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审计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会计审计的论文1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要承担评估会计信息风险、降低审计风险等责任,现在被人们称为“经济警官”。注册会计师面对的审计风险有很多,因为风险是贯穿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可以通过对实际的总结和把握,提高审计的质量,将审计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处理的范围内。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研究,提出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发生了很多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比如深圳的原野案件、浙江和宁夏等一系列的案件,都是与审计人员有关。审计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怎么样去认识审计风险、预防审计风险是现在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研究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1、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审计风险一般都是可算存在,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注册会计师会很认真的检查企业的账目,企业的一些业务和账目隐藏的比较隐秘,让注册会计师没办法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得出的审计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然后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值得信赖,才能确定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有局限性,是否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的审计工作大多数都是采用抽样调查法,但是抽样调查本身不具有代表性,还是会让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产生审计风险,所以,审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人们职能通过一些方法将它放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1]。
2、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审计风险,这种偏差也是有很多方面引起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活动都会影响最后的审计结果。一般产生风险有很多潜在因素:审计人员选择的客户自带风险比较高,因为这个客户的单位环境比较复杂,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让审计风险变高;在制作审计计划的时候,审计人员思路不清楚做出错误的决策,就会让计划有疏漏产生审计风险;当产生遗漏重要数据、项目虚报参数、单位的财务状况很差这些情况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审计风险的。其实每一种因素都不是直接的原因,一般都是很多作用因素的集合。审计风险会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确实潜在的问题,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化险为夷”。审计风险主要还是审计责任决定的,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必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那就不会成为审计风险,这就是一定的潜在性。
3、审计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多因素性
审计风险是由审计和风险这两种概念结合组成的。审计风险一般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一些错报和漏报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并且给出了不是很恰当的审计意见带来的风险。审计风险具有多因素性,一般由三个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能发现的风险,并且会提出相应错误的审计意见,有些客户会因为受到损失希望得到一些赔偿,就会找到注册会计师的所在单位,但是当人们受到损失通常行为就是希望得到补偿,根本不去查清楚问题的根源,所以审计风险一定要加入“固有风险”,因为这时注册会计师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一定懂得用一些方法及时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有规划的习惯,及时检查数据,规避风险的产生[2]。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一般是可控的。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避免风险的产生,每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不能因为潜在的风险就拒绝接受客户。也正是因为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了审计风险可以通过努力让它变的最低,也让注册会计师深入研究审计的系列理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将审计风险规避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就可以对客户进行审计。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1)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会计有一定认识,并且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几乎是不执行的,让制度变得可有可无。并且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几乎是无审计风险管理,有时候审计风险是不可控的。(2)风险管理没有条理。现在的注册会计师懂得如何去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不会因为要扩充业务,盲目的接待大量的客户,审计风险管理根本没有形成一套体系,都是想到什么就怎么做,没有科学的依据和一个体系的控制形式。(3)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和多因素性。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拍脑门决策”,应该重视在管理中多多总结规律,而不是在屡屡出错,然后让审计工作效率很低,质量也很次。很多人因为受到了损失,就会想得到赔偿,也不会去调查到底错在哪里,这样也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风险,让审计工作受到影响[3]。(4)风险管理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面对不同的企业采用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面对比较大的企业和上市公司非常上心,面对一些实力一般的小企业不够在意,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从现实角度来讲,任何企业都是会有风险存在的,不能根据企业的规模来区别对待审计工作,忽视审计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实际效率。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考虑审计风险、不在意管理计划、这样一定产生审计失败的案例。
2、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高
注册会计师的核心定位就是一定要有独立性。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是一定要可以将自己独立于客户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因为独立性没有就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立场变得不坚定,不能以公正和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那么审计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也会让审计事务所的名声受到损害。
3、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现在的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很熟悉审计业务流程,但是对于别的方面的知识懂得不是很多。因此当注册会计师面对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行业进行审计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不够熟悉就会让一些本该被发现的问题遗留下来,让审计工作发生偏差。出现问题一般是从三个方面产生问题:其一、一般都是没有对审计单位进行调查和了解,就盲目的接下了客户的审计任务,受到巨大的物质诱惑进行审计工作,从而产生风险;其二、在工作上不细心,明知道这样可能会产生问题,但是却不想办法去解决;其三、不了解客户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环境,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将问题分析透彻和清楚,注册会计师个人资质不足,缺乏经验,做出错误结论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1、形成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
现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一般都是采用有限责任合伙制。这种形式最早是起源于上世纪末,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加入了合伙制和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点,比以往的形式要优秀很多。这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事务所承担了债务方面的责任,旗下的注册会计师承担个人业务责任,每个合伙人之间不会牵连责任,这样注册会计师承担风险的代价比较高,这就促使注册会计师主动去规避风险的产生,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合伙人也不必担心会受到别人问题的牵连,并且去付出一些经济损失,合作起来更加轻松,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得更加平稳和顺畅。这样不仅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稳定发展,还能扩大自己的规模。这种形式虽然很好,但推广开还需要时间,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是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法规还不是很完善,虽然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定时不会承受连带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能厘清中间的关系,有时候也还是没法划分的非常清楚。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这样有利于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
2、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现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威胁,就会让审计风险变大。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也会让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处理和接受的范围内。独立性不仅是精神上的独立,还是实质上的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应该让注册会计师有保持独立性的觉悟,在合作之前一定要看注册会计师是否拥有正直和公正的拼合,并且不会被蝇头小利所打动,在审计工作中受到影响[4]。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现在存在与审计的每一个进程中。首先在业务的选择时,一定要了解客户的环境和背景,签约也是有风险的。其二、注册会计师在最初的审计工作开始时,一定要按照规章办事,不能有疏忽,在该进行严格审计的地方不能敷衍了事。其三、做出审计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报告的类型。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份没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风险比较大,但是出具一个其他类型的审计报告的风险相对较小。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来出具相应的报告,不能因为受到物质诱惑或者是一些压力出具别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风险有自己的认识,把审计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对待,这样才能让风险有效地减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现在审计工作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是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很多原因造成了我国现在审计风险比较高这个现实情况,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引起审计风险,所以在进行审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能盲目进行。社会还要对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一定要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不能因为利益诱惑或者压力去做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国家加强立法,细化规定,让审计工作每一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则可以遵循,保持一个职业的态度和立场。在工作中细心周到,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希望我国未来的审计工作可以加强规范和管理,审计界变得一片清明。
参考文献:
[1]赵海珍.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J].时代金融,20xx,02:82-83.
[2]赵保卿,朱蝉飞.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xx,04:87-93+97.
[3]刘佃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xx,05:231-232.
[4]孔晓光.对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审计风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xx,20:4-7.
关于会计审计的论文2
会计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优秀审计论文提纲范例: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财政绩效
一、狭义财政与广义财政
二、财政绩效与政府绩效
第二节 主张“重塑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节 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理论
一、资本结构理论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第四节 体现政府与纳税人关系的委托代理理论
第五节 理论应用
第二章 财政绩效:从传统流量观到资产负债存量观
第一节 传统的流量视角
一、财政体制是形成流量观的根本
二、流量观下的财政绩效:财政支出绩效
三、财政绩效传统流量观的角度单一化
第二节 从资产负债存量进行财政绩效评价的客观要求
一、资产负债存量管理是财政管理的内在要求
二、财政风险预警要求存量信息
三、各国政府对财政存量信息的重视与改革
第三节 从资产负债角度进行财政绩效评价的机理
一、驱动目标设定
二、过程机制:投入产出思想为导向,效率与效果评价相结合
第三章 财政绩效评价基础:基于流动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构建
第一节 政府资产
一、资产与资本、资金与财产
二、我国政府资产范畴
三、我国政府资产构成要素
四、我国政府资产规模评估的方法
第二节 政府负债及净资产
一、政府融资
二、中央政府债务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
四、政府净资产
第三节 基于流动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构建
一、构建依据:基于流动性的考虑
二、构建框架
第四章 政府财政绩效的效果评价:资产负债表法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方法
一、企业的财务分析
二、资产负债表法在政府财政中的运用
第二节 中央政府财政绩效效果评价
一、基于流动性的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
二、20xx—20xx 年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三节 地方政府财政绩效效果评价
一、基于流动性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五章 政府财政绩效的效率评价:投入产出法
第一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发展演变
一、重农学派:魁奈与《经济表》
二、洛桑学派: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三、瓦尔拉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思想
第二节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一、DEA 数据包络法
二、B2C 模型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绩效效率评
一、指标选取
二、实证分析
三、投影原理下对 DEA 无效的分析
第六章 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
第一节 流量观与存量观下对政府财政绩效的不同应用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政府资产负债表结构
第三节 存量债务置换:形成与存量财政绩效挂钩的机制
第四节 政府资产负债表重构:考虑“纳税人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如本篇论文有附录,需要添加上)
后记
关于会计审计的论文3
1.短期借款业务如何记账?
企业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短期借款账户;归还借款时,借记短期借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有关短期借款的利息参见后面的[借款利息如何记账].
2.短期借款利息如何记账?
企业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应分别情况处理:
(1)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期支付的(按季、按半年),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预提时,按预计应计入费用的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账户,(如果本文不适合,你还可以选择:计算机论文定做),贷记预提费用账户;实际支付月份,按照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预提数的差额(尚未提取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但是数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本题目可参考范例:开发FTP系统的设计论文),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
3.应付工资如何记账?
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企业使用职工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而给予职工的一种补偿(报酬)。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当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应按照劳动工资制度的规定,根据考勤记录、工时记录、产量记录、工资标准、工资等级等,编制工资单(亦称工资结算单、工资表、工资计算表等),计算各种工资。工资单的格式和内容,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财务部门应将工资单进行汇总,编制工资汇总表,按规定手续向银行提取现金,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支付工资时,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现金科目。从应付工资中扣还的各种款项(如代垫的房租、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由发放的单位及时交回财务会计部门,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企业按规定将应发给职工的住房补贴专户存储时,借记应付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月度终了,应将本月应发的工资进行分配,并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生产人员工资)
制造费用(生产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的人员工资)
营业费用(采购、销售费用开支的人员工资)
在建工程(应由工程负担的人员工资)
应付福利费(应由职工福利费开支的人员工资)
贷:应付工资
4.应付福利费如何记账?
应付福利费是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我国企业中按规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来源,包括从费用中提取和税后利润中提取。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个人福利,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一项负债;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福利费主要用于集体福利设施,在会计核算中将其作为所有者权益(即公益金)。
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其工资总额的构成与统计上的口径一致,不作任何扣除。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包括企业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医护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的工资等。
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单独设置应付福利费科目进行核算。提取的福利费,按照职工所在的岗位分配:从事生产经营人员的福利费,记入成本;行政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计入管理费用等等,实际支付时,作冲减应付福利费处理。期末应付福利费的结余,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项目中单独反映。
主要的会计处理归纳如下:
提取福利费时:
借:生产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支付的职工医疗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和其他福利费以及应付的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等:
借:应付福利费
贷:现金
银行存款
应付工资等。
5.应付股利如何记账?
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实际未支付给投资者之前,形成了一笔负债。在会计核算中设置应付股利科目进行核算。应付股利包括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应付给国家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利润等。企业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合作项目,如按协议或合同规定,应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利润也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企业按照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应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时: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与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不一致的,按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与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现金股利的差额,调整利润分配和应付股利科目。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6.预提费用如何记账?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某些费用不一定当时就要支付,但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属于当期的费用应该计入当期,如企业固定资产大修理在未进行大修理时,不可能产生大修理费用,但大修理费用应在固定资产两次大修受益期间内进行预作为当期费用。按期预提计入费用的金额,同时也形成笔负债,对此,应通过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预提费用还包括:预提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等。
例:某工业企业20xx年1月1日借入短期借款100万元,年利率6%,借款期为一年,借款利息按季支付。该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采取预提办法,其第1、2,3个月的账务处理如下:
(1)第1、2个月预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5000
贷:预提费用5000
(2)第3个月支付利息
借:财务费用5000
预提费用1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
关于会计审计的财务管理促进作用论文
摘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也随之做出了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氛围。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加强会计审计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帮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本文就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行探究,分析高效开展会计审计工作的策略,为企业的管理升级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审计的独立性;专业素质
引言
会计审计是指根据相关的公司企业管理法规,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和真实的经营状况进行合法的审查与核定,让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得到保证,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监督保持连续性。高效的会计审计工作可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与合法性,避免其遭受恶意动用。在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逐渐转变观念并合理的调整企业管理结构,认识到会计审计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企业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力度,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一、会计审计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促使企业管理制度做出了调整,纷纷强化了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部门的职能,加强其对财务工作的审查和管理,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财务运转和财务收支的安全。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会计审计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1.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帮助企业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收支情况是会计审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查保障企业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决策失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2.促进企业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和缺点漏洞,从而逆向推导,找出财务管理执行中的错误,对其进行纠正,帮助管理人员梳理和整理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出调整,更加完善,进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3.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使其更加规范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扮演监督职能的部门即会计审计部门,通过履行监督职能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查,可以督促财务人员遵守公司法和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并且按照法规的各项制度进行工作,促进财务报告工作的规范化和模板化,确保会计审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专业质量。4.会计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间接地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审核,及时的发现财务部门的工作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而发现工作人员的缺点,对工作中的症结积极寻求解决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可以让财务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要承担评估会计信息风险、降低审计风险等责任,现在被人们称为“经济警官”。注册会计师面对的审计风险有很多,因为风险是贯穿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可以通过对实际的总结和把握,提高审计的质量,将审计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处理的范围内。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研究,提出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发生了很多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比如深圳的原野案件、浙江和宁夏等一系列的案件,都是与审计人员有关。审计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怎么样去认识审计风险、预防审计风险是现在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研究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1、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审计风险一般都是可算存在,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注册会计师会很认真的检查企业的账目,企业的一些业务和账目隐藏的比较隐秘,让注册会计师没办法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得出的审计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然后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值得信赖,才能确定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有局限性,是否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的审计工作大多数都是采用抽样调查法,但是抽样调查本身不具有代表性,还是会让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产生审计风险,所以,审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人们职能通过一些方法将它放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1]。
关于其他会计审计流动负债论文范本
1.短期借款业务如何记账?
企业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短期借款账户;归还借款时,借记短期借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有关短期借款的利息参见后面的[借款利息如何记账].
2.短期借款利息如何记账?
企业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应分别情况处理:
(1)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期支付的(按季、按半年),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预提时,按预计应计入费用的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账户,(如果本文不适合,你还可以选择:计算机论文定做),贷记预提费用账户;实际支付月份,按照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预提数的差额(尚未提取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但是数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本题目可参考范例:开发FTP系统的设计论文),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
3.应付工资如何记账?
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企业使用职工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而给予职工的一种补偿(报酬)。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当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等,不在本科目核算。
关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方法的会计毕业论文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风险越来越受到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但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 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二种形式
1、评估审计风险
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 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评估审计风险也就越高。评估审计风险是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是客观的存在,它不受审计人员的影响和控制。
2、终极审计风险
终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所实际形成或审计人员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主要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关。审计程序设计和执行得越好,终极审计风险就越低。终极审计风险在数量关系上、理论上应与可接受审计风险一致,但实际上,它既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可接受审计风险,因为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 应尽量按计划规范操作,以使终极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审计风险范围内。
关于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论文
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但在这个飞跃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行,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传统的账薄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和磁带,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守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传统的查账,对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已不完全适用。为了能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需求,要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例如,要留下每笔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有些系统中的暂存文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被删掉。如果审计需要查这些文件,则应拷贝,以便查寻。
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国际上近代的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控制已不能适应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例如,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会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互相寄制的控制失效。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与存贮的会计信息准确完整,必须考虑电算化系统的特点,针对其固有的风险,建立新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除了有关电子数据处理的制度、规定和人工执行的程序控制外,内部控制的程序化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何识别、、审查和评价这些新的内容控制,尤其是程序化的内部控制,是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的又一个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的第3号审计准则概论指出:"如果客户在其会计系统中使用了电子数据处理,无论是简单的带是复杂的,审计员都要充分地了解整个系统, 使得能识别和评价系统的基本会计控制的特点。在包括较复杂的电子数据处理应用的情况下,审计员在执行必要的审计方案中将要就应用专业化的电子数据处理的专门知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变化了,审计人员必然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掌握其审查方法。对程序控制,审计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对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于财务会计工作的审计方法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发展,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会计与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有必要将审计方法有效应用于财务会计工作,以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科学指导企业决策。本文浅析了财务会计与审计的联系性,探究了审计方法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会计;审计方法;有效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发展和完善,我国日益重视财务会计工作。财务会计与审计,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性。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加强审计方法的有效运用,能推动财务会计工作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审计方法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有效运用,对于增强财务工作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究审计方法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强化审计方法的有效应用。
一、财务会计与审计的联系性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务会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财务会计工作,能有效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在日趋严格的规范化市场管理形势下,财务会计与审计之间的联系性日益紧密。财务会计与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企业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财务数据信息支持,对企业的投资经营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需综合分析各项财务数据及相关审计结果,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企业经营发展决策。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加强审计方法的有效运用,能进一步加强财务会计与审计联系的紧密性,实现财务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增强财务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关于企业经济会计审计的论文
一、会计审计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会计审计工作是经济监管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弥补企业财务工作存在的漏洞,完善管理措施。随着企业形式的不断丰富以及企业经济行为的多样化发展,其经济活动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加强审计效率能够从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入手,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数据,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会计审计工作精确性的有效对策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对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它对企业经济管理以及资金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简单阐述一下,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提高企业职工对会计审计工作的认识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审计工作的精确性,就要完善企业全体职工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具体而言,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职工了解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做好教育。企业领导者更是要积极了解审计工作的情况,做好上行下效的工作,让企业所有人员对审计行为和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发挥全体员工的`功效。
2.拓宽会计审计工作的工作范围
由于企业工作内容的逐步增多以及管理事项的多样性,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需要管理的项目愈加多样,以往的会计审计工作不够全面,审计内容不健全。对此,企业审计部门一定要不断扩宽审计工作的内容,完善监管环节,细化审计的各个方面,从而细化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
关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论文
一、会计审计诚信问题概述
会计审计诚信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求会计工作者在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讲究诚信,实事求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会计作弊行为带来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利润诱惑因素变得更多、更繁杂,所以在信息时代如何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诚信开展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关注和努力的方向,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会计诚信问题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精湛的专业技术,更需要其完善相关的服务理念,在遵守我国既定的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确保会计审计工作高效、高质的完成。
二、信息环境下产生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就目前情况来看,会计诚信审计诚信问题是现阶段业内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而之所以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工作中会产生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环境下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峻。信息环境下,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同时给信息舞弊等行为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而就目前信息环境下会计信息的传递和使用状况来看,相对于所有者,经营者对于会计信息的利用和知晓权处于更加优势的位置,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经营主体和所有主体往往不是同一主体,这样一来,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就很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者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也就导致了审计诚信问题的发生。
(二)我国既有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就目前我国企业所使用的会计制度来看,依旧处于发展的阶段,现行的会计制度很难满足信息环境下企业的需要,进而导致企业更多的经济活动并面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对其进行根本的约束和保障,新的会计制度也很难在企业内部转化成为对应的财务信息,这样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就给会计审计中诚信问题的出现留下了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