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关于师德论文1

  一、理论武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尚师德

  理论修养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和坚定的信仰,理论武装应当成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和主要着力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在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观趋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开展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校教师头脑,为师德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解决各种矛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因此,高校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践,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把它转化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力量源泉和解决现实矛盾的科学方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发展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高校教师力量,为师德教育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战略高度和历史视野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把它真正转化为实现职业理想的内在动力,以促进社会发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自觉地把个人追求、个人奋斗与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统一起来,努力成为站在时代前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3、要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高校教师斗志,为师德教育提供牢固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师要用高尚的品德、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来凝聚力量、成就事业,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来开拓工作的新局面,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进。

  二、以人为本:切实关怀教师物质需求与精神提升

  师德建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根本任务是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凝聚人心、凝聚智慧、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团结拼搏、共谋发展,着重点是教育人、培养人、引导人。因此,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关心、爱护教师,使高校教师对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积极认同,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自觉把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内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1、要切实关注教师的物质利益需求,解决其后顾之忧。高校一方面要以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全方位关心教师,多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想方设法解决好教师的工资收入少、福利待遇差、住房紧张、子女入学困难等问题,使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教师改善生活的主动性,通过提供培训、进修、课题研究、外出留学、攻读学位等机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不断追求卓越和进步,通过学历、职称的晋升来改变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要切实关注教师的精神提升,全面激发其主体认同感。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吸纳不同层次的教师参与教代会和校工会的民主管理和决策,通过对学校制订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和涉及民生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进一步增强教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确保广大教师真正当家作主,确保各项制度能真正顺应民意。另一方面,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建立领导联系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教师、老教师联系青年教师的“三联系”制度,将师德建设寓于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和排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时,学校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检,保证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三、规范他律:完善师德调控机制

  师德建设如果光凭高谈阔论式的简单说教是难以形成有效制度保障的,必须在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必须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目标导向机制、领导协调机制、监督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从而形成严明的他律。

  1、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目标导向机制。高校要将人事管理从过去以事为中心的被动反应型的操作式管理,转变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主动开发型的策略式管理,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聘任制度,将师德水平作为衡量教师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评价结果作为选人进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先创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学校还要以文件的形式颁布师德规范标准,使师德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将师德建设从学校“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2、要理顺师德建设领导体制。高校在师德建设问题上要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并建立逐级负责、分权运行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要在学校主要领导是统帅、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系(院)主任(院长)、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将师德管理的重心下移。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师德建设,真正构建起层层分解任务、人人争抓落实的“师德建设齐抓共管”新格局。

  3、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督评价机制。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监督组织机构,完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成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系(院)领导、在职和退休教师组成的校、系(院)两级师德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设立师德信箱、随机听课、个别访谈、填写问卷等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教师在课内外的师德表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实行自评与集中评议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系(院)领导小组评价、校领导小组评价结果按不同权重计算得出师德评价分数,并记入教师师德业务档案。

  4、要完善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业行为道德褒贬和行政奖惩的主要依据,可以为教师的职业行为以正确的导向和行为监控。高校一方面要大力倡导“德高者上”,对于“师德标兵”、“师德优秀教师”要加大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的力度,给予他们在聘任、晋升、培训、出国等方面以优先考虑;另一方面要敢于推行“德差者下”,对于行为有违师德的教师要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直至清除出教师队伍,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罚严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强化自律:提高教师师德自我教育意识

  自律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在没有外来约束的情况下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律与他律的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是对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和他人利益一致性的认同。没有他律,自律难以有效建立,而没有自律,他律也将不起作用。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关健看教师能否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否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为此,高校教师必须做到知行合一。

  1、要“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引导教师在思想上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必须首先解决教师认知上的问题,要增强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适能力,要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教育法规和教育理论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认识,形成道德内求力,并进而转化为指导教师行动的内心情感、意志和信念。

  2、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引导教师在行动上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在知的基础上,道德内求力会外化为教师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过程中的自觉导向和规范行为,不断抵制、克服和清除思想意识中有悖于道德规范的言行,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高校教师务必要做到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迷,要用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钻研刻苦的学习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谦虚朴实的作风、刚正不阿的品质影响学生意志品格的形成,用规范文明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五、业务培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能力

  教师实践职业道德的实践能力不足是高校师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在提高教师自我约束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增强其实践职业道德的能力。

  1、要增强教师的现代意识。高校要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队伍培训规划,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时代、社会、环境、自我、教师职业和现代教育规律的六种认识,推进教师的社会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增强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2、要灌输现代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归根结底必须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自觉化的学习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评价观。

  3、要培养教师自学能力。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转换和更新周期越来越快,高校教师要保证能把最先进的技能和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获取、消化、吸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4、是要提高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求教师在提高授课信息容量的同时必须提高技术含量,必须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要提高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高校要通过培养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与国内外学术界进行学术沟通的能力,进一步拓展教师的学术研究领域,增强教师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的能力。

  6、要拓宽教师业务培训的途径和方式。高校要在继续举办各类校内培训班、选送教师出国学习、进修和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新的培训资源,通过国内外、同一学科和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学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培训作用,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

  六、氛围营造:构建教师成长良好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师德建设必要的外部条件,对形成良好的师德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舆论氛围、学术氛围和人文氛围。

  1、要营造榜样示范的舆论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对教师的目标选择、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牵引作用。高校要将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弘扬典型、引导典型、推广典型作为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的重要举措,利用文件、报纸、广播、网络、宣传橱窗和板报等宣传载体,通过在校园网和校报开辟师德建设专栏、开设师德建设专题宣传橱窗、举办师德报告会或师德讲坛、开展“树典型,学先进,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活动、出版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优秀成果展、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和征文比赛等形式,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2、要营造诚信治学的学术氛围。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术风气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大力倡导并形成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崇尚诚实劳动、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高校教师要坚决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增强服务社会、献身科教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坚决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等不良风气,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自觉树立法制观念,保护学术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反对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和影响,在参与各种评审、推荐、鉴定、答辩和评奖等活动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决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大学生加强学术道德教育,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

  3、要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高校要积极创造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大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人际环境。要坚决反对互相诋毁、互相拆台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精诚团结、协作共事的良好风气;要坚决反对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勇于进取、善于学习的良好风气;要坚决反对因循守旧、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要坚决反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堂堂正正、公道正派的良好风气。

关于师德论文2

  一、建设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高校教师由于从业人员层次多、学历多样化、人才队伍良莠不齐、评价标准不统一,对高校中具有高尚师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没有准确的界定,对责任心不强、功利心过重、责任感淡薄的教师没有统一的要求。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热情,打消了具备良好师德教师的积极性。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1.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强

  由于高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也相应不同,但高校建立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评价体系,创新度不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强造成了评价结果的偏差性。

  2.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制约了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的开展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往往一把尺子量,具有单一性,对于不同职务、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的教师采用相同的评价机制,所得出的结果就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差异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评价体系中的主观性评价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的缺点在于:教师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与思想状况,自我评价流于形式;领导为了将来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不轻易对教师进行“挑错、纠错”;同事之间一般顾及到同行关系,不能真正地按照评分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标准不统一,往往教学认真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教师反而考核结果较差,这些评价的主观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4.评价结果的运用度不高

  虽然高校每年都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评价,但过于注重评价过程,而忽视了评价结果的运用。在教师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没有真正发挥评价作用,没有体现考核结果的价值,造成了师德师风评价流于形式。

  三、对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1.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评价理念贯穿于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学校的管理部门在设计与构建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时,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将现代化人才评价理念和先进的教师评价理念融入到高校教师评价工作中,要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师,在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2.调整评价内容,保证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高校建立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时,首先,要严格遵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兼顾教师在人才培养、思想品质素养、教学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要求与贡献,将“德、能、勤、绩、廉”作为教师的综合评价标准;其次,评价体系要考虑到教师的差异性,充分结合教师队伍结构特点、教师职务差异、教师岗位差异等因素设立不同考核指标;再次,评价体系要保持长期性与连续性,要结合当前的新情况及时修订,不断充实、完善考核指标;最后,要尽量杜绝过于空洞的考核指标造成的评价结果同一性,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

  3.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避免评价体系的主观性

  高校在进行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时,既要兼顾教师个人、领导、同事、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又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人特点和岗位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特点的教师设定不同的评价项目。既要全面要求,又要兼顾差异,采取灵活与多样的评价方式,变一次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考虑评价结果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尽量避免评价体系的主观性。

  4.明确评价的奖惩机制

  为了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必须建立、明确与评价体系相对应的奖惩机制,将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结果真正运用到与教师工作和个人发展密切相关的环节中,明确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教师能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教师对师德的自觉关注度。对师德师风评价结果不合格人员,在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时实行“一票否决”。奖励评价结果优秀的教师,惩处评价结果不合格的教师,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5.将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结果及时公布,加强公共监督与个人自律的有机结合

  高校在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结束后,应将评价结果及时整理,建立有关档案,借助互联网、宣传栏、政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结果。不仅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不足,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身师德水平,更有利于学生及社会公众监督评价结果,更好地了解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师德师风水平,更好地发挥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的作用。

关于师德论文3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xx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xx,(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xx(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xx: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xx.

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论文(精选14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2-05-29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论文(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论文 篇1

  摘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人民教师执教的永恒的主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作者依据较长时间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于树立优良的师德师风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

  教师;师德师风;执教之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以正师德师风为立教之本,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为孩子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一、教育过程中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性

  1.师德师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首先应该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是学生班级的主要组织者及教育引导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格素质则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

关于小学教师师德的论文(通用7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2-05-28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师师德的论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师师德的论文 篇1

  摘要:德育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圣的。爱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小学教师应努力以爱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充分发挥好爱的作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教育中“爱”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这样小学生们才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小学教师应该用无私的“爱”感化差生,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其健康的发展;小学教师应该宽严相济,显露真爱,向每一名小学生传播爱的雨露;小学教师应将心比心,以爱换爱,充分发挥爱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师;爱;德育教育;策略。

  1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她的所有学生,爱是学生们的基本需要,是心理寄托、内心渴望。在班级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真诚真心付出自己的爱,小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爱的温暖,被教师真诚的爱而深深的打动。爱能够满足小学生们心理需求,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增进,真正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在每一班级里,学生们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好,有的学生在特长方面表现好,有的学生在才艺方面表现好等等。往往表现好的孩子在大家会将他们确定为优生,受大家的喜欢和宠爱。但是这种孩子的抗挫能力非常差,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在大家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中生活的。

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学 时间:2022-03-25
【yjbys.com - 教育学】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教育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教育的论文 篇1

  以幼儿园为家,视幼儿如同弟弟妹妹。才能深层次挖掘爱岗敬业的源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才能为自己的职业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孩子、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从小到大,老师一直我心中"仰望"的职业,现如今却赋予了我,这个平凡的人。诚然,我获得了"教师"这个神圣的称谓,但却离自己的目标还很遥远,为此,我会挺直腰板,勇往直前,努力去收获桃李的芬芳。虽然,在多年以后,曾经我们用爱去灌溉的小幼苗们都已经长大,甚至都不曾记得我们,但我们还是在对待每一个孩子如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在从家长口中得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改变就是我们最开心的。

  一、呵护幼儿学会呵护幼儿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也是起点。

  呵护并理解他们是幼师师德的核心,这种胜似母爱的爱不讲付出、不图回报、无私、广泛且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神圣的爱,是我们幼儿教师工作的感情基础。幼儿教育跟义务教育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年幼的孩子们尚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作所为完全没有章程可循,不论孩子们做出什么事,都要呵护幼儿的心灵,支持并理解他们所作的一切。积极面要给予鼓励,消极面要及时引导并纠正。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罚站、辱骂、威胁孩子等等是极不适用的,一旦造成逆反心理,会给学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对孩子有爱的同时还要有责任,因为,家长把刚满三岁的孩子就交给了我们,这是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把照顾孩子、关心孩子的责任托付给了我们,因此,我们的爱和责任同样的重大。

关于初中教师师德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教师师德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中国人因为孔子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

  《论语》是蕴涵着大量的传统美德的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两千多年来,它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古老的经典文化被外国人当作宝贝研究学习。今天当我们走进经典时,才知道它的真正内涵。它是为人之道,是做人之本。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从中汲取营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国学经典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好教材,也是铸造良好师德的好范本。

  1、争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师

  孔子是以身作则的提倡者、实践者。《论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正派,就是不作要求,学生也会执行;教师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学生也不会听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直接影响着学生。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

关于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论文范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教师师德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篇1

  论文摘要: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我的心里,教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教师道德就是如何做人的事情,看一个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家长,怎样对待同事。

  论文关键词:

  德育小学生教师

  一、学生篇

  1.对待学生有爱心

  我爱每一个孩子,哪怕他或她长得不漂亮,穿得不时髦,学习很吃力,我也爱他或她,因为我敬畏生命,相信每一次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奇迹,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拥有独一无二、不为人知的神秘。孩子们也能感应到我的心情,每天我一走进学校大门,就有眼尖的孩子挥舞着笤帚、抹布、拖把向我奔来,我便张开臂膀,竭力把这些孩子一个个都圈入怀里,不漏掉一个。如果是出去学习一天或者几天再回来,那场景就更壮观了,常惹得正在校园里行走的老师们驻足、侧目观看。教师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

  2.对待学生有耐心

  我生性内向,喜欢安静,比较能够专注与一件事情。这种性格使我在和学生相处时,少了浮躁,多了淡定。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有人逻辑数学智力强,有人逻辑数学智力弱,但语言智力强,又有人逻辑数学智力不行,语言逻辑也不擅长,但是空间智力比较好。这可能就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科学解释了。当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异,直面这个现实,就会在遇到一遍教不会、两遍教不会,甚至几遍还是教不会的学生时,淡定许多,耐心许多,并且会对自己说,这个孩子比其他同学理解能力弱,学习这个知识有困难,我再给她或他多讲几遍,讲慢一些,孩子一定能明白我要讲的道理。所以,我很少因为学生学不会冲着学生发火,我知道教育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关于师德建设的论文3000字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1-04-19
【yjbys.com - 论文范文】

  重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强调将师德的教育和培养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之中、每一个岗位之上、每一个个体身上,并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师德建设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

  一、让师德“落地”

  道德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而在于实践。因此,我们强调,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文本走向实践,让师德可见、可做、可学、可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师德在教师层面做细了,在幼儿园管理中就能实现“道法自然”。为此,我们将师德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将师德规范分解为对待工作之道、与家长相处之道、与幼儿相处之道、与同伴相处之道、与社会相处之道的细则,通过具体规范和实例,让师德融入教师的工作细节,浸润于教师的保教行为之中。

  1.让师德可见。

  师德不是抽象的,不是处于高端的理想状态,而是可以看见的。我们以爱和责任为师德核心,将爱和责任可视化。如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一日生活中对于孩子生活护理的细致到位。具体表现为帮助或引导孩子的“十二无”:孩子脸上无鼻涕痕迹、嘴角无吃饭(点心)的痕迹、无不梳的头发、无露出的肚脐、无穿脏衣、无穿反衣、无内衣袖不拉、无扣错钮扣、无穿尿湿裤、无穿反裤、无穿反鞋、无鞋带散开。每天由总值班人员和保健教师例行检查,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孩子生活和积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

关于21世纪师德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30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我们已跨迸21世纪的门槛,我们的社会即将 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 快,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 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 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 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潜在的危机, 如能源匮乏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 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威 胁。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顿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 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 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 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 观念的转蛮为先导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 多维度的,是教育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 变化。简单他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 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 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 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 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 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 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 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 内容和方法的主体。教育观念主要有四大功能:

关于小学的师德教育的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8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二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促进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影下,教学质量是显性的效益,社会对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重智育、轻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近年来,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的不少,但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估与督查体系,督导流于形式,评价缺乏依据。在学校层面,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普遍缺乏明确的工作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人员保障,教育的实效性与学生复杂多元的思想状态和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学生个人品德和心理问题所次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和师生矛盾也比较突出。在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心理发展正呈现着一种独特的群体特征,面对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现状,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冲击,如何引导学生培育良好的心态、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德育的论文

标签:数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4
【yjbys.com - 数学毕业论文】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说明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应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以生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有,但并不明显.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拓展开去,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教学中.

  1. 适当拓展阅读材料,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各个方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先从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说起,然后介绍祖冲之,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 合理利用知识栏目,贯彻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其中有些知识,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很好的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有一段小知识:“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在西方,毕业论文 小数出现的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合理利用这个小知识,渗透德育教育,既可让学生学到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使学生产生为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而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关于祖国生命师德的小学语文论文

标签:生命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2
【yjbys.com - 生命毕业论文】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八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祖国—生命—师德—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五千年的历史,培育了祖国悠久的文化,我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到了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到了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到了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到了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展现新气象,昭示好前景时,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灾难。2008年5月12日,历史将会牢记这个日子,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受伤,几千亿的经济损失,给华夏子孙造成了重大的创伤。连日来,举国上下揪心地关注着震后的伤亡统计,这已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有姓、带着微笑、人们熟悉的面孔;他们不是高官显宦,不是明星大腕,而是极为普通的老百姓。虽然他们惨遭悲剧,但全社会在倾力搜救、全力扶伤,连那些无法确认身份的死难者都要尽力对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建立5。12地震遇难者DNA资料库。此时此刻,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和死难者家属的心是紧紧地贴在一起的!是的,人类文明的核心应该是围绕着人,而对每一个生命尤其是老百姓的生命的态度,最能丈量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2008年5月19日4时58分,天安门广场第一次为大灾中罹难的同胞下半旗;14时28分,举国第一次为大难中逝去的生命集体致哀。这,凸显出我国值得大书特书的`人文价值观:国家利益和个人权利的一致性;人的权利高于一切;不论生者和死者,每一个生命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