生思维前进。(2)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又是学生“模棱两可”的,这样才能有效技法学生的求职意思和学习兴趣。(3)选择一些与现代生活相近的时代的物理学知识,并逐渐以这些知识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
2.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物理思维迁移能力
高中生物理知识的认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学习的质量,也是知识之间衔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完善自身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认知结构,确保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广域的物理知识网络结构,满足物理知识的转换条件。最为重要的是,只有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凭借着认知结构中物理知识的关联实现物理思维的迁移能力提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构建一个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确保新的知识能够与旧知识进行融合,并找到自身的适当位置。例如,教师可以将自由落体运动、万有引力、曲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等有关联的知识串起来讲述,并将不同的公式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一一辨明。
三、结束语
思维是问题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培养高中生物理思维迁移的能力是高中物理思维迁移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广大物理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思维迁移教育过程中应当强化物理学习过程和规律,形成良好的思维迁移趋势。为物理思维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易混淆点等理论和公式也只有在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理解和深化的基础上才能高效学习,最终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和水平。
高中物理教育论文2
一、问题的提出
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许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质疑与创新.比如物理知识构建中常常用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一种完善的科学理论,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是如此,根据新课程理念中的探究思想,学生的探究学习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因而质疑与创新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份.从物理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定律的形成事实上也经历了怀疑、证实的过程,因而今天我们提出让学生以质疑和创新的态度来学习这些知识,并不是没有科学道理.
二、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笔者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重要定理与定律,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从大的思路上看,主要让学生对重要定律和定律的探究中,对于实验思路的确定,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评价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实现在质疑中培养质疑能力,在创新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目标.课例一: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研究.(由于本研究侧重于质疑和创新两大关键词,因而在本课例中的常规教学要求就不再赘述.)这一研究中,学生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力的分解的描述;二是为什么力的分解与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这实际上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学生的观念都是由于教师主导下的重复而生成的,并不是学生的直观认识.于是我们大胆让学生去质疑,而学生的质疑结果其实不外乎两类:一是力的分解可不可以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去分解?二是力的分解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有多少种结果?对于学生这样的质疑,我们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一个力从数学的角度去分解,理论上有无数种结果,但考虑到物理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分析的结果必须接受物理实际意义的检验;一个力的作用中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效果(如斜面上的物体产生压力和“下滑力”两种效果),因此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往往符合实际需要.这样的质疑与分析过程虽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却可以高效地扫除学生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认识误区,从而给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个质疑: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传
统教学中是通过实验来证实的.但一旦我们让学生质疑,学生仍然会有疑问:力的合成与分解怎么偏偏就与平行四边形产生了关系呢?即使跟学生强调“这是实验的结果”,事实上也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于是笔者引领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创新,在研究中我们称之为“头脑风暴”,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基本上是这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问题(教师陈述)平行四边形属于什么学科的知识?(学生回答)因此我们说力的合成与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际上是用什么知识描述什么知识?(学生回答)经过这样的问答之后,下面的任务就交给学生:寻求数学知识解答此物理问题的合理性.结果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就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开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的学生开始研究力的表示(有向线段)与数学的关系,有的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矢量方面.这一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请教数学老师等方式,终于认清了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背后,是数学上矢量运算规则.而这样的认识有什么好处呢?给后来的力矩知识的学习、洛伦兹力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课例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上学生的质疑主要是:自然界中,机械能真的守恒吗?这一疑问看似不合理,其实却非常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众所周知,物理发展史上关于永动机的研究至今也没停止,侧面说明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规律.因此在这一疑问的引导下,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理解.学生的思路也体现出了创新的一般步骤:一开始是寻找正例,结果发现根本就无法穷尽,因而无法完全证明;随后再去寻找反例,即看有没有不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也将搜集的有关永动机的从古至今的研究并整理出来给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反思这一教学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三、研究的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发现其实高中学生只要给了质疑和创新的机会,他们总能给教师一些惊喜:提出的质疑并非全无道理,而且就算是在教师一眼就看出的质疑,事实上也反应了学生的一种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情;而学生在创新中的表现则呈现出一种发散的状态,不同的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总能想到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大多还都是可行的,比如说在动量守恒中学生的一些创新实验,有学生提出可以将两辆质量相等的小车之间压一个弹簧,然后通过弹簧将两车弹出的距离,来判断两车动量是否守恒.这样的设计吻合了系统不受外力的情形,且效果明显,不能不说是学生的一个创新(尽管教师可能是熟知的).总而言之,这一课题研究给笔者带来的收获是很大的.当然,从长远来看,这一课题还有不断发掘与研究的价值,相信随着笔者的认识不断深入,随着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这一研究还会收获更多的成果.
高中物理教育论文3
一、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约性、逻辑性、精确性等优点,因此,数学知识对物理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其具体体现在:
1.数学知识是强化物理理论教学的重要工具
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定,仅从文字描述上是很难让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的。而借助数学知识能将理论化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并将其用严谨的数学公式展示出来,从而完美的解释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快速记忆,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
2.数学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强化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而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实践
1.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理论性强的物理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这种形式化语言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简明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然后再分析、比较和运算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量的变化等来进行定量描述和理论概括,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电阻R,加速度a,电场强度E,电容器电容C等物理概念,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规律都可以通过精辟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描述。可见,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清楚认识到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还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2.数学知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同样的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优化实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公式法、图像法等数学方法将物理实验结果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就能清晰的认识到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处理物理实验结果时,各种数学工具的应用不仅能使处理过程变得简单、直观,还能有效减少物理实验数据的误差,提高数据的准备性。例如,在教学“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面对实验数据,学生很难从测量结果中判断哪些结果符合实际,哪些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如果这时候采用数学作图,通过在平面坐标系中描绘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就能直观的判断各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筛选出误差较大的点。然后,再通过作U-I图就能很快得到电动势和内阻值。
3.数学知识在物理问题解答中的应用
物理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高中物理教学离不开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数学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解答物理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不仅是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考物理内容中的一个侧重考点。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如函数知识、几何知识、代数知识、极值知识等,来扩宽物理解题思路,提高物理解题速度,从而简便而有效的将物理问题各个击破,让学生在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同时提高物理实践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考核的要求。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有效工具,应该被广泛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中,以优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何能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使之为高中物理教学服务的同时又不能因为数学问题而使物理教学复杂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而更加科学、高效的将数学知识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
课堂教育对高中物理的可行性论文
一、教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听的课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如何使学生有兴趣听,除了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能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能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物理,达到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在如何营造课堂氛围中,师生关系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其一,教师应该做的是改变传统的师生模式,而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角色互换,物理教学过程变成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当彼此交流,交换感受和体验。所以教师角色转变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教师成了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其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资料,在物理实验上和学生同享数据,使学生感受到开放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气氛的影响下,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的状态。在面对物理抽象的思维逻辑时,有着更强的探讨精神。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探讨和讨论,建立师生平等友爱的关系。所以创设一个开放轻松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能使学生在环境的作用下受到激发和启示。
二、创造开放和鼓励学生并行的课堂环境
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教科书材料,使学生提出一些感兴趣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处处相关的科目,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前景,让学生能够置身于实际问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在结合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能够设计探究性实验。例如对物理的“超重和失重”问题的分析,鼓励学生在演示人在体重计上起立和下蹲时示数的变化,并将数据记录下。又比如“弹簧连接小球实验”,让学生从数据中体会到问题,在此基础上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进步。
探讨分层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教育学论文
一、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目前, 高中物理老师大多运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近年来, 虽然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运用, 且预期效果并未达成。物理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 假如老师缺乏变革的思想, 不重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培育, 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导致学生一味地听从, 独立思考的能力低下。同时,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是特别关键的。这是因为唯有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或者事物的内在机理, 才会科学使用公式来进行具体的解答。可是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对于别人灌输的信息有时缺乏耐心, 拒绝接受, 并且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便没有打好物理基础, 学习难度较大原理的时, 通常会压力倍增, 乃至产生厌学的想法, 此种学习状态对于物理学习成效十分不利。
2. 学生生源种类多,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高中学生源自于多个高中学校, 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学生在高中时便形成了优良的思维模式, 到高中后便可以比较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未形成好的思维模式, 到高中后便无法有效掌握难度更深的知识。在课堂上, 学生掌握与否老师无从知晓, 部分学生掌握了, 部分学生还有所欠缺, 长期下去, 便会降低课堂教学成效。
二、当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理念的应用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论文
摘要:物理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和思想,本文对在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素质,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研究物理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一个重要的生长母体。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物理学的知识、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已渗入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物理学是以创新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具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如:除了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与假设等逻辑方法外,观察实验、模型思想、微分思想、等效思想、变换思想、对称思想、守恒思想都是物理学独特和有效的方法。因此,结合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素质,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以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为核心”,只强调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本质上只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忽视对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的探究,一切围绕“应试”的需要,教师课堂上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学生则考什么学什么的任务式学习。由此,优秀教师的教案,学生的课外参考书,都是将知识的逻辑体系放在首位,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论述都很深刻和精辟,但对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极少,对物理学方法的探讨,更是避而不谈。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终回归生活,为改造生活服务,也就是说生活与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二,社会即学校。学校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该教育思想主张学校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中,将社会生活展现给学生,力求实现学校生活社会化,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生活;其三,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本身就是教、学、做的统一,要加强三者的紧密联系,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学法要适应做法,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着终身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教育情况的教育理论,对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与教育要紧密联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借助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具备问题性、真实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学情境贴近现实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对生活情境进行加工和净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建立起物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绳子,在绳子中间系上一个重物,让两名学生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要求学生将绳子拉直,并保持重物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无论这两名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拉直绳子,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无法拉直绳子呢?谁能运用刚学习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最后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进行归纳和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教育方法探究论文
第一篇:高中物理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
摘要:只有建立起来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加强劲的动力。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这门学科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如果没有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感到难学和乏味的话,就很容易越学越差。高中物理老师要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一、做好学情调查,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安排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发现很多的老师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预想在做教学,对教学有一套自己的预测和计划,而很多时候这是不合适的,因为很明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高中物理课堂也有这个特点,物理是一门科学,该如何教学,按照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教学教师的确是最有发言权的,可是我们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却也有对教学本身的看法。如果教师的教学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期待,我们就会失望,在学习物理的这条道路上就会付出更多的艰辛。所以,作为学生,我特别希望老师能多跟我们交流,下课的时候,向我们了解一下对老师上课时候教学方式和教态语言等的感受,老师在收集上我们的反馈之后最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前面说过,有的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的教学方式,老师如果不问,学生也不说,老师就不会寻求改变,对于学生来说就会一直忍受下去,兴趣就很难培养起来。另外,有的学生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上课的时候状态很差,不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这样的学生,老师也不能放弃,而是要重点关注一下。他们自己放弃对物理的学习一定有他们的苦衷,作为老师要了解他们的苦衷,例如,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在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就认为是自己的智力问题,丧失了自信心,也就无法在学习上表现出多少兴趣了。还有的学生他们的家庭可能缺乏爱,让他们无心学习,觉得学习再好也没用,也无法挽回父母的感情。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是要特别关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从而让爱重新回归,让他们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
高中物理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一、让安全教育走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根本原因就在于老师及学生没有对安全教育引起足够重视,进而给物理教学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向学生传播科学的安全知识,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例如,在某高中二年级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就《测定金属电阻率》这一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电的危险性,并对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对规范性的《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播放演示,再将不规范的《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行为及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引起的安全事故和后果向同学们进行播放,从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
2明确任课教师的安全职责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中,受传统教育观念“严师出高徒”的影响,许多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会采取一些另类的措施加强管理,例如体罚学生、讽刺侮辱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做出傻事。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校应当明确物理教师的安全职责,落实安全教育相关制度,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讽刺侮辱学生;不得擅离职守,自习课时应在课堂值班;及时正确处理课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于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3],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进入课堂。物理教师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课前认真组织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及步骤熟记于心,并教会学生必要的实验安全知识及处理安全事故的知识;上课时先讲实验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示范和演示;上课过程中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确保学生安全。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的高等教育论文
一、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约性、逻辑性、精确性等优点,因此,数学知识对物理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其具体体现在:
1.数学知识是强化物理理论教学的重要工具
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定,仅从文字描述上是很难让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的。而借助数学知识能将理论化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并将其用严谨的数学公式展示出来,从而完美的解释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快速记忆,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物理课堂教学。
2.数学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强化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因而提升学生物理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实践
1.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不仅是物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理论性强的物理理论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这种形式化语言来开展理论教学,通过简明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讲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然后再分析、比较和运算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量的变化等来进行定量描述和理论概括,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电阻R,加速度a,电场强度E,电容器电容C等物理概念,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规律都可以通过精辟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和描述。可见,数学知识在物理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清楚认识到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还有利于化解教学难点,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发展优势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点进行简单记忆的过程,更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故物理相比于其他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活教育理论恰恰意识到了这一点,打破传统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运用生活实现对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完善,将生活与高中物理教学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打破学生与物理理论之间的隔阂感,还可以将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的思维与物理课本内容达成共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高中物理教育者还可以将课堂搬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努力解决问题,将物理探索能力和思维作为学生的必备素养进行培养,并将其运用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享受到独立自主研究和探索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往往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掌握着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本内容通常是以灌输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跟上课堂进度,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育者可以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在讲解课本内容的过程中融入生活情景,根据教学的最终目标,有针对性地创建一些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打破与物理学习之间的'隔阂,站在一个更加主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教育者还可以在学生日常接触的练习题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其背景更贴近生活,更好地对题目进行主观分析,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解题效率,让学生在兴趣中投入物理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论文
由于受到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物理概念、原理应用抽象难懂,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良,新推出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要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思想,以高中物理生活化教育理论为核心,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合理地应用。
一、高中物理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育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真实化、生动化。老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中,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例子有效联系在一起,可以使物理教学赋予生活的价值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适用型人才。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物理教学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必须遵循的原则,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化情境时,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是指在设立生活化教学情境,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地化减问题的难度性,学生才能够欣然接受这门物理课程,更深层次的了解物理知识,运用知识。
(三)完整性原则。完整性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知识应用时,要结合可信值比较高的生活实例,在学生能够遇到的而且比较熟悉的领域内,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整合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的关系,以确保所设立的情景是全面的、完整的。
高中物理思维迁移的教育探索论文
一、影响高中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因素
1.主观因素
胆怯心理则是出于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被动情况,认为物理学习难度大,而害怕甚至放弃物理学习。例如,一些学生在“电磁”相关的章节学习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偏多、公式繁杂、混淆点和重难点多,学生面临这样的问题就会觉得“物理难学”,甚至一度把这种观念强化。逆反心理则是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长期采用单一教学方法,进而产生了一种思维上的障碍,影响学习兴趣。大部分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相当强,表现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便是一旦某一学习内容或者理论太过于繁复,学习兴趣也就下降。进而产生排斥感、挫败感等,最终放弃学习。
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往往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某些思维障碍,而这些思维障碍则集中表现在部分学生自我中心思维较差、抽象能力不足、思维定势缺乏创新等。就学生自我中心思维较差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明晰的一些知识点一旦和科学理论相互冲突,学生就不会自觉的运用一些自身经验或者自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思维能力较差是大部分理科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很难抓住问题本质,极易被物理问题的表象迷惑。与此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很难寻找到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案,只是单纯习惯某一特定的物理解决思维和模式。思维定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思维“心向”,指的是一些高中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期习惯了一种特有的学习模式或者定势思维,使得面临新的物理问题的时候很难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也很难进行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