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理论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引 言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剧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我国计划20xx年将上海市建设成与国力、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实现金融集聚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何准确评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动态影响,提出富有实效的措施,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实践操作上没有直接可用的国际经验;二是缺乏有效的理论框架进行政策实验。本文通过构建金融集聚的理论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政策评估,得到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集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

  目前,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被大量用于政策的评估和预测,但是传统的DSGE模型通常假设经济政策是经济中的参与人无法预见的冲击。经济系统只能在政策实施当期做出反应而不能提前,政策效果来源于“意料之外”的实际政策冲击。显然,这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公众可以在政府执行政策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政策将会执行与否的消息,这些有关未来政策的消息很可能影响公众的预期并相应地改变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以上海市为例,即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到20xx年并未如期建成,但战略本身会对上海市的金融集聚产生作用。据笔者所知,本文首次将DSGE模型和消息冲击(News Shock)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领域。

  Beaudry and Portier(20xx)把“消息”看做经济人观察到的信号,这种信号原本就是对当前经济的一个冲击。在前向预期(looking forward)的最优化决策行为下,任何有关未来经济状况的信号或者消息冲击都会影响当前的经济行为,造成经济波动。消息冲击的特殊性在于:虽然冲击在当期就对经济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由实际冲击产生的,因而不会改变经济的基本面。换言之,消息冲击是对未来实际冲击的一种预见。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讲,从消息冲击角度研究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无疑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可以在政府实施相关政策之前,通过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和预测。本文试图探究的是:如何有限推进金融集聚?作为“消息冲击”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本身是否重要?如果重要,会产生哪些实际影响?背后的经济传导机制又是什么?

  本文主要结论有三。一是降低金融从业人员所得税、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所得税和金融营业税有利于实现金融集聚,其中永久性税改的政策有效性最强。二是实施以鼓励金融创新为主的战略措施,可以有效促进金融集聚,且影响具有持续性。这两点意味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从金融集聚入手,着力强化金融创新的制度激励。三是作为“消息冲击”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能否如期实现将影响金融集聚的规模和速度,加强战略进程预期管理是重要的。传导机制为:理性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通过对消息冲击如何影响金融产品及其价格的预期做出反应。

  本文尝试从微观基础构建DSGE模型,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参数,用于分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这一消息冲击的重要性及其传导机制。吴化斌等(20xx)在研究财政政策的消息冲击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二、金融集聚和消息冲击的文献综述

  基于DSGE模型的大量文献,主要集中于财政货币政策的探讨,将之运用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研究还存在空白。有必要对金融集聚、消息冲击等进行简单综述。

  (一)关于金融集聚的相关文献

  对于金融集聚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金融地理学视角,引入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等因素,例如金雪军和田霖(20xx)2等,地理因素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对称信息(Clark and Wojcik,20xx)、非标准化信息和地域依赖(Pred,1984)等方面。二是金融地域运动理论,该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时空规律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解释了经济地域与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董锁成,1994)3。

  对金融集聚动因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直接研究。金融地理学的信息流理论是当前该领域的主流学派。Amin andThrift(1994)认为信息流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而金融业也可理解为“高增值”的信息服务业。二是区域金融成长的研究。张凤超和王亚范(20xx)4、张凤超(20xx)5认为区域金融成长内含于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之中,能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空间和条件。三是产业集聚动因对金融集聚的借鉴研究。如马歇尔关于空间集聚外在性的理论主要针对产业空间集聚而言,但对金融集聚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分析金融集聚的成因,对此问题进行了较强的解释。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其成长过程、速度变化的动态考察,难以揭示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因及其动态特征。

  对金融中心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中心的形成动因。一些学者用聚集效应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解释金融中心的成因。Kindleberger andCharles(1974)认为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潘英丽(20xx)6认为金融的集聚提高了市场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这种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加速了金融中心的形成。二是金融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Davis(1988)首次将企业选址理论运用到金融中心的研究中去。潘英丽(20xx)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分析了金融选址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三是政府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潘英丽(20xx)认为政府所提供的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先进的通信设施和良好的监管环境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条件。四是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历史的考察。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黄运成和杨再斌(20xx)7、叶耀明和高平平(20xx)8、干杏娣(20xx)9分别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性条件、与新加坡的相似性、政府作用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二)关于消息冲击的相关文献

  目前,关于消息冲击的研究领域有三。一是讨论消息冲击下产生庇古周期的可能性及其必要条件。由于消息冲击与实际冲击存在本质区别,在标准的RBC模型框架下,关于技术的消息冲击并不能够同时产生各经济变量的共动(co-movement),即消费、投资、总产出同时增加,因此不能产生庇古周期。Beaudry and Portier(20xx)首次提出了一个三部门预期推动下的经济周期(News Driven Business Cycle,NDBC)模型解决了该问题。此后文献主要是在他们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消息冲击产生庇古周期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机制。二是尝试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寻找宏观数据中的证据,如Beaudry andPortier(20xx)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股市数据和TFP的关系,找到了消息冲击造成庇古周期的证据。Haertel and Lucke(20xx)使用类似方法在德国专利数据中找到了证据。三是讨论消息冲击下实际经济政策效果,如Kobayashi and Nutahara(20xx)在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粘性价格设定下产生庇古周期可能性的基础上,针对美国数据探讨消息冲击对货币政策的意义。

  关于“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实际政策冲击及其消息冲击对金融集聚影响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尝试在新凯恩斯框架下,构建能够体现金融市场特点的金融集聚模型,研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战略的动态影响。本文与Kobayashi and Nutahara(20xx)的区别在于,首次将NDBC理论运用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研究中,并结合上海市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估计和讨论“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三)关于贝叶斯估计的相关文献

  由于消息冲击的特殊性,金融市场上参与者的消息来源及其准确性非常复杂,从经济数据中识别和提取消息冲击序列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金融制度创新参数、金融发展战略参数等结构参数,难以通过微观数据进行校准。

  针对上述问题,强调事后纠错机制的贝叶斯估计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贝叶斯估计强调利用研究者掌握的先验信息,结合可观测数据进行对参数的后验分布进行推断,以便处理数据可得性有限的情况。这一方法直接从理论模型的均衡路径中得到用于估计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出待估参数的极大似然函数,从而把观测数据和经济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DeJong et al.(20xx)和An and Schorfheide(20xx)建立的分析模式。Smets and Wounters(20xx)基于欧盟数据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DSGE模型。随后Smets and Wounters(20xx)用该方法估计了一个美国经济的大型宏观模型。这一研究成果成为现在基于DSGE框架估计宏观模型和在此基础上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重要出发点。

  由于状态空间模型不需要实际税收制度冲击、金融效率冲击和消息冲击的观测值,成为本文估计结构性冲击的理想工具。Schmitt-Grohe and Uribe(20xx)在RBC模型中引入习惯形成、调节成本和资本利用率等摩擦,发现关于生产技术、投资专有技术以及政府支出的消息冲击可以解释2/3以上的经济波动。Fujiwara et al.(20xx)利用贝叶斯方法研究了有关全要素增长率的消息冲击是否可能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推动力,发现消息冲击对美国经济比日本经济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金融集聚的研究,有必要构建具有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对于数据的不可得性,评估政策影响可以借助贝叶斯估计。

  三、结 论

  本文通过构建金融集聚DSGE模型,深入探讨如何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对金融集聚的影响。与以往的研究文献不同,本文从消息冲击的视角研究“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集聚的内在关系,是对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的重要创新。

  一是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金融集聚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可用于政策评估,这为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避免潜在损失提供了方法参照。二是金融集聚的理论模型可从消息冲击的视角,考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的影响,填补了学术界对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空白。针对消息冲击难以从数据识别的问题,我们运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从可观测数据间接推断得到与冲击相关的重要参数,从而避免了识别冲击序列的问题,这为研究预期推动的中国经济周期提供了有益借鉴。

  研究发现,(1)税收制度安排对金融集聚具有重要影响。降低金融从业人员所得税、投资者的金融资产投资所得税和金融的营业税,将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的研发,扩大金融的资产管理规模,增加金融从业人员,从而实现金融集聚。就政策有效性而言,永久性减税比短期内减税和一次性减税更加有效。需要指出的是,降低金融营业税将会减少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因此,实施税收制度时应根据不同目标进行政策指派。

  (2)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加强金融创新的制度激励、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增加金融产品数量、扩大金融的资产管理规模和吸引更多金融从业人员,实现金融的集聚。

  (3)作为“消息冲击”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本身会影响金融的预期和决策行为,能否如期实现将显著影响金融集聚的规模和速度。鉴于国际金融中心能否如期建成对金融集聚的差别性影响,通过统一规划、过程控制以保证如期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将大大促进金融集聚的规模和速度。

分析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市场状态及金融投资方向论文

标签:经济学 时间:2021-09-09
【yjbys.com - 经济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市场状态及金融投资方向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状态与过去相比更是具有突出的特点,对金融企业投资方向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市场状态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国际金融投资方向,旨在为促进金融企业科学开展国际金融投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市场状态;投资方向;

  引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对金融企业开展国际金融投资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何科学选择有效的国际金融投资方向,是广大金融企业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尽管我国绝大多数金融企业高度重视金融国际化战略的组织和实施,而且也能够抢抓我国金融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国际金融投资方面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一些金融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在开展国际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在开展国际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既要对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市场状态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要着眼于解决自身国际金融市场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科学选择国际金融投资方向,努力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而在国际竞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标签:参考文献 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本文是一篇国际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际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茅于轼.石油价格与市场的默契[J].财经,2006,(3):70.

  [2]程伟力.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因素的定量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5,13(8):40-47.

  [3]诸葛尚琦,郝项超.国内外石油价格冲击与中国股票市场[J].中国物价,2009,(06):41-44.

  [4]杨青,鲁玉珍.油价预测理论初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5.

  [5]李优树.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分析[J].财经科学,2000,(6):1-6.

  [6]安瑶,谢龄葓.石油价格对中国股市走势影响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2011,(1):1.

  [7]杜伟.期货投机因素与油价-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ADL模型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7,(4):70-83.

  [8]余建华.世界石油供需态势与油价高位问题[J].社会科学,2008,(5):27-38.

  [9]李畅,杨再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1):178-183

国际金融危机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标签:参考文献 时间:2021-03-04
【yjbys.com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杨志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J].求是,2010(4)。

  [2]林晓洁。分析新特点,探索新途径,努力推动劳动关系工作取得新发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05-12(A1)。

  [3]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施杨,张国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再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0(1)。

  [5]唐。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战略性劳动关系管理[N].光明日报,2009-12-12(A7)。

  [6]任湘郴。李作威。金融危机背景下劳动关系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0(1)。

  [7]方丰,徐冬。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巩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p#分页标题#e#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基于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探析论文

标签:金融保险 时间:2020-12-12
【yjbys.com - 金融保险】

  自20XX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专业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也被广泛推行,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能力课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工作内容模式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须围绕着这些训练项目来进行组织和评价,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定位标准。目前全国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也普遍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对项目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指把英语和中文作为课程教学的媒介语来实现学生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技能与语言的共通。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开放,金融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目前我国已分两批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设立自贸区,据媒体报道,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也即将于2016年浮出水面。金融改革是自贸区实验的重要内容,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亟须一批既对国内传统金融业务十分熟悉,又对国际金融业务运作特别了解,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而高职高专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讲,重在培养具有金融行业所需技能的基层实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它能够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打开一个了解国际金融形势的窗口,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国外最新动态与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推其成长为有创造精神的、有综合能力的、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金融危机对山东省出口的影响论文

标签:金融保险 时间:2020-12-10
【yjbys.com - 金融保险】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滑落。当前,我国外贸形势出现进出口价格回调、贸易条件改善等新趋势,本文主要从需求、汇率、价格和外贸政策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也针对 “后危机”时代如何发展出口贸易等问题进行了一定探讨。

  一、引言

  2014年IMF年报指出,随着 2014 财年接近尾声,世界经济逐步转过“大衰退”的拐角,复苏势头正在加强,全球金融稳定状况正在好转。同时2014 年 4 月IMF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认为自危机高峰以来,先进经济体财政赤字的平均水平已下降一半,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赤字和债务比率依然高于危机前水平。

  在2014年外贸市场复苏缓慢的形势下,山东省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71.2亿美元,同比增长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美国仍然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是韩国,借助中韩自贸区建设的利好机遇,山东对韩贸易达到328.8亿美元,增涨了10.4%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山东对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47个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也保持了良好态势,增幅分别为7.3%和4%,可见在宏观经济回调的状态下山东省的对外贸易情况在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改革中也有了一定的改善。

  2007年山东省外贸依存度达到35.6%,外贸出口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同时从基础数据来看2008年年7月份之前,山东省出口增速总体保持在30%左右,之后至2008年12月首次出现负增长。从2009年2月份开始,出口增速较为平稳,但仍然呈现为负增长,直到2009年12月份,出口才转为正增长。但是,2010年山东省出口增速又开始出现波动和下滑。

国际金融危机下金融审计工作再思考论文

标签:审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30
【yjbys.com - 审计毕业论文】

  论文导读:金融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是金融危机中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工具。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业国际化的趋势日趋明显,金融审计所依赖的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就要求金融审计工作也要不断创新和深化。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为宏观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是从事金融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审计工作

  金融审计包括对国家中央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及控股的商业银行、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审计,是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它既具有金融监管的部分职能,又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综合性,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为国有金融资产所有者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为宏观决策服务。

  一、金融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金融审计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伴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审计重点的逐步变化,金融审计紧紧围绕“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规范管理”的总体目标,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金融案件,在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维护金融安全,完善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充分证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 是金融危机中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金融业作为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多年来所积聚的风险日渐显露,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给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深重危害。在当前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更应该重视金融审计,发挥其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积极作用。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提纲格式2篇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11-30
【yjbys.com - 论文格式】

  国际金融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一

  摘要4-5

  Abstract5-6

  第一章导论11-15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11-12

  第二节研究思路及方法12-13

  第三节本文结构及创新13-15

  第二章信贷传导渠道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15-25

  第一节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15-20

  一、广义利率传导渠道理论16-17

  二、信贷传导渠道理论17-20

  第二节文献综述20-25

  一、信贷渠道存在性的研究20-22

  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比较研究22-23

  三、信贷渠道的影响因素研究23-25

  第三章信贷渠道传导效果的定性分析25-38

  第一节理论模型及其经济含义解释25-29

  第二节我国信贷渠道影响因素的分析29-37

  一、资本市场发展对信贷渠道的影响29-33

  二、外资流入对信贷渠道的影响33-35

  三、商业银行独立性变化对信贷渠道的影响35-37

  第三节小结37-38

  第四章实证模型的基本理论及本文模型构造38-44

  第一节马尔可夫体制转换模型的理论介绍38-41

  第二节本文实证模型构造41-44

  第五章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44-57

  第一节协整检验及分析44-47

  第二节MS-VAR实证结果及分析47-57

  一、滞后阶数判断47-48

  二、平滑概率图分析48-50

  三、持续期及区间均值判断50-51

  四、相关经济含义解释51-55

国际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标签:论文提纲 时间:2020-11-07
【yjbys.com - 论文提纲】

  题目:试论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自由化,并出现横向扩展和变革创新浪潮的背景下,中国保险市场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也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而于新科技和新风险的出现,中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技术和利用通讯技术方面都有重大的变革。

  “保险”是一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一般是指办事稳妥或有把握的意思。但是在保险学中,“保险”一词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在我国,保险是一个外来词,是由英语“insurance”一词翻译而来的。在西方保险业最先进入我国的广东省,曾习惯称保险为“燕梳”,也正是其英文的`音译。保险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经历了萌芽、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从形式上看表现为:

  互助保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无论何种形式的保险,就其自然属性而言,都可以将其概括为: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 理计算风险分担金的形式,向少数因该风险事故发生而受到经济损失的成员提供保险经济保障的一种行为,本文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保险公司的历史源及优势

  1、投保人为出资人,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

  2、规避经营中股东与经营者、经营者与投保人的矛盾

  3、投保人参与经营,拥有剩余价值所有权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浅谈国际金融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论文

标签:金融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30
【yjbys.com - 金融毕业论文】

  摘要:《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与优化教学内容相结合;要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在教材的使用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等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国际金融》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许多经济、金融部门需要大量既通晓国际金融理论、又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十分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探索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一直以来,国内外对“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有很大差异。在国外,许多大学的商学院和经济学院都开设此课程,但商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等同于“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即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讨论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许多内容都属于微观层次的研究;而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则以“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为主要内容,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在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里面既有理论的分析(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金融危机理论等),还有实务的介绍(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也有政策的研究(如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标签:金融保险 时间:2020-10-06
【yjbys.com - 金融保险】

  通过课程论文的写作,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怎么写一篇论文吧!

  国际金融学课程论文

  1当前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1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采用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不但没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而且制约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阻碍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1.2专业课程构建不合理,实践课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大多按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来进行。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是在专科或本科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减少课时,删除部分专业知识,来简单地进行实践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内容编排。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应不了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

  1.3缺乏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被社会和企业所推崇,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也随之增高,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新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高职院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及其缺少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环节,教学中基础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缺少到证券公司、期货交易所、银行、投资公司等相关企业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专业操作的认知,使其难以构建对专业相关岗位的认知。