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1

  一、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很多同志认为,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只有社会性发展问题而没有品德培养间题,并主张用社会性这一概念来涵盖品德等旧有概念;而有的同志则坚持采用品德和幼儿德育等概念认为社会性发展是与品德发展相伴的一个过程,不能代替或涵盖品德等概念。面对这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根本上对幼儿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等概念进行考察,唯有正本清源,方可了却纷争。

  1、社会性发展同认知发展一样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两大方面,社会性发展同认知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并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统一体。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部实质所在。

  目前,我国对“社会性”与“社会性发展”等概念还缺乏理论研究,不同研究角度对其定义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教育界对儿童社会性的理解则主要着重在“个人的社会性”,即所谓的儿童社会性就是指儿童个人的社会性而言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出生时所处的既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如家庭出身、籍贯、居住地区等等)所获得的先天的社会特性;二是由后天自身活动继承、学习、创造而获得的各种社会特性,称为后成社会性。我们常说的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主要就是指儿童的“后成社会性”(即后天获得的社会性)而言的,它包括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两大方面。

  周宗奎(1992)在其专著《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对“社会性发展”的解释为:“所谓的‘社会性发展’,又可叫作‘非智力发展’,系指除生理和认知发展以外的一切心理特征的发展。……‘社会性发展’与‘人格发展’是密切相联的,二者常常在很多意义上包含相同的内容。”我们认同这一概念。

  2、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系统、社交系统与社会规则(范畴)系统等三个方面的发展内容。

  我们认为,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自我系统方面的发展,这又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庞丽娟、李辉,1993);二是社会系统方面的发展,这又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以及其它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三是社会规则(范畴)系统方面的发展,这包括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社交规则、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等规则或范畴方面的建构与发展。这三个方面,可以涵盖我们认定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所有内容。

  3、无论从社会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品德)都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们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为社会所承认的、调节人们行为的共同准则。道德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性(即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的社会性发展而继续发展。品德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个体心理现象,是一个人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固定的特点。儿童经历了初步社会性发展(1岁以内)—>自我意识发生(1岁以后从认识自己开始)—>品德发生(2岁左右有最初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品德不断完善(2岁一一)的过程。由此可见,品德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并随着其社会性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品德.

  4、品德是个人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标志,社会道德个体化贯穿于社会性发展的整个进程。

  我们认为,品德并不直接是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它是个人社会性发展的产物及其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标志。这是因为:首先,品德只是在道德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特点,如果没有道德活动就没有品德可言.因此,品德并不直接隶属于我们所提出的社会性发展三大内容中的任何一部分。其次,品德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对社会道德的理解、掌握与建构(即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品德则是个人在执行道德准则时才表现出来的固定特点。品德在个体社会化发生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并表现为伴随着社会性发展而不断发展着。而实际上这就是社会道德不断个体化的结果,这是因为道德这种客观的社会存在.从儿童一生下来就开始伴随着其社会性发展过程而不断地向儿童个体施加各种影响(这就是社会道德个律化的过程),从而在社会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实质是因为道德个体化到一定程度)后才导致个体品德的产生。而社会道德个体化过程在品德产生以后并未结束,它伴随着个体社会性发展的进程而继续发展着,并贯穿社会性发展的整个进程。

  二、幼儿德育与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关未

  1、德育与幼儿德育。

  德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某一社会所需要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是广义的德育概念。狭义的德育概念则主要是指德育中的品德教育,我们常说的幼儿德育,指的是狭义的德育也即,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品德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认识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德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萌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其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社会性发展教育.

  社会性发展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儿童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良好的社会行为,促进儿童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方面发展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社会认知”就是指个体对各种社会刺激加以综合认知的过程,如对自己和别人行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交往关系的认知等。

  社会行为是指个人在各种社会情境下的个体行为,是社会心理(社会认知)的外部表现。社会行为包括表情、姿态、言语、语气、活动等各种外显表现。一个人的社会行为主要取决于其社会认知水平。

  社会性发展的三大方面,即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等都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这两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关于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儿童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等三方面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能力。

  3、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核心和导向力量。

  幼儿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即把道德规范等逐步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二是社会道德个性化的过程,即每一个体都有性别、年龄、智力、性格的差异,实现思想品德社会化的共同要求,不是把人变成一模一样的人,而是个性化的过程。社会道德个体化本身是贯穿于社会性发展的整个进程的(前已论述),那么在这整个进程中,德育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

  我们认为,人的社会性发展有两个维度(图略):一是水平(程度)维度,这有高、低之分;二是方向维度.包括两个方向,即亲社会性方向(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并于社会有利的发展)和反社会性方向(与社会规范和要求相违背甚至相对抗的发展),在这一发展方向维度中还有一个中性的,即与社会既无利也无害的发展,那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管好自己,休说他人”的人,不可不谓之为“社会性发展程度很高”、“很适应社会”,但对社会却无甚益处。

  由此可见,社会性发展程度很高.并不意味着个人发展得很好;社会性发展程度不高,并不意味着个人发展得不好。如果要想让社会性向高水平、亲社会性方向发展.就必须借助于德育。如果没有德育的导向与内在推动.社会性就不会向“高而亲社会”的方向发展。我们认为.德育(即社会道德个体化过程)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导向力量,它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并推动社会性发展的进程。

  三、社会性发展教育应和幼儿德育一样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德育只是社会性发展教育中“社会规则系统”的一部分,它不能涵盖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全部内容。只注重幼儿德育而忽视社会性发展教育,将使我们的学前教育陷于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境地。因此,在进行幼儿德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这正是当前我国幼教界所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间题。

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2

  摘 要:在初中德育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论述在初中德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同仁共同分享。

  关键词:初中德育;情感;感恩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与内涵,没有了情感,道德便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所以,在德育中,我们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一、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他们学习和崇拜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行,才能使学生信服,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姿态和情感授课,将自己的爱心和热情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以赏识的眼光不断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其有机会绽放独特的光芒。同时在教学之余,教师也应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广泛涉猎各种经典书籍,这样才能以丰富的学识和崇高的人格感染学生。

  二、创设生活情境,巧妙提问,引发情感共鸣

  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依靠教材给学生灌输一些德育理论和概念,学生没有兴趣,收效也甚微。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和叛逆时期,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烦恼和困难。如果教师善于将枯燥的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并抓住学习内容与学生思想的连接点,进行巧妙的引导和提问,便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敞开心扉,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所谓“投之以礼,报之以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品质,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祖国。具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口述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感人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感动,真切体会,从而点拨学生识恩,知恩。也可以通过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方式,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启发学生知恩,感恩。还可以组织一些如感恩演讲、感恩征文等活动,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激发其感恩情怀。

  参考文献:

  [1]宋淑红。有效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作用[J]。新课程学习,20xx(05)。

  [2]宋春光。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学周刊,20xx(04)。

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3

  一、情境体验法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些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心去感知一些历史,逐渐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体验一些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古代的印刷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木板、刻刀以及墨汁等工具,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印刷术的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认识。此外,也可以在历史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中加深体验。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整理一些历史素材,也是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例如,在探究“我可爱的家乡”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下家乡的人文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在“平淡处”显示“英雄本色”,渗透德育

  工作子高中历史新课改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新课改在关注政治史之外,也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经济史与文化史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历史事件并不见得都是一些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其中,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也是能够显示出“英雄本色”的。所以说,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教师除了要讲到屈辱中的自强以及奋进中的爱国之情外,也要讲述一些文化环境的保护,让学生也能够在细微处见爱国之情——这也是“英雄本色”。比如,在探究《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大跃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关爱生态的讨论赛。_的就是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念,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要让学生意识到爱国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这样,学生既会主动学会生活,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环境,而且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注重把德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

  教育学生要从细节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时刻提醒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解决从知道到能办到的转化。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教师其实一直都是在扮演着“保姆”的角色,大多数教师并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参与活动,对活动积极分子的培养也是不够的,这也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发展。教师要苞意识地为学生们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主动地承担、分享活动的失败或成功,要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加深情感体验,让学生们都能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熏陶,进而为实现优化德育渗透冃标奠定基础。

  四、开展讨论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德育教学

  开展德育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想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就要在活动教学当中予以体现。比如,可以在活动中体现出团队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精祌,这也是迸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之一。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们主动去探索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当中,也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历史事件或者是历史事件中的些历史人物体现出来的是什么精神,体现出了怎样的情怀等等。”让学生们都能够在交流分析中实现优势互补,帮助一些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学着分析一些历史事件,这样一来,既能够团结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关心现实远胜于关心历史。提倡实行课堂讨论,既能够丰富教材的内容,促使其“活化”、“升华”,也可以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串联起来,把了解过去和认识现实乃至预见未来有机地融合起来,促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时代,以此来显现出历史课程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当前,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推进,时代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节内容时,学生了解变法背景以及变法使的秦国强大起来,为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触及到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而死的残忍现实,让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与艰巨性。改革同时也是向旧时代、旧制度发出的祧战,因此,也一定会遇到各种阻力;汄识到改革的进步性,其中,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改革过程。随后,在组织学生加以讨论:如何看待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改革幵放的认识与理解。古人有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花。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知识的周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做人”对于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所占据着很重要的份量,因此,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的有效运用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5-02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对高中生开展德育教育是当前高中教学中的首要目标,德育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还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将道德体验与高中德育教育相结合,是目前开展德育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在运用道德体验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使用恰当的方法来积极配合。本文对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将道德体验更好地运用到高中德育教育的课堂中。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道德体验;有效运用

  1.前言

  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是要求高中学校的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智力进行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相对较高,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德育修养是当前高中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其中,道德体验是比较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通过道德体验,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道德的重要意义,同时发现自身在品德上的缺点,并加以改进,变成更加优秀的人才。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情感经历与体验,因此将道德体验运用到高中德育教育中有一定的意义,值得被推广。

  2.高中德育教育中运用道德体验的必要性

  2.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道德体验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新目标,对道德体验的方法与手段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与水平,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身。高中生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意志不坚定,极易被外界消极思想所影响;运用道德体验开展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对其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关于德育教育的最新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4-07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不断实施,进一步加强对师范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关于德育教育的最新论文,快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德育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网络媒体的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网络媒体导向的偏颇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中职学生容易出现行为偏差。本文通过分析当代中职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以心育融合为切入点,以创新德育路径为途径来树立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自我约束能力。

  关键词:心育;中职德育教育;路径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以2014级全体学生(1050名)作为研究对象,生源来自浙江省内各地区,其中农村学生占31%,城镇学生占69%,学生平均年龄16.3岁。

  2.调查方法

  (1)访谈:班主任以电话、家访等形式联系学生或家长,在新生报到后2周内与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正式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观察、评估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

  (2)问卷及测评:从学生家庭情况、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网上测评,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初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针对突出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重点关注,随时记录,完成学生心理问题评估表。

  (3)建立学生档案:新生入学1个月后,通过班主任对班内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建立档案,记录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的违纪细节,以统计学方法进行整体评估。

关于地理德育教育的教学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12-07
【yjbys.com - 教育学】

  1.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外教学是课堂的延伸和扩展。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虽然集中在课堂中,但是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作为德育教育实施的主要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地理知识来渗透德育,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加以展示。然而,为了更加有效的进行德育教育,通过结合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可通过让学生体验地方的风土人情,体验社会建设的情况,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德育,这样还可以因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无法起到教育的作用。因而,高中地理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切实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2.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体验生活实践

  在地理教育中,有这样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2]。地理学习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很多的同地理相联系的案例。我们以首都北京为例,这个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旅游问题以及农业发展、交通等等社会问题都同地理学科息息相关,可以作为实际的案例进行地理教学。再将范围扩大,地球上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和现象只要同地理相关都可以作为地理学习和德育教育实施的案例,而且这些实实在在的案列对于德育教育的实施更具有说服力。另外,情感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形成的。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德育的渗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关于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精选4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6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德育教育论文1

  走过精彩的岁月,手指在键盘上跳动着,用文字刻录了大学四年走过的历程,喜喜悲悲,浮浮沉沉,点点滴滴,成成败败,都将成为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关键字:开学销售成长感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流水一般——悄悄的来,又将悄悄的带走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不经意间,四年精彩的时光已从讲台上溜走,从图书馆划过,从操场上越过,从我们指间滑落……我们甚至来不及品味,大学生活就要与我们挥手作别。

  回首四年,生活的点滴见证我们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是我们增强自信心的来源,每一次小小的失败,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我们稳步前行,学会长大。在喜悦与泪水中,我们茁壮成长。大学生活的结束,也是走向社会生活的开始。如今,站在终点与起点的交界处,听着窗外的校园广播,依然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已在耳边轻轻飘过四年,陌生是因为还来不及品味。或许,生活原本就是要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走向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总之,无论如何,生活赋予我们的依旧是精彩的岁月,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

  新的旅程

  20xx年9月10日,结束了四天的北上求学行程,在北方民族大学门口,那个满脸幼稚、对大学充满期望的我大声喊出了自己多年的心声——北方民族大学,我来了……这一声,引来了旁边许多学长学姐好奇的眼神,别说是当时学长学姐们,现在想来,也觉得自己当时幼稚之极。可是或许从那一刻起,决定了我大学四年乃至今后的生命取向。

关于小学体育德育教育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7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一、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体育学科落实德育教育的要求,必须要结合小学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给学生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合理锻炼,同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纪律观念、团队意识等。这里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使学生们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锻炼理念,要求学生从小就能够掌握一定的健康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重视体育锻炼,并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的提升,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利于学生使体育锻炼成为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

  二、注重德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进来。在教学内容中,如一些长跑项目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在团队项目中引导学生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在教学形式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安排来落实德育教育,如上课整队要迅速,队列纪律要严格,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学生在进行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护,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对于器材的合理使用,养成爱护集体公物的品质。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细节着手,对小学生进行反复、细致的引导,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无形之中也就能够落实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关于孩子的德育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0-10-23
【yjbys.com - 教育学】

  一、德育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

  古人有言:“有才无德,行不远。”可见,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齐抓共管如果缺少了德育,我们的孩子也许会知书,但却很难做到达理;如果缺少了德育,我们的孩子必定会长大,但或许不会“成人”;如果缺少了德育的引领,我们的孩子将不会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绝不能做。近年来,未成年犯罪人数不断攀升。看看那些犯罪分子,他们中有多少人因为是非不分而误入歧途,他们中有多少人因不懂谦和礼让而对他人大打出手以至酿成惨祸,他们中又有多少人因怙恶不悛而悔恨终生。因此,一个人德育教育的好坏,关系到他的成长及未来。一个有道德没知识的人,他还可以在不同岗位为家庭为国家做贡献,但一个有知识没道德的人,他的本事越大,他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

  二、德育教育需家校携手,齐抓共管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在学校接受道德行为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我们也渴盼着在他们心底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但我们还需要家长的通力合作。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总是我行我素,老师教育他他还骂老师,老师问他在家里是不是就这样对待父母,孩子说:“我在家里不骂我妈(他的妈妈是后妈),只骂我爸哩”。这难道不是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学生的父母笑嘻嘻地对我们说:“我娃在家就不听我的,你好好给我把他(她)管管!”不知别人听了这话什么感受,作为教师的我们,每每听完这话后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们教师教育的是所有家庭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可听听现在家长们的话,看看家长们的态度,似乎所有的孩子倒像是我们教师自己的了。即使我们按照家长的意愿在学校好好管束了他们那些目无尊长、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孩子,难道孩子回家后的所有时间也需要我们教师去好好管教吗?如果我们在校严格教育,回家后又“放羊式管理”的话,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会有多大的成效呢?

关于探究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1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职校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一、加强中职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关于高中历史德育教育的论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14
【yjbys.com - 历史学毕业论文】

  一、情境体验法渗透德育教育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些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心去感知一些历史,逐渐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体验一些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古代的印刷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木板、刻刀以及墨汁等工具,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印刷术的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认识。此外,也可以在历史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中加深体验。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整理一些历史素材,也是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例如,在探究“我可爱的家乡”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下家乡的人文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在“平淡处”显示“英雄本色”,渗透德育

  工作子高中历史新课改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新课改在关注政治史之外,也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经济史与文化史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历史事件并不见得都是一些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其中,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也是能够显示出“英雄本色”的。所以说,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教师除了要讲到屈辱中的自强以及奋进中的爱国之情外,也要讲述一些文化环境的保护,让学生也能够在细微处见爱国之情——这也是“英雄本色”。比如,在探究《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大跃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关爱生态的讨论赛。_的就是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念,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要让学生意识到爱国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这样,学生既会主动学会生活,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环境,而且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关于体育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09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一、挖掘教材与德育的结合点

  体育教育跟其他课程不一样,它以户外活动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了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意志及培养学生品质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体育课本里比比皆是。比如,田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英勇、坚强的意志品格;体现集体协作的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纪律严明的集体意识和敏锐机灵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能使学生形成勇敢、冷静、灵活、雷厉风行的自我控制力;游泳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奋发向前、奋力向上的开拓进取意识;各式各样的体育教学游戏,如“勇闯封锁线”“奋力炸碉堡”等,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再有,有的体育教育课程还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严格把关。就像长跑时出现了“极点”,是努力跑下去还是知难而退?在比赛过程中遭到对手故意犯规的时候,应该大度宽容还是以暴制暴?团队协作不是很协调最终导至比赛成绩不高的时候,应该彼此激励,还是互相推诿呢?裁判判断失误时,是体谅容忍,还是采取过激行为?比赛得利时,应该乘胜追击,还是骄傲自满?我在体育教学中,常常针对体育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特意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渗透,让学生不只接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也获得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品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亲力亲为的示范作用。身为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品质,为学生确立一个正面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都会成为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并反作用于体育课堂之中。体育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室外课堂,因此体育课的教学空间非常大,外界因素对学生的运动量和心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身为体育教师,面对外在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给学生提供安定的课堂德育环境。身教的效果要大于言传,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极深的烙印。就像练习跑步的时候,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教师应参与清扫操场、归拢训练器材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护公共财物、训练场地的优秀品质。在冬天上课的时候,冷风嗖嗖,可是教师却挺立身姿,声音高亢,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学生的心灵;在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教师一丝不苟地传授着每个动作,耐心地不断重复每一个动作,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学生,培养了学生任劳任怨、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教师敢为人先的教育态度在体育课堂上一定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目的。

关于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研讨论文

标签:外语 时间:2020-10-04
【yjbys.com - 外语】

  教学中必须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德育当先的教育理念。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而承载文化的语言课堂教学在育人中更是责无旁贷。因此,英语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一、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的现状要求重视德育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中小学,广大任课教师总是自觉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角色,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教师不可避免地偏重教学。轻视德育教育。在大学,由于有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广大任课教师在意识中似乎只有教学一项任务。事实上,仅仅靠几个教学管理人员从事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得到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广大任课教师的合作。而英语的课程特征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英语是一门主干课;而在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是所有在校生的必修课。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接触的全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道德品质。

  二、从教材出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依据,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要紧密联系教材,更要把它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结合教学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真理、经验、知识、思想、价值、意义、情感、态度都显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去辨析和接受。而当今的大学教材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多篇课文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性之美。现在的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从起始阶段的文明礼貌、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等思想品德题材到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口教育、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航天技术等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就能自然而然地融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