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1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想要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需要构建起和谐的大学校园。音乐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方面是很有效的。例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教育还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成败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涉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关键也就在于培养四有新人,即德智体美,而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促进人际和谐。音乐有助于大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因为音乐本身就是生活,学生可以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来体味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同时,音乐还有助于推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合奏和歌咏活动都是属于集体活动,都是通过一个集体的面貌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大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认为艺术是人们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艺术可以将孤立的个体同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第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音乐可以舒缓学生由于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使他们从沉闷的学习状态中暂时的解脱出来,进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其思维变得更加敏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
第三,音乐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音乐教育,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以往的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之前,往往不能从众多的音乐中挑选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大多都是那些情调低下、粗制滥造的音乐。在接受过音乐教育之后,他们首先会对听觉感知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进而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表达音乐情感,甚至会去创作音乐。经过音乐教育之后,自然而然的会主动去接触那些高雅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不是盲目地乱欣赏音乐。
二、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所发挥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可以催使校园充满活力。和谐的大学校园必须要具备活力和创新。并且活力和创新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的时期,也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期,具有较为灵活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只有将大学生的创造精神调动起来,并且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充足的保障,使大学校园充满创新活力的气息,这样的大学校园才能算得上是和谐的校园。而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培养。经过有关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右脑,而右脑正是形象思维能力的控制区,音乐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的发展。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音乐教育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所谓的人际关系和谐就是指人们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还可以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和谐包含着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和学生与集体之间的和谐相处。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内心世界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意识,这种意识将不利于人际交往。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音乐活动服务、音乐比赛等,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之间会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情形,形成一种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形成。与此同时,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合奏和歌咏活动都是通过一个集体的面貌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大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认为艺术是人们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艺术可以将孤立的个体同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总结
音乐教育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应该将音乐教育重视起来,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并且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切实、努力的将音乐教育搞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2
一、校园体育文化及和谐校园概述
1.1、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体育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弘扬人文精神。校园的体育文化主要把一切体育行为引导到现实的目标,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育文化能为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有明确的规定;体育文化对完善学生的性格个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性格个性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完备了,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的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的活动,又有独立性的活动,还有相互交织的文化活动,这些参与到活动中的人,都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能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因此整个体育活动的过程是促进个性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最终目的,它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文化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2、和谐校园概述
和谐社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社会和谐了,其他才能得以高效快捷的发展。高等学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把学校的各项发展不断的推向前进。在校园内部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一种友爱、安定和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以和谐为教学的主要理念,既能体现出学校的个性,有要体现出社会的时代性。因此,和谐校园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精神乐园,也是学校的最终目标和价值。
二、高校体育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
2.1、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能极大的促进学院的主体发展
在高校中,如果体育文化环境氛围好了,就会带给人们运动的欲望。校园中可以发扬体育文化的场地很多,例如:报刊亭、广告栏、体育场、校园广播级活动中心,学校或者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宣传体育文化效应的无形场所,学生如果处于这种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其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从而不自觉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领悟到体育文化的精神和状态。这种体育文化在对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后,就会使人们产生体育运动的欲望。
2.2、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校园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不仅可以很好的激起师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也能大力的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中的体育文化是校园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及各种团体活动的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支持,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为的氛围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校园的和谐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和教师通过参与到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去,去了解现实社会,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事实,崇尚理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果一个校园具有和谐的文化环境,将会给师生员工带来极好的工作氛围,陶冶人们的情操,放松师生的心灵。
三、结束语
总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既能提升师生的凝聚力,也能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能起到何种作用,如何能更好的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是在目前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更主要的要能在实践中有更新的创造。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3
摘 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发展创新,学校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的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师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对学校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成以及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谐;传统文化;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就是建设和谐校园。而构建和谐校园,不外乎做到两个和谐:学校内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物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做到:一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二是师师关系的和谐,三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而人与物的和谐主要是做到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统一。
和谐是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命题与核心价值。因此,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进行一些思考,无疑对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事物,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宽则得众”,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就会取得众人的信任。
和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理应成为我们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和万事兴”,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在学校中,领导干部、教师、学生这三个群体的人际关系达到和谐,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而有效的开展。
一、构建和谐的领导与教师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领导的管理方式和水平、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中起着示范和凝聚的关键作用。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教师,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和谐文化”精神体现在我们学校管理上就是要以人为本。学校各层面的制度必须以人为本,有“人情味”,让制定的“人文性”,升华为传统意义上的“规范性”,达到发展人的目的,从而减少乃至消除人的观念和行为与制度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各级学校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主人翁意识增强,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何愁校园不和谐?
二、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其特殊性,比如交往对象相对稳定、交往关系相对淡泊、情感表达比较含蓄、矛盾冲突相对隐蔽等等。
教师之间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教师之间和谐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文明、健康的良好育人环境,使人与人之间处于和谐状态,同事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就能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合作,有效地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有利于教师形成工作合力,有利于形成相互交流的激励作用,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共同努力。
因此,学校要努力通过树立共同的目标、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有效地改善学校的人际沟通、妥善解决人际矛盾和冲突等方式和手段,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以使教师彼此心情舒畅,建立起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和谐人际关系,发挥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之和的作用。教师之间以坦诚友善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各人所长,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学校和谐的根本在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和谐。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书育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师生双边活动的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和谐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交往,教师所教的内容也较易被学生接受。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有一种人格的号召力,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教学活动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师的良好品德向学生迁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主导方面在教师,关键是教师要关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才能唤醒学生对教师的爱,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完成育人任务,就得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育人的效果。
构建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合作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敬,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从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组织者,要看到学生思想品质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当然,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建设还要依靠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需要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共同努力。
总之,“和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命题与核心价值。对师生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吸收精华,发挥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中的指导作用,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尊重,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应该思考并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汪洪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6)。
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论文
摘 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发展创新,学校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的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师师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对学校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成以及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谐;传统文化;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就是建设和谐校园。而构建和谐校园,不外乎做到两个和谐:学校内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物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做到:一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二是师师关系的和谐,三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而人与物的和谐主要是做到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统一。
和谐是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命题与核心价值。因此,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进行一些思考,无疑对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事物,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宽则得众”,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就会取得众人的信任。
和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理应成为我们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的作用论文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主题,大学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应当积极的构建和谐校园。艺术实践表明,音乐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大学生的品味,净化心灵,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关键,因此应当得到重视。大学校园作为传承文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当尽力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大学校园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成长情况与和谐校园建设有莫大的联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条件,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是经过优美的音乐产生的,优美的音乐艺术能够给人们一定的`精神支持,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德[1]。接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对于艺术作品都非常敏锐,能够看出自然界事物的美好,且能够吸收美好的东西。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祖国的历史,民族的精神以及大好河山的雄壮,对生活能够产生乐观向上的态度。
1.2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其能够通过对学生感官等产生刺激,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在音乐教育中,大学生能够享受美,也能够学会创造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正确的理解音乐的内涵,自觉地抵制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会接受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审美素质就能够得到提升。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大学生成长成才
论文摘要: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在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协调好各构成要素的关系,克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偏误,有效发挥和谐校园文化育人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学校个性的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等带来深刻影响,为实现高校的办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建设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和谐校园文化尤显重要。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一般文化的共性,同时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充分理解校园文化的涵义、明确其构成要素,才能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有效发挥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引导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历代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传承、创造并遵循的,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一种群体文化。[1]和谐校文化即指导校园文化的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它们相互配合、彼此协调,共同完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谐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生存土壤、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关于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中的作用论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想要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需要构建起和谐的大学校园。音乐教育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方面是很有效的。例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能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教育还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音乐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成败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涉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关键也就在于培养四有新人,即德智体美,而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促进人际和谐。音乐有助于大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因为音乐本身就是生活,学生可以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来体味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同时,音乐还有助于推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例如,合奏和歌咏活动都是属于集体活动,都是通过一个集体的面貌而出现的,这就需要大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就认为艺术是人们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艺术可以将孤立的个体同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让人们之间能够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